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王敏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6期
摘要介绍鹿邑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总体要求,分析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农民负担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负担;过重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320-01
目前,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法规,深入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村及县乡机构改革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虽然农村的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农业效率逐渐提高,农民收入逐渐增加,但在实际生产中依然存在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1 2011年鹿邑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民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大局,以维护合法权益为中心,坚持预防与查处结合,完善制度,强化措施,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防止发生涉农恶性案(事)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 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
2.1 领导对减轻农民负担认识有偏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党和国家对农村的优惠政策在增加,部分地区和农户通过改革生产方式或者提高生产效率先富裕起来。但是,部分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偏差,对农民的富裕程度估计过高,再加上各地区、各部门领导为了自身利益或为了政绩需要,对增加农民负担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到位。于是一些基层部门胆子就大了起来,认为只要是办“好事”,增加农民负担是允许的,导致农民负担过重[1-2]。
2.2 农村体制不合理
农村体制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农村财政体制上,基层组织财权、实权没有完全统一。尤其是县、乡政府及村民委员会有实权而无相应的财权。乡镇机构,靠财政吃饭的人员增加过快,造成农民负担过重。
2.3 农村经济发展慢是导致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的根本因素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大,但城乡差距大,农业生产和发展存在先天性不足。对依靠农业生产获得主要收入的农民来说,这是致命的问题。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组织受经济利益驱使,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增加了农民负担。
农业具有生产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回报见效慢等特点,是典型的弱质产业。就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来看,农业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它的效益被下游产业控制,农民真正获得的效益较少。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实行农业支持工业的政策,为发展工业牺牲农民的利益,造成农业经济效益较差,农民负担过重[3]。
3 减轻农民负担的对策
3.1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要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依法保障发包方和承包方的合法权益。
3.2 执行经营服务性收费制度
对各类涉农经营进行服务性收费,坚持谁受益谁负担和自愿的原则,不得利用各种手段强行服务,强制收费,更不允许不服务也收费。
3.3 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步伐
农业收益有很大部分用于政府人员工资和日常工作开支。为减轻农民负担,要降低政府经费开支。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数量,减轻农民负担。
3.4 杜绝乡村债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绝不允许借口化解乡村债务增加农民负担,同时还要坚决防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村级债务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进行“普九”义务教育工作而产生的债务。二是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形成的债务。对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产生的村级债务,坚决杜绝向学生摊派,由当地政府对债务进行偿还。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避免盲目上马新工程,增加农民负担,形成新的乡村债务。要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把化解乡村两级债务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
3.5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各级农监部门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农监干部和乡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农监干部的大局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基层干部自学守法、正确执法,确保减负惠农政策的落实。重点加强村民“一事一议”,避免筹资筹劳操作不当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
3.6 加强调查研究,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农监部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完善农民负担监测网点,不断改进监测手段,及时掌握基层减负工作信息。各地要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各项监管制度,逐步构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4 参考文献
[1] 王彩明.新时期农民负担不可忽视[J].农村经营管理,2012(1):36-37.
[2] 于艳红,赵淑华.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J].科技致富向导,2012(6):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