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导学案教师版
《芦花荡》导学案
芦花荡导学案一、背景介绍《芦花荡》是中国作家丁玲的小说,讲述了芦花荡的民间故事和乡村社会生活,刻画了大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小说于1933年发表,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杰出代表”,被收入了中学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二、文本摘要小说主要描述了一个大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以及乡村社会的种种现象。
芦花荡是一个很小的村庄,只有几户人家,家家都靠打鱼为生。
在这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大家彼此互助才能生存下去。
但是这个大家庭内部却暗藏着很多的矛盾和斗争。
身在其中的小女孩儿小火花,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这些矛盾和斗争,并且在这些斗争中渐渐明白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最终,小火花与母亲一同走出芦花荡,离开了那个艰苦的生活环境,开始了新的生活。
三、导学目标1.了解丁玲及其作品,《芦花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了解《芦花荡》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理解《芦花荡》所反映的民间故事和乡村社会生活现象;4.了解《芦花荡》主题和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四、阅读指导1.了解丁玲及其作品学习一个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简要介绍丁玲,重点介绍《芦花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了解主要人物《芦花荡》中人物形象非常丰富、复杂,需要认真品读,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把握小说人物关系。
主要人物包括:小火花、二花儿、秀珠、续娘、位儿、丫丫、大花儿等。
3.理解故事情节小说情节虽然简单,但是饱含了丰富的含义,读者需要从中发掘出小说所反映的种种生活现象和思想。
主要情节包括:小火花的成长历程,大家庭内部的矛盾与斗争、小火花的母亲和姑姑之间的关系等。
4.了解主题和启示通过了解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主题,以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主要有:乡村社会的生存方式、大家庭内部的纷争和妥协、母性文化和家庭关系等。
五、思考题1.你对小说中所表现的家庭乱象有何看法?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应对家庭内部的矛盾与斗争?2.小火花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你觉得她在这段历程中学到了什么?3.小说所反映的乡村社会现象是怎样的?这些乡土问题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4.你觉得小说中母性文化的表现有何特点?家庭关系对于人的成长有何影响?六、总结通过学习《芦花荡》导学案,我们对丁玲及其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把握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理解了小说所反映的民间故事和乡村社会生活现象,同时深入思考了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和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2.芦花荡导学案
第2课《芦花荡》导学案班级:110 姓名:主讲教师:一、学习目标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传奇色彩;学会复述课文情节;2、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3、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二、学习重点:1、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2、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三、难点:1、注意揣摩景物描写。
2、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四、知识链接1.文体常识积累卡片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人物描写手法: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五、学习过程1、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淀》、《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称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一、给加点字注音寒噤.()仄.歪()竹篙()苇塘()黄梢()疟.子()泅.着()提防()()舀()吆喝..()()趴()扒()蹿.()飒()转弯抹.角()白洋淀()莲蓬()张皇失措()二.解释词语能耐:悠闲:央告:吆喝:转弯抹角:三、交流学习1、第二阶段: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结构,复述并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文章结构:一、(1~8):二、(9~54):三、(55~63):2、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作者是怎样对其描写?3、他的性格核心是什么?课文哪些内容体现他这一性格?4、老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以“这是一个___________的老头子”来表述。
《芦花荡》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芦花荡》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导入新课: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内的安新县。
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
处于冀中平原的腹地。
白洋淀有143个淀泊,被3700多条沟濠连接,淀淀相通,沟濠相连,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宫。
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
春季,水域清澈,烟波浩淼,芦苇翠绿,一片勃勃生机;夏季,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湖内白帆点点,使人暑意顿消------白洋淀不仅以她的美丽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二、简介作者孙犁。
三、介绍小说的有关文体知识。
四、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2、默读课文,把握小说的三要素;3、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能复述小说的故事梗概。
五、自学指导一:初读小说,正音释词。
六、再读小说,复述故事情节。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和故事的感受说出来。
七、自学指导三:速读小说,划分情节结构第一段(1—8)首先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介绍了老头子的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外貌、性格特点等);第二段(9—63)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
一层(9—19)开端—————护送二层(20—54)发展———受伤三层(55—63)高潮和结局—————复仇八、课堂检测:1、给下列不同颜色的字注音。
寒噤()仄歪()张皇失措()提防()吆喝()芦花淀()疟子()舀水()2、填空: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
第二课时一、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导入新课:二、展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小说中老英雄的性格特征;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3、体会小说富有诗意的语言。
三、自学指导一:快速默读小说,找出文中描写老英雄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分析老英雄的性格特征,说说他是怎样一个人?四、自学指导二: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一般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芦花荡》导学案
举例解释:
-对于情感的深入理解,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字里行间捕捉作者的情感变化,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这种细腻的情感。
-在分析修辞手法时,教师应通过对比不同文段的例子,帮助学生识别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在信息提炼和整合方面,教师应设计相关练习,如概括段落大意、制作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形成清晰的理解和思考。
-在写作实践方面,教师应提供指导,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指导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芦花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个地方,让你至今难忘,想要与人分享?”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芦花荡》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美好。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景物描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3《芦花荡》导学案
《芦花荡》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感受“我们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思想。
2、借助人物描写,揣摩“老英雄”形象。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圈画、朗读文中人物及景物描写的句子,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难点:感知“老英雄”的典型意义。
三、学习方法:本文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于抗战时期的著名小说之一,文中没有血雨腥风、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也没有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的英雄悲歌,有的是豪迈乐观、勇敢无畏的“老英雄”和清新明丽、诗意盎然的水乡风情。
对于刚上初二的学生来说要赏析文章可能有一定难度,课上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圈画、朗读有关语句,抓住关键字词,感受人物身上的“英雄”内涵。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老英雄”的典型意义。
四、学习课时:2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
(二)课堂探究:
1、导入,了解写作背景。
2、文中作者着墨最多的是谁?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品味。
3、小说优美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三)课堂总结:一系列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令我们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由的向往,对敌人的憎恨,对家乡的热爱。
我们从“老英雄”的身上,看到的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六、巩固练习:。
《芦花荡》导学案
《芦花荡》导学案篇一:《芦花荡》导学案及答案[1]《芦花荡》导学案主备人:王章玲班级:七年级【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
2、会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会归纳人物的形象特点。
3、能把握文章主题【学习重点】会分析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会归纳人物的形象特点。
【学习难点】能把握文章主题【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抗战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芦花荡》是一短篇小说。
2.小说的三要素:(一)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
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二)情节要素: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
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三)环境要素: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
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
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自主学习:1.字词梳理提防竹篙wěi 塘疟子寒噤吆喝.一suō 机枪蹿仄歪趴下扒开bā 飒..转弯抹角.解词:能耐:张皇失措:央告:转弯抹角:2.请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初二上册第二课《芦花荡》导学案
初二上册第二课《芦花荡》导学案«芦花荡»导学案【学习目的】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情。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才干。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肉体及文章对立日军民的讴歌,培育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情,感悟其性情中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情中〝过于〞二字。
探求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标题解读: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用明快、优美的笔墨表达了芦花荡里一位老人护送两位女孩及智杀日本鬼子的经过,塑造了一特性情鲜明的英雄笼统。
走近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作风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束缚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指导下停止战争、土地革新、休息消费、互助协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景。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普遍传达的名篇。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疟( )子寒噤( ) 仄歪( ) 阴惨( ) 泅( )着飒飒( ) 悠闲( )2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 («风云初记»«荷花淀»)。
3.指出以下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
A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义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欢!自己素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出来,怎样张嘴说话?( )B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肉体,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锐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 )4.〝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2、《芦花荡》导学案.doc
2、《芦花荡》导学案【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K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2、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3、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学时】: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导入。
芦花荡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在敌后的一个根据地。
在被封锁的芦花荡里,有个干瘦的老头子整天自如的穿梭着。
他为抗日战士里外交通,他的心灵就像芦花一样美丽而博大。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
1、题目解读: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用明快、优美的笔墨叙述了芦花荡里一位老人护送两位女孩及智杀日本鬼子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
2、走近作者:孙犁,4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4、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景。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三、自主学习。
K给加线字注音。
磁()子寒嗓()仄歪()阴惨()迴()着飒飒()整闲()2、《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________________ 。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风云初记》《荷花淀》)。
3、指出下列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
A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B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芦花荡》导学案
《芦花荡》导学案【学习目标】1、读熟课文,说出文章大意。
2、学习从人物的语言、行为、肖像、神态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3、体会诗情画意般的写作风格。
4、感受英雄的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时所表现出的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从人物的语言、行为、肖像、神态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难点:体会诗情画意般的写作风格。
【学法指导】预习课文:第一步:默读课文三遍,注意注释中有注音的字;第二步:将你不理解的词语写到学案的“学生笔记”一栏中。
【知识链接】芦花荡》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小说。
队伍驻扎在苇塘,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
他毫不惧怕敌人的严密监视,乃至过于自信。
一次,送两个十几岁的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孩子挂了花,他发恨要讨还血债,赤手空拳,引诱正在淀里洗澡的十几个鬼子进入他的圈套,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砸鬼子。
无论是日常斗争,还是这场“英雄行为”,都颇有点传奇色彩。
小说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抗日军民的激情。
分析老英雄的思想性格,首先要把握他的爱与憎,智与勇,对他的“过于自信自尊”,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
根据这篇小说叙事、写景、抒情的特点,可以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还可以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柞用。
(本文在文学界有诗意小说之美称)1.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
“荷花淀派”也叫“白洋淀派”。
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2.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内,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和开放区。
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
(第二大淡水湖:衡水湖;第三大淡水湖:永年洼淀)【课前预习案】1、注音。
(1)疟子()(2)疟疾()(3)寒噤()(4)上蹿下跳()(5)仄歪()2、解释。
(1)寒噤:(2)挂花:⑶仄歪:⑷张皇失措:3、文中写了两个具体的故事请概括如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背景简介二、整体感知(一)走进芦花荡1、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芦花荡,将感受用“这是一片的芦花荡”说出来。
《芦花荡》导学案设计
《芦花荡》导学案设计《芦花荡》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难点(1)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学习流程】一、读与思,学生带着问题读,自学。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悠闲( ) 疟子( ) 寒噤( ) 吆喝( ) 蹿( )仄歪( ) 飒飒( ) 泅着( )转弯抹角( )张皇失措( )你觉得除了以上所列的字词,还有哪些字的音、形需要提醒自己和同学们注意的,请按照上面的格式写在下面。
2. 请结合语言环境解释下面的词语。
寒噤仄歪张皇失措你觉得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不会或需要大家注意的,你把它写下来吧。
3. 利用工具书,了解作者,并填写出相关内容。
《芦花荡》是________(作者)的著名短篇小说,它选自,本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的岁月里。
在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里,一个干瘦的老头子,整天自如地穿梭着,他让________感到快乐,让________感到胆寒。
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________。
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信息,请你写在下边和大家分享吧。
二、讲与解。
学生讨论,师生互解。
(一)语段点将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
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
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
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13篇)
芦花荡教案《芦花荡》示范课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芦花荡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13篇《芦花荡》榜样课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芦花荡》教学方案篇一李秀荣在平日的随笔或作文中,有许多学生喜欢在故事中加入自然环境描写,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一是凑字数,二是读起来文章美。
实际学情是:他们的景物描写大都不契合人物心境而是游离的写景。
读完《芦花荡》这篇小说,给我冲击的教学信息是老头子过于自信与自尊的真实性格和富有诗情画意的白洋淀风光。
于是我安排两课时和学生体会讨论这两点。
一、揣摩人物性格今年暑假,学生看了一些抗战影片和电视片的镜头,会很快说出特定年代特定人物的性格————爱国热情、爱亲人恨敌人的感情、智勇双全等英雄的共性。
但是对属于老头子个性特征的“过于自信与自尊”却体会不细致。
在处理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带学生体会这一点,下面是实录片段:师:老头子是白洋淀的传奇英雄,具有高涨的爱国热情和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性格特点,这是抗战年代里所有英雄的共性,这只是给老头子贴上几个标签,请同学们想一想,属于老头子自己的个性是什么?生:过于自信与自尊。
师:“过于”怎么讲?生:就是过分,过了头的意思。
闲。
师:自信过份,往往会怎样?生:会变得自负。
生:做事不认真,会出差错。
师:说得很好,过于自尊会有什么结果?生:人会变得自卑起来,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师:对,自信过分往往会粗心大意失去应有的警惕,做事有可能出差错;过分自尊会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做事的动力而半途而废。
小说中,那些地方写了老头子过分自信自尊?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在书上勾画出来。
(学生浏览勾画,稍后有学生身体坐正,有不少学生举手)师:哪位同学试着说一说?生:二菱洗脸,大菱怕弄出水声,让鬼子听到,可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里看出他因为胆子大,所以失去了警惕,是自信过分。
2023最新-《芦花荡》导学案(优秀3篇)
《芦花荡》导学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芦花荡》导学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芦花荡》导学案篇一教学目标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
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预习课文生字词,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教学设计导入(可让学生讲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或教师讲“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的故事)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
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
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整体感知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投影字词(学生齐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思考。
复述故事情节,说说老头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芦花荡导学案
《芦花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阅读整合,抓住主要内容,口述故事情节;识记字词2、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入手,感知人物形象;运用已有知识,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理3、梳理本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体味、欣赏环境描写的作用(对人物,对情节,对主题)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4、认识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激励爱国主义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二、学习方法:1、学会默读:整体感知内容,把握故事情节,能够口述主要情节2、圈点勾画:标记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标记描写人物的句子;标记环境描写的内容3、问题探究:①个体自主探究——本文体裁?结构分析?主要人物及特点?所表现的主题?②小组互动探究三、导学内容与学习步骤:(一)营造氛围,导入学习:大家一定熟悉充满传奇色彩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吧,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一位年近六十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头子,仍像年轻人一样,依然地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打击、教训了敌人你知道这个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作家孙犁,学习他的一篇小说——《芦花荡》(二)预习之一:个体快速默读,整体感知内容,把握主要情节,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疟子寒噤仄歪提防往上蹿飒飒泅水转弯抹角张皇失措白洋淀(三)、预习之二:查找有关作者和作品的相关知识,摘录在下面(四)预习之三:个体细读,探究理解实现“目标2、3、4”,在下面写出你的探究理解结果:1、人物:①在文中勾画出描写“老头子”的句子②描写人物(老头子)用了哪些方法:③运用想象体会“老头子”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心理(在文中相应地方做批注)④从这些描写中,你认为“老头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圈点勾画出环境描写的内容,体会本文写景特点和景物特征,感受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在文中相应地方做批注)3、你认为这个传奇故事反映出怎样一个主题?(探究笔记作在课题上方,最好用铅笔)4、文中哪些描写突出了老头子的传奇色彩(是怎样渲染的)?(四)组内预习交流并深入探究:1、组内互相口述故事情节要求:情节的每个阶段分别用一句话归纳2、交流“预习之三”个体探究的几个问题,互相补充完善3、重点研读小说154段,探究下列问题: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结合上下文体会加点词的表达内涵:狠狠:钻:②请分析第四段中“老头子……特别明亮”这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③透过“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敌人发了怒”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④“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鲁莽吗?请结合文段内容说出你的理由⑤为什么在敌人严密封锁的苇塘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对此你有哪些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战斗歌曲吗?⑥描写小女孩与老头子的一段对话,尤其是小女孩“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有什么作用?(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当堂演练:1、“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文中哪些内容表现老头子这种性格?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以本文为例,说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3、以本文为例,具体分析小说情节结构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性格?四、导学巩固与过关评价:(一)及时巩固,自我完善1、给加粗字注音:(6分)悠闲疟子寒噤飒飒撒网白洋淀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4分)①小女孩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她挂花了!”挂花②他按照早出晚归……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编算3、下面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A、旋风躲避穿浚张皇失措B、艄公高粱鱼鹰月名风清C、丝柔聆听竹蒿转弯抹角D、提防谦虚遮掩诗情画意4、找出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4分)A、在月明风清的夜晚,有一只小船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B、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C、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D、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5、分析下面句子分别刻画出人物“老头子”哪方面的性格?(6分)①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②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③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6、辨析下列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8分)A、那晒得干黑的脸上,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B、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C、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D、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7、读小说的第一段,阅读后回答问题(6分)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了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他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①“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②这一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③“钻”一词具有怎样的丰富内涵?8、小说中主人公“老头子”的英雄行为让我们充满了敬佩与敬重,请结合课文内容,概括出“老英雄”的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9、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想些什么?请你以二菱的身份,设身处地的把心里活动写出来(6分)10、品析下面从小说中节选出的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①“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②“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二)中考练兵,幸福提升1、在我民族独有的成语宝库中,有不少关于军事的成语,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相信你能再写出四个这样的成语(4分)2、下面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国家军人死亡人数平民死亡人数中国两千八百万三千万日本一千八十五万六十七万苏联一千三百七十万一千三百万德国三百五十万一百六十万南斯拉夫三十万一百二十万意大利七万五千一百五十万①从表中你发现了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请至少写出两条(3分)②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3分)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64周年的日子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成了青少年的共识假如一位抗日老战士来到你的身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一位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来到你的身边,你又将对他说些什么?请围绕“记住历, 史,珍惜和平”这一主题,根据不同对象,写下你想说的话,每句话不少于10字(4分)①我将对抗日老战士说:②我将对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说:学后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惑:《芦花荡》导学案之部分问题答案参考三、(三)1、②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④爱憎分明,自尊自信,精明强干,智勇双全,敏锐机智,充满爱国和抗日激情 2、富有诗情画意,雅致隽永;充满水乡气息,生活气氛浓;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精神境界和顽强的性格,加强抒情韵味,烘托小说主题 3、集中表现了老英雄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抗日热情,抒发了作者对抗日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以及乐观情绪,有力地说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4、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①外貌特征与精神和业绩;②小女孩的怀疑与老头子的自信;③孤舟一人玩弄鬼子与水上(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四)1、要求:情节的每个阶段分别用一句话归纳:★老头子护送两个小女孩过敌人的封锁线★由于过于自信,大女孩挂花了★老头子心里感到懊丧,发誓叫敌人十个人流血★老头子手无寸铁,智歼鬼子为孩子报了仇 2、(见上面“(三)”) 3、①抗日军民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威武不屈,坚韧不拔的性格;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②肖像描写,刻画出一位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形象③敌人的封锁磨灭不了抗日军民的斗志,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仍充满必胜的乐观精神;敌人对此老羞成怒表现出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和乐观智慧④不是鲁莽一是因为他有着强烈的爱憎: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二是因为他拥有高超的水上技术和独特的对敌斗争武器;三是因为他一贯都很自信⑤示例: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军民团结,同仇敌忾;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等大刀进行曲;地道战之歌;我们都是神枪手……⑥写出小女孩对老头子能力的怀疑,衬托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五)2、第一问(略);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核心,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由此生发出来 5、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能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自信自尊(或:鲜明地表现出老头子自信自尊、豪爽直率的性格,是他全力为民族抗战作出贡献的豪言壮语)四、(一)1、yōu yào jìn sà sǎ diàn 2、受伤,负伤计划,盘算 3、D4、C.5、过于自信;勇于自责,过于自信自尊6、肖像心理神态;动作神态;动作7、①大苇塘;星星;水鸟;苇子②景物“阴森黑暗”的环境烘托敌人无可奈何的胆怯心理;以苇子的张势烘托抗日军民对敌人的仇恨和威武不屈的斗争精神;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创设了典型的环境③“钻”形象地表现出抗日军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志和强大的力量8、表现在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智勇双全,爱憎分明;过分地自信自尊等方面9、示例:老大爷真了不起,不费一枪一弹,轻轻松松地就消灭了十多个鬼子,真是大快人心真后悔,大不该怀疑老大爷的本领老大爷,请原谅二菱先前对您的不敬! 10、①渲染出半夜苇塘的寂静,烘托人物伤感自责的心理②其一象征中国领土是不容侵犯的,谁胆敢侵犯,谁就逃不掉被消灭的下场;其二烘托出对老英雄智杀敌人行为的赞扬,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二)1、千军万马,刀光剑影,横扫千军,荷枪实弹,十面埋伏,孤军奋战,孤军深入2、①在二战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战争中,平民死亡人数超过军人死亡人数;在二战中,各国死亡人数以十万、百万、千万计②珍爱和平,远离战争让世界铸剑为犁3、①老爷爷,您好!你们当年的抗日英雄行为真令我敬佩感谢你们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②牢记侵略者的罪行,呼吁人类制止战争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芦花荡◆学习目标1.领会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认识到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
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
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
◆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竹篙.(gāo)疟.(yào)子泅.水(qiú ) 寒噤.(jìn) 仄.(zè)歪白洋淀.(diàn) 飒.(sà) 蹿.(cuān) 舀.(yǎo) 张皇.失措(huáng)(2)多音字注音组词。
提 (dī) 提防吓xià)吓唬(tí)提高hè)恐吓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编算:方言,这里有计划,盘算的意思。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课文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挂花:负伤流血。
蹿:向上或向前跳。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仄:狭窄。
3.了解作者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1944年在延安发表小说《荷花淀》等作品,受到广泛赞扬,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富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划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4.背景链接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七七”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的序幕。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
5.了解文体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按篇幅来分,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四大类。
6.整体感知A 大声朗读全文,讨论填空。
事件: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
人物:这是一个的英雄老头子,这是一对的姐妹,这是一群的鬼子兵。
情感:这是一份深沉的情感。
【交流点拨】事件: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人物:这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子。
这是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
这是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情感:这是一份深沉的爱国情感。
B.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
【交流点拨】一个过于自信的老头保护两个小女孩失败,为她们报仇的故事。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交流点拨】护送——挂花——报仇◆文本探究(一)环境赏析1.在景色描写的句子边进行旁批,说说你对芦花荡的印象。
【交流点拨】那是一片如诗如画的芦花荡;那是一片月明风清的芦花荡;那是一片静谧安宁的芦花荡;那是一片斗志昂扬的芦花荡……2.抗日战争是如此残酷,作者为什么要把如此残酷的战争置于这种如诗如画的环境中来描写呢?【交流点拨】他不是正面地描写刀光剑影,而是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背景,用漫天飘飞的芦花,洁白如云的蒲苇,清香四溢的荷花,点染白洋淀人民新生活的欢乐和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
文笔清新自然,婉约韵致,这就是“荷花淀派”的作品的特点,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二)人物品析请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从人物描写方法和人物性格两方面进行圈点批注。
然后小组探究、全班交流。
【交流点拨】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
”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见人。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
愿意看,明天来看吧!”……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小结】这些片断从多方面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他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爱乡土、同胞,他恨敌人;他过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气,有胆略,只身制服敌人。
(三)语言精析1.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2.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3.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交流点拨】1.写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
2.运用比喻手法,体现出老头子的英勇、干练。
3.拟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拓展延伸老头子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作者要写一个无名英雄?【交流点拨】他没有姓名,因为像这样的人白洋淀到处都是,如果平时不打仗,他们都很温和,很朴实,但是敌人一旦把战争强加给他们,他们每个人都成了不朽的英雄!【小结】作者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英雄品质,正是暗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是坚强不屈的民族。
◆板书设计情节——传奇色彩环境——诗情画意芦花荡:美老当益壮,本领高强人物——老头子爱憎分明,自信自尊智勇双全,乐观豪迈◆教学反思◆自我检测采蒲台的苇孙犁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
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
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
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得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
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
我走在淀边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
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
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
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
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
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
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
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
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
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
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
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
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
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
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没有!没有!”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
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1(1947年3月)1.“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请具体回答。
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
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2.选文的对话有什么特点?表现了采蒲台人什么样的性格?简洁;表现了采蒲台人对敌人的恨。
3.“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以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仇恨是一个:对敌人的恨爱是一个:对同志对乡亲对亲人的爱智慧是一个:她们应付敌人的聪明智慧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佩、尊敬之情4.如何理解“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这句话?句中的“血”含义不同:第一个是指英雄的鲜血在冰上凝固了,第二个是指英雄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意志是坚定的,是不可摧毁的,是永远留在人民心里的。
他的死震撼了每个人。
5.抗日战争虽已远去,当你看到这如歌如泣的故事时,有些什么感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