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胃病中药

合集下载

中药偏方巧治疗七种常见胃病

中药偏方巧治疗七种常见胃病

中药偏方巧治疗七种常见胃病
人在职场,难免加班、应酬一来二去,把胃给累垮了。

经常犯胃病,不仅影响到工作生活,而且对身体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今天介绍一些胃病偏方给大家,大家不妨试试。

寒邪客胃型
寒邪内客于胃,胃阳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减,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等。

应用散寒止痛的方法,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较重者以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拨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饮食停滞型
第1 页。

中药土方缓解胃痛的方剂

中药土方缓解胃痛的方剂

中药土方缓解胃痛的方剂胃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药学认为,胃痛是由于胃经气血积聚、瘀阻、脾胃功能失调等引起的。

传统中药土方中有很多可以缓解胃痛的方剂,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土方缓解胃痛的方剂。

一、方剂一:“四逆散”【组成】黄连7.5克,黄芩10克,生姜5克,制干姜10克,大黄10克,人参3克,白术10克,甘草3克。

【功效】疏胃气、导胃火、清胃热。

【适应症】胃痛、腹胀、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次3-4克。

一天可饭前2次。

【注意事项】孕妇、体虚者慎用。

此方剂中的黄连、黄芩、白术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降低胃炎引起的胃痛,并且可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生姜、制干姜能够温胃止痛。

人参作为调节剂,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能够舒缓胃部疼痛。

甘草则能够消除药物的副作用,减少胃部刺激。

二、方剂二:“三仟食炙甘草汤”【组成】炙甘草三仟锺、盐半斤、大麦煮食【功效】活胃理气、消食化积。

【适应症】胃痛、消化不良、胃胀。

【用法用量】每天服用一碗。

【注意事项】空腹服用效果最好。

此方剂中的炙甘草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能够缓解胃部炎症引起的疼痛,并能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盐的作用是增强胃酸分泌,促进胃蠕动,有助于消化食物。

大麦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胃部积食引起的胃胀。

三、方剂三:“芩连败毒散”【组成】黄连12克,黄芩12克,芩芷12克,苍术12克,木香12克,白芷12克,草果12克,茯苓12克。

【功效】清热败毒、理气解痛。

【适应症】胃痛、消化不良、胃炎。

【用法用量】煎汤服。

【注意事项】孕妇、虚寒者慎用。

此方剂中的黄连、黄芩、芩芷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减轻胃炎引起的疼痛,并且能够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苍术、木香、白芷具有理气止痛的功效,能够缓解胃胀和腹痛。

草果、茯苓则有消食利湿的作用,对于水湿型的胃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以上介绍的是中药土方中常用的一些缓解胃痛的方剂,这些方剂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证实了它们对于缓解胃痛症状的有效性。

中药治胃病配方大全

中药治胃病配方大全

中药治胃病配方大全关于《中药治胃病配方大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学是一种较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据中医学,能够医治身体存有着多种多样问题,使病人修复到身心健康情况中。

在中医学中,最重要的便是中药材了。

针对胃病病人来讲,也是能够根据中药材开展医治的,不一样种类的胃病,需要挑选挑选不一样的中药方剂。

下边,就为大伙儿介绍一下几类能够治疗胃病的中药方剂!一、舒胃散治漫性萎缩性胃炎生黄芪90克,莪术50克,潞党参、山药、蒲公英花、枸杞各90克,鸡内金、刺猬皮、生蒲黄、五灵脂、徐长卿各60克,炮中药穿山甲、玉蝴蝶、凤凰衣各45克,甘草30克。

使用方法:共碾特细末,每服4克,每天3次,餐前30分钟服食。

阴虚者加北沙参、麦冬各60克,生白芍90克;偏阳虚则加高良姜、炒白术白术茯苓各60克,荜茇30克。

作用:养血消瘀,健脾养胃制肝,温脾化湿。

主冶:漫性萎缩性胃炎及溃疡病。

按:中医大师朱良春觉得,漫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虚夹淤、肾阴虚木横、阳虚夹湿型比较普遍,服药上按型各自论治,都有偏重于。

就其病理学来讲则一,故凡病理切片报导,见有肠化生或肠上皮化生者,均需加刺猬皮、炮中药穿山甲,以化结,信息肉,化淤阻。

二、升胃丸治胃下垂黄芩100克,山参30克,炒枳壳60克,鸡内金40克,升麻60克,防风20克,生甘草18克。

共研粉末,纯蜂蜜为丸,梧桐子大,每一次每一次服9克,曰服2次,温水吞服。

作用:养血清胃热,举升心阳。

适用胃下垂属中气下陷引发者。

症见脘腹胀满,隐痛,体倦困乏。

饮食搭配枯燥,或排便坠痛,削瘦等,舌淡苔白,脉细乏力。

三、黄芩清胃热枣治胃下垂蜜炙黄芪60克,茯苓10克,乌枣1000克,动物油、白砂糖、米酒适当。

制作方法:将乌枣、黄芩、茯苓放进大面盆中,加白砂糖3匙,猪板油1匙米酒2匙,翻拌。

面盆不盖上,灶火蒸3钟头,玄火。

之后,每日可在电饭煲上蒸―次直到食完才行。

使用方法:每天中饭和晚饭后,食乌枣5枚,喝芪大枣汁液半匙。

胃病中成药

胃病中成药

治疗胃炎的常用中成药胃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闷胀、疼痛, 或恶心、呕吐、嗳气、嘈杂、泛酸等症状;凡具有健脾、和胃、行气、消痞、解郁、除满功能的中成药,都适用于防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目前临床上用于本病的常见中成药有:1保和丸主要成分:六神曲、山楂、法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能:消食导滞,和胃健脾; 主治:饮食停滞胃脘所致纳差、腹胀、泛酸、嗳气等症;2越鞠丸主要成分:香附、川芎、栀子、苍术、六神曲; 功能:理气宽中,解郁消胀; 主治:胸脘痞闷、腹中胀满、嗳气吞酸;3香砂六君子丸主要成分: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胸脘胀闷,呕吐泄泻;4香砂养胃丸主要成分:砂仁、木香、白术、茯苓、枳实、豆蔻仁、厚朴、香附、陈皮、半夏、甘草、土藿香;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主治:纳差、乏力、胃痛、腹胀、嗳气、反酸;5舒肝丸主要成分:柴胡、厚朴、川芎、香附、枳壳、沉香、砂仁、木香; 功能: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主治:两胁胀痛、腹胀、嗳气、恶心;6气滞胃痛冲剂主要成分:柴胡、枳壳、甘草、香附等; 功能:疏肝行气,和胃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之胸痞胀滞,胃脘疼痛等;7良附丸主要成份:高良姜、香附; 功能:温中祛寒,行气止痛; 主治: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喜暖喜温者;8温胃舒胶囊主要成分: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 功能: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土;主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冷痛、胀气、嗳气、纳差、畏寒;9阴虚胃痛冲剂主要成分:北沙参、麦冬、川楝子、甘草等;八温胃舒胶囊主要成份: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 功能: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消化道炎症与溃疡病防治186问百病百问沙龙丛书功能:养阴益胃,缓中止痛; 主治: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隐隐灼痛,口舌干燥,纳呆干呕等症;10养胃舒冲剂主要成份:党参、黄精、云参、乌梅、白术、菟丝子等; 功能: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 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灼热,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11胃乃安胶囊主要成分:黄芪、三七、合成牛黄、珍珠层粉; 功能:补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活血,消炎生肌;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12胃康灵胶囊主要成分:白芍、甘草、元胡、三七等八味药物组成; 功能: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去腐生新; 主治: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出血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13三九胃泰主要成分: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 功能:消炎止痛,理气健脾; 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各型慢性胃炎;14猴菇菌片主要成分:猴头菌; 功能:消炎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道癌; 此外,还有胃苏冲剂、舒肝和胃丸、木香顺气丸、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用于本病的治疗,临床应随证加以选择应用;2阴虚胃痛冲剂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甘草等; 功用:养阴益胃,缓中止痛; 主治: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等症,临床上主要应用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的治疗;3养胃舒胶囊药物组成:党参、黄精、玄参、乌梅、白术、菟丝子等; 功用: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 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4虚寒胃痛冲剂药物组成:白芍、干姜、党参、甘草、大枣等; 功用:温胃止痛,健脾益气; 主治:用于脾虚胃弱,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5三九胃泰药物组成: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 功用:消炎止痛,理气健胃; 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各类型慢性胃炎; 6猴菇菌片药物组成:猴头菌; 功用:消炎止痛,扶助正气;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食道癌等;7胃乃安胶囊药物组成:黄芪、三七、合成牛黄、珍珠层粉; 功用:补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活血,消炎生肌;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8胃康灵胶囊药物组成:白芍、甘草、元胡、三七等八味药物组成; 功用: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去腐生新; 主治:适用于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出血等症;9养胃冲剂药物组成:黄芪、白芍、淮山药、香附、党参、甘草、陈皮等; 功用:养胃健脾,理气和中;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10复方胃乐舒口服液药物组成:猴头菌浓缩液、蜂王浆、蜂蜜等; 功用:利五脏,助消化,提高机体免疫力; 主治:用于消化性溃疡及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脾胃虚弱证和胃肠病恢复期的调治;寒邪型胃痛症见突然胃病,遇寒则痛增,遇暖则痛缓,恶寒,口不渴,治宜用散寒止痛法,可选用香砂养胃丸、温胃舒胶囊等;香砂养胃丸功擅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胃脘满闷或呕吐酸水、四肢倦怠等症;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症状表现者均可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9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温胃舒胶囊功擅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脘凉感、饮食生冷或受寒痛甚;口服每日2次,每次3粒;胃出血时忌用;饮食停滞型胃痛特点为胃痛常由暴饮暴食引发,胃痛胀满,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呕吐后疼痛暂可缓解,治疗宜用消食导滞法,可选用香砂平胃颗粒等;香砂平胃颗粒功擅健脾、燥湿;用于饮食不节,食湿互滞,胃脘胀痛,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肠功能紊乱者见上述症状亦可服用;开水冲服每日2次,每次1袋10克;脾胃虚弱者慎用;孕妇、老弱阴虚者不宜用;糖尿病患者忌用;肝气犯胃型胃痛特点为胃脘胀闷,攻窜作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起,治疗用疏肝理气法,可选用加味左金丸、气滞胃痛颗粒、胃苏冲剂等;加味左金丸功擅平肝降逆,疏郁止痛;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脘痞闷,急燥易怒、嗳气吞酸,胃病少食;胃神经官能症等见上述症状者可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6g;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饮食;孕妇及体虚无热者忌服;气滞胃痛颗粒功擅舒肝行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可服用;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1袋5克;孕妇慎服;糖尿病患者忌服;胃苏冲剂功擅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主治气滞型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嗳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发作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1袋15克;本品服后偶有口干,糖尿病患者忌服;肝胃郁热型胃痛特点为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吐酸水,口干口苦,治疗宜用疏肝泄热和胃法,可选用六味安消散、养育舒胶囊等;六味安消散功擅和胃健脾,导滞消积,行血止痛;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如腹痛、便秘、腹胀、腹泻等;口服每日2~3次,每次1.5~3g;孕妇忌服;妇女月经期、产后无瘀者、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胃弱、气血虚弱、无食积滞者忌用;养胃舒胶囊功擅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用于慢性胃炎所致的胃脘灼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消瘦等症;口服每日2次,每次3粒;阳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者不宜服用;淤血停滞型胃痛特点为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有针刺感,治疗用活血化瘀法,可选用元胡止痛片等;元胡止痛片功擅理气活血,散瘀止痛;主治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柜按,或痛有针刺感,胸胁痛,头痛,行经腹痛等;口服每日3次,每次4—6片;孕妇慎用;脾胃虚寒型胃痛特点为胃病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呆神疲,手足不温,大便溏薄,治疗用温中健脾法,可选用附子理中丸浓缩丸附子理中丸浓缩丸功擅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口服每日3次,每次8—12丸;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胃肠病常用中药方剂

胃肠病常用中药方剂
66.加味异功散(方药中):党参,苍术,白术,茯苓,甘草,青皮,陈皮,黄精,当归,焦楂,神曲,丹参,鸡血藤,柴胡,姜黄,郁金,薄荷。
67.利胆解郁汤(任继学):柴胡,茵陈,马齿苋,元胡,银花,川楝子。
78.加味香苏饮(董建华):苏梗,香附,陈皮,荜澄茄,枳壳,大腹皮,香橼,佛手。
62.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63.黄连汤《伤寒论》:黄连,炙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
64.疏肝和胃汤(关幼波):旋复花,代赭石,藿香,佩兰,焦白术,炒黄芩,当归,香附,白芍,草豆蔻。
65.双解散(任应秋):川芎,枳实,姜黄,桂心,郁金,五灵脂,赤芍,川楝子,炙元胡,甘草。
37.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芪,白术,陈皮,甘草,人参,当归,升麻,柴胡。
38.四神丸《证治准绳》:肉豆蔻,五味子,补骨脂,吴茱萸。
39.芍药汤《保命集》: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肉桂。
40.通脉四逆汤《伤寒论》:附子,干姜,甘草。
41.小建中汤《伤寒论》:芍药,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消化病(脾胃学组)常用方剂
1.良附丸《良方集腋》:高良姜,香附
2.香苏散《局方》:香附,紫苏,陈皮,甘草。
3.保和丸《丹溪心法》: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4.小承气汤《伤寒论》:大黄,枳实,厚朴
5.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6.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陈皮醋炒,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炙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2.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赤芍,川芎,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官桂,蒲黄,五灵脂;
43.麻子仁丸《伤寒论》:麻子仁,白芍,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有助于治胃病的中草药

有助于治胃病的中草药

有助于治胃病的中草药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没有规律,饮食没有固定,所以引发了很多胃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到胃病的侵扰,那治胃病的中草药有哪些?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治胃病的中草药吧。

1、元胡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中药中的止痛良药,对胃脘作痛及经行腹痛尤为效捷,配伍应用效果更佳。

2、砂仁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

3、藿香藿香具有顺气,和中,辟秽,祛湿的功效。

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4、鸡内金本品有较强的消食化积作用,并且能够健运脾胃,广泛用于治疗米面薯芋肉食积滞的各种消化不良。

1、无花果无花果中含有丰富的脂酶、蛋白质分解酶、淀粉酶和氧化酶等酶类,它们都能够有效的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具有润肠、助消化、开胃等多种作用,可健胃清肠,消肿解毒。

2、红枣3、香蕉香蕉是淀粉质丰富的水果,其营养价值丰富,含蛋白质、淀粉、脂肪、糖分以及维生素等。

香蕉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叫做5-羟色胺,它可以有效预防胃溃疡的发生,缓解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还可以保护胃粘膜。

但也要注意的是,不要空腹吃香蕉,这样很容易导致心肌梗塞。

4、黑加仑、葡萄、树莓、草莓红色水果中含有花青素,可以养胃护胃,还可以抗氧化剂,能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和抗癌作用的呢。

5、柿子、柑橘、杏儿、芒果中含有有β-胡萝卜素,而木瓜、西瓜、红柚中含有番茄红素。

当然胡萝卜中胡萝卜素的含量是很高的,具有抗氧化的生理活性。

适量的食用对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好处的。

记住柿子不可以空腹吃哦。

1、精神紧张少胃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人的情绪和心态密切相关。

当一个人处在紧张、烦恼或愤怒时,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影响胃的分泌、运动、消化等功能。

因此,长期抑郁、焦虑或遭到精神创伤的病人,容易患胃溃疡。

2、晚餐过饱早饭遗忘在匆忙间、午饭简单对付、晚上“大吃大喝”、睡前来点夜宵,健康的消化系统往往就会在这样的饮食习惯中被破坏。

治胃病的中药PPT

治胃病的中药PPT
,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 牙痛等。 ❖ [注意事项]凡阴虚烦热,胃虚呕吐,脾虚泄泻, 五更泄泻慎服。
❖ 香附 辛微苦甘,平。入肝、三焦经。
❖ [功效]理气解郁舒,胸腹胁肋胀痛
,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 [注意事项]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治胃病的中药
❖ 枳壳 性微寒,味苦、辛、酸。归肺、脾、大肠经
。 ❖ [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 [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
停。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茶疗
❖ 古老的中医,很早就有“茶为万病之药”之说。 古方茶疗在调理胃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LOGO
治胃病的中药
❖ 胃病主要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 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 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粘膜脱垂症、急 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治疗胃病用什么中药呢 ?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中药:
治胃病的中药
❖ 黄连 性寒味苦,归心、脾、胃、肝、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主治]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
❖ 三、积极食疗和按摩保健:羊肉、狗肉等温热食 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 以帮助消除炎症,建议多吃;另外枸杞、银耳、 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饭后、睡前可以 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完毕搓 热双手按摩小腹。
治胃病的中药
❖ 另外,胃病还要靠饮食来辅助调理,饮食上要注 意以下几点:
❖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饭只吃七 份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忌暴饮暴食。
❖ 二、改变饮食习惯: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 立或蹲着。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 ,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 少饮浓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 菜、香菇等。

治疗胃溃疡 的中药

治疗胃溃疡 的中药

治疗胃溃疡的中药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善胃黏膜保护机制、抑制胃酸分泌、杀灭胃内细菌、促进胃溃疡面愈合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胃溃疡的方药:
胃黏膜保护类中药:
厚朴(Hou Po):具有行气和胃、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溃疡。

茯苓(Fu Ling):具有健脾胃、祛湿利水的作用,对慢性胃炎及溃疡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胃酸分泌抑制类中药:
陈皮(Chen Pi):具有理气降逆、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溃疡患者的辅助治疗。

黄连(Huang Lian):具有清热解毒、抑制胃酸分泌的功效,对溃疡的治疗有一定帮助。

抗菌消炎类中药:
黄芩(Huang Qin):具有清热解毒、抗菌的作用,对溃疡的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苦参(Ku Shen):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炎的功效,可用于
溃疡患者。

促进愈合类中药:
三七(San Qi):具有活血化瘀、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对溃疡面愈合有一定的帮助。

红参(Hong Shen):具有补气养血、益胃生津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溃疡愈合。

保护胃黏膜类中药:
甘草(Gan Cao):具有护胃、缓解炎症的作用,可用于调和胃气,减轻溃疡的刺激。

中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同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宜随意更改剂量和使用方式。

中药治疗胃溃疡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接受中药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卫生、规律作息,避免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

请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中草药疗法、食疗等。

以下是详细叙述各种方法的内容。

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口服药物和中药外用药物两种。

中药口服药物一般使用中药粉末、中药颗粒、中草药浸膏等形式。

常用的中药有胃络疏肝片、香薷片、苏叶胃痛片等,这些中药具有舒肝理气、和胃利湿、疏风止痛等功效。

中药外用药物主要是使用中药贴敷于患处,如使用小柴胡贴、薄荷膏等,这些贴敷具有消炎止痛、祛风除湿的作用。

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人体气血运行的疗法。

对于胃病的治疗,针灸可通过调整胃的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起到治疗胃病的作用。

常用的针灸手法有温针、毛刺、取穴等,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法,对胃病的疗效有一定的帮助。

中草药疗法:中草药疗法是中医治疗胃病的传统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草药有陈皮、山楂、薄荷等,这些中草药具有理气降逆、健胃消食、调中和胃的作用。

中草药可以通过煎煮、浸泡或研磨等方式制成药物,一般是口服或外用。

食疗:食疗是一种通过调整饮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对于胃病的治疗,中医认为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油腻食物等。

常用的食疗方法有燕麦粥、山药粥、薏米粥等,这些食物具有益气健脾、调和胃肠的作用。

此外,中医还提倡在饮食中注意养生,如定时定量进食、细嚼慢咽、避免过食等。

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只有结合合理的饮食习惯,适当的锻炼和调整心态,才能更好地治疗胃病。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药方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药方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药方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药有许多药方被用来治疗胃溃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药方:
1. 保胃汤
- 复方黄连素片:10克
- 木香:6克
- 砂仁:6克
- 生姜:10克
- 玄胡索:10克
- 炙甘草:10克
- 甘草:10克
- 黄连:10克
- 大黄:10克
- 石菖蒲:6克
- 当归:10克
- 白术:10克
- 黄连素:10克
- 枳实:10克
- 牡丹皮:10克- 甘遂:10克
2. 益气养血汤- 熟地黄:15克- 当归:15克- 白芍药:15克- 人参:10克- 大枣:10克- 陈皮:10克- 川芎:10克- 炙甘草:6克
3. 胃苦汤
- 丹参:10克- 白术:10克- 泽泻:10克- 川穹:10克- 茯苓:10克- 白芍药:10克
- 木香:10克
- 制附子:6克
- 法半夏:5克
请注意,在使用这些中药药方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在疗程中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如果症状加重或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以上仅供参考,具体用药和剂量应咨询医生或中药师。

胃炎中药方剂

胃炎中药方剂

胃炎中药方剂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是指胃黏膜的炎症。

胃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胃疼、恶心、呕吐、胃酸倒流、食欲不振等。

胃炎的发病原因很多,包括饮食不规律、饮食过量、长期吸烟、饮酒过多、精神压力大等。

一些中药方剂可以有效缓解胃炎的症状。

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方剂,具有补益脾胃、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的作用。

四君子汤的组方包括白术、半夏、人参、甘草。

这个汤剂可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改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常见的胃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饮用四君子汤。

2. 黄连汤黄连汤是一种清热解毒的方剂,适用于肝胆汁滞、湿热之疾、胃肠炎症等。

黄连汤的组方包括黄连、黄芩、栀子、丹皮、茯苓等中药材。

黄连汤能够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肠胃消化不良等症状。

在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发作时,黄连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3. 苏合汤苏合汤是一种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的中药方剂。

苏合汤的组方包括黄连、黄芩、苏叶、茯苓、法半夏、甘草、薄荷、炙甘草等中药材。

这个方剂具有开胃健脾、清热解毒、解热、镇静、止吐等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胃炎患者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4. 天王补心丸天王补心丸是一种益气养胃、壮心安神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弱、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等。

天王补心丸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参、三七、太子参、当归等中药材。

这个方剂能够增强脾胃的功能,改善胃肠消化不良、口干舌燥、失眠等症状。

天王补心丸是一种非常好的胃炎中药方剂。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胃炎时应认真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控制。

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油炸、辛辣、腌制等刺激性食品,以免加重胃病症状。

调理消化系统的中药推荐

调理消化系统的中药推荐

调理消化系统的中药推荐中药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应用于调理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和疾病。

它们提供了一种自然而有效的方式来促进胃肠功能的平衡和恢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它们被证明对于调理消化系统非常有益。

1. 黄连(Coptis chinensis)黄连是一种广泛被使用的消化系统调理中药。

它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泻火的功效。

黄连可用于治疗胃肠道感染、消化不良和腹泻等问题。

研究表明,黄连对于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溃疡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可以将黄连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如黄芩、黄柏和陈皮,以增强其效果。

2.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山楂是一种有益于消化系统的草药。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胃气胀滞、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山楂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并有效缓解胃部不适。

研究表明,山楂还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善消化功能。

3.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被广泛用于调理消化系统。

它具有抗炎、抗溃疡和抗胃酸的特性。

甘草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溃疡性结肠炎和胃溃疡等消化系统问题。

此外,甘草还被用于增强药物的功效,减轻其他草药的副作用。

4.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苦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抗菌和抗炎的功效。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泄泻和痢疾等问题。

苦参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可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同时减轻胃肠道的炎症。

5. 茵陈蒿(Artemisia scoparia)茵陈蒿是一种具有镇痉和止泻作用的中药。

它常用于治疗腹泻、胃痉挛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等问题。

茵陈蒿含有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可缓解肠胃痉挛和炎症。

总结:中药作为调理消化系统的有效工具,可以提供自然而安全的解决方案。

在使用中药前,请咨询中医师或医生的建议。

此外,遵循剂量和使用指导,以确保最佳的效果和安全性。

注意:本文介绍的中药仅作为参考,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胃病克星根治所有胃病中药秘方

胃病克星根治所有胃病中药秘方

根治所有胃病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胀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等一切胃肠疾病;有效率98%以上;无毒无任何副作用;已在临床应用中治好无数患者,实乃天下奇珍配方:乌贼骨150克、制元胡50克、黄氏50克、鸡内金150克、制白术50克、猪苓50克、乌梅50克、大黄5克;买药时在药店加工成粉, 如果胃寒或胃凉者加良姜 50 克;说明:良姜性极热,有些人的胃受不了可以适当减少分量.不一定就要50克.服法:一天两到三次,饭前一小时或半小时各服一汤勺;6--10克严重者可以每次加服云南白药一粒;重者一般3到5天见效,轻者一次见效.一般1--2副药可以根治;有效率98%;无任何毒负作用.不要吃冷的,冻的,凉性的;不要饿过头,也不要吃饱,保持在七八分饱就好;不要吃完饭就躺下;一天可以多次服药,三次或四次,但一定要空腹,也可以在痛时或胀时服药.东西不要煮烂吃,对胃没好处,反而更难治记住我的话,不然吃仙丹都没用治疗积年胃病,胃胀,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炎,胃虚,胃寒\凉,失眠,多梦,易醒,神经衰弱及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头痛,中气不足.对肝肾脏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浮小麦50克,甘草10克,灵芝15克,红枣15个,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丹参10克,田七10克; 注意:浮小麦不是小麦浮小麦,尖尖长长,有外羽,很轻.主治失眠.很多药店的人把两样都混杂了.买错药没效.小麦,颗粒型,圆,比绿豆小.赤色煎法:将药洗净,同煎.红枣要切两半.服法:一天一剂,7天为一疗程.连服3-4疗程.药煎两次.饭后一小时服或空腹服单纯治疗胃病: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涨,胃虚,胃寒,看似普通,见效如神;吃过我的药方的人都知道;甘草10克,红枣15个剪两半,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先泡水半小时或用生的半斤,丹参10克,田七10克,鸡内金10克吃素者不加糯米50克;糯米多少无访,可以随意多加煎服法:洗净加水煎滚,再改小火煎半小时;一天一剂,早晚煎服;普通患者3剂药可以恢复到70%,但要巩固疗效连服7剂以上;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吃不进食物,行动困难,用下方:★ 台乌10克吴萸6克小茴香10克广木香10克黄连8克青皮10克桔核10克荜澄茄10克佛手片10克甘草6克★ 苍术10克厚朴花10克建神曲10克陈皮10克山楂10克槟榔10克草果8克草蔻8克砂仁10克麦芽10克甘草6克§胃痛,兼见胸部有硬块,用下方:★ 台乌10克小茴香10克广木香10克荜澄茄10克郁金15克陈皮15克青皮15克佛手10克玄胡10克丹参10克§吃饭发噎,足抽筋,用下方:★ 苏梗10克槟榔10克木香6克厚朴15克甘草3克佛手15克木瓜15克苡仁20克§患胆囊炎、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炎等病,用下方:★黄芩20克郁金15克枳壳10克柴胡10克木香6克茵陈20克山楂15克赤芍15克陈皮10克甘草6克生大黄6克§食少发吐,软弱无力,周身不适,心跳时快时慢,用下方:★ 羌活15克生地20克秦艽20克防风15克茯苓20克山药20克黄芩15克苍术15克白术20克§长期吃不下食物,热重,用下方:★ 茯苓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山药15克扁豆10克陈皮6克连翘15克§食后,食物上逆,用下方:★ 头方:苡仁30克大枣50克桔梗30克甘草16克尾方:京夏10克黄连6克苡仁30克杏仁10克白蔻10克黄芩10克甘草14克§头眩晕,脘痛,无食欲,口淡无味,四肢乏力,四五天不解大便,用下方:★ 枳壳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陈皮10克木通10克黄连3克大黄6克黄芩10克芒硝9克连翘10克藿香9克净菊花10克太子参10克柏子仁9克甘草3克§冷气痛,用下方:★ 白附子10克干姜10克泡参10克肉桂10克丁香5克甘草3克野吴萸根25克花椒根25克香通根25克茴香根25克台乌根25克山当归25克青木香25克※ 藿香正气散四时宜服;§长期腹泻,腹内常鸣,头痛,用下方:★ 茯苓15克柴胡10克薄菏10克白术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青皮10克佛手15克§夏季腹痛泄泻,用下方:★ 香薷35克厚朴10克姜汁炒扁豆10克黄连5克研末服§红白痢,用下方:★ 山楂肉35克炒黑研成细末红痢,则调蜂蜜,米汤服;白痢,则调白糖,米汤服;§肚胀痛,下方有理气通便之用:★ 苍术15克厚朴15克陈皮10克草蔻10克山楂肉10克建神曲10克草果10克槟榔10克薤白20克麦芽10克谷芽10克甘草5克胃下垂良姜、均姜、陈皮即橙皮、饴糖上药每味各半斤市斤,先将前三味加水煎取浓汁,去渣,再加饴糖溶化;每服一小碗,每日服三次;。

养胃的常见中药有哪些

养胃的常见中药有哪些

养胃的常见中药有哪些胃是人体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一旦胃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中医理论中,有许多中药具有养胃的功效。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养胃中药。

首先要提到的是白术。

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

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白术可以煎水服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党参也是一味常用的养胃中药。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适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等病症。

用党参煲汤或者泡茶饮用,都能起到一定的养胃效果。

山药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食材,同时也是一味中药。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

无论是脾胃虚弱导致的食少便溏,还是肺肾两虚引起的气喘咳嗽,山药都能发挥作用。

可以将山药煮粥、炖汤或者蒸熟后直接食用。

茯苓也是养胃的良药之一。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对于脾胃虚弱、水肿尿少、心神不安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茯苓常常被用于中药方剂中,也可以制作成茯苓饼等食品。

砂仁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

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作用。

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等病症。

砂仁可以在烹饪时加入一些,也可以煎水服用。

陈皮也是常见的养胃中药。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

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对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可以用陈皮泡水喝,或者在烹饪中加入陈皮增添风味。

鸡内金是鸡胃内的一层膜,也是一味中药。

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具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的作用。

对于消化不良、食积胀满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可以将鸡内金研末服用,或者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大枣不仅是美味的水果,还是一味中药。

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多梦等有调养作用。

治疗胃病的中药有哪些

治疗胃病的中药有哪些

治疗胃病的中药有哪些
关于《治疗胃病的中药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坚信大伙儿针对中药材毫无疑问不容易生疏吧,中药材的作用是十分全方位的,我们不仅能够选用中药材来具有医治疾患的功效,并且还可以选用中药材来预防传染病,除此之外中药材还能够具有养生保健和减肥瘦身美容养颜等益处呢,因此中药材备受大家的钟爱。

那麼我们究竟能够选用什么中药材来医治胃里呢,一起看一下下面的详解吧。

元胡
元胡别名延胡索、玄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长木本
植物,为中药材中的止疼灵丹妙药,对胃腕隐隐作痛及进行腹痛尤其效捷,搭配运用实际效果更优。

白蔻
白蔻具备利湿健脾开胃,温脾治腹泻,行气养胎的作用。

用以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弱,呕吐泄泻。

藿香
藿香具备疏肝理气,与立,辟秽,去湿气的作用。

治疗感冒暑湿,热寒,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登革热病,痢疾,口臭。

山楂果
山楂果具备助消化化积、理气化淤的作用。

用以胃病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造成的饮食搭配食滞都能够应用。

鸡内金
本产品有极强的助消化化积功效,而且可以健运肠胃,普遍用以医治米面薯芋肉制品食滞的各种各样消化不良。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里边我们详细介绍了中药材的多种多样作用,我们建议众多的阅读者小伙伴们要多掌握一些中药材的专业知识,中药材在调养胃里上边拥有十分奇妙的作用,前文为我们详解了治疗胃病的中药有哪些。

健脾养胃的中草药方子

健脾养胃的中草药方子

健脾养胃的中草药方子
健脾养胃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中草药经常被用来调理健脾养胃。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草药方子,可以帮助您保持健康的消化系统。

1. 四神汤:四神汤是一种中药汤剂,包括四味中药: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

它被用来调理脾胃虚弱,胃口不好,口干舌燥,消化不良等情况。

2.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子,由四味中药组成:当归、桂枝、生姜和甘草。

它被用来调理寒性胃痛,腹胀,腹泻,以及月经不调等情况。

3. 六君子汤:六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子,由六味中药组成:人参、白术、茯苓、枳壳、陈皮和生姜。

它被用来调理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情况。

4. 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是一种复方中药,由香砂、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和半夏组成。

它被用来调理脾胃湿热,口臭,口干等情况。

5. 金钱草泡水:金钱草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的功效。

泡水饮用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胃口不好,口臭等问题。

以上这些中草药方子属于常用养生方法,但是请在使用前请咨询中医师的意见并按医师指示使用。

- 1 -。

中医治疗胃炎中药处方

中医治疗胃炎中药处方

中医治疗胃炎中药处方
中医治疗胃炎的历史悠久,其治疗方法多样,其中中药治疗是中医治
疗胃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胃炎的中药处方:
1. 健脾和胃汤: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党参、白术、
茯苓、甘草、陈皮、木香等。

这些药材合用,可以健脾和胃,缓解消
化不良等症状。

2. 疏肝理气汤:适用于肝气郁结型胃炎。

主要药材有柴胡、郁金、川
楝子、枳壳、白芍等。

这些药材能够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减轻胃部
不适。

3. 清热化湿汤:适用于湿热内蕴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黄连、黄芩、
黄柏、苍术、厚朴等。

这些药材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适用于胃热引
起的胃炎症状。

4. 温中散寒汤:适用于胃寒型胃炎。

主要药材有干姜、肉桂、吴茱萸、附子等。

这些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寒引起的疼
痛和不适。

5. 养阴清热汤:适用于阴虚内热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生地黄、麦冬、玉竹、石斛、知母等。

这些药材能够滋阴清热,适用于阴虚引起的胃
部灼热感。

6. 活血化瘀汤:适用于血瘀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红花、桃仁、丹参、川芎、赤芍等。

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胃黏膜受损引
起的疼痛。

在使用中药治疗胃炎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由有经验
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助于病情的恢复。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也是治疗胃炎不可忽视的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名称其他名称主要成分药性海螵蛸乌贼骨、墨鱼骨碳酸钙80~85%,壳角质6~7%,粘液质10~15%,并含少量氯化钠、磷酸钙、镁盐等咸、涩,温鸡内金鸡肫皮含胃激素,角蛋白,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多种维生素甘,平砂仁缩沙蜜、缩砂仁、缩砂密乙酰龙脑酯,樟脑,柠檬烯,樟烯,α蒎烯,β-蒎烯,龙脑,β-榄香烯,β-丁香烯,β-香柑油烯,α-侧柏烯,月桂烯,α-水芹烯,芳樟醇,α-金合欢烯,β-金合欢烯,律草烯,β-甜没药烯,γ-荜澄茄烯,棕榈酸辛,温枳壳检皮甙,新橙皮甙,油皮甙,辛弗林,N-甲基酪胺。

果实未成熟时含柚皮甙,野漆树甙,忍冬甙,新橙皮甙,在果实成熟时新橙皮甙消失。

果皮含挥发油,其成分有a-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樟烯,γ-松油烯,对聚伞花素及丁香烯苦、辛、酸,温枳实检皮甙,新橙皮甙,油皮甙,辛弗林,N-甲基酪胺。

果实未成熟时含柚皮甙,野漆树甙,忍冬甙,新橙皮甙,在果实成熟时新橙皮甙消失苦、辛、酸,温木香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去氢木香内酯、木午烯内酯、木香匝醛,4β-甲氧基去氢木香内酯、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α-环木香烯内酯,β-环木香烯内酯,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异去氢木香内酯,异中美菊素,12-甲氧基二氢去氢木香内酯,二氢木香烯内酯,木香烯,单紫杉烯,对-聚伞花素,月桂烯,β-榄香烯,柏木烯,葎草烯,β-紫罗兰酮,芳樟醇,柏木醇,木香醇,榄香醇,白桦脂醇,β-谷甾醇,豆甾醇,森香酸,棕榈酸和亚油酸辛、苦,温动物药植物药香附莎草、香附子、雷公头、三棱草、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挥发油中含β-蒎烯、樟烯,桉叶素、柠檬烯、对-聚伞花素、香附子烯、芹子三烯、β-芹子烯、α-香附酮、β-香附酮。

绿叶萜烯酮α-及β-莎草醇、香附醇、异香附醇、古巴二烯、环氧莎草奥、香附醇酮、莎草奥酮、考布松及异考布松,4α,5α-环氧-11-烯-3α-桉叶醇,香附子烯-2,5,8-三醇等。

另据报道,挥发油中含古巴烯,香附子烯,β-榄香烯,丁香烯,α-香附酮,香附醇,广藿香烯醇乙酸酯,香附子烯-2-酮-8-醇乙酸酯辛、微苦、微甘,平小茴香谷茴香、谷茴反式-茴香脑,柠檬烯),小茴香酮,爱草脑,γ-松油烯,α-蒎烯,月桂烯,β-蒎烯,樟脑,樟烯,甲氧苯基丙酮及痕量的香桧烯,α-水芹烯,对-聚伞花素,1,8-桉叶油素,4-松油醇,反式-小茴香醇乙酸酯,茴香醛等。

十六种脂肪酸:10-十八碳烯酸,花生酸,棕榈酸,山嵛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月桂酸,十五碳酸,二十一碳酸。

果实还含豆甾醇,伞形花内酯,由棕榈酸、花生酸、山萮酸与大于十八碳的高级醇所成的蜡混合物,β-谷甾醇,花椒毒素,α-香树脂醇,欧前胡内酯,香柑内酯及印度榅桲素辛,温肉桂牡桂,紫桂,大桂,辣桂,桂皮,玉桂桂皮醛,乙酸桂皮酯,桂皮酸乙酯,苯甲酸苄酯,苯甲醛,香豆精,β-荜澄茄烯,菖蒲烯,β-榄香烯,原儿茶酸,反式桂皮酸辛、甘,大热丁香 公丁香[花蕾]、母丁香[果实]花蕾(公丁香)含挥发油(即丁香油)14~20%,油中含丁香酚、乙酰丁香酚及少量的丁香烯、甲基正戊酮、甲基正庚酮、香荚兰醛;此外,尚含齐墩果酸、鞣质、脂肪油辛,温黄连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红碱,掌叶防已碱,非洲防己碱,药根碱,甲基黄连碱,木兰花减,阿魏酸,黄柏酮,黄柏内酯苦,寒陈皮橘皮,贵老,黄橘皮,红皮异丙烯基甲苯、δ-榄香烯、α-玷巴烯、α-葎草烯、β-葎草烯、β-倍半水芹烯、乙酸-α-葎草烯醇酯和甜香味极佳的乙酸孟二烯-1,8-醇-10-酯。

果皮中另含橙皮甙、胡萝卜素、隐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B1和果胶苦、辛,温青皮 青橘皮,青柑皮挥发油:柠檬烯,β-月桂烯,a-及β-蒎烯,a-松油烯,a-侧柏烯,香桧烯,辛醛,a-水芹烯,对-聚伞花素,a-罗勒烯,γ-松油烯,异松油烯,芳樟醇,3,7-二甲基-7-辛烯醛,4-松油醇,a-松油醇,癸醛,香茅醇,4-叔丁基苯甲醇,紫苏醛,香荆芥酚,a-金合欢烯,以及苯甲醇,橙花醇,橙花醛,辛酸,百里香酚,香茅醛,水化香桧烯苦、辛,温半夏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块茎含挥发油,主成分为3-乙酰氨基-5-甲基异唑,丁基乙烯基醚,3-甲基二十烷,十六碳烯二酸,还有2-氯丙烯酸甲酯,茴香脑,苯甲醛,1,5-戊二醇,2-甲基吡嗪,柠檬醛,1-辛烯,β榄香烯,2-十一烷酮,9-十七烷醇,棕榈酸乙酯,戊醛肟。

还含左旋麻黄碱,胆碱,β-谷甾醇,胡萝卜甙,尿黑酸,原儿茶醛,姜辣烯酮,黄芩甙,黄芩甙元,姜辣醇,1,2,3,4,6-五-O-没食子酰葡萄糖,12,13-环氧-9-羟基十九碳-7,10-二烯酸及基衍生物等辛,温;有毒甘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甘草甜素(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甙(甘草甙)、甘草素、甘草苦甙、异甘草黄甙、二羟基甘草次酸、甘草西定、甘草醇、5-0-甲基甘草醇、异甘草醇,此外,尚含有甘露醇、葡萄糖、蔗糖、苹果酸、桦木酸、天冬酰胺、菸酸、生活素甘,平白芨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二氧菲类化合物:3,3'-二羟基-2',6'-双(对-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3,5-二甲基联苄;联苄类化合物:4,7-二羟基-1-对-羟苄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联菲类化合物:白及联菲A、B、C,白及联菲醇A、B、C;双菲醚类化合物:白及双菲醚A、B、C、D;具螺内酯的菲类衍生物:白及菲螺醇;菲类糖甙化合物:2,7-二羟基-4-甲氧基菲-2-O-葡萄糖甙;其他菲类化合物:1-对-羟苄基-4-甲氧基菲-2,7-二醇;苄类化合物:山药素;蒽类化合物:大黄素甲醚;含酸类成分: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桂皮酸;醛类成分苦、甘、涩,微寒佛手佛手柑、手柑柠檬油素,6,7-二甲氧基香豆精,3,5,8-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柠檬苦素,闹米林,胡萝卜甙,β-谷甾醇,对-羟基苯丙烯酸,棕榈酸,琥珀酸,顺式-头-尾3,4,3’,4’-柠檬油素二聚体,顺式-头-头-3, 4, 3’,4’-柠檬油素二聚体,3,5,6-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及3,5,6-三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还含痕量的香叶木甙和橙皮甙辛、苦、酸,温香橼枸橼、香圆枸橼成熟果实含橙皮甙,枸橼酸,苹果酸,果胶,鞣质及维生素C等。

果实\果皮含油,油中含有乙酸牻牛儿醉酯,乙酸芳樟醇酯,右旋柠檬烯,柠檬醛,水芹烯(phellandrene),柠檬油素等。

香圆果皮中含胡萝卜素类成分:堇黄质,叶黄素环氧化物,轻基-a-胡萝卜素,新黄质,β-阿扑-8-胡萝卜醛,β-胡萝卜素氧化物,η-胡萝卜素,异堇黄质,黄体呋喃素,玉米黄质,隐黄素,六氢番茄烃以及多量的维生素A活性物质。

辛、苦、酸,温石斛 林兰、禁生,杜兰、石蓫,金钗花、千年润,黄草,吊兰花石斛碱,石斛酮碱,6-羟基石斛碱(石斛胺),石斛醚碱,6-羟基石斛醚碱,4-羟基石斛醚碱,石斛酯碱,3-羟基-2-氧-石斛碱。

5种季铵生物碱:N-甲基石斛季铵碱,N-异戊烯基石斛季铵醚碱,石斛碱N-氧化物,N-异戊烯基-6-羟基石斛醚季铵碱。

茎还含亚甲基金钗石斛素,金钗石斛菲醌,β-谷甾醇,胡罗卜甙甘,微寒沙参 南沙参、泡参、泡沙参β-谷甾醇,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蒲公英赛酮及二十八碳酸。

甘;微苦;微寒当归干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亚丁基苯酞、邻羧基苯正戌酮及△2,4-二氢酞酐。

水溶性部分含阿魏酸、丁二酸、菸、尿嘧啶、腺嘌呤、东莨菪素、伞形酮、香荚兰酸及胆碱,醚溶性部分含镰叶芹醇、镰叶芹酮、镰叶芹二醇甘、辛,温麦冬麦门冬、沿阶草含多种糖甙:甙元为罗斯考皂甙元的有麦冬皂甙(ophiopogonin)B、D;甙元为(22S,24S,25S)-23-24-二羟基罗斯考皂甙元的有(23S,24S,25S)-23,24-二羟基罗斯考皂甙元-1-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甙-24-O-β-D-吡喃岩藻糖甙甘,微苦,微寒山药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块茎含薯蓣皂甙元,多巴胺,盐酸山药碱,多酚氧化酶,尿囊素,止杈素甘,平延胡索玄胡素、元胡紫堇碱、dl-四氢掌叶防己碱、原阿片碱、L一四氢黄连碱、dl一四氢黄连碱、L-四氢非洲防己碱紫堇鳞茎碱、β一高白屈菜碱、黄连碱、去氢紫堇碱,还有紫堇达明碱、去氢紫堇达明碱辛、苦,温白术于术、冬术、浙术、种术内有α-及β-葎草烯,β-榄香醇,α姜黄烯,苍术酮,3β-乙酰氧基苍术酮,芹子二烯酮,桉叶醇,棕榈酸,茅术醇,β-芹子烯。

还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苍术内酯Ⅰ、Ⅱ、Ⅲ及8β-乙氧基苍术内酯-Ⅱ。

又含多炔类化合物:14-乙酰基-12-千里光酰基-8-顺式折术三醇,14-乙酰基各里光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2-千里光光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2-千里光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2α-甲基丁酰基-14-乙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2α-甲基丁酰基-14-乙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4α-甲基丁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4α-甲基丁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苦;甘;性温茯苓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①三萜类:茯苓酸,16α-羟基齿孔酸,3β-羟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茯苓酸甲酯,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多孔菌酸C甲酯,3-氢化松苓酸,齿孔酸,去氢齿孔酸,茯苓新酸A、B、C、D、DM、AM,β香树醇乙酸,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及7,9(11)去氢茯苓酸。

②多糖:茯苓聚糖、茯苓次聚及高度分支的β-D-葡聚糖H11。

其他尚含麦角甾醇,辛酸,十一烷酸,月桂酸,十二碳酸酯,棕榈酸,十二碳烯酸酯,辛酸甘、淡,平山楂山里红含表儿茶精、槲皮素、金丝桃甙、绿原酸、山楂酸、柠檬酸、苦杏仁甙等酸、甘、微温草豆蔻草蔻、草蔻仁、假麻树、偶子种子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山柰酚,鼠李柠檬素,熊竹素,山姜素,小豆蔻查耳酮,生松黄烷酮;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5R)-反-1,7-二苯基-5-羟基-Δ6-庚-烯-3-酮,(3S,5S)-反-1,7-二苯基-3,5-二羟基-Δ1-庚烯,反-1,7-二苯基-5-羟基-Δ1-庚烯,反,反-1,7-二苯基-5-羟基-Δ4,6-庚二烯-3-酮,(3S,5R)-3,5-二羟基-1,7-二苯基庚烷,反,反-1,7-二苯基-Δ4,6-庚二烯-3-酮。

种子的挥发油中含有反-桂皮醛,反,反-金合欢醇,桉叶素,α-律草烯,芳樟醇,樟脑,4-松油醇,莳萝艾菊酮,乙酰龙脑酯,乙酸牻牛儿酯,桂皮酸甲酯,橙花叔醇,樟烯,柠檬烯,α-蒎烯,β-蒎烯,龙脑辛,温肉豆蔻肉果、玉果、顶头肉有毒物:肉豆蔻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