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与废都剖析

合集下载

贾平凹废都分析

贾平凹废都分析

贾平凹废都分析贾平凹《废都》阐述与分析关键词:贾平凹,废都,庄之蝶,故事“《废都》出版前,我被文坛说成是最干净的人;《废都》出版后,我又被说成文坛最流氓的一个。

”21年前,贾平凹《废都》“横空出世”继而“戛然而止”。

在读者中激起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史无前例的巨大反响的《废都》,从初版到发行再到被禁止,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销售超过100万册。

①再到作家为韩文版作序的时候,销售量估计超过1000万册。

②这种销量固然惊人,但是评论界反应更是让人吃惊,大部分断章取义的摘取书中的几部分进行阐述,作为非难的证据。

但是从整体性来看,对《废都》的文学,文化意义并不是如此。

《废都》发表于1993年,而此时中央制定了全面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方针。

中国市场化经济大潮已成迫在眉睫之势,在这样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物质基础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到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的芸芸众生。

于是,如何完成传统人格向现代的转换,如何将理想人格建构在可操作的实际生活中,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迫切的命题。

在这个前提下,人们开始了思索,开始了行动,作家是敏感的,是先知先觉的。

贾平凹先生敏锐的捕捉到了人们忙碌的平常生活下深刻的社会变化,再加上切身的经历和体会,正如他自己所说:“变相牢狱般的医院生活,母亲染病,父亲亡故,没完没了被官司纠缠,卷入单位的是非中受尽屈辱,流言蜚语铺天盖地的卷来,该走的未走,不该走的却都走了,只剩下了肉体上和精神上都有着毒瘤的我和我自己的名字,而这名字又是被别人叫的,于我,这世界上到底有什么呢?我常常处于一种现实与幻觉混在一起无法分清的境界里,这本书实在是上帝给我的太大安慰和惩罚,明明是一朵光亮美艳的火焰,给了我这只黑暗中的飞蛾兴奋和追求,但诱我扑去后却将我烧毁。

请慢些,请慢些阅读这本在生命的苦难中唯一能安慰我破碎了的灵魂的书。

”俗话说得好:“愤怒出诗人”。

也许作家也只有经过大的人生转折,有了深刻的人生体会,才能写下传世的文章。

这篇《废都》也是贾在四十岁上“死了一次而又重生”后对生命的领悟,所以它具有震撼人心的魔力,这在我阅读过的小说中是无可比拟的。

废都的剖析

废都的剖析

废都的剖析一、作品背景与简介《废都》是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古都西安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挣扎与沉沦。

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剖析,揭示了城市文明与人性的冲突,以及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精神迷茫。

二、主题思想与内涵《废都》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着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以及社会的异化。

作品中通过对主人公庄之蝶等人物的生活轨迹的描绘,展示了他们在面对金钱、权力、欲望等诱惑时,如何逐渐迷失自我,最终走向道德沦丧。

同时,作品也揭示了城市文明的发展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与瓦解。

三、人物塑造与刻画《废都》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而立体,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刻画,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庄之蝶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既有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又难以抵挡现实世界的诱惑。

其他人物如牛月清、唐宛儿等也各具特色,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作品丰富的社会画面。

四、语言风格与特点贾平凹在《废都》中运用了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既保留了传统小说的叙事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小说的语言特色。

作品的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既有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性、社会的深刻剖析。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方言、俗语等元素,使作品更具地域特色和民间气息。

五、艺术手法与技巧《废都》在艺术手法与技巧方面表现出色。

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叙事手法,既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又通过荒诞、奇幻的元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此外,作品还运用了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深度和韵味。

六、社会反响与影响《废都》自问世以来,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一方面,作品因其深刻的社会剖析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另一方面,由于作品中涉及到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探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但无论如何,《废都》都无疑成为了当代文坛的一部重要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贾平凹成名之作,《废都》好在哪里

贾平凹成名之作,《废都》好在哪里

贾平凹成名之作,《废都》好在哪里《废都》是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1993年首次发表。

其中由于大量的性描写在国内遭禁,却在国外赢得声誉,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法国著名的费米娜文学奖,后于2009年解禁出版。

1、颓废的意境:“废都”之解在《废都》中西京不同于现今意义上的都市,它同外界是格格不入的,是“游离于政治意识形态权威之外的一群闲散文人组成的特定的文化世界。

”在小说中,这样的世界犹如一幅停滞的画卷,所有的物事、人事、习气皆弥漫着一种颓废和破败:作品中的废都如同一座大博物馆,各种神仙道术、佛玄秘闻、膏丹丸散在西京城大行其道,致使浸渍在其中几千年的人们在这样的氛围里生出困顿、迷惑之感。

于是废都里的文化人皆是有其名而不谋其职:例如主人公庄之蝶名为作家,却不曾有一部像样的作品,而是写有偿的报告文学,写假情书,写假论文,写挽联,替法院某人之子代写文章之类......在这其中他迷失了自己,无所适从,便在纵欲中寻求拯救,而这恰恰是一滩软泥,越陷越深。

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化的交替局面,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对利益的追逐显得大胆又直接。

我们所习惯了的曾经被我们看作是决定着人的价值的社会伦理道德失去了意义,人们更多地关心生命本身的存在状况。

废都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努力生存的,但现实扭曲了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在一种无法挽回的宿命中彷徨、惶惑。

2、灵肉的渐离:废都之人文思考性的描写在《废都》中所占的分量是毋庸置疑的,它始终摆脱不了滥情淫荡之嫌。

但是贾平凹曾说过“《废都》通过了性,讲的是一个与性毫不相干的故事。

”可见作者试图通过性这个焦点表现个人在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受到的压抑和所遭遇的荒诞,从而揭示城市文明的缺陷及其孕育着的城市文明的危机。

性作为小说的内容旨在体现它不仅具有生物性,而且是现实社会众多矛盾的聚合点和交叉点,它具有社会性,是一个文化符号,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庄之蝶是自恋、堕落、腐化的“反英雄”形象的代表,寓言着中国的现代化将带来“`真正的中国'的丧失”。

贾平凹的废都赏析

贾平凹的废都赏析

内容梗概
鉴赏
《废都》是贾平凹继《浮躁》以后,又一部非常优秀的长篇小说,《浮躁》用“浮躁”两个字准确地概括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社会状况和基本情绪,在把握20
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写得非常清晰。

之后,经过20世纪80年代末的巨变事件,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发生剧烈的变化,农村热点消散,渐渐地城市
改革和城市体制变化到了前台,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基本情绪被贾平凹把握到了,他用“废都”两个字来概括,是非常有见地的。

《废都》当年的遭禁,其实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原因是《废都》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那些空白的“框框”出了“问题”,实际上它对整个20世纪90年代整体
概括也可能被认为是出了“问题”,里面出现了对中国知识分子整体颓败和靡费的描写,这种描写,当时还不能被认可。

当时,多数读者和主流意识都把矛头指向《废都》的“性描写”,仔细看,《废都》的性描写并不“特别”显露,也不“特别”下流。

中国文学传统中有非常丰厚的世
相描写传统,包括性描写,这个传统要放在世俗描写的层面、放在社会生活史、放在文化观念史的层面来观察,我们如果能够开放一些,或者,如果我们能否做得像古人那样开放,我们就会发现,它有自己一脉相承的观念史做支撑,不容易一下子就割断。

如果我们今天去丽江,能够承受那里的传统纳西族木雕,看着那些硕大的木质性器而不惊诧莫名,我们也应该能够理解一下中国文学对性的表现,且不说采阴补阳等等说法是否科学,也不说中国古代对阴阳之说的根本见地如何地影响了中国人及至当代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单只说中国文人的文化传统,那是有在男女中寄托社会思想的文化基因的。

贾平凹采取了用男女来写社会的方式,正是《金瓶梅》、《红楼梦》传统的当代体现。

浅议贾平凹的《废都》

浅议贾平凹的《废都》

浅议贾平凹的《废都》贾平凹的《废都》是一块硬骨头,没有力气还啃不动,陕西愣娃何所惧,有勇气敢冒险,啃下了这块无人敢啃的硬骨头,令人佩服,我为贾先生点赞,他称得上是一介匹夫。

这本书是一个涵义深沉,且深沉不见底的作品。

有人说贾平凹是个奇才、怪才、鬼才、人才,我认为这都是苍天赋予他的才气,是个天才,我斗胆给先生起个别名称“贾五才”。

我一个无名小卒,要议大作家的《废都》还真是有点自不量力。

贾平凹的《废都》是1993年问世的,但书中的故事是描述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人和事,什么是改革开放,在当初人们还认知模糊、肤浅,随后才知道是建设“特色的社会主义”。

他通过西京市以作家庄之蝶为代表的文学艺术界的一帮人,诸如学术研究员孟云房,画家汪希眠,书法家龚靖元,乐团团长阮知非等人的所作所为,讲这个《废都》的故事,耐人寻味。

我认为书中的主人翁是一位所谓的臭老九,收破烂的老者,他是这出戏的旁白人。

场上演出的才是庄之蝶这帮人。

这帮人不务正业,成了文化闲人,一心钻在了钱眼里,和能控制黑红两道的四大恶少还不一样,但同出一辙。

大作家庄之蝶是这个市里举足轻重的人物,很多事只要他露面或一封信件没有办不成的,几个人中数他档次最高,成就大,声播最远。

他对男女之事很有经验,可以说是个风流才子、情种,在外边是条狼,回家是个软蛋,好多年了,妻子总觉得不饥不饱,妻子牛月清为饰他脸面,委曲求全,受苦受难,在忍无可忍时才不得不离开这个家。

汪希眠的画以假乱真,巧取钱财,他玩过的女人生下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姓王还是姓汪。

龚靖元靠卖字写招牌赚钱,不择手段,他玩弄过的女人都记不清姓甚名谁。

阮知非办夜总会、开舞厅,一帮子下岗女人为了有口饭吃,三五成群的光顾,出卖色情。

孟云房爱走极端,去寺庙练气功,与小尼姑调情等等,他们是一帮吃喝玩乐、花天酒地、男盗女娼的西京城文化人。

从潼关来到西京城的浪子闲汉周敏,凭借手脚勤快口齿爽利,甜嘴会巴结人的本事,为梦想升官发财找阶梯,欺世盗名进了编辑部,又靠写一篇文章作践人,制造可有可无的桃色新闻,害的高干子女景雪荫,人不是人鬼不是鬼的打了一场官司。

浅论“寻根”文学贾平凹的《废都》的论文

浅论“寻根”文学贾平凹的《废都》的论文

浅论“寻根”文学贾平凹的《废都》的论文浅论“寻根”文学贾平凹的《废都》在这一场文学浪潮中,有一些作家,是以文学创作的鲜明的“寻根”特征,被研究者纳入到“寻根”文学的思潮中的,他们起初并没有参与这场文学思潮的策划、运作,但其创作却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呼应了它。

贾平凹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作家。

对他与“寻根”文学的历史关系与其在文学界相互影响的梳理。

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贾平凹作为当代文坛上一个贯穿性的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一、贾平凹早期作品中的寻根文学思潮改革潮流,然而改革艰难。

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批“寻根文学”作品,谓之文化寻根。

力求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对民族传统文化形态表达一种理性的批判。

具体一点说,就是从民族文化的视角审视脚下的国土,着眼民族的今天,回顾民族的昨天、前天,获得一种新的文化觉悟。

它要求用当代意识和全球意识去认识和体验民族传统文化。

所以寻根而非复古,也非排外,它的着眼点是对民族优根、劣根(或优劣杂揉)的审视,目的是现代民族素质的确立。

从这个意义上说。

做为“反思文学”的进一步深入,出现“寻根”亦实乃必然一现代化的事业是在中国这块有民族古老文化传统的土地上进行,文化制约着人类。

当时有人从“寻根”一字上望文生义,认为这一文学潮流可能“复古”而疑虑,或认为这一文学潮流“排外”而欢迎或至少默许,都是看走了眼的。

创作成果上,贾平凹早期的商州系列作品。

二、《废都》并未真正走出商州对一位作家来说,创作就是他生命的实现过程,而作品的内涵就是他思想、心灵的具体体现当我们具体考察《废都》之后,就会感到贾平凹与他的创作传说并未皆然断裂。

这种感觉已为许多评论家所证实。

旷荣泽认为:“《废都》并未真正走出商州,作品中人物只不过是脱了短衫穿长衣,卸了汗装着西装,只不过在西京做着商州的梦罢了”。

许纪霖认为:《废都》中的人物所置身的那种氛围与其说是都市,不如说是小镇,或者更精确地说是都市里的村庄……因为作者的阅历、心态等限制,写作顺畅的时候,常常不经意地“错把西京当商州”。

女性主义视域下贾平凹《废都》中女性形象的再剖析

女性主义视域下贾平凹《废都》中女性形象的再剖析

女性主义视域下贾平凹《废都》中女性形象的再剖析作者:何如意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11期摘要:贾平凹作为我国当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

其作品颇丰,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废都》,颇受争议与关注。

笔者将从贾平凹的生平经历到写作《废都》的过程再到对《废都》中女性形象的阐释展开深入的剖析,影射在女性主义视域下,贾平凹《废都》女性形象留给我们的现实思考与意义。

关键词:女性主义;贾平凹;《废都》;女性形象一、贾平凹及《废都》概述(一)贾平凹的生平及性格分析1952年2月21日,贾平凹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棣花镇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民。

贾平凹深受这种淳朴的自然和悠久的历史所熏陶,写出了一部部沁人心脾、引人深省的文章。

1975年,23岁的贾平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但在此一年前他就开启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并发表了作品,足以看出贾平凹的文学积淀之深。

毕业后的几年,贾平凹于陕西人民出版社当过一段时间的编辑,从事简单的编辑工作,之后又在《长安》文学任编辑,尽情地展现自己对于文学的热爱。

到1982年,贾平凹就职于西安市文联,一心投入到文学写作当中,从事专业创作。

在那之后还任全国政协委员,以及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1985年,对于贾平凹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同时,对于整个中国文化界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

当时,新时期小说出现新的飞跃,作家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和侧重点分析社会,为小说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贾平凹在这一时期,思想急剧转型,并发表了大量作品。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贾平凹又出现新的转折,他的创作开始由对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历史文化等层面的思考逐渐进入到对人的生命本体的探索和思考。

《废都》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但《废都》发表后,贾平凹没有因为社会不同的呼声和看法而消沉下去,继而又接连发表了《白夜》、《土门》、《高老庄》等优秀的作品,这些都是贾平凹本人基于对现实的思考,当然也是对社会最真实的反映。

论贾平凹的《废都》

论贾平凹的《废都》

论贾平凹的《废都》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备受推崇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考内容而广受读者喜爱。

其中,《废都》无疑是他创作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该小说借助虚构的废墟城市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各种弱点和不幸命运,以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探讨和反思。

本文将从文化、精神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对贾平凹的《废都》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文化价值《废都》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当代社会的批判性思考。

该小说中废墟城市的形象是虚构的,但其背后所展现的却是当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作者通过废都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中诸多问题,如生存困境、道德沦丧、权力傲慢等现象,让读者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2)对历史和文化的重构。

废都不仅是一个虚构的城市,它也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者通过废都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重构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某些片段,并将其与小说的情节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3)对人性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废都》不仅是一部社会现实小说,更是一部探讨人性和生命的作品。

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生命意义深刻,每个人物都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珍贵。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精神内涵《废都》的精神内涵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1)对毁灭和重生的思考。

废都的最终命运是毁灭,但废都的毁灭并不是终结,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开始。

作者通过废都的命运,探讨了毁灭和重生的关系,反思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同时对于新的转型期变革注入了信仰和力量。

(2)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独具特色,他们各自的生命都展现了生命的本质。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的生命经历,表现了生命的珍贵和可贵,同时对于理解生命的概念和价值注入了思考的力量。

(3)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拥有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特质,这些特质展现了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中国文化背景,同时也赋予了小说深刻的思考性。

三、艺术表现《废都》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结构上的创新。

贾平凹的故事废都赏析

贾平凹的故事废都赏析

1、废都之“废”在贾平凹作品中《废都》影响十分深远,贾平凹在对古都的描写中,通过描写现代都市生活,将“废”的主旨贯穿其中。

《废都》40万言,皆被一“废”字冠着、串着,它是全书的“文眼”、枢纽。

一个“废”字,就直接表明了作品的主旨,作品中充斥着的是颓废、阴暗、没落的情绪。

《废都》中写了不少人物,“堕落”与“颓废”是他们身上的醒目标记。

《废都》中的整个故事是以西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为原型。

“废都”二字既有地理意义,又有时代意义。

废都—西京(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许多中华文化的原产地。

它昔日的辉煌,己时过境迁,这个荒败了的皇城,当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改革的到来之际,不管是在政治,还是在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己失去了优势,是已被取代的权力中心。

古都已经废了,是相对于十三朝古都曾经辉煌的“废”,变成历史被永远定格。

而住在这座城中的人,却仍沉醉于这座城过去的辉煌中,因此他们傲慢无比,但一旦被拉回到现实,意识到辉煌不再,他们就会有所怨恨、有所悲愤,他们傲慢至极但又自卑至极。

其实这种自傲又自卑的矛盾心态,正是“都”废造成的。

这座城总给人一种墓气沉沉的感觉,它很难给人呈现一种生气勃勃的美,反而到处都是一片颓败、残破、荒凉的景象,这并不是说这座城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交通工具,而是这些所谓的现代都市的象征物一旦被组织进这座城的整体画面后也带上了荒凉、残破的意味。

《废都》里写到了世族名门、城河街道、寺院庵堂、民风民俗等所呈现出的“废”相“废”势。

如:昔日用秦砖汉瓦铸造的繁华街道、显赫的府衙与庄园,己是破败不堪,又脏又乱。

曾经牵动着千家万户的水局所在地“双仁府”,而今它的主人变成了庄之蝶的岳母—牛老太太,这个整日人话鬼语,疯疯癫癫的怪异老太婆,大热天也闭门关窗,整个房子充斥着闷气、鬼气:而做为贵族后裔的赵京五,他家昔日显赫的豪华庄院,如今也门庭破败,落得个脏乱杂挤。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

《废都》读后感《废都》是贾平凹的一部颇具争议的小说,通过对一个虚构城市的描绘,展现了当代社会中人性与欲望的挣扎。

在这部作品中,贾平凹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呈现了一个颓废都市的全貌,让读者感受到城市与人性之间的纠葛。

《废都》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曾经繁荣昌盛的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城市逐渐走向衰败。

故事的主人公们身处这个充满废墟和失落的环境中,面临着物质和精神的困境。

他们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陷入了一种颓废的生活状态。

《废都》作为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引人深思的经典语句。

这些语句不仅反映了作品的主题和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见解。

“废都”本身就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

它不仅指代作品中虚构的城市,还隐喻着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颓废和失落。

在作品中,贾平凹通过描绘城市的衰败和人们的颓废生活,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

“欲望是无尽的深渊,一旦陷入便无法自拔”。

这句话揭示了人性中欲望的复杂和危险。

在作品中,主人公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断追求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但最终却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失落。

这种对欲望的描写和反思,使读者思考如何正确面对和驾驭自己的欲望。

“我们都是生活中的演员,扮演着各种角色,却往往忘记了真实的自己”。

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迷失在生活的角色中,而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感受。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为了适应环境和满足他人的期望而扮演各种角色,这种生活方式往往会导致我们失去自己的真实面目。

“文化是一种传承,不能因为追求时髦而抛弃”。

这句话强调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或被遗忘,但它们却是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贾平凹通过这句话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非结果”。

这句话提醒我们关注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和过程,而不仅仅是关注最终的结果或目的。

[贾平凹废都柳月]贾平凹作品废都

[贾平凹废都柳月]贾平凹作品废都

[贾平凹废都柳月]贾平凹作品废都贾平凹作品废都篇(一):贾平凹作品《废都》简介及其赏析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中国著名作家。

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被誉为“鬼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快自然。

国外人士均誉他为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

作品简介:《废都》是贾平凹最著名的争议小说,由于大量的性描写在国内遭禁16年,却在外国赢得声誉,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法国著名的费米娜文学奖。

被禁16年之后,《废都》2022年再度出版,并与《浮躁》、《秦腔》组成《贾平凹三部》。

《废都》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

作者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笔墨浓淡相宜。

在诸多女性中,唐宛儿、柳月、牛月清为他塑造最为成功也最倾心的鲜明人物。

在这些充满灵性、情感聪慧而富有古典悲剧色彩的人物身上,体现出作者至高的美学理想。

作品赏析:一、“五四”以后,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出现了断层。

中国现当代小说大体是“五四”后在西化小说的基础上产生的。

《废都》是第一部回到“五四”以前中国小说传统的作品,同时又是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和现代思潮的一次成功的接轨。

现代小说解析贾平凹的废都

现代小说解析贾平凹的废都

现代小说解析贾平凹的废都贾平凹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备受赞誉。

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废都》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现代小说,它不仅展现了贾平凹对社会现实的触角和敏锐洞察力,还通过细腻而犀利的文字描绘了人性的悲剧和社会的矛盾。

首先,贾平凹在《废都》中对底层人物的塑造充满了关怀和触动。

小说以山村出身的年轻学生李类的眼睛作为视角,通过他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废弃的城市,在这个城市中,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艰辛而又无奈地生活着。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而具体,他们都是底层社会中的普通人,他们的命运被社会的冷漠和现实所束缚。

贾平凹通过准确而真实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困境,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同时,《废都》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呈现了社会的矛盾和不公。

作品中的城市废都象征着一座正在逐渐萎靡的城市,城市腐败、污染、拆迁等问题无处不在。

贾平凹通过细腻的描写,无声地反映出现代城市中的各种问题和社会的阴暗面。

小说中的人物群像丰富多样,他们的命运被操控在废都这一社会结构中,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冲突也暗示着社会的困境和矛盾。

作者通过对这些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和对人性的思考。

另外,贾平凹在《废都》中运用了独特的叙事手法,使整个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小说以李类的视角展开,通过他的成长经历和人物关系的变化来反映废都的命运,同时也透过李类的眼睛,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困境和冲突。

贾平凹以细腻而犀利的笔触,以及对细节的精确描摹,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也非常自然流畅,通过贾平凹独特的叙事技巧,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整个故事。

总之,《废都》是贾平凹的一部杰作,它通过对底层人物的关怀、社会矛盾的揭示以及独特的叙事手法,呈现了作者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对人性的关注。

小说中,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底层人民的无奈,以及冷漠的现实。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贾平凹的创作意图和作品内涵,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现实。

《废都》中的“废都意识”解读与诠释-文档资料

《废都》中的“废都意识”解读与诠释-文档资料

《废都》中的“废都意识”解读与诠释-文档资料《废都》中的“废都意识”解读与诠释《废都》是作者贾平凹于1993年发表的以当时历史古城西安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为原型的长篇小说。

书中讲述了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古老的王朝故都——西京,在社会发展历史的大潮下,荒废成了中国西部一座普通的小城市,以此为小说命名。

但伴随西京这个城市一起荒废的还有一群在畸形社会精神形态支配下,做着各种非主流畸形事情的文化人,他们的沉沦之路与废都的沉沦息息相关,相互影响。

由于小说大胆独特的态度以及对社会前瞻的性描写,使《废都》自刊发之日起,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文学界对《废都》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时间在我国当代文坛掀起一股“废都热”。

本文着重选举了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分别为《废都》创作者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废都意识”,小说《废都》在内容、情节、思想以及人物塑造上所体现的“废都意识”以及小说创作背景。

一、小说《废都》内容、情节与人物塑造体现的“废都意识”《废都》是一部城市题材的长篇小说,贾平凹在其创作的当年,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作者曾在小说出版后提到在《废都》创作时他个人所遭到的困境与苦难,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触动。

俗话说“愤怒出诗人”,正因如此,作者将自己所感和前瞻性的敏锐观察力深入到了整个时代的大背景下,也只有对整个时代的芸芸众生在完成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化中的行动、思索和途径的探讨,才是深刻社会变革留下的有意义的东西。

小说《废都》可谓是对一种残缺和残缺修复的真实写照。

废都的原型是西安。

西安作为中国的一朝古都,在岁月的流逝中成为了一座荒废的都城。

相对于中国,西京是一座废都,相对于地球,中国又是一个废都,相对于整个宇宙,地球是一个废都。

作品就这样渲染了一个膨胀的废都,突破了西京的小范围局限,具有历史的特点。

表面上看,西京在社会转型时期百废待兴,市场兴旺,经济发展迅猛,而在这个城市的骨子里,在城市文化、政治领域都隐藏着腐朽的味道。

读贾平凹的《废都》一本世情小说,一本写另一个自己的小说

读贾平凹的《废都》一本世情小说,一本写另一个自己的小说

读贾平凹的《废都》一本世情小说,一本写另一个自己的小说贾平凹的小说《废都》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本小说据说当时刚出来就卖了上近百万册,当然这肯定不包括我手中的那本盗版,我那时还处于青少年的年龄段,加上出于城乡交界,受到一定的封闭影响,因此对于版本问题其实并不清楚,购买那本书的目的也是比较纯粹,就是除了寻求文学价值之外的所有目的,直到近十年之后,才又开始重新读了这本书。

贾平凹的这本《废都》如果按内容分,它就是一本世情小说,拿过去的书对比,就是类似于金瓶梅和红楼梦这一类,大家不要以为和红楼梦比较就是一味的拔高《废都》,而是根据内容的分类上,它肯定不属于历史小说,也不是什么爱情小说,其实红楼梦刚出来的时候,据说购买者也是类似我这样买废都的那种心态,就是除了寻求文学价值之外的所有心态。

根据小说的开篇,我们就能看到作者对于古代世情小说的模仿,然后我们根据作者起的书的名,就能感觉有点川端康成的味道,但内容不像川端康成那般感伤,而是如书名一样,是颓废!根据小说主人公的名字,我感觉这是作者的一种梦与现实的分裂,就如书中描述的内容,甚至可以理解为现实的截然相反的一面,或者是类似于一种人格的分裂,内心与外在的对立,就像是作者通过一个梦来表现出他截然相反的那种人一样,也有人称之为“他自己就想这样生活”。

抛开这种种猜想,我们回到文本中,先把这本书拿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看,在《废都》发表的时间往后退回几年看,王朔那时刚刚颠覆了主流话语,让自己进行了对社会彻底的反叛,从而开启了一种文学上的新的审美方式,回到《废都》这本小说,贾平凹其实与之相似,他是颠覆了以前审美为唯一的途径,用审丑取而代之,由美到丑的转变,暗示了作者的一种悲凉和绝望的心境,就像王朔的痞子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不相信任何人的反乌托邦精神,而贾平凹的丑文,就是对灵魂向往的一次彻底绝望。

有很多人觉得这是贾平凹为了博人眼球,拿性来吸引人的注意,但我觉得从我开始对主人公名字的大胆猜想来看,我觉得这种颓废灵魂的展示并不是以诲淫诲盗为目的,而应该是一种真实分裂人格的一种展示,如果看了他的后记,就能大概了解一些,作者在书的后记写了这样一段内容,值得我们品读,作者说他对自己过去写的小说有一种反感,甚至见到卖自己书的地方就绕到而走,作者为什么会在这本小说的背后写下这样一段内容?我们看看红楼梦的开篇,曹雪芹写了这一段内容,就能理解作者的大致本意了!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第一回写了这样一段话: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非文即理。

议贾平凹的《废都》与“废都现象”

议贾平凹的《废都》与“废都现象”

现当代文学议贾平凹的《废都》与“废都现象”林琳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摘要:现实主义作家贾平凹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初期清新明亮的语言特点,还是后期揭露批判的内容追求,其创作的艺术风格始终在求新求变,对文学的影响颇为深厚。

而《废都》的问世却是贾平凹小说创作的转折点,小说出版遭禁、读者的争论话语以及评论家对《废都》的批评否定态度,形成了一时独特的“废都现象”。

论文结合作者的创作追求,分析《废都》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废都现象”表现形式的客观认识。

关键词:《废都》;时代背景;废都现象;表现形式任何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出版问世,都经过了时代的反复审度和读者的阅读接受为检验标准进行的全方位评判。

现实主义作家贾平凹无疑是一位有思想、有魄力的创作才子,是我国文坛中少数风格独特又个性鲜明的文学奇才,被冠以“鬼才”之称,一部短篇小说《满月儿》就让广大民众对风格清新明亮的贾平凹印象深刻,然而其后期创作的《废都》一改以往朴实之风,以大无畏的胆识冲破了长期以来被禁锢的艺术禁区,作品大胆超前的描写,无疑激发了民众潜藏的窥视心理,但由于其精神内涵与社会的态度极为不符,十几年来外界对作品的质疑声始终不绝于耳。

一、对《废都》的认识和理解文学是对现实的间接反映,文学的创作总是与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潮流密切相关,作者对现实认识的态度和理解,对文学最原始的创作初心和追求,势必影响和制约着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

《废都》融合了作者对现实的理解,寄托了作者的创作追求。

(一)作者的创作追求《废都》因其大胆超前的描写在中国文坛遭禁,却在法国获得了费米娜文学奖。

贾平凹的创作风格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以近乎写实的笔触描写其对劳动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的细致观察,表现其对社会和时代的关怀与热爱,同时也融入了自身的辩证思考与深刻认识。

贾平凹在参加民间庆祝酒会上作了这样的坦言,“我写作是我的生命需要写作,我并不要做持不同政见者,不是要发泄个人的什么怨恨,也不是为了金钱,我热爱我的祖国,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关注国家的改革,我是以我的观察和感受的角度写这个时代。

论贾平凹的《废都》

论贾平凹的《废都》

论贾平凹的《废都》一、引言《废都》是贾平凹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废弃的工业城市为背景,以普通人物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性的扭曲与社会现实的残酷。

本文将从小说的创作背景、主题、人物塑造等方面对《废都》进行深入研究。

二、创作背景1.1 工业城市衰败与人性扭曲《废都》发生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兴起和衰败交替进行的时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工业城市因资源枯竭、技术落后等原因逐渐衰败,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困扰。

这种衰败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更是对人性造成了巨大冲击。

贾平凹通过小说中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示了这种情况。

1.2 文化与社会变迁对个体生存状态影响小说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不久,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

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和新的生存状态的出现,使得人们在新的环境中迷失了方向。

《废都》中的人物在这种环境下,面临着生存和自我价值的困扰,他们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来适应这种变化。

三、主题分析2.1 城市化进程中人性的扭曲《废都》通过描绘废弃工业城市中各类人物形象,展示了城市化进程中人性扭曲的现象。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李世春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失去自我、堕落变质,以及其他角色们因生存压力而迷失自我等情节,深刻反映了当代城市化进程对个体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

2.2 市井生活与社会现实《废都》以小说主要发生地——一个废弃工业城市为背景,描绘了这个特殊环境下的社会现实。

小说通过展示李世春等角色在这个特殊背景下所经历和面对的困境、压力以及他们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各种手段的过程,反映了废弃工业城市的市井生活和社会现实。

四、人物塑造3.1 李世春的形象塑造《废都》主要通过主人公李世春的形象来展现城市化进程中个体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李世春从一个正直善良、热爱生活的普通人,逐渐堕落为一个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变得冷酷无情的人。

作者通过李世春这个形象,深刻展示了城市化进程对个体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造成的冲击。

64位专家,32位网络作家重评贾平凹之《废都》

64位专家,32位网络作家重评贾平凹之《废都》

64位专家,32位网络作家重评贾平凹之《废都》64位专家,32位网络作家重评贾平凹之《废都》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原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废都》20年后将大放光芒。

温儒敏(文艺批评家,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废都》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汇所形成的人文景观进行了深入的思索,或者说,是以矛盾痛苦的心情去体验当今历史转型时期的文化混乱,表现现代人生命困厄与欲望。

王小波(小说家,杂文作家)贾平凹先生的《废都》,我就坚决不看,生怕看了以后会喜欢——虽然我在性道德上是无懈可击的,但我深知,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老婆那样了解我。

我听说有位老先生对贾平凹先生的《废都》有如下评价:“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不管贾先生这本书如何,老先生言重了。

真正的妖孽是康生、姚文元之辈,只不过他们猖狂时来头甚大,谁也惹不起。

将来咱们国家再出妖孽(我希望不要再出了),大概还是那种人物。

像这样的话我们该攒着,见到那种人再说。

……玉先生说,知识分子会腐化社会,我认为是对的,姚文元也算个知识分子,却喜欢咬别的知识分子,带动了大家互相咬,弄得大家都像野狗。

他就是这样腐化了社会。

马原(作家,原同济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想像一百年之后的情形,比如那时还有人读书,读小说,读今天我们见到的小说;会有哪本书让孙子重孙子们有兴趣读呢?也许有十本,一百本,也许只有两三本。

但我有把握,其中有一本是《废都》。

我深信不疑,这是一本卓越的书,而且好读,可读,而且必定传诸后世。

……这是一本写无聊的书,专门写无聊,写的就是无聊的人们津津乐道的那些无聊的事。

但贾平凹写得好,流畅,鲜活,有趣;最要紧的是精准之极,惟妙惟肖是也;更要紧的,作者竟在自赏中忘了深刻——我相信他一定陷在得意中不能够自拔,所以把它写成他惟一一部只有形态没有思想深度的书。

古往今来,也许还没有一本专门写无聊写到极致的小说,现在有了。

它可以和那些写贪婪,写嫉妒,写恶毒,写吝啬的杰作放到同一个书橱里,而且丝毫不比其中任何一本逊色。

《浅析贾平凹都市小说中的城市文化分析》6900字

《浅析贾平凹都市小说中的城市文化分析》6900字

浅析贾平凹都市小说中的城市文化分析绪论 (1)1.《废都》和《高兴》简介 (1)1.1《废都》简介 (1)1.2《高兴》简介 (2)2.贾平凹都市小说城市文化分析 (3)3.《废都》贾平凹对城市认知的变化 (4)4.《高兴》贾平凹对城市认知的变化 (6)4.1小说内容里对城市认知的变化 (6)4.2小说里的“城市边缘人” (6)总结 (7)参考文献 (7)绪论城市是生活的容器。

[1]文学与建筑相互因借,用它们各自擅长的手法,共同记录着时代的印痕,人类生活在自己创作的空间里,这个空间便充满了人类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倾向,城市无疑是人类为自己创作的最复杂、最精巧的物质和文化的空间,其间必然弥漫着人类的生存体验和文化记忆。

1.《废都》和《高兴》简介1.1《废都》简介《废都》40余万字,载《十月》1993年第4期。

[2]小说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

小说核心人物庄之蝶,在他身上可能影印了作者的痕迹。

他集合了现代都市生活赋予一个名人复杂多面的特征:不喜拘束、洒脱行意、豪饮畅谈、学识渊博,颇具“魏晋风度”。

[3]然而,透过这些表象,古城墙夜里的埙声,实则契合了他内心深处最孤独的痛苦。

40万字篇幅中,作者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笔墨浓淡相宜,时有“笑口常开”一类时政幽默小景展现,活跃了气氛,激活了读者思路,令人叫绝。

贾平凹不愧为写女性系列的大手笔,在诸多女性中,唐宛儿、柳月、牛月清为他塑造最为成功也最倾心的鲜明人物。

[14]在这些充满灵性、情感聪慧而富有古典悲剧色彩的人物身上,体现出作者至高的美学理想。

这种美学观念植根于西京城现实生活的土壤上,却又被浸染了理想的光辉,因这理想的璀灿,造就了不同凡俗的品味,为作品埋下不可挽落的悲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毛说:“在台湾只看到了平凹的两 本书,一本是《天狗》,一本是《浮 躁》,我看第一遍时非常喜欢,连看 三遍,每个标点我都研究,太有意思 了。他用词很怪可很有味,每次看完 我都要流泪。眼睛都要看瞎了。这两 本书都快看烂了。你转告他,他的作 品很深沉,我非常喜欢,今后有新书 就寄我一本。我很崇拜他,他是当代 最好的作家,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 法。”
2. 以爱情摧残为代价否定封建婚姻 • 婚姻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同样, 在人性的发展史上,婚姻又是一种不 文明的桎梏。在封建和半封建社会孽 生出来地传统文化氛围中,它往往会 扼杀一些美好的情感。 • 像牛月清这样操守旧道德的女人,还 有汪希眠之妻——汪太太,为了家庭, 为了名节,为了良心,爱着不敢爱, 又舍不得不爱。
• 1、贾平凹创作的四个阶段 • (1)1973至1983年: • A、1981年之前:有学者称之为 “假声”写作阶段。 • 以《满月儿》为代表,用一种清纯、 欢欣的眼光去看社会生活,着重抒 发明朗、欢快的内心感受。文字轻 灵,立意浅显,风格清新优美,如 明丽纯真的乡村牧歌。
• 但是有为了发表而迎合意识形态,图 解政治、政策的嫌疑。 • 如《满月儿》描绘了“两年建成大寨 队”的“明丽的乡村画”。许子东认 为,“贾平凹出身于乡村教师家庭, 自幼在农村长大,不可能没见过大寨 队是如何建成的。”因此这类创作是 “扭曲”的,是为了争取发表不得不 “变声”的。
• 贾平凹写了《哭三毛》、《再哭 三毛》、《佛事》等文寄托哀思, 以报知己。
二、小说创作综述
• 贾平凹是中国文坛著名的高产作 家,从1970年代至今,已发表了8 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 • 创作有60种左右,各种选集、版 本加起来共有110多种。
• 其作品先后获得过第一届全国优秀短 篇小说奖(《满月儿》1978)、第三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腊月正月》 1984)、第一届全国优秀散文(集) 奖(《爱的踪迹》1989)、第三届鲁 迅文学奖(《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 2005)以及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2005)、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 奖(《秦腔》2006)、第七届茅盾文 学奖(《秦腔》2008)等。
3.以疯癫为代价表明新旧文化冲撞 西京古都里还有一位老式女人的 代表,她就是牛月清的母亲,庄之蝶 的岳母,作家着力刻画的这位疯疯癫 癫的老妇人,并不是将她作为一部严 肃作品中的幽默插曲,让读者在紧张 的思索过程中,娱乐轻松一番而已的, 而是在她身上寄寓了深刻含义的。因 为她思想上存在着太多的封建观念: 三从四德、因果报应、宿命论、主尊 仆卑等。
• C、“匪、怪”类: • 1988年,贾平凹因肝炎入院治疗, 促使他思考了很多东西,文风为之 一变。聊斋志异式的《太白山记》、 商州土匪小说系列(《白朗》、 《美穴地》、《五魁》等)让文坛 震惊。 • 笔致诡谲,行文荒诞,佛禅的虚无 以及神秘主义文化开始进入贾平凹 的作品。
• (3)1993年:《废都》阶段。 • 1993年,贾平凹发表了自己的第一 部都市题材长篇小说《废都》,轰 动一时。 • 《废都》是贾平凹小说中争议最大 的作品,甚至形成了当年中国社会 的一个热点,人称《废都》现象。
• 三毛请孙聪送一张她的名片给贾 平凹,上边用钢笔写道:“平凹 先生,您的忠实读者三毛。” • 贾平凹听了孙聪的话后,于1990 年12月26日寄了四本书给三毛, 还写了信,说盼望她明年来西安。 • 三毛给平凹的回信来了,是在三 毛死后的第11天。
• 平凹先生: 现在时刻是西元1991年1月1日清 晨2点。下雨了。 今年开笔的头一封信,写给您:我心极 爱的大师。恭恭敬敬的。 …… •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与您的文笔最有感 应,看到后来,看成了某种孤寂。一生酷爱 读书,是个读书的人,只可惜很少有朋友能 够讲讲这方面的心得。读您的书,内心寂寞 尤甚,没有功力的人看您的书,要看走样 的。……
• 他还说,“我并不认为我仅是来写西 安,觉得扩而大之,西安在中国来说 是废都,中国在地球上来说是废都, 地球在宇宙来说是废都。从某种意义 上讲,西安人的心态也恰是中国人的 心态。这样,我才在写作中定这个废 都为西京城,旨在突破某一种限制而 大而化之,来写中国人,来写一个世 纪末的人”。
• 因此,《废都》在 1993年出版时有 一则题记:“惟有心灵真实”。
• C、《废都》的主题 • 为什么要写《废都》呢?贾 平凹有这样一段话:
• 西安是历史名城,是文化古都,但已在 很早很早的时代里这里就不再成为国都 了。作为西安人,虽所处的城市早已败 落,但潜意识里其曾是12个王朝之都的 自豪得意并未消尽,甚至更强烈。随着 时代的前进,别的城市突飞猛进,西安 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已无什么优 势。这对西安人是一个悲哀,由此滋生 一种自卑性的自尊,一种无奈性的放达 和一种尴尬性的焦虑。西安的这种古 都——故都——废都文化心态是极典型 的,我对此产生兴趣。
• 在国际上获得的大奖主要有:美 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浮躁》 1987)、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废都》1997)、法兰西共和 国文学艺术荣誉奖(2003)等
• 费米娜文学奖,亦称妇女文学 奖或女性文学奖,是法国的主 要文学奖项之一。该奖项创立 于 1904年,评委会由12位女作 家组成,每年奖励世界文坛中 一部最优秀的小说,在欧洲有 广泛的影响。
• 还有就涉及到人物塑造的问题,像写 这个庄之蝶吧,他一直想要在社会上 有所作为可作为不了,他想适应社会 但他老适应不了,在这种基础上他就 堕落退回到女人身上,他的出发点本 来是拯救自己和女人,但到最后把别 人也害了,也把自己害了,是写这个 过程。在里面不是纯粹暴露性方面, 主要可以说极大原因是从人物方面来 考虑。
• ……您的作品实在太深刻。不 是背景取材问题;是您本身的 灵魂。 今生阅读三个人的作品, 在二十次以上,一位是曹雪芹, 一位是张爱玲,一位是您。深 深感谢。
• 没有说一句客套的话,您新赠给我的 重礼,今生今世当好好保存,珍爱, 是我极为看重的书籍。不寄我的书给 您,原因很简单,相比之下,三毛的 作品是写给一般人看的,贾平凹的著 作,是写给三毛这种真正以一生的时 光来阅读的人看的。我的书,不上您 的书架,除非是友谊而不是文字。 • ……
• 1997年 10月17日,法国的《世界 报》发表《西安的底层》一文。 文章把贾平凹与茅盾、巴金相联 系,肯定《废都》“确实是一部 大作”,“是贾平凹描绘的一幅 茅盾式或巴金式的社会画卷”。
• B、《废都》最受争议的是其中的性描 写。对此,贾平凹这样说: • 我当时写《废都》的时候,当时到后 来受到了十几年的批评,最大的一个 原因就是关于性的描写。当时从几个 角度来思考,一方面是觉得《废都》 是写日常生活的,吃喝拉撒睡都写到, 白天写吃一顿饭、喝一点茶都可以写 几页,但是到晚上一字不写也不行。
当庄之蝶向她求爱时,她却用手挡着说: “之蝶,这不行的,这样不好,你要对不住 牛月清,我也对不住希眠”,“我以前爱过 你,往后恐怕也难以不爱你,但我们不要这 样。这样对你对我都没有好处。如果你也爱 我,等我们都老了,也不是我成心要诅咒, 假若希眠死在我头里,月清也死在你前头, 那咱们再作一场夫妻?假若你我都死在他们 头里,那也就是命了。命果真这样,你我都 违不过它,也就不必拗着来,否则你和汪希 眠都是名人,况且你我也从此一夜夫妻百日 恩,又各自要与各自的人生活下去,那就更 没个安生的日子过了。”
• 《废都》呈现出一幅人们在精神家园 荒芜、终极关怀丧失后的触目惊心的 图景。通过庄之蝶与周围各色人物的 关系,剖露了社会转型中各路文化精 英的没落心态。
»D.《废都》的女性悲剧价值
(一)否定了制约文明前进的旧文化 1.以家庭破碎为代价否定封建礼教 四十多岁的牛月清是《废都》中 主人公庄之蝶的妻子,她是这座古都 两三千年旧文化、旧道德、旧伦理熏 陶创作出来的杰作。她是个标准的家 庭主妇和单位上老老实实的职员。在 单位,她踏踏实实按时上班、下班; 在家里,她是个贤妻良母;在娘家, 她孝敬老人,出嫁相从丈夫。
• 可分为三种类型: • A、乡土风情类: • 以《商州初录》、《商州又录》、 《商州再录》等为代表,构筑了一个 诗意洋溢的乡土风情世界。 • 这类作品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杂糅 了游记、方志、明清笔记小说等文体, 呈现出独特的文体面貌。
• B、改革文学类: • 如《腊月· 正月》、《鸡窝洼的人家》、 《小月前本》、 《浮躁》等。 • 顺应改革文学浪潮,着力描写商品意 识和现代生活方式对山乡古老民风、 民俗的冲击,和由此引发的人们在价 值取向上的冲突。
• 贫寒的家庭,自认丑陋的外 表,赢弱的身体,使贾平凹 自卑和孤独。
• 1979年1月1日,贾平凹与韩俊芳 结婚。 • 1992年11月26日,贾、韩离婚。 • 1995年左右,贾平凹与郭梅结婚。
• 贾平凹与三毛
• 贾平凹与三毛从未晤面。 • 1990年12月,三毛到杭州参加 一个会,见到西安去的孙聪, 和他谈起贾平凹。
• 1983年开始专业创作。
• 贾平凹的自我定位: • “我来自农村,虽然我只在 农村生活到十多岁,但我一 直觉着我是个农村人,我了 解农村。”
• 张敏在《吝啬鬼贾平凹》里写道,有 外地朋友到西安会贾平凹,贾平凹通 常请朋友们去吃葫芦头泡馍。饭菜端 上桌子,他便问:“你们知道葫芦头 是什么吗?”然后自己回答一层,胃口却也倒 了。于是便给主人省下不少钱。
• 再从结构方面来讲,这本书是写日常 生活的,没有分章节,里面写性就好 象房子虽然没有给单元,但必须给窗 户,需要透气的东西,是结构的需要。 • 我是从这三方面来写性这个东西的。 当时写出来以后,由于国情不同,一 出来就是一片讨伐声吧,十年前的东 西,受到了批评,到现在还没有彻底 消退。
• 应正确看待《废都》的 性描写。
• 平凹先生,您是大师级的作家,看了您的 小说之后,我胸口闷住已有很久,这种情 形,在看《红楼梦》,看张爱玲时也出现 过,但他们仍不那么“对位”,直到有一 次在香港有人讲起大陆作家群,其中提到 您的名字。一口气买了十数位的,一位一 位拜读,到您的书出现,方才松了口气, 想长啸起来。对了,是一位大师。一颗巨 星的诞生,就是如此。我没有看走眼。以 后就凭那两本手边的书,一天四、五小时 的读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