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PC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B的EMC设计
PCB是构成电子设备的基础,保证PCB的电磁兼容性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关键,
合理正确的PCB的布线和设计应该使得:
(l)板上的各部分电路相互间无干扰,都能正常工作;
(2)PcB对外的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尽可能降低,达到有关标准要求;
(3)外部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对PCB上的电路基本无影响。
1.1 PCB设计理论基础
1.电磁兼容设计的带宽
在数字电路系统中,电磁兼容设计的带宽与数字电路的工作频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字系统的工作频率是由信号的重复周期决定的,而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带宽是由信号的上升沿、下降沿决定。器件对电磁辐射的贡献不是取决于系统的工作频率,而是取决于边沿速率。理论研究表明,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时,主要考虑信号上升沿的十倍频,如公式4一1所示。
式中fmax为谐波频率,fr为需要考虑的电磁兼容性的带宽。
快速的信号切换时间(边沿速率)将导致回流、串扰、阻尼振荡(振铃)及反射等问题的增加。信号的边沿速率与信号的工作频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高的边沿速率不一定是高的频率。例如在实际的应用中,可能系统的工作频率并不高。但如果信号的上升速率过快的话,将会产生较大振铃现象,同样会带来信号完整性的问题。当振铃信号达到器件所能容忍的极限值时会使器件内部的半导体
特性发生变化(电子迁移)、器件发热及功耗加大等现象,造成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并且较快的边沿速率其功耗也越大。
信号的边沿速率与器件的输出强度(输出驱动电流)有直接的关系,过强的输出驱动电流除了能够提高信号的边沿速率之外,还会对周围的器件及传输线造成干扰(Crosstalk)。因此对电磁兼容性(EMI)非常敏感的系统,信号边沿速率是重点需要考虑的,而系统的时钟频率反而放在第二位考虑。
2.器件的分布参数
系统工作在低频情况下,电阻、电感、电容主要表现为集总参数,但当系统的工作频率较高时,元器件特性就较为复杂,这时候的元件就有很大的分布参数存在,比如分布电感、分布电容、分布互感、分布互电容等。在高频情况下电阻、电感、电容的等效电路如表4一1所示:
所以在高频PCB设计时,必须考虑导线等的分布参数,只有这样设计的PCB,才可以达到EMC设计的目的。
3.PCB的辐射原理
信号通路和它的回路通道之间的位移电流以及负载电流,形成了回路阻抗上的电压,这个电压产生了成为主要辐射源的共模电流。由于位移电流是在线电容充放电期间形成的,因此它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线的源端,它有最大值;而在负载端则为零。正是由于共模电流的存在,导致了PCB辐射的存在。
PCB上每一根走线和每一个元器件都存在天线辐射效应,辐射效应与芯片的尺寸成反比,而与工作电流环路尺寸和工作电流以及工作频率成正比。降低系统的工作频率,减小环路的面积,以及减小工作电流的突变是解决天线辐射效应的有效途径。
4.PCB布线的理论依据
在进行多层PCB布线时,首先要进行PCB的电磁兼容性分析。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基尔霍夫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l)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表明,任何时域信号的传输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电路,而信号从源到负载的传输都必定沿着一个最低阻抗的路径。这个原理完全适合于射频电流的情况,如果射频电流不是经由设计中的电路到达负载的,那么就一定是通过某个客观存在的电路到达的,这个客观存在的电路多数是由一些分布的藕合元件连接的,构成这一非正常电路中的一些器件就会遭受电磁干扰。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任何磁通变化都会在闭合电路中产生感生电动势,任何交变电流都会在空间产生电磁场。在数字电路设计中,人们最容易忽略的是存在于器件、导线、PCB走线和插头上的寄生电感、电容和导纳。
图4一2采取20一H规则后,RF能量辐射
(3)20一H规则
由于电源层与地层之间的电场是变化的,在板的边缘会向外辐射电磁干扰,称为边缘效应,如图4一1所示。可以将电源层内缩,使得电场只在接地层的X围内传导。为了减小边缘效应,要求所有的电源平面在物理尺寸上都比其临近的地平面小20H(H为电源平面和地平面之间的距离),这就是20一H规则。若在布局布线时,遵循20一H规则,可以将电源对附近电路的藕合能量降低70%,当这个距离达到100H时,可以把辐射能量降低98%以上。当使用20一H规则后,板的边缘效应明显降低,如图4一2所示。
在数字电路子系统和模拟电路子系统的地分离的情况下,每个子系统内也要采用20一H规则,如图4一3所示,模拟地和数字地加“沟”进行隔离。
图4一3子系统的20一H规则
(4)3一W规则
为了减少线间串扰,应保证线间距足够大,当线中心距不小于3倍线宽时,则可保证70%的电场不互相干扰,称为3一w规则,其中w为线的宽度。布线的3一W规则如图4一4所示,3一W规则有助于设计的PCB满足EMC系统设计标准,并最大限度地减小PCB走线之间的藕合,如要达到98%的电场不互相干扰,可使用10一W规则。
图4一4布线间距的3一W规则
1.2PCB的分层规则
混合信号电路PCB的设计很复杂,元器件的布局、布线以及电源和地线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到电路性能和电磁兼容性能。权衡系统的成本与EMC的设计要求,选择合理的布线层数。目前电路板己由单层、双层、四层板逐步向更多层电路板方向发展,多层PCB设计是达到电磁兼容标准的主要措施,在进行PCB分层设计时,要遵循以下规则:
1.关键电源平面与其对应的地平面相邻。电源平面的阻抗比地平面阻抗高,将电源平面与地平面相邻可形成祸合电容并与PCB板上的去祸电容一起降低电源平面的阻抗,同时获得较宽的滤波效果。研究表明,门的反转能量首先是由电源与地平面之间的电容来提供,其次才是由去祸电容决定[24]。同时地平面还可以对电源平面上的分布电流起到辐射屏蔽作用。
2.参考面应优选地平面。电源、地平面均能用作参考平面,且都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但相对而言,电源平面具有较高的特性阻抗,且与参考地电平之间存在较大的电位差,其屏蔽效果远低于地平面。
3.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分层。在设计成本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把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安排在不同的层上。如果必须要安排在同一个布线层上,则可以采用开沟、加接地线条、分割线等方法补救。模拟与数字的电源和地一定要分开,绝不能混用。
4.相邻层的关键信号走线不跨分割区。信号跨区将形成较大的信号环路,产生很强的辐射。如果在地线分割的情况下,信号线必须要跨区,可以先在被分割的地之间进行单点连接,形成两个地之间的连接桥,然后通过该连接桥布线,如图4一5所示。这样,在每一个信号线的下面都能够提供一个直接的电流回流路径,从而使形成的环路面积很小。
图4一5桥上布线跨越数字地和模拟地
5.元件面下面有相对完整的地平面。对多层板必须尽可能保持地平面的完整性,通常不允许有信号线在地平面内走线。当布线密度太大时,可考虑在电源平面的边缘走线。
6.高频、高速、时钟等关键信号有一相邻地平面。这样设计的信号线与地线间的距离仅为PCB层间的距离,因此实际的电流总在信号线正下方的地线流动,形成最小的信号环路面积,减小辐射。
7.遵循20一H规则。为了避免电源平面层向自由空间辐射能量,所有的电源平面必须小于地平面,并向内缩进20H。为了更好地执行20一H规则,就要使电源和地平面间的厚度尽可能小。
1.3PCB的布局规则
忽视PCB布局将对产品的设计周期和后期解决EMI问题带来了不利。采用合理的PCB布局技术与系统化的设计方法,使PCB的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尽可能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