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质量通病与控制

合集下载

工程重点工序及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工程重点工序及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工程重点工序及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一、基础工程1.桩基础桩基础是工程中重要的基础工序之一、质量通病通常包括桩身弯曲、桩身局部损坏等。

防治措施包括:-桩基施工前需要对桩机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性能正常。

-在桩基施工前进行场地勘察,排查地下障碍物,避免损坏桩身。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桩身垂直度,避免局部损坏。

2.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通常包括填筑土方和预压工艺。

质量通病通常包括土质不均匀、沉降不均匀等。

防治措施包括:-对填筑土方进行试验,确保填筑土方的土质均匀性。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压工艺,确保地基沉降均匀。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处理地基沉降不均匀的问题。

二、结构工程1.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是结构工程中的关键环节,质量通病通常包括缺陷、裂缝等。

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

-做好混凝土坍落度和强度的检测工作。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区域的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符合要求。

2.钢筋工程钢筋工程是结构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通病通常包括钢筋数量不符合要求、钢筋焊接不牢固等。

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数量的布置和焊接工艺。

-进行钢筋的外观质量检测,确保钢筋的质量达到要求。

-做好钢筋的防锈处理工作,避免钢筋受潮生锈。

三、装饰工程1.涂料施工涂料施工是装饰工程中的关键环节,质量通病通常包括涂料厚度不均匀、涂料颜色不一致等。

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按照涂料生产厂家提供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操作。

-控制涂料的稀释比例,确保涂料的质量和颜色均匀。

-进行涂料的光泽度、附着力等检测工作,确保涂料的性能达标。

2.瓷砖施工瓷砖施工是装饰工程中常见的工序,质量通病通常包括瓷砖空鼓、开裂等。

防治措施包括:-对施工基层进行处理,确保基层平整、牢固。

-选用质量良好的瓷砖胶和瓷砖粘贴剂,确保瓷砖的粘贴效果。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进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

综上所述,工程重点工序及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操作、进行质量检测等。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人工挖孔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施工形式,具有施工操作简便、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对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护壁坍塌护壁坍塌是人工挖孔桩施工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其主要原因包括护壁混凝土强度不足、护壁厚度不够、孔内水位下降过快、地质条件不良等。

预防措施: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护壁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

2、保证护壁厚度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不应小于 10cm。

3、在挖孔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10m 以上,防止水位下降过快导致护壁坍塌。

4、对于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如流砂、淤泥等,应采取特殊的护壁措施,如增加护壁钢筋、采用钢护筒等。

二、桩孔偏斜桩孔偏斜会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造成桩孔偏斜的原因主要有挖孔时未垂直向下、地质不均匀、孔内孤石等障碍物影响等。

预防措施:1、挖孔前应准确测量桩位,并在挖孔过程中经常检查桩孔的垂直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2、遇到地质不均匀或有孤石等障碍物时,应采用爆破或其他方法清除障碍物,然后再继续挖孔。

3、安装提升设备时,应保证其稳定性和垂直度,避免在提升过程中导致桩孔偏斜。

三、桩底沉渣过厚桩底沉渣过厚会降低桩的承载能力。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清孔不彻底、孔底积水未排除干净等。

预防措施:1、挖孔至设计深度后,应进行认真的清孔工作,采用抽浆法、换浆法等方法清除孔底沉渣。

2、清孔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避免孔底积水和沉渣再次增加。

3、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测量孔底沉渣厚度,如超过规定要求,应重新清孔。

四、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影响钢筋笼的安装质量和桩的受力性能。

预防措施:1、加强钢筋笼的制作质量控制,确保钢筋的间距、焊接质量等符合要求。

2、合理选择钢筋笼的运输方式和吊装设备,避免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对钢筋笼造成损伤。

桩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

桩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

桩基施工常见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管桩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和通病及防范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主要原因分析:1、压桩设备桩选型不合理,设备吨位小,能量不足。

2、压桩时中途停歇时间过长。

3、压桩过程中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排除时间过长;或中途突然停电。

4、没有详细分析地质资料,忽略了浅层杂填土层中的障碍物及中间硬夹层、透镜体等的存在等情况。

5、忽略了桩距过密或压顺序不当,人为形成“封闭”桩,使地基土挤密,强度增加。

6、桩身强度不足,沉桩过程中桩顶、桩身或桩尖破损,被迫停压。

7、桩就位插入倾斜过大,引起沉桩困难,甚至与邻桩相撞。

8、桩的接头较多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端停在硬夹层中进行接桩。

相应预防措施:1、配备合适压桩设备,保证设备有足够压入能力。

2、一根桩应连续压入,严禁中途停歇。

3、进场前对设备进行大修保养,施工时进行例行检修,确保压桩施工时设备正常运行。

避开停电时间施工。

4、分析地质资料,清除浅层障碍物。

配足压重,确保桩能压穿土层中的硬夹层、透镜体等。

5、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及流程,严禁形成“封闭”桩。

6、严把制桩各个环节质量关,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保证桩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7、桩就位插入时如倾斜过大应将桩拔出,待清除障碍物后再重新插入,确保压入桩的垂直度。

8、合理选择桩的搭配,避免在砂质粉土、砂土等硬土层中焊接桩,采用3~4台焊机同时对称焊接,尽量缩短焊接时间,使桩被快速连续压入。

桩偏移或倾斜过大主要原因分析:1、压桩机大身(平台)没有调平。

2、压桩机立柱和大身(平台)不垂直。

3、就位插入时精度不足。

4、相邻送桩孔的影响。

5、地下障碍物或暗浜、场地下陷等影响。

6、送桩杆、压头、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或桩顶不平整所造成的施工偏压。

7、桩尖偏斜或桩体弯曲。

8、接桩质量不良,接头松动或上下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

9、压桩顺序不合理,后压的桩挤先压的桩。

相应预防措施:1、压桩施工时一定要用顶升油缸将桩机大身(平台)调平。

刍议桥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通病及控制策略

刍议桥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通病及控制策略

刍议桥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通病及控制策略好吧,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桥梁桩基础施工的那些“坑”。

想必不少小伙伴都有过这种经历吧,明明看着工程进度挺顺利,咋一到基础这一块就出事儿了。

你说这桥梁桩基础,实在是个隐形的“大问题”,不是你做得好不好,而是常常会有一些看不见的质量问题,突然就蹦出来,给你添堵。

尤其是那些施工中的质量通病,真的是让人头疼,搞不好全盘都得重来!咱们就一块儿“刍议”一下这些质量通病,也别光骂,看看怎么控制,怎么去防止,给自己也给施工单位出出主意。

先说说最常见的一个——桩基灌注不均匀。

这是个啥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在做桥梁桩基础的时候,灌注混凝土的时候,不是每根桩的浇筑都均匀到位,部分桩混凝土强度低,部分过密过多。

哎呀妈呀,这一出问题,简直就是“祸从口出”啊!有些地方混凝土没灌满,导致桩身空洞,抗压能力差,搞不好一场大雨后,桩基的支撑力就大打折扣。

这样的事,往往就会引发桥梁沉降不均,严重时直接导致桥面开裂,搞得人心慌慌。

接下来就是常说的桩基偏斜,嘿,这个问题大家应该不陌生吧。

就是你打桩的时候,桩子本来应该垂直插入地下,结果打着打着就“跑偏”了!很多时候,你明明准备把桩打得笔直硬挺,结果到偏了几十度,这下可就麻烦了。

偏斜会影响后续施工的精准度,严重影响桥梁的稳定性。

你看,有些工程队就是怕麻烦,干脆就把这种小问题放过去,结果一做完,时间长了,偏斜的桩基根本起不到设计的作用,搞得整个桥梁结构摇摇欲坠。

再说说桩基的“埋深不够”问题,这个也蛮常见的。

意思就是你设计的桩基埋深应该达到某个标准,结果呢?搞得浅了,或者施工的时候没按照规定深度去打。

你不按照要求来,桥梁下沉、震动反应都会变得更加剧烈,尤其是在地质情况不稳定的地方,根本就没法支撑起整个桥梁的重量。

这个问题的控制,关键是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别偷工减料,不然轻则影响施工质量,重则直接导致桥梁出现不稳,影响交通安全。

有个问题,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那就是桩基施工过程中常常会有泥浆污染。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沉桩达不到标高现象:沉桩困难,桩矗立地面或送桩达不到标高。

原因分析:1)持力层高低起伏。

2)勘察资料控制不够或失实。

3)群桩施工时,后沉桩因土层挤密致使沉桩困难。

4)预制桩质量差,沉桩过程中发生桩身断裂、桩顶破碎。

5)沉桩设备选择不当。

6)接桩时下节桩尖在硬土层上,接桩后停歇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1)探明工程地质条件,试沉桩发现异常时应作补勘。

2)预制桩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和满足设计要求。

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沉桩机械设备。

4)沉桩困难时可采用植桩法。

5)沉桩工艺要连续。

避免接桩时下节桩在硬土层中,减少接桩时间,做到沉桩基本连续。

(二)桩身断裂现象:沉桩时桩突然错位,或桩身出现沿主筋方向的裂缝。

原因分析:1)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桩身弯曲,长细比过大。

3)桩养护不当,吊桩或运输不当而降低桩身强度。

4)遇到地下坚硬障碍物。

5)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面不平整、不吻合。

6)桩主筋触及桩顶,锤击时发生纵向裂缝。

预防措施:1)清除浅层地下坚硬障碍物。

2)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制桩和养护,执行强度和龄期双控方法。

3)吊桩、桩运输须按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

4)桩身垂直地面。

5)接桩须在同一轴线上。

(三)桩身偏位、倾斜现象:桩身倾斜,偏离设计桩位。

原因分析:1)场地没有平整,桩架不水平。

2)插桩时偏斜、未到位。

3)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不牢固。

4)群桩施工时,因桩距过近,沉桩时土层挤密产生侧向力,使已沉桩位移。

5)沉桩期间施工工地或邻近工地取土,造成桩身倾斜。

6)桩身弯曲。

预防措施:1)平整场地,安稳桩架,保证桩架平整,桩位对中。

2)保证接桩牢固且在同一轴线上。

3)沉桩期间不宜同步开挖基坑取土。

4)密度大的群桩工程可采用植桩法。

5)桩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四)接桩处开裂现象:沉桩时,接桩处松脱开裂。

原因分析:1)接桩焊接质量不好或硫磺胶泥配比不当。

2)接桩前未将两节桩连接处清理干净,保持平整。

桥梁桩基施工质量通病及控制策略

桥梁桩基施工质量通病及控制策略

桥梁桩基施工质量通病及控制策略一、桥梁桩基施工常见质量通病1、桩机钻孔时常见的问题(1)护筒冒水或者下沉的问题在桩机钻孔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护筒发生冒水或下沉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护筒底部具有一些黏土,但是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黏土的压实度不够,对于护筒的周围密封的不够严,没有控制好钻机就会发生泥浆液位的差别过大等问题。

(2)孔壁坍塌的问题在钻进的过程中,会出现孔壁坍塌的问题,钻孔内的液面不固定,时而上升时而降低,出渣量的增加,但是钻机并未进入多少距离,气压的不稳定导我们的钻孔内的气流不稳定,过强的气压导致我们的孔壁坍塌。

(3)钻孔偏斜的问题同时在钻孔的过程中,在打桩的过程中,钻孔偏斜,对于基础的环境和材料我们并未存在多少认知,坚硬的材料和石头会导致钻孔的偏斜,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不便利,同时引起卡钻和掉钻的问题,导致我们的护筒损坏,因此对于钻孔的偏斜我们要时刻的注意。

2、清孔时常见的问题清孔通常是在钻孔完成之后进行的,清孔的过程通常有两次。

清孔中,也会发生钻孑崩塌的问题,同时在钻孔的过程中沉渣过厚,清孔不能够完全清除,泥浆的含沙量过高造成泄露,就会增加清孔的难度,造成清孑杯及时,就得二次返工。

清孔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少,但是同样要引起重视,不能够忽视问题的来源。

3、灌注混凝土时常见的问题灌注混凝土时,经常发生五个问题:导管进水、导管堵塞、钢筋笼上浮、断桩、颈缩。

这五个问题是连续的,需要在连续的过程中防止问题的出现。

(1)导管进水和导管堵塞的问题当导管从灌注混凝土里面拔出来时,混凝土并没有全部填满,而是存在一定的缝隙,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导管进水的情况,压力不一样导管就会回抽入水,泥浆的混入和灌注的时间过长或者由于其他的原因也会导致导管的堵塞,这时是不容易清理的。

(2)钢筋笼的上浮问题在清理的时候,混凝土被冲到导管的底口,向上的顶脱力过大,致使混凝土的急剧增加,强大的压力就会造成钢筋笼的上浮。

(3)断桩的问题在混凝土上浮的同时,表面会产生各种介质的夹层,在混凝土灌注的时候不能结合在一起,而产生了分层的现象,就会产生断桩,断桩在不同的位置对我们所造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这在我们施工的过程中就属于严重的事故。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人工挖孔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施工形式,具有施工简便、成本较低等优点,但在施工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

本文将对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护壁坍塌护壁坍塌是人工挖孔桩施工中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造成护壁坍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护壁混凝土强度不足如果护壁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或者养护时间不够,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就难以承受周围土体的压力,从而发生坍塌。

2、护壁厚度不足设计的护壁厚度不够,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容易在土体压力作用下发生坍塌。

3、地下水影响地下水位较高,或者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涌水等情况,水的渗透会削弱土体的稳定性,导致护壁坍塌。

4、施工不当在挖孔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施工,如开挖速度过快、孔壁未及时修整等,都可能引起护壁坍塌。

为了预防护壁坍塌,应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控制护壁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合理确定护壁的厚度。

3、做好降水和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

对于涌水较大的情况,应采取止水措施,如注浆等。

4、规范施工操作,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挖孔,控制开挖速度,及时修整孔壁。

二、桩孔垂直度偏差桩孔垂直度偏差过大不仅会影响桩的承载能力,还可能导致后续施工困难。

造成桩孔垂直度偏差的原因主要有:1、挖孔过程中未进行垂直度检测施工人员在挖孔过程中没有及时检测桩孔的垂直度,导致偏差逐渐积累。

2、护壁不均匀护壁的施工质量不均匀,一侧厚一侧薄,会导致桩孔在开挖过程中发生倾斜。

3、施工机械和工具的影响使用的挖孔机械或工具存在缺陷,或者操作不当,也会引起桩孔垂直度偏差。

为了保证桩孔的垂直度,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在挖孔过程中,定期使用垂线或其他检测工具对桩孔的垂直度进行检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2、确保护壁施工质量均匀,严格控制护壁的厚度和形状。

3、选用性能良好的挖孔机械和工具,并由熟练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桩基施工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桩基施工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桩基施工质量通病控制措施1、桩位偏移桩基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容易覆盖桩位造成桩位偏差,桩机移动的碾压也易造成桩位偏差,为保证桩位偏移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桩机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产生的弃土应及时清除,设备移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桩位点的碾压,避免对桩位偏差造成不良影响。

桩基施工过程中用双控法对桩位进行控制,确保桩位偏差在设计图纸及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2、桩身桩头混凝土强度不足素混凝土桩作为一种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其工艺要求的泵送混凝土塌落度较大,尤其是在地下水位较浅的情况下,桩头浮浆较厚对桩头混凝土强度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致使桩头混凝土强度不足。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要根据空桩的长短留有足够的保护桩长,避免浮浆对桩头桩身质量的不良影响,确保桩头桩身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3、桩身夹泥桩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泥块落入桩孔内会造成桩身夹泥,尤其在空桩较长的情况下弃土、泥块落入桩孔内尤易造成桩身夹泥。

桩基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弃土、泥块落入桩孔内,并适当增加保护桩长,避免桩身夹泥质量通病的产生。

4、桩身气泡桩基在正常灌注施工过程中,如果排气阀堵塞,施工产生的空气不能从排气阀及时排出,施工产生的空气将会和混凝土一起进入桩孔内,致使桩孔内气泡的产生,从而产生桩身气泡造成桩身疏松多孔,混凝土强度不足。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定期、定时检查排气阀是否畅通,确保桩身质量。

5、桩身断裂桩基施工正常灌注过程中,如果设备故障、停水、停电、停工待料等现象发生,将造成桩基正常一次灌注过程的停顿,致使该桩两次灌注完成,会在两次灌注的交接部位造成断桩。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应尽最大努力避免设备故障、停水、停电、停工待料等现象的发生,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该桩要进行重新施工一次灌注完毕。

6、桩身外观形状不规则桩基在施工过程中,在桩间距较近、场地地层软弱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桩与桩之间的相互挤压干扰等不利影响,致使桩身形状不规则。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必要时采取隔一打一的施工法进行施工,以减少桩与桩之间相互挤压的不良影响,以保证桩身质量。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桩基工程是大型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是整个工程的支撑结构。

因此,桩基工程的质量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防止一些通病问题的出现。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桩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钻孔灌注桩沉降过大
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时候,设计和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操作。

当发现孔径变形和变大时,应立即中止施工,并及时复核设计,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桩施工中,应密切注重桩身的整体牢固性,充分控制桩身的含水量,并修正错孔、错心等问题,以免引起沉降过大的问题。

2.大直径钻井灌注桩混凝土强度不足
在大直径钻井灌注桩的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强度的控制,保证混凝土强度能够满足强度等级要求。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浇注速度和出料均匀性,以提高混凝土饱和度和密实度。

此外,在灌注时,要设定适当的落差和射程,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3.桩身间接接头的开裂现象
桩身间接接头的开裂现象多与接头的质量有关。

因此,在施工前,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并对材料进行检测、质量评判。

施工时,要选择专业技术工人,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接头的安装牢固、对齐精度高、接缝处无缺陷、焊口美观等。

1。

桩基质量通病及防治

桩基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钻孔灌桩成孔、成桩的主要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事故处理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成孔、成桩施工要点1.泥浆的配制泥浆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好坏的重要环节。

泥浆作用是护壁、排碴、冷却钻头。

泥浆的护壁作用是因为泥浆液柱压力作用在孔壁上,除平衡土压力、水压力外,还给孔壁一个向外的作用力,部分水渗入地层,在孔壁表面形成一层固体颗粒的胶结物-泥皮,性能良好的泥浆失水量小,泥皮薄而密,具有较高的粘结力,对维护孔壁稳定、防止塌孔起很大作用。

海上地层为软土层,一般使用原土造浆,对造浆能力不强,粘性差、含有腐植质层段添加膨润土或增加化学处理剂(纯碱和CMC)。

(1)纯碱(Na2CO3)。

在泥浆中加入纯碱的目的,是除去粘土中部分钙离子,将钙质土转变为钠质土,使土颗粒水化作用加强,加速粘土的分散,提高粘土的造浆率。

(2)羧甲基纤维素(CMC)。

CMC系大分子化合物,在处理泥浆中主要用作降失水剂和增粘剂。

由于水分子的作用,使泥皮质密而坚韧,同时CMC容于水中能增加泥浆的粘度,促使泥浆失水量下降。

泥浆配制及性能指标见下表。

泥浆配制及性能指标2.钻机就位钻机基台两端用平整的基台木垫平垫稳,调整天车中心、转盘中心、与桩位中心同为一垂线。

安装完毕要用水平尺和测锤校验。

3.钻进钻进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地层,根据试成孔施工情况及井径曲线分析,制定不同的钻进技术参数。

如地质层为淤泥质、流塑性土层,必须用3PNL泵回水以减少泵量钻进,防止泥浆冲刷孔壁而造成塌孔扩径。

同时,由于其含有腐植质,粘性差,造浆能力不强,要求使用用有护壁好、易形成泥皮、粘度在26秒以上的浓泥浆,必要时还应添加膨润土或提粘化学处理剂。

另外,粉质粘土层状态为可塑性,钻进时,必须减慢进尺,使钻头有足够的回转时间,削除孔壁变形产生的塑性土,防止缩径;同时应提高泥浆粘度,增强护壁能力,并不断上、下窜动钻头,检测孔径形状。

如某地质层中层位复杂,应防止钻头钻进时软硬不均,造成孔斜或形成台阶。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通病一:土(灰土)桩不密实、断裂
现象:桩孔回填不均匀,夯击不密实,密松不一,桩身疏松
甚至断裂。

措施:填夯过程中,严格控制夯实质量,若夯击次数不够应
适当增加夯击数。

若遇孔壁塌方,应停止夯填,先将塌方清
除,然后用C10砼灌入塌方处,再继续回填夯实。

通病二:碎石挤密桩桩身缩颈
现象:形成的碎石挤密桩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一般
在地下水位以下或饱和的粘性土中容易发生。

措施:(1) 拔管速度一般控制在0.8~1.5米/分(根据地区、地质不同选择拔管速度)。

每拔0.5~1.0米停止拔管,原地振动10~30秒。

反复进行,直到拔出地面。

(2) 采用反插法克服缩颈。

局部反插法:在发生部位进行反
插,并往下多插入1米。

全部反插法:开始从桩端至柱顶全
部进行反插,即开始拔管1米,再反插到底,以后每拔出1米,反插0.5米,直到拔出地面。

(3) 采用复打法克服缩颈。

局部复打法:在发生部位进行复
打,超深1米。

全复打法:即为二次单打法的重复,应注意
同轴沉入到原深度,灌入同样的石料。

通病三:碎石挤密桩灌量不足。

消除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措施

消除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措施

消除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措施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1)、桩身断裂(1)、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惯入度突然增大,施压油缸的油压显示突然下降引起机台抖动,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

(2)、原因:a、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中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b、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c、稳桩不垂直,压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身发生弯曲。

d、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以发生了曲折。

e、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3)、预防措施a、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中轴线上的不宜使用。

b、在稳定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C、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

2)桩顶掉角(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掉角。

(2)、原因:a、淤滞的混凝土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或养护时间短,养护措施不足。

b、桩顶与桩帽的接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

C、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掉角。

d、沉桩时,桩顶衬托垫已损失未及时更换。

(3)预防措施a、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桩顶的加密箍筋要保证位置准确,桩成型后严格加强养护。

b、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在无凹凸现象,桩顶面是否垂直于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使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

C、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是否平整,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才能施工。

d、沉桩时稳桩要垂直,桩顶要有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时要更换。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控制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控制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在建筑工程中,桩基作为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在桩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桩位偏差、桩身倾斜、断桩、桩顶标高不足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和成本,还可能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加强对桩基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桩位偏差桩位偏差是桩基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测量放线不准确、桩机就位偏差、施工过程中桩身位移等。

为了控制桩位偏差,首先要保证测量放线的精度。

在施工前,应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对桩位进行准确测量,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其次,桩机就位时要严格按照测量标志进行,确保桩机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桩身的监测,一旦发现桩身位移,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二、桩身倾斜桩身倾斜会导致桩的承载能力下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造成桩身倾斜的原因主要有场地不平、桩机安装不正、桩尖遇障碍物等。

在施工前,要对场地进行平整,确保桩机安装平稳。

在打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桩的入土情况,如发现桩尖遇障碍物,应及时停止施工,排除障碍物后再继续打桩。

此外,还可以采用双向校正法等措施来纠正桩身的倾斜。

三、断桩断桩是桩基工程中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会使桩的承载能力完全丧失。

断桩的原因主要有桩身质量缺陷、打桩时锤击次数过多、桩在吊运过程中受到损伤等。

为了预防断桩的发生,要严格控制桩身的质量,确保桩身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在打桩时,要根据地质条件和桩的类型合理选择锤重和落距,避免锤击次数过多。

桩在吊运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桩身受到损伤。

四、桩顶标高不足桩顶标高不足会影响桩与上部结构的连接,降低桩的承载能力。

造成桩顶标高不足的原因主要有送桩深度不够、桩顶混凝土超灌量不足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准确测量送桩深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桩顶混凝土的超灌量。

在桩顶混凝土凝固前,要及时进行桩顶标高的测量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础质量通病与控制
1、塌孔,在钻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塌。

原因分析:1)在提升或下落冲锺、掏渣筒或放置钢筋笼时碰撞孔壁,使孔壁发生坍塌;2)护筒周围未用粘土填封紧密而漏水或护筒埋置太浅,护筒周围的水进入钻孔内,水流冲刷形成塌孔;3)护筒内水位偏低或泥浆比重偏小,也会引起坍孔。

预防及处理措施:1)在提升或下落冲锺、掏渣筒或放置钢筋笼时保持垂直上下;2)护筒周围用粘土填封密实,防止周围水分进入冲刷孔壁;3)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和泥浆比重;4)当遇到轻度塌孔时,可以加大泥浆比重和提高水位;当塌孔严重时,用粘土投入,待孔壁稳定后采用低速钻进。

2、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
原因分析:
钢筋笼过长,刚度不够,下孔后钢筋笼发生变形;2)钢筋笼未设耳环控制保护层厚度,桩孔本身偏斜或偏位,钢筋笼吊放时未垂直缓慢放下,混凝土浇筑时钢筋笼上浮;3)若是桩部分配筋,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易上浮。

预防及处理措施:1)钢筋笼过长时应分多节制作,分段吊放,焊接或增设箍筋加强钢筋刚度;2)焊接耳环钢筋控制保护层厚度;3)当桩孔本身偏孔时,在下钢筋笼前往复扫孔纠正偏位,保持桩孔垂直;4)浇筑混凝土时,将钢筋笼固定在孔壁上或在顶面压住;5)发现钢筋笼出现上浮的苗头时,要立即停止浇筑,拆卸或提升导管,改变混凝土的浇筑位置,缓慢浇筑,当混凝土将钢筋笼固定后方可正常浇筑。

3、钻孔桩断桩
在浇筑混凝土时,桩身截面上存在泥夹层,使桩身整体性遭到破坏,出现断桩现象。

原因分析:1)封底混凝土数量不足,浇筑不成功,形成断桩;2)导管埋入混凝土中深度不足,或卸导管时因提升困难而强力拔管,没控制好导管埋
深,泥浆进入导管内;3)导管接头不良,泥浆渗入混凝土中;4)出现意外事故,使混凝土浇筑时在某一位置停留时间较长,混凝土凝结形成施工缝。

预防及处理措施:1)首批混凝土浇筑数量足够,一次成功;2)导管接头用螺纹连接,并设橡胶圈密封严密;3)拆卸导管时要保证导管的埋置深度;4)施工时做好防止意外情况发生的准备;5)万一出现断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断桩进行处理,并经监理验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4.案例:
某局青藏铁路堆龙曲8号大桥质量事故及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不良质量行为。

2 005年初,部监督总站查实青藏铁路堆龙曲8号大桥3号、4号墩桩基施工质量问题,3号、4号桩长分别比设计短6.1m、5.3m,构成施工单位某局股份有限公司负主要责任、监理单位某公司负同等责任的质量一般事故。

随后施工单位上报了整改情况和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2 0 0 5年7月,铁遣部执法监察组检查发现,该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并未受到相应处罚,表明施工单位没有执行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当即责令整改。

在这起事故中,承担第三方检测任务的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存在出具虚假检测资料行为。

在3号、4号桩完工后,该中心曾进行检测,并出具了均为I类合格桩的检测报告。

在事故调查期间,又在没有重新进行任何检测的情况下,向有关部门出具了IV类不合格桩的检测结果。

基于以上事实,部监督总站已责令青藏铁路公司立即将该检测中心清出青藏铁路,并在2005年资质审查时对其资质证书缓发2个月进行整改,同时记入不良质量行为档案。

案例1
某高速公路一座分离式立交7-1号桩,桩长42.5m,桩径1.4m,钻孔一成孔一清孔一下钢筋笼一下导管一清孔一浇筑水下混凝土(罐车、泵车作业)各工序均正常。

每罐车混凝土约7m,现场技术员和监理人员均实测每罐车混凝土灌注的上升高度和导管埋深,待灌注完第七罐车后,发现导管埋深已达到8.2m时,监理要求提升导管并卸除一节导管(一节长2.5m),现场技术人员及现场负责人
不同意,他们想每两节导管卸一次,这样待第八罐混凝土浇筑后,实测导管埋深已达12m了。

这时想提升导管发现导管提不上来,操作人员强行摇动导管,开动卷扬机上提,突然导管在上部第二节与第三节接头处拉断,孔内泥浆水进入导管,这时监理发现问题立即报监理组,监理组要求停止施工,但施工队采取抽孔内水,待露出第三节导管后又用提升的方法强行提升导管,一段时间后导管还是提不出来,然后重新下了导管(孔深还有7.1m,导管长1Om,下埋约2m),在导管口架上料斗继续浇筑混凝土,此时监理人员已离开现场,施工队一直将桩浇筑完毕。

施工队按正常的程序报验7-1号桩,并将资料上报到监理人员手上,监理人员未签认,一星期后施工队正常上报该桩进行小应变动测,动测结果该桩为B 类桩。

事故情况分析及处理方法如下:
1)第七罐车混凝土浇筑后,导管埋深达8.2.m,可卸掉一节或两节导管,卸两节最好,而且这时导管埋深还有(8.2-2.5)m=5.7m,埋深符合要求。

而施工队不听从监理意见,导致后面导管提不上来,施工队负主要责任。

2)监理认为导管提不上来,如继续下导管浇筑水下混凝土肯定造成断桩,新旧混凝土界面均为泥浆及混凝土的混合物质,即使二次下导管能够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的好,该桩在此断面处必然是大面积离析、分层。

3)发生事故时混凝土界面距桩顶约7m左右,该处除受竖向力作用外,还存在弯矩的影响,此处为薄弱环节,该桩不能用,故监理要求停工;
4)动测结果该桩为B类桩,说明在桩顶以下6~6.5m断面有轻微离析现象,离析断面面积只有5%左右。

实际上该桩是可以使用的,仅在分项工程评定时要扣质量评定分。

5)监理将该桩情况向总监及指挥部作了汇报;施工单位项目部也将该桩的情况向业主作了汇报,并将检测结果上报了指挥部。

6)指挥部及总监征得监理组专业工程师的意见,批评了施工队的不规范施工行为,为维护监理的权力,以及考虑到桩内混凝土中埋有15m左右的导管,决定该桩作返工处理。

7)施工队请来冲桩部门,将桩冲击掏渣成孔,再重新灌注后动测为A类桩。

事故分析讨论:
•各组的角色:
施工员,工班长,项目经理(总工),现场监理(总监),业主代表。

(每组任选一个角色)
•事故原因,事故责任,处理方法。

工程实例2
某高速公路特大桥中墩11号墩右幅桩基础施工,基础形式为9根Φ1.5m 桩(3排3列),承台连接,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墩身,上部为变截面悬浇箱梁。

桩基础11-10号桩,桩长55m。

在浇筑水下混凝土时(罐车、泵车作业),首盘采用6m3混凝土连续入孔封底(大罐法),封底效果良好,混凝土上升高度为
2.7m,导管埋深为2.3m;第二盘混凝土5m3,入孔后,混凝土上升高度至5.1m,此时导管埋深4.7m。

考虑第三盘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深可能超过6m,故在第二盘混凝土灌注后开始拆除导管。

采用水上浮吊提拨导管,由于当时河面上风浪较大,浮吊摆动厉害,致使导管上提时不慎将底口脱出混凝土面,泥浆迅速涌入导管内。

此时监理要求停工,但人员未离开现场。

施工队提出导管并立即接好反循环管路系统,采用泵吸法进行二次清孔,当连续清出大量混凝土骨料后,停止清孔操作,此时量测孔内剩余混凝土高度为4.2m(至孔底起算,以下同),拆除清孔管路系统,安装封底大储料罐,用6m3混凝土进行二次封底,封底后量测孔内混凝土高度上升至7.1m,接续灌注两盘(每盘6m3)混凝土后,孔内混凝土上升高度至1
3.1m,当第三盘混凝土入孔时,发生了堵塞导管的现象,立即采用浮吊抖动导管,此时导管内的混凝土迅速下落入孔,紧接着
将第三盘剩余混凝土灌注完毕。

在接续的灌注作业中,未发生异常情况,直至灌注完成。

事故情况分析如下:
1)施工队采用浮吊提拨导管,造成导管底口脱出混凝土面,采用二次浇筑有可能造成断桩现象,施工操作不规范。

2)监理工程师在审查施工方案时,应认真审查施工的各道工序是否存在隐患或不足之处,用浮吊提升导管控制不好就会出现上述现象,所以监理工程师现场应及时指出,并建议采用稳妥的方法施工。

3)该桩施工单位一直未报验,待承台开工报告上报时,在监理工程师不同意开工的情况下,施工队将动测报告上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检测结果该桩为B 类桩。

4)业主考虑该桥为特大桥,桩的质量十分重要,要求施工单位邀请有关专家对该桩进行技术论证,业主提供了专家成员名单。

5)施工单位邀请五位专家,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和专家组组成的人员对该桩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专家组写出了论证意见,摘录如下。

“特大桥主桥为65m+90+65m挂篮悬浇PC变截面连续箱梁,11号墩为主墩,11-10号桩为右幅桥角桩。

浇筑至孔底向上6m时,由于水面上风浪较大,浮吊摆动厉害,提拨导管时造成导管底部脱空,后采用泵吸法进行二次清孔,在孔中混凝土剩余4.2m时,重新开始浇筑。

由检测单位对该桩进行埋管法超声波检测,在离桩顶41.3~41.8m、
48.8-51.0m段内桩身存在不同的离析区,桩底沉渣为5Ocm,经质量判断为基本完整桩(B类)。

为不留隐患,有关同志及特邀专家进行专家论证,形成专家论证意见如下:
本桩为设计长度55m的摩擦桩,41.3-41.8段经查2-3断面波速从原始动测资料查阅为3933m/Sec,同意该段为局部轻度离析的分析;48.8-51.Om段近面积为离析区,系浇筑故障清孔至51.Om引起。

经验算,该桩截面已满足抗压强度
使用要求。

鉴于桩身质量问题处基本上没有弯矩和剪力,桩身摩阻力亦未受到大的影响,沉淀层厚度符合要求,该桩可以使用。


事故分析讨论:
••各组的角色:
施工单位代表,现场监理,总监,业主代表,专家。

事故责任,处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