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众传播学教案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第一章:大众传播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1.2 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分析大众传播的特点,如普遍性、单向性、非互动性等1.3 大众传播的类型和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掌握大众传播的功能,包括信息传递、社会监督、文化传承等1.4 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理解大众传播的过程,包括制作、传播和接收环节掌握大众传播的效果,如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社会效果等第二章:大众传播媒介2.1 报纸媒介了解报纸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报纸媒介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2 电视媒介了解电视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电视媒介的类型和节目制作流程2.3 广播媒介了解广播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广播媒介的类型和节目制作流程2.4 新媒体与数字传播了解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掌握数字传播的技术和影响,如网络传播、移动传播等第三章:大众传播的内容与形式3.1 新闻报道了解新闻报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和报道形式3.2 广告与公关了解广告和公关的定义、特点和目的掌握广告和公关的创意策略和传播方式3.3 娱乐与文艺了解娱乐和文艺节目的定义、特点和形式掌握娱乐和文艺节目的制作流程和传播效果3.4 舆论监督与社会责任了解舆论监督的定义、特点和意义掌握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舆论监督的功能第四章:大众传播的受众4.1 受众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受众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如多样性、选择性、互动性等4.2 受众的行为与心理了解受众的接收行为和信息处理过程掌握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态度形成机制4.3 受众研究的方法与意义掌握受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工具理解受众研究对媒体传播的重要性和指导作用4.4 受众定位与传播效果了解受众定位的定义和意义掌握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提高传播效果的策略第五章:大众传播与社会5.1 大众传播与社会关系了解大众传播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掌握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如舆论引导、社会监督等5.2 大众传播与culture了解大众传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掌握媒体文化的影响和塑造功能,如流行文化、传统文化等5.3 大众传播与公共事务了解大众传播在公共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掌握媒体公共事务报道的规范和责任5.4 大众传播与全球化了解大众传播与全球化的相互影响掌握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体传播趋势和挑战第六章:传播理论与模型6.1 传播学基本理论掌握传播学的四大基本理论:香农-韦弗模型、人际传播理论、编码-解码模型、社会构建主义。
大众传播学第1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电子教案
经济管理学院
2020/5/28
大众传播
1
参考书目
《传播学引论·修订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2003 《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传播学概论》施拉姆著,新华出版社1984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赛弗林等著,华夏出版社 《传播学史》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流派繁多,观点庞杂
研究 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新闻媒介内部的规律 重点 对社会的影响
学科 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 是报刊时代的产物,
背景 以新兴学科为基础,涉及 以报学为基础,学科
的学科广泛
背景比较单一
2020/5/28
大众传播
32
2、传播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
传播学
研 以人类社会行为 着重研究社会信
➢ 如果62年为一代人,那么人类迄今共800代人。 ➢ 前面的整整650代人都生活在山洞中。 ➢ 直到第730代人才开始使用文字。 ➢ 直到第794代人才掌握了印刷术。 ➢ 直到第798代人才发明了电动机。 ➢ 如今人类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第800代人创
造的。
2020/5/28
大众传播
27
具有代表性的关于传播的定义
2020/5/28
大众传播
23
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
➢ 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 ➢ 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 ➢ 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 ➢ 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 ➢ 第五次飞跃:?
2020/5/28
大众传播
24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第一章:大众传播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功能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大众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学科特点。
3. 理解大众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和功能2.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3.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4. 大众传播与社会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和功能2.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学科特点3. 大众传播与社会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功能和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大众传播在社会中的具体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大众传播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功能和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大众传播在社会中的具体案例。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大众传播媒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
2. 掌握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理解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2. 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 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大众传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2. 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 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
2. 比较法:比较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
3. 比较:分析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 案例分析:分析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媒介技术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大众传播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播内容的种类和特点。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众传播学是一门研究大众传播现象、过程、效果以及社会影响的学科。
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传播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涵盖大众传播的历史、理论、研究方法、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众传播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掌握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功能和运作机制。
熟悉大众传播的效果和社会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大众传播理论分析现实中的传播现象和问题。
具备一定的传播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分析能力。
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对传播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传播伦理意识。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
三、课程内容1、大众传播的历史与发展大众传播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现代大众传播的兴起与发展当代大众传播的趋势与挑战2、大众传播理论经典传播理论,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等受众研究理论,如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选择性理论等效果研究理论,如魔弹论、有限效果论、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等3、大众传播媒介传统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媒介,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媒介融合的趋势与影响4、大众传播内容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娱乐传播5、大众传播效果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传播效果的测量与评估6、大众传播与社会大众传播与政治大众传播与经济大众传播与文化7、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内容分析、实验法定性研究方法,如访谈法、焦点小组、民族志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大众传播学框架。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的传播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大众传播学-教案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大众传播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无并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总学时:30学时总学分:1.5使用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课程介绍:本课程向学生讲授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了解传播学自身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了解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课程除了讲授有关传播的类型、传播载体、传播模式等基础概念和理论,将主要结合实例对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课程还将介绍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大众媒体研究中的运用。
教学任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
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
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因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和适用范围较广,因此在讲述时应力争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举例说明。
学生以课堂听讲为主,辅之以研究型的学习:即写一篇论文,3000字作用。
通过研究一个具体的传播理论对自己专业的指导作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包括图书、杂志、网络等丰富自己的资料,并通过同学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传播能力。
注:由于课时有限,适当安排课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5)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5)第二节传播学的学科特点以及研究内容 (5)第三节如何学好传播学 (5)思考题与练习: (6)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6)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6)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6)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7)思考题与练习: (7)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7)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7)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8)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8)思考题与练习: (8)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8)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 (9)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构成 (9)思考题与练习: (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0)第一节人内传播 (10)第二节人际传播 (10)思考题与练习: (10)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11)第一节群体传播 (11)第二节组织传播 (11)思考题与练习: (11)第七章大众传播 (12)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12)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2)第三节大众传播的影响 (13)思考题与练习: (13)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 (13)第一节控制媒介的几种外部因素 (14)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14)思考题与练习: (14)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 (14)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15)第二节传播者论——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15)思考题与练习: (16)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16)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16)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16)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17)思考题与练习: (17)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17)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17)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18)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18)思考题与练习: (18)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 (18)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19)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19)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19)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 (19)思考题与练习: (19)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20)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20)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20)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20)思考题与练习: (20)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21)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21)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21)思考题与练习: (21)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21)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22)第二节抽样调查法 (22)第三节内容分析法 (22)第四节控制实验法 (22)思考题与练习: (22)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教学目的:对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简要地介绍,包括“传播”的定义及意义;传播学中“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信息”的意义以及信息论和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传播学兴起的时间和原因;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主要内容以及实用价值;如何学好传播学等……使初次涉及传播学的学习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些宏观的把握。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第一章:大众传播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特点和功能2. 掌握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3. 理解大众传播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播学的定义与特点2.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a. 传播b. 媒介c. 受众d. 信息3. 大众传播学的功能a. 信息传递b. 社会监督c. 文化传承d. 娱乐休闲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相关的新闻事件或现象,引发学生对大众传播学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特点、基本概念和功能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大众传播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众传播学的实际应用和问题,分享心得体会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五、作业与评价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团队合作能力3. 课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第二章:大众传播媒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不同媒介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3. 理解媒介融合对大众传播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a. 报纸b. 广播c. 电视d. 网络2. 媒介的特点与功能3. 媒介融合的概念及其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媒介融合的相关新闻或现象,引发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特点、功能以及媒介融合的概念和影响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媒介融合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媒介融合在大众传播中的实际应用和问题,分享心得体会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五、作业与评价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团队合作能力3. 课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第三章:大众传播受众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受众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3. 理解受众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二、教学内容1. 受众的定义与特点2. 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3. 受众研究的方法与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受众相关的新闻或现象,引发学生对大众传播受众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受众的定义、特点、作用和地位以及受众研究的方法和意义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受众研究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实际应用和问题,分享心得体会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五、作业与评价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团队合作能力3. 课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第四章:大众传播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播内容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不同类型传播内容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3. 理解传播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播内容的种类a. 新闻b. 娱乐c. 广告d. 文化2. 传播六、大众传播过程与模式一、教学目标1. 掌握大众传播的基本过程与模式2. 理解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之间的关系3. 分析不同传播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和差异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播的基本过程a. 传播者的角色与功能b. 信息的筛选与加工c. 媒介的选择与使用d. 受传者的接收与反馈2. 大众传播的主要模式a. 线性传播模式b. 互动传播模式c. 网络传播模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相关的传播案例,引发学生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模式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大众传播的基本过程与主要模式,阐述各环节的作用和关系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播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传播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和差异,分享心得体会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五、作业与评价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团队合作能力3. 课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七、大众传播效果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播效果的定义和类型2. 掌握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3. 理解大众传播效果的局限性和可塑性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播效果的定义和类型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显性效果d. 隐性效果2. 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内容分析法3. 大众传播效果的评价指标a. 知名度b. 理解度c. 接受度d. 影响力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相关的传播效果案例,引发学生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大众传播效果的定义、类型、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播效果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众传播效果的局限性和可塑性,分享心得体会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五、作业与评价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团队合作能力3. 课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八、大众传播与文化交流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2. 掌握大众传播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3. 理解跨文化传播的意义和挑战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播与文化的关系a.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b.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c. 文化的多元化与一体化2. 大众传播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a. 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b. 文化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播c. 文化冲突与融合3. 跨文化传播的意义和挑战a. 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b. 跨文化传播的方法与技巧c.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对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化传播案例,引发学生对大众传播与文化交流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大众传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大众传播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跨文化传播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跨文化传播的意义和挑战,分享心得体会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五、作业与评价十一、现代传播技术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大众传播的影响2. 掌握新媒体及其传播特点3. 分析现代传播技术在大众传播中的实际应用二、教学内容1. 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a. 互联网技术b. 移动通信技术c. 数字技术2.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a. 互动性b. 个性化c. 即时性d. 多样性3. 现代传播技术的实际应用a. 社交媒体b. 网络视频c. 移动新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新媒体技术的相关现象,引发学生对现代传播技术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以及其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现代传播技术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现代传播技术在大众传播中的实际应用和问题,分享心得体会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五、作业与评价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团队合作能力3. 课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十二、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 掌握大众传播与社会互动的关系3. 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舆论、公共政策和个体行为的塑造能力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a. 舆论引导b. 公共政策制定c. 社会价值观传播2. 大众传播与社会互动的关系a. 双向沟通b. 社会反馈c. 社会参与3. 大众传播对个体行为的影响a. 认知影响b. 态度改变c. 行为模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相关的社会影响案例,引发学生对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与社会互动的关系以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大众传播对社会影响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众传播对社会影响和个体行为的具体表现,分享心得体会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五、作业与评价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团队合作能力3. 课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十三、大众传播伦理与法律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大众传播伦理和法律的基本原则2. 掌握大众传播伦理和法律的主要内容3. 分析大众传播伦理和法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a. 真实性b. 公正性c. 公益性2. 大众传播法律的主要内容a. 知识产权b. 隐私权c. 名誉权3. 大众传播伦理和法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a. 媒体责任b. 法律约束c. 行业自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相关的伦理和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大众传播伦理与法律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大众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大众传播法律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伦理和法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众传播伦理和法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分享心得体会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五、作业与评价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
大众传播学概论教案
大众传播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定义要点: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要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限定于人类传播活动但其它传播现象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作为研究对象。
其它传播现象:蝙蝠的超声波行为、向日葵向着太阳转动、月亮引起地球潮汐等等。
传播发展的规律、信息传播规律、信息接受规律二、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
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三传播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
2、互动性。
3、开放性。
4、综合性。
5、发展性。
总之,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缘地带的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兴独立学科。
四传播学的研究体系一、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传播学与社会学2、传播学与心理学3、传播学与人类学4、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研究。
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体和双向研究。
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5、传播学与历史学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绪论思考题]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传播学与新闻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3、解释概念并分别说明其创建者的主要贡献: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传播学奠基人简介[本章补充资料]传播学的奠基人1、拉扎斯菲尔德1901年1月2日生于奥地利。
(完整版)大众传播学教案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教案编写格式与基本要求
教案是教师以章节和课时为单位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授课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的客观反映。
教案既不同于教学大纲,也不等同于讲稿,教学大纲是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而教案则是实现教学大纲的具体细化并精心设计的授课框架。
一、教案的基本格式
一份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内容:
1、教案首页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开课分院、上课班级、任课教
师,课程内容简介,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的总体目标),教学重点与难
点等内容。
2、教学单元教案主要包括授课学时、授课章节,拟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目的与要求(章、节)、教学方式、基本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与作
业题、本次课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分析等。
二、教案的编写要求
1、以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
3、科学安排进度,突出重点,讲清那点,注重启发。
4、精心选用教学手段,注明其使用时机。
5、教案应存入各教研室教学档案。
大众传播学课程教案
大众传播学课程教案。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含实训大纲)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含实训大纲)《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适用于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广播电视专业等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大众传播学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讲解大众传播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与规律;系统讲解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大众传播学知识和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的大众传播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64课时。
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章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课程主要内容绪论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大众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小计合计学时数理论教学课内实训课外作业集中实训备注 4 8 10 6 8 6 10 6 6 64 4 8 10 6 6 6 6 6 4 56 2 4 2 8 总学时数:64学时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为1:0.14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信息、传播、社会信息、社会传播、信息社会、传播学等名词概念,以及社会传播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2.一般掌握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开创者,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3.了解传播学的早期思想源流,了解人类传播的四个历史阶段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与步骤规划;了解物质生产、物质交往与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
最新大众传播学-教案(1)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大众传播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无并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总学时:30学时总学分:1.5使用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课程介绍:本课程向学生讲授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了解传播学自身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了解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课程除了讲授有关传播的类型、传播载体、传播模式等基础概念和理论,将主要结合实例对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课程还将介绍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大众媒体研究中的运用。
教学任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
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
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因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和适用范围较广,因此在讲述时应力争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举例说明。
学生以课堂听讲为主,辅之以研究型的学习:即写一篇论文,3000字作用。
通过研究一个具体的传播理论对自己专业的指导作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包括图书、杂志、网络等丰富自己的资料,并通过同学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传播能力。
注:由于课时有限,适当安排课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5)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5)第二节传播学的学科特点以及研究内容 (5)第三节如何学好传播学 (5)思考题与练习: (6)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6)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6)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6)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7)思考题与练习: (7)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7)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7)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8)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8)思考题与练习: (8)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8)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 (9)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构成 (9)思考题与练习: (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0)第一节人内传播 (10)第二节人际传播 (10)思考题与练习: (10)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11)第一节群体传播 (11)第二节组织传播 (11)思考题与练习: (11)第七章大众传播 (12)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12)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2)第三节大众传播的影响 (13)思考题与练习: (13)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 (13)第一节控制媒介的几种外部因素 (14)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14)思考题与练习: (14)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 (14)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15)第二节传播者论——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15)思考题与练习: (16)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16)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16)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16)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17)思考题与练习: (17)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17)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17)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18)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18)思考题与练习: (18)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 (18)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19)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19)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19)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 (19)思考题与练习: (20)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20)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20)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20)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21)思考题与练习: (21)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21)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21)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21)思考题与练习: (22)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22)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22)第二节抽样调查法 (22)第三节内容分析法 (22)第四节控制实验法 (22)思考题与练习: (23)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教学目的:对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简要地介绍,包括“传播”的定义及意义;传播学中“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信息”的意义以及信息论和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传播学兴起的时间和原因;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主要内容以及实用价值;如何学好传播学等……使初次涉及传播学的学习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些宏观的把握。
大众传播学教程教学设计
大众传播学教程教学设计1. 引言大众传播学属于广义的传播学,研究广泛,内容繁多,涵盖了传播学的多个领域。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大众传播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本文提出了一份大众传播学教程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2. 教学目标•了解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发展历程;•掌握大众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熟悉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影响;•能够分析媒介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3. 教学内容3.1 大众传播学基本概念•大众传播概念和定义;•大众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功能。
3.2 大众传播学理论•传播效果理论;•传播意识形态理论;•传播媒介理论。
3.3 大众传播学方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视频录制法。
3.4 大众传播学与社会、政治生活•媒介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媒介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媒介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3.5 媒介传播特点和规律•媒介传播的技术特征;•媒介传播的经济特征;•媒介传播的文化特征。
4. 教学方法•前置知识点讲解;•课外阅读和分组讨论;•观看视频和进行案例分析;•小组或个人作业。
5. 教学评估•期中考试:整理大众传播学的基础概念、理论;•期末考试: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媒介在公共舆论、政治和文化传播方面的影响。
6. 教学资源•《大众传播学》教材;•大众传媒相关视频;•通过虚拟机械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各种模拟实验。
7. 教学评价本教程按照基础知识及理论转化、操作性学习经验、实践能力的转化三个方面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有效链接和有机整合。
同时,教材、实验和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的完善,保证了学生能够在本科课程上有效掌握大众传播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以及其对现代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影响。
8. 总结本教程旨在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大众传播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值得探究和研究。
基于此,我们将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方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大众传播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让他们积极参与并推动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其具有更大的展示和实践空间。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聂莉Email:Tel:课程要求:⏹专业核心课程,进入传播学领域的入门级基础课程,必须重视与掌握⏹视野与角度的转换⏹形成完整的课堂笔记⏹完成学期作业2篇⏹结合现实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参考书目⏹[美]斯坦利J 巴伦《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第三版2005年人大出版社⏹张国良等,《20世纪传播学经典著作选读》⏹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程框架:⏹传播基本理论:定义、要素、种类、模式⏹传播学科概述:起源、流派、四大先驱、现状⏹大众传播理论:过程、传播者、媒介、受众、内容、社会功能、效果、控制⏹国际传播与格局第一章绪论——传播的基本理论学习前的问题:⏹你心目中的传播是什么?⏹它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传播重要吗?重要到什么程度?能举例子吗?⏹传播、传媒、媒介是一个意思吗?一、什么是传播⏹传播是我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传播无处不在,传播是人类最主要的精神活动。
⏹形态多样性⏹时空遍布性⏹行为伴随性⏹极端重要性⏹传播中外,咸使知闻——《北史·突厥传》⏹传播——communication,有共享说、交流说、劝服说、反映说、互动说等观点。
⏹库利《社会组织》1909:“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皮尔士《思想的法则》1911:“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惟一手段是像(icon)。
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
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1954:“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一是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达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二是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第一章:大众传播学概述1.1 课程介绍理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掌握大众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与学科交叉1.2 大众传播的概念解释大众传播的基本含义探讨大众传播的特点与功能1.3 大众传播的历史发展概述大众传播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分析重要事件对大众传播的影响1.4 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介绍不同类型的大众传播媒介探讨各种媒介的特点与影响力第二章:大众传播理论与模式2.1 传播理论概述理解传播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传播理论的研究方法2.2 大众传播的基本模式介绍大众传播的主要模式分析不同模式的适用性与局限性2.3 大众传播理论的主要观点探讨大众传播理论的核心观点分析不同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2.4 大众传播理论的演变与发展理解大众传播理论的演变过程探讨当前大众传播理论的新趋势第三章:大众传播与受众3.1 受众的概念与特性解释受众的基本含义探讨受众的特点与行为模式3.2 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分析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心理与行为影响探讨大众传播对受众社会化过程的作用3.3 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介绍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框架分析不同理论的适用性与局限性3.4 大众传播与受众互动的关系探讨大众传播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现代社会中受众的主动性与选择性第四章:大众传播与社会4.1 大众传播与社会结构理解大众传播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探讨大众传播对社会阶层与群体结构的影响4.2 大众传播与社会文化分析大众传播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探讨大众传播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4.3 大众传播与社会心理解释大众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探讨大众传播对公众态度与行为模式的作用4.4 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变迁的作用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五章:大众传播伦理与法规5.1 大众传播伦理概述解释大众传播伦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大众传播伦理的核心原则5.2 大众传播伦理的主要问题探讨大众传播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分析不同伦理问题对于社会的潜在影响5.3 大众传播法规与政策介绍大众传播相关法规与政策的内容分析法规与政策对于大众传播实践的指导作用5.4 大众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实践应用探讨大众传播伦理与法规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分析不同案例对于伦理与法规发展的影响第六章:大众传播实务6.1 大众传播实务概述理解大众传播实务的重要性和目的掌握大众传播实务的基本流程和技巧6.2 新闻报道与新闻写作介绍新闻报道的类型和特点分析新闻写作的技巧和原则6.3 广告传播与公关活动理解广告传播的目标和策略掌握公关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方法6.4 新媒体传播与数字营销探讨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分析数字营销的策略和应用第七章:大众传播与文化7.1 大众传播与文化传播理解大众传播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掌握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7.2 大众传播与意识形态分析意识形态在大众传播中的体现探讨意识形态对大众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影响7.3 大众传播与民族文化探讨大众传播对民族文化的塑造和传承分析民族文化在大众传播中的传播和影响7.4 大众传播与全球文化理解全球文化在大众传播中的交流和影响掌握全球文化对大众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影响第八章: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8.1 大众传播与公众舆论理解公众舆论的定义和形成机制掌握大众传播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和塑造8.2 大众传播与公共领域探讨大众传播在公共领域中的作用和责任分析公共领域中的大众传播实践和问题8.3 大众传播与政治选举理解大众传播在政治选举中的作用和影响掌握政治选举中大众传播的策略和技巧8.4 大众传播与Social Movements探讨大众传播在社会运动中的角色和作用分析社会运动中大众传播的策略和影响第九章:大众传播研究与批评9.1 大众传播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理解大众传播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掌握大众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巧9.2 大众传播内容分析分析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与趋势探讨内容分析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9.3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掌握大众传播效果的主要理论探讨不同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9.4 大众传播批评与反思分析大众传播中的问题与批评探讨反思性研究在大众传播领域的应用第十章:未来展望与挑战10.1 数字技术与大众传播探讨数字技术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改变分析未来数字技术发展对大众传播的挑战和机遇10.2 社交媒体与大众传播理解社交媒体在大众传播中的角色和影响掌握社交媒体传播的特性与挑战10.3 跨文化大众传播探讨跨文化大众传播的重要性和挑战分析跨文化大众传播的策略和技巧10.4 未来大众传播教育的挑战与机遇理解未来大众传播教育面临的教育挑战掌握适应未来挑战的教育策略和方法重点解析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功能和历史发展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及其特点和影响力大众传播理论与模式,包括传播理论、基本模式、主要观点和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众传播与受众的关系,包括受众的概念、特点、影响以及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大众传播与社会的关系,包括与社会结构、文化、心理和社会变迁的关系大众传播伦理与法规,包括伦理的基本概念、主要问题、法规与政策的指导和实践应用大众传播实务,包括新闻报道与新闻写作、广告传播与公关活动、新媒体传播与数字营销大众传播与文化,包括文化传播、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全球文化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包括公众舆论、公共领域、政治选举和Social Movements大众传播研究与批评,包括研究意义与方法、内容分析、效果研究和反思性研究未来展望与挑战,包括数字技术、社交媒体、跨文化和未来教育挑战与机遇。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功能和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大众传播学的兴趣和认识。
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功能、基本概念、历史发展。
3.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二、大众传播媒介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对不同媒介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内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的定义、特点、功能。
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
三、大众传播过程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众传播的过程,包括传者、受众、信息、媒介和效果等方面。
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过程、传者与受众的角色、信息的编码与解码、媒介的作用和传播效果。
3. 教学方法:讲授、互动讨论、小组活动。
四、大众传播的内容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众传播的内容种类、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传播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内容:新闻、娱乐、广告、文化等传播内容的定义、特点、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五、大众传播的效果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众传播效果的种类、特点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对传播效果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效果的定义、种类、特点、影响因素、正面和负面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辩论。
六、大众传播的受众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受众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对受众行为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2. 教学内容:受众的定义、特点、分类;受众行为模式;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和原则。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式学习。
七、大众传播与culture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文化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理解。
2. 教学内容: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文化霸权与多元文化;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与机遇。
3.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相关文化传播视频。
初中政治大众传媒 教案
初中政治大众传媒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众传媒的概念、种类和特点,理解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内容:1. 大众传媒的概念和种类2. 大众传媒的特点3. 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4. 正确使用大众传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新闻联播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大众传媒。
2. 提问:你们知道大众传媒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种类?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众传媒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大众传媒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大众传媒。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大众传媒。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大众传媒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 制定一个合理的使用大众传媒的计划,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大众传媒,让学生了解大众传媒的概念、种类和特点,理解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大众传媒,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大众传媒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大众传媒。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大众传媒,正确使用大众传媒,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第一章:大众传播学概述1.1 课程介绍理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掌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1.2 大众传播的概念解释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探讨大众传播的发展历程1.3 大众传播媒介介绍不同类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分析各类媒介的特点和影响第二章:大众传播的过程与模式2.1 大众传播的过程探讨大众传播的基本过程(如编码、传递、解码等)理解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之间的关系2.2 大众传播的模式介绍几种经典的传播模式(如香农-韦弗模型、大众传播模式等)分析不同模式的特点与应用第三章:大众传播的受众3.1 受众的概念与特性解释受众的定义和特性探讨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角色和地位3.2 受众的行为与反应分析受众在接收信息过程中的行为和反应探讨受众的多样性与细分3.3 受众研究的重要性理解受众研究在大众传播学中的重要性介绍受众研究的方法和应用第四章:大众传播的内容与形式4.1 大众传播的内容探讨大众传播中不同类型的内容(如新闻、娱乐、广告等)分析内容生产的过程和影响因素4.2 大众传播的形式与技术介绍大众传播的不同形式(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探讨技术发展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和变革4.3 大众传播与文化的关系分析大众传播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大众传播对文化的影响和塑造作用第五章: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5.1 大众传播与社会关系探讨大众传播对社会关系的建构与影响分析大众传播中的权力与意识形态问题5.2 大众传播与公共舆论理解公共舆论的概念和作用探讨大众传播对公共舆论的影响和塑造作用5.3 大众传播与社会变革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大众传播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责任和挑战第六章:新闻传播与报道6.1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探讨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基本原则分析新闻传播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失实问题6.2 新闻报道的形式与技巧介绍新闻报道的不同形式(如消息、专题、深度报道等)探讨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6.3 新闻传播与社会责任理解新闻传播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分析新闻传播对公众知情权和社会监督的作用第七章:广告与公共关系7.1 广告的基本概念与类型解释广告的定义和功能探讨不同类型的广告(如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等)7.2 广告的制作与传播策略介绍广告的制作流程和创意方法分析广告的传播策略和效果评估7.3 公共关系与品牌管理理解公共关系的定义和作用探讨品牌管理与公共关系的关系和策略第八章:娱乐传播与流行文化8.1 娱乐传播的特点与形式分析娱乐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娱乐传播的不同形式(如电影、电视、音乐等)8.2 流行文化与大众传播理解流行文化的概念和特征探讨大众传播对流行文化的影响和塑造作用8.3 娱乐传播与社会影响分析娱乐传播对社会价值观、审美观等的影响探讨娱乐传播中的社会责任和问题第九章:数字传播与新媒体9.1 数字传播的概述理解数字传播的概念和发展趋势掌握数字传播的基本特点和影响9.2 新媒体类型与传播形态介绍新媒体的类型(如社交媒体、网络视频等)探讨新媒体的传播形态和影响9.3 新媒体传播与社会互动分析新媒体传播对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变革探讨新媒体传播中的隐私、伦理等问题第十章:大众传播的未来与发展10.1 大众传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大众传播在数字化、全球化等背景下面临的挑战探讨新技术、新平台带来的机遇与变革10.2 媒体融合与创新发展理解媒体融合的概念和趋势探讨媒体融合中的创新发展和商业模式10.3 未来传播教育的方向与任务分析未来传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挑战探讨传播教育在培养未来传播人才方面的任务和责任第十一章:国际传播与全球媒体11.1 国际传播的概念与背景解释国际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国际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11.2 全球媒体与国际传播分析全球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角色和影响力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媒体的国际传播策略11.3 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理解国际传播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第十二章:危机传播与管理12.1 危机传播的概念与过程解释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危机传播的基本过程和策略12.2 危机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分析有效的危机沟通和应对策略12.3 案例分析:危机传播的成功与失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危机传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总结危机传播的教训和启示第十三章:社会责任与媒体伦理13.1 媒体的社会责任探讨媒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分析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和挑战13.2 媒体伦理问题理解媒体伦理的含义和重要性探讨媒体伦理中的关键问题(如隐私、真实性、公正性等)13.3 媒体伦理教育与实践分析媒体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媒体伦理实践的方法和途径第十四章:传播研究与批评理论14.1 传播研究的意义与方法解释传播研究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框架14.2 批评理论的应用与分析介绍批评理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不同批评理论对传播现象的解读和批判14.3 传播研究的未来发展探讨传播研究的趋势和未来发展分析传播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十五章:传播学经典理论回顾15.1 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传播的五W模式回顾拉斯韦尔的传播五W模式分析该模式对传播学的影响和意义15.2 控制论与系统理论探讨控制论和系统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应用分析这些理论对传播学发展的贡献15.3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回顾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如“媒介即信息”)探讨其对传播学和对社会变迁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大众传播学的各个方面。
传播学教案设计(全)2024新版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成功媒介运营案例,如知名报纸、杂志、电视台 或网络平台的运营实践。
案例分析
深入剖析案例的运营策略、管理模式、市场表现等方面,总结经验 教训和启示。
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探讨案例中的成功因素和不足之处,提出自 己的见解和改进建议。
07 数据监测与效果 评估
数据监测指标设定及收集方法
学生应了解并掌握重要的传播理论,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 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等。
学生应了解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功能和作用,如报纸、电视 、广播、网络等。
学生应了解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和评估指标,如传 播效果的层次、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传播效果的评估等。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研究领域
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等,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 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传播学基本理论和研究 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传播问题的能 力。
教学要求
学生应掌握传播学基本概念、理论框 架和研究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传播现象,提出解决方案。
课程安排与时间表
媒介融合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媒介之间的界限将逐渐 模糊,媒介融合将成为未来 传播领域的重要趋势。学生 应关注媒介融合的发展动态 ,并思考如何适应和应对这 一趋势。
社交媒体与自媒 体
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兴起改 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 传播格局。学生应关注社交 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动态, 并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新兴媒 体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和交 流。
头脑风暴
通过集体讨论和思维碰撞,激发创意灵感。
借鉴创新
从其他领域或优秀案例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转 化。
《大众传播学》电子教案电子教案2009
《大众传播学》电子教案第一编《现代传播理论》教学内容:(一)信息与信息化(重点)1、信息的概念不同领域的学者均从自己的学科角度出发,来为“信息”下定义。
因此,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对“信息”概念进行把握。
2、信息的特征信息是可以永存的;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是可以识别的;信息是可传递的动量;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信息是可以转换的;信息具有可塑性;信息是可以贮存的;信息时效的多元性;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信息的贬值与污染。
3、信息的作用信息是构成世界的重要因素;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中介;信息是知识生产的基本原料;信息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与工具;科技信息的主导作用;信息产业是现代经济的支柱。
4、信息的载体——符号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要素5、信息化信息的作用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成正比例。
(二)人类信息活动与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1、人类信息获得的发生与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是同人类社会同步发展的。
这种发展的突出特点是,随着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而引发信息革命。
就整个人类的信息发展而言,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五次革命。
2、人类信息思想的生成与发展人类的信息思想是同人类的信息活动与信息意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现代信息思想与信息科学产生在20世纪,也是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支持分不开的。
信息科学的发展过程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3、文化与传播“高文脉型文化”和“低文脉型文化”“文化休克”“明示型规则”和“暗示型规则”“限定型传播规则”和“精致型传播规则”“脱文脉化倾向”作业及思考题:1、如何理解信息?它和讯息、符号的关系如何?2、信息有什么特性?3、信息有什么用?教学内容:(一)“传播”的内涵(次重点)1、“传播”的表层解析现代传播工具(媒介)是实际物质交通工具的功能的替换或延伸。
传播的三层意义都关系到了人际间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信息交流。
2、传播学对“传播”的意义界定共享说——强调“传播”就是传者与受者共同分享信息的过程;劝服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劝服、影响受者的过程;刺激反应说——强调“传播”是机体对于外来刺激的一种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教课方案编写格式与基本要求教课方案是教师以章节和课时为单位编写的详细教课方案,是授课思想、教课内容、教课技术的客观反应。
教课方案既不一样于教课纲领,也不等同于讲稿,教课纲领是对课程教课的整体要求,而教课方案则是实现教课纲领的详细细化并精心设计的授课框架。
一、教课方案的基本格式一份完好的教课方案包含以下内容:1、教课方案首页主要包含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开课分院、上课班级、任课教师,课程内容简介,教课目的与要求(课程的整体目标),教课要点与难点等内容。
2、教课单元教课方案主要包含授课学时、授课章节,拟采纳的教课方法或手段、教课目的与要求(章、节)、教课方式、基本教课内容、复习思虑题与作业题、本次课实行状况及教课成效解析等。
二、教课方案的编写要求1、以教课纲领、教课内容、基本教材为依照。
2、明确教课目的与要求。
3、科学安排进度,突出要点,讲清那点,侧重启迪。
4、精心采纳教课手段,注明其使用机遇。
5、教课方案应存入各教研室教课档案。
大众流传学课程教课方案授课时间(学年 /学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课方案编写时间2018年3月课程名称大众流传学课程编号15061210总学时学分232必修课()选修课(√)课程性质授课:32学时理论课()实验课()实验:学时任课教师赵月阳职称助教实习:周授课对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7 级一、二、三、四班本课程是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要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流传研究的对象和主要理论,要求对大众流传的成效研究侧重解说,并侧重经过流传事例的解读,来培育学生对流传现象的理解和解析能力,为后续课程供给理论知识的累积。
课程内容跟着新流传技术的发展和高度媒介化社会的到来,流传学自己也由一弟子分的舶来简介和学科变为了与国家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亲密有关的热点学科,具主要参照有了亘古未有的学科地位和重要影响。
这全部都说明,流传学适应了高度信息化社会的资料需要,拥有其余学科不行代替的价值。
《流传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第一版社,2011 年《媒介研究技巧》, Arthur Asa Berger著,中国人民大学第一版社, 2009 年《流传理论发源、方法与应用》, Werner J.Severin 著,中国传媒大学第一版社2006 年1﹑使学生认识流传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掌握大众流传学的有关研究,经过经典的教课目的流传事例解读来扩展学生对流传现象的理解能力,并以此激发和培育学生的流传理论运和用能力。
教课要求2、培育学生流传现象解读能力,这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一定具备的基本能力。
(课程的所以,在教课安排上,应尽量侧重对学生对流传现象的理论解析,以便为此后的专业编整体目标)导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础。
1、知识方面:掌握流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看法和流传学的知识系统,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正确性,理论深度方面不作过高要求。
2、能力方面:注意理论联系本质,学生要能依据课程所介绍的流传规律与研究方法进教课要点行本质训练,具备以下专业能力:其一,要能运用流传学理论对目前的流传现象与大众和教课难点文化热点进行理性的解析和议论;其二,能够运用所学的人际流传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问题,具备优秀的人际交流能力;3、素质方面:掌握理论思想的方法和规律,初步拥有理论的自觉与敏感。
大众流传学课程教课方案2学时授课题目流传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对流传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简要地介绍,包含“流传”的定义及意义;流传学中“传教课目的播”的定义和特色;“信息”的意义以及信息论和系统论对流传学的影响;流传学盛行和的时间和原由;我国流传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流传学研究的领域、主要内容以及适用教课要求价值;如何学好流传学等(章、节)使首次波及流传学的学习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些宏观的掌握。
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一)从流传的定义看流传学的研究对象(PPT)1.如何掌握流传的看法2.流传与信息3.流传的定义和特色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二)流传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转规律的科学(PPT)1.社会流传的系统性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色3.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转与社会发展(三)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流传观(PPT)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掌握流传2.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掌握流传3.学习流传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思虑题:1.什么是流传?它的基本特色是什么?作业2. 什么是“流传隔膜”课后小结备注大众流传学课程教课方案2学时授课题目人类流传的历史与发展教课目的经过对人类流传历史的回首,揭露人类流传发展的动力是人类对自己流传能力的不停和打破以及新媒介不停产生的过程;同时显现流传时代的发展已经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教课要求探究信息时代中流传的重要意义和将来的走向。
(章、节)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作业一、从动物流传到人类流传(PPT)1.动物社会的流传现象2.动物流传的限制性3.劳动创建了人类的语言4.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建性二、人类流传的发展过程(PPT)1.口语流传时代2.文字流传时代3.印刷流传时代4.电子流传时代三、信息社会与信息流传(PPT)1.流传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3.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作业:1.试阐述电子流传的发展在人类流传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课后小结备注2学时授课题目人类流传的符号和意义教课目的人类流传的本质是信息的流动,信息是人类流传活动的基本资料。
而信息又是符号和和意义的一致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观察符号教课要求与意义的性质和作用对掌握人类信息行为的特征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章就是从符号和(章、节)意义的角度下手,对流传资料进行深入解析。
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一、符号在人类流传中的作用(PPT)1.符号的定义2.信号与象征符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4.符号的基本功能二、人类流传中的意义交流(PPT)1.什么是意义2.符号意义的分类3.符号意义的暧昧性4.流传过程中的意义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PPT)1.人类的象征行为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流传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思虑题:作业 1.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2. 简述米德的“主我” ( I )和“客我”( me)理论。
课后小结备注2学时授课题目人类流传的过程与系统构造教课目的人类社会的信息流传拥有显然的过程性和系统性。
流传过程研究侧重从流传的基本要和素下手从微观上对流传活动进行掌握;流传系统研究把流传看做一个由互相联系、互相教课要求作用的各个部分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重视外在因素对流传的影响,从宏观上掌握(章、节)流传活动。
本章就是从这两个角度下手,力求用简洁的模式显现流传的一些基来源理。
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一、流传的基本过程( PPT)1.流传过程的构成因素2.几种主要的流传过程模式3.流传过程的特色二、社会流传的系统构造(PPT)1.流传过程研究与流传系统研究2.系统模式下的社会流传构造3.社会流传的总过程理论议论题:作业1.拉斯韦尔的“ 5W”模式的意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缺点?课后小结备注大众流传学课程教课方案2学时授课题目人内流传与人际流传教课目的不一样的流传种类相互独立有相流传种类是研究流传活动系统性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和人内流传和人际流传是此中的基石。
本章从人内流传和人际互交叉构成人类流传系统。
教课要求流传的特色和功能下手,对流传种类的微观部分深入商讨。
(章、节)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一、人内流传( PPT)1.人内流传的过程与构造2.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想活动的人内流传3.作为社会意理过程的人内流传4.个人信息办理的基模理论二、人际流传( PPT)1.人际流传的动机2.人际流传的特色和社会功能3.人际流传与自我表达思虑题:作业1.什么是人内流传?如何理解人内流传的性质和特色?课后小结备注2学时授课题目集体流传、会合行为、组织流传教课目的集体流传是在人内流传和人际流传的基础上形成的,而组织流传又是集体流传中一种和特别的种类,两者构成了流传种类中的中观构造。
它们是人类社会性的表现,本章讲对教课要求两者的特色、体制和功能作系统地研究,它们也是从流传过程研究向流传系统研究过渡(章、节)的桥梁。
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作业一、集体流传( PPT)1.集体的看法及其种类2.集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3.集体流传与集体意识4.集体规范在集体流传中的作用5.集体压力与趋齐心理二、会合行为及其流传体制(PPT)1.会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2.会合行为中的特别流传体制3.流言流传与会合行为中的“信息流”三、组织流传( PPT)1.组织与组织流传2.组织内流传的过程与体制3.组织外流传及其形态作业:1.试述组织流传及其功能。
课后小结备注2学时授课题目大众流传教课目的大众流传是众多流传形态中普及率最高,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种流传形态。
它的和重要影响跟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人们对信息的自觉追求愈来愈表现出来。
大众流传能否教课要求控制的好,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可否顺利发展。
所以本章经过对大众流传的(章、节)发展历史的回首,试图商讨大众流传的功能作用给人类带来的正负影响以及应付举措。
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一、大众流传的定义、特色与社会功能(PPT)1.大众流传的定义2.大众流传的特色3.大众流传的社会功能二、大众流传的产生与发展过程(PPT)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1.大众报刊与大众流传2.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流传3.电视媒介与今世大众流传4.互联网与大众流传的新革命三、大众流传的社会影响(PPT)1.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2.对于大众流传社会影响的两种看法3.大众流传、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作业:作业1.简述对于大众流传社会影响的两种看法。
课后小结备注2学时授课题目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教课目的媒介组织是直接控制流传活动的流传者,所以它的内部制度、自己特色是限制流传活和动的直接因素;而流传者又是在特定的流传环境中存在的,必定遇到流传外面制度的控教课要求制。
本章就是从流传控制的外面规范来观察查活动遇到的影响,主要从流传制度和媒介(章、节)控制双方面进行研究。
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PPT)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1.技术的定义和本质2.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3.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4.今世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向及社会意义二、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PPT)1.流传者与大众传媒2.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限制因素3.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作业:1.简评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和限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