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合集下载

2024年病人安全十大关键目标

2024年病人安全十大关键目标

2024年病人安全十大关键目标目标一:减少医疗错误-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 推行医疗过程中的双重验证机制,确保诊断、治疗和用药等环节准确无误。

- 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系统,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追踪和纠正潜在的错误。

目标二:提高患者参与度- 建立患者教育计划,提供关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 鼓励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确保患者能够理解和遵守医疗建议。

目标三:加强感染控制- 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以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目标四:改善药物管理- 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物采购、存储、配药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提供药物知识培训,使医护人员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等信息,避免药物错误使用。

目标五:加强手术安全- 完善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手术风险评估、手术操作规范和手术器械的准备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 强化手术团队的协作和沟通,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失误和意外。

目标六:优化病人用药安全- 加强用药指导,包括用药说明、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等方面的指导,减少患者用药错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提供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帮助医护人员避免不合理的药物组合。

目标七:改善病人隐私保护- 加强病人隐私保护意识,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隐私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 完善病人隐私保护制度,包括病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确保病人隐私不受侵犯。

目标八:提高医疗设施安全- 加强医疗设施的安全管理,包括设备维护、安全培训和灾难应对等方面,确保医疗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定期进行设施安全评估,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

目标九:强化病人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的病人反馈机制,鼓励患者和家属提供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十大患者安全目标内容

十大患者安全目标内容

十大患者安全目标内容患者安全是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之一,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患者安全目标。

以下是十大患者安全目标:1. 标识正确的患者: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正确地识别每一位患者,避免发生患者身份混淆或错误的医疗处理。

2. 提供正确的手术: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包括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程序,并且避免手术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

3. 避免危险药物混淆和错误用药:采取措施确保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系统安全,避免发生药物混淆或错误用药的情况。

4. 减少跌倒和坠床: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包括提供辅助器具、床边警报器、合理的巡视等,避免患者在医疗场所内跌倒或坠床。

5. 防止压疮: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皮肤完整性,避免患者发生压疮。

6. 避免侵入性感染:采取措施确保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和人员卫生标准,遵循严格的消毒和洗手规范,避免侵入性感染的发生。

7. 提供正确的输血:确保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安全,包括正确的血液成分、正确的输血程序,并且避免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8. 避免手卫生相关的感染:采取措施确保医护人员按照正确的手卫生程序进行操作,避免手卫生相关的感染的发生。

9. 减少药物相关的误伤:采取措施确保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系统安全,避免患者误服或误用药物,减少药物相关的伤害。

10. 加强医疗过程和结果的沟通:改善医护人员之间和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减少因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的医疗事故。

以上是十大患者安全目标的内容,医疗机构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该关注自身的权益,积极参与医疗过程中的决策和管理,共同维护患者安全。

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内容

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内容

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内容
1. 减少医源性感染:通过遵守严格的手卫生和清洁程序,减少患者因医疗操作而导致的感染风险。

2. 提供正确的诊断:确保正确、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疾病和病情,以避免错误的治疗和药物使用。

3. 有效沟通: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便准确传递关键信息并避免误解。

4. 安全用药:确保患者的药物治疗安全,包括正确使用药物、准确核查药物信息以及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5. 预防跌倒:通过提供安全环境和有效的跌倒预防措施,减少患者在医疗机构中发生跌倒和受伤的风险。

6. 减少手术风险: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包括准确核对手术部位和患者身份、正确使用手术工具和设备以及避免手术相关的感染。

7. 强调正确的身份确认:在治疗过程中,要确保医务人员正确确认患者的身份,以避免患者的信息和治疗混淆。

8. 避免器械误用: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正确使用,包括准确核对器械标识、操作规程,并采取适当的维护保养措施。

9. 预防护理相关的伤害:在护理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如适当使用约束设备、提供安全的病床环境等,以避免患者受到护理活动的伤害。

10. 加强医疗记录和信息安全:确保患者的医疗记录和个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包括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和正确使用电子健康记录系统。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解读(2022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解读(2022版)

【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一)加强高风险意外伤害人群管理,制定相关风险防范应急预案。 (二)加强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走失等意外事件的风险评估,确定、警示、重点标识高风 险人群,并列入交接班内容。 (三)识别具有自伤和他伤风险的患者及家属,评估自我伤害、拒绝饮食、自杀及暴力倾向等行 为,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四)评估与识别消防安全隐患,加强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及能力。 (五)完善意外伤害的上报制度及流程,推进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 (六)加强对医护人员、患者及其照护者等意外伤害防范的教育。
【目标五】加强有效沟通
(一)建立医务人员间有效沟通机制,规范信息交接流程,确保诊疗信息的连续性,保障相关医 疗照护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跨专业协作,倡导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为医务人员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渠道,提升 团队合作能力。 (三)健全并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规范并实施操作流程。 (四)建立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及强制性报告的制度和流程,倡导从错误中学习,构建公正的患者 安全文化。 (五)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加强诊疗前后全过程的医患沟通,鼓励应用多种方式提 高医患沟通效果。
【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
(一)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严格执行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落实医院感染监 控指标并持续改进。 (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设施和有效的监管。 (三)确保安全注射,提供安全、可负担的注射设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注射培训。 安全处理医疗废物。 (四)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控制管理制度。 (五)加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和手术部位感 染的监测和防控。 (六)完善医疗机构内传染病监测、预警、预防和救治机制,强化新发传染病(如新型冠 状病毒肺炎)的应对与处置。

患者安全目标的十项内容

患者安全目标的十项内容

患者安全目标的十项内容
1. 降低医疗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降低感染的风险。

2. 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制定医疗错误报告制度、建立事故调查机制,提高医疗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减少药物错误:通过规范药物处方、发药、给药等环节,防止药物错误的发生。

4. 提高手术安全:规范手术流程、手术标记等,减少手术相关的风险和错误。

5. 预防跌倒和摔伤:加强患者的监护和协助,提供安全的环境设施,减少患者跌倒和摔伤的风险。

6. 推行急救措施:提供急救培训、增加急救设备等,提高医疗机构处理急救情况的能力。

7. 预防误诊:加强医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的发生。

8. 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加强患者的教育和沟通,让患者全程参与治疗决策,减少治疗误差。

9. 减少放射线曝光:优化放射线检查方案,减少患者接受放射线时的曝光量。

10. 加强疾病预防:推广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疾病预防的认识和意识。

2024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更新版

2024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更新版

2024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更新版一、用药安全1.1 确保药品的正确性:在用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确保药品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和频率的正确性。

1.2 减少用药错误:通过采用标准化流程和完善的用药管理系统,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率。

1.3 提高用药监测:加强对患者用药情况的监测,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二、患者身份识别2.1 采用有效的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在医疗过程中,使用至少两种方法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以确保操作正确的患者。

2.2 加强患者教育:告知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如何正确配合身份识别工作。

三、手术及侵入性操作安全3.1 手术部位标识:在患者身上明确标识手术部位,以降低手术部位错误的风险。

3.2 术前评估和准备:全面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降低手术并发症。

3.3 术后管理:加强对患者术后恢复的监测和管理,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四、预防跌倒4.1 风险评估: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4.2 环境改善:优化医院环境,降低跌倒风险。

4.3 患者教育:加强患者防跌倒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五、患者转运安全5.1 制定转运计划: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转运计划和应急预案。

5.2 培训与演练:对医务人员进行转运安全培训,定期进行转运演练。

5.3 转运设备及设施:确保转运过程中所需设备及设施的完善和正常运作。

六、信息安全管理6.1 保护患者隐私:加强对患者隐私信息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

6.2 数据安全:确保医疗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丢失、篡改和泄露。

6.3 信息系统可用性:保证医疗信息系统的稳定、可靠和安全运行。

七、感染控制7.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7.2 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抗生素管理,促进合理、规范使用。

7.3 环境清洁与消毒: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工作。

八、临床沟通与协调8.1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确保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案。

2024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24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CHAPTER患者安全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责任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不受到伤害。

保障基本人权患者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患者安全水平有助于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可以降低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

减少医疗纠纷通过预防和控制患者安全事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节约医疗资源患者安全的重要性第二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第三季度国际趋势国内需求实践经验总结政策推动十大安全目标的提出背景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患者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制定和实施患者安全目标和行动计划,以推动患者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出十大安全目标以回应社会关切。

十大安全目标是在总结国内外患者安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针对当前患者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和目标。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规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十大安全目标的提出也是对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CHAPTER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查对制度应涵盖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等基本信息,以及操作项目、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关键信息。

应建立标准化的查对流程,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并遵循。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腕带应清晰标注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关键信息,且不能被随意取下或更改。

床头卡也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重要诊疗信息,方便医务人员随时查看。

除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外,还应使用至少两种标识来认定患者身份,如腕带、床头卡等。

至少使用两种标识认定患者身份在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等关键流程中,应制定针对性的患者识别措施,确保患者身份的正确性。

2022-2023版: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

2022-2023版: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

2022-2023版: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1. 提高医疗过程的沟通与合作- 确保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减少潜在的错误和误解。

- 鼓励患者与医疗团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信息共享。

2. 防止医疗相关感染- 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确保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清洁和无菌。

- 促进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包括医务人员和患者。

3. 减少药物错误- 实施有效的药物管理系统,包括条码扫描和药物标识,以减少药物配药和给药方面的错误。

- 提供药物教育和指导,确保患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药物。

4. 确保手术安全- 实施手术前的正确身份确认和手术部位标记,以避免手术错误。

- 促进手术团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5. 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 确保医疗设备的正确维护和校准,以避免设备故障和错误诊断。

- 提供对医疗设备正确使用和操作的培训和指导。

6. 避免跌倒和坠床- 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提供辅助设备和监控。

- 提供患者和家属关于安全行动和环境的教育和指导。

7. 改善药物治疗过程- 建立有效的药物管理和监测机制,包括定期药物复核和调整。

- 提供患者关于药物治疗计划和注意事项的清晰指导。

8. 强调心理健康和自杀预防- 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和支持,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得到关注和治疗。

- 建立自杀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预防患者自残和自杀。

9. 加强营养和液体管理- 提供营养评估和指导,确保患者接受适当的营养支持。

- 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0. 促进病人参与和教育- 鼓励患者参与自己的护理决策和计划。

- 提供患者和家属关于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教育和信息。

以上是2022-2023版的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通过实施这些目标,可以提高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潜在的错误和风险。

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是指对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必须优先关注的安全问题。

以下是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
1. 防止手术错误:确保在手术过程中正确实施手术程序,包括正确的手术部位,手术工具和用药等。

2. 防止医院获得性感染:提高医院环境的清洁度和卫生条件,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

3. 提供正确的药物给患者:确保医疗人员正确识别和给予患者正确的药物,减少药物的误用和不良反应。

4. 减少跌倒和坠床:提供适当的设施和照顾,减少患者跌倒和坠床的风险。

5. 防止误诊和延迟诊断:确保医疗人员通过准确的诊断来提供正确的治疗,减少误诊和延迟诊断的风险。

6. 确保患者安全的使用药物:提供正确的药物信息和指导,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7. 确保正确身份的手术和程序:通过多种身份确认方式,确保执行手术和程序的患者是正确的人。

8. 管理患者的疼痛: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9. 防止自杀:对于有自杀风险的患者,提供适当的监护和保护措施,预防自杀事件的发生。

10. 减少辐射暴露:在医疗过程中,减少患者接受过多的辐射
暴露,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实施这些安全目标,医疗机构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不仅是医护人员,患者本身也应积极参与并重视这些安全目标,以确保自己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2024年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最新版)

2024年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最新版)

和可靠性。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5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
完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有效的防控 机制。
强化医院感染监测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评估感染风险,为防控工作提 供依据。
加强处方审核和调剂管理
药师应认真审核处方,确保处方合理、合法;严格按照处方调剂药 品,防止调剂错误。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和教育,提高患者对用药规范的认识和依从 性。
加强用血安全管理
1 2 3
完善用血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用血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用血申请、 采集、储存、使用等各环节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建立完善的管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01
制定管路安全管理 制度
明确管路安全管理的责任、流程 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02
建立管路安全风险 评估机制
对管路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 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 应急预案。
03
完善管路安全监测 体系
建立定期巡查、监测和维护制度, 确保管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使用。
使用等各环节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加强药品采购监管
02
严格审核药品供应商资质,确保采购的药品来源合法、质量可
靠。
强化药品储存和配送管理
03
规范药品储存条件,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且储存安全;加强药
品配送过程中的监管,防止药品损坏、变质或过期。
规范用药行为
严格遵守用药规范
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药品说明书,合理开具处方,确保用药剂 量、频次、时间等符合规范。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4年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4年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4年版患者安全目标是指在医疗保健系统中维护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一系列目标。

患者安全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和错误,保护患者的权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2024年版的患者安全目标应该结合当前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进行更新,以满足患者的安全和质量需求。

以下是2024年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内容:1.减少医源性感染: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确保患者在院感染率降低。

例如,定期清洁医疗设备和病房,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培训等。

2.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实施手术安全检查,确保手术前、中、后各个环节的安全性。

例如,检查手术器械的清洁消毒情况,确保手术相应的操作规范等。

3.加强药物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流程,包括用药审查、给药指导、用药监测等环节,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例如,建立药事管理系统,加强对抗生素、镇痛药等高风险药物的使用监控。

4.提高手术安全: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包括手术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和手术后处理等环节。

例如,手术前进行正确的身份验证和手术标记,手术时加强术中监测和操作规范,手术后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等。

5.强化输液安全:建立输液管理规范流程,确保输液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例如,输液前进行双人核对,确保输液液体和标签一致,输液后对患者进行观察等。

6.提升急救反应能力:加强急救队伍建设和培训,确保急救反应能力和效果。

例如,建立急救队伍培训计划,加强急救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定期进行急救演练等。

7.加强病房安全管理:优化病房管理模式,确保患者在病房的安全和舒适。

例如,定期巡视病房,确保卫生清洁,维护病房秩序等。

8.强化医疗信息安全:建立健全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例如,加强信息安全培训,完善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等。

9.加强患者交流与沟通:建立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机制,促进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例如,定期举办患者座谈会议,建立患者意见反馈渠道,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技能等。

中国病患十大安全目标(最新版)

中国病患十大安全目标(最新版)

中国病患十大安全目标(最新版)中国病患十大安全目标(最新版)1. 病患隐私保护: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得到妥善保护,防止泄露和滥用。

病患隐私保护: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得到妥善保护,防止泄露和滥用。

2. 医疗环境卫生:加强医院和诊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疗环境卫生:加强医院和诊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用药安全:提倡合理用药,遵守医嘱,减少药物误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用药安全:提倡合理用药,遵守医嘱,减少药物误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4. 手卫生: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宣传教育,降低传播病原体的风险。

手卫生: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宣传教育,降低传播病原体的风险。

5. 病患知情权:保障患者的知情权,提供清晰、全面的医疗信息和治疗方案解释。

病患知情权:保障患者的知情权,提供清晰、全面的医疗信息和治疗方案解释。

6. 饮食安全:确保医院及诊所提供的饮食安全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播疾病。

饮食安全:确保医院及诊所提供的饮食安全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播疾病。

7. 手术安全:加强手术室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的手术体验。

手术安全:加强手术室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的手术体验。

8. 病患投诉处理:建立健全的病患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病患的合理诉求。

病患投诉处理:建立健全的病患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病患的合理诉求。

9. 医疗设备安全: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设备失灵带来的风险。

医疗设备安全: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设备失灵带来的风险。

10. 医疗纠纷预防:完善医疗纠纷预防机制,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医疗纠纷预防:完善医疗纠纷预防机制,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以上是中国病患十大安全目标的最新版。

这些目标旨在增加病患的安全感,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权益。

通过不断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和管理机制,我们将确保在医疗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错误发生。

_注意:该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2024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指南

2024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指南

2024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指南1. 减少医院感染目标-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医疗安全。

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消毒灭菌。

- 加强病房空气质量管理。

-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2. 提高药物安全目标- 降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措施- 加强药师与医护人员的沟通,确保医嘱正确执行。

- 定期对药物进行安全性监测。

- 开展患者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3. 预防跌倒目标- 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措施-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防跌倒措施。

- 加强病房地面防滑处理。

- 对患者进行防跌倒教育。

4. 提高手术安全目标- 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措施-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 加强术后患者监护。

- 提高医护人员手术技能水平。

5. 优化患者信息管理目标- 提高患者信息准确性,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措施- 加强患者信息录入审核。

- 采用安全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

- 对医护人员进行信息安全管理培训。

6. 提高急救技能目标- 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技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措施- 定期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 加强急救设备设施配置。

- 开展急救知识普及。

7. 预防压力性损伤目标- 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措施-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

- 加强床铺柔软度管理。

- 对患者进行压力性损伤预防教育。

8. 提高患者满意度目标- 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措施- 加强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培训。

- 完善医疗设施设备。

- 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改进医疗服务。

9. 加强医疗质量监控目标-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

措施-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

- 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

- 对医疗差错进行严格审查,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10. 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目标- 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保障患者安全。

简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简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简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Patient Safety Goals,PSGs)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卫生联盟(International Health Alliance)共同制定的一系列目标,旨在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些目标涵盖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领域。

以下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简述:
1. 标准化患者身份识别:确保正确识别患者身份,避免发生误诊、误药等错误。

2. 改善医疗沟通:促进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降低信息传递失误的风险。

3. 防止手术错误:通过正确执行手术核对流程、用药安全管理等措施,减少手术错误和并发症的发生。

4. 提高医疗用药安全:确保正确用药,避免药物过敏、药物相互作用等潜在风险。

5. 预防感染:通过良好的卫生和防护措施,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

6. 预防跌倒和滑倒: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跌倒或
滑倒事故。

7. 提供正确的手术操作:确保手术操作符合正确的操作规范和标准,避免手术操作错误。

8. 解决患者疼痛问题:提供适当的疼痛管理和控制,确保患者舒适和减轻疼痛。

9. 避免住院期间的医疗身体损害:通过规范护理操作、避免医疗事故等措施,减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身体损害。

10. 提高医疗设备安全:确保使用的医疗设备符合安全规范,减少设备故障和事故。

这些目标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医疗事故和错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这些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其实现。

2023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23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23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患者安全是医疗工作的核心价值和使命所在。

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每年都会有一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发布,以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的工作。

2023年版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如下:一、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为了降低手术风险,医疗机构应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手术操作技能,并建立与患者的充分沟通,确保手术风险与患者期望的一致。

举例:通过建立手术团队的培训和沟通机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此外,定期举行手术演练和模拟训练,提高团队成员的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二、预防感染:医疗相关感染是医院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对患者的安全和康复产生重大影响。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包括加强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环境清洁等措施。

举例:医院建立了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控制策略和指导医务人员实施。

在感染高发季节,加强病房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提醒医务人员随时进行手卫生。

三、加强药物安全:在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医疗机构应加强药物安全管理,包括规范用药、准确用药、加强药物信息系统等。

举例:医疗机构在开展临床工作前,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药物存储、摆放和分发,确保药物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

四、加强放射诊断安全:放射诊断在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当使用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严重伤害。

医疗机构应加强放射诊断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

举例:医院建立了放射诊断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放射诊断设备的工作状况,确保辐射剂量符合标准,并持续提供放射诊断的培训和教育。

五、避免误诊和漏诊:误诊和漏诊是医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举例:医院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病例讨论和疑难病例讨论,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能力和误诊漏诊的识别能力。

患者十大安全管理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管理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管理目标
患者安全是医疗卫生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为了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安全保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目标。

下面是患者十大安全管理目标:
1. 预防医疗相关感染: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加强设施和工具的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 防止药物错误:建立明确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品储存、配药、给药等环节,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预防跌倒和伤害: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如提供安全的床铺、卫生间设施,加强患者的教育和宣传等。

4. 避免手术错误:强化手术患者的风险评估,提高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定期开展手术风险管理的培训和演习。

5. 预防病房或诊所性传播感染:加强医护人员的卫生习惯和个人保护措施,定期检查医疗设施的卫生状况,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

6. 管理危险品和毒物:确保医疗机构中危险品和毒物储存、使用和处置的安全性,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技能培训。

7. 加强病人识别:采取科学的患者识别方法,避免患者的身份混淆,防止发生治疗错误。

8. 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保障医疗设备的选择、采购、使用和维护的安全性。

9. 加强手术器械管理:确保手术器械的准确计数和清洗消毒,规范手术器械的储存和使用,防止因手术器械不当而造成的医疗事故。

10. 提高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分析:建立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分析制度,对医疗事故进行全面归因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通过实施上述患者十大安全管理目标,可以促进医疗卫生工作的安全发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安全保障。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患者安全是医疗卫生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的是确保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以下将对这些目标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降低医源性感染。

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医疗操作而感染病原体。

为了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医院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规范等措施。

第二,避免患者误诊和漏诊。

医疗误诊和漏诊是导致患者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医院应加强医疗质控,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诊疗能力。

第三,降低药物错误。

药物错误是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和药物事故。

为了降低药物错误的发生率,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系统和药物治疗监测机制。

第四,确保手术安全。

手术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行为,因此需要落实多项安全措施,如手术操作规范、手术风险评估和手术安全核查等。

第五,预防跌倒、坠床和其他意外伤害。

跌倒、坠床和其他意外伤害是患者住院期间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件,医院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护和警示,确保他们的安全。

第六,避免护理相关的皮肤损伤。

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褥疮等皮肤损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医院应制定适当的护理方案和预防措施。

第七,降低输血相关的感染风险。

输血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同时也可能引发感染问题。

为了降低输血相关的感染风险,医院应加强输血操作规范、血液筛查和血液管理等。

第八,减少药物泵错误。

药物泵错误是指在使用药物泵时发生的错误操作导致药物剂量异常的情况。

为了减少这种错误,医院应对医疗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

第九,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核查的执行率。

手术安全核查是一项重要的手术前准备工作,目的是确认手术项目和手术标本,以避免手术错误。

为了提高核查的执行率,医院应加强相关宣传和培训。

第十,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

医疗设备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工具,必须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3版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3版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3版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是指医疗机构为提高患者安全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目标和措施。

为了使医院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关注,以下是2023年版的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1. 预防医源性感染:医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医疗设备、手术区域和病房的清洁与消毒,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例如,定期进行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清洁消毒,建立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措施等。

2. 防止疼痛:医院应确保患者在就诊和住院期间得到足够的疼痛控制和舒适护理。

例如,合理规划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计划,提供多种疼痛缓解方式,如药物、物理疗法等。

3. 减少错误用药:医院应加强药品管理和用药过程安全,防止患者因为错误用药而受伤。

例如,建立药品管理制度和药品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医务人员用药知识培训,确保准确的给药途径和剂量。

4. 避免手术差错:医院应加强手术前、中和后的安全措施,防止手术差错的发生。

例如,建立完善的手术风险评估和术前准备流程,确保手术区域的洁净和消毒,加强手术护理和安全培训。

5. 强化医疗设备安全:医院应确保采购的医疗设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安全可靠。

例如,质量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检测和监管,防止使用过期或有缺陷的设备。

6. 加强患者身份识别:医院应使用科技手段,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例如,使用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虹膜等)进行患者身份认证,防止患者信息混淆或患者被错误治疗。

7. 提高住院病人护理质量:医院应提高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跌倒、压疮和其他住院期间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

例如,加强对高龄患者和易发生跌倒的患者的监护和护理措施,定期评估患者的皮肤健康状况,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8. 保护患者隐私权:医院应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例如,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对电子病历和患者隐私相关法规的培训和监管。

9. 加强医患沟通:医院应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确保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情况和治疗方案。

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2022年版

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2022年版

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2022年版
目标一:防止医疗相关感染
确保医疗机构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感染的风险。

目标二:降低医疗错误发生率
推动医疗机构加强错误预防机制,提高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患者因医疗错误而遭受伤害。

目标三:确保安全用药
促进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用药管理系统,包括药物配对、剂量计算、给药途径等,降低患者因用药错误导致的不良反应和伤害。

目标四:改善手术安全
加强手术安全的各个环节管理,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手术后护理等,最大程度减少手术相关的风险。

目标五:提高急救质量
推动医疗机构提升急救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
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目标六:加强医患沟通
倡导医患双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确
保患者对医疗过程和治疗方案有清晰的了解。

目标七:保护患者隐私
加强患者隐私保护,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滥用。

目标八:预防跌倒和误吸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跌倒和误吸等意外事件,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

目标九:提高病历记录准确性
鼓励医疗机构规范病历记录工作,提高病历准确性和完整性,
为医疗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目标十:加强医疗质量评估
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估体系,持续监测和改进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整体医疗体验。

以上是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旨在保障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权益,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患者十大安全目标: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2、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3、严格执行手术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4、建立与完善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5、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6、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7、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8、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9、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0、提高用药安全。

护理核心制度:1.早会制度。

2.交接班制度。

3.护理查对制度。

4.分级护理制度。

5.护理查房制度。

6.护理会诊制度。

7.执行医嘱制度。

8.护理缺陷制度。

9.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0.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特级护理: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护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病情依据: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级护理病情依据: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级护理病情依据: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呼吸器的使用范围:1.呼吸突然停止或即将停止。

2.在吸入100%氧气的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仍达不到50-60mmHg。

3.严重缺氧何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意识和循环功能障碍。

操作方法:1.将患者仰卧,去枕,头后仰。

2.清除口腔与喉中假牙等任何可见的异物。

3.插入口咽通气道,防止舌咬伤和舌后坠。

4.抢救者应位于患者头部的后方,将头部向后仰,并托牢下额使其朝上,使气道保持通畅。

5.将面罩紧扣口鼻,并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按住,其他的手指则紧按住下额。

6.用另外一只手挤压球体,将气体送入肺中,规律性的挤压球体提供足够的吸气/呼气时间。

(成人:12-15次/分,小孩14-20次/分。

呼吸频率:成人:12-10次/分,小儿25-30次/分,呼吸时间比:1:1.5-3)功能测试:1.取下单向阀和储气阀时,挤压球体,将手松开,球体应很快的自动弹回原状。

2.将出气口用手堵住,挤压球体时,将会发觉球体不易被压下。

如果发觉球体慢慢地向下漏气,请检查进气阀是否组装正确。

3.将单向阀接上球体,并在患者接头处接上储气袋,挤压球体,单向阀会张开,使得储气袋膨胀,如储气袋没有膨胀,请检查单向阀、单向阀、储气袋是否组装正确。

4.将储气阀和储气袋接在一起,将气体挤入储气阀,使储气袋膨胀,将接头堵住,挤压储气袋气体自储气阀溢出。

如未能察觉溢出时,请检查安装是否正确。

徒手心肺复苏术1.判定患者有无意识:如果发现有人昏倒在地,拍打患者肩部,问“你怎么啦“,如无反应,或有反应但需救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呼救”来人啊,救命啊“,如果是淹溺或其他任何年龄的窒息者,则应该在打电话之前先进行5个30:2周期CPR。

2.立即将病人放置于仰卧位,平放于硬质平面上。

3.开放气道:仰头抬頜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下方处,抬起下颌,如怀疑头颈部损伤可用没有头后仰动作的托颌法,但如果托頜手法无法开放气道,应采取仰头抬頜法。

注意:仅在昏迷病口中见到固体异物堵塞时用手指清除。

4.判断病人有无脉搏:一手按于患者的前颌,使患者头部后仰,另一手在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颈动脉,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男性可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深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检查时间10秒,如有脉搏,可作人工呼吸,每分钟成人通气频率10-12次或1次5-6秒,婴儿和儿童12-20次/分。

5.如无脉搏,立即在正确的定位下作心外按压术。

按压部位在胸骨下段相当于两乳头连线的中间,将掌根重叠放于按压区,使手指脱离胸壁,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cm,m,cm,m,按压与放松的比例各占50%。

注意:按压放松时手不离开胸部,要使胸部充分回弹。

6.判断病人有无呼吸:看---眼睛观察病人胸部,听----呼吸道有无气流声音,感觉---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判断时间《10秒。

7.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向患者口内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1秒以上,能够看到患者胸廓起伏(建议潮气量500—600ml)。

8.每作30次按压需做2次人工呼吸,即: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成人30:2(单人、双人),婴儿和儿童单人为30:2,双人为:15:2.9.按压、通气5个循环(约二分钟)后,检查脉搏、呼吸,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

10.如转运病人,应持续作心肺复苏,中断时间不得超过10秒,除非气管插管、电除颤。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1.扩大的瞳孔由大变小。

2.面色(口唇)由紫绀转为红润。

3.大动脉搏动扣到搏动。

4.可测量血压60/40mmHg抢救药1.肾上腺素作用:兴奋心脏,舒缩血管,升高血压,扩张支气管。

用途: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首选。

支喘急性发作:与局麻药合用,使作用延长,毒性减低。

不良反应:过量致搏动性脑痛,血压升高,诱发脑溢血。

用法:1mg/支,皮下,肌注,必要时稀释后静注、静滴、心内注射。

2.多巴胺作用:同肾上腺素,特点:肾血管扩张,肾小管重吸收下降产生利尿从而改善肾功能。

用途:用于各种休克、特别对合并少尿。

尿闭者好。

用法:20mg/2ml/支,皮下或静脉。

3.阿托品作用:抑制腺体分泌,散瞳升眼压、解痉、解救有机磷中毒、心率加快,扩张血管。

用途:麻醉前给药,缓解胃肠道痉挛,缓慢性心率失常及抢救中毒性休克。

不良反应:青光眼禁用。

用途:0.5mg/1ml/支,皮下或静脉。

4.西地兰用途:充血性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安全范围小(避免中毒)中毒先兆:1.恶心、呕吐、腹痛2.色视障碍(黄视或绿视)3.室性早搏,心动过缓(心率少于60次/分)用法:0.4mg/2ml/支,稀释静脉慢注。

七步洗手法:(每次搓揉时间不少于15秒,共2分钟)掌心对掌心,手指并拢-------掌心对手背,手指交错护搓-----掌心对掌心,手指交叉搓擦-----手握另一拇指旋转搓擦,左右交替-----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左右交替-----五指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左右交替-------手环握另一手腕旋转搓擦,左右交替。

医务人员在以下6种情况下必须洗手或进行手消毒5.接触病人前后2摘除手套3.进行侵入性治疗操作前4.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粘膜,破损的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5.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到干净的部位5.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无生命物体后。

医疗人员八不准:1.医疗机构和科室不准实行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检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开单提成办法。

6..医疗机构的一切财务收支应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内部科室取消与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直接挂钩的经济承包办法,不准设立小金库。

7.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不准接受患者及其亲友的“红包”、物品和宴请。

8.医务人员不准接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9.医务人员不准通过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收取回扣或提成。

10.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准在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之外,自立、分解项目收费或提高标准加收费用。

11.医疗机构不准违反国家有关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规定,对中标药品必须按合同采购,合理使用。

12.医疗机构不准使用假劣药品,或生产、销售、使用无生产批准文号的自制药品与制剂。

问答题:1.紫外线空气生物监测多久监测一次?答:每月。

2.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液(安尔碘、酒精、溶媒等)、湿化瓶的生物监测多久监测一次?答:Ⅰ、Ⅱ类环境每月1次,Ⅲ、Ⅳ类环境每季度1次。

3.紫外线灯管强度化学监测多久监测一次?答:每季度。

4.Ⅰ类环境空气生物监测细菌总数多少为合格?答:≤10cfu/cm35.Ⅱ类环境空气生物监测细菌总数多少为合格?答:≤200cfu/cm36.Ⅲ类环境空气生物监测细菌总数多少为合格?答:≤500cfu/cm37.Ⅰ、Ⅱ类物体表面、手的细菌总数多少为合格?答:≤5cfu/cm38.Ⅲ类物体表面、手的细菌总数多少为合格?答:≤10cfu/cm39.Ⅳ类物体表面、手的细菌总数多少为合格?答:≤15cfu/cm310.湿化瓶生物监测细菌总数多少为合格?答:≤20cfu/cm311.紫外线灯管使用寿命多久?答:1000小时。

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方法:1.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化学卡置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米处,有图案一面朝上。

2.照射1分钟(紫外线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化不同程度的淡紫色)3.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4.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70uw/cm2为合格。

新的紫外线灯管强度≥90uw/cm2为合格。

各类环境包括哪些?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治疗室,各类普通病房。

Ⅳ类:传染科及病房。

病人八知道床号,姓名,性别,诊断,病情,饮食,治疗,护理,心理护理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查药品的质量,标签,规格。

七对:房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一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水银体温计检查方法:水银体温计需定期检查,以保持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