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的制作与染色体观察培训资料
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
![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ab48a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4.png)
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引言染色体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结构,它携带着遗传信息并参与细胞分裂和遗传变异等重要生命活动。
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可以了解细胞的遗传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染色体的观察,探究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显微镜、染色体标本、染色体染色试剂、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等。
2. 实验步骤:a. 取一小块染色体标本,放置在载玻片上;b. 加入适量染色体染色试剂,使染色体显现;c. 用镊子将盖玻片盖在载玻片上,压平标本;d.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记录。
结果经过染色体染色试剂处理后,染色体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清晰的形态。
我们观察到染色体的数量和形状各异,有的呈现出X型,有的呈现出条状,有的呈现出环状等不同形态。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染色体上有着不同的染色带,这些染色带反映了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和遗传信息。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染色体的结构和形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对生物体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染色体的异常数量或结构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因此对染色体的观察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医学意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并对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染色体的观察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为我们了解生物体的遗传特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总结染色体的观察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可以了解细胞的遗传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本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了解染色体的机会,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细胞遗传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对染色体的研究和生物学研究有所启发。
植物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与观察-教案
![植物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与观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4d8be0581b6bd97e19ea94.png)
植物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与观察1. 实验背景与原理染色体的研究在生物进化、发育、遗传和变异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染色体工程、分类学等众多学科的基本实验技术。
物种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形态、长度等信息的总和根据实验的观察和测量绘制成的模式图称为核型(karyotype)。
核型分析在物种亲缘鉴定,染色体变异分析,杂种分析,细胞分裂过程分析,孤雌生殖等研究中均有重要的作用。
染色体标本的常规制片方法有切片法、涂片法、压片法、滴片法(空气干燥法)等。
压片法操作简单,是常用的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方法。
不过,该法在制备中要注意避免压片所造成的染色体的扭曲、变形和丢失的现象。
染色体制备的重要环节如下:(1)取材:应取分生旺盛的组织或细胞。
在植物中通常取根尖,在分裂高峰时取材,可得到大量分裂相细胞。
而在动物细胞中通常选取骨髓等分裂活跃的细胞,或是植物血球凝集素等刺激下的淋巴细胞,也可选取分裂旺盛的体外培养的癌细胞或转化细胞等。
(2)预处理:使用秋水仙胺等药品破坏纺锤体形成,不但可得到大量分裂相细胞,而且可使染色体缩短变粗,有利于观察。
(3)固定:渗透力强的固定液将细胞迅速杀死,蛋白质沉淀,并可尽量保持细胞原有状态。
(4)解离或低渗:植物细胞要除去细胞间的果胶层,并使细胞壁软化,从而使细胞得以膨胀,为染色体的分散提供了空间。
常用解离方法有酸解法和酶解法。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通常不需解离,而是用低渗液使细胞膨胀。
(5)染色体分散:通过压片、滴片等机械力量使染色体分散, 有利于观察。
2. 实验目的(1)掌握常规压片技术制作植物染色体标本的一般方法。
(2)了解显微镜下常规显色的植物细胞染色体的形态特点,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3)理解染色体与生命遗传的意义及染色体核型检查的应用。
3. 实验材料与试剂(1)材料:市售大蒜、洋葱。
(2)设备与用品:普通光学显微镜,水浴锅,盖玻片,载玻片,异物针,镊子,平皿,滤纸等。
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与核型分析
![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与核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bae19c2af90242a995e560.png)
G显带染色体的主要特征带型
1秃 2蛇 3蝶飘 4均匀 5黑腰 6号小白脸 7似戴帽 8三长两短 9细颈长两条 10三条带型好 11低 12高 X染色体一担挑 13、14、15 四二一、低中高 16 深带连着点17深带跑得远18人小肚子大 19点黑腰 20 头重脚轻 21 似像角 22 戴小帽
G显带染色体的命名
染色体号---臂的符号---区号---带号--亚带---次亚带 如:1q34 5p23.3 14q22.23
三、实验报告
人类染色体G显带染色体照片 核型分析图
3、染色:入37℃预温的Giemsa染液中染色 10min
4、冲洗:用自来水流水冲洗2min,晾干。 5、镜检:显微镜下观察
二、人类染色体G显带照片核型分析
照片来源:取外周血---体外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固定---制片---老化处理---胰酶处理----染色---观察--显微摄影。
人类染色体 G显带标本制备与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 1、熟悉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的制备 2、掌握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的方法 实验内容: 1、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的制备 2、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一、人类体玻片1张置于37℃预
温的PH7.0-7.2的0.025%胰蛋白酶缸中处理 15s、30s、45s、60s。 2、漂洗:快速入0.85%的生理盐水中漂洗两次。
18 21
5
14
6
5
13
13
22
X
X
16
9
15
20
7
16 11
9 21
12 8
8 12
7
15
19
3
11
染色体 实验报告
![染色体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37732d776eeaeaad1f3308a.png)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组型实验生命科学学院张瀛【实验目的】1.掌握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
2.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实验用品】小白鼠,秋水仙素,生理盐水,0.3%KCl液,固定液,铜网,酒精灯,离心机,注射器,剪刀,镊子,载玻片,滴管,显微镜等。
【实验原理】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原理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状较为清楚,故使用中期细胞,并以每条染色体相对独立存在为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四大要点1)PHA:促细胞分裂,使淋巴细胞返幼,变为淋巴母细胞。
2)秋水仙素:破坏微管装配,使纺锤体不能形成,使大量细胞停止在分裂中期。
(相同作用:秋水仙胺、长春碱、鬼臼素)3)低渗作用:水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容空间变大,染色体间的距离拉大,易于染色体分散开。
4)空气干燥:使细胞和染色体展开。
5)固定:用camoy`s solution(甲醇:冰醋酸=3:1)作用使蛋白质变性,对染色体内的组蛋白来说,变形后硬度增加,保持了染色体的“即时形态”,对细胞膜蛋白来说,变形使细胞膜硬度增强,形成屏障作用,防止了细胞内物质外溢和丢失。
染色体标本制作的意义根据染色体的特征(数目、形态、大小等)制作染色体组型图。
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应用1) 生物学方面:根据染色体特征鉴别生物及种类。
染色体数目:兔-44条,猫-38条,狗-78条,马-64条,人-46条,小鼠-40条(18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第17、18对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大鼠-42条,鸡-78条。
2) 临床医学方面:主要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及研究。
因此,染色体组型实验广泛应用于胎儿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中(抽取羊水)。
染色体组型把真核生物的一个体细胞中的各个染色体按其长度、形状和着丝粒的位置排列成一定顺序的过程,即为染色体组型。
染色体核型染色体组型是染色体核型的模式表达。
染色体组型及分群依据主要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粒的位置,其次是臂的长短,以及次级缢痕或随体的有无等方面。
人染色体观察
![人染色体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e1468a8910ef12d2af9e7e8.png)
人染色体观察一、 实验原理染色体是细胞遗传物的研究对象,分析染色体行为对于认识遗传物质的传递、复制、畸变等都有得要的意义。
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人类外周血细胞本来是终末分化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但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或ConA等药物刺激后,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向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
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最后以气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标本。
二、实验用品1、材料:人血2、试剂:RPMI1640(TC199或F10均可)培养液、小牛血清、肝素、PHA、10μg/ml秋水仙素、5%NaHCO3、0.075mol/L KCl、青、链霉素、1NHCl、姬姆萨染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冰醋酸、甲醇。
3、仪器设备:超净工作、显微镜、恒温水浴箱、冰载玻片、酒精灯等。
三、实验步骤1、培养液的配制和分装:在超净工作上,用吸管吸取RPMI1640液40ml、小牛血清10ml,用1ml注射器取肝素0.3ml、PHA0.5~1.0ml、青、链霉素0.3ml (各10000单位/ml)混合均匀后,用NaHCO3或1N HCl调整pH为7.2~7.4,分装于培养瓶中,每瓶ml,用胶布封口。
2、培养:用小瓶接种全血0.3~0.5ml左右,摇匀。
在37℃培养箱中培养68~72小时,培养终止前6~7小时加10μg/ml秋水仙素2-3滴。
3、收集细胞:自培养箱取出培养瓶,用吸管将培养物混匀,并移至10ml 刻度离心管内,以1000rpm离心6-8分钟。
4、低渗处理:吸去上清液,加入预热至37℃的O.4%KCl液7-8ml,用吸管吸打沉淀,使之混匀,放入37℃水浴箱中,静置20-30分钟。
5、预固定:加入新配制的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1ml,吸打均匀,立即以1000rpm离心6-8分钟。
遗传学实验实验一 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遗传学实验实验一 动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58a6cf3bcd126fff7050bd3.png)
用洁净的刀片或镊子压在花药上向一端轻轻抹 去,将花粉母细胞压挤出来,或者用大头针钝端直 接捣碎花药,把花粉母细胞(呈半透明胶状)在小范 围内涂成薄层。
10
4.染色 在涂好的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或半滴染液
(视滴管大小而定,由于花粉母细胞在压片过 程中特别容易随染液溢出,所以滴加染液宜 少不宜多),静置染色8-10分钟,染色结束剔 除花药残体。
3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 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为有性生殖过程中 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减数分裂细胞染色体制片取材以高等动、植物雄性 生殖分裂较为方便。在适当的时机采集动物精巢或植 物花蕾(花序),经适当技术处理,压片就可在显微镜 下观察到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4
和方法。 2.通过观察进一步熟悉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及各个时 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和形态特征。
2
二 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繁殖的动植物性母细胞成
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进行两次连续的 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Ⅰ)和减数第 二次分裂(减数Ⅱ);每次分裂都可分为紧密衔接 的前、中、后、末四个时期,以前期Ⅰ变化最为复 杂,又可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 终变期。通过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四分体细胞(或雌、 雄配子),其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7
取材时间主要看植物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 而定。气温过低会影响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 这时取材细胞常常处于前期、末期等时期,而 终变期、后期、中期图像少;温度过高(30℃ 以上)时植株新陈代谢旺盛,减数分裂周期缩短, 核质粘连严重,也不易获得理想的制片和观察 效果。为了获得理想的减数分裂图像,取材时 间一般是上午8:00~10:00。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报告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0c8694ecc7931b764ce1515.png)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报告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实验题目】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目的】1、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实验材料与用品】1.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离心管、离心机、小烧杯、冰箱、酒精灯、小烧杯等2.材料:小鼠3. 试剂:蒸馏水、%NaCl溶液、%KCl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秋水仙素【实验原理】一、制作染色体标本的先决条件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选择活跃的组织,如胸腺、骨髓、睾丸、小肠;或施加药物使细胞分裂(PHA)设法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利用秋水仙素二、染色体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特性之一。
制备染色体标本是细胞学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进行染色体显带、组型分析、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件。
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
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
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从小鼠的睾丸细胞中获取。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一般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最典型、最易辨认和区分。
因此,制备染色体标本获取的是中期细胞。
染色体特征:数目、长度(绝对长度、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M/SM/ST/T)、随体与次缢痕的数目大小和位置、带型分析描述染色体的四个参数:①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单倍常染色体之和+X染色体)*100,相对长度可以用来表示每条染色体的长度。
②臂指数=(长臂的长度)/(短臂的长度),臂指数可以用来确定臂的长度。
③着丝粒指数=(断臂长度)/(染色体全长)*100,着丝粒指数可以决定着丝粒的相对位置。
染色体实验报告
![染色体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a4947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08.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染色体标本制作和观察的方法。
3. 学习染色体计数和核型分析技术。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是生物体内具有遗传信息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结构稳定性和数目恒定性对于维持生物遗传信息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本实验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了解染色体的基本特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盐酸、酒精、醋酸、龙胆紫染液、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2. 仪器:实验台、酒精灯、滴管、镊子、剪刀、解剖镜、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标本(1)将洋葱根尖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1:1)中,室温下处理30分钟。
(2)用镊子取出根尖,放入醋酸和酒精的混合液(1:1)中,室温下处理10分钟。
(3)用剪刀将根尖剪成约1mm长的小段,放入载玻片中央。
(4)用滴管加入适量的龙胆紫染液,覆盖根尖。
(5)室温下染色5-10分钟。
2. 观察染色体标本(1)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覆盖在染色后的标本上。
(2)用解剖镜调整标本位置,使其在载玻片上均匀分布。
(3)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
3. 计数和核型分析(1)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记录染色体数目、形态和结构。
(2)对观察到的染色体进行分类和核型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染色体形态: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呈长棒状,两端钝圆,染色体数目为8条。
2. 染色体结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位于染色体中央,蛋白质包裹在DNA周围。
3. 核型分析: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即2n=16。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标本,并观察到了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
实验结果表明,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呈长棒状,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型为二倍体。
本实验为后续研究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对染色体有固定作用,有助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00c49eb6529647d2728526c.png)
注射器 解剖器 移液管 载玻片 盖玻片 光学显微镜
四、实验内容
1、注射秋水仙素(按4μg/g的剂量) 2、取骨髓细胞:股骨,剪掉两端,2%柠檬酸钠冲 洗,离心管收集,取下针头,反复吸打 3、低渗: 0.4%Kcl,8~10ml,37±0.5℃, 10min; 1000rpm,8min 4、固定:固定液5ml,注意不要冲动细胞团块 (?),轻轻吸打细胞,静置20min。固定2~3次。 5、滴片:干净、冷、湿的载玻片上,2~3滴,文 火烘干。 6、染色:Giemsa染液,10min。 7、镜检。(绘图) 疑问:有的染成蓝色,有的染成紫红色,为什么?
3、小白鼠染色体的特点:呈“U”型,全部 为端着丝粒染色体; 40条(19对常+1对性)
一些常见动物的染色体数目: 家兔:44 野兔:48 猪:38 黄牛:60 马:64 驴子:62 骡子:63 猩猩:48 金丝猴:44 猫:38 狗:78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1、材料:小白鼠 2、试剂:
2%柠檬酸钠、0.1%秋水仙素(现用现 配)、Giemsa染液(pH6.8) 0.4%Kcl溶液
颈椎脱臼法
股骨
取骨髓细胞
滴片
图: 小白鼠染色体
拓展实验
1、实验前不给小白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 (每组2只)
2、注射秋水仙素后2h、 4h、 6h、 8h 后再进行试验
五、作业及思考题
1、制备的小白鼠染色体标本,分裂相是否 多,染色体分散程度如何?有什么不足处, 原因何在?
2、如果在实验前不给小白鼠腹腔注射秋水 仙素,所制备的染色体制片会出现怎样的情 况?
染色体的实验报告
![染色体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11f04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08.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
2. 观察并识别有丝分裂中期相的染色体形态。
3. 了解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及其数目。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具有遗传信息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并分离到子细胞中,从而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
本实验通过制作染色体标本,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以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及其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小鼠骨髓细胞2. 试剂:甲醇、冰醋酸、秋水仙素、生理盐水、卡诺氏固定液、Giemsa染液、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四、实验步骤1. 注射:提前2小时向小鼠注射秋水仙素,使其细胞分裂。
2. 处死小鼠:处死小鼠后,剪下四肢,剔除肉等,剪碎骨。
3. 制备细胞悬液:将剪碎的骨加入生理盐水,制成细胞悬液。
4. 离心:将细胞悬液离心,取沉淀物。
5. 低渗处理:将沉淀物用生理盐水洗涤,加入低渗液,使细胞膜破裂,染色体释放。
6. 预固定:将低渗处理后的细胞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使染色体固定在特定时期。
7. 染色:将固定后的细胞用Giemsa染液染色,使染色体着色。
8. 滴片:将染色后的细胞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9. 观察与记录: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并进行记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染色体形态特征:观察到的染色体呈带状,具有明显的着丝粒,染色体长度不一,数目与小鼠染色体数目一致。
2. 染色体数目:通过观察,记录小鼠染色体的数目,与文献报道的小鼠染色体数目相符。
六、实验讨论1. 秋水仙素在实验中的作用: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停留在有丝分裂的中期,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2. 染色体固定液的选择:卡诺氏固定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体固定液,可以使染色体固定在特定时期,便于观察。
3. 染色体的着色:Giemsa染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体染色剂,可以使得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作了小鼠骨髓染色体标本,并观察了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
染色体的标本制作实验
![染色体的标本制作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2ee5d4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c.png)
实验六染色体的标本制作及其组型实验在真核生物中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具有物种的特异性一直可以作为此物种分类的基本依据之一。
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DNA 的载体对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和个体发生以及细胞的增殖和生理过程的平衡控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一个物种的细胞一般都有一定数目、形状和大小的染色体。
将体细胞核中全部染色体按照其大小、着丝粒位置以至带型有序地排列起来此模式图象排列即为核型karyotype或染色体组型。
核型分析均是以中期染色体为标准对制作出的染色体标本进行照相以获得染色体的显微图象并将其剪裁排列即成。
华裔学者庄有兴Joe Hin Tjio腿鸬溲д逜.Levan合作利用低渗法研究胎儿肺组织的染色体标本制做方法终于在1956年首次确定了人类的染色体数目是46条而不是前人所主张的48条这为后来的人类核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1.实验目的 1.1 初步掌握动物骨髓染色体标本制备基本过程了解操作步骤的原理。
1.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通过组型实验掌握染色体组型的基本方法2.实验原理凡细胞处于活跃增殖状态或者经过各种处理后细胞就可进入分裂的任何动物组织均可用于染色体分析。
在正常动物体内精巢和骨髓均为是活跃分裂的组织。
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碱即可使许多处于分裂的细胞停滞于中期然后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即可得到大量可分析的染色体标本。
本方法简便、可靠不需要经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易于推广。
骨髓细胞是用于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很好的材料。
但在取材方面精巢又比骨髓要简易一些故本实验也选用小鼠的精巢为实验材料。
对于小鼠精巢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使中期染色体停留在赤道面处2. 用低渗法使将细胞膨胀以至于在滴片时细胞被胀破使细胞的染色体铺展到载玻片上3. 空气干燥法可使使细胞的染色体在载片上展平经Giemsa染色后便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显微图象。
实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的制作与染色体观察
![实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的制作与染色体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55496c89e31433239689361.png)
大蒜(Aillum sativum)(2n=16)的鳞基。
【三】实验材料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1. 用具:染色板、载玻片、盖玻片、指管、 温度计、试剂瓶、滴瓶、镊子、解剖针和毛 边纸等。
2. 药品:无水酒精、70%酒精、冰醋酸、对 二氯苯或秋水仙素、醋酸钠、碱性品红、石 碳酸、甲醛、山梨醇、纤维素酶、果胶酶、 中性树胶或油派胶(Euparal)和二甲苯。
(三)解离(酸解):从固定液中取出大蒜根尖,用 蒸馏水漂洗,再放到0.1mol/LHCl中,在60℃水浴 中解离8-10分钟,用蒸馏水漂洗后,放在染色板上, 加上几滴改良石碳酸品红染色液,根尖着色后即可 压片观察。
(四)压片:把染色后的根尖放在清洁的载玻片上,用解剖针 把根冠及延长区部分截去,加上少量染色液,并盖上盖玻片。一 个解离良好的材料,只要用镊子尖轻轻的敲打盖玻片,分生组织 细胞就可铺展成薄薄的一层,再用毛边纸把多余的染色液吸干, 经显微镜检查后,选择理想的分裂细胞,再在那个细胞附近轻轻 敲打,使重叠的染色体渐渐分散,就能得到理想的分裂相,要达 到那个目的,必需掌握以下几点:
程中,观察核分裂比较适宜,后来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的配方 Ⅱ,称改良石碳酸品红,能够普遍应用于植物染色体的压片技术。
配方Ⅱ:改良石碳酸品红
取配方Ⅰ石碳酸品红染色液2-10毫升,加入90-98毫升45%的醋酸 和1.8克山梨醇(sorbitol)。此染色液初配好时颜色较浅,放置二周 后,染色能力显著增强,在室温下不产生沉淀而较稳定。
1. 压片材料要少,避免细胞紧贴在一起,细胞和染色体没有伸 展的余地。
2. 用镊子敲打盖玻片时,用力要均匀,假设在压片时稍不留意, 使个别染色体丢失,而被迫放弃一个良好的分裂相的细胞。
(五)封片:把压好的玻片标本,放在干冰或冰箱结冰器里冻结。 然后用刀片迅速把盖玻片和载玻片分开,用电吹风把玻片吹干后, 滴上油派胶加上盖玻片封片,或经二甲苯透明后,滴中性树胶, 加盖玻片封片,做成永久封片。
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G显带核型分析ppt课件(完整版)
![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G显带核型分析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7576f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3.png)
感谢观看
人类体细胞的正常核型
组
大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小 G组
染色体号
1
3
2
4 ———— 5 6 ———— 12、X
13 ———— 15
17 16 18
19 ———— 20
21———— 22、Y
主要特征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无随体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有随体
六号是个小白脸 七上八下九苗条
十号长臂近带好 十一低来十二高
十三四十五
下、中、上
十六q2缢痕大
十七长臂带脚镣
十八人小肚皮大 十九一点腰
二十头重又脚轻 二十一象个葫芦瓢
二十二头带小黑帽 X一担挑,Y是黑脚
[注意事项]
1. 染色体标本制备中的关键因素包括秋水仙素的用量和 作用时间、低渗和固定的处理。其中低渗时间很重要, 处理时间过长则细胞膜过早破裂导致染色体丢失,处理 时间不足则致染色体分散不好,不利于计数分析。
2、作取用股均骨匀:充用分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按住小鼠 3.漂洗:迅速的用头0部.85,%另生一理只盐手水漂拉洗住,它以的终尾止巴胰,蛋用白酶
的作用。 力向后拉断其颈椎。处死后立即用剪 4.染色:用吉刀姆剪萨工开作后液腿染上色的1皮0毛~,15取m出in小。鼠的股 5.冲洗干燥:骨用,缓剔流除自上来面水的冲肌洗肉载,玻洗片净,。空气干燥或电
9. 弃上清,重复固定1次。 10.弃上清,根据沉淀量多少加入适量滴数新鲜固定
液,轻轻混匀,制成磨砂状悬液。 11.制片:取上述悬液1~2滴,滴至沾有冰水或干燥的
洁净载玻片上,吹散,过火,空气干燥。 12.37℃温箱放置3~4天或70℃烘烤2 h进行老化处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报告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6d8f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c.png)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报告一、引言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携带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长丝状结构。
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大小等特征在不同物种和个体中是有差异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染色体标本制作和观察,了解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二、实验材料1.新鲜的玉米幼苗2.醋酸3.高锰酸钾4.盐酸5.电镜滴管6.镜片和盖玻片7.显微镜8.实验室用具:手套、显微刀、移液器等三、实验步骤1.将新鲜的玉米幼苗准备好材料摆放在实验台上;2.取一片净玻片,滴加一滴醋酸,然后用电镜滴管吸取一点玉米根尖细胞悬浮液,滴在玻片上;3.将盖玻片慢慢压在悬浮液上,使悬浮液扩散均匀;4.把制作好的染色体标本放在带有千倍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观察。
四、实验结果将制作好的染色体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悬浮液中的染色体结构。
在玉米根尖细胞中,染色体呈为长条状丝状物,一般成双出现。
根据染色体的位置和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A、B、C、D组。
五、实验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长丝状结构;2.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大小等特征在不同物种和个体中是有差异的;3.在玉米根尖细胞中,染色体大多数成对出现,有些物种的染色体可能会出现多倍体现象。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染色体标本并观察到了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携带体,对于了解生物遗传学、进化与变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本实验只观察了玉米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体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可能会有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同时,在制作染色体标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以免对实验环境和个人健康造成危害。
以上是本次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的实验报告,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染色体的结构和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安全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观察染色体实验报告
![观察染色体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047e0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8.png)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行为的观察方法。
2. 了解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数目。
3. 掌握染色体标本的制作和观察技术。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是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其结构、形态、功能是细胞遗传学中的核心内容。
通过观察染色体,可以了解细胞的遗传信息,研究生物的遗传规律。
本实验采用植物根尖细胞作为观察对象,利用染色剂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数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植物根尖、卡诺氏固定液、盐酸、酒精、蒸馏水、醋酸洋红染色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材:从植物根尖中剪取一定长度的根尖,放入盛有卡诺氏固定液的试管中固定。
2. 解离:将固定好的根尖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试管中,在室温下解离30分钟。
3. 漂洗:用蒸馏水冲洗根尖,去除盐酸和酒精。
4. 染色:将根尖放入盛有醋酸洋红染色液的试管中,染色5-10分钟。
5. 制片:将染色后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轻轻压扁,制成临时装片。
6. 观察: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染色体清晰、分散良好的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数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染色体形态:观察到的染色体呈棒状,两端钝圆,有明显的着丝粒。
2. 染色体结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呈双螺旋结构,蛋白质分布在DNA周围。
3. 染色体数目: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与理论值相符。
4. 染色体变异:未观察到染色体变异现象。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染色剂的选择对染色体的染色效果有很大影响。
本实验中,醋酸洋红染色剂染色效果较好。
2. 在观察染色体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对观察效果有较大影响。
本实验中,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染色体清晰、分散良好的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3. 实验过程中,解离液的浓度和时间对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有较大影响。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报告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2e44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5.png)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并掌握染色体观察的基本技巧和特点。
3.通过实验加深对遗传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标本制作是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其目的是将细胞中的染色体以一种可见且易观察的形式展现出来。
染色体观察有助于我们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变化,进一步理解遗传物质的复制、分离和交换等基本过程。
本实验将通过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来制作染色体标本,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三、实验步骤1.准备试剂和器材: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生理盐水、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2.选取植物根尖:选择新鲜的植物根尖,长度约为5-10mm。
3.预处理:将根尖放入冰箱冷藏(4℃)约24小时,然后放入25℃的温水中浸泡约6小时。
4.固定:用镊子将根尖取出,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小时,然后转移到70%酒精中保存。
5.解离:将根尖放入1N的盐酸盐酸盐酸KOH溶液中,在60℃的水浴中解离10分钟。
6.漂洗:用镊子取出根尖,用清水冲洗3次,每次5分钟。
7.染色: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滴管吸取龙胆紫溶液滴在根尖上,染色3-5分钟。
8.制片:盖上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染色体形态,可以看到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如前期、中期和后期。
在中期可以看到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而在后期则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分离和移动。
这证明了实验方法的可行性。
2.结果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分裂过程与教科书中的描述基本一致,说明我们的实验方法是有效的。
此外,通过观察不同阶段的细胞分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周期和遗传物质的复制、分配等过程。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解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度解离的情况,导致染色体形态不完整。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制片及观察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制片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4b9ea0590c69ec3d5bb7501.png)
三、实验材料
洋葱(Allium cepa)及蚕豆(Vicia faba) 等
四、实验用具及药品
1.用具:显微镜、水浴锅、剪刀、镊子、 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等。 2.药品:无水乙醇、70%乙醇、冰乙酸、 饱和对二氯苯水溶液、0.1%秋水仙素、 0.1N盐酸。
五、实验步骤
酸解: 取材 固定 解离 酶解 染色 压片 镜检
六、制作永久玻片
冷冻脱片封片法 酒精一叔丁醇脱水封片法 酒精—二甲苯脱片封片法
七、作业及思考题
1.根据你的实验情况总结出制备好一张优 良的细胞分裂标本应注意哪些问题? 2.常用染料的特点如何? 3.绘制2~3个有丝分裂典型时期简图。
实验一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染色 体制片及观察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 体压片技术;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 体的形态特征和动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植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在有 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能准确地复制, 并能有规律地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 子细胞遗传组成与母细胞完全一样,从而保证 了性状的发育和遗传的稳定性。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前期、中 期、后期和末期。高等植物的有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裂主要发 生在根尖、茎尖及幼叶等部位的分生组织。经 过适当的取材处理、固定、离析、染色、压片 等步骤,可获得清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染色 体动态变化的装片。以进行有丝分裂和染色体 动态的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结果
拍摄并绘制根尖染色体的各分裂相。
图1-2 有丝分裂模式图
图1-3 低倍镜下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期
图1-4 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末期
八、作业
1. 绘制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图象。 2. 说明某一影响制片效果因素的方法、目
的和原理。
(三)解离(酸解):从固定液中取出大蒜根尖,用 蒸馏水漂洗,再放到0.1mol/LHCl中,在60℃水浴 中解离8-10分钟,用蒸馏水漂洗后,放在染色板 上,加上几滴改良石碳酸品红染色液,根尖着色 后即可压片观察。
(四)压片:把染色后的根尖放在清洁的载玻片上,用解剖针
把根冠及延长区部分截去,加上少量染色液,并盖上盖玻片。 一个解离良好的材料,只要用镊子尖轻轻的敲打盖玻片,分生 组织细胞就可铺展成薄薄的一层,再用毛边纸把多余的染色液 吸干,经显微镜检查后,选择理想的分裂细胞,再在这个细胞 附近轻轻敲打,使重叠的染色体渐渐分散,就能得到理想的分 裂相,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需掌握以下几点:
三、实验材料
大蒜(Aillum sativum)(2n=16)的鳞基。
染色液的配制:
配方Ⅰ:石碳酸品红(Carbol. fuchsin)染色液,先配母液A和B。 母液A:称取3克碱性品红,溶解于100毫升的70%酒精中(此液可 长期保存)。 母液B:取母液A 10毫升,加入90毫升的5%石碳酸水溶液(2周内 使用)。 石碳酸品红染色液:取母液B 45毫升,加入6毫升冰醋酸和6毫升 37%的甲醛。此染色液含有较多的甲醛,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过 程中,观察核分裂比较适宜,后来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的配方 Ⅱ,称改良石碳酸品红,可以普遍应用于植物染色体的压片技术。
实验一 染色体玻片标本 的制作与染色体观察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剑锋
一、实验原理
植物根尖的分生细胞的有丝分裂,每 天都有分裂高峰时间(am9, pm3),此时把 根尖固定,经过染色和压片,再置放在显 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 各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二、实验目的
根尖染色体压片法是观察植物染色体 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研究染色体组型、染 色体分带、染色体畸变和姊妹染色单体交 换的基础。
配方Ⅱ:改良石碳酸品红
取配方Ⅰ石碳酸品红染色液2-10毫升,加入90-98毫升45%的醋酸 和1.8克山梨醇(sorbitol)。此染色液初配好时颜色较浅,放置二周 后,染色能力显著增强,在室温下不产生沉淀而较稳定。
五、实验说明
1. 根尖取材方便,是观察植物染色体最常用的材料, 也可以用茎尖作为材料。 2. 植物细胞分裂周期的长短不同,在十到几十小时之 间,温度影响分裂周期,对于一个不太熟悉的实验材 料,最好在特定温度下长根,掌握有丝分裂高峰期, 以便得到更多的有丝分裂的细胞。 3. 前处理的目的是降低细胞质的粘度,使染色体缩短 分散,防止纺锤体形成,让更多的细胞处于分裂中期, 一般在分裂高峰前,把根尖放到药剂中处理3-4 小时。 可处理的药剂很多,如秋水仙素、对二氯苯、8-羟基 喹啉等。 4. 解离的目的是使分生组织细胞间的果胶质分解,细 胞壁软化或部分分解,使细胞和染色体容易分散压平, 解离方法有酸解法和酶解法。
六、实验步骤
(一)培养及前处理:将大蒜鳞基置于盛水的 小烧杯上,放在25℃温箱中,待根长到2cm左 右时(见图1-1) ,在上午九时摘下根尖,放到 对二氯苯饱或0.02%秋水仙素溶液中,浸泡处 理3-4小时。
图1-1 大蒜的培养
(二)固定及保存:经过前处理的根尖,再放到 卡诺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固定材料可以转入70 %酒精中,在4℃冰箱中保存,保存时间最好不超 过二个月。
1. 压片材料要少,避免细胞紧贴在一起,细胞和染色体没有伸 展的余地。
2. 用镊子敲打盖玻片时,用力要均匀,若在压片时稍不留意, 使个别染色体丢失,而被迫放弃一个良好的分裂相的细胞。
(五)封片:把压好的玻片标本,放在干冰或冰箱结冰器里冻 结。然后用刀片迅速把盖玻片和载玻片分开,用电吹风把玻片 吹干后,滴上油派胶加上盖玻片封片,或经二甲苯透明后,滴 中性树胶,加盖玻片封片,做成永久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