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具体国情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道路,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开放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就以下两反方面对此做肤浅的论述。
一方面,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中国当时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经济基础我们才能去搞上层建筑。
所以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改变中国贫穷的现状。
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
而发展的动力就在于改革。
改革不合理的经济制度,实现由贫穷到富裕的转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物质保障。
因此,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改革开放的程度也要适合我国的国情。
在党的幼年时期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左”倾主义错误,中国革命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内的教条主义盛行,生搬硬套俄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不知道也不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
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理论分析,运用于实际后,中国的革命面貌才真正焕然一新,革命形势发展之快都出乎创立这一理论的本人的意外。
这表明,一旦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探索符合本国特点的革命和建设理论、推进理论创新的空间就会无比广阔。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解放思想的步伐和进程始终都是围绕并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以及在和平建设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来进行的,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确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等等。
正是在解答这两个根本问题过程中,我们寻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我们并没有发生过像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出现的诸多失误,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愈益明确、完善。
综上所述,我当长期以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取得的诸多成就,都归功于党对国情的分析以及对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