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2021版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感市2021版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 (2019九上·杏花岭月考) 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 石墨能导电
B . 金刚石硬度大
C . 铜绿是绿色粉末
D . 一氧化碳可以燃烧
2. (2分)(2017·常州模拟) 下列做法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是()
A . 回收废旧金属
B . 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 . 随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D . 实验室废物不经处理随意丢弃
3. (2分) (2016九上·唐河期末)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
A . 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
B . 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的两支高低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
4. (2分) (2016九上·无锡期中) 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 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 . Ⅰ、Ⅱ、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C . 循环过程中不需要吸收能量
D . 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5. (2分)实验考查中小明配制了50g15%的食盐水,经检测质量分数偏高,可能原因是()
A . 食盐中含有不溶杂质
B . 取水时俯视读数
C . 称量时物码放反
D . 转移至细口瓶时洒出
6. (2分) (2015九上·涪陵期中) 双氧水(H2O2)是常用的医用消毒液.下列对双氧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 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
C . 由双氧水分子构成
D . 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7. (2分)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 . 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C . 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D . 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8. (2分)(2016·金乡模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 .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发生改变
C .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 “热胀冷缩”现象表明分子间有间隔
9. (2分) (2018九上·麦积期中) 能除去空气中氧气,且不生成其他气体的是()
A . 木炭
B . 红磷
C . 硫
D . 铁丝
10. (2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 . 元素名称是“硫”
B . 最外层电子数是16
C . 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D . 元素符号“S”
11. (2分)(2017·清苑模拟)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
食物苹果葡萄牛奶玉米粥
pH 2.9-3.3 3.5-4.5 6.3-6.6 6.8-8.0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上述食物中的()
A . 苹果
B . 葡萄
C . 牛奶
D . 玉米粥
12. (2分)(2017·西湖模拟)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t1℃时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65g的饱和溶液
B . 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 将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只能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的方法来实现
D . 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13. (2分)(2018·合肥模拟)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 .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C .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电子数
D . 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物质是酸溶性
14. (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X Y Z Q
反应前的质量/g22845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40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 待测值为53 g
D . 反应消耗(或生成)的Y、Q的质量比为24:14
二、填空题 (共1题;共5分)
15. (5分)(2013·常州) 2012年6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
(1)“蛟龙”号身披能抗超高压的钛合金“龙甲”.钛合金属于________材料,它的硬度________(填“小于”或“大于”)金属钛的硬度;
(2)下潜时,载人舱里的气体与外界空气相同,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 %;
(3)深海潜航中可观测海底的“热液”与“冷泉”现象.前者是海水渗入地下,被熔岩加热后重返海底的活动.该海水中的丰富矿物在重返地表时遭遇冷水后沉积,沉积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后者的形成原因之一是海底天然气的溢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6题;共29分)
16. (6分) (2017九上·南宁期中) A、B、C、D、E、X、Y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Y为黑色固体,C、D、E为无色气体,其中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略),请根据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________;E________;
(2)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其属于哪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反应。

17. (7分)碲(Te)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创造人间奇迹的桥梁”.实验室模拟提取碲的一个实验是:取某含碲溶液于烧瓶中,加入适量NaC1,加热到一定温度,持续通入SO2 ,待反应一定时间,过滤得到粗碲.
(1)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TeOSO4+2SO2+3X Te↓+3H2SO4 ,则X为________ (填化学式).(2)为探究获得较高粗碲沉淀率的反应条件,某研究小组在控制NaC1浓度和SO2流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下述对比试验,数据如下:
实验温度/℃反应时间/h粗蹄沉淀率
a65 3.065.0
b80 3.098.9
c80 2.098.9
d90 2.097.0
①该小组研究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
②实验a和b的目的是________ .
③在上述四组实验中,最佳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 ℃和________ h.
④为了提升设备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可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测定粗碲沉淀率.若再设计对比实验,选择的反应条件还可以是________ (填选项).
A.80℃,1.5h
B.80℃,2.5h
C.70℃,2.0h
D.95℃,2.0h.
18. (5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实验结束时,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为回收有关金属和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
试回答:
(1)
步骤①中锌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 .
(2)
写出步骤①中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
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________ .
(4)
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________(填“>”、“<”或“=”)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铜质量,必须要称量________ 的质量.
19. (4分) (2017九上·信阳月考) 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下图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关闭活塞________ (填“A”或“B”下同),人呼气时应打开活塞_________,此时可观察到右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左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20. (4分) (2018九上·鼓楼期末) 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为了节约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填名称)作为汽车燃料。

(2)煤块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________ 。

(3)从 2004 年起,南京市民用上了天然气。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________。

21. (3分)(2018·盘锦模拟) 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若密封不严会使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为碳酸钠。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请你选择两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只要求写出你选择的试剂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共1题;共9分)
22. (9分) (2018九上·武宣月考)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 ② ________ 。

(2)实验室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下同)做发生装置,选用________做收集装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有:①装药品并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②收集气体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导管移出水面⑤固定装置⑥停止加热⑦给试管加热.将上述操作步骤按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序________(填序号)。

若改用下图的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 (选填“a”或“b”)口进入。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

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中选择发生装置
________ 和收集装置________。

五、推断题 (共2题;共17分)
23. (13分)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除去,从而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
[资料准备]
20℃时,一些物质的溶解度OH﹣CO32﹣
Na+溶溶
Ca2+微不
Mg2+不微
[实验方案]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与表达]
(1)
实验步骤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 ;实验步骤③和④的目的是________ .
(2)
实验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 ,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 .
(3)
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 .(4)
实验步骤④中生成的沉淀D是________.(填写名称)
(5)
实验步骤⑤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获取食盐晶体,原因是________ ;在蒸发食盐溶液
的过程中要使用玻璃棒,作用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
有同学认为只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任意一种试剂就能将两种可溶性杂质出去,你认为这种方法________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
(7)
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做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________ .
[实验方案设计]
(8)
为了完善原实验方案,你设计的实验是________ .(仅写出补充部分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24. (4分)(2013·湛江) 2013年5月16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公布第一季度餐饮食品抽验结果.其中一项结果为44.4%的大米制品抽检产品发现镉超标.
(1)这里的镉是指;
A . 原子
B . 离子
C . 单质
D . 元素
(2)已知镉(Cd)在化合物中通常为+2价.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的前面.写出镉与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类型:________;
(3)市民想尽量躲开含镉食物.请你给市民提一条建议:________.
六、综合题 (共1题;共3分)
25. (3分)某化学研究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称取石灰石样品8g,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不溶解).试计算:
(1)
m=________g.
(2)
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________
(3)
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填空题 (共1题;共5分)
15-1、
15-2、
15-3、
三、简答题 (共6题;共29分)
16-1、
16-2、
17-1、
18-1、
18-2、
18-3、
18-4、
19-1、
19-2、
20-1、
20-2、
20-3、
21-1、
21-2、
四、实验题 (共1题;共9分) 22-1、
22-2、
22-3、
22-4、
五、推断题 (共2题;共17分)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4-1、
24-2、
24-3、
六、综合题 (共1题;共3分)
25-1、
25-2、
25-3、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