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开展性别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对幼儿开展性别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措施[摘要]性别教育是以社会和人们的性别观念为基础,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方式渗透到教育各个环节,它影响着受教育者性别认知的发展和性别观念的形成。幼儿期是进行性别教育的重要时期,对幼儿开展性别教育关乎人格健康,父母应该树立双性化性别教育的理念,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定势,突破性别刻板印象,创造宽松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帮孩子确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兼有双性的优质特征,使其在日后的生活中表现出更灵活的适应性和创造力。
[关键词]性别教育人格健康性别认同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幼儿性别教育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阶段性教育的重点是性别教育,性别教育不仅是一种健康教育更是人格教育。现在生活中“小伪娘”、“小春哥”、变性人、同性恋等现象的出现,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幼儿性别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时期,科学适宜的性别教育关乎人格健康,对儿童的个性以及社会性发展有重大影响。一项关于儿童性别认同的调查显示:儿童5岁时性别认同可达94.23%,而家长对儿童的性别认同教育不容乐观[1]。可见,对幼儿开展性别教育不容忽视。
一、性别教育的内涵
性别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是形成性别观念和性别态度、产生相应性别行为的社会化教育过性别认同程。性别教育是以社会和人们的性别观念为基础,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方式渗透到教育各个环
节,它影响着受教育者性别认知的发展和性别观念的形成[2]。性别教育并不等同于性教育,性别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是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意识的教育。
性别认同是指以个人对自己性别上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身份的认同和确认[3]。通常孩子在3岁左右,就有了初步的性别意识,了解男女的性别差异。如果在性别认同的过程中,父母不加以重视或教养方式不当,孩子在性别认同方面就会出现偏差,出现性取向错位或特殊性嗜好等[4]。
性别角色是指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待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即个体在自身解剖学、生理学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的两性规范影响下形成的性格、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上的特征以及由这些特征构成的行为模式[5]。
二、性别教育的新理念:双性化性别教育
传统的刻板教养方式、教育观及文化因素,使得男性和女性按照各自既定的性别角色行为规范去成长。这样的性别刻板印象及性别角色定势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全人格的发展。
双性化性别教育,是摒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新理念[6]。双性化性别教育指出,在教育孩子上,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只培养其温柔、细致等女性气质),只会限制孩子
智力、个性的全面、健康的发展。据某项调查结果显示,具有“双性化”特征的男女在社会适应性、协作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较优异的表现,比较而言,那些纯男性和纯女性会则显得相对较弱[7]。
双性化性别教育的实质是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注重教育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不仅让幼儿知道不同性别的生理差异角色差异,同时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定势,突破性别刻板印象,创造宽松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帮孩子确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兼有双性的优质特征,使其在日后的生活中表现出更灵活的适应性和创造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寻找和创造“双性化教育”的时机,从而塑造幼儿的完善人格。
三、幼儿期是性别教育的重要时期
弗洛伊德认为主要的性别认同发生在幼儿期,因为这是儿童发生俄底浦斯情结的时期,幼儿期也是性别角色发展的关键期[8]。
艾里克森基本接受弗洛伊德的观点,又对其理论进行了发展。他认为,性别角色获得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两大任务之一(另一任务是发展良心),如果幼儿能够形成对父母之中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一方的认同克服对父母之中与自己性别不同的一方的俄底浦斯情结,就能获得自主感,否则就会产生内疚感。同时,艾里克森认为生物学的因素对性别角色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他认为行为的性别差异根源在于两性之间解剖上的差异,具体是指两性之间人格和行
为的差异反映了他们生殖器官结构上的差异[9]。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对性别角色(或者对性别概念的认知)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基本的性别认同:在3岁的时候,儿童开始能够自我分辨是男是女的时候,就把自己标称为“男孩”或者“女孩”。②性别稳定性:3岁以后,儿童逐渐认识到性别在不同的时间里都是稳定不变的,男孩知道他们将变成男人,女孩知道她们将变成女人。③性别恒常性:当儿童意识到在各种场合下,他们的性别都是不变的,这就标志着性别概念的真正形成,大约在 6-7岁[10]。
理论证明,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性意识和性心理,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协会玛丽考尔德伦博士强调:“儿童阶段,特别是5岁以前性教育特别有效。”我国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在解答儿童性教育问题时指出:3~6岁是孩子性发展的关键期。可见幼儿期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是最好的时机。
四、性别教育不仅是健康教育更是人格教育
埃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发展是一个终身过程,它最早“起始于童年期父母之间爱的依存性”但是青春期的时候,“由于对先前已经形成的自居作用加以整合”而逐渐开始获得自我同一性。他认为同一性的出现就架起了童年期和成年期的桥梁,童年期是身体自我与父母意象被赋予文化内涵的时期,成人是各种社会角色获得的时期,在这一过渡过程中,他认为同一性包括着儿童早年所期望成为的以及被迫变成像他所依恋的那些人的所有连续自居作用的总
和。因此,自我同一性最后获得始于自居作用结束时,产生于对儿童时期的各种自居作用的有选择的抛弃和相互同化[11]。
性别同一性的发展也是一样,幼儿期是性别概念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性别意识及性别角色的发展奠定了青春期性别同一性的发展,对于青年期人格、道德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有助于幼儿性别概念的发展,扮演适合的性别角色,有利于青年期性别同一性的发展,避免造成性别错位,出现性别认同障碍、心理变态等人格问题。实验研究也表明,幼儿期期所接受的科学性教育会影响他们的性自认、性别自我表现、性别角色行为、动情反应以及今后性目标选择[12]。所以,幼儿期的性别教育不仅仅是健康教育更是生活教育、人格教育。
五、在双性化性别教育理念下,幼儿期性别教育的有效策略
弗洛伊德认为,由于父母或多或少的代表着社会大多数成员认可的价值观,通过对父母的认同,儿童和青少年学会了社会期望的规则和行为模式。因此对父母的认同就成了性别角色发展的关键。研究也表明现实生活中很多性别错位、性别认同障碍的问题很大的原因是来自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可见父母是幼儿性别教育的启蒙老师,本文将主要介绍父母对于幼儿性别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父母要重新审视自己性别教育观念
1.建立性别平等的观念
性别是有差异的,但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家长对某一性别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