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人教版碳的还原性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二课时)课后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二课时)课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62dbf6abb4cf7ec4afed0c8.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二课时)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会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
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B.当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可能比反应前固体的质量大C.实验结束后,应用磁铁和稀盐酸来检验固体产物中是否有铁生成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尾气应点燃或收集处理2.下列方法或做法不能用来鉴别CO2和CO的是A.分别闻两种气体的气味B.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3.对大气都有严重污染的一组有害气体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B.二氧化碳、氦气、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D.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4.欲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以( )A.点燃B.通过灼热的CuO C.通过澄清石灰水D.通过灼热的炭层5.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反应前后Co3O4化学组成改变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6.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2C+O22CO C+O2CO22CO+O22CO2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D.C→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7.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A.把混合气体点燃B.通入澄清石灰水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从一个容器顷倒到另一个容器8.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初三化学碳及含碳还原性2012年一模试题教师版
![初三化学碳及含碳还原性2012年一模试题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6c9bbd0b4c2e3f572763fb.png)
初三花絮模拟试卷(含碳以及还原性物质)汇编(2012宝山区)将石灰石、氧化铜和木炭经研磨混合均匀,放入试管中加热至高温,试管内共能发生的反应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2012宝山区)一气体可能有CO、CO2、H2、H2O(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探究该气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实验现象:A中无明显现象;B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该气体中肯定含有①,肯定不含有②。
写出装置C、D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④。
问题与思考:有同学认为上图实验方案不合理,请你指出存在的问题是:⑤(2012奉贤)将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持续不断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通入的二氧化碳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像中的()(2012虹口)右图中“→”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代表相连的两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物质,请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B、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C、丙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D、丁可能是碳或氧气甲乙丙丁(2012虹口)如图A所示是用白磷(着火点为40℃)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其中细玻璃管的底端刚好与白磷接触。
实验步骤现象将装置A放在(8)(填仪器名称)上称量。
示数为158.4 g。
取下带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用酒精灯加热细玻璃管下端至红热,迅速塞紧锥形瓶并引燃白磷。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9),并放出热量,气球膨胀。
冷却至室温如图B所示,再次称量装置气球变瘪,质量为158.4 g①仪器a的名称是(10)②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11),由上述实验知,剩余气体的化学性质是(12)。
用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两次称量质量不变的原因(13)。
③另一名同学在其实验结束后发现第二次称量的质量减小了,可能的原因是(14)。
Ⅰ.白磷的量不足Ⅱ.白磷过量Ⅲ.反应中气球膨胀了Ⅳ.装置密闭性不好④反应结束时(如图B所示),气球变瘪的原因是(15)。
(11)碳还原氧化铜实验——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教材实验专项
![(11)碳还原氧化铜实验——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教材实验专项](https://img.taocdn.com/s3/m/0b47438101f69e3142329434.png)
(11)碳还原氧化铜实验——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教材实验专项1.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B. 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C. 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2CO +C2CO 高温D. 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2.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碳与氧化铜发生了反应C .碳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D .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3.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都需要尾气处理B.两个实验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两个实验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色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石灰水倒吸4.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Ⅲ中出现气泡,说明Ⅰ中反应已开始B.反应中,装置Ⅰ内壁出现的水雾是反应生成的C.冷却后,装置Ⅰ减少的固体质量等于生成气体的质量D.装置Ⅱ中可收集到一瓶二氧化碳气体5.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取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
实验过程中A装置中试管内产生的现象是__。
(2)酒精灯火焰加金属网罩的目的是____。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22442Cu O+H SO =CuSO +H O+Cu (进行试验)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课第六单元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2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第六单元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2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3693ae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6.png)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稳定)
碳在任何情况下化学性质都这么稳定吗?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回忆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现象
用途:作燃料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新闻
冬天烧炭取暖要特别注意什么?
——可燃性
冬天用煤、炭取暖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煤气(CO)中毒。
课堂练习
3.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装置图,请回答问题。(1)木炭与氧化铜的颜色都是________。(2)刚开始预热,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3)在高温条件下,试管中的固体逐渐变为______色,说明生成了_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说明生成了____________。(3)写出试管中发生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黑色
红
铜
浑浊
二氧化碳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题 碳单质的多样性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稳定)
2.可燃性
3.还原性
制碳素墨水
作燃料
冶炼金属
谢谢观看
1.酒精灯为什么要加网罩?
2.为什么要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3.试管里的粉末为什么要冷却后再倒出?
4.刚开始试管中出现气泡,为什么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防止石灰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破裂
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成氧化铜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就叫做还原反应
学习目标
无论是金刚石、石墨或C60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训练卷(四)——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训练卷(四)——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08322c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7.png)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训练卷(四)——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强化训练卷(四)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a-40。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央视《每周质量日报》报道,市场上发现假冒的2B铅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铅笔芯中含有石墨B、铅笔芯是用铅做的C、2B铅笔芯可以导电D、铅笔芯在氧气中灼烧能生成二氧化碳2、科学家通过控制多孔石墨烯的孔径,制得特制的石墨烯如图,就如同筛子一样能快速地滤掉海水中的盐而只留下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方法有助于减缓淡水危机6、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C.常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得D.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7、下列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关知识的归纳整理中,合理的是()A.它们的分子都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它们都有毒C.它们都有可燃性D.它们都能用于冶炼金属8、科学家测出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读音:tãng)的物质,化学式为COS,其结构虽与二氧化碳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化羰是氧化物B、相同条件下,硫化羰的密度比空气小C、硫化羰可用作灭火剂D、硫化羰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是CO2和SO29、下列区别CO和CO2气体最好的方法是()A、用动物试验它们的毒性B、能否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D、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10、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中C、把混合气体点燃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11、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B.探究石蜡中含有碳、氢元素C.探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12、用如图装置,制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
专题4.2碳(八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举一反三(上海)(原卷版)
![专题4.2碳(八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举一反三(上海)(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d6966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1.png)
专题4.2 碳【题型1 同素异形体】【题型2 碳单质及其用途】【题型3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题型4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题型5 碳循环】【题型6 碳、一氧化碳还原性的比较】【题型7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鉴别与转化】【题型8 碳酸钙】【题型1 同素异形体】【例1】(2023·上海普陀·统考一模)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红磷与白磷B.木炭与活性炭C.氧气与臭氧D.金刚石与石墨【变式11】(2023·上海宝山·统考二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氧气和液氧B.石墨和碳60C.冰和干冰D.水和双氧水【变式12】(2023·上海徐汇·统考二模)下列关于红磷和白磷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同种物质B.互为同素异形体C.着火点相同D.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不同【变式13】(2023·上海静安·统考二模)臭氧发生器可将氧气转化为臭氧(O3)。
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O2和O3的分子相同B.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C.O2和O3的性质一定相同D.相同物质的量的氧气和臭氧质量相等【题型2 碳单质及其用途】【例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A B.B C.C D.D【变式21】(2023·上海崇明·统考二模)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具有可燃性B.金刚石硬度很小C.石墨具有导电性D.石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变式22】(2023·上海·模拟预测)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
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可以互称为同素异形体B.l g 金刚石和 1 g 石墨含有原子数相同C.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常温下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变式23】(2023·上海松江·统考一模)碳还原氧化铜如图所示,判断该反应发生的现象是A.被加热试管的管口有无色液滴 B.生成无色气体C.导管口冒气泡 D.固体由黑色变红色【变式24】(2023·上海松江·统考二模)一定质量的碳和氧化铜混合物,高温下反应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小,固体总质量的变化如图。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习题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8e11de3f111f18582d05a29.png)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选择题1.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2.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4.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A.碳素墨水B.打印碳粉C.低碳生活D.石墨碳棒5.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B.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6.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7.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和得出,钠元素和钾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B.CO2的过多排放会形成酸雨C.CO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9.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不易被人们察觉的有毒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一氧化碳10.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B.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C.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11.碳家族中,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如图所示).关于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是一种单质B.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1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大气污染物B.都能与水反应C.都能还原氧化铜D.都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生成13.关于一氧化碳和氢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可燃性B.通常状况下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C.都具有还原性D.都有剧毒14.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①都具有氧化性②都具有还原性③都易溶于水④都能跟碳反应⑤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⑥都是氧化物⑦都可用于灭火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A.①④⑤⑧B.①③④⑤⑥⑧C.②④⑤⑧D.①④⑤⑦⑧15.为了制取CO2并验证它的性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①a是分液漏斗②酒精灯加上铁丝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③若D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C装置中M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④尾气的处理方法是在D装置右端的导管口放一盏酒精灯⑤A中的稀盐酸可以用稀硫酸代替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②⑤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④16.下列有关制取干燥的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A.发生装置B.干燥装置C.验满方法D.收集方法1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锥形瓶中放入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具体操作有: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②从a端通入氮气;③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④从b端通人二氧化碳;⑤从b端通人氮气.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A.①③④B.④②①③C.④②③①D.①⑤③①18.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A.水B.炽热的炭层C.澄清石灰水D.灼热的氧化铜19.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A.水B.澄清石灰水C.氧气D.木炭20.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进行①~④项操作,紫色纸花变红的是()A.Ⅰ和ⅢB.Ⅱ和ⅢC.Ⅲ和ⅣD.Ⅰ和Ⅳ21.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木炭粉和氧化铜反应后气体产物的成分.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前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为12.80g,玻璃管质量为52.30g;反应后玻璃管及其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64.81g,装置B增重0.22g,装置C质量未改变.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C﹣12 O﹣16)①当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时,碳与氧化铜的反应结束;②玻璃管中反应结束后仍要缓缓通入氮气将装置内残留的气体生成物排出;③玻璃管中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④NaOH与CO2反应导致装置B质量增加;⑤装置C的质量未改变说明没有气体通入该装置。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复习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复习总结(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c816213186bceb18e8bb00.png)
第六单元复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
3.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最硬的物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碳的活性大大增强。
2.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3.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用于装饰品钻石,切割玻璃、钻探机的钻头。
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润滑性常用于做电极,铅笔芯、石墨炸弹等活性碳吸附性常用木炭与活性炭做吸附剂。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点燃2CO3.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及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及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2c5e090722192e4536f66f.png)
第 1 页 共 19 页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及碳的氧化物初中化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 “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具有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B. 具有吸附性C. 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D.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2. 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B. 与金刚石、石墨一样,活性炭是碳的另一种单质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动物死亡,所以都有毒性D.除去 中混有少量的CO,可通过点燃混合气体的方法把CO 转化为3. 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A. 木炭用作燃料B. 用墨书写或绘画C. 石墨作电极材料D. 焦炭用于炼铁4.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词充分体现钻石具有的性质是( )A. 硬度较小B. 密度较大C. 导电性好D. 化学性质稳定5.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 闻气味B. 收集 验满C. 称量固体D. 熄灭酒精灯6. 下列实验设计及气体流向(“→”表示气体流向)正确的是( )A. 干燥氨气B. 收集氢气C. 收集氨气D. 收集氧气7.第2页,共19页8. 小项想用足量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 2.你认为小英怎么做才行( )A. 不可能收集到一瓶 ,因为 可溶于水B. 选择B 、C 两种装置,导管b 接导管d 可收集到一瓶C. 选择B 、C 两种装置,导管c 接导管d 可收集到一瓶D. 选择A 、B 两种装置,导管a 接导管b 可收集到一瓶9.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B.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C. 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D.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10. 如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B C D. D 11.A. AB. BC. CD. D12.A B C D13.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B. 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C. 反应生成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D. 反应前后C、O、Cu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14.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A. B. C. D.15.“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 一氧化碳(练习题)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 一氧化碳(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bcfa5a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a.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一氧化碳(344)1.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固体草酸(H2C2O4·2H2O)受热可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H2C2O4·2H2O=△CO↑+CO2↑+3H2O。
该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草酸晶体受热先熔化后分解;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可吸收水分,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遇水变成蓝色。
(1)甲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CO。
①A中利用底部弯曲的试管,其原因是,B装置的作用是。
②CO收集满的依据是,CO集满后,将集气瓶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取出,然后先,再。
(2)乙同学为了验证草酸的分解产物,设计了四个方案,分别将混合气体(包括水蒸气)依次通过足量的下列试剂:A.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B.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C.石灰水、无水硫酸铜、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D.无水硫酸铜、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方案是。
(3)丙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利用草酸分解产生的CO测定某种铁的氧化物的组成。
①实验时C处发生的反应中,一氧化碳表现出性。
②当C装置中铁的氧化物全部被还原后,称量剩余的质量为ag,同时测得D装置的质量增加了bg,则该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③丁同学认为去掉A装置,对测定结果无影响,他的观点(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判断理由是。
而戊同学认为在D装置后还应再增加某装置,该装置是;若无此装置,对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填“有”或“没有”)。
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D.一氧化碳可作为燃料3.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下列关于CO2和CO 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A.AB.BC.CD.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CO常用于人工降雨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可用于冶炼金属5.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被还原B.固体粉末由红变黑C.氧元素存在形态不变D.铜元素的质量减少6.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0b04a0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e.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344)1.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2Fe0+3Cl02=点燃2Fe+3Cl−13,反应前后,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4P+5O2=点燃2P2O5B.FeCl3+3NaOH=Fe(OH)3↓+3NaClC.Zn+H2SO4=ZnSO4+H2↑D.2H2O=通电2H2↑+O2↑2.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A.铅笔B.纯蓝墨水笔C.碳素墨水笔D.圆珠笔3.被誉为“21世纪神奇材料”的石墨烯以其神奇特性承载着人们的无数想象。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用石墨烯和铝合金可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
下列对石墨烯和烯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烯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4.关于碳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碳单质越活泼B.碳具有还原性,炽热的碳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C.碳在氧气不足时发生不完全燃烧,吸收热量D.碳的单质常温下长期保存不变质5.如图是制取炭黑的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中含有炭黑B.炭黑性质稳定,不能燃烧C.蜡烛的组成元素中含有碳元素D.蜡烛变成炭黑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6.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单质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COB.CO2C.O2D.CuO7.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碳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8.碳可用于冶金工业,焦炭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2O3+3C=高温4Fe+ 3CO2↑,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C具有氧化性B.Fe2O3发生了还原反应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9.“史上最贵”的实验:步骤Ⅰ.让金刚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收集生成的气体;步骤Ⅱ.让足量镁条在步骤Ⅰ生成的气体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碳粉和白色的固体氧化物。
九年级化学专题测试---碳1(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专题测试---碳1(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cfaec431126edb6e1a10b8.png)
224.2 碳第 1 课时 碳单质1.下列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钻石和金刚石B .水和冰C .氧气和臭氧D .熟石灰和生石灰2.某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碳元素,下列叙述中比较严密的是 ( )A .一定是纯净物B .一定是金刚石C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D .一定是石墨3.1996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现 C6。
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美国化学家理查德•斯莫利 2005 年因病于 10 月 28 日逝世),现在 C 70 也已制得。
下列对 C 60 和 C 70 这两种物质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 ( )A .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 .它们是两种新型的化合物C .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 .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差是 120 4.在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中,作氧化剂的物质是 ( )A .CB .CuOC .CuD .CO 25.不能根据颜色鉴别的一组是()A .炭黑、氧化铜B .氯酸钾、高锰酸钾C .硫酸铜溶液、食盐水D .二氧化氮、氧气6. 碳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C+O −高−温−→ 2CO 、C+ O −点−燃−→ 已知在一定的条件下 12g 碳与 20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的产物是()CO 2,A .只有 COB .只有 CO 2C .既有 CO ,又有 CO 2D .无法确定7. 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等都使用碳素墨水书写,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A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 .常温下被氧化成稳定性的物质C .常温下被还原成稳定性的物质D .常温下跟纸反应生成稳定性的物质8.金刚石、石墨和 C 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是同一种物质B .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C .它们是同素异形体D .它们的化学与物理性质相同9.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
以石墨为原料,先制备氧化石墨,再经过热还原制备石墨烯。
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可弯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32ef3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7.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A.乘公交车出行B.回收废旧电池C.大量焚烧秸秆D.推广风力发电2.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匹配的是()A.石墨作电极——石墨具有润滑性B.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CO支持燃烧C.干冰作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D.焦炭用于炼铁——焦炭具有氧化性3.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黑色物质“超级黑”,它是用比头发丝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碳单质)制造的,其导热效率为铜的七倍,坚固程度为钢的十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级黑”说明碳单质都是黑色B.“超级黑”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相似C.“超级黑”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材料D.“超级黑”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燃烧4.如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检查气密性B.制取C.收集D.验满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中,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是()A BC D6.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
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 .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B .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C .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D .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7.下列是冶炼金属时发生的一些反应,有关归纳正确的是( )①H 2+CuO=====△Cu +H 2O ②C +2CuO=====高温2Cu +CO 2↑ ③CO +CuO=====△Cu +CO 2A .三个反应均为化合反应B .反应③可用于除去CO 中混有的CO 2C .三个反应都能观察到红色固体变为黑色D .三个反应生成等质量的Cu 时,参加反应的CuO 的质量一定相等8.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某同学用一根铁丝穿过3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按照图示将水滴加到相应的位置。
达标测试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练习试题(解析版)
![达标测试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练习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dedd4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3.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某气体中可能含有CO2、O2、N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依次通过:①炽热的焦炭;②足量灼热的氧化铜;③足量的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
每一步均充分反应,最终得到的气体为纯净物。
气体的分子数目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a点气体可能为N2和O2②b点气体中CO和N2的质量比为2:1③c点气体中O、N原子的个数比为2:1④该过程中发生了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A.4种B.3种C.2种D.1种2、“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
下列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B.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C.露天焚烧玉米桔梗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3、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A B.B C.C D.D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A B.B C.C D.D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天然硬度最大的物质B .二氧化碳能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C .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 .书写档案时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6、碳元素是世界上最大的元素家族.有关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C 、CO 、CO 2都具有还原性B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构成不同C .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D .CO 2无毒,但是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窑应做灯火实验7、如图,有四支充满不同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塞子时,最后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A .空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氮气8、下列混合气体(括号中为杂质),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杂质实现净化的是A .()22CO OB .()2O COC .()22O HD .()2H CO9、区别空气、氧气、氮气最好的方法是A .燃着的木条B .带火星的木条C .澄清石灰水D .比较密度10、下列物质的鉴别或除杂方法正确的是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B .用观察的方法鉴别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C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D .用灼烧的方法除去铜粉中的碳粉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下列六种气体:①水蒸气;②氮气;③氧气;④二氧化碳;⑤二氧化硫;⑥氦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e19e5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9.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木材制活性炭B.石墨导电C.木炭使红墨水褪色D.用木材制筷子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2.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3.图中属于有毒气体的是()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间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底部C.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D.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5.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6.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大气污染物B.都能与水反应C.都能还原氧化铜D.都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制得7.美国首颗“嗅碳”卫星在2009年2月24日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因运载火箭出现故障坠毁,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
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8.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9.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结合上述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④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A.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B.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不同11.仔细观察在煤炉中燃烧的煤,你会发现有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真题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34000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8.png)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真题单选题1、图所示是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网罩的作用:集中火焰并提高温度B.理论上试管a中减少的质量等于试管b增加的质量C.a中黑色粉末变红说明碳具有还原性D.反应结束后立即把a中的物质倒出来观察现象答案:DA、网罩可以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正确。
B、理论上a中减少的质量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b中增加的质量为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理论上试管a中减少的质量等于试管b增加的质量,正确。
C、a中黑色粉末变红,说明碳能夺走氧化铜中的氧,说明碳具有还原性,正确。
D、反应结束后立即把a中的物质铜倒出来,铜可能在较高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不能反应结束后立即把a中的物质倒出来观察现象,错误。
故选D。
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图。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增加C.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D.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答案:BA、一氧化碳还原红棕色氧化铁生成黑色铁和二氧化碳,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正确。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由氧化铁失去氧元素被还原为铁,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减少,故B错。
C、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变浑浊,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正确。
故选:B。
3、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答案:C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种单质。
A、构成金刚石、石墨的原子大小相同,故说法错误;B、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故说法错误;C、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所以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故说法正确;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金溪县第一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复习题(培优提高)
![金溪县第一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复习题(培优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002148b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7.png)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的木条伸入集气瓶B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导管口冒气泡时,立即开始收集C 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否为可燃物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D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观察颜色A.A B.B C.C D.D3.下列除去括号中的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CO)往集气瓶中伸入一根燃着的小木条B.CO(CO2)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CuO(C)把固体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D.N2(O2)往集气瓶中伸入一根燃着的小木条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酒精蒸发,分子体积增大C.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D.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5.下图为“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创新实验装置。
用一根铁丝穿4片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盐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1、3、变为红色,2、4不变色B.若将稀盐酸换成稀醋酸也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A B.B C.C D.D7.碳的单质除了金刚石、石墨和C60外,科学家们还合成了C90、C240、C540等系列物质,据此可作出的推测是()①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②单质可能存在复杂的分子结构;③单质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④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之间可能存在更多的互相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补充练习1)
碳的还原性专项练习
一、描述实验现象和书写化学方程式
资料:下列是一些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可用于描述实验现象。
CuO:黑色固体Fe2O3:红棕色固体Fe3O4:黑色固体Fe粉:黑色粉末Cu:红色固体
M+A→D
三、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表明反应开始发生的现象是
,表明实验已经停止的现象是。
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应先,再
,原因是。
四、某同学将过量的木炭和少量氧化铜粉末混合,装入试管中,
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有铜和剩余的木炭。
为得到纯净的铜,该同学将此混合物置于蒸发皿中加强热,以除去剩余的木炭。
你认为该同学能否达到目的?(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若不能,你觉得可以怎么除去剩余的木炭?
五、定量实验(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C-12)
某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和氧化铁反应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如图6-4)
)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都是二氧化碳。
)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实验操作及现象:见小表。
)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氧元素质量伪0.96g………(6)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简答
①称取3.2g氧化铁与2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质量为48.48g的玻璃管中,按上图装置连接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A B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其目的是
③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该现象说明
④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的玻璃管和
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g
六、创新探究题
如图6-2,1985年科学家发现的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的形状像足球(图C),因此又叫足球烯。
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一种碳的单质—碳纳米管,这是由六边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图D)。
图A、图B分别是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小黑点均代表碳原子。
用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6-2 (1)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常温下足球烯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简要说明理由。
(3)请你设计一个方案,证明足球烯和碳纳米管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以足球烯为例,用文字简要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