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作业(全国卷用) (3)
【语文】江西省丰城四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测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丰城四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虽然有关《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仍待细究,但我们有理由认定,“王官采诗”的说法值得注意。
“采诗”是从上古传下的制度,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观风俗、察得失。
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它能够在贵族子弟尚未广泛深入接触社会之前,丰富和健全他们的知识和情感。
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加以注解,这为人们理解《诗经》及产生它的时代提供了一种路径。
受前贤著述启发,三国吴人陆玑撰成《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不仅提拈出《诗经》中动植物的名称,还附述其样貌、形态、功用和生长环境,有时更综合对比不同地域的不同称呼以丰富人们对该物之认知。
比如《秦风・蒹葭》中第一句“蒹葭苍苍”,陆疏云:“蒹,水草也。
坚实,牛食之令牛肥强。
青、徐州人谓之蒹,兖州、辽东通语也。
葭,一名芦菼,一名薍,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谓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锐而细,扬州人谓之马尾,以今语验之,则芦薍别草也。
”明人毛晋据陆疏所作《毛诗陆疏广要》,其中辨蒹、葭之别,并录别名十五种。
如此详细的分辨考证,既存注疏者本人的见闻,也有他们思考判断(“验之”)后所得出的结论。
在这类路径的解析之下,《诗经》成了一种“博物志”。
很显然,熟读《诗经》者更易成为博识之人,但绝非仅仅识于“物”而已,先秦以至后世的贵族,还会依据《诗经》所述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因识于“事”而做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汉代的刘向在《说苑》中就记录了一则与《诗经》有关的“父慈子孝”的故事,魏文侯将自己不太钟爱的太子击封于中山,三年间都很少往来,一次太子击遣舍人赵仓唐向文侯进献礼物,文侯问太子平常读什么书,赵答《诗经》,文侯又问太子读哪些篇章,赵答《晨风》《黍离》。
2019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附答案【优选真题】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19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优选】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19年全国卷Ⅲ语文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WORD格式--范文范例--指导案例-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 : 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 ; 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2019年全国高考试题语文全国卷Ⅲ 含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III卷精校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蘊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征,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教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必背金词金句】成语:①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②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③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④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⑤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富多彩。
名句: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发展过程中,难免会________,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②如果真像柴静说的那样开放几千家私营企业开采销售油气,必会________,假冒伪劣品充斥市场,那么谁敢到这些加油站加油。
③近几年来,从事介绍“越南新娘”、“柬埔寨新娘”行业的人员总是________,各种负面报道屡屡见诸报端,造成不良的影响。
A.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鱼龙混杂B.泥沙俱下鱼目混珠鱼龙混杂C.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泥沙俱下D.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鱼目混珠解析:“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符合第①句语境。
“鱼龙混杂”虽也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但前者多用在动态语境中,后者多用在静态语境中。
符合第③句语境。
“鱼目混珠”用比喻以假乱真。
符合第②句语境。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广东各地将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公开招聘专职安全员,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的现状。
B.作为中小学图书馆最主要的服务群体,中小学生能否充分利用好其中的馆藏资源,令其发挥育人作用,不仅在于中小学生自身,还受限于学校及家长。
C.为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规范注册收费行为,保障注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发改委、财政部日前印发通知,明确了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C卷)(含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C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书法当代标准的“质”和“量”刘宗超书法当代标准的构建,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
“质”的方面就是对“书法”本身要有一个根本的判断标准,“量”的方面就是建立起区分书法作品高下的标准。
“质”的标准解决什么是“书法”什么不是“书法”的问题。
书法之所以为书法,具有超越时代、超越地域的本质规定性,这个“质”的标准使书法的传统相沿不断。
“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形式。
它有三个根本因素:写的必须是具有实用因素的“汉字”,创作的行为必须是“写”而不是“画”,用的工具是毛笔。
用这个标准衡量,当代的众多创变现象已经走出了“书法”的边界。
他们对当代书法的价值只是提供了一种创变的思路或理念,作品本身不是书法。
再以“质”的标准衡量传统“摹刻”形式(如碑帖、碑刻、木板写刻),因其目的在于保存、再现书法形象,它们本身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法作品了;古代的瓦当文、花鸟字、碑额上的装饰性字体,具有设计制作的特点,今天看来只是“文字艺术”而不是书法;篆刻是在书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艺术样式,已经不是书法了。
书法标准“量”的方面是说,并不是所有用毛笔书写的汉字作品都是“艺术”,只有在技巧、风格、境界上达到一定层次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
也就是说,有作为艺术的“书法”,也有不是艺术只是停留在“写字”层次的“书法”。
只有在形式上排除那些“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的爱好者,书法的艺术性、严肃性才能得到保证。
以这一观点衡量当今书法家,不知多少人将会被排除出书法界。
书法“量”的标准具体体现在笔法、结字法、章法等形式的丰富性方面。
笔法丰富性的程度决定着书法艺术性的高下,至于虚与实、擒与纵、动与静、刚与柔、枯与润、曲与直、断与连、正与奇、巧与拙等对立因素的统一则是对笔法丰富性、节奏感的具体规定。
在结字法上,有篆、隶、真、草、行五种书体的规定;在章法上,有计白当黑、虚实相生、开合聚散、各随其体的布置方法。
2019年全国卷1、2、3高考论述文题目及详细解析
2月5日语文自主学习测试题一、(2019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
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
2019全国高考语文三卷(word版)
2019全国高考语文三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何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要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高考】2019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必背金词金句】成语:①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②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③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④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⑤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名句: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⑦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⑧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________。
②对于房地产“救市”的话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问题一经提出,人们就争先恐后地_____。
③除非把这事________,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他稍助一臂之力。
A.和盘托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B.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和盘托出C.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和盘托出D.畅所欲言和盘托出各抒己见解析: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
各抒己见:各自坚持自己意见或见解。
和盘托出:比喻全部说出或拿出来,没有保留。
“畅所欲言”侧重痛快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各抒己见”侧重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盘托出”侧重全部地说出自己知道的事情。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被誉为工业设计界的“诺贝尔奖”的金圆规奖于2015年首次迈向国际,对于一位工业设计师而言,拿到“金圆规奖”是其设计生涯的最高奖项。
B.对那场战争、对那段历史能否始终保持正确的认识,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关键所在,也是中日经贸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
C.法律专家认为,“海淘”虽然属于买卖双方私事,但跨境消费的特殊性决定了消费者仅凭个人之力难以有效维权,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出面予以法律支持和保护。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附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2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2页)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而不应局限于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强烈推荐】2019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2019年全国高考二卷语文
2019年全国高考二卷语文2019年全国高考二卷语文试题如下: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35分)甲必考题(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时间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瓷器传播时间的巧合,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智慧?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条件,传播路途上还有不断前行的航迹。
郑和船队将中国瓷器带往海外,最早到达的是今东南亚地区。
随着航路的开拓,航线先后延长至亚非其他地区,把先进的中华文明带到海外,同时也带回了东南亚的香料与非洲的玛瑙等物资。
开拓和不断延伸的航路,还使得青花瓷以波斯(今伊朗)为中心向西传播,经由中亚、西亚,最终到达非洲东海岸。
向东则跨过海禁初开时的明丽海岸线,过太平洋,抵北美硬木进口的盛产区北卡罗来纳。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的代表,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还在于其造型、画工中蕴涵的民族性和人文精神。
伊斯兰文化精神根本上是沙漠游牧精神,需大量生活用品尤其是瓷器来体现日常生活中不便携带的流动性审美诉求。
其典型审美趣味是静穆单纯而又端庄素雅。
青花瓷正是以其内敛、不炫耀的特性符合了阿拉伯民族的宗教感观和审美诉求。
青花瓷传入欧洲后,因融注了阿拉伯的艺术风格而备受欧洲王室喜爱,后被称为“白色金子”。
青花瓷传入欧洲只数百年后,在欧洲便有“永乐”“宣德”款识的青花瓷拍卖成交的纪录。
不同的文化交流方式充实和提升着一个国家的文化高度。
历史证明,国之盛在于文化盛。
坚持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今天,“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只有继续书写好海上丝路的新篇章,讲述好中国与世界交流互鉴的新故事,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发出更加和谐的声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与郑和下西洋时间重合,表明古代中国的瓷器烧制技术开始走向成熟。
2019年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题及答案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核心的要求,也是揭示城镇化软肋的一种方式。
在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许多令人怀念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担心,快速、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使乡愁无处安放。
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其变成乡痛,就需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承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物质文化记忆和非物质文化记忆。
物质文化记忆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非物质文化记忆则包括村规民约、传统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这些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它们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这些记忆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一方面可以借助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为了让乡村记忆永葆“温度”,需要对相关记忆场所进行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例如,有意识地整理维护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该定期维修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
我们的裁缝店XXX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裁缝,她的店铺是当地的知名店铺之一。
在这里,人们无论是要定制正装还是民族服饰,都能得到满意的服务。
XXX的手艺不仅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
2019全国卷II高考语文试题文字版(含答案)国卷3
2019全国卷II高考语文试题文字版(含答案)国卷3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优选)2019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3,含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全国卷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陶诗的自然美
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
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
《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
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
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
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风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
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
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
如“种豆南山下”, “今日天气佳”, “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
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
正如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如《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在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
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
例如《杂诗》十二首屡次写时光的流逝,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
“掷”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岁月,“催”人老的四时,都被赋予了生命。
掷字、待字、催字下得何等有力!“去去转欲速”,是说越到老年时间过得越快;“前途渐就窄”,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
这些都是体验深、容量大、言简意赅的诗句。
如果没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
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枯燥的哲学说教。
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生归
有道,衣食固其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
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是很中肯的评论。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
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语出《文心雕龙》)的时髦作品所能比拟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后人黄彻、朱熹的肯定。
B.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却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C.陶渊明即使描写寻常景物,也带有盎然生趣,这与其诗和生活完全相融有关。
D.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作品讲求对偶辞采,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旨在阐述陶诗的自然美,并从取材、语言、说理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
C.由潘德舆的话可知,陶渊明能从万物之中体悟哲理,并能把它写成诗句。
D.文章按“总—分—总”展开,先总说风格,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升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
B.我们在陶诗中很难看到雕琢的痕迹,既因为陶渊明写诗力图朴素,也因为其技巧圆融,作品浑然天成。
C.元好问评价陶渊明“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可以看做陶诗自然、朴素、淳真风格的一个注脚。
D.陶诗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的境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1.C
2.B
3.A
【试题分析】
2.B项,“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五段说“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
例如《杂诗》十二首……”,可见文中举出《杂诗》十二首是为证明陶渊明技巧高超,不露痕迹,诗歌纯熟自然。
3.A项,“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错误,第一段说“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
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选项中“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与陶渊明“不存祈誉之心”“无心于非誉”的心境不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陶潜、谢灵运的诗,云岗壮伟的造像,洛阳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这是中国人生活史里悲剧最多的一个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分裂,酿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使我们联想到西欧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
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时代。
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先已表现于曹操那种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
一般知识分子多半以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
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值。
桓温问殷浩曰:“卿何如我?”般答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种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在西洋是文艺复兴时的事。
魏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
当时画家宗炳云:“山水质有而趣灵(自然山水,既其形质又有灵趣)。
”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魏晋人欣赏自然,有超然玄远的意趣。
这使中国山水画自始即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
宗炳画所游山水悬于室中,对之云:“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郭景纯题曰:“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评之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之,辄觉神超形越。
”这玄远幽深的哲学意味深透在当时人的美感和自然欣赏中。
晋人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乃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
司图空《诗品》里形容艺术心灵为“空潭写春,古镜照神”,此境晋人有之。
王義之曰:“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心情的朗澄,使山川影映在光明净体中。
这样高洁爱赏自然的胸襟,才能够在中国山水画的演进中产生元人倪云林那样“洗尽尘滓,独存孤迥”,创立出一个玉洁冰清,宇宙般幽深的山水灵境。
(节选自宗白华《学术文化随笔》)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B.汉末魏晋六朝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时代,与“文艺复兴”有相似处。
C.魏晋人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尊重了个性价值。
D.魏晋人创作山水面,非常重视意趣,所以他们注重意境的营造,忽视了对山水的描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末魏晋六朝是一个光芒万丈,前无古人的时代,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B.曹操的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是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的表现。
C.殷浩“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是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表现出人格个性之美。
D.晋人那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是用他们虚灵的胸襟和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后建立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琴曲,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都是汉末魏晋六朝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
B.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蕴含着晋人以艺术心灵欣赏自然的玄远幽深的哲学意味。
C.王羲之“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境界如司马空说的“空潭写春,古镜照神”,胸襟澄澈空明。
D.元代艺术成就最高的“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的山水面家倪云林是受汉末魏晋六朝艺术影响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