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封面)XXXXXXX学院XXXX课程设计报告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时间:年月日目录第一节、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 (4)(二)设计任务 (4)(三)设计条件 (4)(四)设计要求 (4)(五)设计进度安排 (4)第二节、概述1.茶饮料概述 (5)2.换热器概述 (5)第三节、工艺流程及方案说明1.工艺流程图 (5)2.方案说明2.1 流体流入空间的选择 (5)2.2出口温度的确定及热源温度的选择 (6)2.3 流速的选择 (7)2.4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7)第四节、设计计算及说明1、流体两端的温度及列管式换热器的形式 (7)1.1流体两端的温度 (7)1.2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7)2、初步确定换热器的类型和尺寸 (7)2.1换热器的热负荷计算 (8)2.2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8)2.3 传热面积 (8)2.4选择管子尺寸 (9)2.5计算管子数和管长,对管子进行排列,确定壳体直径 (9)2.5.1管子数和管长 (9)2.5.2 壳体直径的计算 (9)2.5.3 壳体壁厚的选择 (9)2.6根据管长和壳体直径的比值,确定管程数 (10)2.7其他附件尺寸的选择 (10)3、核算压强降 (10)3.1 管程压强降 (10)3.2 壳程压强降 (11)第 2 页共13 页4、核算总传热面积 (11)4.1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αi (12)4.2 壳程对流传热系数αo (12)4.3 污垢热阻 (12)4.4 总传热系数Ko (12)4.5传热面积安全系数 (12)第五节、主体设备结构图 (13)第六节、设计结果概要表 (13)第七节、对设计的评价及问题的讨论 (13)第八节、参考文献 (14)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图花板布置图第 3 页共13 页第一节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将自选物料用河水冷却或自选热源加热至生产工艺所要求的温度。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课程设计 (2)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宅小区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
小区物业管理作为保障居民正常生活需求的重要环节,对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小区物业管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的要求和期望也逐渐提高。
本课程旨在深入探讨小区物业管理的重要性、目标和管理方法等问题,帮助学生明确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熟悉物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为未来从事物业管理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理解小区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小区物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熟悉小区物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并能够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4.培养学生对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1.小区物业管理的概念和现状分析;2.小区物业管理的目标和原则;3.小区物业管理的基本职责和工作内容;4.小区物业管理的组织和管理方法;5.小区物业管理的常见问题处理。
四、课时安排课程模块课时数量概念和现状分析 2目标和原则 2基本职责和工作内容 4组织和管理方法 4常见问题处理 2五、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授小区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职责和工作内容等,使学生全面了解小区物业管理的基本知识;2.课件演示:通过PPT课件演示,使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小区物业管理的各项工作;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方法;4.视频教学:通过视频教学,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
六、考核方式1.课堂测验: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不同难度的测验题目,考核学生对小区物业管理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2.课堂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小区物业管理策划或处理技巧讨论,考核学生应用小区物业管理知识的能力;3.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小区物业管理实际案例分析报告,考核学生小区物业管理实际应用能力;4.期末考试:开设综合试卷,考核学生对小区物业管理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情况。
物流仿真课程设计报告书-实验二传送带系统的仿真
实验二传送带系统仿真1.实验目的通过建立一个传送带系统,学习Flexsim提供的运动系统的定义;学习Flexsim提供的conveyor系统建模;进一步学习模型调整与系统优化。
2.实验内容在如下的一个分拣系统中,沿一条传送带传送的货物,根据各自的品种被分别送至不同的操作台,经检验打包后,被取走;检验不合格的货物由一条传送带送往检修处。
3.实验步骤①设置模型图分拣传送带的空间结构图如下:②分拣系统的流程描述和系统参数如下:四种货物L_a、L_b、L_c、L_d各自独立到达高层的传送带入口端;L_a的到达频率服从正态分布函数normal400,50秒;L_b的到达频率服从正态分布函数normal200,40秒;L_c的到达频率服从正态分布函数uniform500,100秒;L_d的到达频率服从正态分布函数uniform150,30秒;根据不同货物,分别从四条倾斜的传送带送到下层传送带检验包装处;③每个检验包装操作台需操作工一名,每检验一件货物占用时间大约1分钟;每种货物都可能有不合格产品,检验合格的产品放入箱笼,不合格的通过地面传送带送往检修处进行修复;L_d的合格率为98%;L_a 的合格率为95%;L_b的合格率为96%;L_c的合格率为97%;④传送带的设置处理器和暂存区的设置设置为使用运输工具,返回值为60秒⑤运行图4.思考题(1)该分拣系统一天的总货物流量约为多少?分拣系统的总货物流量是1912.每种物品的工件数量与不合格产品数量之和。
(2)按照目前的配置,该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日流量是多少?206/15%/95%+417/30.6%/96%+266/19.3%/97%+956/68%/98%=5720根据建立的模型:加工的工件数/设备的利用率/合格率=这个产品一天最大的流量.(3)如果你是该系统的主管,你怎样调整这个系统的物流安排和人员配置?(4)比较24小时工作制和8小时工作制设定模型运行,看是否是简单的大约3倍的关系?是否能发现不同的现象?连续运行一个月,情况又如何?试说明仿真长度对系统分析的影响。
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课程设计 (2)
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课程设计说明本文档为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课程的一个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流程。
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1.理解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3.了解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4.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实验和操作;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章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基础知识1.建筑设备的分类和发展概述2.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中的一些概念与术语第二章建筑设备的安装1.建筑设备的安装准备工作2.建筑设备的安装流程与方法3.建筑设备的调试与检测第三章建筑设备的施工1.建筑设备的施工前准备工作2.建筑设备的施工流程与方法3.建筑设备的操作注意事项第四章建筑设备的维护与管理1.建筑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2.建筑设备故障与处理方法3.建筑设备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实验项目本课程设置了以下实验项目:1.建筑设备的基本操作实验2.建筑设备的安装实验3.建筑设备的运行与调试实验4.建筑设备的故障排除实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课程实验通过模拟实际施工与安装环境,通过实际操作检验理论知识的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方式采取课堂测试、课程设计作业、实验报告等多重考核方式,其中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以上。
最终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
参考书目1.《建筑维修技术1》2.《普通建筑设备安装施工》3.《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技术》总结建筑设备的施工与安装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
通过本课程设计,我们旨在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铁道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2)
铁道工程测量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铁道工程测量是铁路工程施工的基础,也是铁路线路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
在掌握实际测量技能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自主设计并完成一个实际的铁道工程测量任务。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的1.熟练掌握铁路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2.认真分析、合理设计并综合运用测量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进行工程测量任务设计的能力,增强其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三、设计内容3.1 任务背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新建的高速铁路正在进行施工,无线电通信OC驱动器(轨枕应力监测设备)必须在隧道内问题区域安装。
学生需要完成测绘隧道区域地形和隧道内部结构,并根据OC驱动器的尺寸安排合适的位置,确保其正常使用。
3.2 设计要求1.按照测量任务要求,设计详细的测量方案;2.安排工作队伍,明确工作任务分工;3.参与测量工作,收集所有必要数据;4.按照合适比例,编写隧道区域地形和隧道内部结构测绘图,确定OC驱动器的安装位置;5.制定安装方案并写出安装报告。
3.3 设计过程1.研究测量任务要求,确定测量范围、目的和任务的具体要求;2.制定测量方案并进行方案评估;3.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方案;4.按计划安排机器设备和现场工具准备工作;5.进行实地实测,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6.编制测绘图和安装方案,并撰写测量报告。
四、设计要点1.明确设计目标,围绕设计目标开展测量工作;2.坚持实践导向,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求解;3.坚持科学设计,严格遵守测量规范和标准;4.讲究工作方法,加强沟通合作,全面协调工作各方面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设计成果1.测绘隧道区域地形和隧道内部结构图;2.OC驱动器的安装方案和安装报告;3.测量数据处理分析报告。
六、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铁道工程测量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还培养了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植物纤维化学第四版课程设计 (2)
植物纤维化学第四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植物纤维化学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以植物纤维为基础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植物纤维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在纤维材料科学及应用领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橡胶、天然树脂等植物纤维材料的基础化学结构和性质;2.掌握植物纤维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植物纤维化学实验;3.认识植物纤维的各种应用领域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三、课程教学内容1.植物多糖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2.植物油脂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和特性:脂肪酸、甘油、磷脂等;3.橡胶和天然树脂的化学结构和性质;4.植物纤维化学实验:植物纤维材料的提取和分离、纤维素的测定、半纤维素的测定、木质素的测定、橡胶和树脂的测定等;5.植物纤维材料的应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纸张和纺织品制作、木质素的生物燃料开发、橡胶和天然树脂的生物医学和环境工程等;6.经典案例解析:植物纤维化学领域中的经典案例解析,深入了解植物纤维科技的前沿研究成果。
四、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中理论教学占比为60%,实验教学占比为40%。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PPT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纤维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知识;2.实验教学采用实验仪器操作与实验记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纤维化学实验,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3.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研究、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五、课程评估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小组讨论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1.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成绩的20%;2.实验报告:对学生完成的课程设计实验进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方法、结果分析和总结,占成绩的30%;3.小组讨论报告:课程结束时,组成小组介绍学习成果,占成绩的20%;4.期末考试:对学生全面综合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考查,占成绩的30%。
windows程序设计教程课程设计 (2)
Windows程序设计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简介本教程旨在通过一系列课程,让学生掌握Windows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开发技能。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学会使用C语言和Windows API 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并且学习一些常用的GUI控件的使用方法。
同时,该课程还包括了一些实战项目,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掌握Windows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开发技能;2.熟练掌握C语言和Windows API的使用;3.学习一些常用的GUI控件的使用方法;4.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底层原理;5.能独立完成简单的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工作;6.能够通过实践项目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1. Windows程序设计基础(1)Windows程序设计概述了解Windows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Windows应用程序的运行机制和开发流程。
(2)Windows API学习Windows API的基本概念,掌握Windows API的使用方法。
(3)C语言基础熟悉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掌握C语言的流程控制、数组、函数等基本知识。
(4)Windows程序设计实例通过一个简单的Windows程序设计实例,让学生了解Windows应用程序的工作流程和基本原理。
2. GUI控件的使用(1)Windows控件概述了解Windows界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习Windows界面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常用的GUI控件。
(2)Windows GUI编程基础学习Windows GUI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掌握如何使用Windows API和C语言进行GUI编程。
(3)Windows GUI控件的使用方法学习如何使用Windows常用的GUI控件,包括按钮、文本框、列表框、组合框、滚动条等。
3. Windows程序设计实战项目(1)记事本应用程序通过实现一个简单的记事本应用程序来加深学生对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的掌握。
物理学中的群论课程设计 (2)
物理学中的群论课程设计介绍在物理学中,群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
它可以用来描述物理系统中的对称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和现象。
群论在量子力学、相对论、凝聚态物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在物理学领域学习群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群论,我们设计了一份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群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这份课程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
课程大纲该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初探群论在这个部分中,学生将学习群论的基本概念,如群的定义、群的性质、群的分类等。
这些概念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第二部分:群在物理中的应用该部分将介绍群论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包括量子力学中的自旋、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变换、凝聚态物理中的对称性破缺等。
通过学习这些应用,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群论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实际操作本部分将涉及到群论在物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学生将实际操作实验,并用群论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群论。
第四部分:结业项目在这个部分,学生将独立完成一个结业项目。
他们将选择一个物理学领域,并运用群论的知识,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该项目旨在考察学生对群论应用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实践教学本课程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将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群论的理解。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学生将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
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老师将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同时,老师还将提供充足的机会给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结业项目中,学生将独立完成研究,但会定期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以便学生能够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教学评价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该课程将采用以下方式。
首先,老师将定期组织测验来了解学生理解情况和掌握程度。
其次,实验报告、讨论笔记等将成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最后,学生的结业项目也将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课程设计 (2)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课程设计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网络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各行业的生产和应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因此,对网络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习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网络性能的理解和把握,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分析。
目标1.掌握网络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常见的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和技术3.学会使用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对网络进行测试和分析4.能够分析网络性能测试结果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内容第一章网络性能测试的基本概念1.网络性能的定义2.网络性能测试的作用和意义3.网络性能测试的分类和方法第二章常用的网络性能测试工具1.网络性能测试工具的分类和特点2.常用的网络性能测试工具介绍3.网络性能测试工具的使用技巧第三章网络性能测试实验设计1.网络性能测试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网络性能测试实验设计的步骤和流程3.网络性能测试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第四章网络性能测试案例分析1.基于网络性能测试工具的网络性能测试案例分析2.基于多种网络性能测试工具的综合性能测试案例分析3.基于网络性能测试结果的网络优化方案设计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学生选择一个网络环境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设计完成网络性能测试和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网络环境简介、实验设计、测试结果分析、问题总结和改进方案等。
2.课堂测试:在课堂上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分析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网络性能的理解和掌握。
3.期末考试: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考核,考查学生对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1.《TCP/IP详解: 卷一 TCP协议》2.《性能测试设计与实现方法》3.《Web性能测试实战》总结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会网络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的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和技术,还可以学会使用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对网络进行测试和分析,提高网络性能和可用性,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四冲程内燃机设计) (2)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四冲程内燃机设计【目录】一、四冲程内燃机的运动分析及总体设计思路 (1)二、绘制内燃机运动简图(A4) (6)三、绘制连杆机构位置图(A2) (6)四、连杆机构15个位置速度、加速度分析及曲线绘制(A2) (7)i.绘制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及加速度多边形 (7)ii.绘制滑块B的位移曲线、速度曲线及加速度曲线 (10)五、动态静力分析(A1) (11)六、计算飞轮转动惯量(不计构件质量)(A4) (14)七、计算发动机功率 (18)八、对曲柄滑块进行机构部分平衡 (18)九、凸轮的轮廓设计(A4) (19)十、绘制内燃机工作循环图(A4) (24)十一、心得体会 (25)一、四冲程内燃机的运动分析及总体设计思路根据设计任务书,我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凸轮的参数是多少?如何能让机构正常循环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整个机构从运动及力学的角度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是通过吸气、压缩、燃烧、排气四个过程不断重复进行的。
如果在四个冲程里完成吸气、压缩、做功(燃烧、膨胀)、排气的循环动作,就叫做四冲程。
相应的内燃机叫四冲程内燃机。
第一冲程,即吸气冲程。
这时曲轴向下转动,带动活塞向下,同时通过齿轮带动凸轮向下旋转,是凸轮的突起部分顶开进气阀门,雾状汽油和空气混合的燃料被吸入气缸。
第二冲程,即压缩冲程。
曲轴带动活塞向上,凸轮的突起部分已经转两个过去,进气阀门被关闭,由于凸轮只转了14周,所以排气阀门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活塞向上运动时,将第一冲程吸入的可燃气体压缩,被压缩的气体的压强达到0.6~1.5兆帕,温度升高到300摄氏度左右。
第三冲程是做功冲程。
在压缩冲程末火花塞产生电火花,混合燃料迅速燃烧,温度骤然升高到2000摄氏度左右,压强达到3~5兆帕。
高温高压烟气急剧膨胀,推动活塞向下做功,此时曲柄转动半周而凸轮转过14周,两个气阀仍然紧闭。
第四冲程是排气冲程。
游戏设计教程课程设计 (2)
游戏设计教程课程设计
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游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游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学会使用游戏开发工具和技术,能够设计和开发简单的游戏。
课程目标
1.建立游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学习使用游戏开发工具,如Unity、Construct等;
3.掌握游戏开发的基本技术,如场景搭建、角色设计、物品管理等;
4.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游戏的开发和设计。
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周:游戏设计基础
1.游戏元素的分类和设计原则;
2.游戏规则和操作方式的设计;
3.游戏平衡的原理和实现;
4.游戏情境和剧情的设计。
第二周:游戏开发工具及其使用
1.Unity引擎的介绍和基本使用方法;
2.Construct开发工具的介绍和基本使用方法;
3.游戏开发中常用的美术资源和音效资源的获取和使用。
第三周:游戏开发基础
1.场景搭建和编辑;
2.角色的创建和控制;
3.物品的管理和使用;
4.场景中的特效和音效的使用。
第四周:游戏开发实践
1.学生自主完成简单游戏的设计和开发;
2.老师进行课堂点评和讲解;
3.学生进行游戏测试和优化;
4.学生进行游戏展示和分享。
评分标准
1.课堂出勤和参与度占比10%;
2.课堂作业占比30%;
3.期末项目占比60%。
参考书目
1.游戏设计入门:理论与实践;
2.Unity游戏开发入门教程;
3.Construct 2游戏开发入门与实践。
韩国语概论课程设计 (2)
韩国语概论课程设计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一门介绍韩国语基础知识的入门课程。
我们将学习韩国语
的基本语法、发音、日常用语和一些文化知识。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您将能够达到初步的韩国语交流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掌握韩国语的基本发音及其特点;
2.了解韩国语的基本语法结构;
3.能够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韩国语词汇和简单句式;
4.了解韩国文化和礼仪。
三、授课内容及教学方法
1. 基本发音
本部分将介绍韩国语的发音及其特点。
涉及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并
重点介绍韩国语中的浊音和清音的区别。
教学重点为学生正确的发音
及听力训练。
教学方法包括演示、练习及测试。
2. 基本语法
本部分将介绍韩国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包括主谓宾语结构、
词序、时态和语气等方面。
教学重点为学生对韩国语的句子结构和语
法规则的理解。
教学方法包括讲解、例句和练习。
1。
网络应用基础课程设计 (2)
网络应用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网络应用基础课程是应用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主要面向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
本课程旨在通过授课、编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开发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本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常用协议、Web编程、云计算平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1.确立计算机网络应用开发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2.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3.掌握常用的网络编程和Web编程技术。
4.学会使用云计算平台进行Web应用的部署和管理。
三、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网络传输层协议:TCP、UDP•网络应用层协议:HTTP、FTP、SMTP等第二部分常用协议•DNS协议•DHCP协议•ARP协议•ICMP协议第三部分 Web编程•HTML、CSS、JavaScript语言基础•jQuery、Ajax等常用库和框架•PHP、等Web编程语言第四部分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基础•云计算平台选型和使用•PaaS平台的部署和管理四、课程实践实验一: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本实验基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网络通信应用。
实验二:Web编程实验本实验是一个Web应用的设计和开发项目,通过实践,学习Web开发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技术。
实验三:云计算平台实验本实验通过云计算平台的选型和部署、Web应用的迁移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加深学生对云计算的了解和掌握。
五、课程评价本课程评价主要基于学生平时表现和课程实践的成果,包括:1.平时作业:针对课程内容设计的小型作业和综合性大作业。
2.实验报告:针对每个实验设计的一份实验报告,涵盖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等重要信息。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多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共同设计和授课,他们专业严谨、富有经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OTL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模电课程设计报告2)
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设计基本放大电路如图1-2
图1-2电路结构框图
图1-3电路基本原理图
图1-4电路在multisim中的仿真图
2.3
电路为音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图1-3,其中TDA2030是高保真集成功率放大器芯片,输出功率大于10W,频率响应为10~1400Hz,输出电流峰值最大可达3.5A。其内部电路包含输入级、中间级和输出级,且有短路保护和过热保护,可确保电路工作安全可靠。TDA2030使用方便、外围所需元器少,一般不需要调试即可成功。
电源的正负、负极性有没有接反,正、负极之间有没有短路现象,电源线、地线是否接触良好。关于电源正、负极问题主要是在本次设计中的单电源供电的导线插在功放电路的插座上,在此应特别注意在测试极性的时候,应注意红、黑表笔不要弄反。红表笔接正极,黑表笔接负极。该设计为了避免次问题在PCB制图的时候将地线稍微加宽。不但满足制图制板的要求,而且使其极性区分明显。
由运放构成的放大单元功耗低、体积小、寿命长,使整机使用的元器件数大大减少,成本降低,工作可靠性大为提高。
第三章
3.1
TDA2030A是德律风根生产的音频功放电路,采用V型5脚单列直插式塑料封装结构。如图1-5所示,按引脚的形状引可分为H型和V型。该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汽车立体声收录音机、中功率音响设备,具有体积小、输出功率大、失真小等特点。并具有内部保护电路。意大利SGS公司、美国RCA公司、日本日立公司、NEC公司等均有同类产品生产,虽然其内部电路略有差异,但引出脚位置及功能均相同,可以互换。
[6].TDA2030A能在最低±6V最高±22V的电压下工作在±19V、8Ω阻抗时能够输出16W的有效功率,THD≤0.1%。无疑,用它来做电脑有源音箱的功率放大部分或小型功放再合适不过了。如图1-6: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2)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教授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的基础原理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与科研提供基础。
二、课程大纲1. 基础知识本部分主要介绍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的结构、性能和成分等。
2. 分析技术本部分主要介绍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中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
3. 实验操作本部分主要介绍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的操作流程和实验技巧,包括样品制备、实验设备操作、数据处理等。
4. 实践应用本部分主要介绍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在材料科学、环境监测、医学等领域的实践应用,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案例。
三、课程设计1.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理论教学部分包括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应在课前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和教师互动、讨论。
实验操作部分由学生进行,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实验指导并进行实验结果评估。
2. 实验操作本课程的实验操作包括以下内容:1.样品制备:学生将制备不同材料的样品,并进行后续的实验分析操作。
2.X射线衍射:学生将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材料样品分析,了解不同晶面之间的角度和间距。
3.扫描电镜:学生将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形貌,并进行形貌分析。
4.透射电镜:学生将用透射电镜观察材料内部结构,并进行晶体结构和成分分析。
5.原子力显微镜:学生将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的微纳米结构,并进行形貌分析。
3. 实验报告学生将在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介绍该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
2.实验原理:阐述该实验所用技术的原理和基础知识。
3.实验过程:介绍学生的实验操作流程和记录结果。
4.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5.结论和展望:总结实验结果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四、学生评估本课程的学生评估分为实验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两部分。
表面物理化学课程设计 (2)
表面物理化学课程设计1. 引言表面物理化学研究物质表面和接触面上的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是现代物理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表面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表面能、界面电化学、表面反应动力学、表面光谱学等方面。
近年来表面物理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信息、制造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加深,因此对于建立具有先进水平的表面物理化学课程至关重要。
2. 课程设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表面物理化学理论的掌握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理论本节将介绍表面物理化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以及表面物理化学实验技术。
其中包括表面能、表面和界面张力、吸附现象、表面电化学、种子极化法、交流伏安法等表面物理化学方法。
此外,本节还将介绍常用的表面物理化学分析手段,如 XPS、SEM、AFM、STM 等。
2.2 表面物理化学实验本节主要涵盖表面物理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流程。
具体实验会涉及表面电化学、表面吸附和表面反应动力学等方面。
所有实验都将会在实验室中进行。
实验分为单独操作和小组合作操作两种方式。
本节也将包括实验数据分析及实验结果的报告和讨论。
2.3 表面物理化学应用本节将介绍表面物理化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包括信息、制造、能源和环境等领域。
此外,本节还将选定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对表面物理化学应用的理解。
3. 学习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熟练掌握表面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术;2.能够独立设计和完成表面物理化学实验;3.能够有效地选择和使用表面物理化学分析手段;4.知晓表面物理化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5.拥有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课程评估学生的表现将按以下几种考核方式进行评估:1.期末考试:考查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掌握;2.课堂小测:随堂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3.个人作业:包括抽象和设计类作业;4.实验报告和实验室表现:考核学生在实验中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5.课程项目:包括小组项目以及个人项目,考察学生对表面物理化学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2FSK调制与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通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2FSK调制与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姓名:院(系):专业:指导老师:日期:2FSK调制与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指导教师摘要:本文主要是利用MATLAB7.0来实现2FSK 数字调制系统解调器的设计。
该设计模块包含信源调制、发送滤波器模块、信道、接受滤波器模块、解调以及信宿,并未各个模块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
在此基础上熟悉MATLAB的功能及操作,最后通过观察仿真图形进行波形分析及系统的性能评价。
关键词:2FSK MATLAB 调制解调引言:2FSK信号的产生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调频法,一种是开关法。
这两种方法产生的2FSK信号的波形基本相同,只有一点差异,即由调频器产生的2FSK信号在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是连续的,而开关法产生的2FSK信号则分别由两个独立的频率源产生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故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不一定是连续的。
本设计采用后者--开关法。
2FSK信号的接收也分为相干和非相干接收两种,非相干接收方法不止一种,它们都不利用信号的相位信息。
故本设计采用相干解调法。
1 设计任务与要求1.1 设计要求(1)学习使用计算机建立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学会利用仿真的手段对于实用通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算法进行实际验证;(2)学习现有流行通信系统仿真软件MATLAB7.0的基本实用方法,学会使用这软件解决实际系统出现的问题;(3)通过系统仿真加深对通信课程理论的理解,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4)用MATLAB7.0设计一种2FSK数字调制解调系统;1.2设计任务根据课程设计的设计题目实现某种数字传输系统,具体要求如下;(1)信源:产生二进制随机比特流,数字基带信号采用单极性数字信号、矩形波数字基带信号波形;(2)调制:采用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对数字基带信号进行调制,使用键控法产生2FSK 信号;(3)信道:属于加性高斯信道;(4)解调:采用相干解调;(5)性能分析:仿真出该数字传输系统的性能指标,即该系统的误码率,并画出SNR(信噪比)和误码率的曲线图;2方案设计与论证频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频率来传递数字信号,在2FSK中,载波的频率随着二进制基带信号在f1和f2两个频率点间变化,频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频移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的。
南邮电工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南邮电工电子课程设计报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年第 1 学期课程设计II 实验报告模块名称八只数码管动态显示单个数字专业通信工程(嵌入式系统开发)学生班级 1000学生学号 1000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报告内容摘要功能简介:1内容:利用动态扫描让八位数码管稳定的显示1、2、3、4、5、6、7、82目标:(1)掌握单片机控制八位数码管的动态扫描技术,包括程序设计和电路设计,本任务的效果是让八位数码管稳定的显示12345678。
(2)用PROTEUS进行电路设计和实时仿真3知识点链接(1)数码管动态扫描(动态扫描的定义以及与静态显示的区别)动态显示的特点是将所有位数码管的段选线s一位数码管有效。
选亮数码管采用动态扫描显示。
所谓动态扫描显示即轮流向各位数码管送出字形码和相应的位选,利用发光管的余辉和人眼视觉暂留作用,使人的感觉仿佛各位数码管同时都在显示。
(2)总线的应用元器件与总线的连线P0口的接线采用总线方式,详细如图------所示。
①选择总线按钮②绘制总线:与普通电线的绘制方法一样,选择合适的起点、终点单击。
如果终点在空白处,左键双击结束连线。
画总线的时候为了和一般的导线区分,我们一般喜欢画斜线来表示分支线。
此时我们需要自己决定走线路径,只需在想要拐点处单击鼠标左键即可。
在画斜线时,需要关闭线路自动路径功能才好绘制。
Proteus的线路自动路径功能简称WAR,当选中两个连接点后,WAR将选择一个合适的路径连线。
WAR可经过使用标准工具栏里的“WAR”命令按钮来关闭或打开,也能够在菜单栏的“Tools”下找到这个图标。
③给与总线连接的导线贴标签PART LABELS与P0口相连的线标签名依次为P00—P06,本电路中的P0口的上拉电阻经过总线与P0口相连,数码管也是经过总线与P0口相连,这些都需要标注,以表明正确的电气连接。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导线标签按钮,使之处于选中状态。
将鼠标置于图形编辑窗口的欲标标签的导线上,跟着鼠标的指针就会出现一个“×”号,表明找到了能够标注的导线,单击鼠标左键,弹出编辑导线标签窗口,如图---所示。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设计 (2)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研究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结果解释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分析并解释实验数据的能力,为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设计并实施心理学实验;•能够分析心理学实验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能够通过实验结果解释心理学现象;•能够运用此方法论为心理学领域做出贡献。
三、课程内容3.1 研究方法概述•研究对象、课题和问题的确定•研究过程的规划和执行•研究结果的呈现和解释3.2 实验设计•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随机分组实验设计•重复测量实验设计•相关性研究设计3.3 实验操作•预实验准备•实验指导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3.4 数据分析•数据的整理和清理•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3.5 结果解释•实验结果的解释•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错误结论的避免•结果的应用意义四、课程方法本课程将通过讲解和案例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配以实验操作练习,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和研究报告撰写,促进同学们的互动交流。
五、评估方式•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和组内合作情况(占比20%);•实验报告:每个实验小组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占比30%);•学期论文:学期末提交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占比50%)。
六、参考资料•Aronson, E. (2018). Elliot Aronson’s Theories in Social Psychology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Babbie, E. R. (2013).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Wadsworth);•Cohen, J. (2013).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Greenwald, A. G., & Nosek, B. A. (2014). Thirty years of 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 Why are we still just scratching thesurface? I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 47, pp. 149-197).结束以上是本课程的简介,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应用它们来进行研究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现的主要功能和系统结构
1) 实现成绩管理功能(添加、删除、排序) 2) 实现成绩统计功能 3) 实现按学号、姓名、课程名查询成绩的功能。 学生成绩记录包括以下信息:学号、姓名,课程名,成绩 (百分制)
四、核心算法描述和相关技术说明
此函数是通过比较学生平均成绩,来为学生排名次; void Student_SortByAverage() { int i,j; struct Student tmp; for (i=0;i<num;i++) { for (j=1;j<num-i;j++) { if (students[j-1].Average<students[j].Average) {
{ printf("写入文件错误!\n"); } for (i=0;i<num;i++) { if (fwrite(&students[i],sizeof(struct Student),1,fp)!=1) { printf("写入文件错误!\n"); } } fclose(fp); }
五、总结和体会
编号:
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文档
题 姓 学 班
目: 名: 号: 级: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 **** ****
****年 1. 题目意义和设计思想
1、题目意义 管理学生 学生结构成员:名字,学号,成绩,各科成绩,平均分 写出各种相关函数
二、采用的主要技术、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 for(i=0;i<num;i++) { fread(&students[i],sizeof(struct Student),1,fp); } } fclose(fp); } 此函数用于将学生信息写入文件 void IO_WriteInfo() { FILE *fp; int i; if ((fp=fopen("Database.txt","wb"))==NULL) { printf("不能打开文件!\n"); return; } if (fwrite(&num,sizeof(int),1,fp)!=1)
通过这次实践程序设计,深深地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所学到的 知识根本无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但通过种种努力,一切问题 终将解决。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需要继续不懈努力学 习。。
tmp=students[j-1]; students[j-1]=students[j]; students[j]=tmp; } 此函数用于从文件中读出学生信息 void IO_ReadInfo() { FILE *fp; int i; if ((fp=fopen("Database.txt","rb"))==NULL) { printf("不能打开文件!\n"); return; } if (fread(&num,sizeof(int),1,fp)!=1) { num=-1; } e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