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一
些消极的后果。

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此外,价值规律自发调节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 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 社会劳动的浪费。


思考讨论

“华西”牛奶为什么倒进了下水 道?


我国倒奶事件恰是价值规律的这一负面效 应作用的结果,即在价值规律的自发性和 盲目性的作用下,造成了牛奶生产与消费 的脱节。 一方面,我国的奶类的需求不是很大,这 与我国的消费者的传统习惯有关。尽管我 国喝奶的人数比改革开放前多得多,但是 我国的大多数人还没有形成喝奶的习惯, 牛奶在居民膳食中的份额仍是微乎其微。

爱比克泰特 :“导致痛苦的不是贫穷,而 是贪欲。”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 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 求,从吾所好。”
社会分工
二、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价值量

(一)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和价值

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 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的比 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 价值 。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 特有的社会属性。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章)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章)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B.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E.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总结】:以下各对概念具有矛盾统一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使用价值与价值;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②扩大的价值形式(08年、2010年考过此概念),即一种商品的价
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此时等价物是经常变换的。

③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
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但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
地方,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相同和不固定的。
律。

2.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货币量由
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即商品流通中
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2)商品的价格水平;

(3)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价格总额是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货币流通规
律用公式表示为:

C.商品的价格水平

D.货币流通速度

E.商品交易的难易程度

【答案】ACD

【解析】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①待流通的商
品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流通速度。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1.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这两种商品具有同等的效用。

商品的效用越大,交换价值也就越大;效用越小,交换价值也就越小。

这一观点对吗?答:题中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商品具有的效用即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因而在量上是难以比较的。

(2)不同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是人类劳动产品,都凝结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

其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两种根本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能够交换,这是由于它们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即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凝结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

(3)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因而在量上是难以比较的。

但是,商品作为价值,却是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的,从而使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

(4)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相同,在量上也是可以比较的,从而使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而不是商品具有的同等效用。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一切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这一论断能成立吗?答:该论断不成立,具体分析如下:(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成立的。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或价值的实体。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没有价值的,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仅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

(3)并非一切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商品经济是现代经济的基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商品。

那么,什么是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呢?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以及其运作方式。

一、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一种以商品为交换媒介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的特点在于,人们的生产和交换活动都以商品形式出现,而商品又由生产者通过一定的生产过程,以提供市场需求为目的的商品交换活动而创造。

因此,商品经济成为现代世界中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二、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体现在价值和价格两方面。

一方面,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要用的劳动力数量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市场上的商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商品价格下降;相反的,当市场上的商品需求超过供应量时,商品价格上涨。

下面将分别介绍价值和价格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

2.1 价值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价值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它代表着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所具有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而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在市场上通过交换获取的价格。

由于价值的存在,商品才有了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能力。

2.2 价格在商品经济中的影响价格起着调节供求关系的作用,它能够平衡市场需求和供应,从而使市场交易保持稳定。

在商品经济中,供求关系是商业交易的关键,通过优化市场价格的设置,可以调节供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从而保持稳定的市场。

一旦供求关系失衡,商品价格会随之波动,这也会直接影响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三、商品经济的运作原理商品经济的运作原理可以概括为生产、交换和消费三个环节。

从生产环节开始,生产者以生产形成特定的商品,而消费则是这个商品最终被使用的环节。

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交换环节中,商业活动的实现就在于商品的交换。

在商品经济中,三个环节是密切相关的。

消费者需求和生产者供应之间的转化,源于市场制度对商品交换活动的调节。

而市场则是通过价格机制对商品和服务的供求情况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商品经济的平稳运作。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章商品经济基本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章商品经济基本原理

一、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 (二)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 1、扩大价值形式的含义
• 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 一系列商品上,用公式表示为:


=2把斧子

=50斤小麦
• 1只绵羊 =5斤茶叶

=30尺麻布

)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 2、扩大价值形式的变化: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 一极,从质上看,商品的价值才真正表现为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从量上看,各种商品交换 的比例和它们包含的劳动量的比例已比较接近。 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则是一系列的特殊等价 物。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 3、相对价值形式 • a、相对价值形式的质。相对价值形式的质,
是要研究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的价值 性质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是通 过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 出来的。
• b、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相对价值量是通过 处于等价形式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数量来表 现的。
• ②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 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 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 ③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 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 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二、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其统 一性表现在: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 可;其对立性表现在:二者是互相排斥的,它们 不能同时存在于卖者或买者手中。
四、商品的价值量
2、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 ①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 ②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 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 率成反比,而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成正比。

1、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一、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商品价值是商品中凝结的一般的、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其一,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其二,矛盾性表现在: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相互交换劳动。

B 使用价值是一切物品包括商品都具有的共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的范畴。

C对同一个人而言,不能兼有二者。

2.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属。

具体劳动是指不同具体形式下的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的分工水平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紧密相联,与社会制度无关;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其内容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一定支出,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特殊社会关系。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两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次劳动的两个方面。

(二)商品价值量的确定1.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数量。

衡量劳动量的标准时劳动时间,但它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量的确定。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但是,不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是不会变化的。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交换过程需要市场作为平台,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
03
化配置。
交换媒介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用于衡量商 品的价值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形式也经历 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等演变 。
货币的职能包括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等。
交换方式
1
商品交换方式包括简单商品交换和复杂商品交换 。
2
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如政策调整、 经济形势变化等。
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直接因素,供不应求会使价格 上涨,供过于求会使价格下降。
竞争状况
市场竞争状况也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同一市场中不同 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波动。
价格机制的作用
调节供求关系
价格机制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 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 化,传递供求信息,引导生产和 流通。
商品标准是衡量商品质量的依据,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 。
商品标准规定了商品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的内容,是 保证商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商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的原则,以确保 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商品的质量监管
商品的质量监管是指政府和相关机构对商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旨在保护消费者的 合法权益。
商品价格上升;当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降。
03
市场竞争影响价格
市场竞争程度不同,价格形成机制也有所差异。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商
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品牌、质
量、服务等因素影响价格。
价格的影响因素
成本因素
成本是商品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包括生产成本、流通成 本和税费等。成本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较大,成本上涨 往往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知识清单

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知识清单

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知识清单一、商品的概念和特征1. 商品的定义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求并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或服务。

2. 商品的特征•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商品可以通过交换来获取其他商品或货币。

•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可以通过劳动时间来进行衡量。

•价值关系:商品的价值与其供求关系有关。

二、商品经济基本原理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商品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会导致商品价格下降,供给减少或需求增加会导致商品价格上升。

2. 市场价格形成市场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供给大于需求会导致价格下降,供给小于需求会导致价格上升。

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指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之间的关系。

商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的价值。

三、商品交换和货币作为商品1. 商品交换商品交换是指通过一定的交换手段和方式,将拥有价值的商品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过程。

2. 货币的作用和特点货币作为商品具有以下特点: - 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价值的尺度,方便人们衡量和比较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

- 价值媒介:货币方便商品之间的交换,可以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

- 价值储藏:货币可以作为一种价值储藏手段,方便人们将财富长期保存。

- 支付手段:货币可以作为支付手段,方便人们进行经济活动和交易。

四、商品流通和商品消费1. 商品流通方式商品流通包括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主要有以下方式: - 生产者直接交换 - 间接交换 - 零售交换 - 批发交换2. 商品消费和消费需求商品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过程。

消费需求受人们收入、价格、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

五、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市场交换,实现资源的配置和再生产。

2.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保障公平、公正、效率的原则。

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知识点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知识点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知识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建议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2.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例如】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概念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质上不同,量上无法比较。

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质上相同,量上可以比较。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如何解决?只有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转让出去,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才能为社会所承认,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才能被还原,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总结】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三)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

2.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例如】在一个简陋的工作坊里,生产者靠纯手工生产一件衣服要花3个小时。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商品经济是指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在商品经济中,人们通过生产和交换商品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商品流通。

1.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差异反映了生产这些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差异。

价值规律使得商品可以进行交换,并且在交换中实现价值的转移。

2. 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中的基本交换形式。

它指的是在交换过程中,参与交换的两个商品具有相等的价值。

在等价交换中,每个交换参与者都能够获得与自己所提供的商品价值相等的商品。

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中实现价值转移的方式。

3. 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商品经济中商品交换的过程。

它包括商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环节。

在商品流通中,生产者通过生产商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商品通过交换流向消费者。

商品流通的目的是实现价值的转移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商品流通是相互关联的。

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和交换比例,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形式,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过程。

这些基本原理共同构成了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举例来说,假设有两个商品A和B,它们的价值分别由生产它们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如果A的价值是10个劳动时间单位,B的价值是5个劳动时间单位,那么在等价交换中,A和B的交换比例应该是1:2。

这意味着一个A的价值等于两个B的价值。

在商品流通中,生产者生产A和B,通过交换将它们流向消费者,实现了价值的转移和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总结起来,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商品流通。

这些原理揭示了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形成和交换的规律,对于理解和分析商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经济学 物质资料的生产
生产要素 成本
稀缺性
成果
节约
技 术
经济学
生产关系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生产 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 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包括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在人 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 本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 基础。
:第一,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空间上并存,简 称并存性。第二、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即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时间上 继起,简称继起性。 第二节、资本周转 一、资本周转的含义。资本周转是指不断
第三节、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一、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1、简单的价值形式。即一个商品的价值在交 换中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另一个商品上。例 如: 一只绵羊=两把石斧
相对 价值 形式 等价 形式
简单价值形式把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矛盾外化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对立。
2、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个商品的价值 在交换中表现一系列商品上。例如:
1、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从物质形态上
看,分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一比例 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因此,把生产资 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叫资本技术构成。
2、资本的价值构成。从价值形态上看, 资本又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因此 ,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资本 的价值构成。 3、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决 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反 映资本的技术构成,因此,把由资本的
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需 要的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是指超过必 要劳动时间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时间。 二、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用m表示。 三、资本及其本质。资本是指能够为资本 家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四、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划分标准:马克思把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依据是预付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不同 作用。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首先,商品经济的核心基础是市场交换。

市场交换是指人们通过买卖商品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和追求利润的行为。

在市场交换中,每个交易参与者都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通过交换商品来在价格上获得利润或实现自身的需求。

市场是各个交易者进行交换的场所,交换的价格是商品供求关系的结果。

其次,商品的价值是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之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条件下,生产特定商品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它在市场上的价格,同时也决定了商品交换的比例。

第三,利润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追求的目标之一、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由于他们在生产中使用资本和雇佣工人来生产商品,而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的。

利润是资本家从剩余价值中获取的,它是资本的增殖和积累。

资本家通过改善生产过程、增加劳动生产率和提高销售价等方式来追求更多的利润。

第四,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当商品的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往往上升,反之亦然。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对市场交换产生影响,供需失衡会导致供求之间的价格矛盾,从而产生商品价格波动。

第五,竞争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竞争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提升服务水平等。

在竞争的过程中,优胜劣汰的原则让市场上的优质产品得以生存下来,从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步和升级。

第六,分工与市场扩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合作,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长和技能进行工作。

同时,市场的扩大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需求,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总之,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市场交换、价值形成、利润追求、供求关系、竞争、分工与市场扩大等多个方面。

这些原理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商品经济体系的基础,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对于经济学和商业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三色笔记,高频考点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三色笔记,高频考点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高频考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一、使用价值1.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2.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来满足他人的需要,而不是商品生产者自身的需要。

3.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价值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2.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3.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能成为商品。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仅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

2.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商品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消费,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要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生产者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了价值,消费者支付了商品价值而获得了使用价值,商品中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高频考点:商品的价值量一、商品价值量1.商品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

2.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

商品的社会价值是由在同一部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形成的,是商品交换的依据。

二、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2.表示方法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②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3.影响因素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②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③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④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⑤自然条件高频考点:货币流通规律一、货币流通规律1.定义: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
资源配置的主体
政府、市场、企业等都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资源配置的方式
01
计划配置方式
通过政府计划和行政手段,对资 源进行直接分配和安排,以实现 资源的合理利用。
02
市场配置方式
03
混合配置方式
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自动 调节资源的供求关系,实现资源 的优化配置。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 式,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 为辅。
商品的价格
价格定义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是商品与货币交换比例的 指数。
价格变动
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 影响,当供大于求时,价 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 价格上升。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与价值的偏离
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价格 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经济与其他经济模式的比较
计划经济
01
计划经济强调政府宏观干预,但在灵活性、创新性方面存在局
限。
市场经济
02
市场经济强调竞争和效率,但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失灵

混合经济
03
混合经济结合了计划和市场的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
把握平衡。
THANKS
感谢观看
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而商品的价值则是指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特性
01
02
03
交换性
商品必须是可以交换的, 即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可以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转 移。
价值性
商品必须是具有价值的, 即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并且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 劳动。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单选题]1.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决定的。

A.商品是用交换的劳动产品B(江南博哥).价值量C.劳动的二重性D.劳动生产率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单选题]5.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缩短意味着()。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B.商品价值量的增多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个别企业劳动时间缩短,则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单选题]6.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和交换价值的O。

A.物质承担者B.表现形式C.衍生形式D.交叉重合内容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单选题]7.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以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为标准计算的,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被称为()。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社会正常劳动时间C.社会平均劳动时间D.社会一般劳动时间正确答案:A参考解京家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经济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基本原理
生产者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条件下,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的生产决策和经营活动。
生产者行为目标
生产者行为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在给定的成本和市场条件下,通过最优的生产决策 获得最大的收益。
生产者行为与市场供求关系
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市场需求增加时,生产者会增加生产以满足市场 需求;反之,当市场需求减少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以避免库存积压。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 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 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 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 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此外,消费 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影响因素
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包括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 偏好、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及预期等。
市场均衡实现过程分析
市场均衡定义
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实现过程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价格机制会自发调节供求关系,使市场逐渐趋于均衡。当市场供不应求时,价格 上涨,刺激生产者增加供给;同时抑制消费者需求。反之,当市场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刺激消费者增加
市场失灵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信息不对称 外部效应 公共品问题 垄断
市场中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完全对等,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和市场效率低下。
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第三方产生影响,而市场价格体系未能 反映这些影响,导致资源配置偏离社会最优。
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导致市 场失灵。
市场中存在垄断力量,限制竞争,扭曲市场价格和产量,损害 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福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经济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 会分工的存在;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前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后者是商品经 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⒉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要能够用来交换,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不同的物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 值,同一的物品可以具有多种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存在于一 切社会形态,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不体现特定社会的 经济关系。
⑸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黄金或白银越出一国的范围,在国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间 充当货币,发挥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 ,必须是贵金属。但是,在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黄金作为世 界货币已经减少,某些经济发达和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的货币 如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两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 说明这两种商品必定具有在质上共同的东西。这个同质的东 西就在于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耗费了一定量的人类劳动。 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只有 在有用物品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 会属性,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 的经济关系。
抽象劳动是指抛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 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或消耗。无论是在哪一种具体形式下进 行的劳动都要支出或消耗脑力和体力,这种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或消耗,对于生产任何商品的劳动来说都是相同的。可见,抽 象劳动只存在量的差别。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第一节 商品与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 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与自然 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之所以比自然经济优越和进步, 是因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从 事着专业化的生产,在分工和协作的关系下形成了相 互密切联系的社会生产体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 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3、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货币的本 质决定了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的本质的具体体现。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 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是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前两种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了,整个商品世界也 就分成了商品和货币两极。货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这样, 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 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 对立。一切商品,只有换成货币,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会 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才会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 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但是,货币产生后,商品能 否转化为货币,对商品生产者来说极为重要,因此,它又使商 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发展了。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 商品与商品经济 2、货币 3、价值规律 4、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着重掌握商品的本 质特性、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和职能、商品经济的运动规律、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等,并在认识商品和货币所体现的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的基本内容。认识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是学习和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部内容的基础。
货币的本质表明,货币原本就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 价值。但它和一般商品的不同之处是:⑴一般商品的价值是通 过货币体现出来的,而货币则是商品价值的体现物,是价值的 一般代表;⑵一般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 值,而货币则除了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如 金银可以作装饰品等之外,还具有由它特有的社会职能所决定 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即在商品世界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的统一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其 为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是 为了获取价值,就必须通过交换把自己生产的使用价值转让给 别人。商品购买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消费,他要获取使用价 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3、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 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劳动的具体形式 不同是由劳动的目的、使用的工具、劳动对象、操作方法、劳 动结果等方面的不同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不以任何社会形式为转移的 人类生存的条件。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正是这种劳动 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 劳动形成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⑴、劳 动二重性理论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⑵、劳动 二重性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科学基础。⑶、劳动二重性 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
⑷货币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发展为货币形式的表现形式是: 20尺布= 80斤谷子= 2把斧子= 6分黄金 1只羊= 其他商品……=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这一过程说 明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 展的必然结果。
2、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 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⑶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 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的职能。真正能够充当贮藏 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属货币,如金银铸币 、金银条块等。
⑷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赊卖过程中的延期 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货币的 支付手段职能是由商品的赊买赊卖引起的。
4、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是质和量的统一。既然商品价值的质表现为 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那么,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是由生产 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的。由于劳动量是按时间来计算 的,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只能由生产 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 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关系是:它们相互依存,处于相对 价值形式的商品要表现自己的价值,不能离开处于等价形式上 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只有依赖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的商品,才能成为价值的表现材料。没有等价形式就没有相对 价值形式,同样,没有相对价值形式也就没有等价形式。它们 相互对立,同一商品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又处于等价 形式。
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差别。简单劳动是指 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 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 动者从事的劳动。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 位的。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不同种类的商 品,其价值量的确定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换算。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 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如: =20尺布 =80斤谷 1只羊 =2把斧子 =6分黄金 =……其他商品
⑶、一般价值形式 在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中,逐渐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一 种在交换中经常出现并为大家乐意接受的商品,作为一切商品 的共同的等价形式,这就是一般价值形式,即: 20尺布= 80斤谷子= 2把斧子= 1只羊 6分黄金= 其他商品……=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即商品生产者的 劳动完全是他自己的私事,劳动产品也归他个人所有。社会劳 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即每个商品生产者的 劳动作为为他人或为社会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是:⑴、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 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不能全部销售出去,私人劳动就不能 转化为社会劳动。⑵、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部分符合社 会需要,部分卖出,那么,包含在他的商品中的私人劳动就只 能部分地转化为社会劳动,其余部分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不能 转化为社会劳动。
【学习建议】 本章阐述的是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 律的商品经济的最一般性的知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基本原理的基础。因此,学习本章,不只是一般地了解概念, 更重要的是把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主要知识点】 商品经济的产生 商品的二因素 体现在 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的价值量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货币的起源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 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 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如: 1只羊=2把斧子 在这个等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 用。由于等式左端的 1只羊的价值是借助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 的,因而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地位;而斧子处于等价形式的地 位。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是,具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即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 使用价值之间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一种商品可以有许多 种交换价值。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会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 化,但是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却有为众多商品交换者共同认 可的同一交换价值。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 化。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 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一是生 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