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论基本知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作为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必背的知识点:
1.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个体行为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2.基本经济原理:稀缺性原理、机会成本原理和边际效用原理。
3.经济体系分类:市场经济体系和计划经济体系。
4.税收制度: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区别,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主要税种。
5.产品价格与市场机制: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价格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货币与金融: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调控。
7.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机制。
8.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概念,贸易壁垒的类型和对经济的影响。
9.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的定义和影响,产业集聚和产业分工的概念。
10.经济体制:市场化和企业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1.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解释。
12.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征,波动理论和政策应对。
13.公共经济学: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的概念,税收和政府支出的目的和影响。
14.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构建和应用,经济影响分析的基本方法。
15.经济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以上是中级经济师必须掌握的经济基础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你在经济学领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不过,要记住,经济学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学科,除了这些基础知识,还需要持续学习和跟进最新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基本概念1. 经济学定义:研究社会如何管理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2. 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供需决定价格和产量)与计划经济(政府决定资源分配)。
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二、供需理论1.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生产的商品或服务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2. 市场均衡: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市场价格和数量。
3. 价格弹性: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三、生产要素1. 劳动力:人力资源,包括技能、经验和教育水平。
2. 土地: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和矿产。
3. 资本:人造生产工具,如机器、工厂和交通工具。
4. 企业家精神:创新、风险承担和组织生产的能力。
四、市场结构1. 完全竞争:市场上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无市场势力。
2. 垄断竞争:许多卖家,但每个卖家提供有区别的产品。
3. 寡头市场:少数卖家控制大部分市场份额。
4. 垄断:单一卖家控制整个市场。
五、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1. 国民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 经济增长:GDP的增长表示经济产出的增加。
3. 经济周期:经济活动在扩张和衰退之间的循环波动。
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来影响经济。
七、国际贸易1.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拥有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
2. 贸易顺差与逆差:出口与进口的差额,顺差为正,逆差为负。
3. 国际贸易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八、经济效率与公平1. 经济效率:资源分配使总产出最大化。
2. 公平:资源分配的公正性,考虑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
九、经济指标1. 通货膨胀: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水平上升。
2.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无业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比例。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知识体系框架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知识体系框架一、社会主义基本知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1.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2.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条)3. 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包括哪些内容(6条)1. 渐进式改革的定义:2.3. 渐进式改革的特征(34. 渐进式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4条)5. 渐进式改革取得成功的成功经验(10条)注:比较4、5的相同和异同点。
三、收入分配问题(国家对分配问题先无定论,一般不会出题)1. 概念:国民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2. 按劳分配的实质(2方面)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通过市场机制迂回曲折地间接实现(3条)4. 按劳分配中的平等与效率平等:2方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承认差别,等量交换)效率:2方面:(分化、干预、降低积极性、效率;更大、更高、共同富裕)四、产权理论和国企改革1. 产权的定义和功能——产权明晰化的功能2. 国有制下国有产权的安排——国家代理制⑴使用国家代理制⑵国家代理的方式:行政代理(成本4条)经济代理(难题3条)3. 国企改革:⑴方向:推荐产权制度改革,使产权明晰化⑵历程: 三大战役放权让利试行股份制 三大战役:战略性调整4. 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⑴核心:建立法人资产制度⑵法人资产制度的特征(7条,02年简答)⑶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公司制五、中国经济建设的理论: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⑴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定义(纵向定义)⑵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的定义(横向定义)2.经济增长的方式:⑴粗放型增长方式①定义②特征(4条)⑵集约型增长方式⑶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04年简答)①制度的定义②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时,经济增长表现为制度的变迁③制度影响经济增长的环节:(3条:产权、国家、意识形态)3.经济发展模式:⑴定义⑵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5条)⑶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6条)⑷我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5条)4.具体的发展战略、政策:⑴“三步走”的发展战略⑵科教兴国的战略措施(5条)⑶科学发展观(4条)六、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1.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3条)2.如何处理好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01年论述)①坚持政策、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立足点②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引进技术利用外资③二者统一、相辅相成3.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3条)4.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6条)七、政府职能与干预调节:1.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参考财政学相关内容)2.政府适度敢于的界定(9条)3.政府干预经济政策目标(00年简答):基本目标(3条)具体目标(5条,08年论述)4.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4条,02年论述,06年简答,08年论述)注:红色标注为可能考选择的。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理论知识考点
中级经济师理论知识考点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来源第3章-)科斯美国经济学家(1)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
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2(-来源第6章-)科斯美国经济学家消除外部性的重要途径:明确和界定产权。
(1)很多外部性的产生都是由于产权不清晰导致的。
(2)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3)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4)科斯定理毕竟提供了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3(-来源第6章-)瓦尔拉斯法国经济学家当居民和企业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4来源第6章-)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5(-来源第6章-)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
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而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6(-来源第7章-)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消费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假设(或三个前提)基础上的:(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①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随之增长;②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一般来说,0<边际消费倾向<1。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凯恩斯消费函数:C=α+βYα: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β:边际消费倾向,0<β<1βY:由收入引致的消费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经济常识主要原理
经济常识主要原理[基本经济理论]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原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
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
知识运用:国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知识运用:国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原理内容: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表现形式。
知识运用: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4、价值规律的内容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知识运用:一分钱一分货;货真价实。
5、价值规律的作用原理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知识运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6、货币的职能原理内容: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其他三个手段都是货币两个基本职能派生出来的。
知识运用:商店对各类商品标价;个人用人民币购物。
(注意与信用卡的区别)7、货币流通规律原理内容: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两者的乘积即为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流通次数)成反比。
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
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定义与目的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
它涉及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之间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行为。
第二部分:经济体系
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经济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
主要的经济体系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第三部分:供求关系和市场
供求关系是指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和资源分配。
第四部分:经济增长和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经济发展则涉及经济结构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
第五部分:货币和通货膨胀
货币是用作交换媒介和价值存储的一种资产。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升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第六部分:国际贸易和全球化
国际贸易是国家之间交换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全球化则涉及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和相互依赖。
第七部分: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导致经济效率下降的情况。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修复市场失灵。
第八部分: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影响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和衰退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以上是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学概论知识点
经济学概论知识点1.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产生和利用稀缺资源的科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主要分支。
2.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之一,它解释了市场上商品和劳动的定价是如何决定的。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3.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它研究的是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行为对总体效益的影响。
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是决定个人和企业行为的重要因素。
4.生产与成本:生产与成本是研究企业如何生产产品以及生产成本如何形成的经济学理论。
生产函数、边际产品、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概念。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研究市场中企业的数量、产品的差异以及企业间的竞争程度。
熟知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导致经济效果的偏离。
其中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和市场势力等问题。
7.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和结构的方法。
其中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投资和消费等指标。
8.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活动的长期趋势和速度。
经济发展则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包括人口增长、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9.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是经济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交换媒介。
通货膨胀则是指货币供给过度增加导致价格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和货币政策是与之相关的关键概念。
10.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研究不同国家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全球化则是指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移民等活动日益加深的现象。
比较优势、关税与贸易壁垒、汇率和贸易政策是研究这一领域的重要概念。
以上只是经济学概论中的一部分知识点,经济学作为一门复杂而深入的学科,还有更多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需要学习和掌握。
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可以进一步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更深入的专业课程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
经济三高一低理论知识点
经济三高一低理论知识点经济三高一低是指经济发展的四个重要指标,分别是GDP高、通货膨胀高、利率高,以及失业率低。
这些指标在宏观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经济运行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分别介绍并解释这些指标的概念和影响。
一、GDP高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GDP高意味着经济整体规模大、增长快,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强弱。
高GDP通常表示经济繁荣,企业获利丰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GDP水平,如鼓励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等。
二、通货膨胀高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在一段时间内购买力下降的现象,通常以物价上涨的形式体现。
通货膨胀高意味着货币贬值,人民消费能力下降,商品价格上涨导致购买能力下降。
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高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和社会动荡。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价格管制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维护经济稳定。
三、利率高利率是指借贷资金的价格,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调节工具。
利率高意味着借贷成本高,对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产生抑制作用。
高利率会增加贷款压力,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利率水平,以平衡借贷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四、失业率低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口比例。
失业率低意味着就业机会多,就业率高,劳动力得到了有效利用。
低失业率有利于提升人民收入水平,增加社会稳定性和幸福感。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就业等措施来降低失业率,促进全民就业。
总结:经济三高一低理论涉及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和就业等重要经济指标。
GDP高表示经济繁荣,通货膨胀高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利率高抑制投资和消费,而低失业率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相关政策手段来调控这些指标,维护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必背考点
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相对下降
阶段
扩张阶段
复苏阶段
常伴随通货膨胀
繁荣阶段
收缩或衰退阶段
衰退严重称为萧条
指标体系
一致指标
(同步指标)
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型
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
长周期(长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平均50-60年);
中周期(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平均8年,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备受关注);
短周期(小循环或基钦周期:平均长度约为3-5年)。
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
(key:社工固定)
带头指标
制造业订货单、股价指数和广义货币M2等
滞后指标
库存、居民消费价值指数等(key:库存数)
经济学原理知识总结
经济学原理知识总结八、生产者理论a、生产成本与收益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所获得的货币量。
总成本:企业用作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减至总成本,包含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财务会计利润:总收益减至总显性成本。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增:一种资金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减少而增加的特征。
例如:因为超过了劳动力与设备的最佳配比点,工人越多,每个新增工人的产量就越小。
成本的各种衡量指标固定成本(fc):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主要存有厂房设备和管理人员的工资。
气门成本(vc):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所有的vc就是每单位上mc的加和,即为分数)主要指原材料、能源和工人的工资等。
平均总成本(atc):总成本除以产量。
另一种表示方法:avc+afctc=tvc+fc平均值固定成本(afc):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afc=fc/q平均可变成本(avc):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总可变成本(tvc)=mc加和=avc*q边际成本(mc):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atc、avc和mc的交点:mc达到最低点后上升,先交avc于最低点,再交atc于最低点(为什么??)平均成本告诉我们,如果总成本在所生产的所有单位中平均分摊,普通一单位产量的成本。
边际成本告诉我们,多生产一单位产量引起的总成本变动。
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值总成本,平均值总成本就上升;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值总成本,平均值总成本就下降。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有效规模点。
一个典型企业的成本曲线的关键特征:p2851)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
2)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
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值总成本曲线在平均值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平行。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存货控制
传统管理会计采用“经济订货量”对存货进行控制。管理人员通 过平衡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等来追求最优存货,竭力 寻求一个理想的经济存货量的数学模型。实际上,企业追求的目 标应是企业的整体效益,而非存货的局部效益。不断追求经济批 量,会使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只要按经济批量采购、生产,企 业就可以取得效益。这一模型本身只考虑了成本因素,没有考虑 时间因素,忽略了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存货购入、发出的时间减少 存货。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下,资源可以自由流动,此时存货对企 业来说就形成一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是对决策错误及无效率的 默许。
第三节 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1、竞争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顾客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二、经济理论
企业的战略管理行为被称为战略计划(Strategy Planning),着眼于 企业内部,强调企业现状,只是把预算中的数字往前多推几年, 缺乏战略调整空间。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确立企业长期目标,在综合分析所有内外部相 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达到目标的战略,并执行和控制整个战略 的实施过程。
内容。在持高差异战略的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注重市场营销部
门的成本效益分析,认为市场营销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预 算控制和标准成本则放在次要位置。
(二)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
1、成本计算 传统管理会计以成本性态作为研究的起点,推崇变动成本法,
在使用传统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以追求“规模经济”为目 标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下,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使利润的实现 建立在产品销售实现的基础上,具有较大的现实性。
(二)科学管理学派
科学管理学派由泰勒(F.Taylor)创立,他所倡导的组织形式与 官僚学派一样,也是正式的和机械性的,但其重点在于对工作任 务的适当说明。他认为,对于完成每项工作来说,总存在着一个 “最佳途径”,管理的职责在于为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选拔最 适合于该项工作的工人来完成该项工作,并用最有效的方法对这 些工人进行培训。同时,工人们被假设只受经济奖励的激励,即 如果工人生产的产品产量达到最大化、最有效率的话,那他就会 得到最大的报酬,而且工人们也只满足于报酬的最大化。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事后调节,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实质:价值规律调节)计划配置是事前调节。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最重要的是企业,企业自主决定。
2.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3.市场行为的竞争性,带来一定缺陷。
(1)自发性,如劣质产品、扰乱市场秩序。
(2)盲目性,如盲目跟风。
(3)滞后性。
(4)市场发展的开放性。
(实现最优资源配置、最高经济效率)(5)市场运转的有序性。
三、市场机制1.价格机制(1)是最重要、最核心的。
(2)价格变化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3)时常的导向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变化的。
2.供求机制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会反映价格的变化。
3.竞争机制。
4.风险机制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竞争力,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使用。
四、市场体系(一)基本内容最基本的内容、三大支柱: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1.商品市场:市场交换的主要内容。
2.资本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资源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二)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1.统一的市场(1)协调、均衡;(2)地域间是一个整体。
2.开放的市场(1)对国内开放;(2)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相互衔接。
3.竞争的市场公平竞争。
4.有序的市场标准化、规范化。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一、基础理论和制度专题:1、市场经济基础理论:商品理论: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商品价格的变化货币理论: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内容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的构成、形成原因分配制度:内容、原则、原因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机制(市场的优点)和宏观调控(市场的缺点);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和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搞市场经济的原因;特征)二、生产专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的市场主体:企业:含义、地位和作用、性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形式、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含义、提高原因、提高措施和途径)、品牌和竞争、现代企业制度和股份制经营者:地位和作用、处理关系、素质、劳动者:地位、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投资者:主要投资方式(股票、储蓄、债券、商业保险)的性质、风险、获益2、三大产业:(产业结构的划分、关系、调整目标)农业:含义、产业构成、地位和作用、现状、发展措施和出路工业:含义、产业构成、地位和作用、现状、发展措施-新型工业化第三产业:含义、产业构成、地位、现状、发展原因和意义三、分配专题:1、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主要分配方式的含义、分配特点和作用、制度形成原因2、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的含义、分配用途、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及处理原则3、财政和税收:财政的含义、预决算、收入与支出、作用、税收的性质、特征、作用、主要税种、违税行为、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4、银行与储蓄:银行的含义、类型、业务和作用、中央银行的职能、四、交换与消费专题:1、市场、市场竞争:市场的含义、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的特征和缺陷、宏观调控2、商品服务市场:类型及特点、地位和作用、交易原则、生产者和消费者3、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原则的内容、作用4、消费者: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消费内容、目的、水平和结构(制约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者的权益及维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原因、要求)5、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特点(汇率)、我国的对外开放、对外贸易(方式、作用、原则、状况、关税)五、经济学中的重要主体1.党和政府:(市场的管理者、服务者)(1)完善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内容地位、原因、作用;分配制度;内容、原因、作用)(2)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原因、目标、手段及其作用)A.依法加强市场监管B.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区域、城乡、投资、农业、工业、就业)C.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手段:财政、税收、货币、土地、外贸、假日经济)D.制定规划和目标(十一五计划、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3)党如何实现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领导?制定国家经济计划(如十一五计划)、提出奋斗目标(如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出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党管人才(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2.企业(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的地位、作用、形式(类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含义、作用和意义、提高途径、兼并和破产)(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自主创新能力、循环经济-两型社会、科学发展观)国企的经营及改革企业的信誉形象、品牌企业的竞争(竞争产生的原因、如何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引进来和走出去)企业相关税收金融企业及其改革企业技术创新(途径、意义)企业的反倾销问题3.市场活动的个体参与者(1)商品生产者(价值规律:价值、价格与供求、质量、市场、劳动生产率)(2)企业经营者:地位、素质、要处理好的关系(3)消费者:消费水平、消费和生产的关系、观念、地位、权利、维权机构途径(4)劳动者地位权利义务劳动合同社会保障(5)投资者储蓄债券商业保险股票。
经济学理论知识点
经济学理论知识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选择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理论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济学理论知识点,包括供求关系、边际效用、成本收益分析和市场结构等。
首先,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往往下降,而数量增加;相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往往上升,而数量减少。
其次,边际效用是指获得或失去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一单位数量对个体满足感的变化。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个体获得或失去更多单位数量的物品或服务,其对个体满足感的增加或减少逐渐减少。
这意味着人们对于数量的增加越来越感到麻木,而对于数量的减少越来越感到痛苦。
第三,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学工具,用于评估决策的经济效果。
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种物品或服务而必须放弃的其他选择的价值,收益是指获得某种物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或价值。
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个体或组织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最后,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方式。
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价格、产量和市场效率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经济的发展和政策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供求关系、边际效用、成本收益分析和市场结构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指导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通过不断学习和应用经济学理论,我们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1.供需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其中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权益。
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到机会成本,以便取得最大的效益。
3.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额外产出。
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到边际效益,以便获得最大的效用。
4.货币和金融:货币是经济交易的媒介。
货币的功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
金融是指货币和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
5.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长期持续增长的过程。
经济增长依赖于劳动力、资本、技术和资源的积累和创新。
6.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8.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和微观干预来影响经济运行。
宏观调控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微观干预包括价格管制和市场监督等。
9.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福利。
10.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经济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福利经济学包括效率分析和公平分析。
11.劳动市场:劳动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的市场。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和就业情况。
12.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资本的交易市场。
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
资本市场的运行情况反映了资本回报的预期和市场信心的变化。
13.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研究价格形成和价格变动的原因。
价格理论包括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
14.经济效率:经济效率是指在已知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程度。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个人、组织和国家等经济主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的选择。
2. 经济学的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资源、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生产包括生产者的行为和生产方式,分配包括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消费包括个人和组织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
3. 经济学的目的经济学的目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经济产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关系的学科,包括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总需求、总供给等宏观经济指标。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问题。
它探讨宏观经济中的经济波动与对策,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方法与效果。
3. 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和总投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个体行为与市场机制的学科,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结构、价格机制等。
2. 市场的基本概念市场是买卖商品和劳务的地方,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市场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寡占市场等。
3. 弹性的概念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在价格变动时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供给弹性包括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
四、生产者行为的理论1. 生产函数与边际生产力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输入用于生产可能产生的最大产出。
边际生产力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对产出的增加程度。
2. 生产成本与产出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产出包括总产出、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
经济中的知识点总结
经济中的知识点总结1.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需求表示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供给表示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从而影响市场的均衡状态。
2.弹性弹性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表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表示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交叉弹性表示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3.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商品或服务所需的各种投入成本的总和,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着产量变化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化的成本。
生产成本的概念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4.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和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价格、利润和产量的分配有不同的影响。
5.货币和货币政策货币是经济交换中的一种媒介,它是价值的尺度和交换的工具。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从而影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
6.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利率等,它们描述了整个国家经济的总体状况。
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对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了各国之间贸易的原因和形式,并提出了各种贸易政策的利弊。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和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8.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贫困问题、资源配置和环境问题等。
发展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9.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
它探讨了环境问题的成因、解决方案和环境政策的设计。
环境经济学对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董事会——公司决策机构和法人代表(人大常委)
3)监事会——监督机构(检察院)
4)经理机构——国务院
五、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2)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a、不能有效防止垄断的产生
b、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c、不能解决经济活动存在的外部效应
d、不能保持宏观经济活动的动态平衡
e、不能保证收入的公平分配
2宏观调控的目标与主要手段
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4)保持国际收入平衡
手段:
1)计划手段
2)经济手段
3)法律手段
4)行政手段
财政政策(政府)
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
1宏观经济运行体系
2经济调控的手段与目标
手段:
经济政策:1)工资政策2)物价政策3)货币政策4)财政政策5)外经贸政策
6)产业政策7)消费政策
经济调控杠杆:1)工资率2)物价水平3)利率4)税率5)汇率
目标: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
即社会安全
(1)社会救济——基本保障职责
(2)社会保险——最基本内容
(3)社会福利——最高纲领,提高生活
(4)社会优抚——褒扬、特殊制度
2)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1)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
(2)可以调节社会的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3)维护社会稳定
(4)促进经济发展
生存——稳定——公平——发展
(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现实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
4)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两者关系: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次分配注重公平
分: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基础
公平是效率的前提
2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3)无限责任公司
4)股份两合公司
(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区别
有限责任公司(中小企业)股份公司(大型企业)
股东人数20-50规定人数以上
股份不等额划分股份不公开发行股票等额划分公开发行
股票转让优先本公司公开转让
帐目不公开公开
注册资金开发10万零售30万生产、批发50万
3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3)以间接手段为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4)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5)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1)含义: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法人财产权为基础
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条件
法人治理制度为核心的企业制度
(2)基本特征:
1我国“入世”后的权利和义务
2“入世“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七、世贸组织及其宗旨、目标和职能
1世贸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八、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1非歧视原则
2互惠互利进行贸易原则
3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度原则
4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优惠待遇原则
5促进公平竞争和贸易原则
6区域性贸易原则
九、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的影响
1)产权明晰
2)职权明确
3)政企分开
4)管理科学
2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
1)业主制企业——完全责任
2)合伙制企业——无限责任自然人企业
3)公司制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组织形式——法人企业
(2)公司制企业的优点
(3)公司制企业的基本类型:
1)有限责任公司
2)股份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
2)不同行业的各个生产部门:
一种总量的价值量要由合乎比例的生产该种商品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量决定
2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1)自发的调解生产资料及其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2)促进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和分化
二、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调控
2)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
公平的原则
3)宏观调控上——人民当前利益与社会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含义: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中包含的价格、供求、竞争、风险等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和功能。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基础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方式。
市场资源的配置方式:1)计划方式2)市场方式
基本特征
共性:
1)经济关系市场化
2)市场主体自主化
3)市场竞争平等化
4)宏观调控间接化
5)市场经济法制化
6)社会保障法制化
个性:
1)所有制结构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市场机制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
市场机制特征:
1)关联性
2)利益制约性
3)自动性
4)迂回性
市场机制的构成:
1)价格机制——核心
2)竞争机制——推动力量
3)供求机制——基础
4)利益机制——内在动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符合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
(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1)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决定
(2)多种经营方式要求实行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实行
2)按劳分配在多种分配方式中的主体地位
(1)前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
(2)按劳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
3)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经济手段
经济杠杆—政策的执行手段,包括价格、利率、汇率、税率、信贷
财政政策的手段:预算、税收、国债、购买性支出、财政转移
货币政策的传统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购买性支出、财政转移
3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实现政企分开
六、个人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理论基本知识
一、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形式:价格波动是价值规律存在并实现其作用的基本形式
(2)价值规律的两重含义:
1)同行业的各个企业: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