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经济常识之基本经济理论

合集下载

经济常识(基本)重点

经济常识(基本)重点

经济常识

第一章:经济学常识

第一节导言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即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 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即经济规律。

第二节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一、商品

(一商品的科学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的意义:有使用价值,商品才能交换。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下列条件下的物没有价值

不耗费劳动而得到的东西;

虽耗费劳动,但没有凝结在商品中;

耗费在无用物上,不被社会承认的劳动。

【练习】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 .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 .使用价值和价值

【真题精选】两种商品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 。

A. 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 都是一定量的使用价值

C. 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D.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二者相互依存,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中。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没有合格的使用价值,价值不能得到实现。

(3二者存在对立的一面,相互排斥。

(4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是“价廉物美”。

4.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

说。

(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经济史基本理论常识

经济史基本理论常识
第一讲 经济史常识
1、经济史简介
2、经济史基本理论常识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2)、经济基础与Biblioteka Baidu层建筑的关系 (3)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国民经济比例 等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 马克思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关系 人们在在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 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国民经 济比例等
3、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水、气候、土壤) 科技水平(科学与技术) 国家政策 社会环境 国内外交流 人口素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占统治地 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即所有制形式、交 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 上层建筑 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 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 学思想、文艺思想

高中政治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遗产

一.亚当·斯密与看不见的手

1.15世纪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在一国没有金矿的情况下,财富只能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财富来自流通领域。

⑵.要实现国家财富的增长,就必须使本国劳动者处于贫困状态,即所谓的“民穷国富”。因此,他们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采取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2.斯密“富国裕民”主张

⑴认为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⑵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

⑶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⑴.对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认识

①科学性。第一次明确提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概念;认为商品具有使用

价值和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②局限性。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⑵.劳动价值论是二元论

①科学性。正确揭示了价值的源泉,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所决定的。

②局限性。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交换价值决定的。

4.斯密的劳动与分工理论

⑴主要观点

①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这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的政策。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28.我国的银行体系
•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 融机构,它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 • 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 行、政策性银行三类。
•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是在 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 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它被称为 银行的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 具有极其重要的职能:第一,依法制定和 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 具;第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第三,管理国库;此外,还具有持有、管 理、经营国家外汇储蓄、黄金储备的职能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1.西方经济学理论简介
•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从 17世纪中期开始到 19世 纪 7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 当· 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 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这一阶段以亚 当· 斯密为代表,其 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 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 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这标志着 经济学的诞生。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 架
• 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必须认真抓好以下五个重要环节:(1)坚 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的 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 的优化配置;(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 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 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高中政治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复习提纲

专题二马克思经济学的伟大理论

(了解)一.马克思与《资本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条件

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暴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⑵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⑶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过程。

最初动因: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困难,以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⑴收集资料和初步研究阶段。

⑵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

⑶修改、出版阶段。诞生的标志是《资本论》的发表。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1.商品理论

⑴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⑵基本属性

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种类的物品具有不同的有用性,同一物品的使用方式也是多方面的。它构成了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劳动者相互交换的量了比例,是商品所特有的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就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⑶交换价值

①含义: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了比例。它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②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的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货币产生以后,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即价格。

⑷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①具体劳动: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

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

专题一:基本经济理论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使用价值的质量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目的在于实现商品的价值,购买者的目的在于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重视产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

平等性(案例:“官”字印商品、买卖双方地位)

竞争性(案例:行业垄断)

法制性(案例:采用非法手段)

开放性(案例:地方保护主义)

3.宏观调控

现代市场体系包括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两部分。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将“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λ

λ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促进经济发展(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增加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物价(房地产调控)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λ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积极的就业政策、临时价格干预政策)法律手段(2007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反垄断法》)其他手段是必要的行政手段。

注意: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价值规律,不可夸大宏观调控的作用。4.价值规律的作用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生产者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总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5.商品价格←(决定)价值←(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

高中政治选修二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选修二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

经济学常识复‎习资料

专题一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遗产

一、15世纪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在一国没有金‎矿的情况下,财富只能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财富来自流通‎领域。

⑵.要实现国家财‎富的增长,就必须使本国‎劳动者处于贫‎困状态,即所谓的

“民穷国富”。因此,他们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采取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1、斯密的劳动与‎分工理论

主要观点:

①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这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的政‎策。

⑵简要评析

①看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难得可贵‎的。

②但.他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斯密“富国裕民”主张:

⑴认为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⑵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

⑶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⑴.对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认识

①科学性。第一次明确提‎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概‎念;认为商品具有‎使用

价值和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②局限性。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经济常识(常识部分)

经济常识(常识部分)

1.西方经济学理论简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这一阶段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这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古典经济学代表性的教科书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这一教科书流行了20年。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史、马歇尔、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瓦尔拉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二次革命,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马歇尔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书。现代经济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琼·罗宾逊、斯拉伐,以及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卢卡斯。其中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该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而萨缪尔森的1948年开始发行《经济学》至今已出第十六版,是一本很好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第一,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国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它本身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第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革命实践呼唤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第三,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思想材料,或者说构成了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第一课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一、商品

(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区别:(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价值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形态不同。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3)性质不同。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4)主体不同。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统一)

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

(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

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30个经济学常识

30个经济学常识

30个经济学常识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它说明了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的。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规律说明了当消费一种商品的数量逐渐增加时,对每一个新增单位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某种事物而放弃的另一种事物的价值。

4.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必须投入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5.生产可能性边际:生产可能性边际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时,同时放弃生产其他商品的最大数量。

6.边际生产率:边际生产率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出量。

7.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的额外成本。

8.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的变化而改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9.弹性概念: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0.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寡占市场等。

1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市场。

12.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1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紧缩是指持续下降。

14.货币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媒介、交换手段和价值储藏等职能。

15.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1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出现了问题,导致资源分配不够有效。

17.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供给给一人即可供给所有人共同享用的物品。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复习

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第一框

1、斯密的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斯密生活的年代,一方面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随着“圈地运动”的加速、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和科技进步步伐的加快而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重商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的存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受到严重束缚。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支持。

2、叙述斯密的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

(1)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2)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

(1)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认识:①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②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③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2)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①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②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4、斯密是如何划分阶级结构的?

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5、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的内容?

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①他的“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的观点,科学地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②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则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经济常识考点及容易混淆的知识

经济常识考点及容易混淆的知识

经济常识考点及容易混淆的知识

第一部分基本经济理论

(一)重要考点

1.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2. 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 货币的职能。

4.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流通中货币的关系。

5. 价值规律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作用的结合。

6.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7.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8. 双层经营机制与农村重新走向联合经营(合作)。

9. 我国的分配制度必然性 ,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考配的结合 : 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原则。

10.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11.我国非公有制的地位及作用。

12.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

13. 国家的宏观调控 , 尤其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14.共同富裕。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 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 , 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 , 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 , 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 , 但存在间接关系 , 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 , 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 , 要注意分清。

4. 如果 l 只羊 =10 斤大米成立 , 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 , 得出价值相等。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 , 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 买与卖同时进行即 W-W。

5.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 , 也可以是货币 , 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 , 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 即W-G-W.

《经济学常识》专题一教材分析课件 (共63张PPT)

《经济学常识》专题一教材分析课件 (共63张PPT)

链 接 高 考
2012北京
2013北京
2014海南
考点: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说
2012江苏
简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局限性; 上述材料中各国做法对我国发展农业有何 借鉴? 联系材料一、二,结合你对李嘉图比较成 本说的理解,说明培育发展我国自主品牌 的必要性。
链 接 高 考
2013四川
2014浙江
根据材料,运用斯密和李嘉图的对外贸 易成本说,对中国如何发展出口贸易谈 谈看法。
旧 价 值
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来决定,而非个别劳动时间。
2
斯 密
李嘉图
马克思
二元论
一元论
劳动二重性
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
●时代的产物
●劳动价值理论
●收入分配理论
理 论 贡 献 政 策 主 张
大卫●李嘉图
●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 ●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评价探索
考点: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
2010海南
2010江苏
斯密对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政策主张是什么? 为什么说笃信斯密会把经济置于危机境地? 评析斯密关于市场作用的观点。 评析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并据此说明对 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分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什么不能完 全由“看不见的手”调节。 评析斯密有关分工与交换关系的观点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

引言概述: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学科,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层面。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的一些常识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

正文内容:

一、需求和供给

1.需求的概念: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和意愿。需求量受价格、收入、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2.供给的概念: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和意愿。供给量受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3.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市场上的价格由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当需求增加同时供给减少时,价格上升;当需求减少同时供给增加时,价格下降。

4.需求和供给的弹性:需求和供给的弹性是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影响价格变动的速度和幅度。

5.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需求曲线是表示不同价格下消费者对产品需求量的关系,供给曲线是表示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给的产品量的关系。

二、市场结构

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市场上竞争者众多、产品同质化的市场形态。供给和需求的作用决定了价格和产品数量。

2.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一个或少数几个卖方控制整个市场,能够通过价格设置来影响市场价格和产品数量。

3.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上少数几个卖方主导市场,但相对于垄断市场来说竞争程度较高。

4.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上有多个卖方但产品有差异化的市场,卖方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影响市场价格和产品数量。

5.单一买方市场:单一买方市场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主要买方,该买方对市场价格和产品数量有较大的影响。

《经济常识》知识点

《经济常识》知识点

《经济常识》知识点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经济基础知识

经济基础知识

经济基础知识

经济基础知识是我们理解和掌握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两个方面探讨经济的基本概念、供

求关系、市场机制以及经济指标等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变动规律的学科。其中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就业水平、货币供

应量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而宏观经济政策则是通过调控经济总量

来影响经济的发展,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别经济单位(如个人、家庭、企业)的经济行

为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其中包括需求与供给、市场均衡、

边际效益等概念。微观经济学帮助我们了解价格的形成过程以及市场

机制的作用。

供求关系与市场机制

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与劳务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当需求增加时,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会上涨;相反,当供应量增

加时,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会下跌。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

通过价格调节供求关系的一种机制。市场机制通过价格的变动来平衡

供求关系,使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经济指标与经济发展

经济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数据。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失业率是衡

量就业水平的指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指标。这些指

标在经济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的发展趋势。

经济基础知识的应用

了解经济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市场供求关系来判断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常识之基本经济理论

一、知识结构

二、复习提示

本专题应重点把握的知识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

高考尤其应予以关注的知识点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中的增加就业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具体做法即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等。

三、学科内知识联系

第一、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的知识,分析商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分析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绿色环保产品问题。

第二、运用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及原因,特别是物价上涨问题,分析商品生产者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第三、运用分配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准确理解宪法确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意义,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第四、运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实践,分析说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垄断、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重要性,分析说明我国目前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正确性。

第五、用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理论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

第六、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分析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展对外贸易的必然性。

第七、用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理论分析企业竞争,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八、运用宏观调控的理论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第九、联系银行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理解宏观调控。

第十、把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和财政、税收的作用联系起来,分析增加财政收入和税收的必要性。

第十一、结合市场交易的原则理解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

四、结合十七大,把握知识联系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

1.全面把握与价值规律有关的五对关系

(1)市场经济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在市场上,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从根本上说,这种平等性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是由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个根本原则决定的。

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说到底,仍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在价值规律作用下,竞争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的压力,会促使他们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优胜劣汰,充分的市场竞争可以保证价格变化的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尽快得到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

当然,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也会使竞争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盲目的竞争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会导致垄断,从而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2)价值规律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价值规律被称为“无形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被称为“有形的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单一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自发地追求自身的利益,造成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具有盲目性,使单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具有滞后性,也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3)价值规律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企业必须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为此,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获得发展。

在市场竞争中,价值规律促使企业优胜劣汰,这就必然会出现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优化企业结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企业兼并是把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企业兼并有利于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总体效益。企业破产也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它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的活力,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它可以淘汰落后企业,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4)价值规律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因此价值规律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股份制,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有

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达到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5)价值规律与企业经营者的关系

价值规律的作用要求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熟悉本行业业务,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具有收集、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能及时果断地作出决策,才能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都要面对优胜劣汰的选择。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在市场上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

2、把握与等价交换原则有关的几对关系

(1)等价交换与企业经营者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为此,作为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技术进步为目的,用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通过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来取得竞争的胜利。而不能用弄虚作假、欺诈和其他损人利己的手段牟取高额的利润。否则,不仅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而且也会给现有财富带来巨大浪费,最终损害自己。

(2)等价交换与市场交易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服务市场上的一切交易活动,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遵守—定的秩序,即必须依据市场交易原则。在市场交易中,购买者和销售机会均等地进出市场,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等价交换。市场交易的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都是市场经济等价交换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运用和体现。缺斤短两、坑蒙拐骗、黑市交易以及搀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非法销售等,不仅严重违背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以及诚实信用原则,扰乱正常的市场交易活动,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严重违背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这—基本原则。

(二)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及其与十七大报告的切合点

【十七大切合点一:基本经济制度】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①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④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⑤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⑥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知识点: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④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和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⑥所有制结构的含义。

知识点联系一: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指当前和以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经济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本标志,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对应。

【十七大切合点二:国有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