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兴侗寨导游词
精选5篇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
精选5篇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精选5篇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一)肇兴寨面积0.32平方公里,辖三个行政村,即肇兴村、肇兴中寨村、肇兴上寨村,22个村民小组,全寨有867户,3640人,均为侗族。
就侗族南部而言,肇兴侗寨是屈指一数的,有“千家肇洞”和“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
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建寨历史悠久,据民间相传的族谱记载: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诗元1160年间,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历史。
一九九三年,贵州省文化厅命名肇兴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
二OO一年,肇兴侗寨及鼓楼群列入大世界基尼斯记录。
一九九九年,省政府将肇兴列为全省9个重点民族村寨保护之一,2001—2002年列为全省十三、二十个重点民族村寨保护之一。
二OO四年一月,国务院已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一。
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民俗文物价值。
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
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
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
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
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
在侗族歌师赞颂鼓楼的歌词中,就有“那天神仙下界送礼钱”的句子,耐人寻味。
肇兴侗寨人居“干栏”楼房,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
楼上住人,前半为廊,宽敞明亮,光线充足,为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后半部为内室,其中设有火塘,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炊饭的地方,两侧或第三楼上设卧房。
肇兴侗寨导游词解说导游
肇兴侗寨导游词解说导游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肇兴侗寨!我将为大家带领参观和解说。
首先,肇兴侗寨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浓厚民俗文化的古寨。
这个寨子由近百栋侗族建筑组成,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外,还有着独特的侗族风情和乡土文化。
在进入寨里之后,第一件吸引大家注意的就是肇兴侗寨的建筑风格。
侗寨的房屋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搭建而成,整个寨子呈现出原始、古朴的风貌。
各个建筑的屋顶上都绘有灵动的彩画,形成了独特的寨子景观。
在寨子内部,你会看到当地侗族人民穿着传统的侗族服饰。
他们以手工编织的花布为基础,经过精心处理、多次染料蘸染、部分蜡染等工艺技术,最终营造出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侗族服饰。
穿着侗族服装的侗族人民非常友好和热情,你们可以与他们交流,并感受到他们淳朴和善良的风貌。
除了建筑和服饰,肇兴侗寨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侗族风俗和民俗文化。
寨子内有专门的广场,在特定的节日和重大的婚嫁等庆典活动中,侗族人民会举行一些具有浓厚风俗色彩的民俗表演和活动,如歌舞、竹竿舞、跳花灯等。
这些活动非常热闹、欢乐,充满了节日氛围,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我还要特别提一下肇兴侗寨的美食。
侗族是以农耕为生的民族,因此他们的饮食主要以谷类和蔬菜为主。
在侗寨内有许多家庭旅馆和餐馆,你们可以品尝到正宗的侗族家常菜,如腊肉、酸笋、酱笋等,口味独特,回味无穷。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在肇兴侗寨度过愉快的时光,感受这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文化。
祝大家玩得开心!谢谢!。
肇兴侗寨导游词
肇兴侗寨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有着“侗乡第一寨”美誉的肇兴侗寨。
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将带领大家领略这个古老而迷人的侗族聚居地的独特魅力。
当我们踏入肇兴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鳞次栉比的侗族传统建筑——鼓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在肇兴侗寨,就有五座鼓楼,它们分布在寨中,分别代表着仁、义、礼、智、信五个自然寨。
这些鼓楼造型独特,有的像宝塔,有的像亭阁,飞阁重檐,气势不凡。
它们完全是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全靠榫卯技艺连接,这精湛的工艺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水平。
鼓楼的顶部通常装饰有宝葫芦或千年鹤等象征吉祥的物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每当有重要的活动,比如祭祀、集会或者节日庆典,村民们就会聚集在鼓楼里,击鼓传声,热闹非凡。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我们可以看到一排排独具特色的侗族吊脚楼。
这些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它们一半着陆,一半在水,临水的一面用木柱支撑,既通风防潮,又能抵御山间的湿气。
吊脚楼的上层住人,下层则用来存放农具或饲养家畜。
房屋的门窗上有着精美的雕刻,有花鸟鱼虫、神话传说等图案,每一个雕刻都讲述着一个故事,体现了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这些雕刻,感受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
说到侗族文化,就不得不提侗族大歌。
这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的民间合唱形式,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在肇兴侗寨,我们有机会欣赏到这宛如天籁的侗族大歌。
当那悠扬的歌声在寨子里响起,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歌声时而高亢,时而悠扬,就像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
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它传承了侗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比如侗年,全寨的男女老少都会身着盛装,聚集在一起唱侗族大歌,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氛围。
除了建筑和音乐,肇兴侗寨的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
在这里,我们可以体验到拦门酒的热情。
肇兴侗寨导游词
肇兴侗寨导游词經典肇兴侗寨导游词范文(优选3篇)做为一位敬业的导游员,经常要依据解读必须撰写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体,除此之外还具备教育性、艺术性、礼貌性等特性。
那麼哪些的导游词才算是好的呢?下列是我搜集整理的經典肇兴侗寨导游词范文,仅作参考,期待可以协助到大伙儿。
肇兴侗寨导游词 1 诸位游客小伙伴们,各位好!!旅程辛苦,我是大伙儿本次肇兴侗寨之行的专线运输导游员,大伙儿能够要我小赵。
最先热烈欢迎各位朋友们来我们漂亮的肇兴侗寨观光旅游,我将领着大伙儿走入我国最大最历史悠久的侗寨,让大伙儿感受到古色古香神密的侗族文化艺术,纯天然的民俗风情和侗乡老百姓的民风淳朴。
黎平肇兴侗寨坐落于贵州黎平县东南部地区,地形处在二座山峰中间的丘陵,村落呈船样子。
两根源于山中的小溪委婉坎坷,穿寨经过。
是黎平县较大的侗族聚居地村落,也是我国最大的侗族当然寨。
它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举办的“我国最美丽的风景”评选投票中,被评选为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落之一,也有着“百家肇洞”和“侗乡第一寨”的美名。
大家如今进到寨门所见到的第一个情景便是“侗族挡路”,它是本地的一个民族风俗。
当村落中间有团体活动、联谊会、唱侗戏、采访等都是会发生挡路,这类主题活动也称为“月也”。
当顾客进到寨边时,主寨的女孩们就在寨门摆下了挡路凳,唱出了挡路歌,而且顾客要与主寨的女孩对上几连击,喝过用牛角杯装的挡路酒,才可以放顾客进寨,进到寨中我们可以看到,寨里的男生吹芦笙放爆竹,锣鼓喧天将顾客迎入村子的南京鼓楼内。
如今大家见到的是侗寨的标示——南京鼓楼,肇兴以南京鼓楼群更为知名,其南京鼓楼在全国各地侗寨中独一无二,它被称作“南京鼓楼天堂”,南京鼓楼构造与众不同,堆叠交叠,无需一钉一铆,每座南京鼓楼的外型,尺寸,多少,设计风格不尽相同。
南京鼓楼的柱头上手工雕刻了许多的图型,在其中数最多的便是龙,有关刻龙也有那样的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村落外的深谷里住了两根龙,一条飞龙,一天乌龙茶,她们另外看到了村庄里最美丽的女孩,因此她们变为人,都向女孩表述了情意。
肇兴侗寨导游词文档4篇
肇兴侗寨导游词文档4篇Zhaoxing Dong village tour guide编订:JinTai College肇兴侗寨导游词文档4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贵州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肇兴侗寨导游词文档2、篇章2: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文档3、篇章3: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文档4、篇章4:贵州肇兴侗寨游记文档篇章1:肇兴侗寨导游词文档多户,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左右。
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生产和生活。
因此,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迁来,和睦相处,都为陆姓。
为了区别,又在房族中定出“内姓”。
一个内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称为“团”。
肇兴先后发展成五个团,按当时民间奉行的“五常”命名,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
每个团、也就是每个房族都各自建筑自己的鼓楼,于是才出现一寨有座鼓楼的这一奇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肇兴鼓楼群。
米,有层。
年代开始发现,唱响全国,年代唱响巴黎,震惊世界音乐界,现正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层,高米,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这座鼓楼与前面那座有一些区别。
什么区别呢?大家先看一看,想一想。
对啦!智团鼓楼的顶层为四方形,采用歇山式屋面,四面翼角高翘,层脊中央塑一宝葫芦,两端塑天鹅。
那么其它四座鼓楼都是八角攒尖顶,上头塑一由大到小的葫芦宝顶,每座鼓楼各层屋檐角塑各种珍禽异兽,人物塑像,形象逼真、各具特色。
封檐板上彩绘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鸟,栩栩如生。
间层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服务设施比较健全,接待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
还有一支余人的侗族艺术表演队,晚间专门为游客表演侗族风情歌舞、唱侗戏,如果有兴趣可以欣赏。
黎平旅游·肇兴侗寨导游词二
肇兴侗寨导游词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是侗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是侗族村寨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
侗族村村寨寨都建有鼓楼,有的全寨共建一座,有的每个房族建一座。
肇兴侗寨有仁、义、礼、智、信五大房族,每个房族建一座鼓楼,所以寨内有五座楼,形成了鼓楼群。
鼓楼群是肇兴侗寨最显着的标志。
千家肇洞,坐落在谷地之中,谷地象一只大船,东面村头是“船头”,西面寨脚是“船尾”。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登上肇兴这艘“大船”,去漫游肇兴侗寨,让我们亲眼目睹肇兴鼓楼的雄姿,领略千家侗寨浓郁的风情、秀丽的风光。
我们已经来到了信团鼓楼下。
这时,信团鼓楼和信团人,正以诚信欢迎您的到来。
信团鼓楼位于肇兴这艘“大船”的“船尾”上。
依照当地习俗,“船尾”上的鼓楼须建得高,“船头”上的鼓楼须建得矮,据说这样大船才能远航。
因此,信团鼓楼是肇兴五座鼓楼中最高的一座。
共11层,高25、9米。
这是一座新式鼓楼,称为变角鼓楼,由四角变八角:下两层为四角、四方倒水,上九层为八角、八方倒水。
尖顶是七个宝胡芦串立的桅杆,顶层的瓦楞上塑有五龙飞天,它们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因此当地人称它“五龙楼”。
一层楼檐正中塑有双龙抢宝、鱼虾游戏,各层檐角上塑有虎豹狮猴及飞禽走兽等人们的图腾物,顶层檐下塑有两员武将,持矛握剑,除魔镇邪,守护村寨。
侗族鼓楼建筑,纵柱林立,排枋层叠,纵横交错,建筑结构复杂,但却不用一钉一铆,全凭杠杆力学原理,凿榫衔接支撑,顶天立地,耸立千年。
四根主柱,象征一年四季;十二根边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楼层,代表房族支系。
顶层楼上置有牛皮大鼓,逢重大紧急事态时,寨老会登楼击鼓报信。
全寨人不论你在哪里,听到信鼓声都会及时赶到。
但不是大事、特事,不准击鼓,乱击信鼓是要被处重罚的。
我们去看下一座鼓楼——智团鼓楼。
智团鼓楼所在的这个位子,正是麒麟山麓的山脚,鼓楼后面的大山,就是麒麟山的主峰。
细心的人或许已经发现了,这座鼓楼与前面见到的信团鼓楼不同,其实它与寨上的其它四座鼓楼都不同:没有串尖顶,顶层是四方倒水形,采用歇山式屋面,有主屋脊,四角高,鼓楼不高,风格古朴雅。
关于介绍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范文
关于介绍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范文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10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肇兴原名“肇洞”,是一个东西向的狭长谷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河面跨有有六座风雨桥,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
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
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一个寨子就有五座鼓楼,分布在寨中五团,依次为“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侗寨的标志,从外观看像一座宝塔,气势雄伟,还没进入村寨就很醒目。
鼓楼上一般都挂有一支鼓。
过去,当寨子遇到外敌入侵,失火或议事之时,便登楼击鼓,召集寨民,鼓楼因此得名。
鼓楼是寨里集会议事、订立款约、处理问题的会场,也是寨里群众工仁团鼓楼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楼,鼓楼旁就是风雨桥,后面就是戏台,是肇兴唯一的鼓楼、戏台和风雨桥都能展现在同一平台的地方。
义团鼓楼的后面就是戏台,戏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
这个平台是肇兴最大的一块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会在这里进行。
礼团鼓楼的后面有一个萨岁坛,爬上萨岁坛旁边的晒谷地,你会看到另一个角度的鼓楼,智团鼓楼是肇兴唯一的歇山式鼓楼,智团鼓楼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团鼓楼,信团鼓楼离主街最近,也是肇兴最高的一栋鼓楼。
整个寨子能看到全景的制高点是肇兴中学观景点,在这里能清晰看到整个肇兴侗寨的全貌。
另一处是猛猫花桥下游新建的第六座风雨桥对面的小山坡,在那里也能看到肇兴的全景。
晚上可以看看肇兴的大歌演出,更好得感受一下侗族风情。
肇兴现在经过开发,各种服务设施已经很完善,吃饭和住宿团鼓楼旁边的水泥桥开始一直到仁团鼓楼这一段,是肇兴的重点最集中的地方。
一路辛劳了。
我们已经来到中国最大的侗寨――肇兴。
肇兴,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现是肇兴乡政府所在地,寨内分设三个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天然寨。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5篇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5篇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10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5篇(一)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肇兴原名"肇洞',是一个东西向的狭长谷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河面跨有有六座风雨桥,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挡风雨的桥屋而得名。
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
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筑,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有用。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有名,一个寨子就有五座鼓楼,分布在寨中五团,依次为"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信团鼓楼',因此被称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从外观看像一座宝塔,气概宏伟,还没进入村寨就很醒目。
鼓楼上一般都挂有一支鼓。
过去,当寨子遇到外敌入侵,失火或议事之时,便登楼击鼓,召集寨民,鼓楼因此得名。
鼓楼是寨里集会议事、订立款约、处理问题的会场,也是寨里群众工余饭后休息活动场所。
每逢春节、农历6月6日天贶节和8月15日芦笙节等盛大的节日活动都在鼓楼举行。
仁团鼓楼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楼,鼓楼旁就是风雨桥,后面就是戏台,是肇兴唯一的鼓楼、戏台和风雨桥都能呈现在同一平台的地方。
义团鼓楼的后面就是戏台,戏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
这个平台是肇兴最大的一块空地,所以许多侗歌的演出都会在这里进行。
礼团鼓楼的后面有一个萨岁坛,爬上萨岁坛旁边的晒谷地,你会看到另一个角度的鼓楼,智团鼓楼是肇兴唯一的歇山式鼓楼,智团鼓楼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团鼓楼,信团鼓楼离主街最近,也是肇兴最高的一栋鼓楼。
整个寨子能看到全景的制高点是肇兴中学观景点,在这里能清楚看到整个肇兴侗寨的全貌。
肇兴导游词最新范文
肇兴导游词最新范文肇兴导游词1肇兴景区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景区以肇兴侗寨为核心,辐射周边堂安、纪堂、登江、厦格上寨、厦格下寨、己伦、上地坪等7个村寨和萨岁山及皮林溶洞群,构成约38平方公里的侗族文化旅游区。
该区域是中国侗族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之一,也是以侗族文化为核心资源旅游示范区。
肇兴侗寨肇兴侗寨始建于南宋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距今有850多年历史,现有1012户、4146人,历史悠久、人丁兴旺,素有“侗乡第一寨”的美誉。
凭着保存完好的侗族传统村落布局、质朴的侗族传统生活气息和以世界遗产侗族大歌为代表的侗族传统文化习俗,肇兴侗寨于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举办的“选美中国”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于20XX年在中国《时尚旅游》杂志社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活动中,肇兴景区入选其中;同年,肇兴侗寨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
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
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堂安侗寨中国侗族地区唯一的一座生态博物馆,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声望极高,具有国际品牌,这里生态环境极佳,植被完好,有鼓楼、花桥、水井、古墓群、梯田,还有一座中国政府和挪威政府共同出资兴建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
纪堂侗寨地处坡岭,聚落成三角形。
1538年由肇兴村分居于此。
据传,古时这里皆深山密林,山中有口山塘,侗语称山梁为“已”,塘为“堂”因此得名为纪堂。
纪堂侗寨有鼓楼共3座,下寨一座,上寨两座,以下寨一座最为壮观。
始建于清末,民国16年(1927年)维修,1966年遭破坏,1980年又再次修葺一新,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精选(三篇)
关于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精选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贵州肇兴侗寨,我将为您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旅游体验。
我是贵州侗寨的导游小李,接下来的时间里,请您跟随我,一起探索这座神奇的侗族村落。
贵州肇兴侗寨位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中国著名的侗族文化村落之一。
这里山青水秀,民风淳朴,是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肇兴侗寨地处海拔900米的高山之上,四周环绕着茂密的大山和清澈的河流,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这里的侗寨建筑独具特色,村落布局合理,古朴典雅,是一幅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画卷。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肇兴侗族的历史和文化。
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肇兴侗族是侗族的分支之一,他们在这个地方生活了数百年。
侗族人民善于歌舞,侗族的歌舞艺术是他们传承了几千年的珍贵财富。
这里有丰富多样的侗族民俗文化表演,比如侗族歌舞、侗族传统婚礼等,让您可以亲身体验侗族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参观寨内的重要景点。
首先是肇兴侗寨的核心区域——侗寨广场。
寨区建筑风格典雅精致,富有民族特色。
广场上有一座高耸的仰拱城楼,楼顶上有一只金灿灿的凤凰,象征着幸福与繁荣。
请大家仔细观察城楼的木雕、石雕和彩画,这些是肇兴侗寨独特的文化艺术之美。
接着我们来到寨内最重要的建筑——侗族风雨桥。
这座风雨桥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连接了寨内的两个山头,还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座桥是由木质建造而成,四周架设了彩色的飞梁,桥面上铺满了石板和木板。
在桥的两端,分别有两只石雕的鸟,象征着幸福和吉祥。
请大家一起走过这座风雨桥,感受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在寨内还有其他一些值得一看的景点,比如侗族鼓楼、侗族博物馆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手工艺品等,让您更加了解侗族文化的精髓。
除了欣赏景点之外,肇兴侗寨还有丰富多样的侗族特色美食。
侗族人民以农耕为生,他们擅长种植各种农作物和养殖家禽家畜。
2024年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范本(2篇)
2024年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范本肇兴侗寨人居“干栏”楼房,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
楼上住人,前半为廊,宽敞明亮,光线充足,为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后半部为内室,其中设有火塘,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炊饭的地方,两侧或第三楼上设卧房。
一般一家一幢,也有的聚族而居,将同一房族的房子连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喜庆佳节聚居于此,设宴接待宾客。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群众欢聚于鼓楼、歌坪,举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娱活动。
歌类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蝉歌、踩堂歌、拦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叙事歌、童声歌等。
侗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轰动海内外。
每隔一年于中秋节举行一次的芦笙会,主、客竟相吹奏比赛,笙歌阵阵,热闹非凡,极为壮观。
肇兴侗寨侗族文化底蕴深厚,侗族风情原始、古朴。
佳节期间,好客的侗家人有一种叫“或夜”的活动。
这是村寨与村寨之间的大型社交活动,甲寨举寨前往乙寨做客,当客人临进寨边时,主寨的姑娘们早已在寨门前摆起了拦路凳,唱起栏路歌。
客人闻歌而对,一唱一应,几个回合下来,喝了拦路酒,才肯放客人进寨。
寨中男人吹芦笙放铁炮鞭炮,敲锣打鼓将客人迎进寨子的鼓楼内。
人们聚居在鼓楼旁的歌坪上,踩起歌堂,举行盛大的祭祀祖母“萨岁”的仪典。
两寨的男女青年在寨老的带领下,拥着“萨坛”绕寨一圈。
然后在芦笙曲中进入歌坪,手拉手围成男外女内两圈,边舞边唱,是为“哆也”。
夜幕降临,男女青年们意犹未尽,又集于鼓楼围坐,火塘燃起旺旺的篝火。
人们唱起了大歌,如痴如醉,不知天之将明。
2024年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范本(2)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贵州肇兴侗寨!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旅行。
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2023年,探寻肇兴侗寨的独特魅力吧!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肇兴侗寨的背景。
肇兴侗寨导游词
肇兴侗寨导游词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路辛苦了。
我们已经来到中国最大的侗寨——肇兴。
肇兴,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现是肇兴乡政府所在地,寨内分设三个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肇”在侗语中是开始、最先的意思。
那么肇兴也就是这一方最先开始生存的寨子。
据传,村民之先祖陆浓暖,从江西迁徙,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肇兴。
当时这里竹林丛生,荆棘遍野。
他于是在一个名叫“象细”的地方挖了一口井,开荒造田,居于井旁。
后来陆浓暖的后裔逐渐发展兴旺,村落相应扩大,分迁纪堂、登杠、洛香等寨去居住,肇兴为“六洞之根”什么叫寨门呢?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寨子的大门、门户。
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
我们现在站在肇兴寨门外。
一座别致的门楼,称为寨门,当你走到寨门时就知道已经到了属于寨子的范围。
寨门的造型十分考究,若建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则大多是一个大门,两个平房;如若遇到较陡的地势,则依地势而建。
因此,寨门是多姿多彩的。
寨门为杉木建造,凿孔穿榫而成,不用一钉一铆。
豪华一些的寨门,在石柱、石础、梁柱上雕绘各种图案、花卉、鱼虫、波涛等。
周围配以几何图案的花纹,精巧美观。
寨门实际是侗寨的迎宾门,每逢节日到来,主人们就到寨门去“拦路唱歌”,表示欢迎;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备办礼物,送到寨门外,唱歌分手告别。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侗族拦路,这是一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地区两寨之间,有集体结交、集体作客和青年男女互去对方寨上唱歌、唱侗戏、探访、联谊的习俗。
如两寨之间有这些活动的话,主寨的男女青年就会借此机会,在进入本寨的寨门前设置板凳、竹竿、树枝、绳索等障碍物,把路拦起来。
主寨的姑娘拦住客寨的后生,或是主寨的后生拦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拦路歌。
歌中列举种种拦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后生们唱起“开路歌”,逐一“驳倒”对方拦路的借口,这样一唱一答,一来一往,主方就把拦路障碍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拦在路上的障碍物完全拆除干净,客方才得进寨。
最新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5篇
最新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5篇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5篇(一)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肇兴原名"肇洞",是一个东西向的狭长谷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河面跨有有六座风雨桥,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
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
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一个寨子就有五座鼓楼,分布在寨中五团,依次为"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信团鼓楼",因而被称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从外观看像一座宝塔,气势雄伟,还没进入村寨就很醒目。
鼓楼上一般都挂有一支鼓。
过去,当寨子遇到外敌入侵,失火或议事之时,便登楼击鼓,召集寨民,鼓楼因此得名。
鼓楼是寨里集会议事、订立款约、处理问题的会场,也是寨里群众工余饭后休息活动场所。
每逢春节、农历6月6日天贶节和8月15日芦笙节等盛大的节日活动都在鼓楼举行。
仁团鼓楼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楼,鼓楼旁就是风雨桥,后面就是戏台,是肇兴唯一的鼓楼、戏台和风雨桥都能展现在同一平台的地方。
义团鼓楼的后面就是戏台,戏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
这个平台是肇兴最大的一块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会在这里进行。
礼团鼓楼的后面有一个萨岁坛,爬上萨岁坛旁边的晒谷地,你会看到另一个角度的鼓楼,智团鼓楼是肇兴唯一的歇山式鼓楼,智团鼓楼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团鼓楼,信团鼓楼离主街最近,也是肇兴最高的一栋鼓楼。
整个寨子能看到全景的制高点是肇兴中学观景点,在这里能清晰看到整个肇兴侗寨的全貌。
另一处是猛猫花桥下游新建的第六座风雨桥对面的小山坡,在那里也能看到肇兴的全景。
晚上可以看看肇兴的大歌演出,更好得感受一下侗族风情。
关于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
关于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贵州肇兴侗寨,我是你们的导游_____。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同走进这个充满魅力与神秘的地方,去感受它独特的风情和文化。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这里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
整个侗寨的房屋建筑均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古朴实用。
当您踏入肇兴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座座精美的鼓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侗族人民聚会、议事、娱乐的重要场所。
肇兴侗寨共有五座鼓楼,分别以“仁、义、礼、智、信”命名,被称为“鼓楼群”。
这些鼓楼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飞檐翘角,气势恢宏。
每座鼓楼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寓意,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鼓楼的附近,还有一片片的风雨桥。
风雨桥又称花桥,它不仅具有交通的功能,还是侗族人民遮风避雨、休息娱乐的好去处。
风雨桥的建筑风格独特,桥廊上绘有精美的侗族图案和神话传说,充满了浓厚的民族色彩。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您会看到许多侗族人家。
他们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一般分为三层,底层用于饲养牲畜和存放杂物,二层是居住空间,三层则用于存放粮食。
房屋的门窗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精湛技艺。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这里,您随时都能听到悠扬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形式,其歌声清脆悦耳,旋律优美动听,被誉为“天籁之音”。
每当节日或喜庆的日子,侗族人民就会穿上盛装,聚集在一起,唱起侗族大歌,跳起欢快的舞蹈,共同庆祝。
除了侗族大歌,侗族的芦笙也是非常有名的。
芦笙是侗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乐器,它由竹子制成,音色悠扬。
在重大的活动中,侗族男子会吹奏芦笙,女子则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场面十分壮观。
在饮食方面,肇兴侗寨也有许多特色美食值得您品尝。
比如,侗家的酸汤鱼,鱼肉鲜嫩,酸汤开胃,让人回味无穷;还有侗家的腌鱼、腌肉,味道独特,别具风味;此外,还有香甜的糯米酒,喝上一口,让您感受到浓浓的侗乡情谊。
5篇介绍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范文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10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范文(一)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肇兴原名“肇洞”,是一个东西向的狭长谷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河面跨有有六座风雨桥,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
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
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一个寨子就有五座鼓楼,分布在寨中五团,依次为“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信团鼓楼”,因而被称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从外观看像一座宝塔,气势雄伟,还没进入村寨就很醒目。
鼓楼上一般都挂有一支鼓。
过去,当寨子遇到外敌入侵,失火或议事之时,便登楼击鼓,召集寨民,鼓楼因此得名。
鼓楼是寨里集会议事、订立款约、处理问题的会场,也是寨里群众工余饭后休息活动场所。
每逢春节、农历6月6日天贶节和8月15日芦笙节等盛大的节日活动都在鼓楼举行。
仁团鼓楼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楼,鼓楼旁就是风雨桥,后面就是戏台,是肇兴唯一的鼓楼、戏台和风雨桥都能展现在同一平台的地方。
义团鼓楼的后面就是戏台,戏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
这个平台是肇兴最大的一块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会在这里进行。
礼团鼓楼的后面有一个萨岁坛,爬上萨岁坛旁边的晒谷地,你会看到另一个角度的鼓楼,智团鼓楼是肇兴唯一的歇山式鼓楼,智团鼓楼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团鼓楼,信团鼓楼离主街最近,也是肇兴最高的一栋鼓楼。
整个寨子能看到全景的制高点是肇兴中学观景点,在这里能清晰看到整个肇兴侗寨的全貌。
最新整理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5篇
最新整理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5篇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5篇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居民1000余户,6000多⼈,是全国最⼤的侗族村寨之⼀,素有侗乡第⼀寨之美誉。
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5篇范⽂,欢迎借鉴参考。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5篇(⼀)肇兴侗寨是全国最⼤的侗族村寨之⼀,素有侗乡第⼀寨之美誉。
肇兴原名肇洞,是⼀个东西向的狭长⾕地,两条⼩溪汇成⼀条⼩河穿寨⽽过,河⾯跨有有六座风⾬桥,风⾬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的桥屋⽽得名。
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
寨中房屋为⼲栏式吊脚楼,鳞次栉⽐,错落有致,全部⽤杉⽊建造,硬⼭顶覆⼩青⽡,古朴实⽤。
肇兴侗寨以⿎楼群最为著名,⼀个寨⼦就有五座⿎楼,分布在寨中五团,依次为仁团⿎楼、义团⿎楼、礼团⿎楼、智团⿎楼、信团⿎楼,因⽽被称为⿎楼⽂化艺术之乡。
⿎楼是侗寨的标志,从外观看像⼀座宝塔,⽓势雄伟,还没进⼊村寨就很醒⽬。
⿎楼上⼀般都挂有⼀⽀⿎。
过去,当寨⼦遇到外敌⼊侵,失⽕或议事之时,便登楼击⿎,召集寨民,⿎楼因此得名。
⿎楼是寨⾥集会议事、订⽴款约、处理问题的会场,也是寨⾥群众⼯余饭后休息活动场所。
每逢春节、农历6⽉6⽇天贶节和8⽉15⽇芦笙节等盛⼤的节⽇活动都在⿎楼举⾏。
仁团⿎楼是寨⼦中最矮的⿎楼,⿎楼旁就是风⾬桥,后⾯就是戏台,是肇兴唯⼀的⿎楼、戏台和风⾬桥都能展现在同⼀平台的地⽅。
义团⿎楼的后⾯就是戏台,戏台前⾯就是⼀座⼤平台。
这个平台是肇兴最⼤的⼀块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会在这⾥进⾏。
礼团⿎楼的后⾯有⼀个萨岁坛,爬上萨岁坛旁边的晒⾕地,你会看到另⼀个⾓度的⿎楼,智团⿎楼是肇兴唯⼀的歇⼭式⿎楼,智团⿎楼沿着河流往下游⾛就是信团⿎楼,信团⿎楼离主街最近,也是肇兴最⾼的⼀栋⿎楼。
整个寨⼦能看到全景的制⾼点是肇兴中学观景点,在这⾥能清晰看到整个肇兴侗寨的全貌。
另⼀处是猛猫花桥下游新建的第六座风⾬桥对⾯的⼩⼭坡,在那⾥也能看到肇兴的全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肇兴侗寨导游词一路辛苦了。
我们已经来到中国最大的侗寨——肇兴。
肇兴,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现是肇兴乡政府所在地,寨内分设三个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肇”在侗语中是开始、最先的意思。
那么肇兴也就是这一方最先开始生存的寨子。
据传,村民之先祖陆浓暖,从江西迁徙,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肇兴。
当时这里竹林丛生,荆棘遍野。
他于是在一个名叫“象细”的地方挖了一口井,开荒造田,居于井旁。
后来陆浓暖的后裔逐渐发展兴旺,村落相应扩大,分迁纪堂、登杠、洛香等寨去居住,肇兴为“六洞之根”什么叫寨门呢?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寨子的大门、门户。
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
我们现在站在肇兴寨门外。
一座别致的门楼,称为寨门,当你走到寨门时就知道已经到了属于寨子的范围。
寨门的造型十分考究,若建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则大多是一个大门,两个平房;如若遇到较陡的地势,则依地势而建。
因此,寨门是多姿多彩的。
寨门为杉木建造,凿孔穿榫而成,不用一钉一铆。
豪华一些的寨门,在石柱、石础、梁柱上雕绘各种图案、花卉、鱼虫、波涛等。
周围配以几何图案的花纹,精巧美观。
寨门实际是侗寨的迎宾门,每逢节日到来,主人们就到寨门去“拦路唱歌”,表示欢迎;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备办礼物,送到寨门外,唱歌分手告别。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侗族拦路,这是一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地区两寨之间,有集体结交、集体作客(侗语叫做“月贺”)和青年男女互去对方寨上唱歌、唱侗戏、探访、联谊(侗家叫做“外顶”)的习俗。
如两寨之间有这些活动的话,主寨的男女青年就会借此机会,在进入本寨的寨门前设置板凳、竹竿、树枝、绳索等障碍物,把路拦起来。
主寨的姑娘拦住客寨的后生,或是主寨的后生拦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拦路歌。
歌中列举种种拦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后生们唱起“开路歌”,逐一“驳倒”对方拦路的借口,这样一唱一答,一来一往,主方就把拦路障碍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拦在路上的障碍物完全拆除干净,客方才得进寨。
两个寨子的人,通过拦路对歌活动,有的由陌生到相识,有的由一般相识到加深彼此间的了解。
此后,他们之间,便可进一步交往了。
有一个著名诗人说过,侗家拦路不让进,看似无情却有情,情在歌声中,情在酒碗里,情在路中的草结上。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也享受了作为贵宾而被拦路唱歌的礼遇,希望能常来常往,成为肇兴人的老朋友。
大家请看肇兴寨全景:中间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长方形,块块聚落,似船状形,刚才我说过,肇兴的先祖开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迹般形成这条巨船,顺水而下,一帆风顺,肇兴能不是好地方吗?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
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生产和生活。
因此,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迁来,和睦相处,都为陆姓。
为了区别,又在房族中定出“内姓”。
一个内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称为“团”。
肇兴先后发展成五个团,按当时民间奉行的“五常”命名,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
每个团、也就是每个房族都各自建筑自己的鼓楼,于是才出现一寨有5座鼓楼的这一奇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肇兴鼓楼群。
下面,我们接着去看鼓楼。
它高28.9米,有13层。
大家随我来看,鼓楼为木质结构,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枋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铁钉,结实牢固,扣合无隙。
{贵州导游词·贵州黄果树瀑布导游词·织金洞导游词·香炉山导游词鼓楼形状不一,有的呈四面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楼的层次都为奇数,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
底层地面一般宽约二、三平方丈,有的围以栏杆,有的空敞,中间置“火塘”,四周围以长凳,供人休息。
楼檐覆盖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龙凤,花鸟泥塑。
楼顶多呈伞形,上竖桅杆或垒叠陶瓷“金瓜”、“葫芦”。
顶盖下层,有的围以木格或累积角形木花,“若蜂窝一样千孔万眼”,“象燕窝一样垒泥点点”。
请大家往外看,横枋、四壁和门上彩绘龙凤麒麟,鸟兽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美观,栩栩如生。
从鼓楼外貌我们可以看出,雄伟壮丽,既有宝塔之英姿,又有楼阁之优美,巍峨庄严,蔚为壮观。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族一个重要标志,今后大家只要见到鼓楼,就知道这里肯定是侗寨。
有先生问,侗寨里这种精巧造型独特实用美观的鼓楼是什么人建造的呢?我要告诉大家,建造者都是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整个建筑都是在他们头脑中描绘而成,从来不用图纸,几百根梁、枋、柱头的尺寸,也凭他们心中默算。
虽然没有图纸,但层层叠楼梁枋柱头的衔接,却完全吻合,从不发生差错。
从这里可以看出,侗寨鼓楼的建造者,真是巧夺天工、技艺非凡。
这种能工巧匠,各地侗寨都有,但最负盛名的还是多在肇兴、纪堂这一带。
还有先生问,建鼓楼谁出钱呢?侗寨中的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众人心齐的表现,因此,在寨上修建鼓楼就成了全寨人们的共同荣誉和意愿,全寨把它当作一件喜庆大事看待,家家为此集资、出力,有的侗寨建成鼓楼后,还把集资者的姓名、捐献银钱的数目,一一刻在石碑上,立于鼓楼旁,以昭后世。
“鼓楼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提的好。
刚才我讲过,第一、它是侗寨的标志,看到鼓楼就意味着进入了侗乡。
因为别的民族村寨是没有类似的建筑的。
第二,它又是侗族族姓的标志。
侗族的规矩,鼓楼是按族姓分别建造的,一个族姓一座鼓楼。
第三,是侗族同胞休息的场所。
劳动之余,村民常在鼓楼内外休息乘凉或烤火聊天。
有时围听长者讲述民族优美的民间传说,接受传统教育。
第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小伙子们常在那儿围圈踩堂,跳起欢乐的歌舞,等待浓妆艳抹的姑娘来寻找他们的意中人。
第五、鼓楼又是侗家接待客人的所在,逢年过节,侗家喜欢集体相互走访,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第六、鼓楼是侗家集会议事的地方。
凡村中大事,由寨老派人击鼓聚众商议,作出决定,分派执行。
如有民事纠纷,也由款首在此裁夺定案。
第七、鼓楼又是侗寨中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
鼓楼顶层,悬挂一个长行细腰牛皮大鼓,鼓楼就是因此得名的。
过去,如遇兵匪骚乱劫掠,或发生山火寨火,款首便派人上楼击鼓求援,一楼鼓鸣,别寨响应,村寨相传,鼓声齐鸣,人们应声而至,相互支持。
很象过去北方的烽火台,不过鼓楼的信号不是烽火而是以鼓声相传。
有位古建筑专家对侗寨鼓楼进行了一番研究后说:“侗寨鼓楼是地道的土著文化,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品种。
”寨上男女青年为大家演唱的是侗族大歌,大歌是一种自然合声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民族音乐,传说是一个名叫四也的侗族青年到天上去采摘下来,传遍侗乡的,因此,也有人称为“天籁之音”。
从50年代开始发现,唱响全国,80年代唱响巴黎,震惊世界音乐界,现正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唱完大歌,姑娘小伙们就要邀约大家踩歌堂了,踩歌堂侗话叫“哆耶”,是一种集体性、祭祀性的舞蹈,是侗族先祖贯公和也降创造的,据说参加跳这个舞能消灾祈福、保佑平安,请大家都加入到吉祥的队列中去吧,你会得到平安,得到幸福,健康长寿的。
看完第一座鼓楼,我们就要去参观侗族的“萨”,去领略侗族“萨”文化的神秘了。
“萨”是侗族信奉的女神,侗家为什么每年都要这样来祭祀萨呢?传说,古时候有个侗家妇女,为了维护侗家的利益,与邪恶作斗争,最后在一个名叫“弄塘概”的地方因寡不敌众,纵身跳下九层悬崖下的龙滩,壮烈殉难。
不久,在她殉难的地方,长出形似她的崖石,昂首矗立在龙滩边。
侗家说这就是萨的化身。
为了悼念她,侗家称她为“祖母”,奉为神。
这可是至高无尚的神,她能呼风唤雨,庇护村寨,主宰一切,保境安民。
因此,每逢新年,各寨都派专人去“弄塘概”把龙滩边的岩石背一块回寨,安放在本寨“祖母堂”里。
这样,就等于把祖母接到自己寨上,以求得本寨人丁清吉、六畜兴旺。
这是祖母塘,象征当年祖母跳下的龙滩。
是十分神圣的水塘,每逢节日喜庆,寨上人踩歌堂时,都必先绕水塘三圈,然后才进歌堂,以表示对祖母神“萨”的崇敬。
这是萨堂,亦有人译为“圣母祠”、“社稷坛”。
这种译法到底正不正确,我不敢妄加评论。
总之这就是我先前所说的侗家信奉的女神萨的房子。
里面的萨坛用石头砌成圆丘,丘上栽一株黄杨,旁置一把雨伞,四周有十二个或二十四个小木椿或小石堆,纸伞和木椿上披挂纸剪,据说这些木椿、石堆表示“守将”之位。
此地有一世袭或由卜测产生的“登萨”——祖母之祖管理。
非敬祭之日,不得入内。
肇兴这个地方,每逢上月初,合寨举行敬祭活动,届时,“登萨”将特制盛服置于坛前,每户一男一女,携带茶(酒)肉、菜肴、香纸、蜡烛前往祭祀,祭毕,即于“神坛”周围合席共餐,同时鸣锣或吹芦笙,“哆耶”歌颂此神的人才品德,敬祝她千古流芳,保佑村民,与民同在等。
若遇抵御外敌以及集会活动,也要先集中于坛前喝祖母之茶,求其庇护,才能行动。
这是智团鼓楼,这座鼓楼有9层,高14.8米,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这座鼓楼与前面那座有一些区别。
什么区别呢?大家先看一看,想一想。
对啦!智团鼓楼的顶层为四方形,采用歇山式屋面,四面翼角高翘,层脊中央塑一宝葫芦,两端塑天鹅。
那么其它四座鼓楼都是八角攒尖顶,上头塑一由大到小的葫芦宝顶,每座鼓楼各层屋檐角塑各种珍禽异兽,人物塑像,形象逼真、各具特色。
封檐板上彩绘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鸟,栩栩如生。
好啦,我们接着往上走。
我们现在行走的这条街,是一条公路街,往南,通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
但在其中要经过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和著名的地坪花桥,地坪花桥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很值得去看一看。
往右走,我们现在到了肇兴涉外旅馆,这是一幢具有侗族特色的3间3层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服务设施比较健全,接待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
还有一支20余人的侗族艺术表演队,晚间专门为游客表演侗族风情歌舞、唱侗戏,如果有兴趣可以欣赏。
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侗家人热情好客,象中国古话讲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5户村民办起了民居接待,很有家庭的温馨感,如果需要,他们将欢迎大家去作客。
这是村民田茂荣家的民居接待室,象这样的接待室,往下还有4家,他都以侗族家庭式的接待,让客人当一天侗家人,体味侗族家庭生活的情趣。
这是礼团的鼓楼,13层,高23米。
鼓楼对面的是戏楼,也叫戏台。
是当地村民演出侗戏、演唱侗歌的舞台。
讲到侗戏,我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侗戏是侗族戏曲剧种。
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区。
是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文人吴文彩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始创的,具有独特浓厚的民族风格。
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每个鼓楼前都有一块坪子。
这是干什么的呢?这叫鼓楼坪,也叫歌坪,供踩堂歌用的。
有鼓楼就必有戏台,必有歌坪,这是侗族建筑分布的一大特点,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公共设施功能区分布的心理构想。
这是礼团花桥。
侗族的桥梁以木桥居多,以长廊式的风雨桥最为出色,大都建于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