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
浅析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方法
浅析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方法引言在教育领域,教师作为重要的教育主体,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其个人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方法等多方面影响的体现。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方法,以期对教师实施有效教育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教师教学风格的概念教师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稳定一致的教学行为和思维模式(杨谋,2007)。
教师教学风格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差异性等特点,是教师多年教育教学实践和个人教育理念的体现。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方法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教育经验教育经验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学校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其教学风格的形成多视其教育经验积累而成。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中吸取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技巧,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风格,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
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思维方式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导致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因而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
3. 教育背景教育背景也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背景不同的教师接受的教育、接受的教育体系、从事的教育工作都不尽相同,因此,其教育教学风格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受过艺术教育的教师可能更注重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因而其教育教学风格可能更偏向于开放、创意和个性化。
4. 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背景也是构成教师教学风格的一项重要因素。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将影响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效果,反过来也将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
例如,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教师可能更重视道德品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将反映在其教育教学方法和风格上。
结论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影响因素十分多样化。
教育经验、教育理念、教育背景、社会文化背景等都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教育个性与风格
教师的教育个性与风格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而教师的教育个性与风格则是决定他们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这种独特性在课堂中得以展现,并对学生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师的教育个性与风格对教学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教师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教育个性教育个性是指每个教师在教学中所展现出来的个人特点和风格。
它包括教师的人格特征、知识、经验、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教育个性在课堂中表现出来,使教师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
1. 人格特征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这些特征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例如,乐观开朗的教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严肃认真的教师更容易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
每个教师都应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特征,并在教学中加以合理利用。
2. 知识与经验教师的知识与经验是其教育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并在教学中运用。
这些知识与经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处理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3. 态度与行为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也构成其教育个性的重要方面。
积极向上、热情付出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冷漠和消极的态度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和示范行为,以激发学生成长和发展。
二、教育风格教育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方式。
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育风格,这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1. 直接教学风格直接教学风格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以教授知识为主要目标,注重灌输和点拨。
这种风格适用于需要大量知识传授的学科,如数学和科学。
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纪律和规范,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合作教学风格合作教学风格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分享资源和经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风格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探究性教学风格探究性教学风格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发现能力。
从人类发展生态主义观点分析形成幼儿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
浅谈新课程下音乐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浅谈新课程下音乐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教学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课程下音乐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在不断地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学习者需求、教学环境和教师个人特质四个方面来浅谈新课程下音乐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一、教育理念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音乐教学同样也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音乐教师的教学风格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而不是单一地传授知识。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营造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氛围。
二、学习者需求学习者需求是形成教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新课程下对音乐教学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一方面,一些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因此音乐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些学生可能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存在排斥心理。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音乐教师的教学风格需要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提倡多媒体教学和信息化教学,音乐教学也需要更多地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境。
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学校音乐教室的风琴、钢琴、打击乐器等设备也应该得到更好地利用,支持音乐教学的开展。
新课程下音乐教师教学风格需要更加重视教学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注重提高音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四、教师个人特质教师个人特质是决定教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要求音乐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更加注重教师的个性化特质和创新能力。
音乐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多种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学习激情。
教学风格形成,彰显小学语文教师个性
教学风格形成,彰显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课堂氛围,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将语言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以下是几个方面,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时提供参考。
1. 理念导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提问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这种互动型的教学理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还能够促进他们自主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 内容选择:结合生活实际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例如,在学习《春晓》时,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关于春天的观察与感受,让语文学习与自然和生活相融合。
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语言的理解。
3. 教学方法:多样化与趣味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故事接龙、小组讨论等。
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思考能力。
此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多媒体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会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 个性发展:注重自身特色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如何将这些特征融入教学中是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兴趣爱好与学生进行交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
例如,教师如果热爱诗歌,可以在课堂上以诗歌的形式引入新知识,创造富有诗意的学习环境。
5. 反馈与反思:持续改进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不断反思与调整。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
结语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优化教师非智力因素,助力教学风格的形成
优化教师非智力因素,助力教学风格的形成【摘要】教师的非智力因素是构成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心理因素和主观因素,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事业的不懈探索和追求精神.良好地心理定势以及良好的性格来塑造自身的教学风格,以扩大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非智力因素教学风格【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79-011 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根据现代教育学有关理论,将构成教学风格的诸多因素进行系统综合,可以把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分为文化因素、心理因素、主观能动因素和外部因素。
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作为教学风格构成的基础因素,是形成教学风格的根基;主观能动因素和外界因素则对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促进或抑制作用。
由于人格、心理、知识、能力、经验、情感、环境等内外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学风格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多种形式。
哲学家布封从哲学的角度说:“风格就是人。
”如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风格就是艺术的境界。
”教学风格其实就是一门“配角艺术”。
我们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在于他燃烧了多少才情,而在于他点燃了多少生命的火把。
刘铁芳教授在一次谈论刘欢(人在歌前)、张国荣(人在歌中)和王菲(人在歌后)三位歌星的演唱艺术时,生动地描述了教学艺术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教师在教学中自己的光芒盖过了学生,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天堂,学生在教师的超强表演力的吸引下跟着动起来;第二种境界,和学生一起动,把自己的生命激情与学生生命世界的敞开融为一体;第三种境界,让学生动起来,却看不见教师过多自我的痕迹,课堂行云流水都是学生的云与水,而不是教师自身的流水。
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对教学风格的影响所在,教师优化的非智力因素是形成良好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因素。
2 优化非智力因素对教学风格的影响2.1以人格魅力塑造教学风格魏巍在《我的老师》中曾经叙述了这样的影响,说学生对老师的崇敬“甚至与连她握笔的姿势也急于模仿”。
教师教学风格
教师教学风格一、教师教学风格的定义教师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个人特点、思维方式、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表现。
它是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因素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1. 教师个人素质:个人素质包括教师的学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经验等多个方面,这些素质会对教师的教学风格产生直接影响。
2. 学生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塑造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3. 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因素包括教学资源、班级管理等方面,这些因素会对教师的教学风格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三、教师教学风格的分类教师教学风格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下面以几个典型的教学风格进行分类介绍:1. 传统教学风格:传统教学风格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方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这种风格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但缺乏互动与实践。
2. 指导式教学风格:指导式教学风格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3. 合作式教学风格:合作式教学风格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问题导向式教学风格:问题导向式教学风格鼓励学生提问、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教学风格选择的原则1. 适应学生发展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选择教学风格,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
2. 发挥教师优势:教师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3. 注重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选择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的教学风格。
五、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探究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积极鼓励与引导:优秀教师注重对学生的积极鼓励和正面引导,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教师个人教学风格
教师个人教学风格
一、教学观念与目标
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是一种教学观念和理念的体现,是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每位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
学风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二、个性特点与教育理念
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反映了教师的个性特点和教育理念。
不同的
教师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例如温和、严厉、活泼、耐心等。
同时,
教师的教育理念也会对教学风格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强调学生自
主研究、注重实践操作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个人教学风格还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
不同的教师会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解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同时,教师会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多媒体教学、小组
活动等。
四、课堂管理与师生关系
教师个人教学风格还涉及到课堂管理和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的管理方式和与学生的关系都会体现在教学风格中。
例如,有些教师注重严格管理,而有些教师注重与学生互动和鼓励。
五、个人发展与反思
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收集学生反馈意见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
六、结语
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个性特点和学生需求,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发展,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教学风格
教师教学风格教师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态度。
不同的教师拥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教学风格的定义、教师教学风格的分类、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论述。
一、教师教学风格的定义教师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展现的个人教育理念、教育态度和教学方式。
它是教师个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方式和个人特色的反映。
教师教学风格涉及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
二、教师教学风格的分类教师教学风格的分类有很多种,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
在这里,我们将教师教学风格分为三个维度进行分类:教学目标导向型、学生参与型和情感关怀型。
1. 教学目标导向型教师教学目标导向型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他们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这类教师通常会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他们善于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2. 学生参与型教师学生参与型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他们倡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
这类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关怀型教师情感关怀型教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个体发展,他们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人成长。
这类教师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他们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关怀与支持。
他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注和尊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教学风格的类型及形成方法
教师教学风格的类型及形成方法标签:教师;教学风格;形成方法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是教学艺术趋于稳定和成熟状态的标志。
教师多样灵活的教学风格有助于包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以便使每一类学生都有机会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来学习,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各得其所,各显其长。
因此,教师教学必须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或激情,或幽默,或亲和,或理性。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教学风格的主要类型教师是否具有教学风格,是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是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参数。
教学风格具有层次高低之分。
这里我们所指的教学风格是指教育艺术家在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并通过高度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等方面稳定、综合地体现出来的鲜明独特的教学个性特点与审美风貌。
风格并不神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的理智型;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素无华的自然型;教师讲课情绪饱满,把对科学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之中的情感型;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的幽默型;教师精于教学的技巧,充满机智,各种教学方法技巧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的技巧型等。
二、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方法1. 形成教学风格要持之以恒地阅读。
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此言恰恰成为教师成长的关键词。
庄子也曾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厘,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教师的“读”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拟出具体的读书计划,并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
比如,教师要广涉精览以丰富其文化底蕴、拓宽知识结构。
除了读有字书外,还要读“无字书”,即要读“人”、读“时”。
读“人”尤其要解读世界名人的思想,吸取精髓为其所养,为其所用。
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如何形成的-精选教育文档
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如何形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
”新教育改革大环境下需要我们老师真正培养的是具有独立精神和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树立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特色,这样才会真正培育出含有独立精神的学生。
那么,这就遇到一个问题,教师应该如何树立起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呢?一、形成教学风格的四阶段进化法任何一位新教师,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风格可言,需要经过年月的磨炼,等到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时,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我把它概括为四个进化阶段,具体如下:1.摸索阶段:自我研修,积极模仿刚刚出来工作的新教师,因为他们没有教学经验,往往会通过听课后而选择模仿一些老教师的教学风格,不管怎样,模仿是每位新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段。
但是,新教师在模仿、学习他人风格的同时,要学会结合自身实际特点,初步摸索出一个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轮廓来,如是理智型的、幽默型的还是技巧型的,先有雏形,再来充实内里。
2.探索阶段:大胆借鉴,扬我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会越来越丰富,便会开始在教学中逐渐摆脱模仿,开始不断加入自己的特色元素进去。
例如,教学语言表达技巧、肢体特色动作、课堂设计思路等,慢慢进入探索阶段,教师思维、语言、性格等在每一节课后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3.升华阶段:提炼观点,形成主张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后,基本确定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转向研究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让其教学风格与教学效果更好地结合,使其教学风格与教学实践发挥明显的效应,让学生对教师直接形成标签化的记忆,教师也逐步获封自己的标签代名词,如“史上最帅的政治老师”“最机智的政治老师”“最幽默的政治老师”等。
4.内化阶段:融会贯通,独创风格一名优秀的教师往往不会轻易得到满足,他会继续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更具独创性,让自己的课堂更具魅力,让自己的特色更显鲜明,并且属于自己的这些特性不断沉淀稳定下来,最终成为自己身上耀眼的标签,这就是教学风格的最终内化阶段,教师终将形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教学风格。
教师个人教学风格(3篇)
第1篇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特教学方法和特点,是教师个人素质、教育理念、教学经验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鲜明的教学风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探讨我的个人教学风格。
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
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有成长的空间。
因此,我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充满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2.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耐心倾听,给予关爱和鼓励。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意见。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提问,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注重启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式教学是我教学风格的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1. 创设问题情境。
我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2. 注重过程评价。
我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评价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意见。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三、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的个性与教学风格
教师的个性与教学风格教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每位教师都有独特的个性和不同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个性特点,包括性格、爱好、价值观念等,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下面将就教师的个性与教学风格进行深入探讨。
一、教师个性的影响教师的个性特点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教学效果。
个性外向的教师通常善于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鼓励学生的参与和表达,能够创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
而内向的教师则会更注重个人的思考和准备,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讲解和逻辑分析,相对较少与学生互动。
此外,教师的个性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
性格温和的教师可能更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而较为严厉的教师可能更注重纪律和规范。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1. 传授式教学风格传授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起到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引导。
这种教学风格适合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演示。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举例和演示等方式来提供知识,而学生则通过听讲和观摩来学习和掌握。
传授式教学侧重于知识的输入,适合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概念的理解。
2. 互动式教学风格互动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教师在这种教学风格中扮演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学习能力。
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探究式教学风格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这种教学风格中更像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活动,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体系。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发现,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性与教学风格的协调教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应该相互协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能追求一种风格的盲目统一。
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偏好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对8所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学校性质、教龄、教育阶段对教学风格的部分因素有显著影响,但性别与教学科目对教学风格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影响因素一、引言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习惯化的方式。
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
[1,2] 教学风格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多种心理与行为品质的总和。
分析教学风格的结构对于深入了解教学风格的本质,有着重要意义。
罗宾逊(Robinson,1986)将教学风格区分为内容为中心和以学习者为中心两类。
[3]蒂尔伯格和希牡利(Van Tilburg & Heimlich,1994)定义了两个主要的维度来描述个人的教学风格:敏感性(sensitivity)和包容性(inclusion)。
[4]敏感性表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关心学生的满意度的程度。
包容性维度定义为将所有学生融入各种学习过程的能力。
近几十年来,在分析教学风格结构的基础上,研究者考察了可能对教学风格构成影响的各种因素。
埃文斯(Evans,2004)研究用综合—分析维度测量教师的教学风格,发现年龄与性别对教学风格有显著的影响。
年龄大的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综合性风格,而年龄小的教师表现出分析性风格。
男教师表现为综合性风格,而女教师往往是分析性风格。
同时,他发现教师教学课程类型与教学风格无显著关系,不同课程的教师表现出各种教学风格水平。
[5]安得尔斯(Endres,1992)等人的研究分析了杂志写作课的男女教师的风格差异,结果显示,男女教师的教学风格是类似的,并无显著差异。
还有研究指出,女教师倾向于结构化的教学风格,而男教师倾向于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话题和有挑战性的想法。
浅论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研究
浅论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论文摘要:笔者通过文献资料,访问有关学者、专家,对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是构成教师教学风格的基础因素;主观能动因素、外部因素是构成教师教学风格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教学风格的形成有着促进或抑制作用。
当诸因素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结合,表现出独特的、稳定的、成熟的状态时,就标志着一位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和追求逐步形成的、并逐步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点与审美风貌。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学理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是教学方法过程的基础。
教师教学风格的构成因素及各因素的模式特点不仅仅对教师自身教学活动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所教授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教学风格的构成因素同其他事物一样,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多样性。
在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构成教学风格的诸因素既相互区别,亦相互联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整体系统。
根据现代教育学有关理论,将构成教学风格的诸多因素进行系统综合,可以把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分为文化因素、心理因素、主观能动因素和外部因素。
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作为教学风格构成的基础因素,是形成教学风格的根基;主观能动因素和外界因素则对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促进或抑制作用。
现代归因理论认为,文化因素和主观能动因素经由努力可凭主观意志控制,为可控因素;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不为主观意志所控制,为不可控因素。
1.文化知识基础和心理墓础是构成教师教学风格的墓础因素1.1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知识结构状况、教育教学能力,构成了教学风格形成的文化基础教师的职业是一项以脑力为主的劳动,教师在任教前必须经过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
独特的教学风格
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位教学风格独特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教师如何培养出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这种独特的教学风格带来的好处。
第一节:教师个人特质的发展一个教师的独特教学风格是由他们的个人特质塑造的。
首先,教师应该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这可以通过自我评估和同事或学生的反馈得到。
其次,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他们可以参加培训课程、研讨会和学术会议等活动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最后,教师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和动力。
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会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节:创新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他们可以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感到新鲜和有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三节:个性化的教学关怀独特的教学风格还需要教师具备个性化的教学关怀。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并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例如,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指导;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的资源。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关怀,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第四节: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独特的教学风格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开展专题研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一、教学风格的定义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
二、教学风格的特征教学风格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教学的艺术性,指教学过程中技能技巧的运用恰到好处,体现着一种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和谐、流畅的感觉,充满着一种艺术感染力。
二是教学的创造性,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具有独特性,教师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
三是教学的实效性,指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智能、技能的训练和思想品德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
四是心理品质的稳定性,指某一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一贯坚持和追求的,体现着教师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鲜明的个性以及建立此种教学风格的高度自信心。
三、教学风格的类型一、理智型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听教师精辟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受到思维训练,还将被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所熏陶和感染,学会冷静、独立地去思考问题。
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苟言笑,但内心却充满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的理智能力发展的执着追求。
二、自然型这种风格特点是,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素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道来,细细诱导,师生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双向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地思考、默然地首肯中获得知识。
教师虽然讲课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三、情感型这种教学风格表现在教师讲课情绪饱满,把对科学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之中,充满着对人的高度尊重和依赖。
讲到动情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撼人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
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风格
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风格教学研究作为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和教学作风等方面的特征。
本文旨在探讨教学研究对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和培养。
一、教学研究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教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教学风格具有直接的影响。
首先,教学研究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使其教学风格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教师通过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研究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反思能力,使其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进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最后,教学研究能够培养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判断能力,使其在教学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问题和情境,形成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
二、培养教师教学风格的途径与方法1. 提倡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同时,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2. 建立教师互助机制教师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互助机制,通过交流与分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可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观摩等方式,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经验,从而在教学中形成相互借鉴和促进的良好氛围。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合作和共同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水平。
3. 培养教师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教学研究的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够具备开展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教育研讨会等方式,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素养,激发教师对教学事业的热情和动力。
总结:教学研究对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教学研究的支持和引导,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关键词一、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 (1)(一)客观因素 (1)(二)主观因素 (2)(三)外部因素 (3)二、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小学生的学习风格的相互作用 (3)(一)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其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影响 (3)(二)学生多样的学习风格是教师改进教学风格的力量源泉 (4)(三)学习风格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4)三、养成有效、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 (6)结语 (8)参考文献 (8)摘要:教师的教学风格已经成为新课改下备受关注的议题,它同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起,成为近些年来影响小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影响因素。
目前已经有多位专家学者探讨了教师教学风格问题,但针对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业的影响这一话题却很少涉及过。
关键词:教学风格;影响因素;学业成绩前言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和追求形成的、并逐步完美的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点与审美风貌。
教师的教学风格不仅仅对教师自身教学活动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所教授学生的学业成绩乃至身心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习惯化的方式。
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
[1,2]教学风格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多种心理与行为品质的总和。
分析教学风格的结构对于深入了解教学风格的本质,有着重要意义。
罗宾逊(Robinson,1986)将教学风格区分为内容为中心和以学习者为中心两类。
[3]蒂尔伯格和希牡利(Van Tilburg & Heimlich,1994)定义了两个主要的维度来描述个人的教学风格:敏感性(sensitivity)和包容性(inclusion)。
[4]敏感性表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关心学生的满意度的程度。
包容性维度定义为将所有学生融入各种学习过程的能力。
近几十年来,在分析教学风格结构的基础上,研究者考察了可能对教学风格构成影响的各种因素。
埃文斯(Evans,2004)研究用综合—分析维度测量教师的教学风格,发现年龄与性别对教学风格有显著的影响。
年龄大的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综合性风格,而年龄小的教师表现出分析性风格。
男教师表现为综合性风格,而女教师往往是分析性风格。
同时,他发现教师教学课程类型与教学风格无显著关系,不同课程的教师表现出各种教学风格水平。
[5]安得尔斯(Endres,1992)等人的研究分析了杂志写作课的男女教师的风格差异,结果显示,男女教师的教学风格是类似的,并无显著差异。
还有研究指出,女教师倾向于结构化的教学风格,而男教师倾向于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话题和有挑战性的想法。
雷克(Lacey,1998)研究指出,在教学风格的敏感性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在包容性维度上,男教师显著地低于女教师。
[4]一、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一)客观因素1.学校类型对教学风格的影响众所周知,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特殊产物,两类学校在师资力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考察两类学校教师在教学风格方面的差异时发现:两类学校的教师在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两个因素上存在差异。
总的来看,重点学校的教师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控制力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同时强调以各种训练方法加强知识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些特征实际上说明了重点学校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
普通学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则表现得相对中性一些,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程度相对较低,强调利用情绪调动课堂气氛。
造成这方面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两类学校长期形成的校园文化对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发展构成了影响。
2.教育阶段对教学风格的影响小学、初中和高中这三个教育阶段划分的依据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特征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导致中小学教师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方法组织教学。
本次调查发现小学、初中与高中教师在知识训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三个教学风格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总的来看,小学教师倾向于营造情感丰富、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重视以各种形象的方式传授知识,强调训练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高;初中教师偏好严肃严谨的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过程中教师中心的程度较高;高中教师倾向于严格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中心的程度最高,同时也最强调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教育阶段对教学风格的影响,实际上反映了各阶段的学习者的身心特征与教育目标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二)主观因素教师对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执着追求和努力探索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最活跃的因素,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没有执着的追求与探索、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清醒的自我意识和顽强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必备条件。
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注重反思教学,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性别对教学风格的影响关于教学风格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的争论较多,[4,5]但本次调查并没有发现男女教师在教学风格的任何一个因素上存在差异。
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样本中男性的比例过小,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中小学校教学的高度求同性造成男女教师在教学风格上趋于一致。
但是笔者也发现男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性大于女性教师。
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学骨干教师人群中,男教师比女教师独立性更强,更有主见。
[7]可能由于男女教师在人格上的差异造成他们在教学风格离散程度上的差异。
但是,雷克等人(1998)的研究结论却相反,他们发现男教师在教学风格方面的差异性要显著地小于女教师。
[4]2.教龄对教学风格的影响教龄反映了一位教师的从业经历,有研究指出教龄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态度、教育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5]笔者也发现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在知识训练、学生中心、体系形象三个因素上出现了几乎相同的趋势,即因素得分随教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速度随教龄的增长而减缓,最高教龄组(21年以上)略呈下降趋势。
教龄对教学风格的影响,一方面与教师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有关,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教学风格的发展性。
这种发展性突出地表现为教师通过反思积累经验,新经验在量的方面的积累会使原先的风格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风格。
[8]3.教学科目对教学风格的影响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基本上相对固定地教授一门课程,教师主讲的科目是教师之间的最明显的差异。
但是本次调查并没有发现由于教师的教学科目不同,导致他们的教学风格存在差异,特别是文科与理科教师在教学风格的六个方面特征基本一致。
这一结论与艾文斯(2004)的研究结果相符。
[2]教学科目与教学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教学风格与所教内容无关,而是更高层次的形式范畴,相同科目的教师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而不同科目的教师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教学风格。
如果能进一步证实同一位教师在教授不同课程时,依然保持相同的教学风格,则进一步证明了教学科目与教学风格的关系。
(三)外部因素1.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采用串讲、背诵、评点等方式方法,要求教师教态庄重、讲述翔实、治学严谨,这就决定了在封建社会中宣讲成为其主要的教学风格。
当代社会,一方面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了各种教学风格。
2.教学内容也是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说来,理科的教学内容倾向于“理智型”的教学风格,文科的教学内容倾向于“情感型”的教学风格,同样,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同。
例如,特殊学校的教学风格会明显不同于普通学校。
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风格也会因学生的年龄大小、知识面宽窄、能力的强弱而不同。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小学生的学习风格的相互作用(一)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其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影响1.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其学生的学习风格起指导和支配作用。
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小学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对学生已有的学习风格的丰富和发展起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第三,对学生已有的学习风格的丰富和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小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形成受到包括生理要素及个性发展水平的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但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而教师的教学风格是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重中之重。
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所起作用是非常关键的,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
教学风格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征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地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无疑对学生的学风和人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般而言,严谨风格的教师会培养出一丝不苟的学生。
导演型风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会有一大批独立型学习风格的学生伴随左右。
持有一定教学风格的教师总是调教出与之相匹配的学习风格的学生。
上述,在学习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教学风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
而如果学生在师从某一教学风格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学习风格这一问题,则须着眼于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是否匹配、学生的适应能力如何以及教师对教学风格的驾驭能力等三个方面。
2.将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互作用的这一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应重视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一方面应遵循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匹配的原则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有序的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进度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提高成绩;另一方面应鼓励教师掌握丰富多样的教学风格,根据教学情境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学业成绩单提高。
推进教师评价多元化,不应把某种单一的教学风格作为样板硬性推广。
小学教师应提高对教学风格的调控意识水平,塑造多样化的教学风格,以满足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的需要,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小学生能倾注更多的精力在课堂上,立志于学业成绩的优先。
应重视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正确评价和解释学生的学业成绩。
不能轻易或武断地仅评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学业能力的优劣。
相同的努力程度、相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因学习认知风格不同,学业成绩会有所不同。
这种情况下的学业成绩差异是正常的,正确理解这种正确的情况分类可以以更加有效飞方式来认清小学生学业成绩的优低,从而区别平等对待,有利于鼓励其学习的提高。
应教育小学生注意发展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认知风格,使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匹配,所谓跟着教师的引导走,更有效的搞好自己的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