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为什么要取消文理分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谈为什么要取消文理分科
朱永新
2009-2-12
去年11月,我在深圳的一个讲演引起了全国关于文理分科的大讨论。

最近由于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当中,涉及到了中学阶段文理分科该不该取消,文理分科再次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本来常识性的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考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在各种调查中竟然难分伯仲。

其中,反对取消文理分科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认为中国中学生的压力现状不允许高中取消文理分科;二是认为文理分科反映了术业有专攻,教育应该因材施教。

我认为,这两个理由本身是可以讨论的。

首先是关于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学习压力的问题。

主张不取消中学文理分科的人认为,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够重了,每天学习的时间已经严重超出了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

如果取消文理分科,把六门功课变为九门,学生的负担会更重。

其实,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学生学习多少门课程并没有太大的联系。

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即使只学习一门课程,同样可以把学生搞个天昏地暗。

学生的学习负担往往不在于他们学习多少门课程,而在于他们对这些课程有无兴趣。

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绝对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

问题在于,我们忘记了课程本身的意义。

为了应付高考,我们不断加大学科的难度,不断扩大课程的知识容量,而忽视了课程的价值要素。

大部分学生成为尖子生的陪读生,从而丧失了学习的激情与兴趣。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减低学科的难度,加大学科的价值学习力度,解放大部分学生。

大部分人是不需要成为科学家的。

真正吃不饱的学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利用假期选修大学的课程。

其次,全面推进新课程关于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规定,调动教师和社会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第二是关于全才与专才的问题。

反对取消文理分科的另外一个重要理由,是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学习的最佳时间也是有限的,面面俱到培养全才,只能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抹杀学生的个性。

这个看似合理的观点其实有很大的陷阱。

首先,从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绝对不能把学生的才能简单地划分为文科或者理科。

根据加德纳的研究,人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语文、逻辑数学、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和自然探索等方面,其中又有交叉派生的新的组合。

其次,人的特殊才能、人的专业素质,是需要各种舞台、各种机会去展示,去锻炼,去发现的。

钱伟长先生考清华大学的时候,是以文史见长的,其中历史得了满分。

陈寅恪先生如获至宝。

但是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该学物理,最后成为一代宗师。

在国外,大学生一般在第三年才开始选择专业,而且读研究生往往再改变专业,很少像我们这样没有变化,“从一而终”的。

这样,人生就有各种的可能性。

再次,文理分科也是不利于专才的培养的。

过早的分科,看起来让学生“术业有专攻”,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专门的知识,更容易早出成果,早出人才。

其实不然。

梁思成先生曾经呼吁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就是认为文理分科不利于人才的成长。

钱学森教授也指出,“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

人为地搞文理分科,对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可以说有百害无一利。

”真正的大师,大部分是文理兼容,才华横溢的。

如数学家陈省身,就精通历史、音乐、绘画、诗词等领域。

难怪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曾经对清华大学的校长说了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工科的脑袋是办不出世界一流大学的”。

最后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文理分科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并不是这一次中国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其中教育公平的问题,农村教育的问题,学前(幼儿)教育的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像对待文理分科问题一样,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深入研究讨论,集思广益。

这也是总理希望教育改革“问计于民”的目的所在。

(作者:朱永新)
选自------人民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