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假“洋品牌玩了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具假“洋品牌玩了谁
————————————————————————————————作者:————————————————————————————————日期:
家具假“洋品牌”玩了谁-建筑论文
家具假“洋品牌”玩了谁
近几年,国内假洋品牌日益泛滥,厂家“挂羊头,卖狗肉”,以国产冒充进口品牌的事件层出不穷。
文/ 林迪慧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国际化的同时却不时有假“洋品牌”事件发生,从欧典地板到达芬奇家具再到尚高卫浴,这些或真或假的“洋品牌”曾一度赢取了许多消费者的信任。
然而,号称“意大利原产”的达芬奇家具却被曝产于国内,自称源自德国的“欧典地板”,其代加工企业就在北京通州,“德国尚高卫浴”也是产自佛山的国产货……本是土生土长的国产货,披上一身“洋皮”后,身价也比国产品牌高出一大截。
2013 年12 月5 日下午,落日的余晖斜斜地照在北京长安街南侧的友谊商店门前,泛出金黄色的光芒。
北京已经有点冬天的寒意,只是比天气还冷的,是商店一楼的达芬奇家具卖场。
2010 年9 月,达芬奇家居进驻本已门可罗雀的北京友谊商店,给这个已有46 年历史暮气沉沉的老商店带来一丝新鲜的空气。
然而2011 年,随着达芬奇家居被央视曝出涉嫌造假以后,这里再次恢复沉寂。
将于2014 年合同到期的这家达芬奇家居旗舰店,是否会就此淡出公众视线,似乎成为达芬奇留给世人的一个巨大悬疑。
扫描中国家具行业,我们发现达芬奇家居并假“洋”品牌的孤岛,它只是当下混乱不堪的中国家具行业的冰山一角,和达芬奇类似的故事仍在上演……
慕思床垫被曝涉假
近日,一名自称是“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的前员工”在网络爆料称,“慕思床垫产品是假‘洋品牌’,与法国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慕思床垫的工厂就位于广东东莞,相当于是自己与自己签署合作协议来欺骗消费者;广告中那位叼着烟斗的老人,不是什么法国设计师或睡眠研究传人,只是深圳某大学的外教;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旗下子品牌慕思凯奇存在多种骗局,甚至超过当年欧典事件。
”
而面对身陷假洋身份风波,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首席文化执行官邱浩洋介绍,慕思从未宣称自己是法国品牌,只是在香港和法国都注册了公司,方便在法国购买先进技术和原料;慕思本就是一个走向世界的、整合全球健康睡眠资源的中国本土企业。
慕思和法国设计师有合作,而且烟斗老人只是一个形象,也没有对外宣传他是外籍设计师或睡眠研究者这一类的说法。
对于成本低售价虚高的说法,邱浩洋称慕思全球采购整合睡眠资源,其原材料和设计的成本本身不低,几倍甚至十几倍于成本的售价完全不可能。
公开资料显示,慕思床垫成立于2004 年,旗下众多品牌“源自欧洲设计理念”,并未提到“创建于法国1868 年”等内容。
然而在一些稍早期的宣传网页上,还是能够发现慕思床垫宣称“来自法国”等。
慕思公司的官网名称为“de Rucci”,这个富有法国情调的词最初被称为是法国慕思的品牌名,是法国设计师de Rucci 创立的。
在广告宣传中,慕思不断强调“法国皇家设计师”、“创始于1868 年”等,营造其法国品牌的感觉。
然而,2009 年时慕思遭遇第一轮质疑,公司迅速调整了宣传策略,在保留原来品牌故事的基础上,不再提源自1868,而是改为“来自1868的眷恋”,因为现代( 现代装修效果图) 意义上床垫是在1920 年前后才被发明的。
另一个
调整是不再提“皇家”概念,但仍然沿用法国、deRucci 设计师等内容。
网络上几乎所有与“1868”、“皇室”相关的内容在当时即被全面改写或废止。
2011 年,“达芬奇事件”再次给慕思公司以极大的触动,公司再次进行了宣传调整。
如今,除了品牌形象中还是用一个叼烟斗的外国老人之外,慕思公司在所有对外宣传上已经不再有法国设计师的概念,de Rucci 仅仅成为一个符号。
邱浩洋也曾明确表示:“我们只是整合了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等多个欧洲国家的技术。
”
曾经的假“洋品牌”经过几年的形象改变,俨然已经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床垫及寝室用具品牌,如果不是那个外国老人的形象,或许没有人会联想起4 年之前这还是个“法国品牌”。
满眼皆是“洋品牌”
虽然慕思已经不再宣传自己是法国品牌,而是回归到国产高端品牌的行列,但业内冒充假“洋品牌”的企业仍然不少。
随便走一家大型的家具卖场,映入眼帘的大部分家具店的品牌名都是用字母组合,有的是汉语拼音的全拼,有的则是由拼音的首字母组成的缩写,要不是旁边紧跟着的几个中文,压根就看不懂。
除了洋名,各商家的宣传语或者贴出的海报也都尽显尊贵身份。
“感受意大利原创设计”“贵族生活、源自欧洲”“英式休闲经典”。
这些洋名称品牌的家具半数以上都声称有欧美血统。
本土品牌家具披上一层“洋”皮,很容易让人误解为进口家具,加上其高昂的价格,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过分在意了销售人员的“片面之词”。
消费者在展厅中看到的都是已经拆除包装,安装好的家具,包装和包装上的标识标签,只有在购买后收货时才能看见,这也无形中增加了购买的风险。
其实,家具行业真假“洋品牌”乱象由来已久:虚假标注、虚假宣传、镀金洋品牌、经销混乱、授权代工贴标等现象也在家具行业早已经泛滥。
记者听到一位经销商说,国内打着进口旗号的“出口转内销”产品可以说占到目前进口家具的95% 以上,大都是在广东一带由代工厂生产。
比如,同样一套组合沙发,标注本土品牌,价格在8 千元左右;如果标注中外合资产的,价格在2万元左右;如果标注美国产的,价格则上升为7-8万元,如果是意大利产的则更贵。
这些所谓的“洋品牌”家具,号称是“进口”的实木家具、纯木家具、纯实木家具,很多则是以大芯板等为主要原料的贴皮家具。
可是,今年年初浙江相关部门市场抽检发现,标称“实木家具”的家具检测合格率为零。
众多厂商之所以敢冒天下之不韪,损害着消费者利益,主要是因为打着实木的招牌卖贴皮家具,利润就翻了几番,有的利润可以高达百分之几百,而真正的全实木家具利润并不高,仅有15% 至30%。
为何皆是“洋品牌”
真要究其根源,在红星美凯龙、欧亚达、金海马等家居卖场,真正来自国外的家具品牌并不很多,大多数家具品牌都源自国产,但这些家具品牌却大多起着“洋”名字,称原材料来自国外的木材,采用国外的先进设计,乍一看以为是进口品牌,但其制造厂址在中国。
那为何都起了一个“洋”名字,都称“洋品牌”呢?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为了提升品牌品质和身价,为了达到提高销售量的目的。
业内人士指出,天价的假“洋品牌”家具之所以能够占据国内高端家具市场,某种程度上也是迎合了国人的心理顽疾。
一方面,国内缺乏国际大牌家具,一些消费者认为国外的东西比国内的好,但更多的却是对国内产品的不放心,消
费者为了追求更高的品质才去购买价格高昂的国外产品。
另一方面,国人长久以来形成的虚荣心,让一些消费者认为“人不识货钱识货”,贵的肯定就是好的。
由于消费者本身缺乏分辨能力,再加上这两个心理因素,居然让披着“洋”皮的国内品牌钻了空子,成为兴旺的产业。
对此,长期从事硬木家具设计和制作的鸿运斋主创人员黄栋华分析说:“在高端家具领域没必要盲目崇洋媚外。
从款式上说,中国是世界家具的鼻祖,简约的明式家具和繁复的清式家具,在艺术上一直是难以超越的巅峰。
从材质上说,中式家具多为硬木家具,其材质多为紫檀、花梨木、酸枝木、铁梨木等,仅木材本身在短短几年里就升值十几倍;而欧美家具多为椴木、胡桃木等白木,木质较为轻软。
从技艺上讲,诸如贴金、雕刻等技艺,都是中国传统手工艺。
”
毫无疑问,通过一番包装和欺骗,这些“假洋鬼子”能够牟取更多的暴利,这也是假洋品牌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
假洋品牌涉嫌欺诈消费者,这从《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可以看出端倪,但是如今依旧“假洋鬼子”遍地是,不得不说我们的监管还存在一些漏洞。
监管有软肋
业内人士指出,所谓国外品牌,是指由外国企业原创或产权归外国企业的品牌。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销售的真正属于国外品牌的产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地和产地均在国外,属纯正的“洋品牌”;另外一种是在国外注册,但在国内也设有生产场地。
采访中,不少市民普遍担忧:究竟市场上还有多少披“洋皮”卖高价的情况?假“洋品牌”又该如何监管?
对此,律师付宏告诉记者,对于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假“洋品牌”泛滥问
题,我国相关法律和监管都无可奈何。
由于商家的宣传形式不同,法律上难以定性,很多商家也就打起了法律的“擦边球”。
比如说商家自称是意大利品牌,而这一商标的确是意大利注册的,只是生产、销售都在国内,那么尚无法确定其行为不正当。
“法律法规的空白,对监管带来诸多难题,消费者惟有擦亮自己的‘火眼金睛’。
”付宏介绍道:“国外的企业如果出现欺诈行为,可能会被罚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一旦出事,企业就可能倒闭,所以企业一般不敢冒险。
”
“销售假‘洋品牌’的商家固然可耻,缺乏诚信道德,但是东西也是‘有需才有供’。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普红雁分析指出,一些人片面地认为国外的产品质量有保证,都是好东西,于是买东西就偏爱国外品牌。
“消费者其实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品牌消费意识。
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更应该从中国的文化底蕴出发,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牌,走出信任危机。
”
要想扒掉这些披在国产企业身上的“洋”皮,让他们回归本来面目,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可或缺。
相关部门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管,完善社会的信用制度,对假洋品牌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都可以起到遏制假洋品牌泛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