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反应;(3)能够分析金属材料的组成和性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3)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检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物理性质:(1)金属的颜色、状态、密度等;(2)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3. 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性能:(1)金属的冶炼方法;(2)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3)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3)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反应原理;(2)金属材料的性能分析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2)实验法:观察金属的物理性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3)讨论法: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属材料的图片、视频等;(2)实验器材:进行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检测;(3)网络资源:查询金属材料的相关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概念;(2)提问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激发学生兴趣,引入金属材料的学习。

2. 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1)介绍金属的颜色、状态、密度等;(2)讲解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3)举例说明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1)分组讨论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2)实验演示金属的化学性质;(3)引导学生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九年级化学教案 金属材料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 金属材料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金属材料9篇金属材料 1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19xx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采撷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

现在,你最想知道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及时整理。

活动探究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知识共享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用到哪些金属材料?你能设计出更别致的用途吗?有兴趣的同学,请你走上讲台,为我们做一次精彩的演说!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了吗?变讲台为师生共同拥有的活动舞台。

《金属材料》精品教案

《金属材料》精品教案

《金属材料》精品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金属的相关知识、活动评价、实验举证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学生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2.从研究单一物质过渡到归类研究物质,学生感受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通过金属和合金的用途,学生体会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感受化学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习过程】环节一:联系生活,引入主题一、合金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与 (或 )熔合而成的具有的物质。

2.性质: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成分金属。

(1)硬度:合金的硬度一般成分金属。

(2)熔点:合金的熔点多数成分金属。

二、铁合金阅读教材73——74页,完成以下内容1.铁合金根据含碳量不同分为和。

其中生铁含碳量为,钢(用量最大)的含碳量为。

生铁硬度,抗压,性,可以铸造成型,钢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钢一般分为和。

据不同,碳素钢可分为、、。

不锈钢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合金元素主要是和。

三、铝和铝合金1、铝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2)、与盐酸反应:【实验3-4】现象:方程式:(3)、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3-5】现象:方程式:两性氧化物:四、新型合金阅读教材77——78页,了解几种新型合金环节二:探究学习,了解新知【学习任务一】铁合金1.联系日常生活中的铁合金用品,谈谈它们的性能。

2.铁合金的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3.不同的铁合金在组成上有什么区别,性能有什么不同,各自有什么用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铁的熔点比生铁的熔点低B.纯铁的硬度比生铁的硬度小C.钢可分为碳素钢、合金钢和不锈钢三大类D.将生铁炼成钢就是将生铁中的杂质碳除去【学习任务二】铝和铝合金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有错误的是( )A.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3H+=Al3++3H2OB.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Al2O3+2OH-=2AlO2-+2H2OC.铁溶于稀硫酸:Fe+2H+=Fe2++H2↑D.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OH)3+3OH-== AlO2-+3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锈钢不管何时何地永不生锈B.铝是较活泼的金属,因此,硬铝的缺点之一是抗腐蚀能力差C.我国早在商代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青铜器了D.24K的金首饰就是100%的纯金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硬铝B.黄铜C.钢铁D.水银环节三:辨别明晰,归纳概念环节四:科学精神,民族意识1.除常见合金外,目前还有大量的新型合金。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
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
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学会使用金属材料进行制作和加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金属的性质;(2)学会运用金属材料进行实际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爱护材料、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定义与特点(1)介绍金属的定义;(2)讲解金属的特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分类(1)介绍金属的分类及常见金属;(2)分析不同金属的性质及应用。

3. 金属的物理性质(1)密度、熔点、沸点等;(2)实验演示金属的物理性质。

4. 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2)实验演示金属的化学性质。

5. 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1)介绍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铸造、锻造、焊接等;(2)实际操作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2)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金属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2)实验法:观察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实践法:动手制作金属材料。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属的图片、视频等;(2)实验器材:进行金属性质的实验;(3)制作工具: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金属?金属有哪些特点?(2)讲解金属的定义及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介绍金属的分类及常见金属;(2)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3)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

3. 实验演示:(1)演示金属的物理性质实验;(2)演示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通用9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通用9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通用9篇)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通用9篇),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金属材料”是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结束后的一个重要延伸,要求学生明确合金的概念以及合金的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主要组成、性能和用途,学会正确选择金属材料。

教材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铁合金、铝合金和新型合金为载体,意在把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科学知识和社会发展的互相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设计了课前调研、课中展示和课后拓展三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确立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这一系列的体验性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感受,不仅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对学习浓厚的兴趣。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另一重要理念。

教育家皮亚杰曾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

”这种以学生展示为主导的课堂,既丰富了高中化学课堂,又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

三、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整理的调研活动,诊断学生对金属认识结构化水平及科学探究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2.通过课中的展示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自我展示和公众演讲能力。

3.通过课后的小论文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方案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应用和加工方法;(2)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物理性能等基本知识;(3)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撰写和实验数据分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金属材料领域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加工方法;2.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物理性能;3. 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金属材料的定义、分类和性质;(2)提出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加工方法;(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物理性能;(3)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实验教学(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实验;(2)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测试实验;(3)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实验。

4. 课堂讨论(1)讨论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应用;(2)分析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3)探讨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3)提出改进措施,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实验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 课堂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观点表达、问题分析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金属材料》2. 教学课件3. 实验设备4. 网络资源六、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方案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应用和加工方法。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让学生掌握金属的分类及特点,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使用仪器测量金属的物理性质。

4.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金属的选用和保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分类及特点。

难点:金属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引起学生对金属的兴趣,进而导入《金属材料》这一课题。

2. 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3. 介绍金属的分类及特点:讲解纯金属和合金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4. 金属的微观结构:简要介绍金属的晶体结构,解释微观结构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影响。

5. 金属的选用和保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金属材料的选用和保护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讲内容,整理金属的物理性质、分类及特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生活中金属材料的选用和保护实例,进行分析。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电线中的铜导线、锅具的导热性等。

2.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金属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描述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2. 区分纯金属和合金,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3. 解释金属的微观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4. 提出金属的选用和保护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为后续课程做准备。

九、评价与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2. 培养学生掌握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

3. 提高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概念及分类2. 金属的物理性质3. 金属的化学性质4. 金属的应用5. 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实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材料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铁、铜、铝等金属样品,烧杯、试管等。

2. 教学课件:金属材料的性质及应用。

3. 作业:课后练习题。

六、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1. 矿石开采与冶炼2. 金属的提炼与加工3. 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七、金属的物理性质1. 金属的密度、熔点、沸点2. 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3. 金属的磁性八、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2. 金属与酸的反应3. 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九、金属的应用1. 金属在建筑领域的应用2. 金属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3. 金属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十、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1. 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开发2. 金属材料的回收与利用3. 金属产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六、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1. 矿石开采与冶炼了解金属矿石的开采过程学习金属的冶炼原理和方法掌握金属的提炼与加工技术2. 金属的提炼与加工探索金属的熔炼、精炼过程介绍金属的铸造与轧制技术了解金属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方法3. 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学习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掌握金属材料的热加工与冷加工技术探讨新型金属材料的研发趋势七、金属的物理性质1. 金属的密度、熔点、沸点实验测定不同金属的密度了解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变化规律探讨金属的熔点与晶体结构的关系2. 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测试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分析金属延展性的影响因素探讨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八、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现象学习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的化学方程式分析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应用实例2. 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金属与不同酸的反应速率探讨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机制了解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3. 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学习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特点掌握金属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操作应用金属氧化还原反应解释实际问题九、金属的应用1. 金属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探讨金属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学习金属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与设计原则了解金属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2. 金属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认识金属在电子元器件中的作用学习金属导电材料的选择与加工技术探讨金属在半导体产业中的应用前景3. 金属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分析金属材料在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中的应用了解金属材料对交通工具性能的影响探讨金属材料在交通工具轻量化进程中的作用十、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1. 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学习金属资源的分布与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可持续的金属资源开发策略了解金属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技术2. 金属材料的回收与利用掌握金属废料的回收方法与流程探讨回收金属材料的经济学与环境效益分析金属回收利用的挑战与机遇3. 金属产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了解金属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学习金属产业的环保法规与标准探讨金属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及应用。

金属材料教案

金属材料教案

金属材料教案第一篇:金属材料教案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通性和差异)。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合金的优良性能。

教学难点:1、如何合理选用金属材料。

2、合金与纯金属性能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金属的物理性质1、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图片,从而导出课题。

2、通过多媒体展示的金属材料的用途找出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

第二篇:金属教案第1节课(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金属工艺学的概念;2.了解主要的工艺方法;3.知道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3.发展现状和趋势;4.本课程的特点;5.学习方法;6.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 1.主要的工艺方法; 2.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原则、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03.发展现状和趋势;4.本课程的特点;5.学习方法;6.重要性。

六、布置思考题1.试述金属成形的主要方法。

第2节课(第一章工程材料基础知识§1 材料的力学性能)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强度和塑性指标的符号、单位及意义;2.掌握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的测定原理、方法、符号及应用。

3.了解拉伸试验方法和拉伸曲线图;4..了解多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强度指标; 2.塑性指标; 3.硬度; 4.冲击韧性; 5.疲劳强度。

三、重点、难点重点:金属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难点:疲劳强度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1.强度指标;15 2.塑性指标;10 3.硬度;10 4.冲击韧性;5 5.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会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惜金属资源,节约用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 教学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探究;(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2. 实验药品:铁、铜、锌、铝等金属单质,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3. 教学课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图片和视频;4. 教学素材:金属材料的实物标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思考金属的特性;(2)提问:什么是金属?金属有哪些性质?2.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1)分组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哪些?(2)实验演示:铁、铜、锌、铝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实验;(3)学生实验:观察金属的密度、熔点、导电性等性质。

3.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1)分组讨论: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2)实验演示:金属与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的反应;(3)学生实验:铁与稀盐酸、铜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4.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讲解金属腐蚀的原因;(2)讲解金属的防护方法;(3)学生实验:铁的腐蚀与防护实验。

五、作业布置:1. 总结本节课所学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腐蚀与防护知识;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腐蚀与防护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专题二 第二节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专题二 第二节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金属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分类。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物理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金属的物理性质,尤其是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金属实物样品、金属分类表格、实验器械等。

2. 准备教学材料: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和实物,相关的PPT 课件。

3. 安排教学时间:本课时为理论授课,时长约45分钟,实验课安排在下一课时。

4.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完备性和连贯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请同砚们回忆一下初中化学中金属材料有哪些?举例说明。

2. 展示实物:展示一些金属材料制品,如不锈钢刀、铁钉、铜丝、铝箔等。

3. 引出课题:金属材料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物质,掌握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是摩登生产、生活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金属材料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1. 金属材料的分类(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具有光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等。

(2)分类:根据金属的用途和性质,将金属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合金。

(3)介绍黑色金属(铁、铬、锰)和有色金属(铝、铜及其合金)的分类原因。

2. 金属的化学性质(1)演示实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实验现象。

(2)讨论:金属在空气中锈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3)讨论: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制品?3. 合金(1)介绍合金的观点和特点: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它兼有组成金属的优点,如熔点低、硬度大、密度小等。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金属的分类和特点;(3)学会使用金属材料进行制作和加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金属的性质;(2)学会运用金属材料进行实际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知道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颜色、状态、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3. 金属的分类:根据金属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4. 金属的制作和加工: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焊接、切割等工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和制作加工方法。

2. 教学难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在实际制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 教学素材:金属样品、图片、视频等。

3. 制作材料:铁丝、铜片、铝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如硬币、钥匙等)引起学生对金属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制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2. 讲解: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和制作加工方法。

3. 实验: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如金属与酸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实践:分组进行金属制作加工活动,如焊接铁丝、铸造铜片等,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调查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思考如何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现象的准确性和记录数据的完整性。

七、教学拓展:1. 开展金属材料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参观金属加工厂,了解金属材料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包括纯金属、合金及其特点和应用。
2.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并能够解释这些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够运用活动性顺序解释金属在不同环境中的腐蚀现象。
4.学习金属的提炼方法,如电解、热还原等,了解各种提炼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2.提问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有什么特点吗?它们又是如何被提炼出来的呢?”
3.学生回答: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尝试回答问题,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4.导入新课: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提炼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和评价。”
2.难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及应用。
(2)金属提炼方法的原理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3)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材料选择。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材料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探究金属材料的性质、分类和应用。
2.设想二:利用实验和观察活动,加深学生对金属材料性质的理解。
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如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物理性质。同时,观察不同金属在不同环境中的腐蚀现象,帮助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
3.设想三:运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材料选择和评价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金属材料选择和应用的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应用。

2.掌握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应用,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2.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有哪些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2)学生回答:自行车、手机、电脑、汽车等。

2.金属材料的分类(1)展示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铁、铜、铝、不锈钢等。

(2)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金属材料的颜色、光泽、硬度等特征。

(3)根据特征,将金属材料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

3.金属材料的性质(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金属材料的性质吗?(2)学生回答: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3)讲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等,并举例说明。

4.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1)讲解金属材料的结构,如金属原子排列、晶格结构等。

(2)引导学生分析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3)举例说明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如铜的导电性优于铁,是因为铜的原子排列更紧密。

5.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应用(1)讲解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等。

(2)展示金属材料的加工实例,如汽车零部件、建筑构件等。

(3)引导学生分析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应用,如汽车零部件的加工与汽车性能的关系。

6.实验观察(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

(2)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质。

(2)拓展金属材料的其他应用,如新型金属材料、环保金属材料等。

(3)布置作业:收集有关金属材料的资料,了解金属材料的最新发展。

四、课后作业1.熟悉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应用。

2.分析一种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3.收集有关金属材料的资料,了解金属材料的最新发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应用,以及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金属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掌握各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掌握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金属的提炼和检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4.掌握金属腐蚀的原理,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5.了解我国金属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情况,培养资源忧患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总结金属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金属材料》为核心,围绕金属的分类、性质、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与保护等方面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例如展示一座桥梁、一辆自行车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主要材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今天我们将学习金属材料,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通过学生回答,总结金属材料的优点,如硬度大、导电性好、延展性强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注意: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审题,理解每个问题考查的知识点,确保答题准确无误。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 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3. 能够分析金属材料的用途及优势。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金属的性质;2. 学会运用金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3. 金属材料的用途及优势。

难点:1. 金属的化学性质;2. 金属材料的选用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金属材料的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2. 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

学生准备:1. 预习金属材料的相关内容;2. 准备好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3. 实验:分组进行金属性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观察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等。

5. 定期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第六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1. 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及类型;2. 掌握金属的腐蚀防护方法;3. 能够分析金属腐蚀对材料及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金属的加工与成型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1. 了解金属加工与成型的基本方法;2. 掌握金属加工与成型的原理及工艺;3. 能够分析金属加工与成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第八章:金属材料的选用与应用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1. 了解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2. 掌握金属材料的适用范围及应用领域;3. 能够分析金属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及限制。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学会金属的鉴别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金属材料;(2)学会使用仪器和工具进行金属材料的检测;(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金属资源,节约使用的意识;(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1)金属单质;(2)合金;(3)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金属的物理性质(1)金属的密度、熔点、沸点;(2)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3. 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水的反应;(2)金属与酸、盐的反应;(3)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金属的鉴别和应用。

难点:1. 金属的化学性质;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2)运用实验法验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金属材料的性质;(2)实验器材和仪器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学生自主学习,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3. 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金属的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总结实验结果。

4. 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金属与氧气、水、酸、盐等物质的反应,总结实验结果。

5. 金属的鉴别和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学会金属的鉴别方法,了解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大连市第四中学谭继敏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金属材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实验教材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中课题1的内容。

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课题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包括它们的性质和用途等多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和合金的性质,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课题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重点内容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 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2.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从教学内容上看,与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学生在生活中对金属材料的应用比较熟悉,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他们对金属的物理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已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一定的探究、归纳、总结能力。

但是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

所以在教学中有目的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和交流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

3.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根据对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知识与技能】⑴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合金的特性以及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⑴在收集信息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资源与信息整合的能力。

⑵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的探究,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获取知识。

⑶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金属相关知识的了解,感受金属在促进社会进步、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⑵通过对金属材料性能和用途的探究,懂得要全面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达到程度,从而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

因此,必须重视教学媒体运用的方法设计。

本节课教学中多次正确地使用多媒体,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中首先用《英雄》的电影片段导入新课,利用观看影片将学生带入金属材料的学习,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创设的情境非常直接。

其中,教师选择了使用金属材料较多的场景,既可以直入主题,又可以突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多媒体播放的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史介绍,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向上的动力,使学生在悠扬的古筝曲中,既接受了化学知识,同时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另外,在教学中又从实际出发,展示了许多金属材料的图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熏陶。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课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过程围绕课程目标和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展开,通过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让学生了解常见金属与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积极探索化学知识的奥秘。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增强学生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1、创设情境:采用《英雄》的电影片段导入新课,利用观看影片将学生带入金属材料的学习,达到组织教学和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

播放关于金属材料发展历史的短片,增强学生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多次通过展示金属材料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应用金属材料的情境中,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刻。

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展示科学本质,同时让学生感受过程领会方法。

本课的实验探究分为两部分:合金与纯金属的色泽、硬度的比较非常直观,容易操作,由学生分组探究;熔点的比较要用到铅,因为金属铅有毒,为避免对学生健康不利采用学生分析、设计实验,然后观看实验录像的方法。

3、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能够较深刻地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得出正确的结论,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中,通过比较、讨论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4、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展示身边的金属制品、观看金属制品的图片,形成金属材料用途很广泛也很重要的初步认识,培养了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

在习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使他们能对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5、拓展视野:通过学生自己查阅合金资料、观看多组金属材料应用图片和教师补充多种新型合金来增加学生的信息量,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高新技术、国防建设、美化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也使学生学会客观全面的评价或选择。

并通过播放关于金属材料发展历史的短片,增长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铜片、黄铜片,铝片、铝合金片、铁丝和铁钉、合金样品等。

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有关金属材料的物品以及课前查阅有关合金的资料。

五、课堂教学实录师:[以电影《英雄》片段引入。

]在刚才的电影片段中,你看到哪些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生:人们使用的武器剑、戈,使用的盾牌,身上穿的盔甲等。

师:从古到今金属材料一直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金属材料的世界。

师: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可见金属材料的影子。

请同学们为大家介绍几种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

生:介绍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

师:刚才同学们展示的既有纯金属又有合金,它们都属于金属材料。

你们知道下列生活物品是利用了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而制成的吗?[展示金属制品的图片] 生:思考回答。

师:点评,并穿插金属之最,增强趣味性。

生:金属是固体,有金属光泽,具有导电导热性等。

师:[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介绍金属的延展性。

[展示金属琴弦和铝箔包装纸的图片]你们知道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什么吗?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金,1克的金可以拉成4000米长的细丝,而一万张最薄的金属摞在一起才不过一毫米那么厚。

生:(非常惊奇)真的啊!师:金属的用途非常广泛,不同的用途需要不同性能的金属,但纯金属往往很难满足各种特殊要求。

比如制造飞机机翼的金属要求质轻而坚硬,纯金属铝质轻但很软,不坚硬。

如果向铝中加入某些其他的金属如铜、镁、锰等,就能制成既质轻又坚硬的硬铝,就可以满足需要。

这种向金属中加入某种金属或非金属制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就是合金。

[展示合金的定义]生:听讲,理解。

师:人类使用合金的历史其实非常悠久。

你们知道使用最早的合金和最广泛的合金是什么吗?生: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最广泛的合金是铝合金。

师:青铜是铜、锡等元素形成的合金,人类使用的历史最早,但最广泛的合金不是铝合金而是铁、碳等元素组成的钢。

既然合金是在金属中加入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那么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性质一定存在许多不同,同学们能否猜一猜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生:猜想回答:颜色、密度、硬度、导电性、熔点、沸点等。

师:首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比较合金和组成它的纯金属的色泽和硬度。

生:分组实验。

师:请同学们说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生:合金也有金属光泽,颜色可能与组成它的纯金属不同,硬度要大于它的组成金属。

师:合金与其组成金属的熔点也一定存在着差异,又该如何设计实验来比较它们的熔点呢?可以小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选择合金及其组成金属同时加热,看熔化的快慢。

师:同学们设计的非常好。

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使用熔点比较低的合金焊锡及其组成金属锡和铅,又因为铅有毒,所以该实验就请同学们观看录像。

[播放录像] 生:观察现象并描述:焊丝首先熔化成小球,稍微震动一下就会滚动,而锡和铅在其后较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融化。

结论:焊锡的熔点比组分金属锡和铅的熔点低。

师:[实验小结]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由于条件所限今天只对其中的几点做出探究。

请结合以上实验结论回答问题。

[知识应用]生:思考回答。

师:正是因为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所以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图片展示]生:观看理解。

师: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合金吗?说说它们分别具有哪些优良性能。

[你说我说]师生互动。

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为大家作以介绍。

师:同学们知道的合金可真不少。

生活中合金的应用历史悠久,也极为广泛,老师也为大家介绍几种。

[展示合金的影像资料]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许多金属材料,那么我们使用材料时又该如何进行正确的选择呢?有人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问题展示]生: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

师:根据刚才的讨论能否了解金属材料的用途与性质有着怎样的关系?使用某种金属材料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生:金属材料的用途反映了金属的某些性质,使用金属材料时,不但要考虑物质的性质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环保、安全、美观、便利、回收再利用等因素。

师:看来我们在进行评价或选择时,一定要客观全面,进行综合考虑。

那么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又该考虑哪些因素呢?生:要考虑硬度、来源、色泽、价格、耐腐蚀性等方面。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进行综合考虑了。

金属材料的使用从古到今,伴随着人类文明和发展,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请同学们观看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历史的资料。

[伴随悠扬的古筝曲播放金属材料发展历史的录像]生:观看图片,了解金属材料的发展历史,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师:同学们,世界和未来都属于你们的,你们的聪明才智是无限的,愿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当中,继续努力,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将来能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性能更优异的合金,为人类造福,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经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收获,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谈一谈。

生:谈收获。

师:[小结]物质的组成、结构发生改变后,性能会随之改变,用途也会有所不同。

同学们要在学习中注意有关学习方法的积累。

下面就看看同学们能否学以致用。

[习题展示]:1,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2为大家介绍一种新金属,推测它的用途。

3金首饰我们都很熟悉,那你知道24金和18金有什么不同吗?你会区别吗?六、课后反思我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设计本课,整节课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新课的学习。

本课实现了多种学习方式的功能整合,打破了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的授受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把学生推到各种情境中,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交往、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学生在体验求知、合作的快乐时,获得成功的感受,增强自信心,形成健康、健全、全面发展的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