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设计规范.doc

合集下载

铁路隧道规范

铁路隧道规范

1 总 则1.0.1 为了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隧道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隧道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h m /k 、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h m /k 的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隧道的设计。

1.0.3 隧道按其长度可分为:特长隧道 全长10000m 以上;长 隧 道 全长3000m 以上至10000m; 中长隧道 全长500m 以上至3000m; 短 隧 道 全长500m 及以下。

注:隧道长度是指进出口洞门端墙墙面之间的距离,以端墙面或斜切式洞门的斜切面与设计内轨顶面的交线同线路中线的交点计算。

双线隧道按下行线长度计算;位于车站上的隧道以正线长度计算;设有缓冲结构的隧道长度应从缓冲结构的起点计算。

1.0.4 隧道勘测设计,必须遵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重视隧道工程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

隧道建设应注意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及保护农田水利,对噪声、弃碴、排水等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1.0.5 隧道设计应依据可靠完整的资料,针对地形、地质和生态环境的特征,综合考虑运营和施工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使选定的方案、设计原则和建筑结构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1.0.6 新建铁路隧道的内轮廓,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的规定及远期轨道类型变化要求。

对于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160km/h 新建铁路隧道内轮廓尚应考虑机车类型、车辆密封性、旅客舒适度等因素确定,隧道轨面以上净空横断面面积,单线隧道不应小于422m ,双线隧道不应小于762m ;曲线上隧道应另行考虑曲线加宽。

设救援通道的隧道断面应视救援通道尺寸加大,救援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5m 。

双层集装箱运输的隧道建筑限界应符合铁道部相关规定。

位于车站上的隧道,其内部轮廓尚应符合站场设计的规定和要求。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1.总则公路隧道是连接两个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因此必须经过谨慎的设计和施工。

本规范旨在规范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监管,确保公路隧道的安全和可靠性。

2.主要术语与符号本规范中使用的主要术语和符号应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得到充分理解和应用。

其中包括隧道长度、洞口高度、洞门宽度、围岩等级等。

3.隧道调查及围岩分级在设计隧道之前,需要对隧道所在地区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

同时,需要对围岩进行分级,以便进行合理的隧道设计。

4.总体设计隧道的总体设计包括隧道长度、洞口高度、洞门宽度、隧道路面、隧道照明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流量、车速、车型等因素。

5.建筑材料隧道的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充分考虑其耐火性、耐久性、防水性等因素。

6.荷载隧道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荷载,包括车辆荷载、地震荷载等。

在计算荷载时,需要充分考虑隧道的结构和材料的承受能力。

7.洞口及洞门洞口和洞门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考虑其宽度、高度、开启方式等因素。

同时,需要考虑洞口和洞门的防水和防火措施。

8.衬砌结构设计隧道的衬砌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隧道的围岩、荷载等因素。

9.结构计算隧道的结构计算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荷载、围岩、材料等。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10.防水与排水隧道的防水和排水是隧道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隧道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因素,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和可靠性。

本规范是针对公路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强制性标准。

在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等各个阶段,必须遵守本规范的规定。

11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本章节主要介绍小净距隧道和连拱隧道的设计要求。

其中,小净距隧道是指净距小于7米的隧道,连拱隧道是指由多个拱形隧道相连而成的隧道。

本章节详细阐述了小净距隧道和连拱隧道的净高、净宽、弯曲半径、拱顶高度等设计参数的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和验收标准。

新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

新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
14
9、火灾探测报警设施
9.3 火灾探测器 9.3.5 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每根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保护车道的数量不 宜超过2 条。 2 探测器宜从隧道洞口顶部以内10m处开始沿隧道连续 设置;应设置在车道顶部,距隧道顶棚距离宜为0.15~ 0.20m 。
15
9、火灾探测报警设施
5 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长度不应小于10m。
6 消火栓栓口处出水压力大于0.5MPa时应设置减压设施 。
7 当消火栓系统压力由消防水泵直供时,每个消火栓处应 设置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
8 消火栓箱门上应注明“消火栓”字样。
33
10、消防设施与通道
10.2 消防灭火设施
10.2.3 消火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新老规范不同点比较表
30
10、消防设施与通道
10.2 消防灭火设施 10.2.2 灭火器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新老规范不同点比较表
新版规范
老版规范
10.2.2 (1) 规定了:灭火剂充装量 不应小于5kg且不应大于8kg;
10.2.2 (2)规定了:三车道、四车 道隧道灭火器宜(应)交错布设;
8.3.3 只规定了:灭火 剂充装量不宜超过8kg; 对三车道以上隧道未 作规定。
13
9、火灾探测报警设施
9.3 火灾探测器 9.3.3 隧道内宜选用点型火焰探测器、线型感温火灾探 测器、图像型火灾探测器或其组合。 9.3.4 点型火焰探测器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单洞车行道少于四车道时,探测器宜单侧设置;单洞 车行道为四车道时,探测器应双侧交错设置。 2 探测器宜从隧道洞口顶部以内10m处开始设置;应设 置在隧道侧壁,底部距检修道高差宜为2.5~3.5m 。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
汇报人: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隧道设计概述
隧道工程地质 勘察
隧道结构设计
隧道通风与照 明设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隧道防排水设 计
PRT ONE
PRT TWO
隧道设计:指 对隧道进行规 划、设计、施 工和维护的过

概念:隧道设 计包括隧道结 构设计、隧道 通风设计、隧 道照明设计等
目的:确保隧 道的安全、舒 适、高效运行 提高隧道的使 用寿命和维护

地质勘察成果的 验证:通过现场 试验、监测等方 式验证地质勘察 成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PRT FOUR
隧道结构形式:分为单洞、双 洞、三洞等
隧道结构特点:具有抗压、抗 拉、抗剪等力学性能
隧道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地质条件、交通流量、环境影 响等
隧道结构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安全、经济、环保、美观等
隧道施工方 法的选择需 要考虑地质 条件、交通 流量、施工 难度等因素
目的: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和安 全
要求:实时监测隧道变形、应 力、位移等参数
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和地 质条件确定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分 析和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措施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 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
监控量测方法:包括位移监 测、应力监测、变形监测等
通风设计:采 用自然通风或 机械通风确保 隧道内空气流

照明设计:采 用LED照明确 保隧道内光线 充足提高行车
安全
照明亮度:根 据隧道长度和 宽度确定合适
的照明亮度
照明布局:合 理布局照明设 备确保隧道内 光线均匀分布
通风与照明的 协调:确保通 风与照明设备 的协调工作提 高隧道内环境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公路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规范直接关系到道路交通的安全和效率。

本文将从公路隧道设计的基本原则、标准要求、材料选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公路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一、公路隧道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公路隧道设计必须以确保通行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为首要任务,包括适当的安全出口设置、通风系统设计等。

2.合理性原则:公路隧道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地质条件、交通量、车速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3.经济性原则:公路隧道设计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投资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二、公路隧道设计的标准要求1.净宽和净高:公路隧道的净宽和净高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规定,以确保车辆的舒适通过和安全行驶。

2.坡度和曲线半径:公路隧道的坡度和曲线半径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车辆的稳定通过和行车安全。

3.排水系统:公路隧道设计应考虑排水系统的设置,以有效排除雨水和地下水,保障隧道内部干燥。

三、公路隧道设计的材料选用1.隧道衬砌材料:公路隧道的衬砌材料应选用高强度、耐磨损的材料,以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和耐久性。

2.排水材料:公路隧道的排水材料应选用具有良好透水性和耐腐蚀性的材料,以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

3.路面材料:公路隧道的路面材料应选用具有良好抗滑性和耐磨性的材料,以确保车辆的安全通过和行车舒适。

四、总结综上所述,公路隧道设计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对于交通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

设计人员应遵循相关标准要求,合理选用材料,确保设计方案的安全、稳定和经济性,为社会交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设计人员在公路隧道设计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设计水平,借鉴国内外经验,致力于打造更加安全、高效的公路隧道工程,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和交通改善要求。

隧道规范

隧道规范

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国家颁布的规范1、洞口开挖中应随时检查( 边坡和仰坡) ,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 ,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2、开挖进洞时,宜用(钢支撑)紧帖洞口开挖面进行支护,围岩差时可用(超前管棚、锚杆、小管棚等)支护围岩,支撑作业应紧跟开挖作业,稳妥前进。

3、洞门衬砌拱墙应与(洞内相联的拱墙) 同时施工,连成整体。

如系接长明洞,则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加强连接措施) ,确保与(已成的拱墙) 连接良好。

4、明洞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 ,其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 。

回填至拱顶齐平后,应立即(分层满铺填筑至要求高度)。

5、使用机械回填应待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由人工夯实填至拱顶以上1.0m 后) 方可进行。

6、岩石隧道的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技术,施工中应提高(钻眼效率和爆破效果) ,降低工料消耗。

7、全断面法适用于(Ⅵ~Ⅳ) 类围岩。

该法可采用( 深孔爆破) ,其深度可取(3 ~3.5m) 。

8、台阶法适用于(Ⅳ~Ⅱ) 类较软或(节理发育) 的围岩;台阶分部开挖法适用于(Ⅲ~Ⅱ) 类围岩或(一般土质围岩地段) 。

一般环形开挖进尺不应过长,以(0.5~1.0m ) 为宜;导坑法适用于(Ⅲ~Ⅱ) 类夏围岩。

9、Ⅰ类围岩必须按(辅助施工方法的要求进行处理后) 后方可开挖。

10、应严格控制欠挖。

当(岩层完整、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 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内不大于0.1m2)欠挖,但其隆起量不得(大于5cm ) 。

拱、墙脚以上( 1m ) 严禁欠挖。

11、当采用构件支撑时,如围岩压力较大,支撑可能沉落或局部支撑难于拆除时,应(适当加大开挖断面) ,(预留支撑沉落量保证衬砌设计厚度) 。

预留支撑沉落量应根据(根据围岩性质和围岩压力) ,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量测结果进行调整。

12、爆破开挖一次进尺应根据(围岩条件) 确定。

公路工程中关于隧道设计的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中关于隧道设计的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中关于隧道设计的规范要求隧道设计是公路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需符合一系列规范要求。

本文将从隧道的基本要素、设计参数以及安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讨论公路工程中关于隧道设计的规范要求。

一、隧道的基本要素1. 隧道类型: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交通需求和工程目的,隧道可以分为通道隧道、交叉隧道、环岛隧道等。

在设计隧道时,应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交通流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隧道类型。

2. 隧道布置:隧道布置应考虑道路线形、地貌、交通流量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对于山地区域,应尽量选择直线隧道,减少弯道数量和曲线半径,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3. 隧道长度:隧道长度的确定应结合地质勘察结果、行车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

在设计中,应合理控制隧道长度,减少工程施工难度和成本。

二、设计参数要求1. 隧道断面形式:隧道断面形式应根据设计标准和交通流量确定,一般可选择矩形、圆形、马蹄形等断面形式。

对于长隧道,还需要考虑通风、抗风压和抗冲击等因素。

2. 隧道几何要素:隧道设计中的几何要素包括净高、净宽、路面坡度和纵坡等。

在设计中,应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确定合适的净高和净宽,并考虑照明和排水等设施。

3. 隧道洞口设计:洞口景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满足视觉美观和交通安全的要求。

对于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应有明确的标志和照明设施,以提醒司机进入隧道。

三、安全与环境保护要求1. 隧道照明:隧道照明是保障司机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设计中,应根据交通流量和隧道长度确定合适数量和位置的照明设施,并保证其亮度和稳定性。

2. 隧道通风:隧道通风是防止因机动车尾气和烟雾积聚引起的能见度下降和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隧道设计中应考虑通风系统的设置,确保隧道内空气质量达标。

3. 隧道防火:隧道防火是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设计中,应考虑隧道内燃烧物品的存放和排除,设置适当的灭火设备,并保证应急疏散通道畅通。

4. 隧道排水:隧道排水是确保隧道正常通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隧道工程设计规范

隧道工程设计规范

隧道工程设计规范隧道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交通运输的畅通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可靠性,针对隧道工程设计制定一套严格的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针对隧道工程设计规范进行探讨,包括隧道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标准及技术要求等方面。

一、隧道设计的基本原则隧道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指在设计隧道工程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理念。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隧道设计必须确保隧道结构的安全可靠,能够承受各种自然力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防止事故发生,并为紧急情况提供必要的疏散通道和逃生设施。

2. 经济性原则:隧道设计应当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造价和建设周期,提高工程投资回报率。

3. 实用性原则:隧道设计应符合施工和维护管理的要求,考虑到隧道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可操作性。

二、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1. 地质勘察标准:隧道设计必须基于详细的地质勘察数据,以了解地层构造、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地质条件,并制定相应的隧道设计方案。

2. 结构设计标准:隧道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承载能力、抗震能力、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设计要求。

3. 火灾安全标准:隧道设计要考虑到火灾的风险,并规定相应的防火措施,如防火墙、消防设备和疏散通道等。

4. 交通运输标准:隧道设计应考虑到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并合理设计隧道截面类型、隧道长度和通行能力,以保证交通运输的顺畅和安全性。

5. 环境保护标准:隧道设计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设计隧道的排放口和通风系统,以防止污染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其他技术要求除了上述的设计标准,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要求,如下所示:1. 施工方案:隧道设计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 监测和维护:隧道设计应考虑到监测和维护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和维护方案,以及必要的应急预案。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公路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确保隧道的安全、高效运行,设计规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以提供有关部门和设计师在进行隧道设计时的指导。

一、引言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制定旨在确保隧道工程按照安全、经济、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保证道路通行的畅顺和车辆的安全运行。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路隧道工程。

二、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隧道设计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包括但不限于结构设计、通风系统、照明设施、紧急避险设备等,以确保人员和车辆在隧道内的安全。

2. 环保原则:隧道设计应注重环保,采用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振动、空气污染等方面的防护措施。

3. 经济原则:隧道设计应兼顾经济性,遵循合理、科学、节约的原则,确保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建设和运营成本。

三、隧道位置选择和布局设计1. 隧道位置选择应考虑地质、地形、交通需求等因素,避免违规占用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重要区域。

2. 隧道布局设计应满足通行能力和安全要求,保证车流的顺畅和隧道内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隧道几何设计1. 隧道几何设计要根据通行能力需求和地质条件确定断面形状和尺寸,包括道路宽度、高度、曲率等。

2. 隧道几何设计还应考虑隧道进出口的平滑过渡,保证车辆的安全进出隧道。

五、隧道结构设计1. 隧道结构的设计应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荷载要求,确定隧道的支护结构、防水措施等。

2. 隧道结构设计还应满足施工要求,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工序的顺利进行。

六、隧道通风系统设计1. 隧道通风系统设计应根据隧道长度、交通量和排放污染物的特点,确定通风系统的形式和容量。

2. 隧道通风系统设计还应考虑气流流速、温度、湿度等因素,确保隧道内空气质量的良好。

七、隧道照明设计1. 隧道照明设计应满足驾驶员的视觉需要,确保隧道内的照明亮度均匀、适宜。

2. 隧道照明设计还应注意照明设施的可靠性和节能性,避免故障和能源浪费。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Road TunnelJTG D70--2004主编单位: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实施日期:2004年11月Ol 日关于发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公告第19号现发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自2004年11月1日起实行,原《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026--90)同时废止。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第1.0.3、1.O.5、1.O.6、1.0.7、3.1.1、3.1.3、7.1.2、8.1.2、10.1.1、15.1.1、15.1.2、16.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版中关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026--90)的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负责编制,规范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地址:重庆市南岸区五公里,邮政编码:400067),以便修订时参考。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二OO四年七月九日前言《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026)白1990年12月l日发布实施以来,对推进我国公路隧道工程科技进步和规范其设计行为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近十多年来隧道建设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进步,该规范当时所依托的技术已有相当一部分较为陈旧,许多规定已明显落后于工程实际,极不适应当前隧道建设的需要,因此需要对该规范进行全面修订。

为此,交通部以交公路发[1999]82号文下达了修订《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决定。

根据该文通知,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为修订工作主编单位,浙让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交通学院为参编单位,并邀请有关技术专家组成《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修订编制组。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内容详细)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内容详细)

3000≥L>1000
1000≥L>500
L≤500
注:隧道长度系指两端洞门墙墙面与路面的交线同路线中线交点间的距离。
1.0.5 隧道主体结构必须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
性;建成的隧道应能适应长期营运的需要,方便维修作业。
为满足营运正常使用,隧道主体结构物应设计为永久性建筑,这里所说的主体结构物指 洞门、支护衬砌、各附属风道、风井、洞室、防排水设施、路面板及隧底填充等。洞内一般要求 设置衬砌。这些结构设计必须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所谓耐久性,一般指所使用的 建筑材料具有必要的抗渗性、抗冻性和抗侵蚀性。
定。这里所说的隧道方案,除通常的隧道构造外,还包括半隧道、棚洞、棚
架等构造型式。应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灵活采用隧道的结构型式。

对于分阶段建设的隧道,应在规划、设计中作总体考虑。譬如,高速
公路暂接半幅修建时应在洞口位置等方面充分考虑将来另半幅修建的合理性
。另外,洞口附近有匝道时应充分考虑洞口的合理断面,使其适应交通流顺
关于强制性条款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第 1.0.3、1.0.5、1.0.6、1.0.7、3.1.1、3.1.3、7.1.2、8.1.2、 10.1.1、15.1.1、15.1.2、16.1.1条为强制性条款,必须 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规定严
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
cmslide47医学精制51洞内外车辆运行速度的变化情况52洞内外道路同处二级服务水平时的通行能力比较53洞内外道路基本通行能力的比较slide48医学精制附11洞内外速度的变化情况车辆从洞外基本路段上进入隧道内平均车速降低1020kmh小客车基本路段速度调整段隧道入口kmh距离m2001008060slide49医学精制附11道路理论通行能力与实际通行能力的关系根据我国根据我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公路通行能力手册高速公路的基高速公路的基本路段的通行能力是指在理想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本路段的通行能力是指在理想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下的通行能力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最新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最新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最新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是指在建设公路隧道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随着交通发展的不断进步,新的隧道设计规范也在不断更新。

下面是最新的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1000字介绍:1. 规范引言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隧道设计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性。

引言内容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隧道设计的背景和目的:道路交通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隧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制定新的隧道设计规范是必要的。

(2)参考规范和标准:隧道设计需要参考一系列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包括公路隧道工程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施工与质量检验规范等。

(3)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包括隧道的线形设计、结构设计、排水设计等。

2. 隧道线形设计隧道线形设计是隧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最新的隧道设计规范中,隧道线形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隧道纵断面设计:根据交通需求和地质条件,合理确定隧道的高度、宽度、横断面形状等参数。

(2)隧道水平几何设计:确定隧道的轴线和曲线半径,保证隧道的平顺度和安全性。

(3)隧道竖曲线设计:根据交通需求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隧道的竖曲线参数,保证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 隧道结构设计隧道结构设计是指隧道的开挖、支护、衬砌以及应力分布等工作。

在最新的隧道设计规范中,隧道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隧道洞身开挖设计:根据地质情况和盾构施工等条件,确定隧道的开挖方法、顺序和施工参数。

(2)隧道支护设计:根据地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定隧道支护结构的类型和参数。

(3)隧道衬砌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技术,确定隧道衬砌的类型、材料和施工方法。

(4)隧道应力分析和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隧道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变形等进行评估和设计。

4. 隧道排水设计隧道排水设计是指隧道内部的雨水和地下水的排放工作。

在最新的隧道设计规范中,隧道排水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雨水排放:根据设计排水水量和隧道径流特点,确定隧道内部的雨水排放系统,包括雨水收集、蓄水和排放设施。

2023-城市地下交通隧道工程设计规范

2023-城市地下交通隧道工程设计规范

2023-城市地下交通隧道工程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2023年的城市地下交通隧道工程设计,以确保其安全、可靠和高效。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地下交通隧道工程。

2. 设计原则2.1 安全性:地下交通隧道设计应最大限度地确保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2.2 可靠性:地下交通隧道设计应考虑异常情况和自然灾害,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3 高效性:地下交通隧道设计应提高交通流量效率,减少拥堵和延误。

3. 规范要求3.1 设计参数:3.1.1 车行道宽度应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确定,以确保车辆安全通行。

3.1.2 相邻车道之间应设置适当的分隔带和道路标线,以减少事故风险。

3.1.3 通道高度和宽度应考虑不同车辆类型的要求,确保车辆的通过和转弯顺畅。

3.2 结构设计:3.2.1 地下交通隧道的结构应考虑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采取适当的地下支护结构。

3.2.2 隧道内部应设置有效的照明和排水系统。

3.2.3 设计中应考虑火灾和烟气排放控制,以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3.3 通风系统:3.3.1 地下交通隧道应配备有效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质量和温度适宜。

3.3.2 通风系统应考虑事故情况下的烟气抽排和紧急疏散。

3.4 安全设施:3.4.1 地下交通隧道应安装适当的火灾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

3.4.2 出入口应设置紧急出口标识,并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畅通。

4. 监督与检查4.1 地下交通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应受到监督机构的审查和检查。

4.2 建设过程中应进行中间检查和最终验收。

4.3 设计和施工单位应提供相关文档和数据,以供监督机构审查。

5. 结论本文档为2023年城市地下交通隧道工程设计提供了相关的规范要求,旨在确保地下交通隧道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所有相关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并接受监督和检查。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一、主要术语Ⅰ岩石质量指标:指10cm以上长度的岩石累计的钻孔长度百分比。

Ⅱ环境调查:因修建隧道而对路线周围的环境影响进行的调查。

Ⅲ水文调查:对隧道工程及周边环境有影响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所进行的调查。

Ⅴ地质调查:为了解岩体或地层的分布、形成年代、风化程度或地质构造等而进行的调查。

Ⅵ隧道涌水:伴随隧道开挖,从隧道周边危流入隧道内的地下水。

Ⅶ围岩压力:隧道开挖后,因围岩变形或松散等原因,作用于洞室周边岩体或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二、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三、岩石坚硬程度定量指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 C表达R C与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划分的关系四、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五、公路隧道围岩分级六符号BQ——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岩石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R 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 a——混凝土或砌体的抗压强度;R1——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强度;Is(50)——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K v——岩体完整性系数;J v——岩体体积节理数;S n——第n组节理每米长测线上的条数;S k——每立方米岩体非成组节理条数;υpm——岩体弹性纵波速度;υ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σmax——垂直洞轴线方向的最大初始应力;γ——围岩重度;Ќ——弹性抗力系数;μ——泊松比;φ——计算摩察角;n——开挖边坡坡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工程设计规范
现阶段,我国隧道设计规范有哪些?隧道工程设计规范基本情况有哪些要求?基本概况如何?中国下面整理隧道设计规范基本内容如下:
下面通过本网站建筑知识专栏的知识整理,隧道工程设计规范基本内容如下:
隧道工程设计规范本次修订的重点为隧道调查、围岩分级、总体设计、喷锚支护与衬砌、洞口段工程、结构计算、特殊构造设计、特殊地质地段设计等,并增加了三车道隧道、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等内容。

隧道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包括隧道选线、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辅助坑道设计等。

选线根据线路标准、地形、地质等条件选定隧道位置和长度。

选线应作多种方案的比较。

长隧道要考虑辅助坑道和运营通风的设置。

洞口位置的选择要依据地质情况。

考虑边坡和仰坡的稳定,避免塌方。

纵断面设计沿隧道中线的纵向坡度要服从线路设计的限制坡度。

因隧道内湿度大,轮轨间粘着系数减小,列车空气阻力增大,因此在较长隧道内纵向坡度应加以折减。

纵坡形状以单坡和人字坡居多,单坡有利于争取高程,人字坡便于施工排水和出碴。

为利于排水,最小纵坡一般为2~3。

横断面设计隧道横断面即衬砌内轮廓,是根据不侵入隧道建筑限界而制定的。

中国隧道建筑限界分为蒸汽及内燃机车牵引区段、电力
机车牵引区段两种,这两种又各分为单线断面和双线断面。

衬砌内轮廓一般由单心圆或三心圆形成的拱部和直边墙或曲边墙所组成。

在地质松软地带另加仰拱。

单线隧道轨面以上内轮廓面积约为27~32平方米,双线约为58~67平方米。

在曲线地段由于外轨超高车辆倾斜等因素,断面须适当加大。

电气化铁路隧道因悬挂接触网等应提高内轮廓高度。

中、美、苏三国所用轮廓尺寸为:单线隧道高度约为6.6~7.0米、宽度约为4.9~5.6米;双线隧道高度约为7.2~8.0米,宽度约为8.8~10.6米。

在双线铁路修建两座单线隧道时,其中线间距离须考虑地层压力分布的影响,石质隧道约为20~25米,土质隧道应适当加宽。

辅助坑道设计辅助坑道有斜井、竖井、平行导坑及横洞四种。

斜井是在中线附近的山上有利地点开凿的斜向正洞的坑道。

斜井倾角一般在18~27之间,采用卷扬机提升。

斜井断面一般为长方形,面积约为8~14平方米。

竖井是由山顶中线附近垂直开挖的坑道,通向正洞。

其平面位置可在铁路中线上或在中线的一侧。

竖井断面多为圆形,内径约为4.5~6.0米。

平行导坑是距隧道中线17~25米开挖的平行小坑道,以斜向通道与隧道连接,亦可作将来扩建为第二线的导洞。

中国自1957年修建川黔铁路凉风垭铁路隧道采用平行导坑以来,在58座长3公里以上的隧道中约有80%修建了平行导坑。

横洞是在傍山隧道靠河谷一侧地形有利之处开辟的小断面坑道。

中国下面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