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的“批判”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读书报告
一、作品信息
篇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作者:卡尔·马克思
写于1843年底-1844年1月,载于1844年《德法年鉴》,原文是德文,中译文收入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52-467页。
二、写作背景
1841年春,马克思大学毕业后曾想进入大学谋一哲学教师职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奈何当时普鲁士政府对待不同观点的知识分子禁止在大学内有讲学的自由。而马克思在这样的形式下毅然放弃大学谋职的愿望,转而决定通过从事学术研究和报刊工作,投入到社会斗争之中。之后马克思就职《莱茵报》主编。在任职期间,青年马克思在巴黎和法国的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以及德国的正义者同盟盟员建立了联系,观察了那里的工人运动,研究了当时先进的政治思想,他逐渐认识到自己从黑格尔那里接受过来的关于国家和法的观点与客观现实生活大相径庭,从中发现了矛盾。而这一发现又推动了马克思去注意被以往法律思想家所轻视的经济问题,并依此来说明国家、法和市民社会的关系。要达到这一目的,马克思就必须进行自我批判,即对深入他内心的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以清除寻求法的真理的巨大思想障碍。经过大量阅读等一系列准备工作,1843年末到1844年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由此应运而生。
三、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大概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阐述对宗教批判就是对苦难尘世的批判的萌芽;二是阐述对宗教的批判必须转向对现实的批判;三是指出对德国现实合理的批判主要是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来实现的;四是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人的解放”。
全文一共48个自然段:1-7自然段着笔于对德国宗教的批判,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独具一格,一针见血地指出宗教的性质与弊端;8-21自然段则转回到对德国现状的描述,并且犀利地指出德国落后制度与英法等国家的差距;22-27自然段马克思阐述了德国的法哲学理论;28-48自然段则表示了德国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法哲学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而是与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哲学信仰、哲学思维方式内在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批判是基本上是按照“宗教批判-哲学批判-实践批判”的思路进行的。马克思首先对德国宗教进行了批判,然后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批判,最后对德国革命实践进行批判。宗教批判是哲学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前提,哲学批判又进一步为实践批判扫清了道路。马克思从对宗教的批判得出人的本质,又从对德国现状及德国法哲学和国家哲学的批判得出实现人类解放需要彻底的理论的来指导,最后又从对德国与当代其他国家的区别中得出在德国必须进行彻底的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只有这样,德
国才能实现“人的普遍解放”。
四、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批判的原因
(1)德国的宗教批判为黑格尔的法哲学批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是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
(2)德国制度的落后是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必要性条件;
(3)黑格尔法哲学是一切因素的最终原因,黑格尔法哲学,即国家哲学,是当时德国的官方哲学“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的到了最
系统、最丰富和最终的表述”。《法哲学原理》被普鲁士王国当作官方哲学。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神秘主义进行了揭露,批判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从属于政治国家的观点,得出了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著名结论;他同时批判了黑格尔主张君主、官僚决定国家制度的英雄史观,阐明了人民创造国家的重要思想命题1。黑格尔作为德国软弱保守的资产积极思想代表,其认为德
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最适合德国的制度,一面维护德国腐朽的制度一面寻求着改变,因而提出国家制度逐渐演化的观点,即所谓一种状态不断发展,从外表看来是一种平静的觉察不到的运动,久而久之,国家就变得面目全非了2。所以,马克思
提出建立新的国家必须经过真正的革命来进行。
五、本书意义
《导言》是青年马克思思想第一次转变过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主义转向共产主义中的一篇重要著作。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局限性,提出了“人的解放”,指出了哲学和无产阶级在“人的解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我的理解以及总结
《导言》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著作,言辞锋利,逻辑缜密,提到对立学派时候甚至带着一些恶意攻击的趣味,但此时的马克思已经跳脱出黑格尔的哲学影响,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着德国社会。在这篇著作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自身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与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中包含的智慧与知识的广博,我想找出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几处谈谈我的理解。
在第一部分中马克思谈到了宗教,他说道:“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运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宗教的本质,将其比作“人民的鸦片”,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宗教对人民的毒害与束缚,去除宗教对人的迫害实则是为了把人的本质归还给人。他在此基础上还富有远见的指出接下来是对现实的法和政治的批判。
在第二部分中,将德国现状与英法等国家对比,指出德国现行制度的落后,对德国的政体进行批判。“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对象,正像一个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依然是刽子手的对象一样。在同这种制度进行的斗争中,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它是激情的头脑。它不是解剖刀,它是武器。”马克思用激烈的语言强调对德国政治进行批判的必要性,而且可以看出其进行斗争的决心与热情,与德国落后的制度死磕到底。
第三部分中,一句“我们德国人幸而不是西徐亚人”将对德国制度的批判拉到了对德国法哲学以及国家哲学的批判阵地。马克思认为对德国政治的批判不应仅仅停留于对现行制度的批判,更加要注意的是对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的批判,尤其是黑格尔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因为这种理论本身高于现实,不能满足德国现实的需要。
第四部分中,马克思以路德和德国的农民战争为例子,生动而又深刻地表达出了德国革命的不彻底,没有一场革命可以进行到“人的解放”这个层次上来,也可以从侧面地反映德国现行进行一场彻底革命的必要性,引出德国的这场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并表达了强烈地要求在德国壮大无产阶级的决心。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马克思通过这一句话表明了自己要对和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批判的真正原因,希望通过对哲学的批判为无产阶级对德国的解放打下基础,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为德国的国家解放,为德国人成为“人”而奋斗。
读完这篇著作,感触良多,虽然此时的马克思尚未完成世界观和革命观的双重转变部分理论尚未完善3,一些思想上处于萌芽阶段,给这部伟大的哲学作品留下了一些遗憾,但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对法哲学的批判以及对无产阶级的新思考成为未来马克思完成共产党宣言等著作的基石,星星之火尚可燎原。
1. 陈雪; 刘洋,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解读与深思. 东方企业文化2012,09期(09).
2. 张劲俊,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评析. 皖西学院学报1999,(4), 7-9.
3. 张振鹏,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最初奠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解读.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 (4),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