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简介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希望有所帮助!1、什么是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

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

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仍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3、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区地质灾害隐患区,是指在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作用下,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区域或地段。

4、地质灾害规模分级地质灾害依据发生体积的大小,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等四个规模等级,不同类型地质灾害,规模分级的体积大小界限不一,具体参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的规模分级。

5、地质灾害灾情分级地质灾害灾情依据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特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中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6、地质灾害险情分级地质灾害险情依据威胁人员、财产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特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含)以上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含)以上的;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以下的;中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含)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小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基础知识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和一般概念灾害: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自然灾害:以自然变异为主引发的灾害人为灾害:以人为影响为主引发的灾害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如地震、火山喷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瓦斯爆炸、煤层自燃等,计12类48种。

缓变地质灾害:渐进地、缓慢地对人类财产、资源、环境和生命造成危害的地质灾害。

如水土流失、地面沉降、海平面升降等。

突发性地质灾害:成灾突然,短时间内对人类财产、资源、环境和生命造成危害的地质灾害。

如地震、火山喷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山地地质灾害:受山地环境制约,主要是受地形坡度和海拔制约的地质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雪崩等。

滑坡灾害:是指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滑坡事件。

泥石流灾害:是指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泥石流事件。

滑坡、泥石流灾害危害的大小与泥石流规模、活动特征,滑坡区人口、财产密度及社会防灾抗灾能力有关。

发生在人口和财产稠密区的滑坡,滑坡的规模越大造成的损失越重。

滑坡滑动速度较慢时,人们能及时察觉滑坡前兆,有时间采取措施,减少财产损失,避免人员伤亡;滑坡滑动速度较快时,人们往往来不及反应,就已经造成了重大损失。

对于同样的滑坡事件,如果人们灾害意识较强对灾害的发生有所准备、预先制定并落实了防灾计划或应急预案、建筑物有一定的抗破坏强度,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滑坡损失。

泥石流主要有冲刷和淤埋两种危害方式。

稀性泥石流以冲刷为主,粘性泥石流以冲埋为主;形成、流通区以冲刷为主,堆积区以淤埋为主。

坡面型泥石流危害范围一般较小,沟谷型泥石流危害面积一般较大,有时后者可以形成流域性灾害;沟谷型泥石流常由多条坡面型泥石流汇入主沟道而形成。

云南省已发生的泥石流绝大多数属于暴雨型泥石流,融雪和溃坝型泥石流少见。

低频泥石流与高频泥石流相比,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泥石流不仅对城镇、村落、农田、水利、交通等都可造成巨大危害,同时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灾种。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一、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按规模划可分为:二、主要地质灾害概念及特征:(一)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受降雨、河流冲刷、融雪、地震、人工切坡、弃土加载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别名叫地滑,俗称“走山”、“垮山”、“山剥皮”。

1、滑坡的临灾前兆:(1)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明显的向前推挤现象。

(4)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

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

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土)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8)临滑之前,在滑坡体范围内的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

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2、滑坡的应对措施(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

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

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

跑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

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险的。

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立即向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范文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范文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范文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多种类型。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安全常识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地质灾害防治的安全常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1.地震防治常识地震是一种瞬间释放的地壳能量,对人造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巨大影响。

为了降低地震灾害风险,我们应该掌握以下常识:- 安全室内:在地震发生时,迅速躲进坚固的家具下或者躲到墙角处,保护头部和要害部位。

- 高楼逃生:如果你在高楼中,不要惊慌,沿楼梯下楼,并靠近楼梯井的墙壁。

- 预防火灾:地震时,易引发火灾。

要随时检查电线和家用电器,保持家庭的防火安全。

- 现场撤离:遇到地震时,如果身处人群中,要保持冷静,指导他们有序撤离。

2.滑坡防治常识滑坡是指地表上的土石或岩石垮塌运动。

为了尽量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我们应该学习以下常识:- 观察危险地点:对于滑坡易发或危险地区,应该保持警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 疏散安全:如果发现滑坡迹象,需要立即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滑坡威胁。

- 抵御滑坡:可采取一些抵御滑坡的措施,如种植树木,加固边坡,增加防护网等。

3.泥石流防治常识泥石流是指由大量的泥浆、石块和水流组成的流体,能够摧毁建筑物和造成人员伤亡。

为了避免泥石流灾害的危害,我们应该掌握以下常识:- 警惕天气预报:在常年降雨较多的地区,要密切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和水文情报,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 远离危险区域:如果你所在地区有泥石流的可能性,要尽量远离危险区域,避免泥石流的直接威胁。

- 避免搬迁:如果你住在泥石流危险区域,要考虑搬迁到安全地带,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4.地面塌陷防治常识地面塌陷是指由地下岩石破坏或地下洞穴溶解形成的地表下陷。

为了减少地面塌陷灾害的影响,我们应该了解以下常识:- 观察地势:对于周围环境地势低洼的地区,要时刻关注地面情况,发现地面下陷迹象要及时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的力和能量作用、地壳结构、构造运动等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规模大、危害较大的特点,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知识。

一、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是由于山体内部的岩土体发生松动、失稳导致的大规模滑坡和泥石流现象。

主要原因有地震、降雨、地质构造等。

以下是防治措施:1.加强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潜在风险。

2.合理设计工程结构,采取加固措施,如搭建加固桩、设置挡土墙等。

3.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滑坡和泥石流的动态。

4.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潜在滑坡和泥石流危险区建设。

二、地震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地壳内部的岩石断裂产生的震动和波动。

地震通常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地震防治知识:1.教育公众学习地震逃生技能,如就近避险、保护头部等。

2.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和工程建设,使用抗震建材。

3.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地震活动。

4.建立灾后救援体系,提高抗震救灾能力。

三、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地下软弱层失稳导致地面下陷、沉降的现象。

常见的地面塌陷包括煤矿塌陷、土地沉降等。

以下是防治措施:1.加强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地下岩层结构等信息。

2.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减少矿井塌陷的风险。

3.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表下陷。

4.加强地面监测,早期发现地面塌陷迹象。

四、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火山岩浆、热气、火山灰等物质从火山口喷出的现象。

火山喷发会引发火山灰、火山岩流等物质对周围地区造成冲击和覆盖,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威胁。

以下是防治措施:1.加强火山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火山活动。

2.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做好撤离和救援工作。

3.加强火山灾害科学研究,提高灾害防治能力。

4.避免在火山附近建设大型工程和人口密集区。

以上是一些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知识的简要介绍。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第一部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1、什么是地质灾害?通俗地说,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就是地质灾害。

发生了的是灾害,将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发生地质灾害有两大因素,一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石)土的坚固性、雨雪、台风、山洪等。

山体坡度大,岩(石)土松散或不完整,遇到雨雪或台风天气就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

地下有溶洞,就可能会发生地面裂缝或塌陷。

在山区,周围是山,水只能从一个口子外流,当山洪暴发,夹带土石,就会形成泥石流。

人为因素主要有:开山建房,房子后山开荒、蓄水等破坏山体的活动,修路、开矿等工程建设开山挖沟、堆土(石)、地下挖洞、抽水、放炮、建设等。

这些人为活动,有的是开挖山脚,或者是在斜坡上加重,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有的是使水更容易进入山体,增加了崩塌、滑坡的可能性。

有的形成了地下空洞,排空了地下溶洞的水等,容易引起塌陷。

有的是在山谷形成了大量的废土石,遇山洪会形成泥石流。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很突然,可预见性差。

有的还会多次发生。

山区丘陵地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尤其是房屋后形成了高陡坡或者房屋建在沟口;地下水较多和地下工程较多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雨季尤其在汛期、台风影响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干旱季节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什么是滑坡?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滑坡,要看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条件。

有一定坡度(一般大于10度、小于45度)的斜坡;坡体上的岩土松软,遇水容易变化,不完整、裂缝(痕)多、软硬相间的岩层;振动和水的浸泡、冲刷;人为破坏坡体等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三篇)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三篇)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现象,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地质灾害无法避免,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下面是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以提醒大家对地质灾害保持警惕。

一、地震1. 建筑物选址应避免在断裂带、活动断层和地震烈度高的地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2. 在建筑物内部设置强固的结构和地震防护设施,如地震支撑结构、隔震装置等。

3. 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采取逃生措施,尽量避开玻璃等易破碎的物品,保护头部和颈部。

4. 在地震发生后,尽快离开危险区域,避免留在倒塌的建筑物、山体滑坡等危险地带。

二、滑坡1. 居住在滑坡易发地区的人员应定期接受滑坡知识的宣传教育,并了解滑坡的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

2. 在选择住房或建筑物时,要避开陡坡地带和土质松弛的地区,选择稳定的地质条件。

3. 如果发现土地开始下滑或出现明显的裂缝,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积极开展植被恢复和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滑坡的发生。

三、泥石流1. 在泥石流易发地区的居民,应了解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和预警信号,确保自身安全。

2. 减少土地开发,尽量保持地表的植被覆盖,减少泥石流的可能性。

3. 如果发现泥石流正在接近,应立即向上游方向撤离,避免留在危险区域。

4. 对于泥石流暴发后的灾害区,要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四、崩塌1. 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通过加固措施确保其稳定性。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防止因松动和老化等原因导致崩塌的发生。

3. 在崩塌易发地区,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4. 对于崩塌迹地,要进行恢复和重建工作,加强防治意识,避免再次发生崩塌灾害。

五、洪灾1. 在洪水易发地区,居民应了解洪水的特点和预警信号,及时采取避险措施。

2. 在水库、河道、堤岸等地进行必要的维护和加固工作,确保其功能正常。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或)人为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遭受破坏的灾害事件。

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的职责包括熟悉、了解、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有关灾情情况和变化情况,并随时报告,协助乡镇政府、国土部门进行地灾调查及防治知识宣传;汛期严格按照规定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全天侯监测和采取应急治理措施;发现临灾迹象,按照规定及时吹口哨、鸣锣发出警报,组织人员迅速疏散转移,并迅速上报灾情;对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和治理工程设施进行管理保护。

大雨过后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这是因为降雨的渗透水作用是产生滑坡的主要外因。

其作用一是渗透水进入土体孔隙或石缝,使土石的抗剪强度降低;二是渗透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或地下水压增加,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土体软化、饱和,结果也造成抗剪强度的降低。

因此,降雨一般对滑坡可起到诱发或促进作用。

日降雨量在50毫米-99.9毫米(暴雨)易引发局地地质灾害;日降雨量在100毫米-250毫米及大于250毫米(大暴雨,特大暴雨)极易引发大范围大规模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发生前有以下自然现象: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水水位突变、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等异常现象;动、植物异常,如蛇挡道,蚯蚓上路乱窜,蚂蚁成群结队携幼搬迁上树,猪、狗、牛、羊、鸡等惶恐不安、不入窝圈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崩塌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山坡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可嗅到异常气味;偶尔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出现热气、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滑坡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有:滑坡体上出现新的裂缝、弧形裂缝和水平裂缝;滑坡体表面出现局部或整体下降、滑移、翻转、挤压等变形现象;滑坡体内部出现变形、断裂、松动等现象;滑坡体周围的地面、树木、房屋等出现倾斜、开裂、移位等现象。

地质灾害防治小常识

地质灾害防治小常识

地质灾害防治小常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等多种形式。

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防治地质灾害,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下面就来分享一些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小常识,希望能帮助大家增加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

一、认识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地质构造因素或地球表层材料性质及人类活动等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都属于地质灾害的范畴。

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居民要提高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二、了解防治措施要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首先要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和预警信号。

对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比如建筑设施要符合地质条件,堤坝要加固加固,荒山荒坡要尽快植被恢复等。

三、做好自我防护在地质灾害发生时,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要迅速逃离灾害现场,尽量避免停留在山体滑坡、河床等危险区域。

如果灾害无法避免,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头部,尽可能减少伤害。

四、关注气象预警许多地质灾害都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关注气象预警信息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气象部门发布地质灾害预警时,要听从指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可能的损失。

五、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增强社会防范能力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长期任务。

政府部门应加强地质科普宣传,通过媒体、教育等方式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地质灾害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防治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做好自我防护,减少灾害带来的伤害。

【地质灾害防治小常识】愿我们共同努力,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破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和平稳。

第二篇示例: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构造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常见,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简介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简介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简介地质灾害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1.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对我省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2.什么是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

3.什么是滑坡滑坡(也称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4.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

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6.什么是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地质砂土层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软土层压缩变薄、地势标高降低、地面缓慢下沉的现象。

地面沉降一般出现在滨海平原地区。

7.崩塌、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地层的岩性不同,它们的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

花岗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块状岩石,致密坚硬,抗剪强度大,完全由它们组成的斜坡,很少发生滑坡,而有软弱的泥岩、页岩、煤层和各种地表覆盖层存在的斜坡,很容易发生滑坡。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下面,店铺和您一起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知识。

以供参考。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哪些外界作用可诱发滑坡?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通常,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软,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理面、岩性界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只有处于一定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石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坡(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

地质灾害防治小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小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小知识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方法,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一、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常常造成巨大的破坏。

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下岩石断裂所引起的。

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合理选择建筑材料,采用适当的结构设计和加固措施。

2.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布地震信息,提高人们对地震的预警意识。

3.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山坡上的泥土、石块、水等混合物流动而形成的。

泥石流常常在降雨较大、地形陡峭的地区发生。

为了减少泥石流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规划和利用山地土地,减少泥石流易发区的人口和建设活动。

2.加强山地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3.加强泥石流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布泥石流信息,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三、滑坡:滑坡是指山坡上的土壤、岩石等松散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的现象。

滑坡常常在地震、降雨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发生。

为了减少滑坡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山地土壤的保持和固定,采取人工加固措施,如设置挡土墙、植被覆盖等。

2.加强滑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布滑坡信息,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3.合理规划和利用山地土地,减少滑坡易发区的人口和建设活动。

四、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地下溶洞发生塌陷而引起地表沉降的现象。

地面塌陷常常出现在石灰岩、石膏岩等溶岩地区。

为了减少地面塌陷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避免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塌陷。

2.加强地面塌陷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布地面塌陷信息,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课件

非工程措施
监测预警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 络,实时监测地质变化,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 公众采取防范措施。
应急救援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制定 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地质 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减 少灾害损失。
宣传教育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 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宣传教育
失。
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影响生态平衡和土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
社会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引发社会 恐慌和不稳定,影响社会正常
秩序。
02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滑坡
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 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 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分类
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滑动 特征,可分为黄土滑坡、粘性 土滑坡、堆积层滑坡等。
滑坡概述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山区、河谷等地区。由于地形、地质 、水文等因素的影响,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动,造成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滑坡发生原因
滑坡的发生与地形、地质、水文、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某地区 ,由于地形陡峭、降雨量大、植被破坏等原因,滑坡事件频繁发生。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地质灾害防治 知识,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
识和防范意识。
培训演练
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和演练 活动,提高公众应对地质灾害的能 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建立信息平台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平台,提供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查询、预警信息 发布等服务,方便公众获取相关信 息。
05 案例分析
某地区滑坡事件分析
某地区崩塌事件分析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常识1、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2、诱发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降雨: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易诱发滑坡、崩塌;(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易诱发滑坡、崩塌;(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形水体不断地冲刷坡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和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可能诱发滑坡、崩塌;(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挖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可能诱发滑坡、崩塌。

常见的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的人类活动有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烈的机械振动等。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原则是什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4、什么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到广为人知,在此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和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防灾抗灾工作。

5、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怎么办?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

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6、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该怎样处理?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地质灾害临灾报警信号有哪些?临灾报警信号有:敲锣、敲铁盆、敲铁箱、吹哨子、放鞭炮等。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一、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二、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哪些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汛期强降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采矿、兴建水利工程、架桥、修路引发的地质灾害(滑坡、塌陷等)。

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往往会诱发地质灾害。

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等。

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

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

止矽卜,劈山开矿的爆破、山坡上乱砍乱伐等,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发生前有哪些前兆?凡较大型山体崩塌、滑坡等要完成自身的变形破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强烈破坏之前,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特征。

(一)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1 )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

(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4 )出现热、氨、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二)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1 )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各类地质灾害知识大全

各类地质灾害知识大全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支那乡中心学校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调查评价当先,科学规划跟进,
全面监测预警,重点治理搬迁,
强化应急避险,依靠科技创新,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按照“深入查,全面防,重点治”的思路,建立健全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预防治理、应急处置四大体系。
十二类常见地质灾害
十二类常见地质灾害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上升、海水入浸、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灾)害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等。 另外,地下水位超常下降或上升(甚至出现超出地面),港口的管涌等也有专家将之归为地质灾害。
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
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
3
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然、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 高温、突水、瓦斯爆炸
4
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
河、湖、水库地质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
已稳定的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

防地质灾害安全知识

防地质灾害安全知识

防地质灾害安全知识一、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危害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1. 滑坡滑坡是指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面积向下滑动或流动的现象。

滑坡通常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其中以降雨量大、地形陡峭且土壤松散易于滑动的区域最为容易发生。

2. 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混合了水、泥沙和石头等物质的流体,具有高速度和强力度。

泥石流通常由暴雨、融雪或山体崩塌引起,对周围环境和人类社会都造成极大危害。

3. 崩塌崩塌是指岩层或土层在受到外部作用力时发生断裂或变形而导致整个岩体向下或向侧滑动的现象。

崩塌通常发生在山区或悬崖陡壁等地形较为陡峭的地带。

4. 地震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导致地表振动的现象。

地震不仅会给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带来破坏,还会引起火灾、海啸等次生灾害。

二、防范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是防范措施的重要一环。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可以有效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2. 加强规划管理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和开发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在易受灾区进行大规模开发或建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加强工程治理工程治理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改善或消除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例如,在易受滑坡影响区域进行护坡、加固道路、修建拦砂坝等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4. 加强应急救援加强应急救援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快速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

通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可以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防范注意事项1. 注意地质环境在选择居住区或旅游景点时,要注意地质环境是否安全稳定。

避免选择在悬崖陡壁、滑坡、泥石流等易受灾区域居住或旅游。

2. 注意天气预报在雨季或气候变化频繁的地区,要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降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一、地质灾害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根据调查,对我市(县)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崩塌,也有少量的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等。

1、什么是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

我们常常叫做“塌方”。

滑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30度的斜陡坡上。

2、什么是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我们常常也叫做“塌方”。

3、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水库溃坝等水源激发的,形成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

4、什么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体、土体在重力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5、什么是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地下砂土层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导致软土层压缩变薄、地面标高显著降低、地面缓慢下沉的一种现象。

地面沉降一般出现在滨海平原地区,如上海。

6、发生崩塌、滑坡的主要原因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降雨则是地质灾害发生的触发因素;人类工程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

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存在软弱的泥岩、页岩、煤层和各种地表松散的堆积层的斜坡,很容易发生滑坡。

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切坡建房、建厂等工程活动,开挖坡脚,形成人工陡边坡,易引起崩塌、滑坡的发生。

在斜坡上不规范堆渣堆土,易发生崩塌、滑坡。

雨水、地表水渗入地下、软化土体,易引发崩塌、滑坡。

采矿不按规范开采,也可能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斜坡发生崩塌、滑坡。

二、应急调查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每年汛期前应对可能发生隐患点进行排查;汛期进行应急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移危险区的居民、密切注视
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 灾情的变化趋势
崩塌
采掘矿产资源、道路 工程开挖边坡、水库 蓄水与渠道渗漏、强
或坡体呈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 坡
坡体内部裂隙发育
✓组织有关专家论证灾害发生 的可能性及其灾情的程度
烈的机械震动
坡体前不存在临空空间,或有 崩塌物发育
✓密切注意崩塌可能对水库、 公路、铁路、发电厂等重要工 程设施造成的破坏
可编辑ppt
21
3、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标准
分级
险情
灾情
需搬迁人数 可能经济损失 死亡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
特大型(Ⅰ级) ≥1000
≥1亿
大型(Ⅱ级) 中型(Ⅲ级) 小型(Ⅳ级)
500~1000 5000万~1亿
100~500
500万~5000 万
<100
<500万
≥30 10~30 3~10
<3
可编辑ppt
23
4.1 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络
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建立县、乡、村三级和群 测群防点。
县级行政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在县 级人民政府和市(地)级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 由县级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乡级行政区的地质 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在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国土 资源局的领导下,由各乡(镇)国土资源所组织 实施;行政村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由村委 会组织广大群众,针对本行政村的具体地质灾害 隐患点,实施群测群防工作。
裂缝急剧扩展,并冒出热气 (或冷风)
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
✓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 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 生物措施
可编辑ppt
9
2.2 地质灾害类型—崩塌
可编辑ppt
10
灾害 类型
人为诱发因素
灾害发生时的前兆
应对措施
✓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 等有关政府或单位
✓拟定并实施应对措施,迅速
≥1000万 500万~1000
万 100万~500万
<100万
可编辑ppt
22
4、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领导
县级群测群防网络
县人民政府
市(地)级国土资源局
实施 县国土资源局
乡级群测群防网络
乡人民政府 县级国土资源局
乡(镇)国土资源所
村级群测群防网络 由村委会组织广大群众,针对本行政村的具体 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群测群防工作
可编辑ppt
24
4.2 地质灾害灾情明白卡发放
根据已圈定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 点,由政府部门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 白卡,将地质灾害的基本信息、诱发因素、 危害人员及财产、预警和撤离方式等内容 填入卡内,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村民,并 向村民解释。
可编辑ppt
25
附表 7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可编辑ppt
5
地质灾害主要种类:
•(1)崩塌(岩崩) •(2)滑坡 •(3)泥石流 •(4)地面沉降 •(5)地面塌陷 •(6)地裂缝
可编辑ppt
6
2.1 地质灾害类型—滑坡
可编辑ppt
7
可编辑ppt
8
灾害 类型
人为诱发因素
灾害发生时的前兆
应对措施
滑坡
开挖坡脚,蓄水、排 水,在斜坡上兴建建 筑物,大量堆填土石、 矿渣,劈山开矿,乱 砍滥伐等
例如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所发生的滑坡称为一 起地质事件。当人们在一个滑坡体上建房居住 时,这个滑坡就会制造一件灾害。一旦这个滑 坡体产生滑动,造成房屋受损、人员伤亡,这 就是发生了一件灾难。
可编辑ppt
3
灾害、灾难和地质事件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均为地质事件, 并非都是灾害。所以成为灾害,只是由于 人们缺乏知识或者玩忽失职,没有认识到 人类活动和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地质 事件之间的联系和矛盾。
泉水复活,泉水(水井)突然 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
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的地裂 缝 图提出现上隆(凸起)现象
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
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不能慌乱,迅速向安全地段撤 离或抱住大树等物
✓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 有关政府或单位
✓立即实施应急措施,迅速组织 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 密切注视灾情的蔓延和转化
•所以说地质灾害是指一起地质事件(包 括自然的和人为的)构成对人的生命、财 产以及环境的潜在威胁。
可编辑ppt
4
2.地质灾害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灾害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 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 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于地 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可以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 害
可编辑ppt
18
地面沉降
可编辑ppt
19
2.6 地质灾害类型—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 在地面形成塌陷的一种地质现象
主要是由于: 矿山地下采空、地下工程中的排水疏干与突水作用,过量抽采地下水、
人工蓄水、人工加载、人工振动、地表渗水等
可编辑ppt
20
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防治与管理
可编辑ppt
1
1.地质灾害概念 2.地质灾害类型 3.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4.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5.地质灾害防治管理
可编辑ppt
2
1.灾害、灾难和地质事件
一件灾害(a hazard),在地质上或其它方面, 构成对人的生命、财产以及环境的潜在威胁。
一件灾难(a ),当一件灾害如实发生 时造成的后果。
✓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 改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 境等生物措施
可编辑ppt
11
2.3 地质灾害类型—泥石流
可编辑ppt
12
可编辑ppt
13
可编辑ppt
14
灾害 类型
人为诱发因素
泥 石 不合理开挖,不合理的弃土、弃 流 渣、采石、滥伐乱垦
应对措施
✓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 ✓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抢险 救灾 ✓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迅速转移危 险区的居民 ✓密切注意泥石流可能对水库、公路、 铁路、发电厂等重要工程设施造成 的破坏 ✓建立观测站(网)进行长期动态监 测,掌握灾情的变化趋势,并作出 决策 ✓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 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生物措 施
可编辑ppt
15
2.4 地质灾害类型—地裂缝
可编辑ppt
16
可编辑ppt
17
2.5 地质灾害类型—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 沉或地陷,是由于地下松散 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 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 降运动
地面沉降造成的井管上升
主要是由于:
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溶 性气体或石油
开采地下矿藏特别是沉 积矿床、重大工程建筑物导 致地基土体发生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