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资料化学

合集下载

(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绪言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以及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

二.物质的变化⒈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⒉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⑴镁(Mg)+ 氧气(O2)[点燃] →氧化镁(MgO)银白色金属无色无味气体白色粉末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

⑵高锰酸钾(KMnO4)[加热]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紫黑色固体褐色固体黑色固体无色无味气体现象:带火星的香棒伸入试管口,复燃。

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有化学变化。

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三.物质的性质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⒉化学性质:物质必须通过化学性质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稳定性、不稳定性、助燃性、可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分解性四.我国的化学发展史⒈商代就会制青铜器。

⒉春秋晚期会炼生铁,战国晚期会炼钢。

⒊古代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工艺是世界闻名的。

⒋近代我国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⒌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等构成生命的物质。

第一章:纯净物和混合物1.1组成物质的微粒一.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

⒈分子⑴定义: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⑵特点:① 很小② 不停的运动③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⑶氧化汞(HgO)[加热]→汞(Hg)+ 氧气(O2)桔红色固体银白色液体无色无味气体现象:加热氧化汞,试管内壁有银白色的液体生成,带火星的香棒伸入导管口,复燃。

氧化汞分子→ 汞原子 + 氧原子氧原子 + 氧原子→ 氧分子⒉原子⑴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⑵特点:① 很小② 不停的运动③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1.2纯净物和混合物一.纯净物和混合物⒈纯净物和混合物⑴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部分熟记内容学习资料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部分熟记内容学习资料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部分熟记内容初中科学化学部分熟记内容一、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生石灰—— 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食盐——NaCl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 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 NaHCO3铁锈、赤铁矿——Fe2O3磁铁矿—— Fe3O4金刚石、石墨—— C 干冰——CO2水银——汞天然气(甲烷)—CH4酒精(乙醇)—— 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二、物质的检验和鉴别:1、检验稀盐酸(或Cl-)——滴入少量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如AgNO3+KCl=AgCl↓+KNO32、检验稀硫酸(或SO42-)——滴入少量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滴加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样品含有 SO42-(Ba(NO3)2+H2SO4=BaSO4↓+2HNO3)\3、检验CO32-——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K2CO3+2HCl=2KCl+ CO2↑+H2O4、检验NH4+——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 (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7、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者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

8、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9、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 等暗紫色的固体——KMnO4黄色的固体—— S蓝色的固体——CuSO4•5H2O蓝色絮状沉淀——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等含Fe3+溶液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浙江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化学部分

浙江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化学部分

浙江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化学部分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一。

2.溶液的电离电离是指物质涉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书写电离方程式时需要考虑电荷守恒。

3.溶解度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

完整理解此概念要抓住四要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标准(在100克溶剂里)、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和单位(溶解的质量,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等)。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以及温度。

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4.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通过基本公式计算。

常见的计算类型有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浓溶液质量和稀溶液质量等。

浓溶液和稀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通过混合来得到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当相同溶质但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种溶液混合时,可以使用下列公式来计算混合后的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分数×浓溶液体积 + 稀溶液质量分数×稀溶液体积)/(浓溶液体积 + 稀溶液体积) = 混合后的质量分数。

另外,溶液的质量可以通过溶液体积和溶液密度的乘积来计算。

为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使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等实验仪器。

具体实验步骤包括计算所需质量、称重和溶解等步骤。

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比较。

物质的构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由夸克组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化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化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2024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化学计算题专项练习一、解答题1.实验室准备配制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问:(1)需要固体氯化钠多少克?(2)如改用20%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配置,则需要20%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2.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下列铜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A.铜火锅B.铜导线C.铜钟D.铜钱(2)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铜钱(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取多枚铜钱放入烧杯中,另取80克稀硫酸,分四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 ▲ 7(填“>”、“=”或“<”)。

②计算铜钱中铜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计算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的溶质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在配制硝酸钾(KNO3)营养液时,小敏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硝酸钾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料,属于(选填“钾”、“氮”或“复合”)肥。

(2)请利用表格数据分析,若在20℃室温下100g水中溶解40g硝酸钾固体得到的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多少?(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工业中制取硝酸钾的原理为:KOH+HNO3=H20+KNO3,现有56千克的氢氧化钾,则能制取固体硝酸钾多少千克?4.为测定某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明先将钙片粉碎,再各取2.5克粉末与一定量的同浓度稀盐酸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测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考虑二氧化碳的损失)。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小明先将钙片进行粉碎,其目的是。

(2)通过分析第2组和第3组数据,可知第3组反应中过量。

(3)求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5.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原理是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从铁矿石中把铁还原出来。

(1)氢气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是3H2+Fe2O3=∆2Fe+3H2O,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2)用1000吨含Fe2O375%的铁矿石,最多可提炼出多少吨铁?(请写出计算过程)6.灭火器是常见的消防设备,项目化学习小组计划制作一款简易泡沫灭火器模型。

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基础版)物质科学(二)化学部分知识点整(课件48张)

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基础版)物质科学(二)化学部分知识点整(课件48张)

⑥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⑦紫黑的固体:高锰酸钾 ⑧银白色固体:铁、银、铝等金属 2.液体颜色 ①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含有铜离子) ②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含有铁离子) ③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④紫色溶液:石蕊试液 ⑤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含有亚铁离 子)
毒性。
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 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 的易挥发的液体,可与水
任意互溶。
白色固体,易吸水,有腐 蚀性。
红色固体,不溶于水。 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碳酸钠 碳酸钠晶体
碳酸氢钠 氯化钠 碳酸钙 硫酸铜 硫酸铜晶体 高锰酸钾
氯化银
硫酸钡
NaOH
Ca(OH)2
3.常见沉淀颜色 ①白色:碳酸钙、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氢氧化亚铁 ②红褐色:氢氧化铁 ③蓝色:氢氧化铜 4.火焰颜色: ①蓝紫色:S(氧气中) ②淡蓝色:H2、S(空气中) ③蓝色:CO、CH4
七、常见仪器的辨认
八、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①取用原则:“手不摸、嘴不尝、味扇闻”。 ②勤俭原则:未指明用量时,液体取1~2 mL,固体只 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防污染原则:用剩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 便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容器中。 ④闻药品气味的方法。
碱与盐的反应 通式: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
盐与盐的反应 通式:盐+盐―→两种新盐 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NaCl+AgNO3===AgCl↓+NaNO3
其他反应 1.硝酸见光分解 4HNO3 4NO2↑+2H2O+O2↑ 2.氧化汞受热分解 2HgO 2Hg+O2↑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2NaHCO3 Na2CO3+H2O+CO2↑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 八年级科学部分 化学总复习 浙教版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 八年级科学部分 化学总复习 浙教版

如原子、离子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 :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
(2)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如远处可闻到花香,樟脑球在衣柜中时间久了就不见了。
(3)分子间有空隙: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很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容易压缩(如
子数
子数
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
联系
得电子
得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失电子
失电子
组成物质的元素 一.元素的种类 1.物质由元素组成,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 110 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2、自然界的物质按组成物质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波尔
分层模型
现代科学家 电子云模型
二、原子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⑴ 原子
中子:不带电荷(电中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绕核高速运动。 ⑵ 同一个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⑶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体积很小,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⑷ 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5)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6)原子核内质子数可以为零。
学员姓名: 年 级:初二 授课日期 主题
化学总复习
学科教师: 辅导科目:科学
××年××月××日
时间
化学总复习
教学内容
A / B / C / D / E / F段
复习巩固第 2 章和第 3 章中的化学知识。
1、上次课后作业习题讲评。 2、回忆第 2 章和第 3 章的主要知识内容。

2023年浙江省科学中考基础知识复习:化学知识提纲

2023年浙江省科学中考基础知识复习:化学知识提纲

一、微粒、元素1. 原子2.原子、分子、离子的比较4.元素: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 分子 离子区别 化学变化中 不能再分 可以再分 原子团在某些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电性 不显电性 不显电性 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②离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隔;③都在不停地运动;④都有一定的质量联系3.微粒的性质 分子在不断运动:酒香不怕巷子深、品红在水中扩散、晾衣服 分子之间有空隙:物质的三态转化、物体的热胀冷缩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宏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表示一种单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Fe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5.元素周期表6.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一个横行表示一个周期,同一周期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一个纵行表示一个族,同一族原子的化学性质相近最后一列都是稀有气体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7. 同素异形体: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元素合集。

如氢元素有3个同素异形体8.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银氢,二价钙镁钡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记全, 单质零价莫忘记, 铜汞二价最常见。

化学式书写:左正右负,配平最简化 配平原则: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9. 地壳中元素含量最多依次是:O 、Si 、Al 、Fe 、Ca 人体中元素含量最多依次是:O 、C 、H常见原子团: OH - NO 3- SO 4- CO 32- HCO 3- NH 4+二、物质分类四大反应类型:物质混合物:如空气、溶液、合金、矿石纯净物单质:Fe 、Cu 、Al 、He 、Ne 、C 、P 、S 、H 2、N 2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氧化物:CO 2、H 2O 、Fe 2O 3、P 2O 5 酸:HCl 、H 2SO 4、HNO 3、H 2CO 3 碱:NaOH 、Ca(OH)2、NH 3·H 2O 盐:NaCl 、NaCO 3、CuSO 4、CaCO 3有机小分子:CH 4、C 6H 12O 6、C 2H 6OH 有机高分子:蛋白质、淀粉、聚乙烯等一定没有化合价变化 一定有化合价变化一变多多变一是特殊的复分解反应升失还、降得氧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做还原剂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做氧化剂复分解反应能发生要满足2个条件: 1. 反应物都可溶(除非有酸参与) 2.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三、O2和CO21.空气的组成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原理]:足量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P2O5。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化学)3化学复习(三)专题知识点复习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化学)3化学复习(三)专题知识点复习课件

例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A碱性较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
一定呈碱性 B.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 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物质X可产生“X+酸→盐+水”的反应,则X可能是二氧化碳
例 .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
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产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
的通性”的组合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B D. ②③④
(2014)例3、下列属于氢氧化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A、蓝色固体
B、难溶于水
C
C、能与盐酸反应 D、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1)分析以上信息过氧化钠固体保存需要隔
绝水
二氧化碳 易燃物 等物品。
(2)对实验室里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 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①取少量变质的过氧化钠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制直至
完全溶解,根据实验现象 无气体放出 ,可以判断过氧化
钠(Na2O2)固体完全变质。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NO3)2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Na2CO3存在.化学反应方程为
含有 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
SO42- 或离A子g+;沉淀消失, 离子。
CO32例2、为了验证烧碱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某同
学的操作顺序是:先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再加入 足量的 稀硝酸 ,然后加入少量 硝酸银 溶液, 若有 白色沉淀 (填现象),说明有氯化钠存在。
例 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化工厂的废碱液(主
与所有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物理部分。

1. 力学。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参照物的选取,速度的计算(v = s/t),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二力平衡:条件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 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μ N),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 压强和浮力。

- 压强:固体压强p = F/S,液体压强p=ρ gh(h是深度),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托里拆利实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F_浮 = G_排=ρ_液gV_排,物体的浮沉条件(比较F_浮和G的大小),浮力的计算(称重法F_浮 = G - F、阿基米德原理法、平衡法等)。

2. 电学。

- 电路。

- 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串联电路I =I_1=I_2,U = U_1 + U_2,R=R_1 + R_2;并联电路I = I_1+I_2,U = U_1 = U_2,1/R = 1/R_1+1/R_2。

-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读数方法。

- 欧姆定律。

- 欧姆定律I=(U)/(R),变形公式U = IR和R=(U)/(I),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电路图、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 电功率。

- 电能W = UIt,单位有焦耳(J)和千瓦时(kW·h),1kW·h =3.6×10^6J。

- 电功率P=(W)/(t)=UI,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用电器的铭牌标识。

中考科学知识点整理浙教版

中考科学知识点整理浙教版

中考科学知识点整理浙教版一、物理部分。

(一)声学。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体>v_液体>v_气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琴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例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例如,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 - 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二)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都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最新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常见的化学反应(1) (共47张PPT)教育课件

最新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常见的化学反应(1) (共47张PPT)教育课件
7
三、燃烧的条件,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3)自燃:可燃物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聚集使温度达到__着__火___点__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注意】 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轮胎爆炸、锅炉爆炸等;而燃烧引起的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8
三、燃烧的条件,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5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考点 知道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能量变化和转化(a) 1.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_能___量____的变化。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___吸__热___反__应__,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叫_____放__热___反__应。 2.物质的燃烧、生石灰与水反应可放出大量的热量,这两个反应中_化__为高 温或需要加热的分解反应中____内___能__转___化__为__化___学_;能光合作用中_____太__阳___能__转___化__为__化___学;能呼吸作用中 化___学__能___转__化___为__其__他___形__式___的_ 能__量__;酸碱中和反应中___化___学__能___转__化__为___内__能。
20
解析
典例3 为了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小徐按以下步骤进行了实验: ①将一定量吸干水的新鲜豆芽装入1只大口塑料瓶中; ②将大口塑料瓶的盖子拧紧,不让外界空气进入; ③在黑暗处放置12h; ④打开大口塑料瓶的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预计应出现的实验现象是蜡___烛__熄___灭__,理由是 _植__物__呼___吸__作___用__耗__尽___了__瓶___中__的__氧___气__,___蜡__烛__缺___氧__而__。熄灭
21
跟踪训练
3 小徐在生活中观察到: (1)向一根点燃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发生该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一小堆点燃的柴火吹气,柴火燃烧得更旺。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发生该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 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课件+化学专题(酸碱盐)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课件+化学专题(酸碱盐)

ZnSO4+H2↑ FeSO4+H2↑
3 镁和稀硫酸: Mg+H2SO4 MgSO4+H2↑ 4 铝和稀硫酸: 2Al+3H2SO4 Al2(SO4)3+3H2↑
5 锌和稀盐酸: Zn+2HCl 6 铁和稀盐酸: Fe+2HCl
7 镁和稀盐酸: Mg+2HCl 8 铝和稀盐酸: 2Al+6HCl
ZnCl2+H2↑ FeCl2+H2↑
A点:红色溶液,溶质为NaOH,pH>7; AB段:红色溶液,溶质为NaCl和NaOH,pH>7; B点:无色溶液,溶质为NaCl,pH=7; C点(或B点以下):无色溶液,溶质为NaCl和HCl,pH<7。
四、酸与碱的反应
⑵碱入酸(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盐酸中,如图b)
A点:无色溶液,溶质为HCl,pH<7; AB段:无色溶液,溶质为NaCl和HCl,pH<7; B点:无色溶液,溶质为NaCl,pH=7; C点(或B点以上):红色溶液,溶质为NaCl和NaOH,pH>7。
一、碱的概念 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 (OH-)的化合物。
酸的组成: 金属离子(或NH4+)+OH-。
二、碱的共性
1.碱与指示剂作用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二、碱的共性
2.碱与酸的反应
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
1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 HCl+NaOH NaCl+2H2O 2 稀盐酸和氢氧化铜: 2HCl+Cu(OH)2 CuCl2+2H2O
二、碱的共性
3.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物理部分。

1. 力学。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物概念,能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v = (s)/(t))及其单位换算(1m/s = 3.6km/h)。

- 力:力的概念、单位(牛顿,N);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示意图画法。

-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 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并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 压强。

- 压力:压力的概念,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 压强:压强的定义(p=(F)/(S))、单位(帕斯卡,Pa);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公式(p = ρ gh)及其应用;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及其应用(如茶壶、船闸等)。

- 浮力。

- 浮力: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阿基米德原理(F_浮=G_排=ρ_液gV_排)及其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比较物体重力和浮力大小关系,F_浮>G时物体上浮,F_浮 = G时物体悬浮,F_浮时物体下沉)及其应用(如轮船、潜水艇等原理)。

2. 电学。

- 电路。

- 电荷与电流: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流的概念、单位(安培,A);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电路图的画法;通路、断路和短路的概念。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电阻关系);能识别和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根据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简单的电路计算。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物理部分。

1. 力学。

- 力与运动。

-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惯性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会分析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压强。

- 固体压强公式p = (F)/(S)(F是压力,S是受力面积)。

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

- 液体压强公式p=ρ gh(ρ是液体密度,h是液体深度)。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 浮力。

- 阿基米德原理F_浮 = G_排=ρ_液gV_排。

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_浮>G (G为物体重力)时,物体上浮;当F_浮 = G时,物体悬浮;当F_浮时,物体下沉。

- 简单机械。

- 杠杆平衡条件F_1l_1 = F_2l_2(F_1、F_2是动力和阻力,l_1、l_2是动力臂和阻力臂)。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

- 机械效率eta=frac{W_有用}{W_总}×100%(W_有用是有用功,W_总是总功)。

对于滑轮组W_有用=Gh(G是被提升物体重力,h是物体提升高度),W_总=Fs(F是拉力,s是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 nh,n是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2. 电学。

- 电路基础。

- 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会识别串联电路(电路中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和并联电路(各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两点间)。

- 电流I=(Q)/(t)(Q是电荷量,t是时间),单位是安培(A)。

电压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单位是伏特(V)。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单位是欧姆(Ω)。

浙江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化学部分

浙江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化学部分

化学部分知识疏理第三册第一章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1)联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2)区别: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一。

2、溶液的电离电离:物质涉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溶液的电离 1.书写电离方程式:2.电荷守恒3、溶解度(1)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完整理解此概念要抓住四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温度不同,溶解度大小不同.②标准——“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指水)”.因为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多少与溶剂的量成正比.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指溶质溶解达到了最大值.④单位——“溶解的质量(克)”.溶解度的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等.(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有些物质的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4)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S表示溶解度)分成四个等级。

溶解度曲线代表的意义: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①点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②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情况.曲线上面: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③ 面:曲线下面: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4、溶质的质量分数 (1)基本公式 (a )溶质的质量分数m m m m m ==+溶质溶质溶液溶质溶剂(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解度溶解度(2)常见计算类型(a0溶液的稀释和浓缩%()%m A m m A ⨯=+⨯浓浓浓水稀 m 浓——浓溶液质量m 稀——稀溶液质量 %A 浓——浓溶液质量分数 %A 稀——稀溶液质量分数(b)相同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m A m A m m A ⨯+⨯=+⨯混浓浓稀稀浓稀(c)溶液体积、质量、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a)实验仪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 (b)实验步骤:①计算 ②称重 ③溶解第四册第一章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联系和比较:2、物质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夸克(2)在原子中有如下关系:①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③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决定④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⑤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第四册第二章1、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2、氢气、一氧化碳和碳氢气、一氧化碳和(碳)性质的比较H2CO C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密度比空气小①无色无味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密度比空气略小黑色固体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有无毒性无毒性有剧毒无毒性1.表示某一种元素(1)元素符号表达的意义2.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2)分子式的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c)表示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d)表示每个分子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3)化学式的书写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定化合价(4)质量守恒定律(a)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资料化学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资料化学》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帮助教师和同学们的复习工作。

下面我整理了2020,供你参考。

一、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生石灰—— CaO 熟石灰、消石灰—+KNO32、检验稀硫酸(或SO42-)——滴入少量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滴加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样品含有 SO42-(Ba(NO3)2+H2SO4=BaSO4+2HNO3)\3、检验CO32-——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K2CO3+2HCl=2KCl+ CO2+H2O+4、检验NH4——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7、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者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

8、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9、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 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盐的沉淀MnO2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暗紫色的固体——KMnO4 等含Cu2+溶液黄色的固体—— S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溶液蓝色絮状沉淀——Cu(OH)2 黄色的溶液——FeCl3、Fe(Fe(NO)32SO4)3、+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等含Fe3溶液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钙,氯化镁,浓硫酸;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精,汽油,浓氨水; (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1、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6、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2、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3、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7、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4、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沉淀则是铜离子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8、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5、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色沉淀则是铁离子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三)、相关例题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五、初中化学之三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氧化。

烧瓷器。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氧化碳,单质碳。

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全为混合物)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3、煤气:一氧化碳(CO)4、天然气:甲烷(CH4)5、石灰石/大理石:(CaCO3)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1、氯化钠 (NaCl) :食盐2、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口碱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4、氧化钙(CaO):生石灰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7、氢氯酸(HCl):盐酸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八、物质的除杂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7、FeSO4(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6、生铁/钢:(Fe)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九、化学之最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十:有毒的物质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一、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钾(K)钠(Na)银(Ag)氢(H)+1价; 钙(Ca)镁(Mg)钡(Ba)锌(Zn)+2价; 氟(F)氯(Cl)溴(Br)碘(I)-1价; 通常氧(O)是 -2价; 铝(Al)+3;硅(Si)+4; 铜(Cu)有 +1、+2价; 铁(Fe)有 +2、+3价; 碳(C)有 +2、+4价; 硫(S)有 -2、+4、+6价; 氮(N)、磷(P)-3、+5价。

NH4(+1)铵根NH4+铵根离子 OH (-1)氢氧根 OH- 氢氧根离子 NO3(-1)硝酸根 NO3-硝酸根离子CO3(-2)碳酸根 CO32-碳酸根离子 SO4(-2)硫酸根 SO42-硫酸根离子MnO4(-1)高锰酸根 MnO4-高锰酸根离子 MnO4(-2)锰酸根 MnO42-锰酸根离子 SO3(-2)亚硫酸根 SO32-亚硫酸根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