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胆囊炎秘方
胆囊炎的偏方治大病

胆囊炎的偏方治大病
患上了胆囊炎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治疗了,如何治疗胆囊炎呢?下面小编就讲几个治疗胆囊炎的偏方,希望各位能够试一试。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胆囊炎的偏方治大病,希望能帮到你。
胆囊炎的偏方治大病
1.玉米须与茵陈各三十克煎水当做茶饮用可以治疗胆囊炎。
2.黄瓜100克煎水100毫升,然后用煎水冲鸡苦胆汁,然后饮用,这个方法对于治疗胆囊炎以及胆石症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因为方子太寒不适于体质虚寒的人使用。
3.将冬瓜皮60-90克放入水中煎煮直至熟烂,然后每天分2-3次服用,可以有效治疗胆囊炎。
4.将黄瓜100克煎水,熟之前将渣滓去掉留下汤汁,把鸡蛋清食粮放在汤汁中喝掉,可以治疗胆囊炎。
5.将鲤鱼杀好,放在水中,同时放入陈皮与红小豆煮至熟烂,每天吃几次,可以治疗胆囊炎。
6.将金钱草、茵陈、败酱草各三十克煎水1000毫升,加入适量的白糖,温服,长期服用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治疗慢性胆囊炎。
7.玉米须、茵陈、蒲公英各三十克,煎水,去渣子,加入白糖,温服,每天三次,每次250毫升。
8.甘草粉10克、滑石粉60克、火粉30克、白矾粉15克、金粉20克研成细末,每次取10克,用大麦粥汁送服,每天三次,长期服用能够很好的治疗胆囊炎。
9.新鲜的小麦杆100克,放在水中煮半个小时,后加入白糖,以微甜为宜,每天服用半小碗,每天三次,可以有效治疗当囊炎。
10.将三两江米炒黄后研成细面,放入一个猪苦胆汁,再炒一下,捏成丸状,每天早晚各吃一丸,能够有效的治疗胆囊炎。
国家级名中医治胆囊炎,胆结石的秘验方

国家级名中医治胆囊炎,胆结石的秘验方1、金钱利胆汤(张羹梅)【组成】金钱草60g,平地木30g,板蓝根3g,枳壳売9g,柴胡3g,赤、白芍各9g,生大黄3g(后下),生甘草3g,硝矾丸4.5g(分吞)。
【功效】疏肝清热,利胆排石。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属肝胆湿热者。
症见以胁痛,寒热,厌油口苦,便千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金钱草功擅清热利湿,利胆、溶石、排石为君;硝矾丸(由绿矾、玄明粉各等份,面糊为丸,黄豆大)、生大黄利胆排石、溶石为臣;板蓝根、柴胡、枳壳疏肝清热解毒;赤、白芍、平地木养血、凉血、活血为佐;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胆、排石之效。
【点评】胆囊由于解剖和生理上的特性,胆囊结石不易排出,目前尚无特效中西药物。
临床上将炎症消除(暂时),即算收效。
张氏处方,不在排石,重在溶石(金钱草,硝矾丸均有很好的溶石作用),冀大石化小,小石化了(更小),最后“了”——随胆汁人肠排外,以收全功。
思路之新,用药之巧,足可师法。
2、金钱开郁散(魏长春)【组成】金钱草30g,柴胡10g,积实9g,白芍9g,多甘草8g,郁金9g,乌贼骨9g,浙川贝母9g。
【功效】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
【主治」胆石症,慢性胆囊炎,属湿热气郁者。
症见上腹部间歇作痛,右胁疼痛尤剧,或呕吐苦水,或气,泛酸,恶心,舌苔薄白,脉弦。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本方系张仲景四逆散加味而成。
方中柴胡疏肝达郁;枳实理气泄浊;白芍缓急止痛;甘草益胃缓中;加郁金解郁止痛;川贝母化痰散结;乌贼骨制酸止痛;金钱草清化湿热、解毒消肿。
综合全方,具有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之功。
【加减】若兼脘痛,加蒲公英、甘松、天仙藤;若阴虚血热,烦躁,头昏头痛,舌质红蜂者,则去柴胡,加焦栀子、决明子、旱莲草;若舌边有瘀斑,或妇女有痛经,经血色紫量少,加川芎、当归、丹参或失笑散(五灵脂、蒲黄)。
最新-胆囊炎吃什么食物好,胆囊炎食疗偏方 精品

胆囊炎吃什么食物好,胆囊炎食疗偏方篇一:治疗胆囊炎偏方集锦治疗胆囊炎偏方集锦一、玉米须茵陈饮:玉米须、茵陈各30。
水煎代茶饮。
二、鸡胆汁黄瓜饮:1、配方:黄瓜100,洗净煎水100,新鲜鸡胆1个,取汁冲服。
2、功效:黄瓜味苦性寒,能消炎菌;鸡胆汁苦寒有清热利胆、杀菌消炎之功效。
此方对胆囊炎、胆石症有很好疗效。
3、宜忌:此方大寒,对素有虚寒证患者不宜。
三、冬瓜皮汤:冬瓜皮60~90。
加水煎煮至烂熟成汤。
日分2~3次服。
四、黄瓜饮:黄瓜100,鸡蛋清适量。
先用水煮黄瓜,临熟时去留汁,再入鸡蛋清服之。
五、鲤鱼赤小豆陈皮粥:鲤鱼一条,赤小豆120,陈皮6。
将鱼去及内脏后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入豆、陈皮同煮,至烂熟成粥,去鱼骨。
不拘时食之。
六、金钱败酱茵陈茶:1、配方: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煎汁1000,加白糖适量温服代茶。
2、功效:金钱草甘咸微寒,入肝、胆、肾、膀胱经,功能利胆排石,清热解毒;败酱草辛苦微寒,能清热解毒化消炎,配茵陈消炎利胆。
此茶有排石利胆消炎作用,经临床多次验证,效果良好。
3、宜忌:须多服方见疗效,慢性胆囊炎患者,可经常用之。
七、消炎利胆茶:1、配方: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加水100,煎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
每日3次,每次250。
2、功效:玉米须甘平,能利尿利胆,清热消炎;蒲公英甘苦性平,能健胃。
胆囊炎的偏方及治疗方案

一、胆囊炎的偏方治疗1. 蒲公英茶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对于胆囊炎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材料:蒲公英30克。
做法:将蒲公英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当茶饮用。
2. 金银花茶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对于胆囊炎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材料:金银花10克。
做法:将金银花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煮10分钟,去渣取汁,当茶饮用。
3. 茯苓汤茯苓具有利湿渗水、健脾安神的功效,对于胆囊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材料:茯苓15克,红枣5枚。
做法:将茯苓、红枣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当茶饮用。
4. 鱼腥草茶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对于胆囊炎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材料:鱼腥草30克。
做法:将鱼腥草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当茶饮用。
二、胆囊炎的治疗方案1. 休息与饮食(1)急性胆囊炎: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稀饭、面条等。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 药物治疗(1)抗生素:如头孢类、青霉素类等,用于控制感染。
(2)解痉止痛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用于缓解疼痛。
(3)利胆药:如熊去氧胆酸、胆酸等,用于促进胆汁分泌。
3. 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等,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术方法:(1)胆囊切除术:切除发炎的胆囊。
(2)胆总管探查术:检查胆总管是否有结石或其他病变。
(3)胆道成形术:对胆道狭窄进行扩张。
4. 其他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体质,采用清热解毒、利湿渗水、健脾安神等中药进行调理。
(2)针灸治疗: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目的。
(3)理疗:如超短波、微波等,有助于消炎、镇痛、促进血液循环。
三、预防措施1.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胆囊炎的偏方

胆囊炎的偏方
关于《胆囊炎的偏方》,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胆囊炎就是指胆襄遭受病菌或是是化合物的影响而造成的变病的病症,是胆襄中常见的疾病。
医治这类病症的方式有很多,但因为如今大家愈来愈具备健康养生观念,因此非常少有病人借助服食药品来医治疾患,如今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是挑选用健康养生的饮食疗法的小偏方来医治胆囊炎,我们看来一下医治胆囊炎的小偏方有什么:
胆囊炎偏方1.
每天早上一个煮的烂烂的猪蹄,一瓶啤酒湿热,一起吞掉。
胆囊炎偏方2.
三两江米炒黄擀成面,再加一个猪苦胆汁,再炒炒,揉成丸,早中晚各吃一粒。
胆囊炎偏方3.
细嫩小玉米秸秆100克(采用初春已注浆,并未完善的麦子),白砂糖少量。
玉米秸秆煮开三十分钟上下,加白砂糖使之甜甜的代茶饮,每日半小盘子,一日3次。
胆囊炎偏方4.
红瓤甜瓜14克,冻粉1.5克,白砂糖60克,香蕉油1滴,
冷水90克。
西瓜瓤除掉種子,剁碎,挤压瓜汁,冻粉切割成寸段,在瓜汁里加白砂糖15克,放进冻粉泡化,搅匀称,凉透,凝固成冻,即成甜瓜酪。
冷水添加剩下白砂糖煮沸,凉透,再加香蕉油,把甜瓜酪切割成一小块,在菜盘四周浇上红豆糖水即成。
——适用胆囊炎,胆石症。
胆囊炎的医治小偏方也有许多,病人有需要得话能够深层次的了解一下,在应用以上小偏方医治胆囊炎的另外,病人一定要時刻留意自身人体的转变,便于立即的对小偏方做出改变,那样有利于輔助小偏方充分发挥更强的功效。
期待所述常说小偏方能对病人病况的减轻有一定的协助。
民间治疗胆襄炎偏方_胆囊炎中药治疗方法

民间治疗胆襄炎偏方_胆囊炎中药治疗方法白术白芍治慢性胆囊炎【功能主治】敛阴止痛,理气健脾。
主治慢性胆囊炎。
【偏方组成】土炒白术12克,酒白芍、陈皮各10克,防风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48例,痊愈38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7%。
党参合欢皮治慢性胆囊炎【功能主治】补脾运中,疏泄肝胆。
主治慢性胆囊炎。
证见右胁疼痛,痛连右肩胛及右背,食荤及脂肪过多则疼痛加剧,经年累月不愈,体质偏虚,属脾虚肝郁症。
【偏方组成】潞党参、合欢皮各15克,炒白术、白茯苓、陈香橼、金铃子各12克,广除皮6克,甘草、广木香山5克,广郁金10克,参三七末2克(分冲)。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亦可以此方数倍量,共研细末,过100目筛,水泛为丸如莱菔子大。
每服10克,每日3次,开水送下。
1个月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36例,其者痊愈21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
金钱草柴胡治慢性胆囊炎【功能主治】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证见上腹部间歇作痛,右胁疼痛尤剧,或呕吐苦水,或嗳气、泛酸、恶心,舌苔薄白,脉弦。
【偏方组成】金钱草30克,柴胡、枳实、白芍、郁金、乌贼骨、浙贝母各9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并可随症加减。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29例,其者痊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1例。
痊愈18例中慢性胆囊炎11例,胆石症7例,追访2年,未见复发。
柴胡百合治慢性胆囊炎【功能主治】疏肝、清胃、活血。
主治慢性胆囊炎。
适用于肝郁气滞,中焦湿热之患者。
【偏方组成】柴胡、百合、郁金、丹克各15克,川楝子、黄岑各10克,金钱草30克,乌药1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若胸背痛甚者,加瓜蒌壳、薤白各15克;嗳气频愈,加陈皮、广木香各10克;泛酸者,加乌贼骨10克;若有黄疸者,加茵陈20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21例,其中痊愈14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2%。
治疗胆囊炎偏方几则

治疗胆囊炎偏方几则一、玉米须茵陈饮:玉米须、茵陈各30g。
水煎代茶饮。
二、鸡胆汁黄瓜饮:1、配方:黄瓜100g,洗净煎水100mI,新鲜鸡胆1个,取汁冲服。
2、功效:黄瓜味苦性寒,能消炎菌;鸡胆汁苦寒有清热利胆、杀菌消炎之功效。
此方对胆囊炎、胆石症有很好疗效。
3、宜忌:此方大寒,对素有虚寒证患者不宜。
三、冬瓜皮汤:冬瓜皮60~90g。
加水煎煮至烂熟成汤。
日分2~3次服。
四、黄瓜饮;黄瓜100g,鸡蛋清适量。
先用水煮黄瓜,临熟时去留汁,再入鸡蛋清服之。
五、鲤鱼赤小豆陈皮粥:鲤鱼一条,赤小豆120g,陈皮6g。
将鱼去及内脏后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入豆、陈皮同煮,至烂熟成粥,去鱼骨。
不拘时食之。
六、金钱败酱茵陈茶:1、配方: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g,煎汁1000mI,加白糖适量温服代茶。
2、功效:金钱草甘咸微寒,入肝、胆、肾、膀胱经,功能利胆排石,清热解毒;败酱草辛苦微寒,能清热解毒化消炎,配茵陈消炎利胆。
此茶有排石利胆消炎作用,经临床多次验证,效果良好。
3、宜忌:须多服方见疗效,慢性胆囊炎患者,可经常用之。
七、消炎利胆茶:1、配方: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g,加水 100mI,煎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
每日3次,每次250mI。
2、功效:玉米须甘平,能利尿利胆,清热消炎;蒲公英甘苦性平,能健胃利胆,抗菌消炎;菌陈甘苦微寒,有张胆管利胆清热及进肝细胞再生作用。
此茶对胆囊炎、胆结石发热疼痛期,有显着;疗效。
但必须大量饮用。
3、宜忌:此方对急性黄型肝炎亦宜。
八、消石散:1、配方:金粉20g,白矾粉15g,火粉30g,滑石粉60g,甘草粉10g,研细,混合,每服10g,大麦粥汁送下,每日3次。
2、功效:金味辛苦性寒,入肝、胆、心、肺经,幸开苦降,芳香透达,能行气去,清心解,用治胆结石取其利胆之功;白矾酸寒入胆,能清胆经之热,有消化之功,对阻塞性黄有效;滑石甘寒,能利水清热消炎;石幸苦咸,大温,入三焦、胃与大肠,能破坚积,荡宿,逐通,虽其性大温,但能治疗火之疾,即〈内经〉“火以发之”的用意,故与大队寒药为伍,可减其大温;甘草、麦粥以调和其药性,所以绝对安全。
治疗胆囊炎偏方

治疗胆囊炎偏方关于《治疗胆囊炎偏方》,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为一种常见疾病,胆囊炎是患病率仅次阑尾炎的腹部病症,常见于肥胖症的中年女人。
下边详细介绍好多个医治胆囊炎有神效的小偏方。
1.弥猴桃治胆囊炎先提前准备称猴桃2个,绿茶5克,大枣20克。
弥猴桃清洗去皮切成一小块,将枣削皮预留。
将称猴桃与红枣放水烧开,等料汁浓稠时添加绿茶,煮一分鐘就可以。
作用:健脾胃益胆,祛毒防癌。
2.小偏方治胆囊炎这一小偏方的实际应用流程以下:提前准备乌梅干15克,黄芩12克,细辛3克,炮姜6克,川芎10克,黄柏12克,桂枝3克,红参6克,禄特科技3克,麻椒3克,枳壳10克,赤芍12克,山楂果24克,醋20ml。
分成6 剂,每天1剂,水煎服,分3服。
3.金钱草治胆囊炎金钱草30克,茵陈、郁金各15克,枳壳、甘松各9克,生大黄9克。
按照传统式中草药材的煎制方式,将所述中药材清洗解决好,火灾30分钟后再小火煎煮20分钟,所有搞好以后再如法煎制第二次,将2次煎制的药汤合拼在一起。
以便药力尽快充分发挥出来,最好是在每天餐后服食,每天1剂。
4.茵陈胆管汤清除胆结石提前准备茵陈78克,山栀子39克,黄岑9克,积壳39克,甘松39克,黄连39克,金钱草78克,黄芩39克。
随后以水煎服,每天3次,每一次100ml。
5.中药方清肝利胆提前准备虎杖15克,广郁金15克,鸡内金15克,金钱草30克,海金沙30克。
将上药用价值侵泡三十分钟后火灾烧开,再小火煎煮20分钟即是头煎中药,再如法煎制为二煎中药,把头煎、二煎混和,将涂药分2~3次,餐后三十分钟湿热服食。
每天1剂。
胆囊炎分成漫性与亚急性,不管哪一种,发觉后理应立即到医院体检,谨遵医嘱。
避免胆襄功能减退,乃至彻底缺失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通大柴胡汤【来源】刘渡舟,《名医治验良方》【组成】柴胡18克,大黄、白芍、枳实、黄芩、半夏、郁金各9克,生姜12克。
【用法】每日1~2剂,水煎服,日服2~4次。
【功用】疏肝利胆。
【方解】方中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长于疏泄肝胆之邪热,与黄芩相伍能和解表里、清热利湿;与白芍同用,能柔肝舒肝止痛;半夏、生姜化湿和中、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腑清热、利胆消炎;郁金辛开苦降、性寒泄热,入气分行气解郁,入血分凉血化瘀,为血中气药,并有利胆之功。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利胆之效。
本方既能治“本”(抗菌、消炎),又能治“标”(止痛、退热),诚为一首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剂。
【主治】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
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附记】本方多为苦寒之品,故对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之急性胆囊炎不相宜,忌用。
临证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可套用照搬,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变通一贯煎【来源】顾伯华,《名医治验良方》【组成】生地12克,首乌、枸杞各9克,茵陈、虎杖各12克,生大黄6~9克(后入),生山楂12克,鸡内金3克(研粉分吞),麦芽12克,玫瑰花3克,佛手6克,绿萼梅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养肝柔肝,疏肝利胆。
【方解】胆囊炎、胆石症多为肝胆湿热之标实证,又有肝阴不足之本虚证,本虚标实,治当兼顾。
故方中以生地、首乌、枸杞甘寒补肾、滋水涵木、养肝柔肝;茵陈、虎杖、大黄清热利胆、消炎化石;山楂、麦芽、内金消食化滞以健胃,内金尚有化石之能;玫瑰花舒肝和血;佛手、绿萼梅舒肝理气。
诸药合用,共奏滋水涵木,疏肝利胆之效。
本方标本兼顾,一方面滋阴扶正,使水生木旺而不恋邪,一方面清泻祛邪,使炎消石溶而不伤正,相反相成,正复邪除,故收效颇著。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证属肝阴不足者)。
临床胁痛隐隐,体倦乏力,口干咽澡,头晕目涩,舌质红,体瘦小,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为特征。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颇著。
金钱利胆汤【来源】张羹梅,《名医治验良方》【组成】金钱草60克,平地木、板蓝根各30克,枳壳9克,柴胡3克,赤芍、白芍各9克,生军3克(生大黄,后下),生甘草3克,硝矾丸克(分吞)。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肝清热,利胆排石。
【方解】方中金钱草功擅清热利湿、利胆、溶石、排石为君;硝矾丸、生军利胆排石、溶石为臣;板蓝根、柴胡、枳壳疏肝清热解毒;赤白芍、平地木养血、凉血、活血为佐;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
诸药相伍为用,共奏清热、利胆、排石之功。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证属肝胆湿热者)。
临床以胁痛、寒热、厌油、口苦、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疗效】多年应用,每收良效。
一般服10剂即可见效。
加味五金汤【来源】俞慎初,《名医治验良方》【组成】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金铃子、川郁金各10克,玉米须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利胆,化结排石。
【方解】中医认为,饮食厚味,劳逸失宜,则湿热内蕴,郁于肝胆,不通则痛,内灼胆汁,炼液成石,或湿热蕴于下焦致淋,煎熬尿液则成石淋等。
根据湿热内蕴、炼液成石这一病理特点,而采用清热利湿、化石排石的药物配伍成方,故方用金钱草(为大金钱草)苦酸凉,入肝胆肾膀胱经,清热、利水、通淋排石;海金砂甘淡寒,入小肠膀胱经,清热、利水、通淋;鸡内金入脾胃小肠膀胱经,健脾胃、消食滞、止遗尿、化结石;郁金辛苦寒,入心肝肺经,行气活血、疏肝利胆;金铃子清热利湿、理气止痛、玉米须甘平,利胆、利水。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胆、消炎、排石之效。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加减】肝胆结石加枳壳、朴硝各6克;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后入);尿路结石加石韦、猫须草各12克;有绞痛者,加元胡粉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不但病情能得以控制,而且结石也多随之而化。
舒肝汤【来源】盛国荣,《名医治验良方》【组成】香附、郁金各10克,枳壳6克,赤芍15克,枇杷叶10克,藕节15克,川芎9克,百合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舒肝理气,行气活血。
【方解】方中以香附为主,行气之中兼能理血,辅以郁金,破血之中兼能理气;主以枳壳,入脾、肺而理气消胀,辅以赤芍入肝经而活血散瘀;枇杷叶专入气分,降肺胃之气逆;藕节专入血分,宣经络之瘀滞;川芎活血兼能行气;百合养阴柔肝以润燥,并防诸气药辛燥伤津之弊。
诸药相伍,功能行气解郁、舒肝理气,使气行血运、源洁流清。
【主治】胆囊炎、急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肋间神经痛等。
证属肝气郁结、肺气怫者。
临床以胸胁闷痛或呼吸迫促等气机不得舒畅之症为特点。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附记】治病常法不应,另辟蹊径。
从肺肝论治,从气血入手。
调气不忘活血,理血不忘调气。
气血同调,肝肺兼治,故顽症可愈。
威参汤【来源】胡树芝,《名医治验良方》【组成】威灵仙、丹参、连翘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清热行瘀,通络止痛。
【方解】本病病因较多,但胁痛是其主证,瘀血、郁热,是其病机核心。
方中以辛散温通咸软之威灵仙,通经络而止痛;苦微寒入血分之丹参凉血、行血、祛瘀;苦微寒之连翘清热,消痛、散结。
全方清热而不伤中气,行血瘀而不损气血,以此为主方加减变化治疗慢性胆囊炎,药简效宏,取效颇著。
【主治】慢性胆囊炎。
【加减】如大便不通,或虽通而黏滞不爽,加枳实、二丑;腹胀、便溏、食少难消,加白术、莲肉、麦芽、炮姜;口干、咽燥、善饥、烦热、便干、溺赤,加杭芍、沙参、石斛、丝瓜络、天花粉、冬瓜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加赤芍、栀子、莲子心、芦荟;口甜而苦涩,加生半夏、莱菔子、冬瓜仁、佛手、川厚朴、桔梗、杏仁;合并胆石症,加金钱草、鸡内金、穿山甲;瘀血症状典型者,加水蛭、全蝎。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附记】另有一食疗方:小米30克,核桃2个(去硬壳)共煮至米熟,食之。
每日1次,连服3个月,对于巩固疗效,大有裨益。
因核桃肉甘涩富油脂,故用量以2个为宜,多则有腻胃滞中生热之弊,不能坚持久服,应予注意。
病非一日,非旦夕可奏全功。
调畅气机,升降中枢,顾护胃气;节饮食,适寒温,和喜怒,医患结合,至为重要。
清胆消炎汤【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组成】生石膏20克,知母、黄芩、黄连各9克,金银花20克,连翘12克,柴胡6克,青蒿5克,丹皮9克,滑石12克,龙胆草、川郁金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退烧,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解】病由气滞血瘀、湿热夹杂所致。
病为急性,此时湿热,尤以热盛为著,故用大队清热退烧之品——生石膏、知母、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龙胆草,配以柴胡、郁金解郁化瘀;青蒿、丹皮养阴活血清热;滑石利湿,诸药配伍,其清热退烧、消炎止痛之功甚著。
【主治】急性胆囊炎,高烧,胆囊肿大疼痛。
【加减】若恶心呕吐,加竹茹、藿香、清半夏;黄疸加茵陈、栀子;大便燥加大黄;胸脘痞闷,加枳壳、苦桔梗;腹胀加莱菔子、大腹皮;神志朦胧,加牛黄清心丸;烧退后,胆囊肿大疼痛不减者,加川楝子、元胡、生鳖甲、三棱、莪术、桃仁、犀黄丸等。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金钱开郁散【来源】魏长春,《中医杂志》(2)1989年【组成】金钱草30克,柴胡、枳实、白芍各9克,炙甘草3克,郁金、乌贼骨、浙贝母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
【方解】本方所主之病证,系湿热、气郁、结石阻于胆道,以致通降失职所致。
本方系根据张仲景四逆散加味而成。
方取柴胡疏肝达郁;枳实理气泄浊;白芍缓急止痛;甘草益胃和中;郁金解郁止痛;大贝母化痰散结;乌贼骨中和胃酸。
金钱草一味,有清化湿热、解毒消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金钱草有利胆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的胆汁分泌,肝胆管内胆汁增加、内压增高,胆道括滑肌松弛,而使胆汁排出。
还能使小便变为酸性,而促使存在于碱性条件下的结石溶解。
综合全方的作用,具有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之功。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证见上腹部间歇作痛、右胁疼痛尤剧,或呕吐苦水,或嗳气泛酸,恶心,舌苔薄白,脉弦。
【加减】作者经验,用本方宜随症加减,若兼脘痛,加蒲公英、甘松、天仙藤;若阴虚血热、烦躁、头昏头痛,舌质红绛者,则去柴胡,加焦山栀、决明子、旱莲草;若舌边有瘀斑,或妇女有痛经、经血色紫量少,加川芎、当归、丹参,或失笑散。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附记】凡胆病湿热壅盛、大便秘结、出现黄疸者,即非本方所宜。
利胆解郁汤【来源】任继学,《中医杂志》(2)1989年【组成】柴胡15克,茵陈50克,马齿苋、金银花、川楝子、元胡各15克。
【用法】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半小时,然后煎服,每日1剂,头、二煎早、晚饭后半小时分服。
【功用】清热利湿,利胆解郁。
【方解】《灵枢·胀论》描述“胆胀”的症状“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颇类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此方适用于肝郁不伸、湿热内壅、胆失通降者。
故方用柴胡疏肝解郁;茵陈利胆清热;金银花清热解毒,川楝、元胡泄肝镇痛。
马齿苋是治疗湿热下痢之要药,方中选用之,取其凉血解毒之功。
药简力宏,功效非凡。
【主治】慢性胆胀病。
症见右胁下作痛及压痛,经常向右肩背放射,纳呆,口苦,腹胀,恶心欲呕,反复发作,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而数者。
或有黄疸病史。
胆囊炎见上述证候可以用之。
【加减】作者经验,运用本方应随症加减,如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少阳证候者,加黄芩、龙胆草各15克,清半夏10克,送服紫金锭1锭;偏湿热证候者,加木通15克,滑石75克,郁金30克,青皮15克,送服紫金锭1锭;偏胆郁证候者,去金银花,加砂仁壳10克,香橼皮15克。
【疗效】屡用效佳。
利胆排石汤【来源】费宗祥,《新中医》(11)1987年【组成】柴胡、广郁金、枳壳、木香(后下),炒山栀子、茵陈各10克,生大黄6克(后下),金钱草30克,焦山楂15克。
【用法】每日1剂,每剂按常规煎煮3次,共取药汁600毫升,和匀,分3份,于早、中、晚饭前20分钟顿服。
连服35天。
【功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理气排石。
【方解】方用柴胡、郁金行气解郁、疏畅枢机;茵陈清肝胆之湿热,得大黄、山栀子之助,使湿热从两便分解,则清湿热、利肝胆之力尤著;金钱草清湿热、化结石;木香行气止痛与枳壳为伍则功效益增;山楂为消肉食积滞之要药,与木香相合,更增芳香健胃、消胀止痛之功。
合用之,则可使肝胆疏、枢机利、湿热清、结石除。
据有关实验资料证明,投本方有关药物10~20分钟,即可使胆汁分泌明显增加,40~60分钟,胆囊明显收缩,奥狄氏括约肌相应松弛,有利于胆石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