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合集下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想对这个课题有一个详细和生动的阐述,我们必须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同时我们要对课题中所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有所界定。

我在网上查看了一些资料,写的都很有见解。

在这里,我姑且先不引用网上的东西,只想结合近现代史教材上的相关史实,参考老师课堂上分析问题的思路在此简单的谈谈自己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的认识。

在20世纪20年代,为了反帝反封建,国共两党克服了重重困难进行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史称“大革命”。

大革命虽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导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就主观方面讲,当时中共还处于幼年时期,没有相关的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右倾机会主义在大革命后期在中共中央机关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后,中共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在大革命中,蒋介石阴谋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大肆屠杀共产党以及进步人士。

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对共产党的迫害、杀戮更是变本加厉。

仅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一年时间内,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即达31万多人。

在此期间,不计其数的优秀共产党员为革命牺牲。

共产党员的数量由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

而此时,国民党的军队人数超过200万。

相比之下,敌我力量悬殊。

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为了反击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共发起并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当时的形势是,要坚持中国革命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在这样的前提下,共产党人必须思考一个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应当指向城市还是农村。

回答这样的一个关系到中国革命走向及成败的问题时,中共必须遵循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汇总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汇总
• 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 容。 •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 战略阵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 (二)农民问题和土地革命 • 1、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 以乡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道路就必须重视农民问题,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一致 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 (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 • 1、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工 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具有深远 的历史意义:
• 它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 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它开 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 路的理论
• • • •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武装斗争 马克思列宁主义如何看待武装斗争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 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 暴力革命原则不论对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 民族民主革命,一般都是适用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 1928年党的“六大”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 和《农民问题决议案》,对党的土地政策和斗 争策略作了一系列重要规定。如没收地主阶级 的一切土地,耕地归农;无产阶级在乡村中的 基本力量是贫农,中农是巩固的同盟者;对富 农取中立政策等等,这些规定基本上是正确的。 但又照抄苏联经验,规定“土地国有”政策, 这是错误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革命工作由城市向农村的重点转移,避实就虚,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也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呢?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之国内大背景1927年,由于蒋介石新军阀背叛革命,轰轰烈烈地大革命遭到了失败。

国民党新军阀取北洋军阀而代之,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走狗。

国民党新军阀对中国人民实行出北洋军阀更黑暗、更残酷的统治。

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与之进行了血与火的斗争,然而“左”倾中央一再强调的进攻大城市的计划相继遭受失败。

毛泽东毅然带领起义的残余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始了中国革命重心的伟大转移,并找到了一条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二、关于“城市中心”与“农村中心”的争论当时,之所以出现是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的争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国具体国情的不同认识,特别是对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

城市中心论——坚持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包括共产国际的某些领导人认为,在中国,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乡村只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单斩断他们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们的头脑、炸裂他们的心腹,是不可能置他们最后的死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因此,他们认为,只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取得成功,才可能影响小城市和乡村,才可能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所以一味地主张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来发展革命,夺取胜利。

农村中心论——残酷的革命斗争现实让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员人冷静思考,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与总战略。

其基本内容就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与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这条革命道路,就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①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与斗争艺术。

②成功地解决了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

随着根据地的发展、扩建,革命力量不断得以发展、壮大。

③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发展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的问题。

解放了的广大翻身农民,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踊跃参军、支前。

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④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

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

那么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就是什么呢?1、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即中国的城市不能完全统治农村,广大的人力物力在农村。

2、农村可以离开城市而相对独立存在。

3、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4、统治集团的不统一与矛盾冲突,为农村革命提供机遇。

5、已经有了新的政党与革命的军队与人民,有了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6、总之,就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意义就是什么?1、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就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它就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它正确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浅谈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浅谈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浅谈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邹卫峰内容提要:当我们翻开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有井岗山的星星之火,有神州大地的抗日烽火,有天翻地覆的钟山风雨,有上甘岭的滚滚硝烟。

这一切,无不展现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巨大威力!它雄辩地证明了一个真理: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们打败强敌、夺取胜利的指南!毛泽东,既是一位军事理论巨匠,也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战争艺术大师。

本文通过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原因以及其具体内容和作用进行论述阐明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科学性以及在当今新时代的新应用。

毛泽东提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原因中心依据意义原因有如下:1、所有已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经过摸索,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

2、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后,就可以联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

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3、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更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一、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1 “城市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秋收起义后,随着井冈山和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中国革命在实践上已经走上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道路。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并没有完全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

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脱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作教条化的解释,主观与客观相脱节,理论与实际相分离,机械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照搬十月革命经验,从而造成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

这三次“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都是顽固地以“城市中心论”的思想来指导中国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同时更是毛泽东思想当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内容。

为什么说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内容呢?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创新了三个理论成果,在这三个理论成果中我们成功地走出了三条正确的道路,而这第一条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思想当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内容,我们可以借用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来概括,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莫80年代初曾多次评价过毛泽东在这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他曾说过“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这段话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党内把马列主义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可以说毛泽东是最早、也是做的最好的。

马列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世界无产阶级政党所走过的道路也没有从农村开始的,所以说,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就在于此。

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时候,中央党史文献研究室的原主任逢先知,他在讲毛泽东为新中国的建设留下的宝贵遗产时,列举了九个例子,其中的第一个例子就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讲到这儿,大家会说,这条道路到底是怎么提出来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探索这条道路呢?下面讲第一个问题:(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探索探索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认识的深化过程。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两点来思考:首先,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探索一条新的道路?不探索行不行?其次,如果认识到新道路在中国必须要走,那么我们的主攻方向放在哪?是城市还是在农村?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从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从大革命失败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的,而是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得到的,也就是说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才使中国共产党真正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确立

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确立

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确立经济学院金融学1001班李艳学号:201030201028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毛泽东胜利摘要:中国的红色革命在经历了千难万险后,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其中,经历了许多千钧一发的时刻,所以中国革命有许多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确立当属重中之重。

所谓农村包围城市是指先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的总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为什么说这条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取胜的关键所在呢?我们可以从正反两反面来看:首先,“城市中心论”产生了巨大危害。

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总的指导思想是“城市中心论”,即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秋收起义后,随着井冈山和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中国革命在实践上已经走上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道路。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

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脱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作教条化的解释,主观与客观相脱节,理论与实践相分离,机械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照搬十月革命经验,从而造成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这三次左倾错误,都是顽固地以“城市中心论”的思想来指导中国革命。

他们未能深刻理解中国民主革命是实质上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低估了农民游击战争和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认识不到国民革命失败后敌人牢牢控制着中心城市的状况,总是期望通过城市暴动来冲破白色恐怖,从而形成全国革命高潮。

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过程综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其内容为:“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1]这一理论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然而对其形成时间与标志的研究,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同时,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不仅对提高党的核心领导能力具有启示作用,还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1924到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反革命军事行动,残酷打击、镇压共产党和革命党人,企图消灭共产党,消灭革命。

这使得还要不要继续革命、怎样继续革命成为亟待共产党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此时,党内的小部分右倾机会主义者,已然对革命失去了信心,但在总结大革命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共产党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并由此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然而,面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中国的革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内“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忽视我国革命的特殊性,照搬俄国革命经验,主张以城市为中心开展起义,这使得革命力量在大革命之后遭受了进一步的损失。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家、思想家,通过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的艰难摸索,逐渐发现了中国具有的特色的城乡关系,即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无独立内无民主,主要的斗争形势是依靠武装革命,同时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广大的人力物力集中在农村,作为中国人口大多数农民也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此外,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还尚未形成。

第四章: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第四章: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
红 军 不 怕 远 毛 征 泽 难 东 ,
七 律 长 征
·
这首诗赞扬了红军长征不畏艰难的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
起义失败。由于帝国主 义和国民党势力集中在城市。 共产党发动的一系列中心城 市暴动,都因为无法与强大 的敌人抗衡而失败了。
但南昌起义标志着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 命战争和创立革命军队 的开始。它打响了反对 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 斗争旗帜。
南昌起义油画
画面上的建筑是当 时作为起义总指挥的江 西大旅社,站在前台讲 话的是周恩来,周恩来 左侧站立者是贺龙,右 侧坐着的刘伯承,身后 站着的是朱德和叶挺。 起义军的衣着均为当时 国民革命军的军服,系 以红色领带以示区别。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人说:“一九二 七年,老蒋够厉害啦!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 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 来!”。以下纪念“孵出小鸡”的邮票是 ( C )
A B C D
一、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过程
(一)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 导北伐军3万多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 义。周恩来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起义 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南昌城。起义 胜利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公布了《八 一起义宣言》、《八一起义宣传大纲》。 国民堂反动派急忙调集军队包围南昌。8月 5日,起义军按原定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广 东。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 而失败。随后,一部分起义军转移到海陆 起义指挥部所在地--江西大旅社 丰地区,继续坚持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革命工作由城市向农村的重点转移,避实就虚,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也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呢?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之国内大背景1927年,由于蒋介石新军阀背叛革命,轰轰烈烈地大革命遭到了失败。

国民党新军阀取北洋军阀而代之,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走狗。

国民党新军阀对中国人民实行出北洋军阀更黑暗、更残酷的统治。

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与之进行了血与火的斗争,然而“左”倾中央一再强调的进攻大城市的计划相继遭受失败。

毛泽东毅然带领起义的残余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始了中国革命重心的伟大转移,并找到了一条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二、关于“城市中心”与“农村中心”的争论当时,之所以出现是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的争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国具体国情的不同认识,特别是对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

城市中心论——坚持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包括共产国际的某些领导人认为,在中国,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乡村只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单斩断他们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们的头脑、炸裂他们的心腹,是不可能置他们最后的死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因此,他们认为,只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取得成功,才可能影响小城市和乡村,才可能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所以一味地主张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来发展革命,夺取胜利。

农村中心论——残酷的革命斗争现实让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员人冷静思考,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

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二篇含·参考答案

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二篇含·参考答案

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二篇)含∙参考答案篇一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栗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一是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

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

二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它正确她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是毛泽东思想的闪光点,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思想禁锢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将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同马列主义衔接的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之一。

四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为其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榜样。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五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贯穿的基本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不仅对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在现在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首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揭示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为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导。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的历史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的历史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发展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内容摘要: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持续三年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同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失败。

国民党通过“宁汉合流”以及张学良“东北易帜”等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革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中国共产党在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胜利的道路,也为打赢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探索;内容;意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通过不懈的努力开展了一系列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革命工作应当以城市为中心,这是一个时期内党的共同认识。

中共中央继续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

但是,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

”毛泽东作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集中全党的智慧,及时总结了大革命成败的经验教训,果断地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一、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性经过多年的革命斗争以及共产国际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创造精神,科学论证了当时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在农村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把党从生死存亡的危机里解救出来,并引领中国革命走向了新的伟大胜利。

第一,走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观历史决定的。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一个由若干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剥削,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在内外各种力量的刺激下,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治经济结构开始破坏,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得以生长。

这时的中国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农村却依然可以不依赖于城市而独立存在。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第四章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方面(1)了解在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2)正确理解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3)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

2.思想教育方面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历程的回顾,教育学生认清: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可靠的正确道路。

3.能力培养方面通过思考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培养学生以史为鉴,开拓未来的前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基本点。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具体内涵。

2.教学难点(1)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课时分配约用3节课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第四章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第一节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选择和基本内涵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选择1.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系统总结建党以来武装斗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提出的。

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从创建时起就是知道的,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就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大革命时期,尽管共产党对武装斗争已有所认识,在帮助国民党建立国民革命军的同时,自己也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力量。

但是,党仍然没有认识到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

大革命的失败,给了中国共产党一个严峻的考验。

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以后,即开始发动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典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的道路

中国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教学目的:让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以什么方式、走什么道路夺取国家政权,并不是随心所欲地选择和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

在中国革命的漫漫征途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总结了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教学重点: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关于这条新道路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关系。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学时安排4学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无产阶级一般要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和主要的依靠力量,城市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应当首先罢工作中心放在城市,在城市组织工会,发动工人进行罢工等合法斗争,进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城市,然后占领农村,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都是这样的传统模式进行。

特别是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从首都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开始,进而把革命推向全国,推翻勒沙皇的同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实践上证明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得正确,成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传统模式得成功典范。

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诞生的,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建党之初,基本上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和俄国革命的模式革命。

二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国情缺乏了解,也惯于用各国革命的经验指导中国的革命。

因此,中共中央和各地党组织都把工作中心放在城市,主要从事工人运动。

国民革命失败后,革命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形式下,还要不要革命,如何进行革命,这是百造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严峻问题。

在1927年8月召开的八七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开始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程。

1928-1930,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文章

1928-1930,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文章

1928-1930,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文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红军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艰难的探索,到1930年的上半年,逐步地解决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他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领导开创井冈山根据地,创造性地解决了为坚持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初步的说明。

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过程中,毛泽东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并且“建议中央,用大力做军事运动”。

武装斗争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的一种特征,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反动统治者总是依靠赤裸裸的暴力来维持其统治的。

在这里,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共产党不可能经过合法斗争来教育群众,积蓄革命力量。

党要领导人民群众起来革命,就必须拿起武器进行战斗。

中国革命战争主要是在农村区域进行的。

由于敌人十分强大,红军极为弱小,在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内曾有人对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表示怀疑。

1928年2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九次扩大全会作出的《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议决案》,断定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游击战争,建立的小块根据地是散乱的,不相关联的,必致失败的,要求中国党“反对对于游击战争的溺爱”,强调要以城市为中心,“准备城市与乡村相配合相适应的发动”。

6月,共产国际领导人布哈林在中共六大上作报告,仍认为中国党应以城市为中心,反对在农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主张红军走州过府、流动游击。

中共中央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也主张以城市为中心。

即便是正在农村从事武装斗争的毛泽东,对这个问题也是逐步地认识清楚的。

1928年5月、10月,毛泽东主持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已经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且对于中国农村区域小块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论证,从而给予从事农村斗争的同志以重要的理论武装,使之增强了建设农村根据地的信心和决心。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及过程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及过程

2.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 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 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 农村去,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 量,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 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这决定了中国革命必 然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 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将 工作重点放到农村,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 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 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不断积蓄和发展 革命力量,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 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 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的正确领导下,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形 势的影响下,各革命根据地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 地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孤立了反动力量集中的 敌中心城市,巩固和扩大了革命力量。
• 革命根据地较快地发展, 使毛泽东提高了对于“工农武装 割据”在中国革命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随着革命力量的 日益壮大,毛泽东认识到,有必要把“工农武装割据”的斗 争实践经验上升到革命理论的高度,并加以深化,以正确指 导革命的发展。《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 冈山的斗争》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初步形成。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道路
背景
1.在大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失败之后, 中国革命陷入了低谷,中国共产党在反动分 子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在强大的反动势力 面前,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必须拥有属于 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够与反动势力继续斗 争,才有可能继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在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拥有了属于 自己的革命军队,八七会议确定了"枪杆子 里面出政权"的斗争路线,并决定土地革命, 走上了武装反抗反动势力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无议会可以利用,共产党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人民要当家作主,夺取政权,只有进行武装斗争。

2.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不仅人数广大,而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3.从敌我力量对比看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革命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地弱小。

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力量不可能马上同敌人进行决战,一下子取得胜利,而应同敌人作长期的持久的斗争,逐步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准备将来同敌人进行决战,这就需要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阵地。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在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使一小块或者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第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及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是红色政权建立的最基本理由。

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划分势力范围——各自的代理人——长期分裂和战争——革命发展的空隙中国农村农业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不依赖城市而存在第二,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地方,首先是在1926 年—1927年大革命中群众基础比较好的地方第三,中国革命的形势必然继续向前发展,决定了红色区域的存在不仅没有问题,而且将继续发展直到全国政权的取得第四,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五,除上述条件外,还必须要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途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在城市领导工人运动,但失败,然后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顺利进军之际,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四一二政变”,中共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农村包围城市的 革命道路理论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近代中国 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 性,教材首先分析了党对中国革
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一、中国革命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 三、中国革命道路的重大意义四、独立自主是实现马克思中国化的主体智慧 五、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六、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1.农民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榨取的主要对象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 建势力压迫榨取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如果没有农民从 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 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农民不起来参加并 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因此,“农民问
路的理论。
3.“工农武装割据” 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 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 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思 想。三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不可分割的
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三位一体。
三、中国革命道路的重大意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 着如何选择革命道路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冲破 了教条主义的种种束缚,成功地开辟了一条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新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 中国革命的实践上,还是在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发展的历史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
4.经验总结 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开辟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谈何容易?第一,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以“夺取中心城市”为重点被认同以后,党内容易被 教条主义者所恪守;第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俄国十 月革命影响下兴起的,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示范作用非常大; 第三,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存在着组织上的领导与被领导 的关系,是共产国际领导下的一个支部,必须接受和执行共
识很不一致。
2.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毛泽东在1930年1月写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一文,论述了中国革命走农 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在1936- 1939年间,毛泽东又在先后发表的《中 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共产党 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 党》等文章中,进一步阐明了革命新道
一、中国革命道路
1.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2.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的失败
3.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4.经验总结
1.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 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
索的过程。
2.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的失败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遵义会议之前,就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这一 原理,以中心城市武装暴动为宗旨,掀起的风起云涌的武装起义 不计其数,但大都遭受挫折而失败了。其原因何在?是马克思主 义的“暴力革命”在中国行不通,还是在中国不易搞城市暴动? 在众多的起义领导者中,唯有毛泽东最为冷静和清醒。当他领导 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几经挫折后,毛泽东审时度势,在战友们的 支持下,他“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地分析了敌强我 弱的军事形势,果断地放弃了攻占长沙的计划,运用了避实击虚 的战术,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罗宵山脉中段进军,把部队带上 了井岗山,建立了红色政权,开始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 农村,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血的教训表明: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武装起来的革命 力量较为弱小,而反动势力又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要夺取革命胜 利,实行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暴动的传统模式是行不通的。
力军”。
义。
四、独立自主是实现马克思中国化的主体 智慧
大革命失败了,中国革命究竟向何处去? 是依靠共产国际的指示指导中国革命,还 是依靠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智慧探索和开创
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
五、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以乡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道路,就必须重视农民问题,解决农民 的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一向认为,农民问题
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指出贫农 占乡村人口的70%,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 力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后来,他又强调指 出“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的基本问题,农民力量, 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 党》一文中,他更明确地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
3.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是成功地把党的工 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保存、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 杰出代表。1927年9月,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受挫后,冷静地分析 了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果断地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带 领部队沿湘赣边界南下。起义部队于10月间到达井冈山地区, 并在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成为探索中国革 命新道路的起点。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开始 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工作。尤其是着力于恢复党的组织、 建立革命政权、扩大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的工作。经过上 述努力,形成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 局面,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 验。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促进了全国各地工农武装割 据局面的形成。到1930年上半年,全国共建立大小15块革命根 据地,红军发展到13个军,约10万人,还有众多的农民赤卫队。 这种局面展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独特途径,使革命的重心开始 由城市转向农村,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产国际的指示。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
1.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2.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3.“工农武装割据”
1.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 开辟了一条革命新道路,但在理论上还 没有为全党所认识和接受。围绕着革命 的道路怎么走的问题,当时党内思想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