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社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研究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对其未来的发 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 幼儿社会性发展更是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一)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 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
•【话题讨论】在儿童的发展中,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 为什么?
•【问题讨论】个体是怎样由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
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 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 •(一)亲子关系的发展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可包含隔代亲人的关系。主要包 括父母与子女的情感联系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 系,一种抚育关系,一种教养关系。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 •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 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具有平等、互惠的特点。 •(三)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性别角色行为是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 为,也就是“男人就应该像个男人,女人就应该像个女人,不论是在 服装,还是在行为举止方面都是如此。 •(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 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 助等。 •(五)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东西的行为,如打人、咬 人、故意损坏东西(不是出于好奇)、向他人挑衅、引起事端。攻击 性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 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早期的亲子关系(依恋) 是以后儿童建立同他人关系的基础,儿童早期亲子关系好, 就比较容易跟其他人建立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广义的亲子 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 与方式,这种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儿童个性品质的形成, 是儿童人格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根据儿童和依恋对象的关系密切程度、交往质量不同,儿 童的依恋存在不同的类型。一般情况下,可将儿童的依恋 行为分为三种类型:
•(1)回避型
•(2)安全型
•(3)反抗型
•三种类型中,安全型依恋是较好的依恋类型,早期依恋对 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 •第二,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
概述 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自我分析】在哲学中我们提到:“人是社会关系的总 和”,强调的是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个体的社会属性。 那么,社会属性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 中,作为社会成员的你具有怎样的特征?
•(二)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 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
•【谈话引入】孩子出生后最初的交往对象是谁?那么儿童 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什么关系?(儿童与父母的关系)? 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一、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 关系。
•-、社会性和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 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 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如对传统价值观的接受, 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遵从,对文化习俗的尊重以及对各种社 会关系的处理。
•社会性与个性相比,个性强调的是独特性,是个人的行为 方式;社会性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符合社会传统习 俗的共性的行为方式。
•第一阶段(出生至3个月):无差别社会性反应的阶段。
•第二阶段(3~6个月):有差别社会性反应阶段
•第三阶段(6个月~3岁):特殊情感连接阶段
•2.婴儿依恋的类型
• 【录像分析】让学生观看三种不同的依恋类型的录像片 段。
• 思考与讨论:根据幼儿的表现,幼儿的依恋行为分为哪 些类型?其情绪和行为分别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不同的依 恋类型对儿童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社会性发展(有时也称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从一个生 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 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 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中实现的。
•社会性可以说是一种静态形式,而社会性发展则是动态的 过程,一种逐渐建构的过程。新生儿只是一个具有人类生 理结构的生物人,不具备社会属性。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 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下面,就从依恋(狭义的亲子关系)和父母的教养方式 (广义的亲子关系)两个角度探讨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
•(一)依恋的发展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 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儿童与父母相互作用过程中,在情 感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的关系
•1.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
•一般认为,婴儿与主要照料者(如母亲)的依恋大约在第 六七个月里形成。与此同时,对陌生人会开始出现害怕的 表现,即俗话所说的“认生”。婴儿依恋的发展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
•研究证明,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比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更容 易接触,情绪比较愉快,牢骚少,攻击性低,具有更强的 社会性适应能力和社会技能,他们的朋友多。
•【问题讨论】既然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依恋有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那 么,如何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恋呢?
•首先,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有研究认为,最佳依恋 的发展需要在“母性敏感期”孩子与母亲的接触。他们把正常医院条 件下的母子接触和理想条件下的接触作比较。医院的标准做法是:出 生时让妈妈看一下孩子,10个小时后孩子再在妈妈身边稍留一会儿。 然后每隔4小时喂奶一次。理想条件是:出生后3小时起便有定时的母 子(女)接触,在开始3天里,每天另有5小时让妈妈搂抱孩子。结果 发现,理想条件下的孩子与妈妈更密切,面对面注视的次数更多,而 且,后期依恋关系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