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心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篇《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心得

5 篇《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心得读了钱梦龙老师的《教师的价值》一书,不过瘾,在了解钱梦龙老师更多的资料时,看到钱老师的弟子、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的书《教育的美好姿态》。于是,从一本书读到了另外一本书,从“师傅的书”读到“徒弟的书”,一脉相承,顺流而行,阅读之,欣赏之,学习之,也谓有趣。

起初是被书名的美好所吸引,为封底的一段文字所打动:

“我们在钢筋水泥的教室里识字读文,春光在窗口等候,微风从走廊略过;我们在花草云湖的教室里读天读第地、读自己,小鸟飞进了我们的书本,小虫子爬成了我们的标点。那随风送来的芳香、绚烂与牧歌,都是我们的篇章;那书声琅琅的唐诗宋词、小说散文,都被折成一只只纸船,在青春的吟唱中漂向远方 .”然后进入书籍,读到文字,这才开始了真正的吸引。

肖培东老师的文字恬淡,情真意切,透过文字,可以看到他对日常人事细致的观察与深深的体悟。

一堂《找春天》的作文课,给春天一点时间,是对课堂启发和唤醒等待的观察;两个“送掌声”的镜头,回放的是对“课堂失真”与如何真正尊重学生的省察;在经典散文《荷塘月色》的听课过程中,学生的漫不经心和麻木冷漠,刺痛着老师的心,不管是上课老师还是听课老师,心里都填满了沉重与酸楚。在以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为载体的文学作品或大众文化产品构成了人们阅读、欣赏与品评的主要内容的今天,文学经典真的已经在青年学子的心目中淡出了吗?朱自清

的《荷塘月色》抵不过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为什么经典中需要细品慢嚼的淡淡的美、隐隐的忧,如此艰难地等待或是根本等不到活跃在时尚元素中的中学生去喜欢?当经典作品在我们的课堂上遭遇冷落的时候,去哪里静候纯真?当书写人性之美的文字被孩子们调侃、嘲讽的时候,又到哪去期待真诚?学生离经典越来越远,成为课堂上的看客,这是语文的伤痛,也是教育的伤痛。肖老师大声疾呼——在这个阅读品质和感动情怀逐渐消逝的时代,具有穿越时空魅力的经典作品,是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们是在与这个浮躁时代的流弊争夺学生。这样的观察与呼召,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在书里,蕴藏有诸多的教育教学思考,带给我很大的启发与点拨。我第一次读到了:

语文教学的感觉包括“教感”和“课感”。

教感是指教师在备课中灵巧捕捉,找到曲径通幽、化一为万的入口,锐眼看出小处隐藏的大天空来。教感,我理解为“教学灵感”。一个词,就是一篇文章;一个标点,就是一次激荡;一个句子,就是一条河流;一个问题,成就一片森林。以细读先行,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言语,面对言语现象,能够做出整体性的体会和把握,于一瞬间抓住这种现象的本质,然后直击课堂,架构出教学的桥梁。细读文本,找寻语文教学的灵感,才能培养教感,成就简约而丰厚的语文课堂。

教学灵感的出现,总与某一段时间内教师思维中心的某些线索、链条或环节有关,读书,钻研,汲取,集中精力,你就可能获得与

你阅读相称的教学灵感。因灵感触发(顿悟)而悟出新见解,这就是知识经验的升华、思想境界的提升,以及教学创新的表现。它突破了教学的思维定式,冲破了现有观念的束缚,使思维进入新的空间,这是悟性的最好表现,也是最恰切的教感。

什么是课感呢?王崧舟老师说:

“就是你对教学现场的一种直觉,一种当下的把握,一种敏锐而别出心裁的驾驭。”“在教学过长中,对于那些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你能不假思索地、迅速地、果断的做出反应,而且这样的反应是高效的、是巧妙的。”在有课感的课堂上,眼花缭乱中你的简洁大气,茂盛繁华中有你的灵巧淡定。你若关于思考,深刻于反省,不惧怕失败,敢于整合,勇于尝试,智于融化,就会培养出课感来。肖老师记录了自己在上《孔乙己》一课时,因着学生的一句漏读,推翻了原来的教学设计,找到了一个新的教学设计。在调整和突变中,课堂容量和思维容量得到拓展和延伸,过程起起落落,但是丰富的阅读不期而至,课堂的精彩不期而遇,使人欣喜。这样的课感,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教师必须沉潜到文本里,浸润在课堂里,才能积淀自己的教感与课感。

肖培东老师书中的字里行间,更有着对现今语文教育的清醒认识和真挚发声。

“语文教学,走异路,总不会远的。”肖老师谈到了新教师的成长与赛课。有些青年教师不想囿于传统,积极开拓创新,但是因为刚站上语文讲台,对语文、对教学的理解尚浅,过分倚重形式多样的活

动环节,只求场面上的热闹,再加上急于证明自己的心思,就很容易迷失语文教育的本真。这很正常,一路走来,我们都曾走过这样的弯路、这样的迷茫。但是再鲜艳的课堂无论繁花似锦,如果没有朝向语文学习的路径,其实都是枯萎。语文课,就是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和文字的能力。于语文而言,语言都是不可逾越的门槛,语文教学始终要回到语言的原点,突显语文学科特色。语文教学绝不应迎合功利的眼睛,为求耳目一新而走异路。如果以为鲜艳新颖就可以抛弃语言,甚至脱离文本,错莫大也。于漪老师多次提醒我们:

“为什么我们的课不能刻骨铭心?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不能打动他们心灵深处的一隅?就是因为我们往往是泛阅读,是在文字的表面游移。”语言的魅力和语言的能力,实在是在多读、多写、多思中慢慢品得的。

“赛课,不是赛车。”针对两三个课时的课必须在有限的一个课时完成的赛课现象,仓促的教学现场,遗憾的教学效果,肖老师如是说。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首先要有一颗尊重的心,尊重语文本质,尊重课堂教学规律,尊重文本,更要尊重学生。吴非老师说:

“教育上的‘慢’是客观规律,必须遵守,不能绕过去。就拿上课来说,教师能一跃十步吗?有时看到一些教师的教学,就像是在拼命赶路,总是急匆匆的。”用一课时容纳两三课时的内容,其实是一种超进度的教学。急于赶进度而不顾质量的建筑最易倒塌。教学上除了

进度,还要考虑学习内容的深度、学生活动的参与度、思维训练的厚度与宽度、学习活动的效度等。教育要讲究容量,要讲究节奏,这些讲究就是执教教师水平的体现。赛课要展示教师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学智慧不假,更要展示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关照。那么,违背教学规律的“赛车”式赛课,实为不可取。教得真实,学得真实,真实,是我们进行教学时应持守的基本品质。

语文怎么教?语文怎么教不重要,只要你教的是真实的语文;怎样教语文很重要,我们要回到语文的岸上。满堂讲固然不理想,但你可先思考,你能讲出满堂的精彩吗?满堂问我们要反对,但你可先思考,你能问出语文的深刻与灵动吗?李镇西老师说得很幽默、很在理:一个有学问、有情趣的老师,无论他怎么教,哪怕有时候“满堂灌”,都叫“素质教育”。所有的否定都不能着急,而我们对于语文、对于学生、对于学习、对于教学的思考却不可延迟。陈平原先生说:

“语文教学的特点是慢热、恒温,不适合爆炒、猛煎,就像广东人煲汤那样,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从这个意义讲,语文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问题在于,心态要摆正,不能太急。”语文教学似山,求一种厚实;语文教学似水,讲一种灵动。务本切题的解读,灵活适合的教学,以及真诚的态度和睿智的思考,都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语文教学因子。

“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忘初心。”有时,“这课不好上”,是我们挂在嘴边很顺溜的一句话。可再一想,什么课好上呢?你又能真正上好哪节课呢?我们都沉默了。在好课面前,我们一样贫瘠。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