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郁病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精讲——郁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精讲——郁证

郁证一、郁证的概念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脏躁、梅核气等病证属于本病范畴《金匮要略》。

二、郁证的病因病机(一)病因七情所伤、思虑劳倦、脏气素虚。

(二)病机基本病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位——肝,涉及心、脾。

病理性质——虚实两端。

初起——气滞为主,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属实证。

后期——或因火郁伤阴而导致阴虚火旺、心肾阴虚之证,或因脾伤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而导致心脾两虚之证。

六郁(朱丹溪)中总以气郁为先,而后才有湿、痰、热、血、食诸郁,且六郁相因,互为兼夹。

三、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四、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抑郁状态、更年期综合征、反应性精神病等,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五、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两者皆有咽部异物感。

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2.郁证梅核气与噎膈两者皆有咽中有物梗塞感觉。

梅核气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但无吞咽困难。

中医内科学-4郁证

中医内科学-4郁证
【病因病机】
愤懑郁怒
忧愁思虑
所愿不遂
情志过极
肝失疏泄 气机不畅
初起肝经自病 气血失和
化火
血瘀
日久累及他脏
肝郁及脾
肝郁及心
病位主要在肝,但涉及心、脾、肾;
病机重点在于气机郁滞;
病理性质初起多实,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病因病机】
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主要依据——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 疼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炙脔。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 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实验室检查——各种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胁肋胀满疼痛较甚:加郁金、青皮、佛手; 嗳气频作,脘闷不舒:加旋覆花、代赭石、 苏梗、法夏 兼有食滞腹胀: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 兼有血瘀见胸胁刺痛:加当归 丹参、郁金、 红花。
01
03
02
[辨证论治]
湿郁气滞:加香附、佛手、苍术;
痰郁化热:竹菇、栝萎、黄苓、黄连;
病久入络:加郁金、丹参、降香、姜黄。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
01
兼症: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
02
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
03
舌脉:舌质淡,脉弦
04
[辨证论治]
4.心神失养
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质有瘀点瘀斑, 或舌质紫暗;
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
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
证候特征
【概说】
脏躁-----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诱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作时一般以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为主。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郁证【定义】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之郁。

狭义的郁,单指情志不舒之郁。

本节所论之郁主要为狭义之郁。

西医学中的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等均属于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郁证多因郁怒、忧思、恐惧等七情内伤,使气机不畅,出现湿、痰、热、食、瘀等病理产物,进而损伤心、脾、肾,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加之机体脏气易郁,最终发为本病。

【病位】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等脏。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胁肋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有愤怒、忧愁、焦虑、恐惧、悲哀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测定有助于郁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等以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时,食道的X线及内窥镜检查有助于排除咽喉或食管类疾病。

(二)鉴别诊断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噎膈梅核气为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无咽痛,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

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噎膈以吞咽困难为主,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且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而不在咽部。

2.郁证脏躁与癫证脏躁多在精神因素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易激惹、易怒易哭、时作欠伸,但有自知自控能力。

而癫证则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静而多喜、缺乏自知自控能力,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辨证论治】1.肝气郁结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女子月事不行;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郁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郁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郁病郁病是由于七情过极,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脑神不利而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哭善怒、或自觉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疾病早期多以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遏,脑神受扰为主;久则由气及血,变生多端,脏腑虚损,脑神失养,引起多种复杂的症状。

亦有素体肾精不足者,发病早期即脑髓不充,脑神失养,而脑神机能低下致诸症纷现。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癔症、焦虑性神经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抑郁状态,以及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 诊断要点1.1.1 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者易哭善怒,情绪多变,或者咽中如有物阻为主要临床症状。

1.1.2多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怒等情志内伤史,且病情的反复常与各种因素导致的情绪变化相关。

1.1.3各系统检查和理化检查正常,可以除外器质性疾病。

1.2鉴别诊断1.2.1癫证:郁病者可见神志恍惚、悲忧善哭、喜怒无常等表现,应与癫证相鉴别。

癫者多发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别,病程较长,病证难以自愈,较少自行缓解;郁病为女性多见,受精神刺激可间歇性发作,停则如常人。

1.2.2 阴虚喉痹:都病中有梅核气症状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异物梗阻,但无咽喉疼痛及吞咽困难,咽中异物感随情绪变化而增减,心情抑郁时异物梗阻感加重。

而阴虚喉痹以中青年男性发病为多,与感冒、长期的嗜食辛辣及嗜好烟酒相关,自觉咽中有异物感,但与情绪变化无关,感受外邪或劳累为加重的原因,常伴有咽于、咽痒,或有咯吐黏稠白痰等症状。

1.2.3噎膈:郁病中有咽中异物感等梅核气症状者,需与噎膈鉴别。

梅核气有咽部异物感,但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噎膈则以吞咽困难为主,其梗阻感与进食相关,多位于胸骨后而不在咽部,且吞咽困难程度日益加重,重者可水米不进,高发于中老年男性,行食管的相关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1.2.4痴呆:年高患郁病者,应注意与痴呆鉴别。

痴呆患者具有渐进的认知功能减退病史;而郁病患者的病前认知功能可能相对正常,即使有认知功能减退,也是与郁病发作相关,且具有突发性。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

耗 伤
阴 虚
心 病
心 肾
情 志
营 血
火 旺
及 肾
阴 虚


2、病机:
发病:郁证起病可急可缓。 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 基本病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性:初起多实,渐至虚实夹杂,久则以虚为
主,虚中夹实。
病势:初起以气机郁结为主;进一步可兼见血 瘀 、痰结、湿阻、食滞、火郁等;终可伤及脏 腑,至气血阴阳虚弱,以心脾肾虚常见。
1.肝气郁结证
临床证侯: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 定处,脘闷暖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基本治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 实证――理气开郁,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
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 消食等法。 虚证――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 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 虚实夹杂――根据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三、证治分类
结交阻于咽喉
食道狭窄或干涩
病位

胃、肝、脾
进食特点
饮食如常
饮食难下,吞咽困难
呕吐特点
多无呕吐
食入呕吐
预后


3.郁证脏躁与郁证
1




主症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 惊,悲忧善哭,时作欠伸,骂 詈喊叫,不发如常,有自控能 力
喜怒无常,沉默痴呆,语无伦次 等思维、情感、感觉甚至行为异 常为主,极少自行缓解,缺乏自 控能力
二、病证鉴别
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1
梅核气
虚火喉痹
病因
青中年女性, 情志不畅

中医内科学-郁证-笔记

中医内科学-郁证-笔记

中医内科学-郁证-笔记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病因病机1.郁证的常见病因七情所伤,思虑劳倦,脏气素虚。

2.郁证的基本病机郁证的基本病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郁证的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涉及心、脾。

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端。

初起以气滞为主,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属实证。

后期或因火郁伤阴而导致阴虚火旺、心肾阴虚之证,或因脾伤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而导致心脾两虚之证,由实转虚,转为阴亏血虚。

六郁中总以气郁为先,而后才有湿、痰、热、血、食诸郁,且六郁相因,互为兼夹。

诊断郁证的诊断要点:(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辨证论治1.郁证的基本治疗原则及方法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

2.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神失养、心脾两虚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1)肝气郁结证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速记:郁柴痰夏甘麦归(2)痰气郁结证主症: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医宗金鉴·诸气治法》将本证称为“梅核气”。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3)心神失养证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此种证候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

中医内科学 郁证

中医内科学 郁证
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4.心神失养证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 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舌质淡,脉弦。此种证候多见于女性, 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每次发作 多为同样几种症状的重复。《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将此 种证候称为“脏躁”。
2.郁证梅核气与噎膈 梅核气应当与噎膈相鉴别。梅核气的诊断要点如
上所述。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 主要在胸骨后部位,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新加重,作食管 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相关检查】 结合病情作相关的检查,常无异常发现。如以咽部
症状为主要表现时,需作咽部的检査。有吞之不下,咯 之不出的症状时,可作食道的X线及内窥镜检查。脏躁 的临床表现与西医的癔症关系密切,主要需与精神分裂 症相鉴别,后者具有思维障碍、知觉障碍和性格改变等 症状,如被控制感,被洞悉感,幻听,原发性妄想等。
时欲太息,脉弦或滑;虚证则病已久延,症见精神不振, 心神不宁,心慌,虚烦不寐,悲忧善哭,脉细或细数等。
【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
本原则。正如《医方论・越鞠丸》方解中说:“凡郁病 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对于实证,首当理气 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湿滞、食 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
【诊断要点】 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 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 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 志内伤的病史。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 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病证鉴别】 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中的郁证是指情志不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发生各种疾病的病证。

根据中医理论,郁证可分为不同的辨证分型,包括:
1. 气滞型郁证:主要表现为气滞不畅,常伴有胸闷、郁闷、烦躁、易怒、胸胁疼痛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肝郁气滞证、胃气郁结证等。

2. 血瘀型郁证:主要表现为血液循环不畅,常伴有头晕、记忆力下降、面色暗黯、月经不调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气血郁滞证、血瘀气滞证等。

3. 阳虚型郁证:主要表现为阳气不足,常伴有精神疲倦、体力衰弱、畏寒怕冷、皮肤苍白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肾阳虚证、心阳虚证等。

4. 阴虚型郁证:主要表现为阴液不足,常伴有口干、咽干、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肝肾阴虚证、心肾阴虚证等。

5. 气血两虚型郁证:主要表现为气血不足,常伴有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气虚血瘀证、脾虚化瘀证等。

以上只是部分中医辨证分型,具体辨证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综合分析。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第一节郁证【概述】一、定义郁证是由于原本肝旺,或体质素弱,复加情志所伤所引起气机郁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哭易怒,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二、沿革1、《内经》就有有关五气之郁的论述。

如“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2、《金匮要略》记载了属于郁证的脏躁及梅核气两种病证,并观察到这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

3、《丹溪心法》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首倡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

4、明代《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

5、《临证指南医案》充分注意到精神治疗对郁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郁证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

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

【病因病机】一、病因1、情志所伤;2、体质因素。

二、病机1、基本病机: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2、分类: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

3、病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

4、病理性质:初起以六郁邪实为主,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较为常见,或表现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所伤史。

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并且病情的反复常与上述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二、病证鉴别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

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郁病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郁病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郁病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郁病的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治疗、调摄与预防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上郁病人群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心身科、妇科、脑病科、针灸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郁病 Depression郁病是由于七情过极,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脑神不利而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哭善怒、或自觉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疾病早期多以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遏,脑神受扰为主;久则由气及血,变生多端,脏腑虚损,脑神失养,引起多种复杂的症状。

亦有素体肾精不足者,发病早期即脑髓不充、脑神失养,而脑神机能低下致诸症纷现。

经常受到不良因素刺激,病情反复,可发展为抑郁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自杀或衰竭而亡。

本病包括西医的癔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抑郁状态等疾病。

3 临床诊断[1-3]3.1 中医病名诊断3.1.1 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者易哭善怒,情绪多变,或者咽中如有物阻为主要临床症状。

3.1.2 多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怒等情志内伤史,且病情的反复常与各种因素导致的情绪变化相关。

3.1.3 与症状相关的各系统检查和理化检查正常,可以除外器质性疾病。

3.2 中医证候诊断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或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血行郁滞证: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或胸胁疼痛,或身体某部位有发冷或热感,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肝郁脾虚证: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思虑过度,多疑善忧,善太息,食欲下降,消瘦,易疲劳,稍事活动便觉倦怠,脘痞嗳气,月经不调,大便时溏时干;或咽中不适如有异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舌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1. 引言中医内科学中的郁证是指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内科学中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2. 郁证的基本概念郁证是中医内科学中的一类常见疾病,其特点是情志郁结、气机不畅。

郁证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类型。

实证郁证的特点是气机郁滞,表现为痞满、胸闷、胁痛等症状。

常见的实证郁证有肝郁气滞、痰郁气滞等。

虚证郁证的特点是气机不畅,表现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等症状。

常见的虚证郁证有气虚血瘀、心脾不足等。

3. 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

对于郁证,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3.1 肝郁气滞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胁痛等,常伴有情绪烦躁、易怒等情绪不稳定的症状。

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苔黄。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理气调血。

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

3.2 痰郁气滞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嗳气、恶心等,常伴有痰多、口苦等症状。

舌质偏红,苔黄腻。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化痰开窍。

常用方剂:半夏泻心汤、二陈汤。

3.3 气虚血瘀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乏力等,常伴有面色苍白、舌质淡红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疗原则:益气活血,理气调血。

常用方剂:养血当归汤、四物汤。

3.4 心脾不足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乏力等,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理气调血。

常用方剂:六君子汤、香砂养心汤。

4. 小结中医内科学中的郁证是由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引起的一类疾病。

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郁证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将郁证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肝郁气滞型、痰郁气滞型、气虚血瘀型和心脾不足型等。

针对不同的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方剂,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郁病中医诊疗方案

郁病中医诊疗方案

郁病中医诊疗方案郁病是以情志不畅、精神抑郁、气血不畅等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疾病。

它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类为“五志病”,即由于情志不调而引起的疾病之一、下面将介绍中医对郁病的诊疗方案。

一、中医诊断郁病的方法:中医诊断郁病主要依靠四诊合参的方法,即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1.望诊:中医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如果面色晦暗无光,神情呆滞,眼神无神,则可能是郁病的表现。

2.闻诊:中医医生会听取患者的言语,如果患者言语少,语音低沉或抑郁,甚至有自杀念头,则可能是郁病的表现。

3.问诊:中医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如果患者情绪低落,容易疲劳,失眠,胃纳差等,则可能是郁病的表现。

4.切诊:中医医生会采取脉诊的方法,观察患者的脉象,如果脉象沉弦而细弱,尤其是左关尺脉无力,则可能是郁病的表现。

二、中医治疗郁病的方案:1.首先,应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情绪不畅是引起郁病的原因之一,因此,首要任务是调节患者的情绪,包括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减少独处时间;倾听患者的诉说,提供心理支持;指导患者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2.其次,调整饮食:中医认为饮食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饮食调理在治疗郁病中十分重要。

建议患者多食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适量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等;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3.用药治疗: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黄连、香附、干姜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中药配置。

此外,中医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4.转移注意力:中医认为,郁病患者常常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自己的症状上,导致情绪更加低落。

因此,引导患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如音乐、阅读、运动等,可以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缓解郁病的症状。

5.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中医治疗郁病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认为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改善自我调节功能,并提供心理支持。

培训资料-中医内科-郁病

培训资料-中医内科-郁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导致郁病的因素
工作压力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引起 身心疲惫,影响情绪稳定。
家庭纠纷
家庭纠纷和矛盾是导致郁病 的主要原因之一。
健康问题
患病、肥胖、生活习惯不良 等也可能引起郁病。
中医对郁病的理解和诊断方法
1
气血调节
中医认为郁病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因此需要调理气血。
2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尤其讲究辨证施治,需要针对不同体质特点进行不同的治疗。
3
中药治疗
中药具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常用的有藏红花,当归,黄芩等。
中医治疗郁病的原则和方法
1 祛风化痰
中医常用祛风化痰的方法,使气血流通,达到消除郁病的目的。
2 滋阴补肾
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特点,采用滋阴补肾的方法,以缓解情绪问题。
3 调和气血
调和气血的方法可以改善身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常用的中药治疗和配方
中医内科-郁病
郁病是一种由情志内伤引起的疾病,是许多情感问题的根源。本次培训将深 入探讨中医对郁病的理解和治疗方法。
郁病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
郁病是一种情志内伤所致的疾病,即情志不舒导致情绪异常,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症状。
特征
郁病表现为内心烦闷、忧愁、焦虑、无助、悲伤等,容易引起失眠、头晕、食欲减退、体重 下降、性功能障碍等身体症状。
藏红花
能够疏肝解郁,调经活血, 治疗肝郁血瘀。
当归
能够调节气血,养血祛斑, 提高身体免疫力。
黄芪
具有补气益阳,健脾养胃 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体免 疫力。
适用于郁病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饮食 生活
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菜水 果,可以增加身体各项指标。

中医内科学-4郁证

中医内科学-4郁证
证的发生与情志内伤、脾虚失运等因素有关。长期精神刺 激或突然受到精神创伤,导致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进而影 响脏腑功能,形成各种证候。
病机
郁证的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心、脾、肾等脏腑功 能。肝气郁结可导致气滞血瘀,影响气血运行;心脾两虚可 导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养;肾虚则可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 能紊乱。
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常常感到紧张不安、恐惧未来,而郁证患者则以心情压抑、情绪不畅为主。焦虑症患者可 能出现躯体症状,如心慌、胸闷等,而郁证患者则较少出现此类症状。
与其他内科疾病的鉴别诊断
心绞痛
心绞痛患者常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 与郁证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心绞痛患 者的胸痛多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诱发 ,休息或服用药物后可缓解,而郁证患 者的症状则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中医内科学-4郁证
目录
• 郁证概述 • 郁证的治疗 • 郁证的预防与调理 • 郁证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01
郁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 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分类
郁证可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神惑乱等类型。
VS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胃痛、胃胀等症状 ,与郁证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慢性胃炎 患者的症状多与饮食不当有关,而郁证患 者的症状则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与其他疾病的关联与影响
失眠
失眠可能导致情绪烦躁、焦虑不安等 症状,与郁证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 失眠患者的症状多因生活作息不规律、 环境因素等引起,而郁证患者的症状 则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调理方法
中药调理
心理治疗

中医内科-郁病演示课件.ppt

中医内科-郁病演示课件.ppt

最新.课件
18
(三)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鉴别 共同点:咽喉不适。
2.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共同点:症状与吞咽有关 3.脏躁与癫病鉴别 共同点:心神失常。 4.与胁痛的鉴别
最新.课件
19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鉴别 共同点:咽喉不适。
最新.课件
20
病 性别与年 病因 名龄
主症
检查
梅 多发于青 情志内伤 自觉咽中有物梗塞, 咽部无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 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各系统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最新.课件
17
三、诊断与鉴别
(二)相关检查 咽部症状进行食道的X线及胃镜检查。 脏躁的临床表现与癔症关系密切,需要 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后者有思维障碍、 知觉障碍和性格改变,如被控制感,幻 听,原发性妄想等。
郁证
中西医结合学院 常风云
最新.课件
1
“鬰” 病名释义:
① “郁”指病机:是气机郁滞的意思。 “郁”有积、滞、蕴结之义。《医经 溯洄集·五郁论》“郁者,滞而不通之 意。”
②“郁”指病因: 因郁而病的意思。是
指由情志抑郁所导致的多种病证的总
称。《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郁为七
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
最新.课件
31
加减:(1)应用时为了提高疗效,加郁金、 青皮、佛手。
(2)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嗳气频作,脘闷 不舒者,加法半夏、生姜;若无效再用旋复 花、代赭石
(3)瘀血固定或刺痛加当归、丹参、郁金、 红花
(4)肝气乘脾,腹痛、腹泻可用痛泻要方。
(5)妇女出现乳房胀痛,橘叶、炒王不留行;

中医内科学之郁病

中医内科学之郁病
郁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确定病证的性质、病位、病机,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确定病证的性质、病位、病机,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确定病证的性质、病位、病机,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谢谢
05
其他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06
心理治疗
01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错误的认知模式,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02
心理教育:向患者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03
心理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和勇气
04
心理疏导:通过倾听、理解和引导,帮助患者宣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4
06
疲劳感:患者疲劳感明显,容易感到疲劳,体力下降
07
自我评价降低:患者自我评价降低,缺乏自信,对未来悲观失望
08
自杀倾向:患者自杀倾向明显,需要密切关注,及时干预
3
郁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内科学的基本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确定病证的性质、病位、病机,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避免孤独和社交恐惧。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避免久坐和缺乏运动。
05
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噪音和污染。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01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
02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内容,转移注意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概述
1.郁证定义 2.古今郁证的区别 3.历史沿革 4.范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概述
1.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 所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 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 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一类病证。(又有脏躁、梅核气等病 证)。
3.历史沿革
明代医家虞抟《医学正传》把郁证作 为病名,并被后世医家采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概述
4.范围 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癔
病、更年期综合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出现 郁证的症状表现时,均可按郁证辨证论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病因病机
郁病的总的病因是情志内伤所致,与肝关 系密切。
核 中年女性
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 异常

与情绪波有关,当心
情愉快或工作繁忙则
减轻,注意力集中于
咽部或心情抑郁时加
重,
虚 好发于青 感冒、长 咽部除异物感外,尚 咽部多
火 年男性 期吸烟、 有咽干、灼热咽痒 , 有病理

嗜酒嗜食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 改变

辛辣
但过度劳累或感受外
邪则易加剧
2.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概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古今郁证的区别 (广义)
明代以前属于古代的郁证,其范围十分 广,六淫、七情、痰、食、瘀等所致的 疾病,都属于郁。
明代以后才以情志之郁为主要内容。如 《景岳全书·郁证》说:“凡诸郁滞,如 气血食痰,风湿寒热,或表或里或脏或 腑,一有滞逆,皆为之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病因 1.情志失调: 2.体质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病因
1.情志失调:
肝失疏泄调达
日久化火 火郁(火)
恼怒
伤肝

肝气郁结 (气)
血瘀(血)

食滞不消(食)
忧思 伤脾
脾失健运
水湿不化(湿)
聚湿成痰(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病因
2.体质因素:
复加情滞刺激
素体肝旺, 或体质虚弱 (脾虚)
肝郁化火
肝郁克脾, 脾虚生化乏 源
或郁火暗耗营血
心病及肾
气血不足 心脾失养
(心脾两虚)
心肾阴虚
(二)病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位:主要在肝 可涉及心、脾、肾
病因:七情所伤
病理性质: 初病多实,久则为虚证或虚实夹杂
实:气、血、湿、痰、火、食六郁邪实为主,
病名 性别于好 梗塞 与进食的关系 客观检
发年龄 部位

梅核 气
青中年女 咽部 性
自觉咽部有异 食管、 物感,但进食 咽部无 无阻塞,无吞 异常 咽困难
噎膈 中老年男 胸骨 进食时梗噎不 食管有 性居多 后 顺,并日渐加 异常 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脏躁与癫证鉴别
共同点:心神失常。 • 脏躁 多发于青中年妇女或绝经期缓慢起病,
“鬰” 病名释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① “郁”指病机:是气机郁滞的意思。 “郁”有积、滞、蕴结之义。《医经 溯洄集·五郁论》“郁者,滞而不通之 意。”
②“郁”指病因: 因郁而病的意思。是 指由情志抑郁所导致的多种病证的总 称。《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郁为七 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 多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诊断与鉴别
(二)相关检查 咽部症状进行食道的X线及胃镜检查。 脏躁的临床表现与癔症关系密切,需要 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后者有思维障碍、 知觉障碍和性格改变,如被控制感,幻 听,原发性妄想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鉴别 共同点:咽喉不适。
2.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共同点:症状与吞咽有关 3.脏躁与癫病鉴别 共同点:心神失常。 4.与胁痛的鉴别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鉴别 共同点:咽喉不适。
病 性别与年 病因 主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名龄
检查
梅 多发于青 情志内伤 自觉咽中有物梗塞, 咽部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历史沿革
《内经》无郁证的病名,但有五气之郁 和治法。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郁之甚者, 治之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 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本治疗法则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木 郁达之被后世医家所推崇。
一、概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有郁证的脏躁及梅核气的 证治。《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 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 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概述
3.历史沿革 从金元时期开始把郁证作为一个单独的 病证, 朱丹溪提出(气、血、火、食、湿、痰 )六郁学说,并明确指出六郁是以气郁 为先,先有气郁而后产生诸郁, 六郁汤、越鞠丸等通治六郁的方剂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古今郁证作了 鉴别,说:“邪不解散,即为之郁……今所辑 者,七情之郁居多,如思伤脾,怒伤肝之类是 也。其原总由于心,因情志不遂,则郁而成病 矣。” 明代以前是广义的郁包括外感,明代以后是狭 义的郁,以情志之郁为郁证的主要内容。
一、概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概述
3.历史沿革 明代·张景岳则提出因郁而病和因病而郁 之说, 《景岳全书·杂证谟·郁证》曰:“凡五气 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 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 也”,认为精神因素在郁病发病中起着 重要作用。
一、概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虚:病延日久则宜由实转虚,
火郁伤阴
阴虚火旺、心肾阴虚;
脾伤气血生化乏源
心脾两虚。
三、诊断与鉴别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 胸闷胁胀为主要表现,或易怒易哭,或 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为 主症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 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各系统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