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
一、燃烧与火灾
(一)什么是燃烧
一)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或发烟现象。
二)燃烧的条件
燃烧需要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我们称之为燃烧的三要素。这三要素同时存在时才能发生燃烧。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均不能引起燃烧。
1、可燃物:是指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其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汽油、木材等。
2、助燃物:主要指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如空气、氧气。
此外,还有氧化剂(氯酸盐、过氧化物)等易释放氧的物质也是助燃物。
3、引火源: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除烟火外,电火花、摩擦、撞击产生的火花及发热,造成自然起火的氧化热等许多物理或化学现象都能成为引火源。
(二)什么是火灾
一)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二)火灾的分类
1、按燃烧物分类
分为A、B、C、D四类:
(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固体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
(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乙醇、沥青、石蜡等。
(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石油气等。(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镁、钛、镁铝合金等。
(三)火灾中的燃烧产物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的物质,称为燃烧产物。通常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可见烟等。
1、气体
燃烧生成的气体,一般指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碳、氯化氢、二氧化硫等。
2、热量
大多数物质的燃烧是一种放热的化学氧化过程。从这种过程放出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形成热气的对流与辐射。热量对人体具有明显的物理伤害。
3、烟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颗粒总称为烟。其颗粒直径一般在0.01-10微米。
这种含碳物质中大多数物质是在火灾中不完全燃烧所生成的。
燃烧产物的数量、组成等,随着物质的化学组成以及温度、空气的供给情况等的变化而不同。(四)灭火原理
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要求,任何可燃物质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必须具备燃烧要素。因此,所谓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
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
一)冷却灭火
对一般可燃物而言,之所以能够燃烧是因为其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将温度降低到着火温度以下,燃烧就会终止。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火灾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水能够大量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最后导致燃烧终止。
二)窒息灭火
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需要在其最低氧浓度以上进行,低于此浓度时,燃烧不能持续。一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汽通常在氧浓度低于15%时不能维持燃烧。用于降低氧浓度的气体有
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通过稀释氧浓度来灭火的方法,多用于密闭或半密闭空间。
三)可燃物是燃烧条件中的主要因素
若把可燃物与引火源以及氧隔离开,燃烧反应就会终止。
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引导致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这样,残余可燃物烧烬后,或也就熄灭了。此外,用喷洒灭火剂的方法,把可燃物同氧和热隔离开来,也是通常采用的一种灭火方法。
四)化学抑制灭火
物质在有焰燃烧中的氧化反应,都是通过链式反应进行的。
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气在热和光的作用下,分子被活化,分裂出活泼氢自由基H·,H·与氧作用生成H·、OH·、O·等自由基成为链式反应的媒介物使反应迅速进行。对于含氧的化合物,燃烧的速度决定于OH·的浓度和反应的压力。对于不含氧的化合物,O·的浓度决定了燃烧的速度。因此如果能够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者能过迅速降低火焰中H·、OH·、
O·等自由基的浓度,燃烧就会中止。许多灭火剂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如干粉灭火剂,其表面能够捕获OH·和H·使之结合成水,自由基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燃烧的中止。
二、常见发生火灾的原因
(1)吸烟引起火灾:没有熄灭的烟头,如果碰到易燃物,又没有及时发
现,就会引起火灾。
(2)使用明火引起火灾:因生产、生活需要使用明火,使用不当,遇到可燃物不及时扑灭,就会引起火灾。
(3)电器设备使用、安装不当或故障引起的火灾:主要是电线老化、接
触不良、绝缘破损、超负荷使用等。
(4)使用、运输、储存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的引起火灾。
(5)雷电、静电等引起火灾。
三、防、灭火基本措施
(一)防火的基本措施
防止燃烧条件的产生,不使燃烧三个条件相互结合并发生作用,以及采取限制、削弱燃烧条件发展的办法,阻止火势蔓延,这就是防火的基本原理。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原因。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绝大多数都是人为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
1、由于用电设备和用电量变化无常,为了临时用电在原有的线路上接入大功率的电热设备,使其长期过载运行,破坏了线路绝缘,引起火灾。
2、有的电工对线路缺乏维护和检修,致使年久使用的线路绝缘破损后发生漏电、短路等引起火灾。
3、有的火灾是铜铝导线连接,接触不良或使用时间过长,造成接触电阻过大。打出火花或接点温度过高引起的。
4、使用移动灯具的插头和插座接触不良而发热;照明灯具的位置与可燃物的距离过近,也会因温度过高而考燃起火。
5、人们使用熨烫服装的电熨斗、修整发型的电吹风、焊接仪器设备的电仪器铁等,用后忘记切断电源,搁置在可燃的基座
上;或者用完后,余热未散,立即装入可燃的包裹内,因温度过高引起火灾。
6、公共场所人们使用的电热杯、电炉子、电褥子等电热设备长期通电,或忘记关闭电源开关,也容易造成火灾事故。
7、公共场所人们随额意吸烟,乱扔烟头或火柴杆,也是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
8、有的火灾是影剧院、俱乐部在演出时,为了增强演出效果,使用鞭炮、烟火等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的。
9、有的火灾使维护公共场所时,违章使用电、气焊不采取安全措施使火花落在可燃物上引起的。
10、有些场所停电时,一些人便使用蜡烛照明,忽视安全,引燃幕布等可燃物或动用明火找东西等引起的。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
我们认识到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火源。如果我们知道一点灭火的基本方法,我们可能就能将火灾消灭在萌芽阶段。隔离法:将着火的地方或物体与其周围的可燃物隔离或移开,燃烧就会因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实际运用时,如将靠近火源的可燃、易燃、助燃的物品搬走;把着火的物件移到安全的地方;关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管道阀门。
四、防止火灾发生的基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