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课题#(精选.)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题方案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题研究方案恩施市逸夫小学郑明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重要、最有力的内部动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
兴趣和认识、情感相联系,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越浓厚。
可是,因为应试教育,成堆的作业,让孩子无法去接触快乐;不断的测验考试,让孩子成天埋于书堆之中。
这些传统的教育带给孩子们的只有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带给老师的是成天的批改作业,而无心去注意孩子的个性及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
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
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持和提高。
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起来就轻松愉快,感知效率就高,认知心理、情性心理也会和谐共进,思维也最积极、最有效。
学生对学习本身所怀有的积极情感体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也曾说过:“成功的秘诀是兴趣。
”语文教学是科学、是艺术。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展示教学的魅力,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尽量优化教材,优化方法,创设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使学生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自觉地去阅读、探索和钻研,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语文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接触、认识、掌握语言文字工具和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新问题不断出现和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
《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课题
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2013年6月《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重新修订,提出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
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题从研究小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和体验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克服学科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
学校教育绝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仰和力量。
让学校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家园。
二、课题的界定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激动、抑郁、仇恨、悲伤、厌恶、美感等等。
积极情感:是指正向的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
人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情知合一的高级动物。
由此可见:积极情感就是鼓励人们上进,激励人为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支柱,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进步的动力之源。
积极情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实施教育和定向培养。
小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策略研究:学校教育绝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仰和力量。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策研究
61美眉 2023.05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策研究王世霞(甘肃省景泰县第一小学,甘肃 景泰 730400)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意义重大,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这也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以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要树立创新意识,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积极的开展情感教育,利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加速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小学英语;重要价值;积极情感;价值观;培养策略一、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学校还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家长都能够认识到学习英语是极其重要的,单单只是一门英语学科分数不满意的话,就会影响到整体的分数,就可能导致学生无法进入满意的大学。
所以学生、老师以及家长都比较着急的想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想要提升学生们的英语成绩和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目前的英语教学教育方式是有一定缺陷的,第一点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十分缺乏英语专业知识过硬的老师,导致学生英语课堂缺少一定程度的专业性,这在目前来看是最主要的一个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小学阶段学生们就拥有着独特的语言天赋,对于接受新知识拥有很高的积极性。
倘若老师们教的英语不够专业,不够地道,那么学生到了初高中甚至大学就会很难将口语进行专业性的纠正,并且还会导致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不进则退,使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有大幅度的下降,如果再想要让英语有突飞猛进的进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小学这个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必须要给学生们配置专业性极高的老师。
第二,目前小学课堂整体氛围来看,课堂不够积极、不够活跃,主要体现为学生们不敢大声地去朗读英语,比较害怕把英语读错而导致学生们耻笑,不敢试错。
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失去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导致其主观能动性缺失,厌倦学习,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点燃学生“积极情感”的火花——浅谈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因素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琴 声感 受心声 。随着 乐 曲, 学 生仿 佛看 到 了生活 坎坷 的 阿 炳, 仿佛看 到了在二泉池畔创作 乐 曲的阿炳 , 学生 的情感 与 阿炳产生 了共鸣 , 他们 同情阿炳 的遭 遇 , 但更 赞 叹阿炳敢 于
同命运抗争 、 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 的精神 。 音乐是不能用语 言解 释的 , 而要靠感 觉 , 而感觉 离不 开 情感。正是这种情感 、 这种感觉 让我们 的心灵 容易受 感染 ,
感 受这首名 曲丰 富的内涵 , 激发 学生对 文本 的阅读兴趣 , 从
增加对所 教 内容 的理 解 , 从 而达 到 提 高教 学 效 果 的 目的。 那么 , 在语文教学 中如何 培养 学生 的 积极情 感 呢?在 教学
中我特别 注重对 学 生的情 感 的教 育 , 努力 将 自己与学 生 的 距离拉得 近一 些 , 着 眼于情 , 激发学生 的积极性 、 主动性 。
新课 孑 覃 导学 2 0 1 3 . 1 1
● 课 堂 教 学 与研 究 ・
点燃 学生 “ 积极 情感 ’ ’ 的火 花
浅谈语 文教 学 中注重情感 因素与教学质量 的提高
江苏省盐城市楼王小 学 邱 莉
心理学认 为 , 情 感能 推 动人 们对 知识 的 吸取 和真 理 的
有 更深 的体会 , 我在 教学 时播 放阿 炳在 二泉 池 畔创作 的二
此在小学语文 教学 中, 调动和 利用情 感 因素的作 用 , 有助 于
培养学生 良好 的心理和感情 因素 , 提高学 生对学 习 的兴 趣 ,
胡 曲《 二泉 映月》, 让学 生从 阿炳 的乐 曲声 中走近他 的内心 ,
探求 , 情 感在人 的实 践活 动 中能起 到 积极 的推 动作 用 。小 学生 的情感处 于形 成 的初级 阶段 , 稳 定 性差 , 可塑 性大 , 因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摘要:积极的情感在英语学习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也就成为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会增加教师的教学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更会使师生双方都获得身心的愉快体验,使课堂学习变得丰富有趣。
关键词:英语教学积极情感学生一、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
当人的需要被满足时,人就会产生愉悦、满足的情感;反之,人就会有厌恶和不满的情感。
学生的情感还处于情感形成的初级阶段,因为稳定性差,所以可塑性大。
可见,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作为教师可以把它作为英语教学的敲门砖。
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情感态度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就更为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在不同的班级,面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除了不同的英语基础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最好土壤。
教学活动是个相互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而学生的情感可塑性很大,因此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往往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经常说,现在的孩子个性强,成熟的早,但实际上,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即使表现得成熟,前卫,心里仍然是单纯而简单的,他们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个爱好而喜欢你,进而喜欢上你的课;也会因为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指责或一个误解而讨厌你,进而不喜欢上你的课,甚至放弃了一个学科。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表现的亲切和蔼,平易近人,对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能一碗水端平,积极的相信学生;在平时,尽量创造机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聊天,与学生讨论。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途径研究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途径研究小学语文作为启蒙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大发展有些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极高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等。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感情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一、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一)课堂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的提高能够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课堂乏味无聊,没有及时和学生互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那么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就不高,容易走神,对于对于学习没有积极性,严重影响课堂效率。
(二)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语文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目标和任务。
很多老师认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不多,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盲目提高教学进度,使得一些学生还没有消化完上节课的内容又学了新内容。
这样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会让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这样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降低了课堂效率低。
(一)忽视了现在课堂上学生的作用以前的课堂上老师是主体,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就好了。
而如今的课堂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老师需要与学生互动。
但是一些老师还没有适应这种身份的转变,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严重降低教学质量。
(四)师生关系不和谐师生关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很多老师认为上课就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管理课堂秩序,要树立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地位。
这会造成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严厉,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和老师交流。
而且老师学生严厉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参与课堂,排斥老师的管理,产生厌学心理[1]。
二、积极情感培养的途径(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天生乐观学习好,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还有的学生调皮不爱学习。
教学研究心得利用情感教育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研究心得利用情感教育提升学习效果教学研究心得:利用情感教育提升学习效果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除了传授知识外,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情感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利用情感教育方面的心得体会。
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情感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
通过合理运用情感教育的理念和策略,我在教学中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一、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在课堂上,我尽力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氛围。
通过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被关注的程度。
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论对错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这样一来,学生会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作为教师,我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状态,通过疏导和引导来解决他们的情感问题。
比如,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会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相信自己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在课堂上设立一些能让学生表达情感的机会,比如分享自己的一件快乐事情或者一次成功经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宣泄,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三、运用情感教育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尝试运用一些情感教育策略,如情感激发、情感疗愈、情感共鸣等,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讲解一些抽象概念时,我会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我也会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情感体验的环节,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注重学生情感发展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发现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课题#(精选.)
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2013年6月《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重新修订,提出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
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题从研究小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和体验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克服学科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
学校教育绝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仰和力量。
让学校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家园。
二、课题的界定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激动、抑郁、仇恨、悲伤、厌恶、美感等等。
积极情感:是指正向的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
人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情知合一的高级动物。
由此可见:积极情感就是鼓励人们上进,激励人为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支柱,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进步的动力之源。
积极情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实施教育和定向培养。
小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策略研究:学校教育绝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仰和力量。
试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方案
试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方案体育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这里的教是教师根据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指导学生反复进行身体练习,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发展能力,培养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种。
而“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身体练习,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活动,我们所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他们会根据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情感体验,对于肯定的态度体验有爱、满意、愉快等情感;对于否定的态度体验有憎恨、不满意、不愉快、痛苦等情感。
积极的情感具有激发、调动积极性的作用,推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去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消极的情感就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热情,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对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的产生(一)人脑是产生调节情感的物质基础大量研究表明,大脑皮层对情感起调节、抑制的作用,边缘系统参与情感体验的产生,皮层下中枢的不丘脑是“快乐”与“惩罚”或“痛苦”的直接中枢,另外内分泌系统与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也直接参与情感活动。
(二)人的需要是产生情感的内总动力情感和需要是密不可分的,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于该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某事物能满足的需要,人就会产生满意、高兴的情感,如某运动员参加竞赛,夺得了金牌,从而满足了他追求好成绩的需求,他则产生了十分兴奋、愉快而美的情感体验,当某运动员遭到不幸或受到挫折,使他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他就产生了不愉快或烦恼等情感。
(三)客观事物和实践活动促进情感的发生变化人的情感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发生与变化内,它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推动或阻碍的作用,积极良好的情感使人处于欣喜状态,头脑清楚,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感使人消沉,降低人们的活动效率,因此脱离了客观事物什么样的情感也不会产生,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教育部明确规定把情感态度列为语文课程目标之一。
这就说明确了情感教育在课改中的作用与地位,也说明了在我们以前的教学中,存在着忽视情感态度的问题,或者说对情感教育的认识不完整。
情感教育是古老而年轻的话题,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随着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时代已赋予其新的内涵。
作为教师“以德化人”、“以才服人”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了“以情感人”,那么“德”和“才”都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现代教学过程中不再单纯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互动。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效率。
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
语文课是一门极具思想与情感内涵的工具。
课文是语文教学中情感信息的主要来源。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育,是由语文课的本质所决定的。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情感教学风格,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净化,从而达到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功效。
语文较其他学科有鲜明的特色:多为传世佳作,内容丰富优美,结构精彩多姿,情理融会贯通。
但在教学中我们有不少教师过于注重理性分析和追求知识灌输,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枯燥无味。
然而当老师们在课堂上绘声绘色,甚至手舞足蹈,精彩的剖析课文时,可学生们有时却如此冷静,似乎与老师的心灵产生不了共鸣,情感不能互通。
教学应成为师生互动的媒介,只有这样,知识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维活动才能互通互融,充分展现教学的活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们进行了沟通交流,定下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研究,改变目前课堂存在的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2012.384游戏是少年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孩子的天性。
在所有的课堂活动中,游戏是最直接有效吸引他们好奇心和注意力的活动,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语言,掌握了语言。
实践证明,学生喜欢课堂上老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担任某个角色时,能十分认真地去完成角色的职能和任务,也就是完成一定的解决语言问题的课题,思维也可以从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一、游戏的特点①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孩子对某一项工作感兴趣,他们会给予极大的热情。
用游戏教学法对孩子进行英语教学,让孩子再玩中学,学中玩,以保证幼儿参阅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
②可行性。
可行性一方面表现为对人力和物力条件的考虑,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对科学理论的尊重。
千万不能“强人所难”,以免挫伤儿童的自尊心,造成尴尬的局面。
③组织性。
游戏中的幼儿是自由放松的,力求使幼儿的个性在游戏中得到张扬。
但如果这种自由过了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使游戏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所以在游戏之前,必须讲清游戏规则及奖惩办法,在游戏进行中随时注重组织课堂纪律,逐渐培养他们在游戏中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指向性。
游戏的指向性是指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发挥,一定有所指。
即每个游戏都服务于目标,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游戏教学。
游戏的运用并非为了乐趣,而是为了学习,为了成功有效地练习。
二、课堂游戏活动的种类①字母游戏。
包括各种字母迷宫、字母连线、填充等书面智力游戏。
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练习字母的发音,熟悉字母的顺序。
②语音游戏。
包括各种听音接龙、音标归类找朋友、辨音比赛、贴音标、说顺口溜等游戏,让枯燥乏味的音标教学、语音练习在游戏的欢乐中进行。
③单词游戏。
包括数词趣谈、接尾游戏、动物大集合等。
让单词的拼写因为游戏活动而变得趣味十足。
④句型游戏。
包括听单词组句子、看图问答、击鼓传花等。
⑤综合游戏。
开展游戏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多种技能。
三、游戏是思维发展的材料和工具英语课游戏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对那些编入游戏中的有关的语言进行描述,促使人们从感知的语言中选取最主要的、新的、同游戏活动有关的要素,然后逐步巩固,从而成为思维的材料。
基于教学对学生积极情感进行培养策略探究
基于教学对学生积极情感进行培养策略探究引言: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能够主动参加小学数学相关的教学活动。
通过积极的情感教育,加强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因为情感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效果,增强学生的信心,还可以让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化,让学生在一个较为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一、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重要性数学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复杂和抽象,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认为数学是复杂并且困难的,形成了一种恐惧数学的心理,也就会造成很多小学生对数学的厌烦,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
所以,教师就当前出现的问题应当提出解决的方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方面深入,结合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怎样高效地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因为积极情感在教学中极为重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很大程度上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1]。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并且可以自主地去学习,也可以达到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最终目的。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在课堂上教学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必须要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将情感教学贯彻到实处。
每个教师成功教学的背后都有众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也是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要保持足够的真诚,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浓浓的关爱,激发学生去敬爱教师,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这种对教师的敬爱转移到教师所教学的科目上,让学生保持对小学数学的喜爱,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策略(一)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情感教师依靠小学数学课本进行教学,在课改之后,小学数学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当前的课本更加趋向于学生生活化,书本中的部分题目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让学生可以透过课本体会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又可以学习数学相关的知识内容,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去学习数学[2]。
“小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资料
小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策略研究课题资料
个案档案
小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策略研究课题资料
个案跟踪阶段记录表
关于个案跟踪记录表的填写说明:
1.个案的跟踪每月至少填写一次。
2.行为记录包括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体的表现,反映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课堂注意力、学习的参与情况、合作性、思维状况等。
3.教育措施包括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进行课堂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听课的习惯培养;认真备课,加深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练习、作业,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4.相关佐证材料是指能够证明孩子阶段性变化的实证材料,如日记、教学反思、教学改进、证书、成绩记录等。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和价值观的教案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和价值观的教案教案: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和价值观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个性形成。
二、教学内容1. 发展学生积极情感的必要性2. 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3. 情感教育的方法和策略4. 实践案例分析和讨论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情感教育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际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打开话题。
2. 发展学生积极情感的必要性(10分钟)通过引导讨论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情感表现,分析积极情感对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10分钟)以认真负责、友善互助、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观为例,引导学生讨论正确价值观对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4. 情感教育的方法和策略(15分钟)介绍情感教育的常用方法和策略,如情感引导、情感体验、情感互动等,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给出相应的实践建议。
5. 实践案例分析和讨论(20分钟)分析并讨论一些情感教育的实践案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加深他们对情感教育的理解。
6. 情感教育的延伸活动(10分钟)给学生布置情感教育的延伸活动,如观察身边的积极情感表现、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情感体验等,以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所学。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评价:1. 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2. 学生对情感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情感教育的延伸活动的完成情况和反馈五、教学反思情感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思考的机会。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结合更多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充分发展其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潜力。
关于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研究
关于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研究摘要:小学是义务教育开始的阶段,也是学生情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为此教师在此阶段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教师要在舒适愉悦的氛围下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为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引言:小学教师肩上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既要传授文化知识,又要承担育人职责,这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对于当代教师的标准和要求。
教师在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既要保证学生能够接收文化知识的良好熏陶,又要能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对于学生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能够成长为有着专业知识和传播正能量的人,促进学生未来的个性化发展。
1.倾听并尊重学生内心的声音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下,教师对于自身的使命和职责要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在教学管理中教师不要再将自己看作“管理者”,而是要努力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情感。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将学生当成“大人”去对待,不要一味想要让学生听老师的话,而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是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在与其沟通,让学生卸下内心的防备。
教师需要知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对于英语学科有哪些想法,在此基础之上去设计教学方案,或者是课下与学生沟通,这样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之外真正走进学生群体中,通过沟通倾听等方式来了解学生,从而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教师通过了解发现小学生对于动画片的喜爱程度较高,因此在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积极正能量的英文动漫形象来作为教学素材,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知识的学习中,让其逐渐让学生爱上英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仅仅将情感教育作为促进学生认识(理性的)发展的手段与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实现理想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几乎没有被放在教育目标相当份量的位置上,这就使得儿童的情感不仅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与损害。
在现实学校教育中,片面强调教育目标的工具价值,忽视了教育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文价值。
过于强调人的智商,却忽视非智力因素,即情意方面的因素,对人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是十分不利,最终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技能、情感、心理和身体等全面素质的降低。
社会需要情智并茂的人,只有切实实施情感教育,才是符合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需要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命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以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
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自己的观点,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
信息化带给了孩子虚幻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变迁、文化震荡使价值观呈现多元化。
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体具有积极、深厚、持久的学习动力,坚持终身学习。
这些迫切需要着情感教育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行。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营造儿童丰富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其品德,使个体顺应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2.毛泽东的教育理论;邓小平关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
情感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初中英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如何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应用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旨在探讨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策略,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情感教育对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教学效果一、课题背景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2. 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方法单一,重知识传授轻情感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师生关系紧张,缺乏情感交流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效果。
二、研究目的1. 探讨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2. 分析情感教育对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3. 为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内容1. 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策略(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3)运用情感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2. 情感教育对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改善师生关系,促进情感交流。
(3)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情感教育理论和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2. 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情感教育对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分析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中学生的情感研究课题
中学生的情感研究课题
中学生的情感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中学阶段是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学生情感研究的课题:
1.中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研究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包括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认知、
情感的调节等方面。
2.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与情感:探讨中学生与同伴、父母、教师等人之间的关系对情感的影
响,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积极情感的表达和交流。
3.中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研究中学生情绪调节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情绪调节能
力,以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4.中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探讨如何通过情感教育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
提高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缓解焦虑和抑郁等方面。
5.中学生的情感与学习成绩:研究情感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包括积极情感对学习动力
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情感状态来提高学习效率。
6.中学生的情感与社会适应:探讨中学生情感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包括如何通过积极
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来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及如何应对社会适应中的挑战和压力。
7.中学生的情感与自我成长:研究中学生情感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包括如何通过积极
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来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以及如何应对自我成长中的挑战和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开题报告2013 年 6 月《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重新修订,提出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
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题从研究小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和体验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克服学科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
学校教育绝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仰和力量。
让学校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家园。
二、课题的界定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激动、抑郁、仇恨、悲伤、厌恶、美感等等。
积极情感:是指正向的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
人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情知合一的高级动物。
由此可见:积极情感就是鼓励人们上进,激励人为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支柱,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进步的动力之源。
积极情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实施教育和定向培养。
小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策略研究:学校教育绝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仰和力量。
本课题将研究学生情感态度的发生与发展,坚持以理育情,以美育情,以行育情的基本策略,进一步探索培养小学生积极情感的方法、途径。
努力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具有科学的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 教育学理论古罗马的昆体良 (M.F.Quintlianus) 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情感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游戏、休息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避免体罚孩子,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健康, 15 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 (Vittorino) 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地处郊外湖滨,四季花香,绿草如茵,校园内孩子的生活充分自治,教师的教学手段生动有效,教育目标旨在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汉朝的王充等就学习心理也有不少精辟的阐述。
这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 心理学理论依据《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
(具体见《小学生心理学》)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情感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3. 积极心理暗示理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拉图认为,人总是按照他自己的估计,他自己头脑中的自我形象去行动的。
他认为当一个人内心有了一个非常高大、非常健康、非常良好的自我形象时,他的自身素质便会提高,他的行为将越来越走向健康和阳光。
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马克思语)积极心理暗示是遵循学生心理特点,运用教育教学不同的载体和渠道,探索、激发、挖掘学生自身内在的教育潜质,变心理的被动承受者为心理的积极自我维护者和积极应对者,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做到自悟、自导,形成一种有针对性、实效性、具渗透特点的“心理生态效应”,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提高教学效率,塑造学生的自我教育人格。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较长时间、较大面积的数据研究、实验研究,将积极情感的培养融入小学各科教学及活动中来,改变过去只重视知识积累、轻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应试教育模式。
促使学生不仅乐学、好学、善学,更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坚强的意志。
同时,从真正意义上转变教师的观念,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找寻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构建初步的理论框架,加速积极情感培养的实践化,用现代教育理念塑造现代人。
1. 探索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爱学、乐学,切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 改革我们的课堂,建立新的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学科教学模式和激励机制,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找寻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初步的理论框架,加速情感培养的实践化,从而构建乐学、会学型校园,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提升学校品位,扩大影响力,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出积极建议,做出有益探索。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通过教师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找寻合理的教学策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推进策略,从而构建初步的理论框架,加速情感培养的实践化,分析小学生的心理,探索小学各学科积极情感培养的特点,总结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努力在各个不同的学科上探索出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模式。
1. 小学生情感教育的调查分析2. 小学生积极情感的理解和思考研究(内涵、特质、特征等)3. 小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策略研究(以理育情,以美育情,以行育情)4. 小学生积极情感的评价研究5. 提升教师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能力研究六、课题研究的方法1. 调查法。
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各班级中学生有哪些情感因素,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分析,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2. 观察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
3. 个案法。
教师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4. 资料文献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5. 经验总结法。
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1. 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从中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从而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2. 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动态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学生情感的变化过程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 指导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找到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在做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或家长或老师或其他重要人物)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
6. 异同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对象的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等影响,努力做到共性、个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7. 保密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结果予以保密,强调对研究对象的人格与利益的关系,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
8. 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和积极性。
9. 寓教于乐原则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1. 准备阶段( 2013 年 4 月—— 2013 年 6 月)( 1)召开课题组研讨会议,听取专家及同行的建议和意见,着手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对人员进行分工。
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设计、课题立项申报,对课题研究全过程进行全面指导,课题组成员负责完成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家庭走访、个案分析、心理辅导、论文撰写和调查报告等工作。
(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明确本课题方案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方法和步骤。
(4)问卷调查。
了解学校内学生情感现状,作好数据统计,为下一阶段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2. 研究阶段( 2013 年 6月—— 2015 年 2月)(1)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2)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
( 3)向有关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研究对象的课堂表现,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自身教学方法作必要改进。
(4)了解研究对象的课堂表现,进行跟踪调查,并做好记载。
(5)课题组成员进行分析与研究,交流成果与经验,撰写个案。
3. 总结阶段( 2015 年 2月—— 2015 年 5月)(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
如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 5)结题鉴定(6)在本地区内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1. 专题论文。
研究人员、研究课题组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有计划的撰写研究论文、教案等。
2. 研究经验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