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 讲义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讲义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其生态系统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首先,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系统。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中的植被、水体等自然要素往往被大量的建筑物、道路和基础设施所取代。
这使得城市的自然生态功能受到极大的削弱,生态平衡容易被打破。
其次,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口密度极高。
大量的人口集中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对资源的需求和废弃物的产生都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这给城市的资源供应和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再者,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城市需要从外部输入大量的食物、能源和原材料,同时向外部输出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这种高度依赖外部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模式,使得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低。
另外,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城市中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往往比较单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较弱。
二、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空气污染是城市面临的首要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活动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导致空气质量下降,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
水污染也是城市环境中的突出问题。
城市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威胁,甚至影响到城市的饮用水安全。
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样不容忽视。
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大量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会滋生细菌、传播疾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噪声污染在城市中也越来越严重。
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各种噪声源交织在一起,给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此外,城市的热岛效应也日益明显。
由于城市中建筑物密集、道路硬化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等原因,城市内部的温度往往高于周边郊区,形成热岛,对城市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现代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繁荣和便利,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建设、环保技术应用和居民环境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
Ⅰ. 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
绿地不仅能净化空气、缓解气候变化,还能增加都市生物多样性,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因此,城市规划应注重绿地的合理布局和建设。
首先,应加强城市公园的建设。
公园是城市绿地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可以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居民与自然互动的桥梁。
政府应加大对公园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提高公园的设施和服务水平,使之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应推广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
屋顶和立面墙面的绿化可以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有效降低城市的气温,改善空气质量。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居民和企业在建筑中增加绿色植物,以此来促进城市绿化的发展。
Ⅱ. 环保技术应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不仅需要依靠绿地建设,还需要借助先进的环保技术实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环保技术应用。
首先,应在城市建设中广泛使用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和水能是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其广泛应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应加强废弃物管理和处理。
城市废弃物的处理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政府可提供相应的废弃物分类和回收设施,鼓励居民主动参与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另外,应促进环保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应用。
发展电动车辆和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Ⅲ. 居民环境教育居民环境教育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
只有居民们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
首先,应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组织环保培训等方式,提高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树立环保意识。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法律法规。
政府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如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对环保投资的引导和监管,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从绿色城市规划、环保法规、清洁能源、交通管理、资源回收、生态修复、环境监测、教育宣传等方面,探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1.绿色城市规划绿色城市规划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园林和生态功能区,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化带、建设生态公园、推广屋顶绿化等,都是绿色城市规划的有效措施。
2.环保法规制定和实施环保法规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约束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不良行为,如垃圾分类、禁放规定等。
同时,对违法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3.清洁能源推广清洁能源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清洁能源开发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例如,在城市建筑中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在交通领域推广电动汽车等,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能降低环境污染。
4.交通管理加强交通管理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措施。
我们应倡导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的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同时,政府应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此外,还可以采取收取汽车使用税等措施,限制私家车的过度使用。
5.资源回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我们应加大对废旧物品、农作物秸秆等资源的回收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例如,可以将农作物秸秆用于生物质能发电、生产生物降解塑料等。
同时,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如生物降解、分类回收等,以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环境保护效果。
6.生态修复城市生态修复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如退耕还林、还草等。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 讲义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讲义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它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系统。
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基础设施等都是人类精心设计和建造的产物。
其次,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式发生了改变。
大量的资源从外部输入,同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需要输出处理。
再者,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城市中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往往比较单一,生态平衡相对脆弱。
二、城市生态面临的问题(一)资源短缺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水资源短缺是许多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用水需求不断攀升,而水资源的供应却受到限制。
同时,能源短缺也给城市的正常运转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水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城市水体受到污染,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3、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三)生态破坏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大规模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和生态系统。
绿地减少、湿地消失、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四)交通拥堵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导致交通拥堵成为常态。
交通拥堵不仅影响居民的出行效率,还会增加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三、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城市环境保护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居民健康的保障。
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安全的食品都依赖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环境保护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
生态环境的分类
生态环境的分类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生态环境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自然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环境、水生生态环境和陆地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没有人为干扰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复杂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它提供了适合不同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条件。
城市生态环境是指城市地区的生态系统,包括城市公园、城市绿化带、城市湿地等。
在城市生态环境中,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生生态环境是指水体中的生态系统,包括江河湖泊、湿地、海洋等。
水生生态环境对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已成为当前环境问题的关键。
陆地生态环境是指陆地上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山地等。
陆地生态环境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生态环境,它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人类的活动,陆地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例如森林砍伐、荒漠化、土地开发等。
在实际应用中,对生态环境的分类有助于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
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存在不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因此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改善措施至关重要。
例如,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增加城市绿化覆盖和加强环境监测,对水生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控制水污染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陆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进行森林保护和防治荒漠化等。
总之,生态环境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自然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环境、水生生态环境和陆地生态环境。
对于每一种生态环境,都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改善措施,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治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环境治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美好未来,环境治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环境治理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以及针对不同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1. 城市垃圾处理城市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的处理和处置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关键。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回收利用率。
其次,建设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如焚烧厂和填埋场,尽量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可以推广垃圾处理新技术,如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和垃圾分类回收智能设备等,以减少垃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危害。
2. 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是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燃煤等因素导致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
对于大气污染治理,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动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更环保的生产技术。
其次,加强机动车尾气的治理,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提高油品质量。
此外,加强城市绿化,种植更多的树木和植被,促进空气净化和固碳释氧。
3. 水体污染治理水体污染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的水体污染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和健康。
针对水体污染,我们应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高污水处理率。
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科学耕作和环保农业技术,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另外,加强水环境保护,保护水源地和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体。
4. 城市噪声治理城市噪声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交通噪声、工地噪声和社会娱乐活动噪声严重干扰人们的休息和健康。
针对城市噪声,我们应该加强噪声源的治理,限制噪声的产生和扩散。
通过规划合理的交通路线和减少车辆拥堵,减少交通噪声。
在建设工地和社会娱乐场所时,采取隔音措施和控制噪音的时间和强度。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概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建设用地的增加等因素都对城市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旨在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通过生态保护和修复、节能减排、推广低碳生活等措施,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污染和资源浪费。
城市化进程中,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城市环境日益恶化。
与此同时,城市能源使用率低下、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另一方面,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加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
三、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从生态环境管理、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综合实施措施。
1. 生态环境管理生态环境管理是关键的措施之一。
城市需要建立完善的环保和绿化体系,建立城市生态审批机制,加强城市环境监控和管理。
同时,还需要加强废弃物管理、处理和回收利用,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2. 资源利用城市需要根据其自身条件和资源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节能、环保、资源利用措施。
在能源利用方面,应采取节能措施和发展新型能源技术。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应采取节水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城市和加强城市水循环利用等。
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应采取合理使用、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等措施。
3. 节能减排城市需要通过加强能源管理、采用清洁能源、推广低碳生活等方式,实现节能减排。
在交通方面,应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在工业方面,应加强污染物监管和减排,发展清洁能源等;在建筑方面,应推广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
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也需要从可持续发展出发。
如何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
如何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
一、加强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垃圾处理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方面。
城市垃圾数量庞大,如果不妥善处理,将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
为了有效处理垃圾,可以建设垃圾焚烧厂和垃圾填埋场,并加强对垃圾的分类处理。
同时,人们应该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多植绿化和建设城市公园城市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提供人们休闲和放松的场所。
因此,要改善城市环境,我们应该提倡多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此外,建设城市公园也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这些公园可以提供人们健身和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的重要手段。
三、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传统能源的使用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保护生态,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可以取代传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加强公众教育,提升环保意识改善城市环境和保护生态不能依靠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
因此,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环保宣传活动、组织环保知识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
同时,媒体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宣传报道等方式,引导公众养成环保习惯。
五、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机动车尾气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因此,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法规,要求机动车进行排放标准检测,对不达标的车辆进行处罚。
同时,可以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综上所述,改善城市环境和保护生态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多植绿化、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加强公众教育和提升环保意识、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实现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保护,让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加美丽、健康的城市环境中。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集聚地。
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空气污染城市空气污染是当前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燃煤污染等因素导致了城市空气中的PM2.5和臭氧浓度升高。
空气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给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使用;二是加强建筑工地扬尘和工业废气的治理,减少粉尘和有害物质的排放;三是提倡绿化,增加城市中的植被覆盖面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四是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二、水源污染城市水源污染是城市生态环境中另一个严重的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城市水源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严格控制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建立起废水处理系统,确保排放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二是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家庭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三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三、生态系统破坏城市化给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城市的扩张和土地开发导致了大量的森林和湿地的消失,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系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城市边界,保留一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二是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建立城市森林、湿地和植物园等生态公园,提供生态保护的场所;三是加强环境监测和生态调查,及时掌握城市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生态系统。
四、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城市发展的红线和底线,严格控制城市化速度和规模;二是加强政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三是加强公众参与,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养。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汇总8篇)
02
城市需要采取适应性策略来应对气候变化,如建设海绵城市、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
03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同时政府应出
台相关政策,支持城市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
数字化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数字化监测与评估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与评估,为政策制定提 供科学依据。
智能交通管理
波特兰运用智能交通管理技术,实 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优化 交通信号控制,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
库里蒂巴: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创新举措
1 2 3
垃圾分类制度
库里蒂巴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要求居民将 生活垃圾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投放,以便进行 后续的资源化利用。
垃圾回收与再利用
库里蒂巴通过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再利用,减少垃圾填埋对环 境的影响。
智能化管理与决策支持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和科学性。
数字化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案例
介绍数字化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如智慧环保、数字化园林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产业转型升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径选择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
01
阐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放控制等,以确保城市环境的清洁和美观。
波特兰:绿色交通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公共交通系统
波特兰注重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通过建设轻轨、公交等多样化的 交通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自行车道与步行道
波特兰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自行 车和步行出行需求,建设完善的自 行车道和步行道网络,鼓励居民采 用低碳出行方式。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对策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对策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对策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生态环境问题分析1.1空气污染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工具、工业生产等活动增多,导致排放的废气大量释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质量恶化。
尤其是雾霾天气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1.2水污染问题城市化过程中,排水系统不完善、工业废水排放未经处理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受到污染,水质下降,部分地区甚至无法饮用。
1.3土壤污染问题城市建设所需土地大量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退化、化学物质积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
1.4生物多样性丧失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原生植被被破坏,动植物栖息地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2.1加强环保意识相关部门、企业和公众应加强环保意识,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废气排放,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2.2加强污染治理相关部门应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减少水污染的产生。
2.3推广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空气污染。
2.4重视生态补偿对于因城市建设而破坏生态环境的地区,应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5加强生态保护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6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绿色理念,推动绿色交通建设、园林绿化和节能减排措施。
三、结论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对策关乎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必须引起相关部门、企业和公众的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环境治理,才能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
愿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能够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道路上取得持续进步,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
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是当今社会中日益受到重视的话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我们急需采取措施来改善城市环境,并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密切相关。
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其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生态保护则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以确保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各种生态服务。
城市环境的恶化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而生态系统的破坏又会反过来加剧城市环境的恶化。
因此,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紧密相连,需要共同努力。
二、存在的问题1. 污染问题:工业化和交通运输带来的尾气排放、工业废料排放等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对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2. 水资源匮乏: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水污染问题使得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匮乏的挑战。
3. 绿地减少:城市化的推进导致大量土地被建筑物所占用,导致城市绿地减少,生态系统断裂,生物多样性下降。
4. 垃圾处理问题:城市垃圾的大量产生和不合理处理方式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三、解决方案1. 治理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城市环境的良好品质。
2. 水资源管理:推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政策,如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改进农田灌溉方式、加强城市排水管理等,以应对水资源匮乏问题。
3. 增加绿地:鼓励城市规划部门增加城市公园、绿地和植被覆盖,修复或建设生态廊道,以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 垃圾管理: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推行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以新加坡为例,该城市环境优美,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一方面,新加坡严格控制空气和水质污染,通过举办各类环境保护活动和加强环境执法,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
另一方面,新加坡注重绿地建设,大量种植树木,园林绿化率较高,使城市拥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绿色景观。
试述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与联系(2020年整理).pptx
试述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摘要: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视,而生态环境分为城市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态环境,找到两者的区别 和联系,找到两者面临的生态问题,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采取不同的 措施,更好的解决好城市和乡村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城市生态环境、乡村生态环境、区别、联系 一、 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
也逐渐污染了土壤、空气、水源,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威胁。 (3)林业生态系统破坏。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不高。盲目开发 山区,发展果业,加剧了森林植被破坏。再由于农村经济落后, 乱砍滥伐现象屡禁不止,结果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使生物多 样性环境遭受了破坏,并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土地蓄水量下降。
(4)乡镇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较重。乡村生存环境、基础 条件及管理水平的相对薄弱,造成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长 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甚 至私设排污口,偷排现象严重。同时大量污染严重的城市工业企 业搬迁到城郊或农村地区,或者直接将城市垃圾运往农村,造成 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5)由于城市环保力度加大而使大量工业企业转移到农村,造成 了污染加剧。目前中国城市环保力度在不断加大,城市居民的环 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则钻了法律法规 的空子,将企业转移到了农村,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 化。
2、乡村面临的环境问题 (1)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农村水体污染主要表现
是工业污水、禽畜养殖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的
2
学海无涯
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造成饮用水不达标;同时近几年农村旱 涝灾害频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鱼虾绝迹,天然绿洲消失, 水库蓄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严重。
城市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城市生态环境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揭示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一、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1、空气质量城市空气质量是居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时常受到污染,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25 和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工业排放、交通运输以及能源消耗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在冬季采暖期,空气质量往往会明显下降。
2、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是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
一方面,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城市周边的河流、湖泊等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也存在过度开采和污染的情况。
3、固体废弃物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围城现象时有发生。
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大量垃圾未经有效处理就被填埋或焚烧,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4、绿化与生态空间城市绿化面积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比例仍然较低。
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空间的保护和规划不足,导致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下降。
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1、人口增长与城市扩张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利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2、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城市的产业结构仍以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为主,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3、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严重,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尾气排放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4、环保意识淡薄部分居民和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和行动,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措施和建议1、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
城市生态环境学与可持续发展城市
城市生态环境学与可持续发展城市一、引言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被人们广泛认为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然而城市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
城市生态环境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致力于研究城市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如何平衡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二、城市生态环境学的基础概念1.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
2.生态环境评估:评估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掌握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生态承载力:指城市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容忍程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分析1.城市污染: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等对城市空气和水质的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2.城市垃圾处理:城市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问题亟待解决,垃圾围城已经成为城市的一大隐患。
3.生态破坏: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生态城市规划: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保留城市绿地和水体,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节能减排: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3.生态经济发展:以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为导向,实现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协调。
五、城市生态环境学的应用与展望1.城市绿化和生态园林建设:通过加大绿化投入,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2.生态修复与保护:开展城市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3.智慧城市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城市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融合。
结语城市生态环境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只有在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强化政府管理和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城市的环境和人居条件也日益受到关注。
生态城市作为当代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之一,成为了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生态城市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两个方面,对生态城市进行探讨。
一、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指城市的物理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物理环境包括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污染等;生态环境则包括城市的植被、水源、土壤等;社会环境则包括城市的安全、交通、文化等。
这些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实施以下措施:1.积极开展生态环保行动。
生态城市应采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同时开展垃圾分类和利用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等环保行动,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充分利用城市内外的空地进行绿化,减少混凝土、钢铁等高能耗材料的使用,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城市的景观建设,打造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的形象和人气。
3.推广低碳出行。
促进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低碳交通方式的发展,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量和排放量,降低城市噪音和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性。
4.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通过规划和管理手段,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合理分配城市资源,保护城市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达到优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二、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是指人们居住和生活的环境。
人居环境的好坏对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和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人居环境的改善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实施以下措施:1.提高住房质量。
生态城市应推广绿色建筑,提高住房的节能、环保和舒适性,保护人们身体健康。
2.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生态城市应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3.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
如何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如何优化城市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生态环境面临愈发严峻的挑战。
城市污染、资源浪费、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我们迫切需要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
一、减少污染1. 推行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推广智能电网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制度,引导市民正确分拣垃圾,并采用科技手段提升垃圾处理效率,如生物降解技术、垃圾焚烧发电等。
3. 治理水污染: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的管理和维护,严禁乱排废水行为,并推广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等技术手段,减少水污染。
二、节约资源1. 提倡绿色建筑:采用可持续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鼓励开发绿色建筑项目。
2. 推广循环经济:建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3. 优化交通规划: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减少交通拥堵和车辆排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1. 创建生态保护区:划定城市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严禁非法采伐、捕捞等破坏行为。
2. 定期植树造林: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生态栖息地。
3.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政府、企业和市民都需要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监管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生态环境优化。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环保技术研发投入,开展绿色生产。
市民应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推动、市民参与的良好合力,才能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市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威胁着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还阻碍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市发展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空气污染城市空气污染是城市环境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工具、工厂和燃煤等废气排放。
城市的高楼大厦和密集的人口也会导致空气流通不畅,从而加重空气污染。
为应对城市空气污染,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例如,鼓励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比如火车、地铁、电动汽车等,减少燃煤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减少工业废气排放。
政府还可以组织城市绿化计划,使城市的氧气增加,降低污染物浓度。
城市水质污染城市水质污染是城市环境问题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城市的废水、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大量化肥、农药等农业污染物流入河流,都会导致城市水质的恶化。
水质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都有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城市水质污染的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实现废水和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其次是增加城市的自来水供应,鼓励居民更多地饮用自来水,减少对河流的依赖。
最后,政府也可以采取环保措施,通过生态农业、化肥减量、环保工业等方式减少农业和工业对水资源的污染。
城市噪声污染城市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问题中常见的一种。
城市噪声污染的源头有很多,比如交通噪音、工厂噪音和城市建设噪音等。
这些噪音不仅给居民造成困扰,还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相当严重。
为了解决城市噪声污染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首先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噪声治理和预防,比如建造隔音墙、绿化带和公园等。
其次,政府还应该建设科学、成熟的环保技术设备,如斯密达喇叭井等,让噪音隔离,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城市化发展是当今世界的趋势,但随之而来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各种因素,研究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制度因素城市制度因素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的规划、用地、建设、管理及治理均受到城市制度的影响。
当前我国城市环境的大多数问题源于城市管理和制度方面的不足,例如城市聚集区的供水、供电、排泄、垃圾处理、道路畅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三、自然因素城市生态环境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
气候变化会影响城市的降水、温度及湿度等环境条件,地形地貌会影响城市内部的水流和空气流动,水文地质会影响城市建设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四、经济因素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发展模式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环境。
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增长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不同城市产业结构、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
五、人口因素当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人口增加是重要的特征之一。
城市化会导致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从而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冲击。
城市化时代,随之而来的人类活动、工业化、城市化等活动,也导致了大量的空气和水污染。
六、科技因素科技进步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并正在改变着城市环境的形态。
人类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了城市的环境治理、资源利用效率等,也同时产生了新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工业废水的处理、生活垃圾的处理、噪声污染等。
七、政策因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法律和政策,是制约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政策至关重要,政策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
同时,政策的实施和执行能力也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八、结论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和掌握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中各项因素的分析,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
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与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使得中国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1.生态破坏的加剧城市化进程中,许多自然山水林木被铲平建设区域、建筑物等覆盖体,导致了野生动物的失去栖息环境、非常恶劣的空气质量、水污染等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2.垃圾污染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城市垃圾产量越来越大,垃圾处理和出口不完全、垃圾堆放随意、进入城市排水口并随水流沉淀等行为都直接导致了城市环境的恶化。
3.能源消耗过度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城市的能源消耗量逐渐增加,不合理的建设覆盖、无组织、随意建设等行为都对城市能源消耗量造成影响。
三、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导致了很多人们的社会意识与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对城市的绿化水平、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1.城市环境生态破坏导致生活环境恶化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会对城市的绿地、土地、洁净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使城市居民的居住、作息等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差。
2.城市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体健康城市环境中空气浑浊,城市空气质量下降,长期暴露于这样的环境中,会使人们身体健康受到伤害,增长各类疾病风险。
3.城市自然资源消耗加剧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生态破坏还会导致自然资源消耗加剧,使城市中各种自然资源减少,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平衡。
四、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1.加强城市环境保护意识重要一步是,使城市居民提高对环保意识的认识,减少对城市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2.提高城市生态绿化水平计划大规模地修建公共景观区,发展城市绿化系统,提高城市景观美感和生态环境健康。
3.创新改革城市建设规划创造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同时也要在城市发展中兼顾环境保护、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与生态环境结课论文、引言学习城市生态与环境半个学期制久,得以系统地将城市与生态知识学习与总结,而终归要学以致用,现结合本学期课程内容及相关资料浅谈一下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几点内容。
现在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强调生态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建筑师也从“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念,转向人类与自然生态相协调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念成为必然。
尊重环境是生态设计的第一前提,在强调建筑标志性的同时迁就环境,才有可能实现多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1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量,并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建筑成本的2/3属于材料费。
据统计,建筑业消耗的物资占全国物资消耗总量的15%。
每年房屋建筑的材料消耗量占全国消耗量的比例为:钢材占25%、木材占40%、水泥占70%、玻璃占70%、运输量占8%。
我国仅建材生产和建筑能耗大约为全国能耗总量的25%。
由于普遍使用实心粘土砖建房,每年因烧砖毁田达10万亩。
同时建筑占据土地资源和自然空间,影响自然水文状态、空气质量,并产生大量的废气物,对环境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显著影响,国内建筑市场的旺盛需求以及建筑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建筑业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承担的责任是:在改善和提高人民居住环境的功能质量的同时,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或在使用的全寿命过程中考虑环境影响,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建筑,对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益和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2生态建筑的概念现代化正在使城乡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建造了更舒适的住宅、宽敞的写字楼和豪华的商场。
这些变化在带给人们快乐和自豪的同时,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又摆在人类面前: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和能量的过量开采,建筑物的冬季采暖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夏季制冷由于建筑物隔热不良造成的电力浪费,室内空气品质不佳影响人体健康及工作效率。
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的劣化,是员工工作效率的降低和各种“现代病”的出现。
于是,提出“生态建筑(或曰“可持续建:强调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
(1)生态建筑应当优先考虑使用者需求,努力创造优美、和谐的外部空间环境,提高建筑室内舒适度,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要有洁净的空气、水源与土壤,不致受到不良自然环境的危害,也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2)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建筑物能够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也就是说,要使能源和能源消耗降至最底程度。
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本地材料与资源,建筑风格与规模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外墙、窗户、门与屋顶,应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充分利用太阳能;良好的采光系统和充分自然通风条件。
(3)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从旧有建筑物中拆除的建筑材料,如砖石、钢材、木料、板材和玻璃等,尽可能保护好,根据不同情况,力求回收利用,并积极利用其他工农业废弃物料,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
(4)建筑物的朝向、体形与室内空间布置:减小建筑物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以减少采暖流与制冷能耗;使建筑物朝向合理以获取更多的太阳热量;建筑物内房间设置及尺寸布置恰当,既提高居住生活舒适度,又节省能源。
(5)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以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并取得防风、遮荫等效果。
(6)注重效率:通过技术进步和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提高建筑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智能化建筑,提高设施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适宜的建筑技术和绿色建材的集成,延长建筑整体系统的使用寿命,增强其性能及灵活性。
生态建筑归纳起来就是“资源有效利用(Resource Efficient Building)”的建筑。
有人把生态建筑归结为具备4“R”的建筑。
既“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Reuse”,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使用旧材料。
因此生态建筑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
3发展生态建筑的主要措施近年来,国内建筑界及环保界人士对生态建筑和健康住宅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室装修方兴未艾,大量化学装修材料用于居室装修,在美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居室环境的污染。
特别是大城市新建住宅居室空气污染,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3·1 居室空气主要污染物(1)甲醛:由各种建筑人造板、木质复合地板、压层木质板家具和胶结剂等挥发出来。
甲醛是一种致癌物质。
(2)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苯、二甲苯、芳香烃对人体有害,是致癌物质,它们广泛存在于建筑涂料、地面覆盖材料、墙面装饰材料中。
(3)石棉:主要存在于内外墙装饰和室内吊顶的石棉纤维水泥制品中。
(4)氡气:氡气是由土壤及岩石中的铀、镭、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物,存在于一些石材(特别是花岗岩)、水泥制品中。
(5)氨气:因冬季施工加入含尿素抗冻剂而产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健康住宅”的标准是:①尽可能不使用有毒害的建筑装饰材料装修房屋,如含高挥发性有机物、甲醛、放射性等的材料。
②室内二氧化碳低于1 000×10-6,粉尘浓度低于0·15mg/m3。
③室内气温保持在17~27℃,湿度全年保持在40%~70%。
④噪音级小于50db。
⑤一天的日照要确保在3小时以上。
⑥有足够亮度的照明设备,有良好换气设备。
⑦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并确保私密性。
⑧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能力。
⑨住宅要便于护理老年人和残疾人。
营造生态建筑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体现在建设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具体表现在策划设计阶段坚持节能环保原则,施工过程具有节能、降耗、低污染的特征,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具有环保型特征,建筑结果具有环保、节能、适宜性的特征。
目前,我国开发生产了一批“绿色建材”,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如“防霉壁纸”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经过化学处理,排除了壁纸在空气潮湿或室内外温差较大而出现的发霉、起泡、滋生霉菌等现象。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环境的控制开始要的环境因素有噪声的排放、粉尘的排放(扬尘)、运输的遗撒、大量建筑垃圾的废弃、油漆、涂料以及化学品的泄漏、资源能源的消耗等。
针对建筑企业主要的环境问题,出台了若干法规,如为加强扬尘污染控制,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市区堆放渣土、煤炭、煤灰、煤渣、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物质,必须采取防止扬尘措施,生活垃圾要逐步做到分类收集,密闭储存,无害化处理。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积极实施“黄土不露天”工程。
3·2 发展生态建筑的主要措施(1)节约能源。
我国能源紧缺,而且能源的利用率低。
例如:我国建筑能耗的平均能源利用率约为30%,是发达国家的1/3左右。
因此,必须重视节能,促进传统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①提高能源效率。
在设计中可利用多种方法达到节能的目的:根据基地自然条件,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要求,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通过建筑外围结构设计,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性良好的多层窗,减少建筑运行能耗;采用高效建筑供能用能系统及设备,限制低效供能用能系统及设备;推行绿色照明工程。
②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如地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逐步改变我国目前以不可再生的化石燃烧为基础的不合理能源结构。
(2)节约土地。
我国地少人多,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必须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①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合理规划农村住宅建设用地,积极发展小城镇;②规划设计应将节约土地与高效利用土地相结合,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③尽可能减少建筑物的体量以减少占地;④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⑤发展新兴墙体材料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限制使用和淘汰实心粘土砖,充分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⑥在建造中注意保护土壤。
(3)节约用水。
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的加剧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必须节约宝贵的洁净水,大力推进雨、污水回用以缓解城市缺水危机,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①通过鼓励采用节水型器具、改变用水习惯和水价杠杆调节等方式,降低用水量;②强调屋顶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地面雨水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收集或通过采用可渗透的路面材料使雨水能源入地层,保持水体循环;③建筑施工过程要重视节水和地下水的保护;④居住小区和建筑排水原位处理后回用于生活杂用、景观和绿地浇灌;⑤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经深度处理后用于市政杂用、景观用水和生态修复。
(4)节约材料。
建筑从建材的生产到建造、使用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且产生大量污染,如每生产1t熟料水泥要排放1t CO2,应尽量节省原材料,采用环保的、易降解、可再生的材料或替代品。
①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②发展高强、高性能材料,如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减少水泥和混凝土用量,消纳大量工业废渣,减少环境污染;③发展轻集料及轻集料混凝土,减少自重,节省原材料;④积极发展化学建材,节能、节木、节钢;⑤在住宅建设中采用轻钢结构体系,减少木材、水泥和粘土砖的用量,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
(5)废弃物利用。
每年因新建、装修和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非常大,基本用于回填。
大量未经处理的垃圾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占用大量宝贵土地,并污染环境。
城市垃圾治理要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目标,强调综合治理,注重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从而有效控制污染、回收资源,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①首先要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②提倡分类收集,对产生的垃圾尽可能通过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处理处置量;③在分类的基础上采用适宜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对有机易腐垃圾采用厌氧消化技术(高效率产生沼气和优质肥料)或简易堆肥,积极发展生物处理技术,对混合垃圾进行焚烧处理,余热利用,尽量减少填埋处理量,对填埋气体进行收集和利用,有效控制和处理垃圾渗滤液;④对垃圾的流向进行有效控制,严禁垃圾无序倾倒;⑤尽可能采用成熟技术,防止二次污染。
4结语“生态建筑”这一理念的提出,给建筑设计和技术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
尤其是现在的专业学生,更要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提高人们生活和工作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利用基地周围的自然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尽可能利用再生资源,强调建筑节能;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综合组织施工,努力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率;采用绿色建材,肩负起对未来环境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