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
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以缺盆循颈上颊,至目脱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接足太阳膀胱经
翻译-----该经循行路线起自手小指尺侧端,沿手掌尺侧缘上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向上,沿上臂后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后颈部椎骨隆起处)与督脉相会。
又向前进入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
其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面颊到外眼角,又折回进入耳中。
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
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病候------是主液所生病者:主要表现为咽痛、下颌肿、耳聋、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中医经络之—手太阳小肠经PPT
少泽穴
位于小指末节尺侧 ,距指甲角0.1寸。
后溪穴
位于手掌尺侧,微 握拳,小指本节后 的凹陷处。
养老穴
位于前臂后区,腕 背横纹上1寸,尺骨 头桡侧凹陷处。
穴位的功能与作用
少泽穴
清热利咽,通乳。主治咽喉肿痛,乳汁少 ,乳腺炎等。
养老穴
清头明目,舒筋活络。主治目视不明,头 痛等。
阳谷穴
明目安神,通经活络。主治头痛,目眩, 耳鸣等。
缓疲劳、缓解疼痛。
艾灸疗法
对手太阳小肠经的特定穴位进 行艾灸,可以温通经脉、调和
气血。
拔罐疗法
对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进行拔 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刮痧疗法
对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进行刮 痧,可以舒筋活血、缓解疲劳
。
预防手太阳小肠经疾病的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
避免手部受到寒冷刺激,特别 是在冬季要注意手部的保暖。
中医经络之—手太阳小肠经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手太阳小肠经概述 • 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 • 手太阳小肠经的病理变化 • 手太阳小肠经的保养与保健
01
手太阳小肠经概述
手太阳小肠经的起源和历史
手太阳小肠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经络学说中的一部分,其起源 可追溯至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手太阳小肠经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手太阳小肠经的理论和实践在历代中医名家,特别是明清时 期的医家们的努力下,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传播。这 些研究为现代中医经络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手太阳小肠经的生理功能
手太阳小肠经主要负责吸收胃腑渗下的水谷精微,将其传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 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手太阳小肠经还具有调节水液代谢、温煦肢体等 作用。
手太阳小肠经37页PPT38页PPT
• (1)头痛,目眩。
• (2)耳鸣,耳聋。
• (3)热病,癫狂痫。
• (4)腕痛。
•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小 肠
8 • 6、养老* (SI6)
• 郄穴
• [定位]
• 侧腕对掌。在前臂背面 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 桡侧凹陷中。
•
小 肠
• 8
• [主治]
• (1)急性腰痛。
•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Hale Waihona Puke 小 肠 1• 8、小海 (SI8) 合穴
• [定位]微屈肘。在 肘外侧,当尺骨鹰 嘴与肱骨内上髁之 间凹陷处。
• [主治]
• (1)肘臂疼痛。
• (2)癫痫。
• (3)耳鸣,耳聋。
• [刺灸法]直刺 0.3~0.5寸;可灸。
小 肠 1
1 • 9、肩贞* (SI9)
筋》:手太阳之筋,起于 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 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 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 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 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 出足太阳之筋前,结于耳 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 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 上属目外眦。
小 肠 2
• 手太阳经筋
• 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
•
小 肠 2 1
• [主治]
• (1)耳鸣,耳聋,聤耳。 • (2)齿痛。
• (3)癫狂痫。
• [刺灸法]
• 微张口,直刺0.5~1寸;可灸。
谢谢!
谢谢!
38
• [定位]正坐,自然垂
臂。在肩关节后下方, 臂内收时,肘后纹头上1 寸(指寸)。
• [主治]
• (1)肩胛痛,手臂麻 木 ,上肢不举,肩周炎。
8-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的开经时间是未时(13点—15点)这个时间小肠经经气最足,是刮痧的最好时间。
小肠经总共19个穴【本经穴】少泽(井),前谷(荥),后溪(输),腕骨(原),阳谷(经),养老(郄),支正(络),小海(合),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循行】①起始于小指外侧末端(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上向腕部(腕骨、阳谷),②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③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后侧,④出肩关节部(肩贞、臑俞),绕肩胛(天宗、秉风、曲垣),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会附分,大杼、大堆),⑤进入缺盆(锁骨上窝),散络于心,沿食道,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中脘),属于小肠。
上行的一支:⑥从缺盆上行,沿颈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颊(颧髎,到外眼角(会瞳子髎);弯向后(会和髎),进入耳中(听宫)。
又一支脉:⑦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
⑧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相通。
调理程序:1、点按听宫、颧髎、天容、天窗。
2、用刮痧板从肩中俞穴刮至肩贞穴。
3、用刮痧板从肩贞穴刮至阳谷穴。
4、点按腕骨、后溪、前谷、少泽穴。
小肠经分左右两侧,按照以上步骤调理完一侧后需重点刺激的穴位有小海(Xiǎo hǎi)合穴位置: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功效:疏经通络祛风止痛清热安神主治:头目眩晕、眼睛发黄、下颌肿痛、颈痛、肩臂疼痛、癫痫支正(Zhī zhèng)络穴位置: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功效:疏经止痛、泻热安神舒筋活血主治:神经疾病、颈项强痛、肘臂疼痛、手指挛痛、发烧、头痛目眩糖尿病、痤疮养老穴(Yǎng lǎo)郄穴位置: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功效:疏经祛风、明目止痛舒经活络主治:食物模糊不清、肩背肘腕痛呃逆,肩背酸麻冷痛阳谷穴(Yáng gǔ)经穴位置: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中医经穴-手太阳小肠经-陈炳乐
大医宫养生馆 大医宫健康养生信息咨询服务中心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1、少泽
• • 1)命名: 少,为小也;泽,润也。 手太阳小肠主液,本穴 为本经的井穴,指经气 始出微小,有润泽身体 之功,所以命名。 2)定位: 小指末节的尺侧指甲角 旁0.1寸。
• •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 • • • • • • 3)类属 五输穴之一,本经井穴。 4)刺灸法 刺法: 1.浅刺0.1~0.2寸, 局部胀痛。 2.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灸法: 艾炷灸1~3壮,艾条灸 3—5分钟。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灸法:艾炷灸1~3壮, 艾条灸5~10分钟。不宜 瘢痕灸。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 4)注意事项 针刺时先用左手把穴位 附近血管搏动位臵摸清, 将针从胸锁乳突肌内缘 与血管之间刺入,以防 刺伤颈内动、静脉,尤 其血管硬化或血管压力 大者,易致血管破裂、 大出血。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18、颧髎
•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 4)注意事项 针刺肩外俞穴,主要应 避免刺透肋间隙伤及壁 胸膜和肺。为此,针刺 宜顺应肋骨长轴的方向, 勿与其长轴垂直刺入。 程莘农主编的《中国针 灸学》提出肩外俞穴, 应斜刺0.3~0.7寸。
• •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15、肩中俞
• • • • 1)命名: 位于大椎与肩井之间。 2)定位: 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7、支正
• • • • 1)命名: 支,络脉也;正,正经 也。为本经络穴。 2)定位: 阳谷与小海连线上,腕 背横纹上5寸。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 • • • 3)类属 手太阳经之络穴。 4)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 0.5~1.o寸,局部重 胀,可向下放散至手。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 3—5壮,艾条灸5—10分 钟。
六手太阳小肠经
2023-11-19contents•手太阳小肠经概述•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介绍目录•手太阳小肠经的养生与保健•手太阳小肠经相关疾病与治疗•手太阳小肠经的进阶研究手太阳小肠经概述01CATALOGUE手太阳小肠经起始于小指的尺侧端,即少泽穴。
起始点经络从少泽穴起始后,沿着手掌尺侧上行,经过腕部、前臂、肘部,进入上臂的后外侧,最后到达肩关节后面的肩贞穴。
走向与连接在肩贞穴,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进行交接。
交接经脉经络的走向与连接小肠经与小肠相应,主要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特别是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
消化吸收排泄废物联络脏腑小肠经具有排泄体内废物的功能,将无用之水液和糟粕排出体外。
小肠经与心相表里,与心脏有密切联系,可以影响心脏的功能。
030201小肠经的主要功能消化系统疾病:如果小肠经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如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
头面部疾病:小肠经经脉循行经过头面部,因此小肠经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头面部疾病,如头痛、目痛、耳鸣等。
心脏疾病:由于小肠经与心脏有联系,小肠经的问题也可能影响心脏健康,如出现心悸、心慌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来调理小肠经,以保持身体健康。
小肠经与健康的关系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介绍02CATALOGUE主治头痛,项强,肘挛腕痛,热病,癫狂,支正穴气血由小肠经体表经脉向上汇聚本穴,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表经脉上行至本穴处的水湿之气。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配伍应用配神门治心神不宁、健忘失眠;配大椎、曲池治癫狂;配阳谷、后溪治颈项强痛、肘臂酸痛。
位于人体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定位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等五官及头颈病证。
主治配听宫、听会治耳鸣、耳聋;配列缺治颈项强痛;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配伍应用定位01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02肘臂疼痛、麻木;癫痫。
现代常用于治疗尺神经麻痹、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手太阳小肠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手太阳小肠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穴),沿手掌尺侧(前谷穴、后溪穴),上向腕部(腕骨穴、阳谷穴),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穴),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穴),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穴),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肩贞穴、臑俞穴),绕肩胛(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交会肩上(肩外俞穴、肩中俞穴;会附分穴、大杼穴、大椎穴),进入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穴、中脘穴),属于小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天窗穴、天容穴),上向面颊(颧髎穴),到外眼角(会瞳子髎穴),弯向后(会和髎穴),进入耳中(听宫穴)。
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穴),接足太阳膀胱经。
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气相通。
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
首穴少泽,末穴听宫。
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少泽穴、前谷穴、后溪穴、腕骨穴、阳谷穴、养老穴、支正穴、小海穴、肩贞穴、臑俞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肩外俞穴、肩中俞穴、天窗穴、天容穴、颧髎穴、听宫穴(1) 少泽穴SI1 Shào zã[定位] 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配伍]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痈。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2) 前谷穴SI2 Qián gǔ[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 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手太阳小肠经
11、 11、肩中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主治: 肩背疼痛、项背强急。 主治:①肩背疼痛、项背强急。 咳嗽,气喘。 ②咳嗽,气喘。 刺灸:向外斜刺0.5 0.7寸 0.5~ 刺灸:向外斜刺0.5~0.7寸。
定位:目外眦直下, 定位:目外眦直下, 颧骨下缘凹陷中。 颧骨下缘凹陷中。 主治:面瘫、 主治:面瘫、齿痛 颊 肿 、 面 痛 面肌瞤 面肌瞤动 刺 灸 : 直 刺 0 ·3 ~ 0 ·5 寸 。 3 5 可灸
腕骨配穴
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有清热安神定惊的 通里, 原络配穴法, 作用,主治高热,惊风, 作用,主治高热,惊风,。 太冲、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的作用, 配太冲、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的作用,主治 黄疸,胁痛,胆囊炎。 黄疸,胁痛,胆囊炎。 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 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 主治消渴。 主治消渴。
12、颧髎 、
颧髎配 颧髎配穴
配翳风、合谷,有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 翳风、合谷,有清热镇痛的作用, 三叉神经痛,齿痛。 三叉神经痛,齿痛。 肝俞,太冲,有舒肝解痉止痛的作用, 配肝俞,太冲,有舒肝解痉止痛的作用, 主治面肌痉挛,眼睑瞤动。 主治面肌痉挛,眼睑瞤动。 美容作用:色斑, 美容作用:色斑,痤疮
6、听宫
定位:耳屏前,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 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主治: 主治:①耳鸣 耳聋 ②齿痛 刺灸:张口取穴,直刺0 5 刺灸:张口取穴,直刺0·5~ 1寸。可灸
听宫配穴
三叉神经痛 。 电针听宫、听会、翳风,用连续波。 面痛 电针听宫、听会、翳风,用连续波。 突发性耳聋, 耳聋 突发性耳聋,先以右手拇指尖按压患 侧听宫、翳风,使患者有痠麻感, 侧听宫、翳风,使患者有痠麻感,然后再 针刺听宫、翳风。 针刺听宫、翳风。 耳三针:听宫、听会、 耳三针:听宫、听会、完骨
手太阳小肠经
指具有主干作用的线性脉管,包括十二正经和 奇经中的任脉和督脉。
3
络脉
指直接连于经脉之间的网络结构,包括十五大 络、三百六十五络等。
手太阳小肠经的概述
手太阳小肠经
是十二经脉之一,属于小肠的腑经络,联络脏腑器官,与心 、胃、膀胱等脏腑器官相表里。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
起于手小指外侧,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向上沿前臂外侧后 缘,经过肘尖、肘下沿上臂外侧后缘至肩部,然后进入锁骨 上窝联络心脏,向下沿腹腔后侧到达小肠。
状。
03
刮痧疗法
可以用刮痧板或者硬币等物品对手太阳小肠经的经络进行刮痧,以刺
激血液循环,缓解相应症状。
04
手太阳小肠经的养生保健
手太阳小肠经的日常保健
1 2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 的睡眠。
适量运动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 助于促进手太阳小肠经的血液循环。
周炎等。
手太阳小肠经的饮食调理
推荐食物
小米、黄鳝、鸽肉、猪肚等,有助于补充营养,改善消化。
禁忌食物
过度饮酒、吸烟、咖啡等刺激性食品,以及寒凉、油腻、辛辣等食物应尽量避免。
食疗方剂
如小米粥、黄鳝炖猪肚等,可辅助调理手太阳小肠经的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05
手太阳小肠经的常见病症与治疗
手太阳小肠经失调的常见病症
01
肩臂疼痛
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从肩臂外侧走行,若手太阳小肠经失调,可引起
肩臂疼痛,尤其在肩胛骨和脊柱之间,常常出现疼痛、僵硬和活动受
限的症状。
02
头项强痛
手太阳小肠经与头部联系密切,若手太阳小肠经失调,可引起头项强
医学专题一.手太阳小肠经
【穴性特点】
本穴具较好的疏风通络,行瘀止痛之
功,为治疗颈肩背痛的常用穴,也是治疗 某些乳房疾病的常用穴。《甲乙经》言:
“天宗主肩重肘臂痛,不可举。”近人认为, 针刺(zhēn cì)天宗穴对乳腺增生有较好的疗效。
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
颧 【定位】 髎 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的凹
通经络,安神志(shénzhì),清头目 【穴性特点】 本穴为小肠经输木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为临 床治疗头项痛,急性腰扭伤的常用有效穴。退热、止痉
的要穴,并主治(zhǔ zhì)神志病症。《圣惠方》:“肘 臂腕重难屈伸,五指尽痛不可掣,后溪主之。”《百症 赋》:“后溪,环跳,腿痛刺而即轻。”《通玄指要赋》:
【6】咽:狭义上指食管的上端,广义上指整个食管,此处指食管。 【7】目锐眦:又称目外眦,指外眼角。目大角为内眦。 【8】出页:指颧骨。
【9】目内眦:指内眼角,手足太阳经在此处交接。
第三页,共二十四页。
手太阳 小肠经 (tàiyáng)
主要病候
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 肩臂外侧(wài cè)后缘痛等症。
【主治】
口眼歪斜,齿痛,颧肿。配翳风、合谷(hé ɡǔ)治疗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配阳白、 四白。
【主治概要】 1.穴归小肠经,位于面部(miàn bù),具较好的熄风通络之功。对于局部病症,如口眼歪
斜,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眼睑蠕动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穴为手太阳,少阳之会穴,可清太阳之风热,泄少阳之风火,具清热,消肿,止痛之
功。可治风热齿痛,颊肿,目黄,面赤,齿神经炎,牙龈肿痛等症。
3.近人认为,颧髎穴向内上方进针,可直接刺激蝶腭神经节,对鼻炎有较好 的治疗作用。
《手太阳小肠经》课件
手太阳小肠经与其他经络不同, 其特点是循行路线较短,主要分 布在手部和小肠部位,与心、胃 等器官也有关联。
位置与分布
位置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部的小指外侧, 沿着手臂外侧向上循行,经过肩胛骨 ,止于头部太阳穴区域。
分布
手太阳小肠经在人体内呈左右对称的 分布,主要分布在手臂外侧、肩部和 头部。
功能与作用
功能
手太阳小肠经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作用
手太阳小肠经对于治疗一些常见疾病,如头痛、肩颈痛、手臂麻木等具有一定 的疗效。同时,通过按摩、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可以调节手太阳小肠经,达 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
02 《手太阳小肠经》与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中的小肠
小肠是六腑之一,主化物和泌别 清浊,与胃相表里。
小肠经在常见病中的应用
01
02
03
消化系统疾病
手太阳小肠经与消化系统 有密切关系,可应用于治 疗胃炎、肠炎等常见消化 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手太阳小肠经与神经系统 也有关联,可应用于治疗 失眠、头痛等神经系统疾 病。
运动系统疾病
手太阳小肠经与运动系统 相关,可应用于治疗颈椎 病、肩周炎等运动系统疾 病。
小肠接受经过胃初步消化的食物 ,进一步消化分清浊,将水液和 糟粕分开,水液归于膀胱,糟粕
传给大肠。
小肠的功能还包括分泌小肠液, 其成分有黏液、胆盐、消化酶等
,具有保护作用和润滑作用。
小肠与整体的关系
小肠的功能与人体其他脏腑器官有着 密切的联系。例如,小肠受盛化物的 功能与脾胃的关系密切,小肠泌别清 浊的功能与膀胱和大肠的关系密切。
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主要负责食物的 消化和吸收。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循行比较 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
食指桡侧端
小指尺侧端
沿上肢外侧
前缘
后缘
经过
肩上
肩后,绕肩胛
上颜面,止于 对侧鼻翼旁
同侧耳屏前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二)主要病候 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经穴歌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手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ShaoZe SI1
定位: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作用:开窍泻热,利咽通乳。 主治:乳痈、乳汁少等,昏迷热病等急症,头痛、咽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分寸歌
v S I 十九手小肠,少泽听宫起止详, v 头项耳目热神志,痒疮痈肿液病良。 v 少泽小指尺甲边,前谷泽后节前方。 v 后溪握拳节后取,腕骨腕前骨陷当。 v 阳谷三角骨上取,养老转手髁空藏, v 支正腕后上五寸,小海二骨之中央, v 肩贞纹头上一寸,臑俞贞上骨下方, v 天宗岗上窝中取,秉风岗上窝中央, v 曲垣胛岗内上缘,陶道旁三外俞章, v 大椎旁二中俞穴,天窗抉后大筋旁, v 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髎颧骨下廉乡, v 听宫之穴归何处,耳屏中前陷中央。
痫证,盗汗,目赤,目眩,咽喉肿痛。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太阳小肠经
应用:头项强痛,落枕配天柱。 后头痛配风府、至阴。 腰背痛,闪腰配水沟。合谷透后溪,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太阳小肠经(2月15日)因为讲到小肠经,小肠的作用在我们作为保健养生里非常重要,因为小肠消食化物,泌别清浊的,这是人恢复气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小肠的募穴是关元穴,这个道家讲的下丹田位置,所以要多讲讲。
消化消化,消为物理变化,把食物由大变小,由粗变细,由细入微,化即为化学变化,就是把以前不属于人体的物质化为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物质的过程。
小肠与心为表里关系,内经里讲,小肠之热为心热移之,心脏在上,主管手部气血流转,即如心气或心阳不足,手的温度会降低,甚至出现麻木冰凉状态,小肠在下,主管脚部气血流转,即如果小肠热不够,动力不足,人的脚部温度会降低,也有人理解为,心主要负责把气血鼓动推向全身,即主管动脉,小肠主要负责把气血回流至心脏,即主管靜脉。
且小肠居于中焦下焦前有膀胱,大肠三面环绕,男科或女科的一些重要器官都受小肠之热影响,包括大小二便,以下会慢慢解说。
中医认为,小肠把食物和水消而化之并吸收其中的绝大部分精微之后把精微交到脾,让脾根据人体所需要进行分配运化即所谓的火生土,这一点大家没什么争论,争论的地方在于膀胱里的水的来源。
现有几种观点认为,膀胱里的水的来源,一是小肠消化吸收(清水)后剩余的水(浊水)和残渣在进入大肠前,水(浊水)会通过一个小口经由三焦渗入膀胱。
一种是西医里解释的肾蒸腾吸收(清水)后的水(浊水)经输尿管流入膀胱。
我认同的水的运转过程为,小肠吸收到的清水和食物精微经由脾胃运化(按人体所需要分配好),水和精微(这里的精微指小肠消食化物后变成的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物质)会经由肺的升发和肃降作用散布全身(这也脾土生金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大肠里的水经小肠之热蒸腾作用上升到肺(大肠与肺相表里),这两部分水(为气态方式)经肺的肃降作用(这里有一个降温液化作用)经过三焦系统(三焦为水道,肺为上焦,为水之上源之说)下渗入下焦归于肾,这就是金生水的解释。
这个水的循环解释简单拿大自然的水的运化过程参照一下就更清楚了,地面上的水经热变成汽上升到天(人体就为肺),水汽上升到一定高度冷却变成水态,下降为雨,落地为水。
其实古代说五行相生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符合人体运行的规律的。
三焦,作为一个腑,是有其实体的,它即指人体腹腔的一个空间,也包括其中联系腑脏间联系的网格系统。
(天一生水,水是所有生物的孕育基础,水生万事万物,男人之精(肾阴所化的精子)和女人之精(肾阴所化的卵子)均为肾所藏的先天之阴精所化。
所以古人把肾为于水。
)所以们要保护好肾阴肾阳,表现之一如男人要尽量少的遗失精液,女人也要尽量少的节制欲望(女人高潮时流出的液体也属于精的一种。
比如说古代中医把男人的生殖器唤作宗筋,而肝主筋,也就是有些男性疾病需要从肝和肾两方面考虑的,而不能一味的补肾补肾,况且现在的电视上宣传的和性爱保健店里补肾药,大多添加性激素,用强行驱动和燃烧阴精的方式来提升人的性欲,这是饮鸠止渴的危险形为,千万要注意。
小肠经自人的小指少泽开始,至人体头部耳前的听宫止,共十九穴。
做针灸的记住这个经络的循行路线,主要是治疗肩背痛时知道痛在小肠经还是三焦经或是阳明经,依经取穴,胜过什么手三穴,肩三穴的这样乱枪打鸟。
小肠经的循行时间为13-15点,有些人一到这个时间段就发困,或潮热,或肩痛,就需要考虑是小肠经的问题了。
先说明一下:小肠经的五腧穴分别为井穴少泽,荥穴前谷,输穴后溪,经穴阳谷,合穴小海,它们的穴性分属金、水、木、火、土。
另外原穴为腕骨,络穴为支正穴,郄穴为养老穴。
■少泽穴开始小肠经穴位的讲解了哈。
小肠经的第一个穴位是少泽穴,少泽穴在小指尺侧指甲角旁开一分的地方。
少泽穴临床主要治症有:1、结膜炎,眼红痛症,因为少泽穴是小肠经的井穴,眼属于肝,实刚泄其子,泄小肠经之火可以助泄肝之实症。
点刺出血三五滴即可.。
另外补充说明一下,但凡井穴刺血,一般在刺前均用手循经往井穴方向捊五下十下的,以利气血运行,这样刺血后的效果才能更好。
2、急救,就是象昏迷,高烧致谵语抽搐等病,可以用少泽刺血。
上次讲到小孩因高热,邪热侵入心包导致高热不退,昏迷抽搐,角弓反张,胡言乱语,除了中冲泄心包经热,少冲少泽都可以用。
3.尺神经痛或因瘀导致的尺神经麻,尺神经痛麻就是沿尺骨循行到小指的部位痛麻,这种用少泽穴刺血效果也是非常好,隔天放一次,■前谷少泽往上是,前谷的取穴需要曲指握拳来找,握拳后小指根与手掌间有一横纹,就是横纹头取穴前谷穴是小肠经的荥穴,属水,用得不多,书上讲可以治疗头痛,眼痛,耳鸣、热病,乳少等,我们有更好的穴位可以用。
■后溪前谷后面就是后溪,也是曲指握拳取穴,在那横纹头边上取穴,等于就是从前谷往后溪,跨一个关节。
后溪穴是小肠经的输穴,属木,输主体重节痛,木气通于肝,肝主风,故后溪具有较好的止痛、舒肝祛风之效。
又因后溪通督脉,督脉入脑,总督诸阳经,故又对与脑有关的疾病及热病亦有效果。
1、常用于头、项、肩背、肘臂、腰椎疼痛,我在治涉及脊柱骨的疼痛病,首选就是后溪,有多次是入针痛即止,上周六来的一位跟萍水一起的朋友,颈椎常痛,加上引起的肩膀也痛,入针后溪和中渚穴,仅两针,就疼痛全消。
常遇到单独腰椎颈椎痛的,一针后溪就解决问题,后溪穴,大五腧穴里井荥输经合,属于输穴。
落枕也可以用后溪穴来做,前面还讲过落枕可以用列缺和手三里来做的,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2、后溪因为通大椎,所以用大椎可以退小儿高热,那用后溪其实也可以的,可以退热安神。
我们讲奇经八脉,每一个奇经都有一个十二正经上的穴位在管。
象这里督脉是后溪,前面讲过了任脉是列缺。
以后当然后面会有冲脉公孙、带脉足临泣、阴蹻照海、阳蹻申脉、阴维内关、阳维外关。
刚才说了后溪穴是小肠经的输穴,属木,木生火,小肠经属火,所以后溪穴就是小肠经的母穴,所以但凡小肠经上的虚症,均可以用后溪来治,比如小肠经循行线上,某人感觉肌肉酸酸的没力,那属于虚症,用后溪就很好。
■腕骨穴后溪上来的穴位叫腕骨穴,也就是说后溪和腕骨在同一掌骨边上,一个在头,一个在尾。
腕骨也主要用来治腰痛和握拳无力,据《杂病穴法歌》“腰连腿疼腕骨升”及《玉龙歌》里讲“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腕骨一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
”不过现在我们针灸治握拳无力的症状,常用透穴来做,用合谷透腕骨或三间透后溪的方法来做,可以增强效果■阳谷腕骨下来叫阳谷,阳谷是小肠经的原穴,原穴下针,可治虚也可治实。
阳谷穴在这个大骨头后面腕部的中间一个凹陷里。
我们知道手背腕部有三个穴位叫阳溪,阳池,阳谷,阳溪讲过,阳池是三焦经的,这个阳谷就是小肠经,都在背腕横纹上。
阳谷穴用得不多,原络治疗里偶会用到,知道位置就行。
■养老穴养老穴很重要。
这个穴的取法很重要,病人站或坐位,横肘,掌心向下,在尺骨茎突高点处作一标记,然后掌心向胸,则穴在尺骨茎突的桡侧缘凹陷处。
就是一定要手肘横曲然后掌心向下或朝胸才能取到该穴,掌心向下时,可以摸到一个凹陷,掌心向胸时,骨头就裂开有条缝了,在做养老透间使治手腕不能拧扭用力时,就必须保持曲肘手心面胸的姿势,从这条缝里下针,三寸针30度角透往对面心包经的间使穴,完成透针,病人会感觉很酸很胀,小角度稍捻几次就可以出针了。
我们之前讲臂臑的时候也讲过,养老穴是我们治疗眼部疾病的常用穴位,针,灸都可以,象老花眼,眼睛模糊,白内障,等都可以用。
对了,补充一下,养老穴是小肠经的郄穴,可以治小肠经气痹阻所致的急性病症。
有些落枕也可以用养老来做,急性发作的背侧肩周炎,也可以用这个穴来治疗■支正养老往上就是支正,支正在阳谷穴上五寸,支正穴,是小肠经的络穴,因为中医认为,扁平疣是小肠络脉虚的原因产生的一个次生物,所以用支正作为主穴来治疗,用针也可,用艾也可,象一些大的痣也可以用支正来做。
■小海支正上来是小海,小海的找法是先左手曲肘手指在上,掌心朝右,然后在肘部内侧可以摸到两块骨头,这两块骨头间的凹陷中取穴,按之手指有麻感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属土,小肠属火,火生土,也就是说小海穴也是小肠经的子穴,小肠经上的疼痛实症可以在小海上来治疗,因为实则泻其子。
■肩贞穴,臑腧穴肩贞穴在肩关节下方,当手臂自然下垂时腋纹头上一寸取穴。
肩贞穴用得不多,知道其位置就行,肩贞上三寸就是臑腧穴,就是腋后纹头直上,可以摸到一个凹陷,那块骨头叫肩胛冈骨,这块骨头的下缘凹陷处就是臑腧穴,这个穴用的也比较少,就是配合肩髃治疗肩周炎时会用到。
■天宗穴臑腧斜往下就是天宗穴,这个天宗穴很好找。
我们在肩胛骨,两边都有两个肩胛骨,你摸上去,会有两个三角形。
在这肩胛骨的正中间,就是天宗穴。
大约与第四胸椎平,天宗穴除了治疗肩胛骨痛,还有一个用处就是治疗乳腺炎,我这边一个表弟的爱人,刚生完小孩不久,乳腺炎发作,又是真空抽乳又是药敷热敷,但效果不好,痛得文胸都不能戴,年前来陪表弟来探亲,几针下去,还嘱其如果还痛再用艾绒隔姜灸,没想到今年后碰到再问,说针后就不痛了,艾绒也没用上。
■秉风穴天宗再往上回来就是秉风穴,秉风穴在天宗直上,把手臂举起来时,可以看到这里有个凹陷,约平第一胸椎下,这个穴位也是治肩周炎时会作为配穴使用,或在治疗因风寒引起的支气管炎时,作为配穴使用,平时用得也不多。
■曲垣穴,肩中俞,肩外俞秉风穴过来是叫曲垣穴,曲垣穴,约平第二胸椎,大约在臑俞穴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
用得也不多,知道位置就可以,包括肩外俞,肩中俞,这些穴位都用得很少,只有在治局部肩颈痛的时候会用上,一般也很少单独使用,我常用肩井透肩中俞或肩井透秉风穴的方式来做。
肩中俞的大约位置在大椎外开两寸的地方,大椎外开半寸的地方有个奇穴叫定喘,是专门用来治疗哮喘的,肩外俞是从第一胸椎下陶道穴外开四寸的距离的地方。
■天窗上次讲手阳明大肠经的时候讲到过扶突穴,扶突穴往后跨一条肌肉,这肌肉叫胸锁乳突肌,在这条肌肉的后缘边上,平喉结,平扶突穴,天窗穴也用得少,偶尔会用在作为耳鸣耳聋及局部颈项强痛等症■天容穴天容穴在耳朵的正下方,位置在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处,天容穴,平时不大用,主要治疗的病症为梅核气,梅核气就是感觉喉中有物阻塞,但想咳又咳不出,咽又咽不下,就是觉得不舒服,往往一针见效。
■颧髎穴天容穴往上是颧髎穴,这个穴位从目外眦直下找,在颧骨下缘凹陷处,这个颧髎穴的作用就是治疗面部中风及三叉神经痛的时候会用,象面神经麻痹或痉挛的,可以用颧髎刺血的方法,隔两天左右一次,一般五到7次可以治愈,一次出血约3ML左右,可以加拔罐■听宫最后一个穴位是听宫,我们在耳屏前面有三个穴位,由上往下为耳门,听宫,听会,相距均为5分左右。
听宫的位置在耳屏正中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中间红点处为听宫。
听宫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的交会穴,三脉均入耳中,针之可以疏调三经经气,为治耳病要穴,象耳源性眩晕,耳聋耳鸣等。
听宫上五分的耳门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听宫下面的听会,是足手阳胆经上的穴位,这三个穴位都可以治疗耳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