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四课第二节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3:2.1 哲学的基本问题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3:2.1 哲学的基本问题练习题

一、选择题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故选B。

2.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能不能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展开的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B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二是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3.天宇好戏连台,上演“水星东大距”“最大最圆月”“流星雨”等天文观象。

天文机构及专家均及时准确地作出了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答案D解析现在人们能及时准确地预报上述天文现象,而古时候人们不能认识这些现象,反映了可知论,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4.2020年前后,我国将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科学实验舱,开始建造空间站。

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类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确处理好()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②人类与自然的关系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④哲学和实践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C解析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属于()A.存在范畴B.思维范畴C.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答案B解析“规划”属于人的主观思维范畴,B当选,A排除;C、D都夸大了该规划的作用,不选。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哲学常识部分)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哲学常识部分)

哲学常识部分前言1、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起指导作用。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1、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意识:从起源看: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本质看: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3、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促进或阻碍作用)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正确的。

造成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原因有:客观原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主观原因: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义: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则刚好相反。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1、联系的概念: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的普遍性: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既不能否认、割断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2、因果联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特点: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相互依存: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联系:甲乙丙相互转化:甲乙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3、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原理:含义:整体是指事物的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过程;部分是指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专题复习系列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专题复习系列

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Ⅰ、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Ⅱ、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现实意义。

【基础知识】Ⅰ、基本概念1.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这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科学的方法论,是学习唯物论知识的根本目的。

所以应准确、全面地对这一概念作以下的把握: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主观主义:就是从主观出发,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

3.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哲学观点。

4.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哲学观点。

Ⅱ、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本专题的内容是前一专题的延伸。

总的来说前一专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基本原理,有什么样的原理,就应该有与之相应的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要求我们的思想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是唯心主义。

方法论意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1.揭批“法轮功”的歪理邪说⑴背景材料材料一:“法轮功”的创立者李洪志散布种种歪理邪说,蛊惑人心。

他说:“世界上的一切,大到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神安排的,社会的发展也是神安排的”;“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灵体,都是有思想的”;“地球有三次爆炸,第一次是我师爷定的,第二次是我师傅定的,第三次爆炸是我来定的,我使用功力也只能让地球爆炸时间推迟30年”。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习题: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第2课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习题: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第2课

第二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相应括号里写T,错误的写F。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T)2.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F)提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F)提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4.规律有好坏之分。

(F)提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无好坏之分。

5.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F)提示: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客观规律不能被创造或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正确。

)6.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解析本题属于识记类题目,B项是对运动概念的准确表述,故应选之。

答案 B7.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解析材料中名言强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故选B。

A、D两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B8.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解析克拉底鲁否认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是典型的不可知论。

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C9.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运动与静止概念的把握,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B、C、D三项说法都错误,故应选A。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

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⑵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利用自然物 人们改造自然物
都需要遵循 它们固有的 属性和规律
人类产生以后大自然处处留下 结论: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了人类活动的痕迹,那么人类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 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 历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有没有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即自然界是物质的).
机械运动
热.光.电.磁以及 物理运动 原子内部基本粒 子的运动和变化 用石油或天然气制造出合 化学运动 成纤维,橡胶,洗涤剂,染料, 药品等. 生命运动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
社会运动
你知道反映运动变化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四季更替,日月轮回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日月如梭,寒来暑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苦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第五个半星期
我已长到14毫米啦!有眼睛、鼻子,还有小嘴巴。
第八星期----2个月
长达4厘米的我,几乎所有的器官已经就位,黑 黑的眼珠使我更加漂亮,大大的脑袋中,脑神经细 胞已大量形成。
3个月了!
四个多月
四个多月的我,安详地浮在温暖的羊水中, 这使我避免了不少来自外界的碰撞。 我的耳朵长成,爸爸妈妈开始每天给我上课,胎教。
1 2 3 4 5 6 7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天 数
2、规律的特征: ①客观性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违背规律必然遭到惩罚。

高中政治 哲学前五课精品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哲学前五课精品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政治1——5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2、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联系是A、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之科学”B、哲学源于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C、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4、“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5、“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

”这段话阐明了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6、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

下列理解最切合题意的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7、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哲学的基本问题B、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8、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可知论D、二元论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记背大全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记背大全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记背知识大全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附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附答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可知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不可知论(庄子梦蝶)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键词:气、水、火、土)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的)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关键词:我)②客观唯心主义(关键词:理、上帝、上天、神仙)巩固练习:1.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

观点二: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这两种观点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派别,划分它们的标准是()A.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的不同理解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2.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A.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D.物质是按―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3.王守仁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下列名言与王守仁的观点同属一个哲学派别的是()①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②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③“自我”是自身的原因和世界的本质,“自我”周围的现实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B.“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5.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①指鹿为马乐极生悲②形谢神灭理生万物③盲人摸象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断章取义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6.下列观点与漫画中的人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7、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8、“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同步训练:2.1哲学的基本问题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同步训练:2.1哲学的基本问题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同步训练2.1哲学的基本问题1、古往今来,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

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①祸福相依②理生万物③飞矢不动④万物皆可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源和关键。

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②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③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④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尽管儒家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佛家讲的是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但究其哲学本质,它们的理论反映的基本问题都是( )A.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下列属于这一问题的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②思维与存在是否息息相关③思维能否反作用于存在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2017年台风“天鸽”于8月23日在广东珠海沿海登陆,造成很大危害。

“天鸽”台风具有强度大、移速快、影响广、后期路径不确定等特点。

“天有不测风云”,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人们时常发出这样的叹息。

从哲学角度看,该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这是因为(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自然界具有客观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存在是思维的反映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①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②各种哲学的发展方向③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④哲学的产生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④7、科学家探测到了火星上存在着随季节变化的条纹状含盐流水痕迹,还探测到浸满水的高氯酸盐分子的存在,由此断定“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二课第二节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二课第二节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7月31日,英国《每日邮报》在线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新闻网消息称,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近期目睹了超大质量黑洞“大口吞噬”掉周遭高温气体的场景,这是人们首次在X波段如此清晰地获取该天文奇观的图像。

这主要说明(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运动是有规律的D.脱离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解析:选A。

题意主要强调超大质量黑洞在运动,而不是强调运动的主体是物质,故选A不选B。

C、D两项不符合题意。

2.(2012·江苏天一中学调研)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解析:选C。

本题以王夫之的话为命题依据,着重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关系的理解判断能力。

王夫之的话表明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C 项切合题意,A、B、D项表述错误。

3.“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警示人们要珍惜年华。

古人对时间的体验与此类似的是( )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④叹长河之流速,送驰波于东海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①指时间流逝像河水一样,不会停息。

④感叹时间如长河一样飞逝,故①④与题干相符。

②表达一种伤感情绪,③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致,都与材料无关。

4.“别人跟我比父母,我跟别人比明天”,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发展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解析:选A。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

“比明天”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所以A 切合题意,B、C、D则不符合要求。

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训练: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训练: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基础巩固]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是()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C.自然和规律是辩证统一的D.自然和人类社会是辩证统一的3.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4.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

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5.“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事实。

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

这表明()A.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能力提升]6.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练习哲学的基本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练习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下列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④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存在A.①③B.②④D.①③④答案 D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存在。

故①③④观点正确,答案选D项。

2.欧洲多国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表明,饮酒与癌症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关联,男性癌症病例中有十分之一都与饮酒有关。

这体现了()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答案 C解析科学研究表明饮酒与癌症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关联,这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3.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答案 C解析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4.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即()A.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B.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关系问题C.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问题答案 D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5.哲学史上尽管学派林立,但古今中外一切哲学派别的斗争,基本都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且必须回答的问题②是人类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物质基础④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A.①②B.③④D.①②③④③观点错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选择题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他们的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ﻫ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答案】B【解析】“水是万物的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两种观点都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在本质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符合题意;A、C、D都不合题意。

ﻫ故本题选B、2.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ﻫ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③气者,理之依也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④→②ﻫB、③→②→④ﻫC、①→③→④ﻫD、②→①→③【答案】B【解析】①主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ﻫ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ﻫ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ﻫ④辩证唯物主义;ﻫ依照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基本形态,能够作出如下排序:③→②→④故答案为B、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和存在辩证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ﻫD。

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答案】C【解析】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因此正确答案为C;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ﻫ4.“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ﻫ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ﻫ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依然意识D。

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准确掌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没有景物,何来感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没有感情,何来景物”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意识,故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依然意识,C符合题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A错误;材料所体现的分歧和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无关也未体现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BD不符合题意。

2020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练习:第二课 课时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含答案

2020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练习:第二课 课时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含答案

课时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应学生用书P71.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我们能够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

这个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③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D解析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③说法均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答案选D。

2.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 C解析②③是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

①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二者的辩证关系问题。

④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3.荀子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费尔巴哈说:“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

”对上述两种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都属于可知论②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③都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前者属于不可知论,后者属于可知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荀子和费尔巴哈的观点都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都属于可知论,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A。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①哲学的阶级性质②哲学发展的方向③哲学的产生④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 B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而不是阶级性质,因此①不能入选,②入选。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练习题

1.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正确的认识有()①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③B.②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②日出东方③新陈代谢④水往低处流A.①③ B.②③ C.③④D.②④3.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4.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国积极融入这一进程,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上述材料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尊重规律,积极融入这一进程。

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D.人类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地壳的剧烈运动会带来巨大破坏,2010年4月14日发生的青海玉树地震再次引起人们对地震的高度关注。

据此回答5.6题。

5.地壳的变化“出人意料”,体现出( )①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③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④意识对物质的存在和变化不会产生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6.地震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地作用于人类生活。

关于“客观实在”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人们抽象出来的一切现象D.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的属性和本质7.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8.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后人评述此句的意境全在“挂”字之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四课第二节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副对联蕴含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道理是(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做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A.③④B.①②C.①④ D.②③解析:选C。

题干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其理论依据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

2.(2012·山东济南第三中学测试)“目光远大的人应当将自己的每一个愿望摆好位置,然后逐一地去实现它。

”法国作家拉罗什福科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统一的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解析:选A。

远大的目标,有赖于每一个愿望的逐一实现,这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发生。

3.有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在直道上比赛速滑很难甩开对手,赛跑选手的超越常常是在弯道处;经济发展也一样,“弯道”跑不好,就只能成为一个跟跑者、追随者或落伍者。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B.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和发展解析:选D。

“弯道”对运动员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弯道”跑好了,是超越对手的好时机;“弯道”跑不好,只能成为一个跟跑者、追随者或落伍者,这说明必须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D符合题意。

4.汉·陈宠《清盗源疏》:“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

”其中“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量变与质变有着根本的区别B.轻与重、大与小是相互联系的C.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轻决定重,小决定大解析:选C。

材料内容突出了轻与重、小与大的统一,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所以,应选C。

5.下列名言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D.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糟子必诚其意解析:选A。

“匆匆落地的果子一定苦涩”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

A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符合题意。

B、C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D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均与题意不符。

6.古时某人学认字,前三天学会了写“一”“二”“三”,就辞去了老师,以为写字读书,不过如此。

一日写请柬,请万某人喝酒,他就只好骂这人姓不好和请柬做得不够大,因为他要画一万个杠杠。

这个故事说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④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要重视量的积累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C。

解答此题先要读懂故事,找出其寓意,然后与哲学相结合,故事强调的是要注重量的积累,而不是在强调质变,所以②③不符合题意。

①④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7.(2012·浙江温州中学调研)黑格尔在《小逻辑》一书中曾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哲学原理。

书中写道:“一个农夫看到他的驴子驮着东西愉快地行走时,他继续一两一两地不断增加它的负担,终于驴子担负不起这重量而倒下了。

”这个故事所含的哲理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的应用。

读材料归纳出哲学道理。

先从理论上说明原理内容,然后结合材料引出方法论。

答案:(1)这个故事包含了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的原理。

(2)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先从量变开始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因此,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1.“他遇到小事的时候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最后,他抓住了参天大树。

”《士兵突击》中连长高诚对士兵许三多的这句评价,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④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③解析:选D。

“他遇到小事的时候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最后,他抓住了参天大树”表明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和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道理,因此②③正确。

①④与题干无关。

所以该题选D项。

2.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工人操作不慎,一个海底甲烷气泡由钻杆底部高压处向低压处上升,喷出井口的甲烷气体遇到明火引发系列爆炸,造成钻井平台沉没后大量漏油,导致墨西哥湾地区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

这一事件告诉我们(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一个甲烷气泡最终导致生态灾难,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及部分对整体的影响,故①②④均正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客观的,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故③错误。

3.不同地区和人们的收入差距必须控制在社会心理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否则,就容易引发诸多社会矛盾。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解析:选D。

必须把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心理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说明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其理论依据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故选D。

4.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下图所示从健康与非健康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B.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C.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D.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解析:选A。

注意题目的范围是“健康与非健康角度”,PH值在7.35和7.45间均为健康,属量变过程,故选A。

B、C、D均包含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故不选。

5.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下列关于对质变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质变一定是发展②质变可以脱离量变③质变是一种显著的变化④质变发生,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解析:选D。

①错误,质变不一定是发展,质变包括“上升”和“下降”两种性质的变化,而发展是指“上升”的质变。

②错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④正确,故选D。

6.“有人这样问过我,播出的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呢?我说不,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的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少一些……”事实上,公益广告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这启示我们(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②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③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④有了量变就必然产生质变A.②③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④解析:选B。

本题以公益广告的作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

题干强调公益广告正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这表明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表述错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④表述错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

故选B。

7.(2012·河北保定质检)笑话:甲乙两个吝啬鬼交了朋友。

这天是甲的生日,乙拿了一个鸡蛋,去给甲祝寿,说:“老兄生日,送上一只肥鸡,只是嫩了点。

”甲没说什么,就收下了。

不久,乙过生日,甲砍了几根新竹子,扛来给乙祝寿说:“贤弟寿辰,送上十斤鲜笋,只是老了点。

”两个吝啬鬼的做法之所以可笑,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①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违背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③故意混淆了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④没有抓住主要矛盾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选C。

两个吝啬鬼的做法都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也都违背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混淆了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

因此①②③正确。

④与题干无关,所以该题选C项。

8.在一揽子计划中,十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令人瞩目。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成为关系中国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哲学依据是(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B.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性能起决定作用C.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D.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解析:选D。

从哲学角度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原因在于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能引起质变。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9.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就要求我们( )A.要重视量的积累B.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C.要坚持适度原则D.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析:选C。

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题干强调的是要坚持适度原则,过犹不及,故答案应为C项。

(2012·辽宁沈阳二中测试)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被誉为一部奇书,其中不乏至理名言,耐人寻味。

据此回答10~11题。

10.“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这句话是说,批评别人过错不要太严厉,要顾及到别人是否能够承受;教人家做善事,也不要要求过高,要考虑对方是否能够做到,不要使其感到太困难。

从辩证法角度看,因为( )A.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B.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解析:选C。

根据题目中的辩证法要求,排除A、B这些唯物论选项;材料中的观点,说明做事要适度,因为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正确;D和题目无关。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①适可而止②题海战术③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④恰如其分⑤浓妆艳抹⑥严肃不足,调侃有余⑦一口吃不成大胖子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⑨擒贼先擒王A.①③④ B.⑤⑥⑦⑧C.②⑤⑦⑨ D.③⑥⑧⑨解析:选A。

②⑤⑥违背了适度原则,⑦没有重视量的积累,⑧表明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⑨体现了抓主要矛盾,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12.“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直至房屋坍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