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象防雷技术的研究 张融民 刘洪宇 张柏松

合集下载

2016-01 防雷技术与科学 第一章

2016-01  防雷技术与科学  第一章

防雷技术与科学《防雷技术与科学》(1 )梅卫群大气物理学院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系参考书:《现代防雷技术》潘忠林编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雷电学原理》陈渭民编著气象出版社《防雷技术基础》虞昊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防雷技术与科学Martin Uman 著银燕杨仲江郭凤霞张其林译校防雷技术与科学第一章闪电知识1闪电尺度、类型2雷暴云中电荷分布特点3云和地之间的闪电类型4闪电发生原因5全球平均闪电密度6梯级先导过程7单闪击闪电8后续闪击9正极性梯级先导和负极性梯级先导回击的峰值电流10电子系统的防护方式11小型建筑物截收面积12影响住宅是否需要雷电防护因防雷技术与科学1.1 闪电类型闪电是长度大于1km 的超长电火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大多数闪电发生在夏季雷暴中,典型的长度为5~10km ,图1 亚利桑那州沙漠上的地闪Ⅰ闪电类型防雷技术与科学图1给出的是最常见的地闪,即起始于云中,然后向地面防雷技术与科学图2闪电起始于地面某一物体上,然后向上传输或进入云中电荷区。

在这两类地闪中,通道的方向,即初始放电过防雷技术与科学•沙尘电弧放电:涡旋运动的沙漠沙尘暴中,会产生几米长的火花,通常,不把这种短距离电火花称为闪电。

•火山闪电:火山的喷发物可以产生几千米长的放电,即所谓的“火山闪电”。

•核闪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近地面的热核(氢弹)爆炸中(自此以后,这种试验不再继续进行),被称为“核闪电”,爆炸过程中被向上输送到大气中的负电荷(电子)是产生核闪电的电荷源。

•行星闪电:伽利略号轨道飞行器及早期的航天飞行器的影像记录均表明木星的云中有闪电出现,并且有证据表明土星上也会发生闪电。

防雷技术与科学静电(static electricity ):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

当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正静电,当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负静电。

气象防灾减灾与服务书籍

气象防灾减灾与服务书籍

气象防灾减灾与服务书籍
气象防灾减灾与服务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气象学、灾害管理、应急响应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气象防灾减灾与服务的书籍,这些书籍可以帮助你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
1. 《气象灾害学》(作者,陈道明),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气象灾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以及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御等方面的知识。

2. 《气象与灾害减轻》(作者,李玉瑞),该书详细介绍了气象灾害的成因、发展规律以及减灾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还介绍了气象服务在减灾中的应用。

3. 《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作者,李大庆),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气象灾害预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措施。

内容涵盖了气象服务、预警系统建设、灾害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4. 《气象与灾害管理》(作者,张晓宏),该书从灾害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气象与灾害管理的关系,并介绍了气象服务在灾
害管理中的应用。

同时,还对气象灾害的评估、预警和防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5. 《气象灾害防御与应急管理》(作者,王铁成),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气象灾害的特点、成因和防御措施,同时还介绍了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内容涵盖了气象服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书籍涵盖了气象防灾减灾与服务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你全面了解这个领域的知识。

阅读这些书籍可以提高你在气象防灾减灾与服务方面的专业水平,为灾害管理和应急响应提供参考和指导。

气象防雷交流材料

气象防雷交流材料

气象防雷交流材料
气象防雷交流材料
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气象防雷的相关知识。

雷电是一种自然界的灾害,具有毁灭性和危险性,因此对于气象防雷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首先,我想大家都知道雷电是由于云层中的负离子和地面之间所产生的静电放电现象。

气象防雷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预警和防范措施来减少雷电活动的危害。

气象预警是气象防雷的第一步,它可以提前预测雷电活动的发生,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发出警报,引导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而防范措施则包括了对高风险区域的警示和防护设施的建设等。

在气象防雷工作中,我们需要依靠多种手段和技术来进行预测和监测。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雷电定位系统来确定雷电的活动范围和路径,为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此外,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和气象雷达等仪器设备来监测云层中的静电荷分布情况,从而预测雷电的产生。

在实际的防雷工作中,我们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雷电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现象,如果没有必要,不要进行户外活动。

尤其是当雷电活动较为频繁时,需要尽量避免在开放场地、高地、水面以及高厉声响处停留。

此外,在室外工作时,要及时避开高大的金属物体和高杆设施,以免成为雷击的目标。

总之,气象防雷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任务。

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气象防雷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雷电灾害,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谢谢大家!。

雷电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雷电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雷电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雷电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危害越来越大。

雷电不仅会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电子设备、通信设施等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损坏。

因此,对雷电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迫切。

一、雷电防护技术的研究雷电防护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建筑物的防雷。

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建筑物的防雷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然而,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雷电对于电子设备和通信设施的影响日益显著,雷电防护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

目前,雷电防护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雷电监测技术雷电监测技术是指利用各种雷电探测设备和手段,对雷电活动进行实时监测、跟踪和预警。

目前,常用的雷电监测技术主要有雷达监测、磁控监测和电场监测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对雷电进行监测和预警,为雷电防护提供了重要支持。

2. 雷电物理学研究雷电物理学研究是对雷电产生的物理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索有效的雷电防护技术。

目前,常用的雷电物理学研究方法有雷电模拟、雷电分析和电磁场仿真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研究雷电产生的物理机理,为雷电防护技术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

3. 雷电防护材料研究雷电防护材料研究是对于各种材料在雷电环境下的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索有效的雷电防护材料。

目前,常用的雷电防护材料研究方法有雷电暴涌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多物理场试验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研究各种材料在雷电环境下的性能,为修建雷电防护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雷电防护技术的应用雷电防护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除了建筑物和工矿企事业单位等传统场所,现在更多的应用在电子设备、通信设施、交通运输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1. 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如何保护电子设备免遭雷电侵害,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些通用的电子设备如计算机、手机、冰箱等可以采用电源瞬间故障保护、电源线破断保护等技术进行雷电保护。

雷电灾害的天气学与灾害防治研究

雷电灾害的天气学与灾害防治研究

雷电灾害的天气学与灾害防治研究第一章:引言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

雷电灾害的天气学和防治研究对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由于雷电灾害的复杂性,其研究能够促进跨学科的发展,包括气象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

第二章:雷电的形成和分类雷电是一种大气现象,在大气电学中,通常用电荷分离来描述这一现象。

雷电的形成与空气中的水、冰和粉尘颗粒密切相关。

雷暴中的云彩由水滴、冰晶和气溶胶组成,其中的电荷分子随着云彩的活动而分离。

通过电离、复合和重复分离等过程,云体内的正负电荷被分离出来,形成电荷区域。

当电荷区域差异很大时,电荷会通过空气中的通道形成强烈的闪电放电,产生雷声和能量释放。

根据发生的位置和形式,雷电可以分为接地雷电、空中雷电和云间雷电等几种类型。

接地雷电是指云与地面之间的放电,空中雷电是指云彩之间的放电,而云间雷电则是指云顶或云底内的放电。

不同类型的雷电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不同的影响,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第三章:雷电灾害的危害雷电灾害是一种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害的自然灾害。

雷电灾害包括闪电、雷声、强风和冰雹等,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闪电。

闪电可以引起大火、构成飞行和导航危险、破坏电信和供电线路,甚至对人类生命造成威胁。

对于一些动物,如牛、羊和马等,在雷暴天气下也会受到影响。

除了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外,雷电灾害还会对农业和林业造成严重影响。

当强烈的闪电放电通过农田和森林时,会烧毁农作物和树木,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四章:雷电灾害的天气学研究雷电灾害的天气学研究着重于研究雷暴系统的形成、演变和结构,以及不同类型的雷电的环境和气象条件。

这种研究涉及到大气层内的动力学和物理学、电离与辐射化学、雷暴气象、能量转换和传输以及生态学。

闪电探测器是雷电灾害天气学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

它通过监测电场和电流的变化来确定闪电降落点和雷暴的位置和强度。

这项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预测和防治雷电灾害。

自动站防雷工作要点及技术措施

自动站防雷工作要点及技术措施

科技研究农家参谋-197-NONG JIA CAN MOU自动站防雷工作要点及技术措施包勿日塔(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气象局,内蒙古呼伦贝尔,021300)【摘 要】自动气象站因其内部精密电子设备较多,再加上其布设区域特点,所以受雷击的风险较大。

因此,加强自动气象站防雷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

本文重点探讨了自动气象站防雷工作要点以及技术措施,以供同行人士参考。

【关键词】自动站;防雷工作要点;防雷技术措施近年来,随着气象事业呈跨越式发展态势,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各类新型自动气象站开始在我国各个地区广泛建设运用。

自动站通常由采集器、传感器、业务计算机、供电系统、通讯系统等共同组成,通过这些设备以及相关系统的共同配合做到了对雨量、湿度、温度、风向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的自动采集。

而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传感器等设备绝缘强度性往往比较低,时常存在电磁干扰敏感性差以及过电耐受性较低等问题,且自动站大都布设于空旷区域,故遭受雷击的风险较大。

一旦自动气象站的防雷措施不到位,势必会致使自动站观测仪器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不利于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本文主要结合自动气象站的实际情况,重点对自动站防雷工作要点及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以确保自动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1 自动站防雷工作要点自动站的防雷工作属于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专业技术,在设计时不但需要充分思量到对直击雷进行防御,同时需要考虑对雷电感应和雷电波入侵进行防护。

总体而言,自动站防雷设计需要注意下述要点:提前对自动气象站所在区域的周边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观测仪器的装设情况、雷电灾害特征等相关信息进行调查研究,并严格按照防雷相关标准规范要求进行雷电整体防御工作,切实保障自动站层层设防,面面俱到,多级防护。

2 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措施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主要涵盖2部分:即外部防雷技术措施和内部防雷技术措施,其中外部防雷技术措施主要为了对直击雷进行防御,内部防雷主要是为了对感应雷电以及雷电入侵进行防御。

气象技术在自然灾害中的应用研究

气象技术在自然灾害中的应用研究

气象技术在自然灾害中的应用研究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自然灾害犹如隐藏在暗处的猛兽,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而气象技术,就像是我们手中的盾牌和利剑,在与自然灾害的搏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预测风暴的路径到评估干旱的影响,从防范洪水的肆虐到减轻地震后的次生灾害,气象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且不断拓展。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气象卫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巨大作用。

气象卫星能够从太空俯瞰地球,提供大范围、高时效的气象信息。

它们就像是地球的“天眼”,时刻注视着大气的变化。

在台风来临前,气象卫星可以准确地捕捉到台风的形成、发展和移动路径,为沿海地区的居民提供宝贵的预警时间。

通过卫星云图,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台风眼的结构、云系的分布,从而对台风的强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此外,气象卫星对于森林火灾的监测也功不可没。

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卫星能够迅速发现火源的位置和火势的蔓延方向,为消防部门制定灭火策略提供关键依据。

气象雷达则是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利器。

它能够对局部地区的天气进行精细探测,特别是对于强对流天气,如暴雨、雷暴、冰雹等,有着出色的监测能力。

气象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回波来分析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风速、风向等信息。

当雷达回波显示出强烈的反射信号时,往往意味着可能有暴雨或者强风暴即将来临。

在城市防洪中,气象雷达可以提前预警短时间内的强降雨,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如开启排水泵站、疏散低洼地区的人员和车辆,从而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

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是现代气象技术的核心之一。

这些模型基于复杂的物理和数学原理,将大气的状态、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输入到超级计算机中进行模拟运算,从而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观测数据的不断丰富,数值天气预报的精度和时效都有了显著提高。

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准确的天气预报能够让我们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例如,在干旱来临前,通过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降水情况,农业部门可以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采取节水灌溉措施,以减轻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关于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的研究论文

关于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的研究论文

关于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的研究论文网络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关于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的研究学习中心:奥鹏学习中心层次:专科起点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年春/秋季学号: 151350309143学生:赵斌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内容摘要雷电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雷电现象极具破坏性,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物数量、建筑电气设备明显增多。

此外,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网络和室内电气设备过度依赖,这些原因导致建筑物雷电灾害发生机率逐渐上升。

因此,加强对行电气设备的防雷、接地的研究尤为必要。

关键词:防雷;接地;电气安全目录内容摘要 (I)1 绪论 (1)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1.2 防雷接地保护的重要性 (1)1.3 防雷接地保护的研究现状 (2)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3)2 变电站高压电力装置防雷技术 (4)2.1 引言 (4)2.2 雷电参数特性 (4)2.3 变电站防雷技术措施 (5)3 接地与屏蔽 (7)3.1 防雷接地 (7)3.2 屏蔽和等电位连接 (8)4 结论 (9)参考文献 (10)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停电,会对电网造成较大的危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不仅为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和配电网实现自动化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供电部门提供更安全、经济、可靠和高质量的电能创造了条件,这就更加要求防雷接地措施必须十分可靠。

在变电站的设计过程中,保护变电站的设备安全,提高其供电可靠性,优化防雷接地设计方案,加强变电站的防雷接地安全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雷击事故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探讨研究

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探讨研究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10)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探讨研究杨 晨1,杨小兵21.宣城市气象局,安徽宣城 242000;2.泾县气象局,安徽泾县 242500摘要 夏季是雷电灾害频发季节,会对电力设备、建筑物、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还会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发展。

在此背景下,认真做好气象防雷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降低雷击事故发生率、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概述了雷电危害及气象防雷重要性,分析了气象防雷工作现状,探讨了气象防雷关键技术设备及工作要点。

关键词 气象防雷技术;雷电灾害;农业生产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10–0323-03雷电属于自然放电现象,会产生强大的电流、电压及电磁辐射,进而产生严重的破坏现象,因此做好气象防雷工作势在必行。

但是,调查发现当前气象防雷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气象防雷意识薄弱、防雷设施不完善、气象防雷技术落后等,严重影响气象防雷工作成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意义重大[1]。

1 雷电危害及气象防雷重要性概述1.1 雷电危害雷电的破坏作用是因雷电电流所造成的。

现阶段,雷电类型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3种,相较而言,对人伤害性最大的是直击雷。

直击雷可瞬间释放巨大电流,同时产生高温高压,进而破坏建筑物,引发火灾、爆炸,导致人畜伤亡。

例如:2022年5月28日,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德荣马乡,7名正在采挖虫草的村民被雷电击中身亡;2022年8月24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景区,2人拍婚纱照时遭到雷击,其中1人不幸身亡。

上述事故均是由直击雷所引发的。

感应雷指的是放电时所产生的电流沿导体形成强大的雷电冲击波,其会对各类仪器设备造成严重损坏,严重时可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

感应雷是目前雷击事故中最常见的。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家用电子电器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其成为感应雷重要的攻击对象[2]。

防雷 毕业论文

防雷 毕业论文

防雷毕业论文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巨大的能量。

在雷雨天气中,雷电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防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防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如何保护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免受雷电的侵害。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雷电的形成和危害。

雷电是指云与地面之间或云与云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当云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时,云内部的电荷会分离,形成正电荷和负电荷。

当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的电荷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雷电放电。

雷电放电的能量非常巨大,可以瞬间释放数百万伏特的电压和数千安培的电流,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免受雷电的侵害,人们开展了防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防雷技术主要包括防雷装置的设计和安装、接地系统的建设以及防雷材料的使用等方面。

防雷装置是指安装在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上的设备,用于吸引和接收雷电放电,将其导入地下,从而保护建筑物和设施的安全。

接地系统是指将建筑物或设施与地下的大地连接起来,以便将雷电放电导入地下。

防雷材料是指具有良好导电性能和耐雷电冲击能力的材料,用于保护建筑物和设施的外壳免受雷电的损害。

随着科技的发展,防雷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现代防雷装置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例如,避雷针是一种常见的防雷装置,它采用尖锐的导体材料,可以吸引雷电放电,并将其导入地下。

除了传统的避雷针,现代的防雷装置还包括雷电感应器、雷电保护器等,它们可以更准确地检测雷电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另外,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防雷技术也在不断追求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一些新型的防雷材料采用了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一些新型的防雷装置还可以利用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防雷系统。

然而,尽管防雷技术不断进步,但雷电仍然是一个不可预测的自然现象。

在雷雨天气中,人们仍然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

信息技术在气象防雷减灾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气象防雷减灾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气象防雷减灾中的应用摘要:雷电自然现象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有效的技术控制可以预防和减少其危害。

减少雷电灾害对我国城乡经济安全具有十分必要的作用。

通过气象防雷技术的研发、创新和应用,可以有效降低雷电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护我国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全社会的利益。

本文就信息技术在气象防雷减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信息技术在提高气象观测站防雷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气象科普创新性、加强科普人才建设方面的应用,为气象观测站的防雷保障及气象科普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从雷电气象的危害分析入手,对信息技术在气象防雷减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气象;防雷;减灾引言气象工作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具有密切关系。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发挥气象监测预报先导与预报发布枢纽等“六个作用”,明确实施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七大行动”,推进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

为此,现阶段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应如何进一步落实,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职能作用,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这是值得有关工作人员思考的问题。

1雷电气象的危害分析雷电天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气象灾害,多发于雨季,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影响很大。

雷电气象的危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雷电直接影响建筑物或基础设施,通过热效应力和电力对建筑物造成一定的破坏;另一方面是雷电的二次效应,主要涉及到雷电能量,即雷电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会造成电器的损坏,甚至会引发火灾。

其具体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雷电本身携带的高压电流往往高达数万伏。

这些电流通过电线、网络、树木等传输介质进入电器,导致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并出现短路情况,这些电流具有非常大的热效应,当它们撞击金属物质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引起爆炸和火灾,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很大影响。

(2)雷电除了产生高强度的电流和热效应外,还会产生机械效应和静电感应。

漳州市自动气象站防雷探讨

漳州市自动气象站防雷探讨

漳州市自动气象站防雷探讨
陈惠敏
【期刊名称】《科技风》
【年(卷),期】2009(000)015
【摘要】通过对漳州市今年来的自动站雷击事故的总结与研究,详细分析了自动气象站引起雷击的原因、雷电波入侵途径,提出了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综合性防雷措施,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并总结了自动气象站防雷管理与维护经验.
【总页数】1页(P142)
【作者】陈惠敏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福建漳州市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站点防雷安全工作探讨 [J], 杨新建
2.自动气象站雷击故障诊断与防雷措施探讨 [J], 谢允;杨足明;向力;徐星
3.邵阳市新型自动气象站综合防雷技术探讨 [J], 杨志军;王博雅;王卫农;王楚凤
4.自动气象站防雷措施探讨 [J], 赵晋;邹德培;杨朋
5.自动气象站防雷措施探讨 [J], 赵晋;邹德培;杨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引雷技术简介与发展趋势分析

人工引雷技术简介与发展趋势分析

人工引雷技术简介与发展趋势分析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人工引雷技术简介与发展趋势分析聂武夫(湖南省岳阳市气象局,414000)摘要:随着防雷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引雷已逐渐从实验阶段走向实际应用阶段,如果技术成熟将改变现有的“被动防雷”模式,将由现在安装防雷装置的“被动防雷”逐渐过度到安装防雷装置的“被动防雷”与人工引雷的“主动防雷”相结合的模式。

本文主要介绍人工引雷技术的发展里程并就人工引雷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字:人工引雷;防雷技术;发展趋势引言:雷电是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目前对于雷电的防护措施还是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属于被动防护的阶段。

随着防雷技术的迅速发展,将由安装防雷装置的“被动防雷”将逐渐过度到安装防雷装置的“被动防雷”与人工引雷“主动防雷”相结合的阶段,人工引雷技术的日臻成熟,人工引雷的成功率逐渐提高,使得进行主动防雷成为可能,目前人工引雷电技术主要有:火箭导线引雷、激光引雷、水柱引雷、微波引雷、火焰引雷等,但这些人工引雷技术中最成熟的引雷效果最好的当属火箭导线引雷技术。

1、人工引雷技术的发展历程人工引雷的发展主要是以火箭引雷技术发展代表的,人工引发雷电就是在一定的雷暴条件下向云体发射拖带细金属丝的专用小火箭以人工诱发雷电的专门技术.人工引雷电使得自然界中随机发生的雷电变得在时间和空间上可知、可控,从而也使人类利用雷电、控制雷电的梦想部分地变成了现实,我国人工引雷的发展历程见表1。

(表1)我国人工引雷技术的发展历程1974年1989年1991年1997年2005年宁夏固原甘肃永登北京康庄江西石岗山东1974年利用土火箭在宁夏固原首次引雷成功;1989年利用专门研制的第一代小火箭在甘肃永登黑林子引雷成功;1991与第二炮兵合作在北京康庄引雷成功;1994年研制成功第二代抛伞安全型引雷火箭,并利用空中引雷方式首次在江西石岗引雷成功;1995年-2005年:相继在山东、广东、上海、甘肃、西藏等地引雷成功。

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技术探析

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技术探析
ly a z e d .Th e p a p e r h a s i mp o r t a n t r e f e r -
击 影响 , 造成气象观 测数据 的丢失 , 给
气 象工作带 来巨大损失。因此 , 自动气
象 站 的 防 雷是 气 象 观 测 中 的 一 项 重 要 工作 , 需 给 予 足 够 的重 视 。
从 雷 电 的 入 侵 方 式 、 雷 电对 自 动 气 象
自动气 象站设备被 直击 雷直接击 中时 ,可 能造成气象 站部分设 备或全 部 电路设 备损坏 , 观测数 据丢失 , 严重 影响气象数据的采集和上传。因此 , 必 须做好 自动气象站 的防雷工作 ,要在
s t a t i o n i s e a s i l y s t r u c k b y l i g h t n i n g a s i t i s g e n e r a l l y i n s t a l l e d i n o p e n i f e l d a n d
我 国的大江 南北 ,在气 象服 务和 防灾 减 灾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 用。但 由于其
电子元件 的脆 弱性和所处 环境 , 自动 气 象站很容 易遭受 雷击 。在最初建 设 的几年 ,很 多台站不 同程度的受 到雷
动气 象站遭 受雷击 ,这种 情况很 可能
是 自动气 象站的外部 电子元件 引雷入
中图分类号 : P 4 1 5 . 1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3 3 0 5 【 2 0 1 4) 0 8 — 0 4 6 — 0 2
t he d i g i t al c i r c ui t i s f r a g i l e.T 站遭 受雷 击的大量事 例可知 , 自动气象 站的遭

防雷技术工作要点分析

防雷技术工作要点分析

※气象科学农业与技术2017, V ol.37, No.24243防雷技术工作要点分析杜耀全(湖北省崇阳县气象局,湖北崇阳 437500)摘 要:现阶段由于防雷装置不符合防雷要求,防雷减灾工作的不科学等导致严重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及工作。

近年来我国对于雷电袭击的关注率较高,为了将雷电袭击对于人们生活及工作的影响及带来的损失降至最小,我国相关气象部门已经在防雷工作中实施了相关的防雷技术要点,最大程度保证人们的安全。

关键词:防雷技术;工作要点;分析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3223雷电与人们的生活及各个方面具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雷电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质量及生活质量相关的防雷技术专家在不断地探究及实践过程中实施了一定的防雷技术要点,提升防雷技术的工作要点已经成了较为迫切的需要。

如何在防雷技术工作过程中找准技术工作要点,以达到降低雷电袭击对人们的危害属于现阶段气象局最为严峻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1防雷技术的基本结构及风险控制的相关措施1.1 防雷技术的基本结构共用接地、防护感应雷及防护直击雷属于气象站防雷技术的基本结构,共用接地主要是指由于除观测现场的所有金属设备以外,其他地域金属设备应与建筑物共用可靠接地,以此保证防雷技术的正常运行及工作;防护感应雷主要是重点关注雷电发生信号与防雷信号,保证感应雷能够安全防护,准确获取雷电活动的准确信息;防护直击雷主要只重视直接雷在现场的实际状况,观测现场内传感器避雷针引下线,所有金属设备及数据线等,在雷电袭击时,若击穿引下线会导致杆体由于自身的导电性使得信号线被击穿的现象出现。

1.2 防雷技术的风险控制措施在现场应保证具有充足地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理系统,严格规定相关技术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流程的规范,避免或减少违规及违章现象的出现,定期对安全防护方面的设备进行检查,加强对静电及金属设备区域进行检查,规范电子系统的防护力度及操作流程,气象站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雷电灾害的检测及预警工作,创设相应的雷电预警业务体系,针对雷电灾害的分析检测及预报能力进行提升,密切监督天气的变化,并及时进行预警。

信息技术在气象防雷防灾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气象防雷防灾中的应用

78 集成电路应用 第 38 卷 第 2 期(总第 329 期)2021 年 2 月Applications创新应用摘要:阐述加强注重雷电气象灾害的预防工作,重视偏远地区的普及工作,提升大众防雷减灾意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气象防雷的意识。

关键词:气象防雷,防灾减灾,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章编号:1674-2583(2021)02-0078-02DOI:10.19339/j.issn.1674-2583.2021.02.034中文引用格式:刘庆裕.信息技术在气象防雷防灾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 2021, 38(02): 78-79.气象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重视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质量。

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是提供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方式,服务需要将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群众安全福祉作为目标,真正做好雷电等自然灾害天气预防工作。

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在保证公共气象服务安全性、公共性、资源性等有关条件下,对政府部门与大众群体做进一步了解,并推进大力基层气象工作、促进社会经济效益发展、推动气象事业稳定发展极为有利。

2 防灾减灾中气象防雷存在的问题气象防雷科普宣传效果。

气象防雷科普知识重点是通过世界气象日进行集中宣传,或者通过气象站科普教育基地展开宣传。

这些宣传方式相对传统,不够创新且缺乏持续性,致使宣传效果不佳。

因此,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有必要创新宣传方式,引起群众重视,才可以获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重点。

由于气候、地形、地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地区雷雨天气特征也有所不同[1-5]。

所以,气象部门在进行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过程中,除了需要向大众广泛科普气象防雷相关知识,还需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与不同要求,指向性、重点性地推进这项工作。

尤其是对于雷电灾害频发与高发地区,应设置相应的气象防雷科普宣传规划,因地制宜进行宣传工作,帮助大众掌握更多防雷知识,减轻雷电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X波段气象雷达站雷电气候特征分析及防雷技术应用

X波段气象雷达站雷电气候特征分析及防雷技术应用

作者简介 黄勇(1975—),男,四川雅安人,雷电防御工程师,主要从事雷电防御、防雷安全工作。

收稿日期 2022-01-13Analysis of Lightning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 X-band Meteorological Radar StationHUANG Yong et al(Ya’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Ya’an, Sichuan 625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lightning monitoring data of the X-band dual polarization Doppler weather radar st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Shimian County in recent 10 years, analyz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in the radar station area, and put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system,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mprehensive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ical measures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radar station system equipment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arly warning and defense ability, So as to serve the lo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work in a timely and efficient manner.Key words Weather radar; Lightning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X波段气象雷达站雷电气候特征分析及防雷技术应用黄 勇1,李进毅2,陈 倩3,唐 蜜1,胡晓东1,张 棚1,曹 毅11.雅安市气象局,四川雅安 625000;2.石棉县气象局,四川石棉 625400;3.凉山州气象局,四川西昌 615000摘要 基于石棉县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气象雷达站建设项目所在地近10年电监测的数据资料,对雷达站场区进行雷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从而提出综合系统、科学合理的综合防雷技术措施,以确保雷达站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提升综合预警防御能力,及时、高效地服务于地方防灾减灾工作。

关于气象防雷技术的研究 张融民 刘洪宇 张柏松

关于气象防雷技术的研究 张融民  刘洪宇  张柏松

关于气象防雷技术的研究张融民刘洪宇张柏松摘要:雷电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雷电现象极具破坏性,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我国众多的自然灾害不断加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要属雷电灾害,据统计来看雷电的发生率正在呈上升的趋势。

对于雷电的发生对人们生活造成困扰的同时也使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针对这一灾害制定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与方案。

伴随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方位智能建筑防雷系统的研发应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雷电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雷电灾害气象防雷技术应用1气象防雷的内容气象站防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直击雷防护、公共接地以及防护雷感应。

直击雷防护是在受到雷电直击时,凭借气象观测传感器,对直接雷击时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了解直击雷的特点,并要把此作为依据,对防雷参数进行修改,最终使信号线的防雷能力大幅度提升;公共接地主要是指公共接地的一种设施,设置该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在气象观测中其他金属性设备受到雷击影响的程度,从而确保气象防雷工作安全、有效开展;防雷感应则是指对一些敏感设备进行防护,防止其受到雷击影响,而不能正常运作。

2气象防雷的主要技术2.1直击雷防护避雷装置试验主要是利用直击雷在现场进行观察,然后对现场的金属设备以及一些传输的数据线路进行观测。

这种防护主要利用了三种避雷装置,一般由接闪杆、接闪网、接闪带自由组合的接闪器、引下线、自然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组成的避雷装置,进行有效联接。

这种布置的原理就是在雷电发生时,由接闪器接闪雷电流,通过引下线把雷电流分泄到接地体,接地体再泄放给大地,从而起到雷电防护的效果。

2.2接地防雷的基本组成还包括工地接地,其主要是通过对现场的金属设备进行检测之外,还要对一些地方可能出现金属设备进行接地的处理工作,在使金属设备进行接地的工程中,可以通过周围的一些建筑进行接地,这样就能够确保其稳定性。

2.3防护雷感应防护雷感应主要的作用就是在雷电发生的天气里,接收与其相关的信号,从而保证感应雷的网号无损。

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素探究

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素探究

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素探究发布时间:2022-04-25T00:40:06.935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第1期作者:陈果[导读] 闪电的自然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有效的技术控制,可以预防和减少相关的危险陈果贵州省毕节市云天防雷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551700摘要:闪电的自然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有效的技术控制,可以预防和减少相关的危险,这对我们的城市和村庄的经济安全至关重要。

气象排雷行动的发展、创新和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雷电对我们时代经济发展造成的威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人民的人身和物质安全,从而保护社会的利益。

关键词: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素引言气象站对排雷行动负有主要责任。

作为天气部分的一部分,有必要学习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预防系统,以多种方式从整体上利用排雷行动。

利用专业知识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有效排雷。

1气象防雷的整体结构分析第一,在应对直接雷击时,务必要注意对现场情况的有效评估以及现场设备和相关电缆的准确位置,以确保闪电贯穿其整个设计,从而使闪电能够快速穿过桅杆。

但是,如果使用较长的自然利用时间,设备可能会因闪电而损坏内部结构,从而导致信号线的安全风险。

第二,在应对接地保护时,不仅需要对现场的各种金属设备进行有效观察,还需要对其他地点的各种基础设施进行加工,并在建筑物和接地导线之间建立良好的连接,以有效避免雷击造成的损害。

最后,这一结构主要应用于诱发地雷的气象地雷控制技术,以确保其设施有效处理地雷和闪电信号,从而确保闪电推导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相关工作的正确和成功进行。

2气象防雷技术的应用现状在气象损伤阶段,现在最常使用的建筑。

由于雷电对建筑物的影响最直接和最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因此在建筑物上使用排雷行动是当今气象地雷技术的主要应用,也是今后发展的主要应用趋势,例如在建筑物外壳上使用地雷向外传播电力,反之亦然。

为了减少建筑物闪电引起电磁干扰的风险,可以同时避免因电引起的二次干扰,有效地减少建筑物中地雷的使用以及雷电引起的电磁波对建筑物内部电子设备的影响。

雷害与防雷措施

雷害与防雷措施

雷害与防雷措施
张鹭雄
【期刊名称】《厦门科技》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 电闪雷鸣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全球平均每年要发生1 600万次闪电.雷电具有惊人的能量,每次雷击所产生的能量大约为55万千瓦/小时,足以燃点100万个灯泡1小时,直击雷电流平均都有30kA.有记录的最大直击雷电流为210kA.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张鹭雄
【作者单位】厦门海事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862
【相关文献】
1.电网雷害风险评估及防雷措施研究 [J], 强祥
2.试析输电线路雷害原因及防雷措施 [J], 刘凯强
3.依兰地震台雷害原因与防雷措施浅谈 [J], 高宏巍;邱凤萍;孟祥龙;苑年军;夏凤伟
4.解析输电线路雷害原因及防雷措施 [J], 张川
5.关于铁路信号设备的雷害及防雷措施 [J], 李双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气象防雷技术的研究张融民刘洪宇张柏松
发表时间:2018-09-18T10:45:30.6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张融民刘洪宇张柏松
[导读] 摘要:雷电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雷电现象极具破坏性,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塔河县气象局黑龙江塔河 165200
摘要:雷电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雷电现象极具破坏性,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我国众多的自然灾害不断加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要属雷电灾害,据统计来看雷电的发生率正在呈上升的趋势。

对于雷电的发生对人们生活造成困扰的同时也使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针对这一灾害制定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与方案。

伴随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方位智能建筑防雷系统的研发应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雷电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雷电灾害气象防雷技术应用
1气象防雷的内容
气象站防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直击雷防护、公共接地以及防护雷感应。

直击雷防护是在受到雷电直击时,凭借气象观测传感器,对直接雷击时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了解直击雷的特点,并要把此作为依据,对防雷参数进行修改,最终使信号线的防雷能力大幅度提升;公共接地主要是指公共接地的一种设施,设置该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在气象观测中其他金属性设备受到雷击影响的程度,从而确保气象防雷工作安全、有效开展;防雷感应则是指对一些敏感设备进行防护,防止其受到雷击影响,而不能正常运作。

2气象防雷的主要技术
2.1直击雷防护
避雷装置试验主要是利用直击雷在现场进行观察,然后对现场的金属设备以及一些传输的数据线路进行观测。

这种防护主要利用了三种避雷装置,一般由接闪杆、接闪网、接闪带自由组合的接闪器、引下线、自然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组成的避雷装置,进行有效联接。

这种布置的原理就是在雷电发生时,由接闪器接闪雷电流,通过引下线把雷电流分泄到接地体,接地体再泄放给大地,从而起到雷电防护的效果。

2.2接地
防雷的基本组成还包括工地接地,其主要是通过对现场的金属设备进行检测之外,还要对一些地方可能出现金属设备进行接地的处理工作,在使金属设备进行接地的工程中,可以通过周围的一些建筑进行接地,这样就能够确保其稳定性。

2.3防护雷感应
防护雷感应主要的作用就是在雷电发生的天气里,接收与其相关的信号,从而保证感应雷的网号无损。

3提高防雷检测覆盖率的措施
对于气象防雷技术在防雷检测覆盖率的实施中有以下几种措施可以提高防雷检测的覆盖率,首先是要完善防雷检测考核指标,其目的是提高气象防雷技术预测信息的质量,因为气象防雷所搜集到的信息主要用于高大建筑的防护措施以及一些避免雷击场所特殊的需要,所以对于雷电信息的高度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和及时性是非常重要的,提高了防雷检测考核指标,可以使得搜集到的信息通过高质量的标准,同时使得信息的使用人员可以作出充分、准确的决策;其次是要加强对于气象防雷技术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并将其培训作为日常工作以及期末晋升的考核指标体系之中,这样才能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防雷技术实施以及搜集到的雷电信息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出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突发问题可以马上解决不会造成过度的损失;最后是要加强气象防雷工作的日常常规检查工作,保证一切设施都处在安全运转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雷电发生之前以及雷电发生时及时处理信息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4防雷技术在智能建筑物中的运用
无论雷电以哪种方式进入建筑物,都会造成建筑物内部的电子设备等电子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更有甚者可能会造成电子系统的瘫痪,因此,防雷技术在智能化建筑物中的运用是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一是外部防雷装置的设置在建筑物的外部主要是为了扩散电流;二是内部防雷装置的设置在建筑物的内部主要是为了减少建筑物内部雷电击穿产生电流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治反击接触电压等二次雷击伤害;三是在综合防雷装置中主要采用了拦截直击雷设置是为了避免避雷针对于电子设备的很多副作用,采用屏蔽设置主要是为了表面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所产生的影响,这样可以使阻隔电磁场从空间入侵的通道有效规避对电子设备能量的干扰,采用分流指引下线设置主要是为了规避分流效果的影响,这样使得减少和降低电压电感从而降低反击电压,采用接地分流和泄放直击雷可以避免雷电电磁干扰能量,从而均衡电位有效保护建筑物在一个安全的方位内工作,采用电位均衡连接设置可以规避电位差对于电子设备所产生的影响。

5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方向
5.1实现防雷技术智能化
未来气象防雷技术,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防雷措施会更加具体与全面。

建筑物防雷工作,通常分为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和综合防雷三个部分。

外部防雷设置,主要是对雷电发生时的电流产生分散作用。

由于雷电电流的产生能量具有不可控制性,因而在外部防雷设置中,主要是对电流进行最大程度的削减,从而降低危害;建筑物的内部防雷装置,主要作用是降低雷电击穿所带来的损害,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而导致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应用综合防雷措施时,通常采用对直击雷具有拦截作用的装置。

尽管避雷针在高层建筑的防雷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避雷针会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作用,因而可以应用屏蔽设施装置,避免表面产生的电磁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而采用分流指引下线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分流而产生的影响,建筑物的减压电感也不会受到影响,同时对反击电影还能起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作用。

5.2不断更新防雷设备
在现代智能化建筑中,新型网络防雷器应用频率大幅上升。

由于在建筑群内会有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网络和电子设备,在雷电发生或者是高电压、高电流情况下,很容易被烧毁。

很显然,传统的防雷技术和方法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化建筑设施的需要。

因而需要对常规的防雷技术和方法进行升级与改进。

在保护设备的前端安置相应的网络防雷器,从而使线路、设备和大地形成了一个等电位体,将雷电流阻拦在外。

与避雷针、电源防雷器两者共同形成一个全方位的防雷整体,确保后接设备的安全。

与此同时,新型号的避雷针得到
了广泛使用。

由于新型号的避雷针具有无辐射的巨大优势,在雷击发生的临界点会提前形成向上先导,从而形成一个雷电的优先通路。

与传统型号的避雷针相比,新一代避雷针由于被动接闪方式的不同,具有提前放电的优势,并且准确性较高,能够实现完全主动化引雷。

5.3预测预警技术
气象防雷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向预测预警方向发展。

无论事后、事中的控制工作有多完善,都不如在气象雷击发生之前,做出准确的预测和规避意义重大。

从本质上分析,气象防雷技术是一门事前预测和防控的技术,因而在今后的发展中,对于气象雷电的测报以及对于气象雷电事前的预测是气象防雷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对气象雷电预警技术的科学研究进行深入分析,比如雷电监测数据、雷击风险评估、以及对防雷装置设计评价进行系统的剖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丰富防雷的内涵。

6结束语
在雷击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对于气象防雷技术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人们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都得到了保障。

因此,气象部门对于防雷检测的相关机构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气象服务体系中防雷技术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

我国对于雷电灾害的有效预防主要是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防雷技术与防雷设备。

这样就可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因此我国应该不断的加强防雷技术的改进工作,以及不断的引进新型的防雷设备。

参考文献
[1]王倩君,王大雷.浅谈现代气象防雷设备与技术[J].地球,2014(7).
[2]王衍行.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探讨分析[J].科技风,2013,01(15):11-12.
[3]杜志国,王晨,张秀艳等.现代气象防雷设备与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