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设计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设计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设计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也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了让农村发展更加健康、环境更加美丽,景观设计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农村景观设计的思路。

一、多样化的农田景观设计在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景观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传统的农田景观设计仅仅是简单的种植作物,缺乏变化和创意。

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将农田打造成富有艺术性的景观。

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庄稼种植、错落有致的农田分布、农田景观与休闲设施的结合等手段,丰富农田的视觉效果。

二、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在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密切依赖于自然环境。

因此,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应当与生态修复相结合。

在设计中引入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措施,改善和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使其与景观设计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三、全面考虑农民的需求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景观设计也应当注重农民的需求。

通过了解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经济状况,设计合适的娱乐设施、公共设施和休闲空间,提供更多便利的服务。

农田景观设计也要注重农民的生产需求,合理规划农田用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保留农村传统元素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之一,应当在新农村景观设计中保留和弘扬农村的传统元素。

可以将农村的村落规划、民居建筑、传统工艺等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景观,增强农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五、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景观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更多的工具和技术手段可以运用到景观设计中。

通过遥感技术、无人机摄影等手段,可以更准确地获取和分析农村土地的信息,为景观设计提供更科学、更精准的依据。

同时,还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打造智能农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六、加强规划与管理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单体的建设和美化,更需要全面规划和科学管理的支持。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强对景观设计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各项设计相互协调、有序推进。

城市规划设计——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城市规划设计——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摘要:随着新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传统民居建筑在功能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有个性特色的农村景观也在遭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产生了破坏作用。

因而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创造宜人的具有新农村空间特色的环境景观。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中国的传统民居,都是受着气候、地域、文化、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环境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老建筑在功能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传统民居与现代人的生活之间表现出许多矛盾。

为适应新时期农村的生产、生活,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更新及发展势在必行。

对新农村建筑景观的设计需要注重农村特点,既要继承传统建筑的优秀遗产,又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

1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建设现状1.1 生产与服务性差园林景观是建筑、山水、植物、诗画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兼具观赏、游憩、环境保护及生产使用功能。

新农村特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乡村园林对使用功能有其特殊要求:一方面要满足农业生产基本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要满足村民休闲娱乐的需要。

但目前许多村庄规划在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落实不到位。

有的新农村建成后,农民连打谷晒谷场所都没有,也没有适合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1.2 景观的乡土特征不够突出规划者对乡村生活方式、乡村历史、民俗文化了解不够,不能充分挖掘新农村景观的特色,在设计上盲目跟风,片面追求时尚或照搬城市园林景观模式,破坏了原来的地形、地貌,导致景观的乡土价值流失或乡土特征不够鲜明。

1.3 景观时效性差自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后,各地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一批村容整洁风景宜人的现代新农村景观。

但没过多久,村容村景就大不如前,景观时效性差。

分析其原因,一是后续资金投入少,缺乏必要的景观维持和保护费用;二是村民缺乏景观意识,对自己所处乡村的社会、经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价值不清楚,更谈不上维护;三是景观系统自身的生态功能不健全,系统的自净能力不能恢复和补偿景观损耗。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农村旅游吸引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具体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和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1. 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要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规划设计乡村景观,可以提高农村的整体环境品质,增加农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农村环境,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可以提升农村的居住品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3. 提升农村旅游吸引力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当前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使得乡村环境更加优美,提升农村的旅游吸引力,增加农村的旅游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1. 尊重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必须尊重乡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持乡村的原汁原味,保持乡村的传统风貌,不断提升乡村的整体品质。

2. 突出乡村特色和文化内涵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突出乡村的特色和文化内涵,让乡村更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韵味,增加乡村的文化吸引力和乡愁色彩,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3.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乡村的资源禀赋,推进乡村产业的绿色发展,规划设计出合理的产业布局,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4. 强化生态和环保意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强化生态和环保意识,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自然和人的和谐发展。

新农村景观设计体系分析论文

新农村景观设计体系分析论文

新农村景观设计体系分析论文新农村景观设计体系分析论文1新农村景观设计中的实体构成1.1民居建筑景观居住条件是反应居民生活水平的条件之一,房屋的安全性是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保证房屋的安全性和防灾能力是首要任务,也是保证和谐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新农村民居建设中应考虑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问题,民居建设要朝着建设生态住宅的目标发展,减少对资源的依赖,通过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出舒适、健康的生活居住环境,达到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交融。

首先,新农村生态住宅要多选用低能耗、轻型节能等环保型的建筑材料,提高农村住宅的生态节能性和经济性。

其次,新农村住宅在设计时应选择合理的方位进行布局,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和光照等,起到减排节能的目的。

另外,在建筑结构和构造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使住宅在保证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1.1.1居住建筑设计新农村居住用地规划应相对集中,要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出行条件,合理、科学地使用土地;在用地选址上,新居住用地应规划在水污染源的上游和空气污染常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同时,要合理布置社区和生产地点间的距离,既要方便农民生产工作,也要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

在新农村住宅建设方面,要严格按照当地政府部门规定的日照间距系数来部署。

如果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建设区域坡度要控制在25%以内,尽量选择朝阳方向的坡面,要避开易出现滑坡、风口的区域,而竖向则可采用筑台、错层的方法布局。

在平原区域不准建设独立式的住宅,要以建设双拼式、联排式住宅为主。

新村民居的建筑风格应呈现当地特色,符合农村特点,将传统建筑风貌和文化价值的民居或者祠堂保留下来。

另外,多数农村居民有养鸡、养猪的劳作方式,这些方式会对新农村的景观规划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新农村民居建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当地农民的意愿,尽量满足农民的需求。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景观规划设计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景观规划设计
第3 6卷 第 2 1期 2 0 10 年 7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rURE
Vl . 6No. 1 0 3 1 2
J 1 2 1 u. 0 0・1 ・ Nhomakorabea・
规 划 ・ 筑 ・ 建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0)10 0 —2 1 0 —8 5 2 1 2 —0 10
村游 的游 客服务 中心 、 临时休 息 点 , 有建 筑和构 筑 物在 外立面 所 的设计上延续其他小 品设 计的风格 , 肌理 吻合 、 调统 一。 色
境优美 。全村 共有住房 户 1 0余户 , 民 4 4人 , 村经 济 以种 0 村 7 该
植业 、 渔业 、 游业 、 旅 建筑业 、 运输 业 、 务业 为主要产 业 。大 港头 服
又结 合 了新农 村 的功能 需求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推进 , 民迫 切要求 改善农 村生活 环境 和村 间既保 留了传统乡村 的质 朴韵 味 , 农 不 容村貌” 。其 中“ 村容 整洁 ” 村 容村 貌 ” “ 的改善 和 提升 , 是新 农 村 在 景观小品 的细节设计 上 , 留痕迹 的创作手 法则充 分引起 了乡
基地 。
别是 近年来 , 随着农 村生 活水平 的提高 , 民对 改善 自身 的居 伴 农
2 2 大港 头村 景观 设计 分 析 .
住条件有着更高 的要求 。但大 部分 的乡村 建筑 都缺 乏有 序 的规 1 村庄标志性 景观设计 。走到村 口, ) 大港头 村 口的标 志性 景 划和设计 , 而是 根据农 民 自己 的想 法 自搭 自建 , 多大港 头 的农 很 观设计( 图 1 , 见 )给我 们一种 纯朴 而有 强烈 视觉 冲击 的感受 。这 房也 都是筒子状 的简单结构 , 并在色 彩 、 质上五花八 门 , 材 与周边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乡村绿化景观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乡村绿化景观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乡村绿化景观1引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农村的规划一直党和国家分厂关注的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提出,给新农村的绿化景观建设带来了机遇,然而新农村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绿化景观建设缺少本土化、绿化形式比较单一、一味的模仿城市化以及绿化景观建设缺乏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新农村绿化景观建设的进行造成阻碍。

2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绿化景观的必要性(1)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在快速的扩张,新农村作为和城市有一定区别的“城市化”,其建设要成为区别与城市钢铁之林的建筑风格,建筑要有特点,不仅可以体现出丰富的现代化特点,还要具有新农村的时代新风貌,这就需要在乡村园林的建设中加大对绿化景观的规划,还有就是一些惠农政策的实施,给新农村的绿化景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物质上保证了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绿化景观建设的进行。

(2)是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结果。

农村经济的提高,使得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下,就需要追求精神上的提高,因此对一些物质环境和优美环境提出来更高的要求,然而乡村绿化景观给农民的身心带来了愉悦,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农民在空闲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活动去作,极大的丰富了他们的空闲生活,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3)是增加市容市貌的必然选择。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拥有一个设计规整、规划良好的市容市貌,这是一座城镇必须具备的,也是最能直观地看出一个新农村建设下小城镇发展水平。

3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绿化景观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绿化景观建设缺少本土化。

乡村绿化景观建设的目的是使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能够创建出一个良好的生活家园,属于公益建设项目,能够丰富自然环境,丰富人们的日常活动。

因此在建设乡村绿化景观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本土文化,这样不仅是体现出本地文化的特点,也是对本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然而在现在的很多乡村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忽视了本土化,在家呢哈过程中,只注重对美的追求,以及绿化景观的整体效果,过分的引进外来物种,不仅严重的浪费资金,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統的乡村面貌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景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国内、外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在借鉴优秀成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乡村景观的具体内容,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指出由乡村生态景观、乡村生产景观、乡村聚落景观综合构成的景观格局是现代乡村景观的发展方向。提倡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乡村景观规划,构建资源禀赋与功能特色相一致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格局,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关键字:新农村建设;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人居环境Study on the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could not adapt to the modern life and production mo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what rural landscape to construct is an urgent subject to be solved. The theory researched and practiced of the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t home and abroad had got some progress. Based on the excellent experience and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tents of modern rural landscape,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as discussed.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landscape pattern which consists of r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rural production landscape and rural settlement landscape wa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It promoted to guide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with scientific theory, to build rural landscape pattern which ha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isted with resources and functional features, to found sustainable rural inhabited environment, and to advanc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Key words:new rural construction; rural landscape;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inhabited environment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科学地规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政策指引下,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强调,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統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統的乡村面貌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面对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安排乡村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乡村生态系統,統筹城乡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城镇、生态等空间布局的优化与协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显得日益迫切。1 国内外乡村景观的发展现状1.1 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国外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推动了世界的农业与乡村景观规划。如德国Haber等[1]建立的以GIS与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为基础,用于集约化农业与自然保护规划的DLU策略系統,在乡村景观的重新规划和与城市土地利用协调上起了重要作用[1]。此外,美国Forman[2]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空间理论的景观规划原则和景观空间规划模式,特别强调了乡村景观中的生态价值和文化背景的融合。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保护耕地和传統乡村景观也起了决定性作用[3]。在韩国,分布于丘陵沟谷和河川平地之间的传統而安静的乡村群落和规划有序的梯田稻田、人工草地和果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优美景观大大推动了本国乡村旅游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1.2 国内乡村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乡村景观规划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一些学者对城镇化发展所引起的农村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景观生态学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公路“村村通、户户通”,农民增收管道进一步拓展,农村居民新楼房、新院落层出不穷,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面貌。然而,新农村建设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部分地区的乡村景观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体现,乡村景观呈现出了与当地农业生产模式、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不相适应的状况。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盲目的乡村旅游开发,在带动乡村经济的同时,带来了耕地、林地的破坏和水资源的污染;村庄特色丧失,偏远地区的古镇古村,老房子,老胡同,都面临着被改造,被遗弃的命运。在规划和建设中,有些部门甚至照搬大城市环境的景观设计方式,造成了负面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村布局混乱,土地利用布局零散,尤其是农村居民点建设大多处于无序状态;二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耕地遭到蚕食或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质量差,损毁耕地的数量惊人;三是乡村景观特色消失,在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城市化,造成千村一面现象,破坏了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乡土风貌和传統地域文化景观。2 现代乡村景观的意义乡村景观规划致力于人类聚居环境质量的改善,是实现乡村环境生态系統的最优结构和持续发展的途径。乡村景观建设能够有效統筹城乡发展,在城市环境生态恶化的形势下,乡村景观建设能够美化人居环境,使乡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乡村景观规划的目的是协调乡村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景观规划是对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乡村景观的面貌、格局、规划、建设决定着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成败。乡村景观规划是将乡村建设成既具审美功能,又能保持环境生态健康发展的需求。现代乡村景观建设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促进地方经济新农村建设对农、林、牧、副、渔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2009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湖北省农作物与历史最高年份相比:油料总产量增长17.8%;家禽存笼数,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多;鲜鱼增长16.3%,获得了最好的经济效益。湖北宣恩县李家河乡产业结构调整使全乡烟叶面积保持在333.3 hm2以上,烟农种烟收入超过1 100万元,为财政提供税收在200万元左右。“农家乐”生态观光旅游以展示民族风情和民俗农事为特色,提供休闲度假和餐饮娱乐为活动内容,以旅助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2 合理利用资源乡村景观规划把乡村环境视为一个完整生态整体,在把握环境整体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景观生态系統的最优规划与设计。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强调人地关系的协调,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方面同步进行,集约利用一切乡村环境资源,使新农村建设能够在充分考虑区域景观特征和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业、林业、牧业及渔业等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建设现代概念的乡村景观。2008年冬以来,湖北宣恩县李家河乡在海拔较高的上洞坪、黄柏营、田坪等村发展适宜的黄金梨果园种植100 hm2,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因地制宜地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2.3 传承民族文化乡村景观是人类接触传統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保护乡村风貌特色与环境资源,传承地域文化。乡村景观规划对乡村村落的布局特色的塑造、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如建筑理念、艺术装饰、文学作品都能够强烈地传承民族的文化一样[4],乡土建筑景观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唤起民族历史记忆的纽带,凝结于建筑中的文化。3 乡村景观的概念及内容3.1 乡村景观概念乡村景观是指在乡村地域范围内多种土地单元组成的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是人类以农业特征为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结构和人为特征的综合环境[5]。3.2 乡村景观的内容乡村景观由一定范围的农田、林地、牧业、种植和养殖业及村落等综合构成,是有着稳定的运动规律和健康平衡发展的复杂的生态系統。乡村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的内容。自然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环境等自然因素对乡村景观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社会因素对乡村景观也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不同地区基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自然资源状况的差异,乡村景观的内容亦各有所侧重。3.2.1 乡村自然景观乡村自然景观是指自然界自身的面貌,如地质地貌、气候特点、水文特征、土壤结构、动植物群落等,是自然界原有物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自然景观体现出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地理景观特色,其内容丰富多样。广阔的农田、秀丽的山川、原始的森林、辽阔的草原或交错的水乡等等,随着四季的更替,呈现出不同的变幻。3.2.2 乡村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指特定地域范围内各种文化现象的复合体,是人类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现象。如聚落、农田、工业区、工p根据特定乡村地区生态环境的地理状况、地质条件和气候物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维持物种的原始构成,保持生态系統的完整性,构建特色生态景观。注重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耕地、森林及其他植被种植面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构建生态环保的特色乡村生态景观。4.1.1 平原乡村景观平原地区耕地面积视野开阔,规整的长方形农田景观是乡村景观的本底,少量的村庄及房前屋后的绿化种植是乡村景观中的斑块,纵横交错的灌溉水渠是廊道,综合构成了平原地区乡村网状的自然景观。乡村景观规划中根据平原地区地域特色,将平原大尺度地域景观与季节相结合,打造各季节农田种植物主体景观,塑造大地景观风貌的同时更体现出农田景观的多种生态功能。如农田生态安全维护、农田生产力的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可持续利用、景观化和体验休闲。乡村农田景观规划要求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增加景观生态工程的建设内容,协调农田生产与土地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维持农田生物多样性,建设平原乡村环境[6]。4.1.2 山地乡村景观山地地形使景观更能体现地理特点和地域特色,是乡村景观规划的有利因素。古人选择山地环境聚居生存,一些原始古村落因崇尚依山傍水的风水理念而受世人称道,山坡上自然生长的树木是乡村景观的本底,村庄及其附近的少量农田是其中的斑块,自然的河流和建设的公路是廊道[5]。在人口密集的山区,人们对地形进行改坡型为梯型以便于农业生产;人口较少的地区则是以发展农牧业为主,在景观上便表现出了梯田和草坡的不同特色。高原地区的地质环境,既是严重水土流失的深层次原因,又能够构成独特的自然景观。植物的生长条件受到气候的限制,高原地区多以植草为主而进行农牧活动,风吹草底见牛羊的草原景色令人神往。4.2 乡村生产性景观农村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地方,乡村生产性景观是人类出于生存的需要,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争取与其和谐相处,体现出自然安详、“天人合一”的面貌。在绿色和生态环保概念日渐普及、农业和旅游业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走观光农业发展的道路成为"绿色经济"的主流,这种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模式将具有广阔的市场[6]。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经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把农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林业、牧业、水产养殖及果园种植等产业,力争体现产业结构特点,构建富裕文明的特色生产性景观。4.2.1 乡村种植业景观乡村景观规划恢复独特的农业种植业,发展乡村种植园景观,保护集中的农田种植斑块,改变因人类活动使乡村自然植被斑块减少的趋势。因地制宜地增加植物绿化廊道的数量,提高乡村景观特征,丰富季象变化。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大力种植经济效益高且观赏性强的种类,建立苗木花卉基地,强化果树、蔬菜等产业,拓宽中草药等种植管道。还农田以原始的生态景观结构,发展健全的自然面貌和相对稳定协调平衡的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植被品种繁多,在土地利用、生物和时间资源(如发展冬季农业)等方面综合考虑,利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丰富的色彩和质感特点反映出当地独特的植物群落景观。保持一定的乡土特色,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群落、农作物为本地植物材料,同时增加植物种类以丰富景观,调整落叶、常绿植物的比例,增添并丰富其植物种群和其他观赏植物。4.2.2 乡村养殖业景观养殖业景观为乡村景观带来丰富的内容和情趣,养殖业景观包括牧业景观和渔业景观。在牧业景观中,动物是最主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对动物资源非消费性利用的趋势在逐步增加,以观赏、保护、研究为主要宗旨,加强保护动物的宣传和教育。分析动物所需要的生活环境,制定相应的环境建设措施。如为避免人为的干扰,在林中开辟空地,在道路两侧设立保护带;保留不同树龄的植被,保证动物的越冬充足的食物来源和活动的场所;渔业景观是农业景观中最具吸引力的景观,具体应包括海洋、滩涂、内陆水域和低洼荒地等,适当开挖人工水域,保护水源并提供鱼类生存的场所,能达到丰富乡村景观的目的。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让人们认识乡村并体验乡村田园的生活,感受牛羊满山坡、鸡鸭满院落的乡村生态环境,体验抓捕鱼类的刺激和精彩,欣赏鱼、虾、鳖、蟹竞相争食的画面。4.3 乡村聚落景观中国传統村镇聚落的选址大多依山傍水,体现了中国传統文化所特有的风水观和价值观。坐北朝南、背山面水是中国传統聚落和建筑选址的基本格局,由此形成的村庄聚落与自然环境巧妙地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典型的生态学意义。我国地域的多样性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乡村聚落景观:徽州民居、北方四合院、陕北窑洞、闽南土楼、西南吊脚楼和傣家竹楼等等,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加强乡村聚落景观建设,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充分挖掘乡村村落的内涵和特色,注重乡土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陈志华等[7]编写的《新叶村乡土建筑》乡土建筑丛书的有关章节阐述了乡土文化和乡村聚落景观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的建筑设计中有意识地从文化入手,寻求建筑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充分考虑人类对生存环境的依赖性,在住宅造型方面选择符合地方民居的建筑色彩和风格,乡村聚落的民房住宅、道路水系、绿化种植均应注重场所精神。以彭一刚[8]的《传統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为代表,该书的视点不只停留在乡土建筑上,而是切入到传統村落的研究,对乡村景观进行了分析。在新思想、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下,乡村聚落形式需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力求沿袭本地的传統特色,完美实现继承传統、发扬现代的使命。5 结语生态环保、富裕文明并富有地域特色风貌的乡村景观才更能适应现代农村的发展需要。新的乡村景观格局需要由乡村生态景观、乡村生产景观、乡村聚落景观综合构成,是现代乡村景观的发展方向。提倡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乡村景观规划,构建资源禀赋与功能特色相一致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格局,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参考文献:[1] 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2] FORMAN R T 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3] 于真真.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以莱芜市王石门村为例[D]. 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4] 冯淑华,方志远. 乡村聚落景观的旅游价值研究及开发模式探讨[J]. 江西社会科学,2005(3):11-34.[5] 刘黎明,李振鹏,张虹波.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J].生态环境,2004(3):15-36.[6] 王国莉,骆海峰,陈鸣春.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J].生态环境,2005(3):12-26.[7] 陈志华,楼庆西,李秋香.新叶村乡土建筑[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8] 彭一刚.传統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新农村景观的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新农村景观的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新农村景观的规划设计方案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的迈进,新农村建设成为了明显的趋势。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景观规划意义深远。

本文首先要就了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探讨了当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整治发展方案。

关键词:城乡建设;新农村;景观规划一、农村景观(一)新农村的具体含义新农村的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五方面的内容分别为:新的房屋建设,新的设施建设,新的环境建设,以及农村新风气的建设。

在小康社会的风气下,这些条件均是不可缺少的。

(二)农村景观的具体含义若想建设新农村的景观建设,首先应当了解的就是景观的具体含义,通常情况下,景观指的是地层表面全部的自然风光,但是,在一定的区域之内,也就是说,在自然的地理区域中,或者在最根本的地理单位中,所划分出的地理区域就是自然地理区域。

(三)农村景观的具体含义上述第二点介绍了景观的含义,那么,接下来介绍的是农村景观的含义。

农村景观就是通常情况下有山峰,河流,以及农田,农舍等区域的景观,这些带有生活气息的景观称之为农村景观。

(四)新农村景观的具体含义新农村景观是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将原有的景观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进行过度的过程。

新农村景观设计的主要意义是提倡启蒙审美的教育。

将自然中的朴素美呈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面前,将美学的内容赋予到新农村的景观设计中,与城乡景观相比较,新农村的景观更具有特色。

乡土文化是新农村自然景观的资源,这些资源都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资源。

(五)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两大部分,其一,是天然的景观,其二,是人为的景观。

自然景观又包括:沙漠,落日,瀑布等,不经过人工掺杂的景色。

人为景观主要指的是经过人工改造的景观。

或者是自然景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产生的景致。

例如:乡村和城镇等地区的景观,这些均属于人为景观。

人为景观虽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景观,但是,也同样遵循着自然规律。

为了达到理想的状况,就应当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建造新农村景观。

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汶川XX乡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1.区域概况:该区域位于汶川地震灾区,整个区域面积500公顷,呈“背山面水〞的狭长地带状,位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带,属高山峡谷地貌,年降水量600毫米,年平均气温7摄氏度左右,8月平均气温20度左右,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等特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参照汶J11气候数据〕.区域内有多种自然景观,山地上上森林、果林、河流、耕地等.其间散布有公路、小道、小溪、麦田、菜地、牧场等.但受汶川大地震破坏,区域内各种自然景观已经支离破碎.另外,该区域属于多民族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各种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并保存有不同民族风格的建筑群.2.区域景观分析该区域由于位于汶JI地震灾区,故各种自然景观均遭不同程度破坏,各项乡村根底设施也极不完善,这些构成了该区域的根本景观特征,这也决定了规划设计方案上是以灾后重建与生态恢复为主.区域内有较多的山地,树林等,故应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不适宜大规模开展传统以粮食为主的耕作农业,因侧重生态农业或旅游农业.该区域属于河谷狭长地形,交通不便,各种景观建设无法开展大规模施工,故应因地制宜,景观设计多结合自然原有风貌.针对该区域内少数民族文化丰富,有多种民族风格建筑的特点,可以此为依托开展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同时可弥补当地农业产值的缺乏,加快区域内新农村建设的步伐.3.设计依据:3.1设计目的把该区域建设成汶JI县民俗风情旅游的精品村寨.富有典型地域及民族风情特色的旅游村寨,并使之成为具有合理的农业布局,可持续开展的旅游产业经济.完善的根底设施和社会保证体系,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富有地方特色的村寨风貌以及高水平的经营治理水平.3.2设计原那么遵循因地制宜、精心规划,突出西部川西民居特色〔实木结构〕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渗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改造原有设施和房屋,增强根底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和古建筑的保护.打造移步换景,步步有景,人景互动的生态有机空间.3.3设计理念回归质朴的传统风格并彰显与时俱进:建筑规划的实际只有回归质朴的传统风格才能让我们的村寨整体融入到自然生存的环境当中,并与环境相衬托,显示出与其他地域和环境空间迥然不同的个性风格与传承文明.就该区域而言,传统的实木结构自然的石砌造型是千百年来前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感受的再现. 今天,只有这种质朴的传统风格,才能勾起旅游者对历史的探寻和对自然的景仰, 才能够彰显出当地建筑景观的特有个性.同时要表达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不落后的观点,不落后的理念,集中的展现灾后重建的伟大成就与当地秀美的自然景观.3.4设计功能(1〕加快该区域新农村建设步伐,快速完成灾后重建;(2〕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3〕开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4〕通过合理开发,发挥经济效益.4.规划内容4.1农业布局规划对于区域农业布局,采取因地制宜,按区域划分的规划方式4.1.1中高山区——保水固土生态和谐型治理模式由于5.12地震的发生,许多的山体破碎、坡面生成大量裂隙,并且山体坡度太大,导致土壤疏松,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所以应退耕还林,改栽经济林、用材林或竹林等适宜性树种,从而恢复建设一个有利于山区生态平衡的林业生态系统.该区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必须把承土保持放在第1位,并采取相应的具体举措. 应该采取块状、大穴栽植苗木,以尽量不破坏原生植被,提升土壤蓄水水平;造林种树也应多样化,以提升林木对降水的调蓄水平.对于幼林抚育也一样,也应改全面深挖除草为块状抚育深挖除草,多保存地表檀被,以提升地被物持水水平. 还有,当地的耕作模式也应该全都改成横向耕作而非是顺坡耕作这种水土易失的模式.其中,对于土壤脊薄、棵数少、根系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的坡面,该地应当果断的退耕还林并保存原有植被,再栽植固水固土树种、毛竹等,以逐步形成复合结构,限制水土流失;对于土层较厚,土壤肥力尚可,有一定覆盖度的山地, 应适当密植经济树种,提升其覆盏度,逐步形成横坡水平带状经济林园,以提升截滞地表径流水平,限制水土流失;对于土层深厚,土质良好,覆盖度较高,水土流失较轻的区段,应逐步建成狭长带状水平梯式经济林园或软埂经济林园,以限制水土流失.4.1.2低山丘陵区——坡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型模式在丘陵地带,主要自然灾害是水土流失.该区总体规划为坡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型.治理开发的方向:搞好以水土保持为中央的根本农田建设,从整体出发, 根据地形、地貌及其不同侵蚀特征布设不同的防治举措,从岗顶到沟底设置三道防线,形成立体防治体系:第一道防线是在坡顶岗脊栽树戴帽,荒坡造林,林缘与耕地接壤处开挖截流沟,限制坡水下山;第二道防线是坡耕地改垄修梯田, 并按一定距离沿等高线方向营造水流调节林带,到达拦蓄径流蓄水保墒的目的;第三道防线是沟头修跌水、沟底修谷坊、糖坝、沟岸造林,限制沟壑开展该地区的通、双等小流域的丘陵状台地中重度水蚀区,应集中连片治理,根据三道防线技术,采取“林上山、粮下川、苕条栽中间〞的成功模式,征治理的同时,积极改造中低产田,建设荒坡、荒沟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展小林场、小果园、小牧场、小渔场等综合型企业.在低山台地区应充分利用水田,建立水稻、油菜基地’低山区建立茶叶基地;大力开展经济林、用材林和薪炭林,解决区内.“四料〞的缺乏,充分利用水面养鱼、养鸭,利用零星草地和作物秸秆开展草食畜牧业,利用丰富的建筑材料开展乡村工副业..4.1.3半丘陵区——粮牧企经庭立体开发型模式半丘陵区地形波状起伏,漫川漫岗,亦比拟开阔,土壤多为紫色士,士质肥沃.该区的生态建设总体规划为粮牧企业经庭立体开发型.治理开发方向:积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特别要注意预防产生新的水十流失.存举措选择上,要以植物举措为主,植物举措与耕作举措并举.在治理上,应积极推广“植物封沟〞的成功经验,大力营造以灌木、柏树等为主的固沟薪炭林,以缓解农村能源紧缺问题,促进秸秆还田或通过牲畜过腹还刚,该区的老等沟小流域为波状起伏台地轻中度水蚀区,根据该区的改进利用方向,实现工程水库、植物水库、土壤水库三大水库并举的良好局面.该区工程水库的建造的方法是修塘坝、修梯田;植物水库就是造各种水保林,种植物防冲带〔限制面积〕;土壤水库就是农作物的垄耕作.通过建设三大水库,该区就可以实现工程举措、植物举措和耕作举措的有机结合,并且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4.1.4平原区——林草畜粮综合经营型模式平原区地形开阔平坦,但风蚀较重.该区的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模式为林草畜综合经营型.治理兀发方向:人力营造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林,建立林果基地;与此同时,大力开展畜牧业,以养牛、羊为主,将牧业产值提升,以发展林、牧业为突破口,积极改造低产田,提升粮食产量,从根本上改变本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该区的小流域属于缓坡倾斜平坦台地轻度风蚀区,根据治理开发方向大力开展农田林网,形成田成方、林成网,金色的种子丰收在绿色的格子里,开展林草间作.4.1.5河岸低洼易涝区——畜禽鱼稻良性循环模式河沿岸低洼易涝侵蚀区.地形低洼,大局部为一级阶地和河漫滩,水资源丰富,但涝灾频繁而严重.该区按全县生态建设总体规划为禽猪稻鱼型治理型.开发方向:大于一点五度的坡耕地应改垄,大于3度的可种植苕条防冲带,个别介于5〜7度的坡耕地应修筑坡式梯田.在河岸区利用小流域或者人工沟渠将水源引入,建立完善农防林网,排灌渠网,交通路网和农林电网等人下调控恻络,使农田小区域气候得到改善,抗御风、涝灾害的水平得到增强在此根底上,积极发展水田生产,扩大早改水面积,开展渔、牧业生产,建立粮、牧、渔良性循环高效生态经济区.4.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于生态建设,重点在于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开展,并尽量彰显经济效益,应重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规划4.2.1生态修复: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以自然修复为主做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受损植被.水土保持工程:1.山坡防护工程:包括梯田、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等;2.山沟治理工程:包括沟头防护工程、谷坊、拦沙坝、淤地坝等;3.山洪排导工程:包括排导沟等;4.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包括小型水库、引洪漫地等;4.2.2退耕还林: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政策之一,其根本政策举措是“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就是对工程区内的现有林草植被采取封禁举措严加保护,对宜林荒山荒地尽快恢复林草植被,并实行严格管护,保证绿化成果.4.2.3生态园林建设: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表达,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开展的必然结果.4.3公共效劳设施建设规划由于地震严重损毁了公共效劳设施,因此在灾后重建中要考虑到受灾人民的内心需求,要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提供更加人性的保证.农村生产设施的恢复重建,要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做到资源整合、分区设计、分级配置、便民利民、共建共享.4.3.1农村根底设施.利用成熟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鼓励使用当地材料和人力,恢复重建农村公路、村庄道路、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农村能源等设施.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平安工程.就地重建的村庄应以原有的设施为根底,在保证平安的前提下,恢复重建基础设施.异地新建的村庄,应尊重当地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合理确定基础设施的重建水平和方式.4.3.2农村效劳设施农村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效劳体系的恢复重建,要考虑到贫困村、国有农场和国有林场的特殊情况,统筹安排相关设施的恢复重建.最后,在公共效劳设施的恢复重建中,要优先安排学校、医院等公共效劳设施的恢复重建,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标准,将其建成最平安、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4.4乡村旅游规划由于该地自然风光优美.民族特色浓郁,故可着重打造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效劳于地方经济的的开展.4.4.1山地旅游中央该区域属于多民族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各种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并保存有不同民族风格的建筑群.本地区政府应着力加大对山地旅游开发的投入,找准市场与资源的对接点,充分挖掘各地的资源特色和文化底蕴,以现有的山地旅游根底设施为依托,针对性开发山地休闲、度假与健身旅游产品,实现合理的旅游产品结构层次,实现旅游形象与市场认知的完美对接,实现游客需求与产品供应的完整契合,将这些地区打造成为该地区新的山地旅游中央.4.4.2树立旅游新形象,打造生态旅游区重树该地区旅游目的地平安形象,是消除游客心理阴影、安抚游客情绪、树立市场信心的关键.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媒体聚焦该地区的时机,巧妙借助媒体宣传的契机进行事件营销,向各外地传播该地区旅游的新形象,强化潜在游客对该地区旅游的市场认知度,重塑“青山依旧在,绿水自长流〞旅游新形象,为未来旅游业的快速起飞奠定良好的市场形象根底.4.4.3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线路在民族聚集地区内通过线路统筹,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精品旅游线路.以能有效促进该民族聚集地区建筑群的恢复为前提,开发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依托该地区所带来的知名度,对各种新增地震遗迹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吸引广阔旅游者的中国汶川地震遗址旅游线;4.4.4集中布局生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调整灾区的产业结构,在平原、山前和山区分别构筑差异化产业集群, 在不适宜开发工农业的区域大胆退出第二产业、限制第一产业、推进第三产业, 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体打造成为灾区恢复重建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努力实现“四个集中〞,即旅游生产要素向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村落三个空间集中;休闲度假效劳中央向山前和山中的旅游城镇集中;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向山前和平原集中;整合多民族聚集地、汶川地震遗址旅游产品,旅游影响力向民族文化品牌集中.最终实现该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5.设计综述选择村落内部重要的节点空间,结合其区位环境和功能,进行建设改造,使之成为村落的重要景点和主要的人流聚集地;改造原根底设施的建设,包括平安设施、照明设施、交通设施、卫生设施等系统完善;对流经村落的水渠进行景观打造,增强其欣赏和使用功能,使其成为乡村旅游中的一笔重彩亮色,其中包括卫生整治、景点营造、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整个村寨依山而建,长向与河流相伴, 地块较为分散,故而设计中采取“以点盖面〞—通过对重要节点的限制,到达对整个区域的有序的,科学的,艺术的规划.。

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要点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农村园林景观的设计。

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设计要点也越来越受到农村建设者和设计师间的重视。

下面我将从设计的原则、景观风格、构筑要素、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等方面来探讨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

一、设计的原则(一)环保原则: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要注重环境保护,采用环境友好材料和节能材料来设计,做到低耗能、节约用水。

(二)生态原则:以创建生态环境为目标,注重保障生态平衡,保持农村景观的本质和特色。

(三)文化原则:在保持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现代化的特点和人文精神,为村庄注入新的活力。

二、景观风格(一)新农村风格:新农村风格是中国传统村庄风格及现代元素结合所形成的建筑风格,要求园林景观设计要与该风格相匹配。

(二)自然风格:通过模仿自然景观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还原自然风光,从而形成自然的色彩、形态,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三、构筑要素(一)景及水:水景是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构筑要素,它能够带来凉爽、祥和的氛围。

园林设计要依据地理位置,融入当地色彩、地貌,将灵动的水体与自然景观彼此烘托,形成一种“休闲与情趣”的精神价值。

同时利用穿越和连通的方式将景点一一串联起来,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可以减少步态的不舒适感。

(二)道路和平台:在设计新农村园林景观时,建议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游客的活动。

为了方便游客的观赏,设计师应该借助道路和平台,提供一定的观赏角度。

道路和平台的高低、曲线、宽度等也要考虑到市民的行走和视觉上的交互性,以便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四、植物配置在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非常重要,它能够为景观增添新的魅力。

新农村园林景观的种植应尊重自然的生长规律和当地习俗。

可以考虑融入草本、竹子、花卉、乔木、灌木等植物,以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绿化美化效果,同时也可应景配合设计的主题及环境气候。

五、景观效果最后,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各要素搭配在一起,应提供最佳的景观效果。

新农村建设的园林景观设计

新农村建设的园林景观设计

新农村建设的园林景观设计作者:李灵丽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9期摘要:不断加快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农村环境景观建设已越来越得到村民的重视与期盼。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新农村景观设计原则和内容分享,以期对构建新农村建设园林景观新局面,打造符合新农村生活水平的园林景观,建设高品质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681 当前农村园林景观建设现状分析1.1 景观建设存在规划系统性不足乡镇普遍存在对农村园林景观长远规划缺乏考虑,很少有前期绿化调查和准备,对于农村景观建设多数是在硬件设施完成后,在建筑间零碎区域,见缝插针式适当营造,使得农村公共绿地、街道、集市等公共空间和个人宅前屋后空间的景观严重滞后,缺乏规划的系统性,很难有设计规范以及园林景观整体效果。

1.2 景观建设存在单一协调性不够由于农村居民住宅基本上都没有规划与设计,大部分都是自搭自建,加上生活水平提高,建设思想更加多元化,可选择的方案也更加丰富,造成建筑样式、色彩和格局风格迥异,与周围环境多不协调。

此外在绿化景观植物选择上,倾向于绿化树种,忽视乡土树种,并且在树种配置上呈现单一状况。

例如有乡村公路两旁主要都是红叶李、柏树、大叶女贞等绿化树种,对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木已越来越少,千篇一律重复得多,多样化少,吸引力降低。

1.3 景观建设存在特色文化性不强当前农村在园林景观建设上很少在乡村地方特色上进行突出,过多地模仿城市园林,大幅度采用硬化面积,存在一劳永逸思路,少落叶大乔木,少绿地空间,设计乡村景观上偏离实际情况,地方特色日渐淡化,对乡村现有景观利用少毁灭大,使得视觉美感与享受难以有效呈现,日益匮乏,很难构建出景色优美、文明安静的园林来消除长时间劳作带来的疲倦。

2 新农村建设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探讨2.1 尊重以人为本设计原则新农村建设的园林景观建设首要目的是为村民提供美的自然环境,设计的出发点应该是人的需求与意愿,构建出人与环境良好的关系,创造出宜人的生活空间、活动场所,具备休憩、舒适、放松功能。

新农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规划与营造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规划与营造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规划与营造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景观规划与营造工作展开分析,通过研究其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探究推动各项工作改进发展的具体措施,推动各项工作在已有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乡村园林景观建设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园林景观;规划与营造新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除了追求物质享受外,也更加强调精神享受等的重要性。

通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进行园林景观规划与营造,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体验,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在已有基础上实现更好的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也具有重要作用。

1.新农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规划与营造存在的问题1.1乡村居民对园林景观的认识相对较少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乡村居民受到传统观念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等的影响,对乡村园林景观并不重视。

甚至有部分乡村居民将园林景观规划和营造工作看作单纯的“面子工程”,认为只有在钱极度富余并且很“闲”的情况下才能开展景观建设,否则园林建设和环保等工作都只是空谈。

在该类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农村的园林规划营造等工作并落实到位,垃圾清理以及家养牲畜放养等现象随处可见,不仅影响了农村整体的形象,也对农村长远发展等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在缺乏整体规划的情况下,各项工作开展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将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环保建设等工作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最终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

1.2城市化使得乡村景观趋同化城镇化建设是当前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的乡村而言,城市化建设发挥已经成为其建设过程中应用的制胜法宝,其乡村建设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的设计方案等作为支持,只是一味模仿大城市开展施工建设。

虽然最终乡镇的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景观园林建设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特色的乡村建筑风格等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来,景观园林也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并不能使人感受到其中的新意。

城乡建设中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城乡建设中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1 .农 村 景 观 概 述 1 .1新 农 村 概 念
新农村 、新环境 、 新农民以及新风 尚,缺一不可 ,小康社会 “ 新农村”就包含的有 以上的 5个 方 面 。
1 .2景 观 概 念
景观 ,什么是景 观?一般情况下就是泛 指地表 的 自然 的景色 ,但是 在特定的 区域则是指 的是在 自然地理 区划中开始的或者说是 最为基本的 区域单位 ,也就是 自然地理 区。
2 . 1因 地制 宜 的进 行 设 计
的居住房 ,在建设新的房舍是要强化管理 ,进行统一 的规划 。其次有新 设施 ,要有道路 吧,还要有水电 、 通讯 、广播等等的配套设 施 ,这可是 新农村的重要的 “ 硬件”设施啊 。 3 .2进行 斑 块建 设 斑块建设 ,斑块 的意义就是异于周 围环境 、相对均匀物质的非线性 的区域 。就新农村而言 所指 的就是所有 的生 活环境 ,比如说 房舍 ,饭 馆 ,生活公园等等。斑块建设指的就是把所有相同的生活设 施在一个规 定 的地域范围 内进行 集 中建设 。这 样显得 有条 理性 ,看起 来更加 的规 则 ,漂亮 。 3 .3走 廊 建 设 在 新 农村 中 新农村 中的走廊 建设 ,什 么事农村 走廊建 设呢?原 始 的传 统 的农 村 ,家家之间并没有什么平坦 的道 路联系 ,总是在崎 岖的道路上前 行 , 这样大大的增加 了交流的难度 ,新农村走廊就是建设 出家家相连 通的道 路联系 ,即水 泥道路家家通 ,每一条 水泥道路都直 接连到了家 家户 户 , 条主干道延 伸出很多条的支路,这样家家户户之 间的走动 较之以前要 简单的很多了。在新农村里建设出此类 的农村走廊显得我们 所建设的新 农村变得更加的大气 ,现代化。也更加 的方便 了。 3 .4新 农 村 建设 中的 生 态工程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工程建设 。即通过对生态学原理的利用进 而进行 的恢复 自然生态以及建设人工生态的技术方法 以及手段 ,强调 的 就是生态 以及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生态建设方法就是完 整性——循环 协调—— 自力更生——共生的生态调控手段设计 。生态工程通过对 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循环再生原理的合理应 用,与系统工程最优化 方法 相结合 ,进而设计 出分层多吉利用物质的生态工程 。 4 . 建设 新农 村 面 临 的 问题

浅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园林景观建设

浅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园林景观建设
彰。
械。 各种环境设施应起到点缀和强化景观效果 的作用 。 筑小品 建
观赏性和趣味性 , 要适合农村环 23 因地制宜原则。 . 因地 制宜 , 自然环境景观条件与景观要 素 等硬质景观设计应具有功能性、 借
可 水榭 、 山、 假 动物等适合农村 环境所需 的小品 提升新农村开发的环境效益 。 根据各地的环境特点 , 在建设中强 境所需 , 以亭台 、
形式要 简洁美观 , 不宜追求豪华 与气 派。农村水景设计 还 调尊重并 强化原本 的 自然景观特征 , 尽可能地保 留村落、 院以 为主 , 庭 利用现有水 源 , 当确定水 适 及所辖区域的原有树木 , 护并利用古树和名贵树种。在园林绿 必须结合 当地气候特点和水源情况 , 保
化树种选择上 ,应栽种大量本地 的特色植 物 ,以突 出其地方特 体 面积 、 深度 和形状 , 多种手法创造 以水为 中心的动态和静 采用 色, 形成独特 的园林景 观。
治为切入点 , 以改善农村 生产 生活条件为起 点, 步将新农村建设 全面推开 , 区农村 建设与发展 的实际要求。从 园林建设、 逐 是郊 生态
建 设 的 角度 , 阐述 如 何做 好 社 会 主 义 新 农村 建设 。
关键词 : 新农村; 园林景观 ; 乡村景观
所谓园林景观 ,简言之就是一个 以人为主体的优 美而舒适 观赏需求的同时 , 降低农 民的经济负担 。 的第二 自然外部 空间环境 。而 园林景观建设是指利用各种 自然 2 人本原则 。以人为本 , . 5 处理好人与空间环境 的关系 , 创造宜 要素或人工要素创造 和安排环境空 间以满足人们 的需要 和享受 人 的活动空 间 、休 闲场所 和聚居 生活 氛围 。应按 “ 人——园 的手段 ,它是 以空间审美为主导 的、艺术与工程技术结合 的学 林——人 ” 的顺序 来表达设计意 图, 研究人 与园林绿地关系的行

试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景观设计

试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景观设计

Arts circle设计与应用试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景观设计文/杜炎林【摘要】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是我国建筑设计中的新兴领域,结合当地的地域环境和人文风俗,通过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地打造新农村的全新面貌,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传统的建筑结构模式,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丰富了乡村村民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新农村;景观设计;因地制宜;城乡一体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居住环境的景观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居住环境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新农村的景观设计是我国建筑设计中的新兴领域,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住宅条件的改善,新农村建设中室外环境的景观设计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设计更注重于结合当地环境和人文风情,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创造优美的环境,在新农村建设改造等方面注入了新的血液,为整个乡村增添新的活力,有效地平衡了乡村与城市的差距。

一、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设计原则(一)尊重历史文化不同的乡村景观建设都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文化载体,都可以通过景观的方式加以装点来表现区域人文景观关系。

在景观设计中要能够传承农村的历史文化,使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充分研究和发掘当地的乡村风情和民俗文化,尊重历史。

对于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村镇要能够重点保护规划,在新农村的建设和规划中对其进行独立的规划。

比如西安曲江新区的规划建设,曲江地区集中着众多的古村落,在古代是天然的湿地和洼地,在秦代就建有离宫,因水曲折才有了“曲江”的美称,在隋唐时修建园林,皇家和文人雅士聚集曲江游玩踏春。

在历史上曲江是以自然景观为主,有“春日插柳”“曲江流饮”等传统风俗,为自然景观增添了人文色彩,因此在曲江地区的景观设计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历史文化的体现。

(二)保留当地特色景观每一个地区都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和宗教影响,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一些具有特色的景观建筑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风雨,无论是否破落陈旧,都是历史的见证和传承,这些当地的乡村景观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留下了历史的痕迹,都是我们应当保留的文化遗产。

关于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

关于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

关于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摘要】新农村景观规划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居住区、建筑物、道路、水系、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是建立在布局规划和景观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的基本特征与属性,在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环境与空间的合理结合。

对于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有利于构建具有地域特点的农村景观,满足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极大的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新农村景观建设;设计规划引言: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帮助农村居民实现现代化变革的重要手段,是我国“三农”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居住区、建筑物、道路、水系、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是建立在布局规划和景观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的基本特征与属性,在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环境与空间的合理结合。

1.新农村景观规划的设计理念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是围绕着人与景观的共生原理展开的。

“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就是要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乡村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来为人们创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为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乡村生态系统。

因此要充分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物质和文化为资源吸引游客,同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规划并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而是一种“体验”。

因此,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延续历史与文脉是设计的准则。

(2)要确实地站在平等的角度与农村和农民“对话”,契合实际得看问题,不做条文式的设计,不要让白云村再次成为”尺子下的牺牲品”。

(3)应该遵循“无痕化的设计”理念以延续和保护为主(原来——可行——更好)轻轻的刻痕,适当的规划,留给后代人其原本和真实的体验,此外在尊重居民独有生活的基础上,改善其中不良习惯。

2.新农村景观设计基本原则2.1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因地制宜,什么意思,也就是要建设新农村,我们必须考虑当地的根本情况,制定采取合理适当的措施来进行新农村的建设,不得盲目的自己想当然的来进行建设。

那样会有意想不到的后果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农
村景观建设也随之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现代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新农村景观建设的意义和原则。

随着现代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全国正处在重构农村的
改造和建设中,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我国新农村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对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业的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在科学的前提下,整合协调“人与土地”的和谐问题,保护好农村的良好生态关系,保护好维系人类生命的提供食粮的安全生产基地。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不适应当地发展
目前大多数农村发展是没有科学规划的,住房由农村村
民自己的设计和施工,缺乏休闲娱乐设施;部分村庄编制了村庄规划,但非常简单,并没有与县(市)域规划规划结合起来,存在不能满足长期发展的隐患;另外,一些农村的规划和定位是不准确的,没有结合当地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和风土人情,而只是为了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没有全局统
规划。

2.建筑形式无特色
城市现代化对农村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

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缺乏审美观,一些先致富的农民,丢弃了原有的对家乡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审美观,他们盲日
模仿城市,对老村落进行城市化改造,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不同建筑风格杂陈拼凑的新村。

各种设计元素混杂堆砌在一起;现代材料的胡乱堆积、建筑色彩的任意涂刷,大大破坏了原有的乡土景观特色。

3.农村景观设计城市化
为了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别,近年来提出了农村
城市化的问题,这其中带来了许多误解,认为把城市搬进农村就是实现了农村的城市化。

事实上,人们在农村地区比在城市环境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把城市转移到农村,就是毁坏农村的开始。

农村的城市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照搬城市的做法,应该是在保护农村耕地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更人性化的设计。

4.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
农村景观环境是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人们共同生活的
环境,必须符合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需求,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在改造建设新农村的同时许多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规划,结果失去从事农业生产的方便性,家庭养鸡、养猪、
种菜、晾晒粮食等都成了问题。

这种不考虑农村环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特殊需要的景观设计,其实是很不人性化的行为,是一种破坏农村环境,影响农民生活,对农村农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5.农村居民思想观念认识存在偏差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增
长,严重忽视了环境的生态保护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固体垃圾随意堆放,农作物秸秆随意燃烧,造成固体废物污染和大气污染;部分还是人畜混居,家庭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

为了高产增收,不重视科学种田,盲目使用化肥农药,土壤中微生物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原本自然肥沃的土地生硬板结。

土地水源被污染,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被再次打破,直接威胁到广大人民生存的安全。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保护生态环境的设计原则
农村环境严重污染后会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
威胁,直接威胁到当地村民的健康与生命,所以必须抵制任意大拆大建、破渠改道、填河造房、毁田伐林等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

生态设计是农村景观设计应该严格遵守的基本原则,维护几千年承传下来的人地相互和谐的生态关系,保护农业生产的安全格局。

2.传扬地域特色的设计原则
坚持尊重地域特色、保护传统文化的原则,是突出个性
尊重当地居民们生产生活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自然风貌决定了当
地的自然特色,不可轻易地人为加以破坏。

人文是当地人历代生
活习惯的积累,受祖祖辈辈的传统思想、家族文化以及时代信息
的传播、经济发展以及政策的影响而变化。

地域文化包含了历史
传统、民俗风情风物,是当地老百姓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新农村
景观设计要利用和发挥地域特色,保护传统文化,丰富当地的文
化生活,重整精神家园,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有意
义。

尊重和保护地域文化是彰显地域特色,而不是相互模仿复制
和破旧立新,只有传承才能有效地展现和发挥地域特色。

3.尊重农民生活习惯设计原则
切设计都应是围绕人的生活展开的,要适应使用者的
需要,否则设计就毫无意义。

同样,新农村景观设计也是围重人
的生产生活以及精神文化等体验。

绕人的生存环境而展开的设计,设计必须“以人为本”,注农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立足于熟悉和了解农民生产
生活的基础上,围绕农村农民的行为特征,提供更好的从事农业
生产、农民生活的便利环境。

保护自然村落、农田,维护农村生
产生活的生态环境和生产体系才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设计原则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要合理的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
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强城乡交流,农产品深加工,以工带
农,以商促农,推动城乡和谐建设。

近几年来,农村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十分高涨,市场前
景广阔,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在生态环保前提下发
展生产,开辟各种生态旅游项目,提供多样化的景观体验活动。


分利用农业资源,把单一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转向旅游业的开放,观赏、体验、销售等项目。

乡村旅游可以提供部分就业岗位,转移农
村剩余劳动力,同时也可拓宽乡村本土文化产品民间工艺的保护与
发展。

从而有效地带动乡村其他产业的大力发展,增加相对封闭的乡村地区居民与城市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