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abcd目标编写法

abcd目标编写法

"abcd目标编写法"通常是指ABCD目标编写法,这是一种用于编写目标的方法,特别是在培训或教育环境中。

这个方法的名称来自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的首字母:
1.A spect(范围):明确说明目标所涉及的范围或领域。

2.B ehaviour(行为):详细描述达到目标所需的具体行为或活动。

3.C riterion(标准):为评估目标的实现程度设定明确的准则或标准。

4.D ate(日期):设定达到目标的时间表或期限。

通过这种方式,编写目标时可以更明确、具体,并能够更有效地衡量进度和成果。

例如,一个基于ABCD 方法的写作目标可能如下:
•A spect:提高写作技巧。

•B ehaviour:每周至少写一篇文章,并确保内容清晰、连贯。

•C riterion:文章在语法和拼写上没有错误,且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D ate: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即90天内)保持上述行为,并达到设定的标准。

这种方法有助于确保目标的明确性,有助于衡量进度,并为实现目标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措施“维度旳教学目旳旳措施--- ”ABCD“法如何制定教学目旳呢?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原则(Degree)。

故通俗地称为”ABCD“法则。

采用ABCD发设计教学目旳可以使目旳旳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利于指引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多种云图时,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精确率达90%”这一目旳中,“初二学生”是“对象”,“能标记出来”是“行为”,“在观看多种云图时”是“条件”,“精确率达90%“是”原则“。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1)对象:即阐明教学对象教学目旳制定中,教学对象或者说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不要把教学目旳写成“教会学生…“,而应写成”高二学生“等。

如果这个对象或主体已经明确,也可以从目旳论述中省略。

(2)行为:即应阐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旳变化),获得如何旳学习成果。

四个要素中,行为是最基本旳成分。

表述行为旳基本措施是使用一种动宾构造旳短语。

其中,①行为动词用来阐明学习旳类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背诵“、”阐明“、”使用“都是行为动词,而不要用”懂得“、”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

由于,这些动词可用来表述总结性旳课程目录和单元目旳,但表述学时目旳则不明确,给后来旳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②宾语则用来阐明学习旳内容。

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刊登议论旳句子”,“能说出人体骨骼旳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在这样旳动宾构造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较好地把握。

(3)条件:即应阐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素下产生旳它既阐明了学生在什么样旳情景中完毕规定旳行为,也阐明了应当在什么样旳状况下评价学生旳学习成果。

条件旳表述常与诸如“有无工具?“”有无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

abcd模型课程设计

abcd模型课程设计

abcd模型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abcd模型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

2. 学生能够运用abcd模型分析具体案例,识别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学生能够了解abcd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拓展知识视野。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abcd模型进行问题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有效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为解决问题提供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模型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模型思维意识。

2.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问题,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abcd模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实际应用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1. abcd模型基本概念:介绍abcd模型的发展背景、定义及构成要素,使学生理解模型的基本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模型概述2. abcd模型的应用场景:分析不同场景下abcd模型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模型应用3. 问题分析与解决:教授如何运用abcd模型进行问题分析,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问题分析与解决4. 小组合作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案例分析与讨论5. 实践操作与总结: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并进行总结反思,巩固所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abcd式算法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abcd式算法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abcd式算法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abcd式算法,理解其原理和应用,能够独立完成基础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abcd式算法的基本原理。

2.了解abcd式算法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

3.理解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4.能够运用abcd式算法进行基础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5.能够分析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6.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基础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bcd式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基础工程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abcd式算法的基本原理–介绍abcd式算法的概念和起源。

–讲解abcd式算法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2.第二章:abcd式算法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介绍abcd式算法在基础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讲解abcd式算法在基础工程设计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第三章:基础工程的设计流程–介绍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讲解各个环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4.第四章:基础工程的计算方法–讲解基础工程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计算方法。

–介绍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abcd式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基础工程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abcd式算法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基础工程的设计和计算,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基础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方法——- "ABCD“法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故通俗地称为”ABCD“法则。

采用ABCD发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这一目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能标记出来”是“行为”,“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准确率达90%“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1)对象:即阐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学对象或者说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教会学生…“,而应写成"高二学生“等。

如果这个对象或主体已经明确,也可以从目标阐述中省略.(2)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获得怎样的学习结果。

四个要素中,行为是最基本的成分。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①行为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背诵“、”说明“、”使用“都是行为动词,而不要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

因为,这些动词可用来表述总结性的课程目录和单元目标,但表述课时目标则不明确,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

(3)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素下产生的它既说明了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完成规定的行为,也说明了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

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例子

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例子

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例子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而教学目标的设定则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信息技术ABCD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设计模型,通过设定行为、条件、度量和程度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和清晰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的设定,并通过实例来展示其深度和广度。

A(行为)- 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例子以“学习者能够运用Excel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为例,其中的“运用Excel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就是所期望的学习行为。

在这个目标中,学习者需要掌握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能够利用其功能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

这个行为目标的设定将帮助教师和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也能够更好地引导教学活动的展开。

B(条件)- 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例子在设定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时,条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上述目标为例,学习者需要具备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和对Excel软件的基本了解。

另外,他们还需要有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设定清晰的条件,可以有效地限定教学目标的范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C(度量)- 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例子度量是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评价学习的结果。

在Excel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的教学目标中,可以通过学习者的作品展示、自测和实际应用等方式来进行评估。

通过设定清晰的度量标准,可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提高,同时也能够指导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反馈和指导。

D(程度)- 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例子在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设计中,程度是指所期望的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

对于Excel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程度,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

这样一来,学习者就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ABCD法是指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四个步骤:目标制定(A),背景知识(B)的调查,测评(C)和教学活动(D)。

每个步骤都是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案的关键。

下面将详细介绍ABCD法的每个步骤。

A步骤: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需要明确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目标要尽可能具体明确,可以是知识性的,也可以是技能性的。

教师还需要确保目标是可测量的,即学生能够通过某种测评方式来评估其是否达到了目标。

此外,目标还应该是可行的,即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达到目标。

B步骤:背景知识调查在这一步骤中,教师需要调查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避免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重复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小测验等形式来调查学生的背景知识。

C步骤:测评在这一步骤中,教师需要设计测评工具,用于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测评可以是口头问答、书面测试、实验操作等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目标和背景知识来确定测评内容和形式。

测评工具应该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D步骤:教学活动在这一步骤中,教师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教学活动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利用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还应该与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实际需求相匹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总之,ABCD法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通过明确目标、调查背景知识、设计测评和教学活动,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出针对性强、有效果的教学方案。

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请大家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编写一条教学目标。

请大家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编写一条教学目标。

请大家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编写一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指具体能力和知识的设立。

在进行教学之前,许多教师先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是否成功。

因此,我们需要使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来制定教学目标。

ABCD教学目标指的是:A - 行为:明确需要学生表现出何种行为或表现形式。

B - 条件:阐述完成该行为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

C - 度量:制定判断是否完成了该行为的量化标准。

D - 目的:阐述这种行为的意义和功效,为什么需要这种行为。

下面,我将以教学一个汉字为例,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编写一条教学目标。

A - 行为:学生将会书写“爱”字。

B - 条件:学生需要有一支笔和一张纸。

C - 度量:学生必须写出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

D - 目的:教授汉字书写技巧;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增强学生对“爱”字的认知。

在这条教学目标中,A部分是关于学生应该学会的内容。

学生应该写出一个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

这个目标非常明确,不会出现教学目标欠缺明确性的情况。

B部分很少出现在教学目标中。

这个部分阐明了学生所依赖的条件和环境,毕竟没有打印机和屏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部分是度量学生成功标准的部分。

这个标准他们是否有书写一个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

这一部分确保了教学的高质量和学生的高水平。

D部分是关于目标的意义和功效的。

学生学写一个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不仅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汉字书写技能,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和加深对“爱”字的认识。

总之,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明确、具体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个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ABCD教学目标表述法

ABCD教学目标表述法

(4)标准
即应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 可以用定量的方法表示,也可以用 定性的方法、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 法表示。例如,“至少能正确默写 80%的词语”。标准一般从行为的 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上四个要素,简单说就是谁(对象) 在什么条件下(行为条件)做了什么 (行为),以及做到什么程度(标准)。 需要指出,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不需要, 也不可能完全机械 地按上述要求编写学 习目标。在一个学习目标中,行为表述 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对而言,条 件和标准是两个可选择的部分,一般可 以不将条件和标准一一列出。
谢谢大家
(1)对象
教学目标制定中, 教学对象或者说 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 以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教会学 生…”,而应写成“高二学生”等。 如果这个对象或主体已经明确,也 可以从目标阐述中省略。
(2)行为
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 能做什么,获得怎样的学习结果。 四个要素中,行为是最基本的成 分。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 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①行为动词用来说明 学习的类型,如“操作”、 “说出”、“列举”、“比 较”、“背诵”、“说明”、 “使用”都是行为动词。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 容。如,“学生能找出文章 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 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 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 胞和动物细胞”。
(3)条件
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 素下产生的 。如“通过观察,准确描 述…”,“通过具体实例,说明….”。 具体的,比如,一位体育教师在制订 “提高平衡能力和空中定向能力”这一 目标时,行为条件是“通过尝试动作组 合,改善身体姿态”。
ABCD教学 目标表述法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方法--- ”ABCD“法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故通俗地称为”ABCD“法则。

采用ABCD发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这一目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能标记出来”是“行为”,“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准确率达90%“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1)对象:即阐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学对象或者说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教会学生…“,而应写成”高二学生“等。

如果这个对象或主体已经明确,也可以从目标阐述中省略。

(2)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获得怎样的学习结果。

四个要素中,行为是最基本的成分。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①行为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背诵“、”说明“、”使用“都是行为动词,而不要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

因为,这些动词可用来表述总结性的课程目录和单元目标,但表述课时目标则不明确,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

(3)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素下产生的它既说明了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完成规定的行为,也说明了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

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

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

教学计划:ABCD模式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ABCD模式编写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ABCD模式的定义和作用•掌握ABCD模式的构成要素•能够独立编写符合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理解ABCD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二、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ABCD模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1.讲授法:教师将向学生介绍ABCD模式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编写流程,并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演示。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ABCD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实践法:学生将分组进行小组作业,通过实践编写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4.录像回放法:教师将展示一段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的录像,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评价方式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讲授环节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以及小组作业的完成情况。

2.作业评价:学生将完成一份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作业,教师将对其进行评分,评估其对ABCD模式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互评评价:学生将对其他小组的ABCD模式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教师将结合学生的评价和自己的评价进行综合评分。

4.反思评价:学生将在课程结束后填写一份学习反思表,对自己在学习ABCD模式过程中的收获、困难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

四、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共计5个学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学时•主题:ABCD模式概述•教学内容:–ABCD模式的定义和作用–ABCD模式的构成要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第二学时•主题:ABCD模式编写流程•教学内容:–ABCD模式的编写流程–针对不同领域的ABCD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第三学时•主题:ABCD模式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小组作业:编写一份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法•教学评价方式:作业评价第四学时•主题:ABCD模式实施录像回放•教学内容:–展示一段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的录像–引导学生对录像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学方法:录像回放法•教学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第五学时•主题:学习反思和总结•教学内容:–学生填写学习反思表,对学习ABCD模式的收获、困难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总结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讲评法•教学评价方式:反思评价五、教学资源准备为了保证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PowerPoint课件:用于讲解ABCD模式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编写流程。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方法ABCD “ 法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象( Audience ),行为( Behavior ),条件( Condition )和标准( Degree )。

故通俗地称为” ABCD “法则。

采用ABCD 发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 ”这一目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 ,“能标记出来”是“行为” ,“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准确率达90% “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1) 对象:即阐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学对象或者说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教会学生…“,而应写成”高二学生“等。

如果这个对象或主体已经明确,也可以从目标阐述中省略。

(2) 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获得怎样的学习结果。

四个要素中,行为是最基本的成分。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①行为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背诵“、”说明“、”使用“都是行为动词,而不要用”知道“、”理解“、掌握” 、“欣赏”等动词。

因为,这些动词可用来表述总结性的课程目录和单元目标,但表述课时目标则不明确,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 ,“能说出人体骨骼的名称” ,“对照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

(3) 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素下产生的它既说明了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完成规定的行为,也说明了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

标准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标准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方法--- ”ABCD“法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故通俗地称为”ABCD“法则。

采用ABCD发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这一目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能标记出来”是“行为”,“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准确率达90%“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1)对象:即阐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学对象或者说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教会学生…“,而应写成”高二学生“等。

如果这个对象或主体已经明确,也可以从目标阐述中省略。

(2)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获得怎样的学习结果。

四个要素中,行为是最基本的成分。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①行为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背诵“、”说明“、”使用“都是行为动词,而不要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

因为,这些动词可用来表述总结性的课程目录和单元目标,但表述课时目标则不明确,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

(3)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素下产生的它既说明了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完成规定的行为,也说明了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

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例子

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例子

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例子信息技术abcd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分别代表活动(Activity)、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度量(Measurement)。

下面是关于信息技术的abcd法教学目标的例子:1. 活动: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创建一个简单的销售报表。

行为: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包括输入数据、计算和格式化。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子表格软件的基础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创建一个准确、格式良好的销售报表。

2. 活动: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两个数的加法运算。

行为:学生能够使用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算术运算程序。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编程语言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编写一个运行正常的加法程序。

3. 活动:设计一个网页布局,展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信息。

行为:学生能够使用HTML和CSS创建一个具有良好布局和样式的网页。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HTML和CSS的基础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创建一个外观和功能良好的旅游目的地网页。

4. 活动:使用数据库软件创建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行为: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软件创建表格、输入数据和执行查询操作。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库软件的基本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创建一个包含学生信息的完整数据库,并能够执行查询操作。

5. 活动:制作一个短视频,介绍一个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行为:学生能够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剪辑和处理视频素材,添加文字和音频。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视频编辑软件的基本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制作一个有逻辑结构、内容完整的科学实验介绍视频。

6. 活动:使用图形设计软件创建一个海报,宣传一个社会公益活动。

行为:学生能够使用图形设计软件创建具有吸引力和信息传达效果的海报。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设计软件的基础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制作一个外观精美、内容明确的社会公益活动海报。

7. 活动: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和整理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abcd法例子

教学目标abcd法例子

教学目标abcd法例子在教学中,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使用ABCD法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教学内容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ABCD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假设我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要教授学生如何描述人物外貌特征。

那么我可以使用ABCD法来制定教学目标。

A(Audience,受众):我的受众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学过一些基础的英语知识,但对于描述人物外貌特征这个话题还不太熟悉。

B(Behavior,行为):我希望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身高、体型、发型、眼睛、鼻子等方面的描述。

C(Condition,条件):我将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人物的照片,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词汇和句型的例子,让他们进行模仿和练习。

D(Degree,程度):我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结束时能够独立地描述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并且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对话。

接下来,我将根据ABCD法制定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人物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人物的外貌特征。

我会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关键词汇,比如“tall”(高个子)、“short”(矮个子)、“thin”(瘦)、“fat”(胖)、“curly hair”(卷发)、“straight hair”(直发)等等。

我会让学生模仿我的描述,并进行口头练习。

接着,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来描述一些人物的外貌特征。

我会提供一些句子的开头,比如“Tom is tall and thin. He has short straight hair and big blue eyes.”(汤姆又高又瘦。

他有短直发和大大的蓝眼睛。

)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信息来完成句子,并进行口头练习。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ABCD教学目标表述法

ABCD教学目标表述法

其中,①”、“列举”、“比 较”、“背诵”、“说明”、 “使用”都是行为动词。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
容。如,“学生能找出文章 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 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 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 胞和动物细胞”。
(3)条件
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

以上四个要素,简单说就是谁(对象) 在什么条件下(行为条件)做了什么 (行为),以及做到什么程度(标准)。 需要指出,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不需要, 也不可能完全机械 地按上述要求编写学 习目标。在一个学习目标中,行为表述 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对而言,条 件和标准是两个可选择的部分,一般可 以不将条件和标准一一列出。
ABCD教学 目标表述法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
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
象,行为,条件和标准。故通俗 地称为“ABCD”法则。采用ABCD 法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 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
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 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这一目 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 “能标记出来”是“行为” , “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 “准确率达90%”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
素下产生的 。如“通过观察,准确描 述…”,“通过具体实例,说明….”。 具体的,比如,一位体育教师在制订 “提高平衡能力和空中定向能力”这一 目标时,行为条件是“通过尝试动作组 合,改善身体姿态”。
(4)标准
即应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
可以用定量的方法表示,也可以用 定性的方法、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 法表示。例如,“至少能正确默写 80%的词语”。标准一般从行为的 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方法--- ”ABCD“法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故通俗地称为”ABCD“法则。

采用ABCD发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这一目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能标记出来”是“行为”,“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准确率达90%“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1)对象:即阐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学对象或者说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教会学生…“,而应写成”高二学生“等。

如果这个对象或主体已经明确,也可以从目标阐述中省略。

(2)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获得怎样的学习结果。

四个要素中,行为是最基本的成分。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①行为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背诵“、”说明“、”使用“都是行为动词,而不要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

因为,这些动词可用来表述总结性的课程目录和单元目标,但表述课时目标则不明确,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

(3)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素下产生的它既说明了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完成规定的行为,也说明了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

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

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

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一、ABCD法国内外的教育研究者普遍认为,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u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简称ABCD模式。

A——对象(audience):这是一个有关“教学目标描述谁”的问题。

对象指的是教学对象,例如“小学三年级学生”。

这说明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习者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不应该陈述教师打算做什么。

B——行为(behaviour):这是一个有关“学生能做什么”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重点是说明学习者行为或能力的变化。

因此,教学目标要说明通过学习,学习者能做什么。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必须首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目标行为动词来描述由学生完成的动作或活动,并在行为动词后给出所学课题内容的描述。

行为动词通常用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例如:“能认读单词peach,orange,pear”,“能用英语描述5种家务劳动”等。

行为动词应当明确适当,不能含糊不清。

C——条件(condition):这个要素说明了在什么条件下学习者完成规定的行为。

条件包括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的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设备因素、信息因素、时间因素和问题明确性的因素等。

例如:“在5分钟内……”“根据图片……”“运用词典……”等。

D——标准(degree):这个要素说明学习者对目标所要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

标准的确立为教师评价学生提供了依据。

根据ABCD方法的要求,一般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写成:“在这堂课完成之后,学生应该……”一般来说,“在这堂课完成之后”可以省略。

ABCD法的编写方法是:首先以行为动词开始,描述学生完成的动作或活动;在行为动词后面接着描述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时给出学习者完成规定动作或活动的条件、环境。

如果目标需要达到一定的量值,则在可测量的项目内容基础上加上对学习者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编写应注意的问题ABCD法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教学目标方法,它不仅流程简单清晰,易于遵守,而且易于操作,因此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这种方法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⑴教学对象
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

有时候如果教学对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

⑵行为
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而宾语则说明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一些可供教师参考选用的动词。

比如,在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可以选用下面的动词:
①知识:说出……名称、列举、选择、背诵、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等;
②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
③应用: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列举等;
④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
⑤综合: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
结等;
⑥评价: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而在编写情感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则可以选用下面这些动词:
①注意: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等;
②反应: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称赞、表现、帮助等;
③价值判断: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区别、解释、评价等;
④组织:讨论、组织、判断、确定、选择、比较、定义、权衡、系统阐述、决定等;
⑤价值体系个性化: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解决、要求、抵制等。

编写行为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前面讲过的学习目标分类方法,结合学科内容分成不同类别的学习目标,然后从上面提供的动词中选择出合适的行为动词,最后再把学科内容作为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就可以了。

例如:
学习内容是“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要求学生能够举出一两个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中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

这是一个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其目标层次是应用,所以应该从“应用”一行中查找动词,比如使用“列举”这个词,这样“行为”就可以被描写成“列举生活中的一至两个例子,说明人们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


⑶条件
这个要素说明了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所以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时,也应以这个条件来衡量。

条件一般包括下列因素: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人的因素。

比如,“在30秒内完成10个仰卧起坐。

”就规定了完成仰卧起坐的具体时间;再比如,“查字典,翻译下面的英语短文。

”就考虑了信息方面的因素。

⑷标准
这个要素表明了行为合格的最低要求,教师可以用它不定期衡量学生的行为是否合格,学生也能够以此来检查自己的行为与学习目标之间是否还有差距。

“在20分钟内,完成一篇看图写话练习。

”这个标准表明了行为的速度;
“在吹奏竖笛的考试中,如果出现两处以上的错误,就为不合格。

”这个标准规定了行为的准确性。

以上两个标准都采用了定量表示法,在这种方法中除了可以使用数字外,也可以采用百分比来表示。

除此之外,标准还可以用定性的方法,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示。

标准是对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质量的最起码的要求,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编写学习目标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行为出发,而不能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标准。

当我们把四个要素综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了:“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教学对象),能在5分钟内(条件),完成10道因式分解题(行为),准确率达95%(标准)。


其实采用ABCD法,并不意味着四个要素必须一应俱全。

其中只有行为要素不能省略,而其他三个要素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省略。

有时学习目标中的条件与标准是很难区分的,如上例中的“在5分钟内”既可以看成是表明时间限制的条件,又可以理解为表明行为速度的标准。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不去细分它到底是条件还是标准,而是应该考虑学习目标是否能够用来指导教学及其评价。

以研究行为目标而著称的马杰(Robert Mager)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

他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编写》中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三个要素,即行为、条件、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马杰的三要素基础上,加上对教学目标的描述。

这样,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含义: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说明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使用提示:除了在教学目标的阐明中包括对象的表述、行为的表述、条件的表述、标准的表述等方面之外,在实际操作中,也要兼顾外显行为变化和心理过程变化,弥补行为目标的不足。

此方法需重点掌握,熟练运用。

•范例:提供10个图形,二年级学生能够识别哪些是长方形、哪些不是长方形,在10个图形中,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