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城市发展方向的分析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及方向
浅谈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及方向摘要: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一直是跌宕起伏,自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开始蜕变,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进行了30余年,但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城市化率仅达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水平,这还是按照统计局52%的标准进行比较的。
从此可以比较出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
在发展的道路上,问题一直都是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解决。
关键字:发展过程;问题;方向正文:一.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以及城市的数量的地曾加,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
简言之,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
二.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根据城镇人口的变化特点,可将中国城镇化阶段大体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恢复和起步时期(1949~1957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城镇化发展较快时期,城镇人口从1949年的5765万人增长到1954年的994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7%,是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2.2%的3倍多。
这一时期可再细分为两个时期:①1949~1952年的3年恢复时期。
该时期城市经济迅速恢复,安排了大量失业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较多,1951~1953年间年均人口净迁入率为33.1‰,城镇人口年增长率为7.5%。
②是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也是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时期。
为满足工业建设项目的需要,“一五”期间从乡村进入城镇的人口达1500万之多,加上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至1957年,城镇人口增加了2400万,年均增长7.0%左右,成为城镇人口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2超高速城镇化阶段(1958~1960年)这一时期强调赶英超美,提出了以钢为纲。
全民大办工业的总路线,致使出现了爆发性的工业化过程和超高速城镇化过程,3年间新设城市33座,城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5%。
城市规划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
城市规划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摘要:在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分析中,也可以发现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它们的基础就是人。
因此,未来的城市规划理论也需要通过从人们的需求中了解城市的本质并从中学习,建立满足城市基本要求的城市规划模型,这可以成为研究城市规划理论发展趋势和城市社会问题的新视角。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状;发展方向前言城市规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或更早。
在西方文学中,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将米勒图斯的城市布局记录为典型的体育场模型,并解释了原因。
在中国,也有诸如《周礼考工记》的文献,这也是中国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重要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理论已经发展到近代,形成了许多城市规划理论,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思想体系,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思想背景。
在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有许多应用,通过研究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我们了解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兴起,明晰了其对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布局的影响以及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影响。
1城市规划要满足城市诉求以及持续发展要求城市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场所和主体阵地,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陆续安排在城市中,且城市建设活动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城市建设依旧处于蓬勃发展期,该阶段的城市规划尚且不太成熟,仍然需要经过社会性的长期实践,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慢慢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城市内部的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做好资源整合。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多样化的基础设施设备被引进,城市建设活动逐步开展,从土地资源的利用到城市建设规划的细化都需要与当前的城市发展战略相适应,以便发挥城市建设的主体价值作用。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常常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必须要禁止建设区域的一些非法活动,严格控制建设区域规划上的管理事项,以法律的方式将该区域保护起来。
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满足社会发展与建设需求。
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方向
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方向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化进程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进程的基本定义和特点进行分析,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方向。
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提出了促进城镇化进程健康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为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了参考。
1. 引言城镇化进程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是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镇化进程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层面,探讨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方向。
2. 城镇化进程的定义与特点城镇化进程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包括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城镇化进程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规模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的人口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主要指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大小,城镇化进程不仅体现在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还表现在城市人口占比的提高。
•城市功能的演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功能逐渐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转变,包括工业、商贸、服务等多个方面。
3. 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方向3.1 经济发展方向城镇化进程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对区域内外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方向应当注重以下几方面:•产业转型升级: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逐渐进入城市,城市建设和公共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城镇化进程应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加强现代产业的发展。
•城市创新和创业:城镇化进程不仅仅是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更是资源、人才和创新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因此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应加强城市创新和创业的环境建设,增加创新要素的吸引力。
•区域一体化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是单一城市的发展,而是整个区域的发展,因此,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方向应注重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促进城市间的协同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引言】当前,当今,城市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有力的发展趋势之一。
然而,一个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也作为了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象征,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程。
然而,城市化进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要得到较好的发展并非易事,所以需要一个较好的指导方针来作指导,不然就会陷入发展不合理的陷阱。
但是,在西方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太高,以至于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关键词】:城市化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很长的道路,我国的城市化自1949年10.6%曲折的发展到1978年时为12%。
从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的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应的城市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前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智慧的中国人积极探索、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特别是从84年中国开放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大量扶持乡镇企业及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90年代,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推进城市化进程,到20世纪末时中国的城市化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2%。
这主要得意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地普遍呈现出活跃现象,大中型城市迅速发展,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大城市圈,国家也大力加大了政策的扶持力度,把城市发展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8%左右。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到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到现在简直就不值得一比了,不过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
城市导向性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分析
城市导向性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分析引言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导向性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导向性发展规划的概念、重要性、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城市导向性发展规划的概念城市导向性发展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明确城市发展的目标、方向和路径,制定相应的规划文件,以指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的一种规划方法。
它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指南针。
二、城市导向性发展规划的重要性1.明确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导向性发展规划可以帮助城市明确发展目标,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规划,可以确定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功能定位、人口规模等,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导向性发展规划可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率。
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城市的功能区域,优化城市的交通、住宅、商业等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
3.提升城市品质城市导向性发展规划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
通过规划,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和空气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4.推动经济发展城市导向性发展规划可以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通过规划,可以引导城市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5.改善社会公平城市导向性发展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的社会公平,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分配城市资源,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少城市的社会差距。
三、城市导向性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城市导向性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包括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实施等环节。
在规划编制阶段,需要进行城市调研、数据分析、专家论证等工作,形成规划方案。
在规划审批阶段,需要经过政府批准和公众参与,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城市经济学整理
▪绪论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城市经济学与其它经济学科相比都是一门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专业学科。
正如商品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促使现代经济学形成和发展一样,全球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是城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在西方国家,一般是以美国学者汤普森发表的《城市经济学导论》为标志。
先导性学科:1、古典区位论2、土地经济学兴起的原因:1、空间经济学的分化汤普森的城市发展阶段:出口专门化阶段;出口综合体阶段;经济成熟阶段;区域中心城市阶段;技术—职业精湛化阶段2、专门的研究组织的出现▪第一节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868年,德国学者罗舍尔提出“区位”的概念。
▪1909年,德国学者、现代工业区位理论的创始人韦伯提出“工业区位理论”。
▪1924年,美国土地学家赫德提出“楔形理论”。
1936年,霍伊特又对“楔形理论”进行了发展。
▪1925年,美国经济学家帕克、伯吉斯提出了城市土地的价值带理论。
▪1965年,美国学者威尔·汤普森编著的《城市经济学导论》问世,成为第一部城市经济学专著,标志着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正式成立。
▪第二节城市经济学的内涵及研究对象一、城市经济学的内涵1、国外代表性学者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厂商和家庭区位选择的学科。
2、国内代表性学者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经济的微观系统、宏观系统和管理系统协调发展的科学。
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学者一般是以城市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以对城市问题的求解作为研究的任务和目的。
我国学者早期是以城市经济运动规律或城市经济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以揭示规律为任务;近期有的专家提出应以城市经济系统的整体联系和关系作为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书的观点,城市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分析方法去研究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的经济活动。
▪第三节城市经济学的性质与内容城市经济学既是一门以经济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的应用科学,又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融会综合的边缘科学。
城市发展
新时期的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1、中国城镇的巨大发展和面临的挑战1.1巨大发展中国城市自改革开放25年来的发展和变化是巨大的。
1980年~2003年,中国设市城市从223个增加到660个,建制镇从2 800多个增加到20226个;城镇人口从19140万增加到52376万,全国城镇化率从19.4%提高到40.5%。
据统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率从20%提高到40%,英国用了120年,法国用了100年,德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40年,日本、前苏联用了30年,而我国仅用了22年,其速度之快是世上少有的。
城市不但在数量上增加了,人口规模上增长了,而且在城市功能,包括住宅和基础设施的水平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例如,就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而言,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20多年前的6m2~8m2,提高到2003年的23m2左右。
这样的成就在我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世界为之惊叹。
今天的中国,既有一批沿海经济发达、比较现代化的城市,也有一些经济欠发达、甚至产业衰退的城市(如一部分资源型城市)。
在我国发达的城市中,信息化、汽车化、郊区化,乃至交通堵塞、贫富分化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才有的现象已经出现,而落后的基础设施、大量的流动人口、非正规的经济、不卫生的居住环境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特征也同时存在。
在一些产业衰退的城市,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状况仍然很差。
1.2面临的挑战(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
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其领域已经不仅限于投资、技术、产品方面,而是已逐渐扩大到金融、保险、资讯、设计及现代服务业等更多领域。
全球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而且体现在文化、教育等方面,更深刻的是体现在价值观念上。
全球化更现实的影响,体现在对竞争意识的激发。
中国城市今天无一例外地关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资源短缺带来的制约。
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就人均拥有资源的水平和现在的消费模式而言,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
我国城市的发展,如果仍然以现在和若干年来已成为“惯性”的增长模式增长,即人口规模无限增长、用地无限扩大、汽车不断增加、对水源和能源的无节制使用、对自然资源和历史文脉的任意破坏等,那么,这种发展将不可能持续多久,各种“危机”必将来临。
《城乡规划原理》课程笔记
《城乡规划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城市的产生1. 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剩余、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商品交换的需要而逐渐产生。
- 早期的城市通常围绕宗教中心、政治中心或商贸中心发展起来。
2. 城市产生的条件- 地理环境:水源、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 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兴起是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
- 政治因素:国家的形成和政治权力的集中促进了城市的产生。
- 社会需求:人口增长、社会分工和文化交流的需求推动了城市的形成。
二、城市的定义1. 城市的定义概述- 城市是一个相对永久性的、密集的、包含多种功能的聚落,它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 城市具有明确的行政边界,通常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2. 城市的特征- 人口规模:城市通常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较高。
- 经济活动:城市是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的集中地。
- 社会结构:城市社会结构复杂,社会分工和职业多样化。
- 基础设施: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如道路、供水、排水、电力等。
- 文化特色:城市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中心,具有独特的文化景观。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1. 古代城市- 特点:规模较小,以城堡或城墙为界限,政治和宗教功能突出。
- 代表:古埃及的底比斯、古希腊的雅典、古罗马城等。
2. 中世纪城市- 特点: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出现行会组织和城市自治。
- 代表:意大利的威尼斯、德国的科隆、法国的巴黎等。
3. 近现代城市- 特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出现城市病问题。
- 代表:英国的曼彻斯特、美国的纽约、德国的柏林等。
4. 当代城市- 特点: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趋势,城市发展呈现多样性。
- 代表:日本的东京、美国的硅谷、中国的上海等。
二、城市发展的动力1.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从农业向工业、服务业的转变。
城市发展战略的解释
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城市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心,城市的发展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城市的发展战略则是城市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制定和实施三个方面来探讨城市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领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通过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可以使城市发展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
2. 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发展战略可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使城市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通过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可以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经济效益,提升城市竞争力。
3.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战略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通过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可以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是城市发展的关键,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需要首先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发展战略。
2. 分析城市发展优势和不足。
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需要分析城市的发展优势和不足,对城市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
这样可以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3. 制定城市发展策略。
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分析结果,制定城市发展策略。
城市发展策略包括产业发展策略、空间发展策略、环境保护策略等。
4. 制定城市发展行动计划。
制定城市发展行动计划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动计划需要明确城市发展的具体任务和时间表,确定责任主体和监督考核机制。
三、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城市发展的关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组织领导。
城市发展战略管理课件
(三)战略目标的分解和战略措施的制定
1.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分解
制定城市发展的分目标:
经济发展战略
科技发展战略
文化发展战略
人口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战略
等等。
25
第二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
2. 城市发展战略措施的重点 城市发展战略措施的重点是根据城市产业
结构的演化规律,不断调整城市产业的投 资结构。 简单地说,主要就是调整投资的方向,把 投资向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倾斜。
见下页图
18
第二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
二、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一般程序和工 作
(一)了解情况和分析研究
19
第二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
1. 城市自身资料的了解、分析与研究 (1)城市历史与传统的了解。 (2)城市的区位与地位的了解、分析与研
究。 (3)城市的自然人文资源与产业状况的了
解、分析与研究。 (4)研究城市性质功能的发展、综合、叠
43
第四节 新世纪城市发展战略要点
当然,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 城市与城市之间 的联合, 从古希腊的“城邦”(City-state)到 现在的城市群、Citistate, 都是城市发展的 必然结果和趋势。尤其是建设我国的 Citistate, 更能够充分利用我国不同城市的 资源和竞争优势, 防止结构同化和资源浪费, 形成我国的城市规模经济效益, 带动区域发 展, 更好的应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 的机遇与挑战。
12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概说
3.建设目标 空间结构指标。 空间规模指标。 建设环境质量指标。
13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概说
(三)城市发展战略重点 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 就必须突出加强
某些部门的发展, 这些部门就成为战略发展 的重点。 应该说, 抓全局是要解决全面性的问题, 抓 重点是要解决主导性的、关键性的和要害 的问题。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城市交通运行、空气质量、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
本文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关键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了目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介绍了智能化应用、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
结论部分展望了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前景,提出了解决当前挑战的方案,并再次强调了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现状、发展趋势、智能化应用、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前景展望、挑战与解决方案、重要性。
1. 引言1.1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直接影响着交通的流畅程度、城市形象的美观程度以及居民生活质量。
良好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同时也能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合理规划的道路还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居民出行的时间成本和安全隐患。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影响城市整体发展方向和居民生活的关键因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和交通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道路规划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科技手段来引领城市道路规划的发展方向。
只有不断提升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目标。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重视。
1.2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关键影响因素1. 城市发展规划: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必须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相协调,确保道路布局与城市功能分区相匹配,避免因规划不合理而导致的交通拥堵和效率低下。
2. 人口规模和流动性:城市人口规模及流动性是影响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
城市规划原理_总体规划_城市发展战略
❖ 第1节 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 第2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 第3节 城市总体布局 ❖ 第4节 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1节 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1、总体规划作为战略性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 做的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的谋划.其核心是要 解决一定时间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 途径.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第2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3城市性质的表述 突出主要职能,体现主要方向 文字简明,突出重点 性质表述形式:
区域地位作用+产业发展方向+城市特色类型
XX市城市性质 中原城市群西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国际性山水旅游城市
第2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北京的城市性质: 北京是中华人民XX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
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XX的城市性质:
XX市是XX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 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
XX的城市性质: XX市是XX省省会,是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华北地区
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XX的城市性质: 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XX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2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是指对城市发展具有全局性或关键性意义的
问题,对于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牵一发"和"纲举目 张"的作用的内容. 通常表现在以下内容: 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建设; 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城市空间结构和拓展方向
〔3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
通常包括:基本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 空间布局的改变; 空间开发的顺序; 重大工程项目的安排等.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_第19章_城市设计_归纳总结
第3节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城市设计理论图兰西克在《寻找失落的空间——都市设计理论》中归纳出三种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城市设计理论,分别为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场所理论。
同时对应地将这三种理论又归纳为三种关系,即形态关系、拓扑关系和类型关系。
1.1图底理论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城市因图底关系的变化,从而分析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传统城市的三种实体形态分别为:①公共纪念物或机构②主要城市街坊外廊及场地③界定边缘的建筑物。
主要城市虚体形态:①私密空间和公共通道上的入口前庭②街坊内廊虚体则为半私密性过渡空间③与街坊内廊相对的容纳城市公共生活的街道和广场网络④与城市建筑形态相反的公园及庭院⑤与河流、河岸、湿地等主要水域特色有关的线形开放空间系统。
1.2 连接理论连接理论注重以“线”连接各个城市空间要素。
这些线包括街道、人行步道、线形开放空间或其他实际连接城市各单元的连接要素,从而组织起一个连接系统和网络,进而建立有秩序的空间结构。
连接关系建立可分为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和内在动因。
1.3场所理论是根据实质空间的文化及人文特色进行城市设计的。
“空间”之所以能成为“场所”的主要原因,是由空间的文化属性所赋予及决定的。
2城市设计的方法城市设计的方法大致可分为:①调查的方法。
包括基础资料收集、视觉调查、问卷调查、硬地区和软地区的识别②评价的方法。
包括加权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辨别法、列表法③空间设计的方法。
包括典范思维设计方法、程序思维设计方法、叙事思维设计方法④反馈的方法。
政府部门评估、专家顾问方式、社会评论方式、群众反映。
第4节城市公共空间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与类型概念狭义: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
广义: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如城市中心、商业区、滨水区、城市绿地城市空间具有“物质”和“社会”的双重性。
1 公共空间的物质性,强调的是公共空间“质的成分”。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城市发展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从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不合理、环境保护、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城市规划、加强环境管理和促进社会公共管理服务的完善。
结合未来城市发展趋势,展望了城市发展建设的未来,提出了总体对策建议。
希望通过对城市发展建设中问题及对策的深度分析,为城市化进程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发展建设、问题分析、对策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未来展望、对策建议。
1. 引言1.1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析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不合理、环境保护、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城市基础设施滞后是城市发展中一大难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严重滞后,导致交通拥堵、供水供电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建设效率,推动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不合理也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许多城市规划并不科学,土地利用不够高效,导致城市面积浪费,交通不便等问题普遍存在。
为应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环境保护问题也亟待解决。
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下降,垃圾处理困难等问题频发。
为保护城市环境,应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不足也是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社会管理效率低下,治安问题频发。
高中地理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港口优劣的评价: 优: 自然条件好: (1)良好的水域 :水深、水面宽阔、风浪小 (2)良好的陆域:地形平坦开阔 (3)地理位置优越:通江达海,水陆联营 社会经济条件好: 依托大城市,经济腹地广阔 劣: 河流泥沙的淤积,结冰封冻,气象、海况条件 差,交通区位的下降等。
案例(2):汽车站的区位条件
2、影响聚落的空间布局
为何古代著名城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
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 足,便于农耕,且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 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
1、河流冲积平原,城市相对密集
活动
长江三角洲城市的分布有何显著特征?美国三大城市 带的城市分布有何显著特征?
2、大多数城市都是沿河,沿湖,沿 海发展起来的,沿河设城是我国南 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拓展: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运输能力较大,速度较快,成本较低,
适于中长距离货运;公路运输投资相对为小, 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到门的运输,适于短途客 货运输;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能耗少、成本 低,以及基建设施投资少的优点,但速度慢, 适于大宗散货运输;管道成本低,可连续输送, 适于流体和其他散粒状某些货物运输 ;航空 则速度快,但成本高,适于中、长距离的客运 与邮件运输。在世界范围内,公路运输的客、 货运量居各种运输方式之首。
从经济角度来说:带动沿线地区经济
发展。
从政治角度来说: 维护港澳地区稳定和
繁荣。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
聚落的形成
1 聚落的概念 2 聚落的类型 3 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 聚居的场所。 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以分为城 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地形、气候、 河流等因素的影响。地形因素的作用 尤为突出。
济南市城市发展SWOT分析
济南城市发展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s)济南市同国内很多城市相比,其全国第三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优势和泉城的优势,是其加快发展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基本的两种比较优势。
济南市要努力将这两种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1)政治环境济南是全省政治中心。
即几乎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大多数中央驻鲁机构都设在济南,是全省的决策中心。
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由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行政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投资环境的质量,进而直接影响城市竞争力。
(2)经济环境济南市是区域性宏观经济调控中心,除省级宏观调控部门多在济南外,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证监会济南分会、中国宝监会济南分会等代表中央政府监管黄淮海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派出机构都在济南设立区域性总部。
(3)人文环境济南是山东省的科教文化中心。
即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和省级科研机构密集,具有国家十大软件基地之一的济南软件园、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和浪潮集团。
(4)旅游文化资源济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泉城”,72名泉与大明湖构成了独特的泉城风貌。
济南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
历代帝王达官,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无数咏泉的诗篇。
千百年来,人们围绕泉水展开的民俗活动成为今天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5)交通基础设施治安环境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环渤海湾南北承接户宁、京津两大都市圈,东西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区域中心城市。
全省铁路、公路、航空枢纽,通讯设施完善,可直接与世界174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0多个城市传递信息。
“平安济南”建设为本城居民和外来投资者提供了安全的居住和投资创业环境。
(6)自然生态环境“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古城的整体景观特色,这是古人留给济南的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0世纪初济南古城西部建成的经纬路分明的商埠区,又是前人留给济南保护古代泉城生态、建设新城商埠经济的成功典例。
第4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1981年建筑师协会发表“华沙宣言”, 即《人类.建筑与环境》 1983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 员会(WCED),以永续发展为基本纲领, 制定“全球变革日程”。 1987年WCED向联合国提交《我们共 同的未来》,正式阐述永续发展的理念。 1992年联合国召开“地球峰会”,通 过了《环境与发展宣言》,标志着世界各 国普遍接收了永续发展观念。本次还通过 《全球21世纪议程》
在《全球21世纪议程》中,把人类住 区的发展目标总结为改善人类住区的社 会、经济和环境质量和所有人,特别是 城市和乡村贫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包括8个领域: (1)向所有人提供适当的住房; (2)改善人类住区的管理; (3)促进永续的土地使用规划和管理; (4)促进综合供应环境基础设施; (5)促进人类住区永续发展的能源和运输系 统; (6)促进灾害易发地区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 理; (7)促进永续的建筑业活动; (8)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促进人 类住区发展。
3)规划的基本属性 第一,既定目标,即规划必定是基于 既定的、特定的目标; 第二,行动或决策集合或序列,即规 划必定包含一系列对于现实目标有贡 献的决策或行动; 第三,这些决策或行动的内在逻辑在 于向后传递性,即上一项决策或行动 引发下一项决策或行动,最终导致既 定目标的实现。
思考:大学生对您人生的规划?如何 实现?
“对人类自身及其命运的关注,从 来都必须成为一切技术工作的目的”
——爱因斯坦
3)价值观对城市规划目标的影响
城市规划目标的实质就是依据价值观对
目标形成的来源:
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设。
权威,专家意见影响目标确定;
洞察力,某些人群对特定问题有良好直觉 和判断;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创新有助于目标确立;
城市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城市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摘要】在当前全球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城市的产业发展趋势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
本报告通过对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总结出城市产业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服务业的崛起、新技术的驱动、绿色产业的兴起、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创新驱动的发展和城市协同发展。
同时,本报告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政策建议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城市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服务业、新技术、绿色产业、数字化经济、创新驱动、协同发展一、引言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引擎,城市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产业发展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把握城市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本报告对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城市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目前,全球城市产业发展呈现出几个主要特点:服务业的快速崛起、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绿色产业的兴起、数字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创新驱动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化。
1. 服务业的崛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服务业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各种生活和消费服务,还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经济和创意产业快速崛起,成为推动城市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2. 新技术的驱动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城市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城市经济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例如,无人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3. 绿色产业的兴起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共同挑战。
绿色产业的兴起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绿色产业不仅可以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为城市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结合北湖风景区开发,适度发展文 化娱乐、旅游度假、高档居住等产业。
4、城区东部,济邹公路与三二七国道之间 优势:①用地较好,地势平坦,可开发用地 较为集中;②交通条件较好,与都市区内兖 州、邹城、曲阜联系便捷;③现状基础好, 高新技术开发区、任城工业园等开发建设形 成一定规模,基础设施与现状衔接较好。 劣势:①村庄较多,搬迁费用较高;②受铁 路、国道、河流的分割,用地布局不完整。
第四章 城市规划调查研究与分析
第四节 城市发展方向分析
在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城市用地规模确定之 后,城市规划必须对城市用地的整体发展 方向或称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向做出分析和 判断,应对城市用地的扩展或改造,适应 城市人口的变化。
城市用地发展类型:外延扩展;更新改造 影响城市用地发展的因素: ①自然条件 ②人工环境 ③城市建设现状与城市形态结构 ④规划及政策性因素 ⑤其他因素
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城市西部将成为济 南市新的门户,成为济南展现其风采的窗 口,选择这一区域作为城市新区应是上策。
(2)张庄军用机场的搬迁 为西部新区建设提 供了完整和相对廉价的用地
由于军用机场周围长期受净空的影响,基本没有建 设,在二环路以西、高速公路以东、小清河以南、 经十路以北有可完整使用的土地约 22 平方公里左 右。且绝大部分是耕地,拆迁量极小,土地价格也 相对低廉。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另外,在 经十路以南,还有约 18 平方公里的完整用地,可 共同作为新区开发使用。
3.西部开发,占据天时、地利 (1)京沪高速铁路选线方案 京沪高速铁路将大大改变目前济南主要通过胶济通 道向东内向性联系为主的格局,强化它与南北全国 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的联系,为济南逐渐发展成 为跨省域的经济中心创造良好的契机和强有利的支 持,并将引导济南市走向更为开放和繁荣的局面。 同时,济南与其它城市的引力度也可能因此发生变 化,例如原来济南联系紧密的本省城市青岛对济南 的吸引力,会由于京沪两地对济南的吸引而减弱, 相反由此可能增加济南对青岛的引力。
(3)行政区划的扩大 为城市西部地区的可 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2001 年 6 月, 长清撤县设区,市区向西发展的 又一门槛被突破。 长清发展基础良好,用地充足。 长清位于主城西南 22 公里左右,自然环境条件优 越,有 220 国道、济荷高速公路以及远期的城市 轻轨作为联系东部城区的主要通道,交通便捷,城 镇发展基础良好,用地条件好,城市向此方向发展 的空间很大。
目前,东区已形成较完善的骨架。但近年 来产业的无序发展已造成用地布局的凌乱, 存在土地供应及整合、环境污染与治理等 诸多方面的问题,现状面貌一时难以改造。 无法很好的胜任代表城市现代化新面貌的 责任。
东部地区用地开阔,地形从山前冲积平原一 直过渡到黄河冲积平原,有利于开发建设, 但东部的白泉—武家泉域一带属局部富水区 域,可保证东部地区部分供水。 遥墙机场位于城区东北部
2.北部门槛现阶段无法也无必要逾越 黄河在济南地段已变为“悬河”,泺口大 坝顶由解放初期海拔 31.83 米,已提高到 37.63 米,较城区(工人新村)地面高出 14.1米。汛期洪水居高临下,严重威胁济 南安全。 黄河滩区,即黄河大堤与河床之间的狭长 地带,受黄河汛期浸滩、泥沙冲刷的影响, 工程地质条件差,且要确保黄河行洪安全, 是绝煤田及压煤村庄分布表
煤田
压煤面积
压煤区村 压煤区村庄
塌陷区面积
(个) (公顷)
庄(个) 面积(公顷) (公顷)
东部 南部 西部
7 2 3
7830 6951 3446
62 37 13
813 550 174
331.2 588.4 55.6
北部
5
13916
87
1184
847.6
结论:远期宜控制发展,可结合压煤区内 村庄改造进行组团式开发,紧凑布局,安 置村庄改造。
②京福高速公路以西为玉符河冲积扇地区, 其上部地层为粗砂类砾石含水层,下部裂隙 较大,为岩溶水富集的奥陶系灰岩,这两部 分地层之间无良好的隔水层,土层的孔隙水 与岩溶水相互补充,形成分布广泛的西郊面 状富水区。该地区是济南市地下水的重要补 给区,为重点生态保护地段,绝对不能开发 建设、不能造成任何污染的地段。
实例:济南市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1.不宜向南发展 南部山区是重点生态保护区, 城市水源补给区,生态环境 敏感脆弱,不恰当的建设活 动将对地下水的补给和净化 造成影响,而一旦遭受破坏, 恢复起来将十分困难。 南部山区属泰山山脉, 地势 较高, 是济南市的绿色屏障, 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为风 景旅游区和城市森林公园建 设保护的重点区域,不允许 城市建设占用。 南部山区地势较高,城市建 设需要较大规模的工程技术 措施处理,代价高昂。
结论:利用交通、用地优势,结合京杭运 河开发,结合镇驻地建设,适度发展仓储 物流、旅游等特色产业。
3、城区南部,一零五国道与济邹公路之间 优势:①水网密集,生态环境较好;②用地 开阔,村庄较少。 劣势:①塌陷区较多,达到588.4公顷,压 煤面积达6951公顷;②交通条件一般,缺 少干线依托;③几处化工厂存在一定的环境 污染;④地势较低,海拔高度多在33-35米 之间。
2、城区西部,济梁公路与一零五国道之间 优势:①该地区水系密集,京杭运河由此穿 过,济梁公路、一零五国道、西环路、南环 路在此交汇,水陆交通条件较好;②距电厂、 污水处理厂等大型基础设施较近;③运河沿 岸风景优美,极具开发价值。 劣势:①需跨京杭运河和国道发展;②背离 城市发展主方向,发展动力不足。
③城市再向西南跨越,到长清县城附近, 用地自然条件良好,在保护城市地下水 补给水源的前提下,可有限地作为城市 的发展用地。
4.东部是现状及未来的城市产业带 东区是济南市现状以及未来主要的产业发展 区。工业区是历史上形成的,是胶济产业 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贤文组团以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 王舍人组团已形成以冶金、石化为主的综合 性工业区。
结论:未来济宁城市发展的主方向,需处 理好城市发展与对外交通的关系。
5、总结论: 向东为主,北部控制,西部改造优化,南部 适当发展。
综合以上因素, 济南城市新区应选择在城 区西部,二环路以西、京福高速公路以东 地区,经十路南北两片,其中北片为新区 主要发展用地。
济宁市用地条件评价与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一、城市空间发展限制因素分析 1、压煤 2、地形 3、水源保护 4、交通因素
二、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1、城区北部,三二七国道与济梁公路之间 优势:①地势较高,海拔在38-42米之间; ②交通条件较好,距日东高速出入口较近。 劣势:①压煤面积大,达到13916公顷;区 内采煤塌陷区达847.6公顷;②村庄较为密 集,压煤区内共有村庄87个,占地1184公 顷;③需跨铁路专用线发展,近期需跨越老 327国道;④为城市水源地所在地区。
(5)西部地区用地条件 ①西部以京福高速为界,以东地区属山前冲击平原 区,避开了泉水直接补给区,为适宜建设地段。其 中又分为三部分:北部美里湖附近地势低洼,是小 清河的滞洪区,不适于城市建设;中部地质条件良 好,但过去一直受西郊军用机场净空的限制,开发 强度被限定,随着张家庄 军用机场的搬迁,这一区 域的发展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变,是未来西部建设 的主要地段;南部(腊山以南)为岩溶水中等富水 区,该地区的开发建设也应适当予以控制,开发强 度不宜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