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发展方向研究PPT精品文档
武汉市城市规划PPT课件
• 编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区域关系,突出“全面对接、协调发展”的理念, 实现汉川的错位发展。在工作方法上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公众参与,为规 划修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从城市宏观角度提出阶段性的土地控制总量 和近期建设分量控制,突出强制性控制内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 产业经济的城乡一体化增长机制:按照“工业立区、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 建立“交通依托、点轴布局”式产业空 间布局,构建由“一主轴、三次轴”构成 的产业布局框架。资源环境的城乡一体化协调机制:建立以水系为主体的区域生 态网络,形成“一轴、两带、四片、网状廊 道”的区域生态框架,创建田园水乡 式文化休闲区。人口重布的城乡一体化调整机制:以“二次极化”调整空间网络 体系,按照中心城—中心镇—中心集镇—中心村 四级结构,形成以中心城为骨干, 以中心镇为依托,中心集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镇点网络体系。设施网络的城乡一 体化共享机制:公共服务职能以城镇为核心,建设 三级综合服务中心,即区级中 心、片区级中心和集镇中心。城乡交通运输网络以建设“半小时交通区”为目标, 完善多层次的城乡交通体系,实现主要乡镇之间半小 时内到达。规划探索了没有 充分城市化和区域均衡发展条件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了规划内容由点 向面,由体系向网络、由布局向机制的延伸。
• 汉川城镇体系以市域交通干线荷沙线和新北线为发展轴,以城区(城关、 新河、马口)为核心,以分水、沉湖、刘家隔等 为重点镇,加强南部沪蓉 高速公路和北部兰杭高速联系,以省道荷沙和新北线梯度推进,形成“ⅹ 字形”两条城镇轴。对于城区,规划以相对集中、合理分散、有机 组合的 布局形式,在城区形成“一主一次”的空间布局结构。
武汉城市形态发展历程ppt课件
武汉市1853年到1978年间城市形态发展演变
放射型
从表1可以看出,1949—1957年汉口、汉阳以扩散生长为主,武昌以跳跃生长为主;1957 年至1980年长达20年间,汉口扩散生长和轴向生长并驾齐驱,汉阳、武昌以轴向生长为绝 对优势;1980年—2000年三镇轴向生长力度开始减弱,转而在前一阶段伸出的生长轴间进 行大规模填充发展,主城城市空间总体上呈现出饱满、密实、“摊大饼”式的发展态势。
武汉城市形态发展历程
建筑102班 组长:蒋娅芹201016052208
李舒茵201016052217 6 羊金鹏201016052220 奎 妮201016052230
马林楠201016052218
目录
• 城市形态的定义,组成要素。 • 武汉市简介 • 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历史演变 • 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 • 武汉市空间形态的三个阶段:组团式(“三镇鼎立”的
程中难度很大。如主城与卫星城之间、主城内各城市组团之间大面积的生态绿
了解武汉城市PPT课件
☺ 在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汉口一度成为中国内陆 最大的通商口岸,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 辛亥革命便首义于此(武昌起义)。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也是中国近代 规模最大的城市。
☺ 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 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故而武汉可以看作两市(汉口、武昌)一 县(汉阳)的融合。在1926年到1949年间,三镇分别对应着汉口特别市(即直 辖市)、武昌市(湖北省省会)和汉阳县。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至武汉,首次 将汉口、武昌、汉阳三镇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之先河。1949年 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暂由中央直辖,成为新中国设立的首个直辖市。 1954年6月19日,中央会议决定将武汉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
的博物馆。相信这天晚上 的自由活动将为游客带来
最独特的风情和感受。
魅力武汉
16
外商投资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外商投 资中部的首选城市,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 比重最大。目前,武汉是法国在华投资额最高的城 市,法国在武汉的最大单个投资项目是法国PSA标 致雪铁龙集团与中国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的汽车项目, 经过追加投资,法国在该项的总投资额已超出在华 其他城市单个项目的投资额。截至2006年底,法国 在武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 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
高的桥台耸立在两岸,给大桥增添了
雄伟气势。
从晴川阁、龟山、大桥到莲花湖、
蛇山、黄鹤楼,绵亘连接,相得益彰,
组成一片宏大连绵、美丽动人的景 点群。
它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而且也是一座历史丰碑,在江城 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
再城市化_精品文档
再城市化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城市作为人类聚集和生活的中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机遇,吸引着大量的人口涌入。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再城市化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再城市化的定义:再城市化,简单来说,是指在城市内部进一步发展和优化城市功能和结构的过程。
它包括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服务、增强城市竞争力等一系列措施。
再城市化的目标是使城市更加宜居、可持续发展,并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机会。
再城市化的优势:1. 经济发展:再城市化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和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2. 资源利用:再城市化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城市内部的资源。
通过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措施,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 生活质量:再城市化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出行效率;改善城市环境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更健康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可以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4. 可持续发展:再城市化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推动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等措施,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世代留下更好的生活环境。
再城市化的挑战:1. 资金需求:再城市化需要大量的投资。
改建道路、提升城市服务、改善环境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因此,资金筹措成为了再城市化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2. 利益平衡:再城市化需要考虑到不同利益的平衡。
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会阻碍再城市化的进程。
因此,在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方的合理利益。
3. 规划管理:再城市化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缺乏规划和管理可能会导致城市混乱、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在再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能力。
武汉商业调研报告PPT课件
2020/3/22
11
市场概况 市场数据 发展趋势
案例
市政规划
1. 武汉3月CPI环比下降0.9%,创16个月来最大跌幅
据武汉市统计局公布3月份消费价 格指数(CPI)显示,武汉市居民消费 价格总水平(CPI)环比下降0.9%, 创16个月来最大跌幅;同比上涨 2.1%。其中鲜菜价格比2月下跌 10.1%,猪肉价格下跌9.7%。
武汉,中国中 部特大中心城 市
上海为中心 的 长三角城市 圈
广、深、港 珠三角城市圈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武汉历年GDP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5年 2006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GDP 1622 1956 2238 2623 3141 4115 4620 5565 6537 8004
整体来看,3月份武汉居民消费指 数有所减少。
2020/3/22
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局 12
市场概况 市场数据 发展趋势
案例
武汉市商业市场
武汉商业市场量价走势图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成交面积(M²)
2012.3 66676
成交均价(元/M²) 12529
2020/3/22
6
汉口
唐家墩
王家湾
中心商业区
汉 江
武广 江汉路 汉正街
汉阳 钟家村
司门口
内环线
江
长
徐东
市级商业中心
沙湖
武昌 东湖
中南
街道口
2020/3/22
二环线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ppt
四、城市总体布局
•
地区的发展变化 对于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有以下三
方面:
1、地区工农业生产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 ①国家工业化,把重要的骨干工厂和若干重要工业部门集中
在城市由国家办,配套、零部件工业由乡镇企业或周围中小 城市办,使大城市腾出手来发展新技术和高精产品。
②农业生产影响城市规划布局 a)农业用地、劳动力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b)城市周围农业是城市副食的生产基地,对城市居民 生活有密切的调节作用。 c)农业基本建设,农村居民点建设与城市对外交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 接衡庐 。襟三 江而带 五湖, 控蛮荆 而引瓯 越。物 华天宝 ,龙光 射牛斗 之墟; 人杰地 灵,徐 孺下陈 蕃之榻 。雄州 雾列, 俊采星 驰。台 隍枕夷 夏之交 ,宾主 尽东南 之美。 都督阎 公之雅 望,棨 戟遥 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 旬休假 ,胜友 如云; 千里逢 迎,高 朋满座 。腾蛟 起凤, 孟学士 之词宗 ;紫电 青霜, 王将军 之武库 。家君 作宰, 路出名 区;童 子何知 ,躬逢 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 清,烟 光凝而 暮山紫 。俨骖 騑于上 路,访 风景于 崇阿; 临帝子 之长洲 ,得天 人之旧 馆。层 峦耸翠 ,上出 重霄; 飞阁流 丹,下 临无地 。鹤汀 凫渚, 穷岛屿 之萦回 ;桂殿 兰宫, 即冈峦 之体势 。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 泽纡其 骇瞩。 闾阎扑 地,钟 鸣鼎食 之家; 舸舰迷 津,青 雀黄龙 之舳。 云销雨 霁,彩 彻区明 。落霞 与孤鹜 齐飞, 秋水共 长天一 色。渔 舟唱晚 ,响穷 彭蠡之 滨;雁 阵惊寒 ,声断 衡阳之 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 生,纤 歌凝而 白云遏 。睢园 绿竹, 气凌彭 泽之樽 ;邺水 朱华, 光照临 川之笔 。四美 具,二 难并。 穷睇眄 于中天 ,极娱 游于暇 日。天 高地迥 ,觉宇 宙之无 穷;兴 尽悲来 ,识盈 虚之有 数。望 长安 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 溟深, 天柱高 而北辰 远。关 山难越 ,谁悲 失路之 人?萍 水相逢 ,尽是 他乡之 客。怀 帝阍而 不见, 奉宣室 以何年 ?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 老,李 广难封 。屈贾 谊于长 沙,非 无圣主 ;窜梁 鸿于海 曲,岂 乏明时 ?所赖 君子见 机,达 人知命 。老当 益壮, 宁移白 首之心 ?穷且 益坚, 不坠青 云之志 。酌贪 泉而觉 爽,处 涸辙以 犹欢。 北海 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 晚。孟 尝高洁 ,空余 报国之 情;阮 籍猖狂 ,岂效 穷途之 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 ,等终 军之弱 冠;有 怀投笔 ,慕宗 悫之长 风。舍 簪笏于 百龄, 奉晨昏 于万里 。非谢 家之宝 树,接 孟氏之 芳邻。 他日趋 庭,叨 陪鲤对 ;今兹 捧袂, 喜托龙 门。杨 意不逢 ,抚凌 云而自 惜;钟 期既 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 矣,梓 泽丘墟 。临别 赠言, 幸承恩 于伟饯 ;登高 作赋, 是所望 于群公 。敢竭 鄙怀, 恭疏短 引;一 言均赋 ,四韵 俱成。 请洒潘 江,各 倾陆海 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武汉市城市规划》课件
03
武汉市城市规划理念
人文关怀
总结词
强调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城市的 文化传承。
详细描述
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文化传承,通 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公共设施配置,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 求和文化需求。同时,注重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让城市的 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近代城市规划
总结词
受西方影响、功能分区明确
详细描述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武汉市近代城市规划受到西方规划理念的影响。城市规划注重功能分区,将商业、住宅、 工业等功能区明确划分,道路系统也得到了完善。同时,武汉市近代城市规划还注重绿化和公共空间的建设,为 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现代城市规划
总结词
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
区域协同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城
市整体竞争力。
面临挑战与机遇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武汉市需要采取措施 应对养老问题,提高养 老服务水平。
城市拥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 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需要加强城市交通规
划和建设。
环境污染
武汉市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此外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
02
武汉市城市规划历程
古代城市规划
总结词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详细描述
武汉市古代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古代城市规划注重风水、八卦等传统理念,城市布局多采用中轴线对称,以皇 宫、官署等建筑为中心,街道走向和空间布局富有特色。
武汉的变化 ppt课件
八十年代的大桥
现在的桥
自建成通车以来,武汉长江大桥历经50年风雨沧桑。如今,武汉长江大 桥每天的汽车通行量已由建成初期的数千辆上升到近10万辆;每天的列 车通过量已增加到148对,296列。大桥上平均每分钟有60多辆汽车驶过, 每6分钟就有一列火车通过。大桥的荷载早已大大超过了建成之初。
武汉市已经在长江大桥上下游分别修建武汉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天 兴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隧道和二七长江大桥等过江通道,分流武汉长江大 桥的车流,减轻大桥负荷。
如今的汉口火车站
曾 经 的 桥
经济
百年前的汉口,杂货铺,茶庄, 小摊贩,还有人力车夫
汉正街位于武汉市硚口区,汉口的繁华地带,它的存在为武汉的历
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汉正街在全国十大市场中名列前茅, 过去的汉正街则把握着武汉早期商业的命脉。汉正街自古就有‘天 下第一街’之美誉。现在在武汉已有了东汉正街、西汉正街。汉正 街正在进行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建设汉正街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开 发汉正街购物主题公园项目,建设世界上最高的跨江摩天轮“汉江 之眼”等。
大智门火车站位于湖北省武汉
市京汉街、京广铁路附近。建于 1903年,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汉 口火车站。该火车站是中国第一 条长距离准轨铁路的大型车站, 其主体建筑候车大厅年代较早, 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尚存的重要 历史见证。
那时的车站
汉口火车站是全国最大的欧式火车站,隶属于武汉铁路局管
辖的特等站,地处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市的江汉区,为武汉 三大火车站之一。 车站始建于1898年,2008年汉口站大幅改造,2010年完工,外观 为欧式风格,近似1903年启用的大智门火车站,两座塔楼守护两侧 ,站房外部的墙面、窗、檐等,都以线条和几何图形雕塑装饰,建 筑面积19.3万平方米。
武汉市城市规划.ppt
• 利用江河湖泊的自然格局和生态绿楔的隔离作用 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在都市发展区构建轴向延 展、组团布局的城镇空间形成“以主城区为核、 多轴多心”的开放式空间结构。 主城区是都市发 展区的核心以调整优化为主重点培育和提升 城市服务功能集中发展金融商贸、行政管理、 科教文化、信息咨询、旅游休闲等服务业强化 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成为我国中部地区 的现代服务中心。依托区域性交通干道和轨道交 通组成的复合型交通走廊由主城区向外沿阳逻、 豹懈、纸坊、常福、汉水、盘龙等方向构筑六条 城市空间发展轴。整合新城和与之联动发展的新 城组团形成东部、东南、南部、西南、西部和 北部等六大新城组群。
北部新城组群 西部新城组群 东部新城组群
西南新城组群 南部新城组群
东南新城组群
武汉市主城区布局基本原则
• 主城区本着历史延续性与战略前瞻性相结合的原 则,进行优化调整,实施城市功能和用地布局的 “两降三增三保”,即降低旧城建筑密度,降低 旧城人口密度;增加绿地及开放空间,增加各项 重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停车场等交通设施 用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环境风貌,保护 山体湖泊及周边生态环境,保留改造高就业无污 染的都市型工业用地。
都市发展区空间结构
• 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对空间资源进行统一、高效管理 实现集约式发展在市域范围内界定都市发展区。都市发 展区是城市功能的主要集聚区和城市空间的重点拓展区 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的原则统筹布局城 市产业、居住、交通、生态、游憩等主要功能统一安排 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有序的城镇化集中发 展区域。都市发展区以外坏高速公路附近的乡、镇行政边 界为基本界线东到阳逻、双柳、左岭、豹澥西至走马 岭、蔡甸城关镇、常福北抵天河、横店、三里南达纱 帽、金口、郑店和五里界总用地面积3261平方公里。规 划至2020年都市发展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906平方公里 城镇人口880万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03平方米。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城市热岛现象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受到许多学者和公众的关注。
文中简要回顾了城市热岛效应概念的由来和度量方法及其时间、空间分别特征;详细阐述了城市下垫面改变、人为热释放、大气污染和气象条件四个城市热岛主要形成因子;全面归纳了气象资料法、定点观测法、流动观测法、遥感测定法和数值模拟法五种城市热岛监测方法;系统总结了其对城市气候、水文、大气环境、生物习性、能量代谢和居民健康六个影响方面;探讨了如何采取新型建筑材料、减少人为热量排放、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和增加绿地水体面积四种途径减缓城市热岛措施;最后展望了城市热岛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
标签:城市热岛;热污染;热岛强度;分布特征;监测方法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变成城镇居民,《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这意味着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将居住在城镇里。
快速城镇化积极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城市热岛效应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城市热污染。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区气温高于周边村郊的现象,因而系统研究城市热岛效应不仅能为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对保障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市热岛的定义和度量1.1 城市热岛的定义城市热岛现象最早见于记载的可能是1818年英国出版的《伦敦气候》一书。
作者Luck Howard在对伦敦城郊气温进行同时对比研究后最先发现伦敦城区气温比郊区高的现象[1]。
随后直到1958年,Manley[2]首次将这种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命名为“城市热岛效应”。
1.2 城市热岛的度量1982年,Oke[3]将城区温度最大值与郊区温度的差值定义为城市热岛强度。
通常,城市热岛的强弱一般用城市气温与郊区同期气温差值的大小来表示,称为“城市热岛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三大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6% 6%
5% 5% 4% 4%
* * 6%
5%
武汉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产业分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于国家对三农问题重视和政策扶持,武汉的农业投入将会增大,比重或会小幅回升; • 按照武汉的十一五投资规划和国家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要求,
6,354
*
*
*
*
武汉市历年GDP变化情况
4,781
*
3,960
* *
3,000
2,000
*
*
1,000
*
*
*
*
*
*
*
*
*
0
*
*
*
*
*
*
*
*
*
*
*5
经济与人口发展现状 武汉城市发展 小结
武汉市产业结构相对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比例呈逐步下降的
趋势,第二、三产业稳中有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三产业投资 比例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投资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436
486
549
623
107 48
97 59 * 68 * 86 * 99
* 125
* 161
* 217
* 272
* 330
* 425
*
*
*
*
*
*
*
*
*
*
*
*
资料来源:全国和武汉市2008年统计公报
7
经济与人口发展现状 武汉城市发展 小结
武汉市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仍然处在“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人
************
武 汉 市 主 城 区 人 口 为 503.52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0.43% ,总户数为156.49万户,占全 市总户数的59.05%。主城区的 人口密度除洪山、汉阳和东西 湖三区较低外,其他区域均过 万人每平方公里。
658
* 9
经济与人口发展现状 武汉城市发展 小结
城市发展方向研究
框架
一、城市发展趋势对投资格局的影响
•武汉市经济与人口发展现状 •武汉城市发展 •小结
二、片区定位和发展趋势
•片区划分 •基础条件评价 •规划前景评价 •片区市场分析 •片区价值评估综合结论
三、土地获取模式的变化和面临的机遇
•土地获取模式的趋势变化 •面临机遇
2
第一部分 城市发展趋势对投资格局的影响
*
117,465
*
93,369
75,095
22,491
23,732
26,222
30,001
35,489
3,614 2,082
4,103 2,639
4,984 3,312
6,344 4,217 *
45,812
* 5,228
59,028
13,158
6,777
8,837
15,909 *
19,423 *
25,280 *
*
30,580 22,081
*
*
*
*
*
*
*
*
*
*
*
*
武汉1998-2008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住宅开发投资(亿元2),202
武汉98年取消福利分房
*
以后,极大的刺激了房 地产住宅市场,增长幅
1,687
*
度达到586%远远超过
1,297
*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1,024
*
797
389
397
武汉市流动人口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目前一直维持在50-60万之间,人口
流动总方向为远城区向中心城区流动。
75
武汉市流动人口总量变化
* 60
武汉市流动人口流向情况(万人)
90
86.5
2007年常住人口增量
60
2008年常住人口增量
45
30
30
59 57 56 63 64
3.2
47 49 48
0
2.8
15
们对住房需求总量和平均购买力将不断上升。
年龄在20-54岁之间
的人口约占总人口 的61.1%,人口红利
现象明显。
武汉市2008年分年龄段人口占比(%)
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 9.48%,表现为老年型
结构,应关注老年人的 “银色住宅问题”
武汉市人口增长情况(万人)
武汉市户均人口(人)变化情况
3.55 3.51 3.47
*
*
*
15
* 12
*
60
*
*
*
114
*
97
30 67
47
54
54
45
* *
26
0
*
*
*
*
*
*
*
*
*
*
*
9
*
113 99 6
63
45
3
0
*
*
*
*
15,000 12,000
9,000 6,000 3,000
0
武汉市各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分布情况
*
*
*
* *
* * 596 372 403 314 498
4
经济与人口发展现状 武汉城市发展 小结
武汉市GDP总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与全国重点城市相比,还 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15,000
主要城市2008年GDP情况(亿元)
12,000
9,000
6,000 3,000
10,488
4,000
0
*
*
13,698
8,216
7,806
3.42 3.40
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年鉴(人口增幅按照户籍人口统计口径算得)
3.21
3.21
3.18
3.15
3.14
********** 88
经济与人口发展现状 武汉城市发展 小结
武汉市人口主要分布在主城区,且人口密度也较远城区大,其中以江汉、
武昌、硚口和江岸四个区为甚。
120
*
*
90
武汉市各区人口分布情况
2008年常住人口增量
*
1.7 0.2 -12.0
-20
-25
-21.3
*
*
*
*
*
*
*
*
*
*
*
*
*
10
经济与人口发展现状 武汉城市发展 小结
随着武汉对外快速铁路干线和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的建设,武汉在全国 的地位将会得到提升,势必会引来大量人口的流入。
-30
-23.6
0
*
********
20
19.3 18.7
武汉市各区流动人口增量情况(万人)
15 10 9.6
5 0.1
0
13.6 8.6
11.8 11.3
4.9 0.3 0.2 0.7 0.0 0.3 1.6 0.2 0.2 0.0 0.3 0.2 0.4
-5
-2.0
-10
2007年常住人口增量
-15
武汉市第二产业的投资会逐步增大。
6
经济与人口发展现状 武汉城市发展 小结
武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均呈快速发展趋势,其中住宅开发
投资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整体发展速度仍明显滞后于全国水
平。
全国1998-2008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住宅开发投资(亿元)
*
*
148,167
3
经济与人口发展现状 武汉城市发展 小结
武汉市经济与人口发展现状
✓ 武汉目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时期,人口红利现象明显 且会长期存在,外来人口数量及人口素质在逐步提升,人口主 要向中心城区流动。 ✓ 武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与全国重点城市相比处于相对 较低水平,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购买能力较强,改善 居住的意愿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