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阅读答案word版本 (3页)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 课外阅读附答案 (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 课外阅读附答案 (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期末专题07 课外阅读(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2021春·江苏徐州·四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直通车。

“生活垃圾分类”知多少据统计,某市每天制造的生活垃圾约300吨。

如果不进行分类,会给垃圾处理带来很多麻烦。

比如:有些物质埋在土里,即使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能腐烂,会使土壤受到严重侵蚀。

废弃的电池里含有毒物质,随意乱扔会严重污染环境;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

如果把生活垃圾正确分类,其中30%至40%的垃圾可以回收利用。

1吨废塑料可回炉提炼出600公斤的柴油。

回收1吨废纸再利用,就可以少砍伐5棵大树。

但如果这些废旧物品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只能白白浪费。

即使挑拣出来,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垃圾分类,能减少垃圾占地,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变废为宝。

现在,国家提倡将生活垃圾分成以下四类:1.根据材料,你能将以下垃圾分类吗?请正确连一连。

纸盒鱼骨头过期药品香蕉皮矿泉水瓶枯叶子碎瓷废电池旧皮鞋用坏的水银体温计2.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有人说垃圾分类太麻烦,直接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既快又省事。

( )(2)回收废纸再利用,就可以减少树木砍伐,所以厨房、卫生间里用过的纸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3)做好垃圾分类,能大大减少因挑拣垃圾所耗费的人力和时间。

( )3.奶奶怕麻烦,把用过的湿巾、旧报纸、剩菜都放进一个塑料袋里,准备扔进“有害垃圾”垃圾桶。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劝说奶奶,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答案】1.2.× × √ 3.奶奶,垃圾分类很重要,如果我们能每次都做好垃圾分类,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变废为宝。

我们用过的湿纸巾属于其他垃圾,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剩菜属于厨余垃圾,让我们起分好类,再扔在垃圾桶里吧。

《低碳生活》阅读答案

《低碳生活》阅读答案

《低碳生活》阅读答案《低碳生活》阅读答案「篇一」低碳与城市生活张华①低碳经济更需要城市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需要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②丹麦哥本哈根市是城市绿色能源和绿色出行的典范,市民摒弃汽车,习惯用自行车或地铁等环保方式出行。

哥本哈根以其风力发电出名,城市内共有5600座风车,为丹麦提供了10%的发电量。

③瑞典马尔默是“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住宅区供暖空调利用海水和地下水能量,市内交通重点在于推广使用自行车,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将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地带连接在一起,便利出行。

马尔默已成为世界上不多的`100%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市镇。

④加拿大温哥华鼓励采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连垃圾压实机都采用太阳能为动力。

温哥华限制建私人停车场,且停车库与住宅分开销售,以此鼓励居民多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行车。

⑤由此可见,低碳生活宜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国家、城市的不同能源特点选择合适的低碳生活能源结构、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模式,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⑥与低碳生活友好的电力来源可以是当地的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并且选择高效用电设备。

⑦人类活动需要交通工具,而交通工具也是能耗和排放大户,汽车的燃油只有13%用于牵引,另外87%被发动机本身、等红绿灯或者塞车所损耗。

同样,选择交通工具也非常重要,乘坐出租车碳的排放量是坐公共汽车的7倍,是乘地铁的14倍。

由此看来,城市的交通规划和人们的出行习惯也会影响碳排放。

从能源消耗来讲,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更有利于减排。

⑧城市建筑能耗占城市用电的三分之一,建筑采暖空调、照明、办公设备等用电量大。

工作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和少开灯,夏季空调温度不要太低而冬季供暖室内温度不要太高等良好的工作习惯将减少建筑用能。

⑨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经验,培育城市居民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第②~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

低碳生活阅读理解(8篇)

低碳生活阅读理解(8篇)

低碳生活阅读理解低碳生活阅读理解(8篇)低碳生活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12分)探访世博瑞典馆“未来生活岛” 低碳厨房成亮点①5月23日是上海世博会瑞典国家馆日。

自开幕以来,这个强调创意的展馆中的“未来生活岛——概念厨房”一直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引发着人们对于未来家居生活的思索。

②在“未来生活岛”的展馆中心,布置着一些看似平常的家居用品。

不过可别小看它们,这里处处体现着“低碳厨房”的理念。

例如通过几个微型小孔降压的混合型水龙头,可以实现节水30%;装有节能变频压缩机的冰箱,能比过去的冰箱节能70%;而用铝锌合金内胆增加热效率的烤箱则可以节电40%。

③倒悬在空中的桌椅和展馆四周的各种彩色管道同样吸引眼球。

展馆的设计方瑞典宜家家居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奥尔森告诉记者,把生活中常用的家居用品倒挂在馆内,代表用一种颠覆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彩色管道既是生活垃圾的可持续处理方案“城市循环系统”,也代表了人与人之间各种互利和共生关系。

④“对瑞典很多家庭来说,厨房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在中国也是如此。

”奥尔森如此解释选择厨房作为“未来生活岛”展示重点的理由。

在他看来,厨房的意义并非吃饭这么简单,厨房不仅是人们和家庭成员情感交流的场所,也是家庭生活中产生垃圾、废水的集中地,承担了循环净化保护环境的使命,可以说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

⑤通过展示“概念厨房”,设计者希望能让更多的参观者看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展馆中的一些理念已经转化为现实。

例如减少碳排放,越来越多的节能环保型家居用品投入市场,成为城市减排的新动力。

⑥奥尔森认为,“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这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完全契合。

因此从筹备阶段开始,这家世界上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就全力投入了世博会瑞典馆的筹建工作中。

“很高兴能有这么多的人来参观我们的概念厨房,希望更多的‘绿色革命’能够从人们日常的家居生活开始。

”奥尔森说。

低碳生活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低碳生活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低碳生活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低碳生活现代文阅读及答案阅读《低碳生活》,完成17—19题。

(共8分)低碳生活①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

如果碳排放量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

这绝非危言耸听。

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

遏制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②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

③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的“碳”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

被评为最环保国家的瑞士,不仅大量应用了水利发电,而且公共交通设施发达,铁路得到广泛应用。

挪威法律规定,砍伐树木后,限期之内必须补种幼苗。

芬兰的能源利用结构十分合理,可再生能源已经占整体能源利用的25%,是欧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

其实“低碳”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一样可以做到“低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几项小建议,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等。

一个人或一家一户的节能行动“减碳”的效果虽然有限,但全国每个人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效果就会非常惊人。

比如: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

每户每年可因此省电4.5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千克。

如果全国1.8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省电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

《人类的绿色生活》阅读附答案.doc

《人类的绿色生活》阅读附答案.doc

《人类的低碳生活》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人类的低碳生活冯云①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②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

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

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会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③所以,低碳生活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减少碳足迹的行为方式,即在生活和生产中少排放二氧化碳。

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碳足迹越大,说明你是高碳生活,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碳足迹越小,说明你进入了低碳生活,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④当然,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而是处处体现,尤其是人类的生产活动。

人类的活动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已得到确认。

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或间接加速全球变暖,只是我们对此并不在意而已。

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是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

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1、低碳生活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

说明文《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明文《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明文《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练习及答案说明文《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

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明文《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①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②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套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第二碳足迹。

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③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

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斤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④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⑤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

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

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它的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答案(共10篇)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答案(共10篇)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答案(共10篇)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答案(一):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的阅读答案不要太多简洁点就行了1.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答:2.“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答:3.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4.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答参考答案:9、谈了三个方面:(1)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生活;(2)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少碳排量,选择低碳生活;(3)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降低碳排放.10、两个“更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它强调了与生产棉布衣服相比,生产化纤衣服将带来更多的碳排放.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选择低碳生活.11、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了生活中个人是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了那一种烹饪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地选择低碳生活.12、①高碳生活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正视,因此写高碳生活是对前面低碳生活内容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完整.②高碳生活通过补偿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谈高碳生活有助于加强对“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这一认识的理解.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答案(二): (6分)低碳生活处处可为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

②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少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

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

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③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

怎样认识和解除碳排放阅读练习及答案

怎样认识和解除碳排放阅读练习及答案

怎样认识和解除碳排放阅读练习及答案《怎样认识和解除碳排放》阅读材料怎样认识和解除“碳排放”陆健健①联合国下属的气候专家组织的不少专家认为,现在温室气体排放太多了,应该马上减少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现在不降下来的话,全球气温会形成指数型上升趋势,会很快导致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换句话说,地球毁灭的日子快要到了。

实际情况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

②碳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一种系统,属沉积型循环物质类型。

据专家检测,整个地球碳的含量并不是太高。

地球结构的0.027%是碳,而且大部分储存在石灰岩中。

在岩石中,碳主要以碳酸盐的形态存在,在水体中主要以碳酸氢根的形态存在,在大气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态存在。

碳及其化合物,在地球圈包括生物体内不断转变形态,形成不同类型的循环圈.如果含碳能源利用多了,二氧化碳排放就多,大气中的浓度就会上升,除了温室效应,还会引起酸雨现象。

在很多工业发达地区,下的雨不少是酸雨,这也是造成有些绿化植物生长不好的重要原因。

同时,二氧化碳也会溶入水中,如果水中碳多了就会出现水体酸化现象。

由此可见,目前全球生态系统的几个重大生态问题中,不少都与碳循环相关.③由于碳循环引发了不少生态问题,事关全球人类发展,大家很自然地认为,应该想办法控制碳排放。

目前主要有三个观点:不排碳、少排碳、使用无碳能源.不排碳的地区就是不发展的地区,甚至是没有生命的地区,所以完全不排碳是不可能的。

少排碳,就是现在普遍提倡的“低碳社会”,所谓“低碳社会”主要是通过四方面达成:一是节能减排,尽可能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特别是通过一些措施,提高工业生产的能效;二是“低碳一建筑业,提倡热传导率低的建筑,冬天保暖,夏天通风散热;三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通过合理布局产业、居民区和交通来节约能量,这一块也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在内;四是行为“低碳”。

当前社会更感兴趣的,是寻找无“碳”能量。

比如法国用得最成功的是核能,日本也用得很成功,但现在发现,核能的弊病越来越大,甚至比含碳能量造成的危害更多。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冲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冲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冲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考号: .一、读材料,做练习。

臭氧层臭氧因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而得名。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高的一层,分布在离地面约20~25千米的高空,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短波紫外线杀伤力很大,有了臭氧层的阻隔,短波紫外线就不能随意到达地面“搞破坏”。

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参与制造的,地面的臭氧则是雷电作用等生成的。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5分)(1)臭氧因其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而得名。

()(2)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3)臭氧层分布在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

()(4)臭氧层能有效地阻止紫外线大量到达地面。

()(5)臭氧层能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少受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2.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________参与制造的,地面的臭氧则是_________生成的。

(2分) 二、读材料,做练习。

杭州旅游景点之一:西湖来杭州旅游的没有不去西湖的。

晴好天气的西湖总是繁花似锦。

花红柳绿的苏堤人来人往,夏日里接天莲叶阵阵香气宜人,虎跑泉边泉水叮咚,取水泡茶再惬意不过,时不时地一辆红色的自行车从街道或山路边飞驰而过,带着这个旅游城市所特有的活力。

阴雨天气的西湖却又是另一番风情,如铺展开的画卷,连绵的风雨将山水堤桥都染上一层晕开的淡墨。

断桥上撑伞而望的身影仿佛是等着许仙的白娘子,雷峰塔衬着湖面的光色如传说般神秘。

(1)第2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画上“____”。

(2分)(2)当读到“晴好天气的西湖总是繁花似锦”“阴雨天气的西湖却又是另一番风情”时,我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2分)(3)诗句()描写的是文中“夏日里接天莲叶阵阵香气宜人”的情景。

(2分)A.接天莲叶无穷碧B.小荷才露尖尖角(4)下列属于杭州西湖著名景点的是()。

《空气中的污染物都到哪儿去了》阅读练习及答案

《空气中的污染物都到哪儿去了》阅读练习及答案

空气中的污染物都到哪儿去了袁越①你有没有想过,空气中的污染物最终都跑到哪里去了?一个简单的答案是向上方扩散,然后在对流层中反复循环,直至被分解。

②要想详细解释这件事...,必须先科普一下大气分层的概念。

我们头顶上的大气层是分层的,最底下的一层叫作对流层,厚度大致在8~20公里。

位于地表的空气被土壤反射的太阳光加热变轻,向上移动,上升途中逐渐变冷,再沉降下来,如此反复循环,变化莫测,我们常说的“天气”就发生在这层大气里。

③空气中的人造污染物,比如雾霾的主要成分气溶胶,就是被这股上升气流带到高空的。

之后会在对流层中反复循环,通常在几周的时间里便会被分解掉,或者变成酸雨重新降到地面。

④对流层上方的大气层叫作平流层,这层大气的温度下低上高,和对流层正相反,因此对流层中的大气很难进入到平流层当中。

以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只有火山爆发的强大力量才能把水蒸气和火山灰喷到平流层的高度,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类污染物很少能影响到平流层。

⑤1996年,科学家们通过气象卫星发现在青藏高原的上空出现了一个气溶胶层,范围大致在地中海东岸、中国西部和印度南部之间,高度大致在13~18公里,几乎..已经达到了对流层的最高点。

不过当时这个气溶胶层的浓度很低,气象学家们并没有太在意。

⑥200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气象学家让-保罗·威尼尔(Jean-Paul Vernie)在分析气象卫星发回来的数据时惊讶地发现,这个神秘的气溶胶层的浓度大大增加了,竟然达到了1996年时的3倍。

威尼尔意识到问题严重了,因为一旦气溶胶进入到平流层,就可以随着平流层特有的强劲侧风迅速扩散到整个地球大气层,并给臭氧层带来严重的破坏。

众所周知,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膜,阳光中的紫外线如果没有被臭氧层吸收,而是直接照射到地表的话,将会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⑦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一现象,NASA向中国和印度政府发出申请,试图派飞机进入青藏高原上空进行采样调查,但一直没有得到批准。

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带答案(2019-2021)共20篇汇总

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带答案(2019-2021)共20篇汇总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南京)报纸阅读:小轩拿来了同学们正在编写的社区报,你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C健康生活 2020年7月10日﹣﹣热点新闻﹣﹣减肥食谱里的“美丽餐”近日,有些健身馆推出名叫“美丽餐”的新一代减肥食谱。

该食谱安排减肥者在连续几天的低热量饮食后,可随自己的喜好任意吃顿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仍旧能保持减肥的良好效果,故名“美丽餐”。

这一食谱既能满足人的口腹之欲,又能使人保持苗条身形,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不少减肥人士的热捧。

“美丽餐”真的这么神奇吗?对此记者采访了化学和生物工程学宋教授。

宋教授解释说:“美丽餐”的推出与“瘦素”有关。

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它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后,会参与多种激素和信号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参与糖、脂肪等能量代谢的调节,促使人体减少食物摄入,增加能量释放,抑制脂肪细胞的合成,进而减轻体重。

宋教授表示,这种“美丽餐”希望能“欺骗”人体,让人体相信没有能量摄入不足的状况,以继续稳定瘦素水平,保持减肥效果。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只有少量数据显示,正常人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暂时提高瘦素水平。

(信息源自《科技日报》)怎样才能减肥物理学上有个公式:E=me2.从这个公式来看,我们吃饭一方面是为了获得能量,另一方面则是从食物里获取一些人体必需的物质,参与人体的合成与代谢,如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

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摄入的能量比消耗的多,也就是说吃得多却消耗得少就会长肉。

因此想要减肥得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减少能量摄入,二是增大能量消耗。

(选自《1分钟物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版)图说健康(1)看到报上的漫画,大家都笑了。

你分别模拟画上两个人物的口吻,展开对话。

胖者:①瘦者:②(2)读了热点新闻,米豆说:“如果有人想减肥,只要吃‘美丽餐’,用不着吃‘减肥药’了。

”你仔细读了新闻后,否定了她的想法,并作了解释。

2020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2020年7月整理).pdf

2020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2020年7月整理).pdf

2020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2020.6)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9分)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碳①地球生命属于碳基生命,碳无疑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

那么,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碳呢?如此重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准确答案,只有一个估算。

②大约10年前,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的1000多名地质科学家决定联合起来,向这个问题发起挑战。

他们在全球几乎所有的火山和地质活跃带上安装了测量仪器,以记录从地下释放出来的碳(主要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总量,然后将这些数据汇总起来进行分析,得出18.5亿吉吨(1吉吨等于10亿吨)这个数字,这就是地球上所有碳元素的总量。

③所有地表碳当中,埋藏在海底深处的碳约为3.7万吉吨,约占85.1%;海洋生物沉积物中的碳总量为3000吉吨,约占6.9%;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总碳量约为2000吉吨,约占4.6%;海洋表层中含有的碳约为900吉吨,约占2%;大气层中含有的碳总量为590吉吨,仅占地表碳总量的1.4%。

④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脚下的地球活像一枚定时炸弹,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幸亏地球上有碳循环,把地球大气层中的碳总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生命才得以延续至今。

⑤碳循环的细节相当复杂,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只需知道这个循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首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的身体,其中的一部分生物碳随着海洋生物的尸体沉入海底,再因板块运动而被埋入地下。

其次,埋在地下的碳由于地质运动被重新翻到地表,然后随着火山喷发被重新释放到大气层中,供植物吸收利用。

地球的大气温度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就是,最近这5亿年来,地球的地质活动相对稳定,使得每年通过火山喷发而释放到大气层中的碳维持在2.8亿吨-3.6亿吨的水平上,正好和沉入地下的生物碳的总量差不多。

⑥地质研究显示,在过去这5亿年的时间里,地球的碳循环平衡曾经遭到5次严重的破坏,其中就包括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

碳排放阅读答案(实用5篇)

碳排放阅读答案(实用5篇)

碳排放阅读答案(实用5篇)1.碳排放阅读答案第1篇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举办,使“减排”成为全世界最热门的词汇。

中印等国家先后公布了本国的减排计划,一下子把减排这个世界话题拉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衣,“快速时尚”导致浪费。

初听上去,减排似乎和衣服关系不大,其实恰恰相反。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说,从1990年到20xx年,全球纺织品产量从4000万吨升至6000万吨。

其中“快速时尚”趋势对纺织品生产和消费激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衣服便宜了,消费者穿过几次就丢掉。

但便宜衣服通常以人造材料制成,它们由石油化工原料合成,在这一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温室气体远远超过天然织物。

此外,“快速时尚”还带来了另一个环境成本:清洗这些衣物所消耗的能量。

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每洗一次衣服会间接排放2公斤二氧化碳。

食,少吃牛肉少喝咖啡。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18%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肉类排气。

而在肉类消费中,牛产生的温室气体又是最多的,每生产1公斤牛肉相当于向大气排放3. 6--6.8公斤二氧化碳。

但在“食”这个话题中,不吃或少吃肉并非减排的全部。

《新科学家》说,要尽量减少碳排放,很多欧洲人的生活习惯需要改变。

以咖啡为例,每制造一杯过滤式黑咖啡,就会排放125克二氧化碳,其中2/3来自于生产过程,其余来自酿造。

住,盖节能房用再生纸。

在寒冷的冬季,建筑取暖系统无疑将消耗大量能源。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未来3年北爱尔兰将建造50多套社会福利房,它们的节能效率超出平均水平75%。

在“住”的领域要减少碳排放,不仅包括房屋设计,房间里的各种设备也同样重要。

例如冬季时将空调温度调低2度,夏季调高2度,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0公斤;把家中常使用的灯换成节能灯,每年能少排放二氧化碳136公斤;甚至连卫生纸也有讲究,《新科学家》提倡用loo%再生纸做的卫生纸,“尽管它用起来没那么舒服,但每吨再生纤维可减少1. 5--2吨的;氧化碳排放”。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答案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答案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阅读答案①前不久,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参与第11届科协年会作报告时指出:“女士的爱美之心,也会导致全球变暖。

”由于,化妆品中含有氟利昂,这种物质释放出来后上升进入平流层,假如没有剧烈的光化学作用,就无法分解,从而破坏臭氧层,导致紫外线辐射加强。

所以,从肯定程度上说,爱美之心也推动了全球变暖。

②李先生的报告其实是鼓舞人们过低碳生活,假如女性减削运用化妆品,就可以减削温室气体,为爱护环境做出贡献。

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③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踪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④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踪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踪迹和第二碳踪迹。

第一碳踪迹是因运用化石能源而径直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常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踪迹,由于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踪迹是因运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一般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踪迹。

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由于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踪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⑤所以,低碳生活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减低碳踪迹的行为方式,即在生活和生产中少排放二氧化碳。

例如,通过一个特地设计的“碳踪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碳踪迹越大,说明你是高碳生活,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碳踪迹越小,说明你进入了低碳生活,对环境的爱护做出的贡献也大。

⑥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环节做起,也就可以为减削全球变暖做出贡献。

⑦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白炽灯,少开一盏灯等等,都是在为减缓全球变暖做贡献。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缓解气候变化需要碳中和技术》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缓解气候变化需要碳中和技术》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缓解气候变化需要碳中和技术》含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缓解气候变化需要碳中和技术明廷臻熊寒冰①4月11日在海南省海口举办的第三届消博会上,绿色可持续理念,低碳可降解的产品,成为各类消费精品生产企业的共同追求。

②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全球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两大类,前者包括太阳活动变化,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等,后者包括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大气中气溶胶浓度变化等。

③全球系统中的碳库主要有4个,分别为大气碳库,海洋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岩石图碳库。

大气碳库是4个碳库中最小的,约700Gt(1Gt=10亿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最先引起关注。

④工业革命以来,各国大量开采和使用岩石圈中以石油,煤、天然气等形式存在的化石燃料,最终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停留在大气圈中。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导致全球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会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带北移等生态问题,也会导致森林火灾,干旱、龙卷风等气候异常。

⑤在国家政策号召下,各行各业实施减碳策略。

目前减少温室气体的手段主要分为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

⑥源头控制是指开发新能源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核电集团全年发电量为182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1%,创历史新高。

其中采用核能形式的发电量为1731.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1%;非核清洁能源的发电量为95.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69%。

⑦过程控制是指在温室气体排放源处设置相应技术来减排。

在火力发电厂,可以利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来实施对二氧化碳的捕集,并封存地下或海底,使大气中的碳重新回归岩石图,主要采用电化学捕获、液体吸收法和物理吸附法等。

世界上最大的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工厂位于冰岛,每年可储存400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把790辆汽车的年碳排放量封入地下。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九年级语文温馨提示:使用答题卡的区,学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区,学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

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12页。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

1~3小题,6~8小题,每题2分;4-5小题,9~11小题,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妖娆(náo)飘逸(yì)强聒不舍(guō)B.旁骛(wù)恪守(gè)矫揉造作(jiǎo)C.广袤(mào)恣睢(zì)孜孜不倦(zī)D.拮据(jié)诓骗(kung)箪壶浆浆(dán)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

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____________。

这些文字不端架子,如行云流水,又如云端紫燕,显得气象万千。

此刻,你就____________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仿佛和一位智者相对而坐,听他妮妮道来,你的心便长出了翅膀。

A.触摸邂逅沉溺B.抚模邂逅沉浸C.抚摸碰见沉浸D.触摸碰见沉溺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①文学经典是人类思想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②它从来不是旧纸堆里的过往云烟,而是宛如长者的谆谆教诲。

③它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可以落脚的现实意义,让人常读常新,获益匪浅。

④由于它经得起时光的打磨、岁月的洗礼,使一代又一代对它虔诚仰望的人们获得了精神的滋养。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何为自然□万山负势而竞高,各呈风流;万流随形而竞奔,共筑浩瀚□万花逐春而竞艳,各抒芳韵;万木耸干入云端,姿仪千态□自然,是万物各秉其天赋,顺时随境,运其气,铸其命,发其华,秀逸独出,卓拔天下!A. ? :……B. ,;……C. ,,。

【优质】《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3页)

【优质】《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阅读答案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地球的前半辈子是在二氧化碳的笼罩下度过的。

可根据科学家测得的数据显示,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0.0384%,也就是384ppm(1ppm等于百万分之一),地球上的二氧化碳都到哪儿去了?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1/4,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正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从而使水的三种形态都存在。

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结合地表金属元素,把它变成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

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

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

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中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

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生命是在大约35亿年前出现的。

经过十几亿年的积累,碳循环再度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通过生物圈进行循环的碳的总量是巨大的,据估计,地球大气层中每年大约有1100亿吨的碳被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碳,其中99.99%又通过氧化反应而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只有不到0.01%因为地质变动的原因而留在了地壳里。

别看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经过很多年之后,累积起来就很可观了。

科学家估计,留在地壳中的有机碳是生物圈有机碳总量的2.6万倍!难怪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得如此之低,大部分碳元素都以各种形式留在了地下。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碳阅读答案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碳阅读答案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碳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碳①地球生命属于碳基生命,碳无疑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

那么,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碳呢?如此重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准确答案,只有一个大致的估算。

②大约10年前,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的1000多名地质科学家决定联合起来,向这个问题发起挑战。

他们在全球几乎所有的火山和地质活跃带上安装了测量仪器,记录了从地下释放出来的碳(主要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总量,然后将这些数据汇总起来进行分析,得出了18.5亿兆吨这个数字,这就是地球上所有碳元素的总量。

③其中绝大部分碳都被深深地埋在了地下,地表部分(包括海洋、土壤和大气层)含有的碳总量仅有4.35万兆吨,还不到地球总碳量的万分之一。

④所有地表碳当中,埋藏在海底深处的碳约为3.7万兆吨,约占85.1%,海洋生物沉积物中的碳总量为3000兆吨,约占6.9%,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总碳量约为2000兆吨,约占4.6%,大气层中含有的碳(主要是二氧化碳)总量为590兆吨,仅占地表碳总量的1.4%。

⑤换句话说,我们担心了半天的全球变暖,是由这不到地球总碳量百万分之一的碳造成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脚下的地球活像一枚定时炸弹,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幸亏地球上有个碳循环,把地球大气层中的碳总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生命这才得以延续至今。

⑥碳循环的细节相当复杂,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只需知道碳循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首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光合作用而进入生物的身体,其中的一部分生物碳随着海洋生物的尸体沉入海底,再因板块运动而被埋入地下。

其次,埋入地下的碳由于地质运动而被重新翻到地表,然后随着火山喷发而被重新释放到大气层中,供植物吸收利用。

地球大气温度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就是最近这5亿年来地球的地质活动相对稳定,使得每年通过火山喷发而释放到大气层中的碳维持在2.8亿~3.6亿吨的水平上,正好和沉入地下的生物碳总量差不多。

备战中考化学 科普阅读题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化学 科普阅读题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如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

(1)结合图,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

A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B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C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①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

②消耗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_____。

(3)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目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请列举有力的证据取论证褒贬两方面的观点。

要求:①表达完整,因果关系清晰明确②一个角度举出一个事例即可③字数分别控制在30字内。

有益处:_____;有害处:_____。

【答案】AD C6H12O6 +6O2酶6CO2+6H2O CO2+H2O=H2CO3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解析】【详解】(1)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是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故错误;C、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氧气生成,氧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错误;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正确。

故答案:AD(2)①生物体内的葡萄糖(C6H l2O6)被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 +6O2酶6CO2+6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阅读答案
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
袁越
①地球的前半辈子是在二氧化碳的笼罩下度过的。

看看距离地球最近的两个小
兄弟吧。

金星和火星的大气层几乎全是由二氧化碳组成的,可201X年测得的数据显示,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0.0384%,也就是384ppm(1ppm等
于百万分之一),地球上的二氧化碳都到哪儿去了?
②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
散失。

金星的表面温度之所以高达48℃以上,主要原因就是温室效应。

火星的
大气层虽然也都是二氧化碳,但因为火星太小,大气浓度低,温室效应弱,所
以火星表面温度夜间可降至-130℃。

③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但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
1/4,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正是由于二氧
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地球的温度才不至于太低,从而使水的三种形态都存在。

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结合地表的金属元素,
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

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
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

④经过几亿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了,地表温度就升高,海水蒸发速度便会加快,形成更多的雨水,把更多的二氧化
碳带到地面,再被火山重新喷到空气中。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后,情况
就正好相反,大气温度降低,降雨减少,碳沉积速度也跟着降低,但火山活动
不受影响,所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会重新上升。

⑤金星距离太阳太近,温度太高,水循环进行不下去,也就没法形成碳循环。

火星则因为体积太小,内部冷得太快,火山活动不够剧烈,沉积的碳不能被重
新释放到大气中,所以碳循环也被中止了。

⑥由此可见,水真是个好东西。

它一方面能通过自身的循环,带动碳循环,稳
定地表温度;另一方面,液态水的化学结构非常适合作为溶剂,让各种分子在
水溶液中进行随即碰撞,生命就是在这种碰撞中诞生的。

⑦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

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

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

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⑧ 生命是在大约35亿年前出现的,经过十几亿年的积累,碳循环再度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通过生物圈进行循环的碳的总量是巨大的。

据估计,地球大气层中每年有大约1100亿吨的碳被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碳,其中99.99%又通过氧化反应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只有不到0.01%的有机碳因为地质变动的原因而留在了地壳里。

别看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经过很多年后,累积起来就非常可观了。

科学家估计,留在地壳中的有机碳是生物圈有机碳总量的2.6万倍!难怪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得如此之低,大部分碳元素都以各种形式留在了地下。

⑨目前,人类每年因燃烧化石能源而向大气中排放约75亿吨碳,相比之下,因火山爆发而排放出来的碳还不到人类排放量的1%。

但是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得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

⑩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

(选自《晚报文萃》201X年5月)
13.选文的说明对象是。

(1分)
14.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5.“金星和火星的大气层几乎全是由二氧化碳组成的”中加点的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6.文章最后说“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

”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如果让你写一句忠告人们的话,你怎么说?(4分)
参考答案:
13.(2分)碳循环。

14.(3分)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生物圈进行循环的碳的总量是巨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