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与院体画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体画,是指宫廷画家和由宫廷设置的画院画 家的画。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 载:“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汉明雅号丹青,
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异,天下之奇
异云集。”但这只能算是后来宫廷设置画院的
滥觞,正式的画院出现于五代的南唐和西蜀。
两宋时期,院体画形成完备的理论和形式。这
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
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 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文人画(Southern School),亦称“士夫画”, 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 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 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 “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 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 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 家。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 有画名。画品虽不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魏晋 南北朝时期,姚最“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成为文 人画的中心论调。使历代文人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 宗炳以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充分体 现了文人自娱的心态。 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 维以诗入画。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 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蔚然成风,代代相传。
第一,作画的出发点及态度不同 :由于院体画的画家大 多是以“俸供”为目的的专业画家,所以在艺术形式上, 以定型化,样式化,命体化,装饰化为主要特征。院体 山水画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物体的仔细观察。正如滕固 所说的,“无论北宋“院体”抑或南宋 “院体”山水, 皆不离精工二字,即反映了皇室文化的要求和旨趣,也 是其设院置学,授画的必然。”而文人山水画相对于院 体画来说自由的空间就比较大,没什么束缚,多是为了 自己而画,不直接具有政治和社会功利的目的。多借山 水抒发心灵和个人怀抱,也有表达对外族压迫,社会不 平和政治腐败的愤懑之情。它强调的是作者个人内心情 感的抒发着也是文人山水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宋代建立了皇家画院。据《画继》作者邓椿记述,宋徽宗亲自 主持画院,讲求“形似”和“法度”,法度是要学习传统,形 似是要真切细致地再现客观事物。宋徽宗以写实、形似为主导 思想,发展精工细刻的作风。宣和画院的上述画风在南宋绍兴 画院继续得到发展,画家追求形象的逼真,构图的提炼。总的 说来,两宋宫廷绘画都追求高度的“写实”,有的美术史家把 两宋宫廷绘画称为“东方写实艺术的巅峰” 。

一、学养深厚

封建士大夫既是经科举制度层层选拔上来的,那么文才
必须是为官的基础。要想胸有韬略,腹中需垒起万卷诗书。
这样的人画出画来,不叫“文人画”也会文气十足。
来自百度文库
二、言之有物

古时的文人画不是忙三火四画出来立马就要卖钱的,而
是兴之所至,信笔拈来,承载的是亦忧亦乐,表达的是真性
真情。所以后人才能从八大山人的鹰眼中看出睨藐不屑来。
三、格调高雅

翰墨丹青古来即称“雅好”,“雅”人之“好”的标尺,
就是格调。这和画家的人品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全部,更
重要的是画家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对格调的赏析与赏
析者的品位有极大的关系,即俗语所说“好画还需识者看”。
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 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 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 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书法 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 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 要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 象。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 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 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 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 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迹虽断 而气连,笔不周而意周。
第二,观察方法不同:院体山水画与文人山水画 家在对自然做真实而具体的观察体会上大异其趣。 “盖身即山川而取之,这山水之意度见矣。真山 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 质……”(《林泉高致集》宋郭熙,郭思)这是 一种典型的院体山水画的观察方法。对于巨大的 真山真水,则要亲自走进去,远处看了在近处观 察,这样才不会在创作中挂一漏万,言之无物。 “可游”甚至“可居”的实境,其形式也必然是 较为写实的绘画语言。而同时代的文人画家则有 不同的观点:“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可以看出 文人画家的观察方法是特别的,也可以说是一种 “得鱼忘筌”式的观察方法。
写实艺术发展到极点就容易走向反面。宋代一些具有广博文 化修养的画家就发现了这一弊端,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另辟蹊 径,首次提出了文人画的理论。 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 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他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其次,他抬高了画家 王维的历史地位,表现出将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画工)分 开来的愿望:“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 有如仙鬲谢龙樊。” 再次,他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 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从绘画实践上看,苏轼的《枯木 怪石图》可以看到他的美学实践,另外文同的墨竹图与苏轼 共同开创了“枯木竹石”的文人画题材。人物画方面,具有 很高文学、书法、古物鉴赏能力的李公麟把唐代的“白画” 创造性的发展为白描,这种脱离色彩的线条更加强调书法功 力和抽象的审美情趣,更加符合文人的审美标准。南宋米芾、 米有仁父子独创的“云山戏墨”和“米点皴”,标志着山水 画以简代密地转变,经元初的高克恭继承发展,对元明清的 文人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