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创新事业单位激励机制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三个实施意见》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三个实施意见》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三个实施意见》一、调整收入分配结构1.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收入挂钩,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通过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

2.提高工资基准线根据行业和地区的特点,适当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基准线。

平衡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确保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3.设立绩效奖金和福利补贴设置绩效奖金制度,对取得突出业绩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奖励,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

同时,设立福利补贴制度,如职工福利、职工子女教育补助、住房补贴等,保障员工的基本福利权益。

二、优化收入分配机制1.建立公开、透明的分配制度成立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委员会,制定工资分配方案,并进行公开及时的公告。

在工资分配过程中,注重二次分配,即将工资分配结构合理化,确保各类人员的合法权益。

2.实行灵活的薪酬制度根据工作量、绩效、技能等因素,制定灵活的薪酬制度,使各类岗位的薪酬能够更好地体现其价值。

同时,允许员工灵活加班,并提供相应的补贴和奖励。

三、加强监督与评估1.建立绩效考核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监督机制,对绩效考核过程进行全面监督,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公示,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确保绩效考核的透明度。

2.加强财务审计和考核评估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审计监督,确保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按照规定进行。

定期开展收入分配考核评估,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完善。

3.加强社会监督聘请第三方机构对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进行社会监督,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投诉。

建立举报机制,对违规分配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总之,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收入分配机制和加强监督与评估,可以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目标,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也面临着改革的迫切需求。

既要确保公平合理,又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改革方向。

一、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现状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是指对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福利、奖金等待遇进行安排和分配的制度安排。

在我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长期以来都以均等主义为基础,即按照岗位、职级等因素来确定收入。

然而,这种均等主义的分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均等主义分配方式容易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由于事业单位人员种类众多,职务层次复杂,如果一味地以岗位、职级等因素来确定收入,就容易出现同一岗位收入相差悬殊的情况,这将进一步加大收入差距。

其次,均等主义分配方式缺乏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主要与职级、工作年限等因素相关,与个人的工作绩效和贡献关系不大。

这就容易导致人们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竞争性,进而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绩效和发展。

最后,均等主义分配方式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工资待遇没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容易导致工作热情不高,工作动力不足,给单位带来一定的管理困难。

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方向为了解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改革方向供参考:1. 引入多元化的收入分配机制。

可以考虑按照职务、绩效、工作贡献等因素,来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水平。

这样既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又可以鼓励人们多做贡献,提高单位整体的绩效。

2. 优化福利待遇体系。

除了基本工资外,可以适当增加绩效奖金、津贴补贴等激励性待遇。

同时,加强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让人们看到明确的晋升渠道和发展前景。

3.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考核评价机制,将个人的工作绩效、能力素质等因素纳入考核范畴,以此来确定收入水平。

浙人薪〔2024〕307号浙江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浙人薪〔2024〕307号浙江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浙人薪〔2024〕307号浙江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浙人薪〔2024〕307号浙江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实施意见,发布于2024年4月30日。

本文旨在对浙江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下面将就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一、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当前,我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存在一些不合理和不公平的问题,不能真正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意义:通过收入分配制度,可以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从而增强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二、的原则和目标1.原则:公平、公正、激励2.目标: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促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三、的具体措施1.建立薪酬制度(1)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性质和要求,分为基本薪酬和绩效薪酬两部分,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2)建立多元化的薪酬分配机制,其中包括:岗位等级工资、岗位津贴、工龄工资、奖金津贴等,以及制定临时性激励措施。

(3)建立正常工资增长机制,保证工资的合理增长和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

2.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1)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业绩作为薪酬分配的重要指标。

(2)建立透明、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建立违规违纪惩戒机制,对考核评价中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3.完善分配制度(1)制定福利待遇制度,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权益。

(2)优化福利分配机制,多层次员工福利体系,使福利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4.健全监督管理机制(1)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确保薪酬分配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2)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对弄虚作假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理,确保措施的顺利推进。

四、的保障和推进措施1.建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推进进度的监督。

创新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几点设想

创新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几点设想
相 差 卜 倍 , 至 更 多 。事 业 单 位 的 人 力 资 本 薪 酬 收 入 严 重 几 甚 低 于 市 场 价 格 , 在 同 一 单 位 中 , 入 简 单 劳 动 岗 位 的 人 力 进

事业单位 薪酬现状 及其存在 的原 因分析
随 着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入 , 统 的 薪 酬 分 配 制 度 受 到 了 冲 传 击, 现行全 国高度统 一的工资制度 , 以体现 同性质 、 同 难 不 职 能 、 同 类 型 的 事业 单 位 的特 点 , 弊 端 日益 呈 现 。 不 其 ( ) 务 等 级 工 资 在 体 现 个 人 价 值 方 面 失 去 平 衡 。 职 一 职 务 等 级 工 资 制 指 按 照 工 作 人 员 所 在 职 务 分 等 级 确 认 劳 动 报 酬 的一种基本工 资制度 , 工资 标 准 的 等 级 差 别 是 根 据 职 务 高 低 、 作繁 简 、 任 大小和业 务能力等 因素结合估 量确 定 的, 工 责 实 行 一 职 数 级 , 下 职 务 间 有 一 定 交 义 的 办 法 , 个 工 作 人 上 每 员 只 能 在 本 职 务 的 工 资 等 级 区 间 内 提 升 _ 资 , 有 晋 升 职 务 T 只 才 能 进 入 高 一 级 职 务 的 工 资 等 级 区 间 。 职 务 等 级 1 资 制 的 二 计 算方法过 于简单 ( 学历 、 政 职务 、 术 职称 等 ) 如 行 技 。这 种 分 配 方 式 实 际 上是 按 劳 分 配 成 为 表 面 的 分 配 形 式 , 尢 法 体 也 现员 工的实 际价值 。 ( ) 配 模 式 单 一 , 励 性 不 强 。 现 行 事 业 单 位 的工 资 二 分 激 增 长与调整 由国家根据 财政 状况 、 民经 济发 展统 一进行 , 国 由政 府 人 事 部 门统 一 制 定 分 配模 式 并 需 经 逐 级 审 核 批 准 , 这 种工资分 配管理模式 使 事业 单位 职 工资收 入 与社会 服 务 质 量 、 会 信 誉 、 济 效 益 脱 节 、 乏 激 励 机 制 , 有 利 益 驱 社 经 缺 没 动 , 以调动单位 和职工 两方面的积 极性 。 难 ( ) 酬 和 考 核 联 系 不 紧 密 , 成 新 一 轮 “ 均 主义 ” 三 薪 形 平 。 事 业 单 位 的 薪 酬 结 构 分 为 基 本 1 资 、 贴 补 贴 项 L和 活 的 部 - 津 1 分 , 中基 本 工 资 及 津 贴 补 贴 项 r执 行 的 足 国 家 、 方 统 一 其 】 地 规 定 的标 准 , 对 比较 稳 定 , 于 保 障 因 子 , 金 作 为 活 一 资 相 属 奖 r 部 分 与 员 工 的绩 效 挂 钩 、 绩 效 考 核 结 果 计 发 , 在 实 际 操 按 但 作 中 , 多 数 事 业 单位 都 没 有 完 整 的 考 核 制 度 , 然 也 进 行 大 虽 了 不 同程 度 的 考 核 , 括 月 度 考 核 、 度 考 核 、 度 考 核 , 包 季 年 但 是并没有起 到奖勤罚 懒 的作 用 , 多考 核 内容 没有 量化 , 很 仅 体 现 在 德 、 、 、 、 秀 、 职 、 本 称 职 、 称 职 上 , 活 能 勤 绩 优 称 基 使 的 部 分 活 而 不 动 , 现 不 出 “ 效 优 先 ” 原 则 , 而 形 成 新 体 绩 的 从 轮 的 “ 均 主 义 ” 平 。 ( ) 力 资 本 薪 酬 收 人 与 市 场 价 格 小 符 。 由 于 事 业 单 四 人 位 长 期 沿 用 国 家 统 一 的 工 资 标 准 , 资水 平的 确 定 也 脱 离 了 工 市 场 价 格 , 乏 竞 争 力 , 中 最 具 竞 争 力 的 核 心 职 位 、 键 职 缺 其 关 位 上 的 优 秀 人 才 的 薪 酬 水 平 更 远 低 于 市 场 价 位 , 此 现 I资 因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一、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在国家治理和供给侧结构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已经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分配不公、激励机制不明确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构建符合现代化治理要求的新机制。

二、目标1.建立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机制,增强人民群众对事业单位的满意度;2.激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意识,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3.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

三、措施1.建立绩效工资制度。

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与其工资挂钩,通过对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评估,确定绩效工资的大小。

绩效工资的分配应当公平公正,避免出现“一刀切”和“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问题。

2.完善激励机制。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特点和工作内容,建立个人奖励制度和团队激励机制。

个人奖励可以基于工作成果、创新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团队激励机制可以根据团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工作成果等因素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3.加强薪酬透明度。

建立薪酬公开制度,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薪酬情况。

薪酬公开应当符合个人隐私保护原则,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公开,如公告、问卷调查等。

4.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合理设置收入上限和下限,避免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现象的出现。

同时,建立合理的差别化收入分配制度,关注低收入群体的权益,并设立适当的补贴机制。

5.加强监督和评估。

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监督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的实施情况。

并定期公布评估结果,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推进的保障和保证1.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国家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目标、意义和措施,提高广大群众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各相关事业单位:根据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决策部署,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和幸福感,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将《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方案》予以通知,请各单位组织学习贯彻,切实落实方案。

一、目标1.与国内国际劳动力市场接轨,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重点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适当提高低收入人员的收入水平,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力度,促进人才流动和人才引进。

3.实行绩效工资制,加强绩效考核,突出工作业绩和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将收入与绩效挂钩,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加强事业单位收入的监管和公示,加强财务透明度,增强社会公信力。

二、措施1.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标准: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规模、经济实力和绩效情况,制定不同岗位的收入分配标准,确保收入分配公正合理。

2.实行市场化薪酬体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薪酬体系,根据市场行情和岗位需求,适度调整工资水平,提高高层次人才的薪酬待遇。

3.推行绩效工资制:根据工作任务和绩效评价结果,将绩效工资作为一定比例的总收入,逐步实行绩效工资和岗位工资的挂钩。

4.加强财务透明度和公示: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审计机制,加大对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做好财务公示工作,接受社会监督。

5.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如提供住房、津贴等激励措施,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力度,鼓励他们为事业单位发展贡献力量。

三、保障1.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工资待遇的稳定和适当提高。

2.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考核结果公正客观,不搞形象工程或以权谋私。

3.健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收入使用情况的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为了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公平、倾斜基层、逐步推进的原则,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1、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三部分组成。

岗位工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在岗承担的工作职责大小和岗位差异。

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活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

津贴补贴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特殊岗位上的工作补贴和生活补助。

2、完善职务(岗位)变动工资正常晋升制度。

根据工作人员职务(岗位)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其工资标准,实行定期晋升制度。

工作人员在任职期满符合晋升上一级职务(岗位)条件时,及时予以晋升。

3、完善年度考核奖励制度。

对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适当给予一次性奖金奖励。

奖金标准根据单位年度考核结果和工作人员个人年度考核结果确定。

4、建立加班加点补偿制度。

对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加班加点的,按照规定给予加班加点工资补偿。

5、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

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工作人员,根据单位艰苦边远程度的不同,适当给予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6、完善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制度。

对离退休人员按照规定发放生活补贴。

7、完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制度。

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遗属,按照规定给予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8、完善专业技术人员津贴制度。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特点,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津贴制度,并根据单位经济承受能力和国家有关政策适时调整。

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

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

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尊敬的各位同事:由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方案的通知如下:一、目标本次的目标是通过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公平、激励、可持续的机制,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激发其工作动力,增强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原则1.公平原则:按照工作岗位的特点、责任和业绩,合理确定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保障每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2.激励原则:通过设立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激励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业绩,促进工作单位的发展。

3.可持续原则:确保收入分配制度的可持续性,合理控制总体薪酬支出,防止过度膨胀。

4.透明原则:建立公开、透明的薪酬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薪酬构成和计算方式,接受各方监督。

三、措施1.岗位分类和薪酬等级划分: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特点、责任和绩效,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为不同的岗位类别,并划分相应的薪酬等级。

2.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工作人员在业绩、专业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评定其绩效等级。

3.工资基本和绩效工资的比例:设定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比例,基本工资为每个薪酬等级的最低收入保障,绩效工资根据绩效等级的高低进行调整,高绩效者得到更高的奖励。

4.奖励机制:设立多层次的奖励机制,包括年度绩效奖金、一次性奖励、岗位津贴等,鼓励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绩效,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进步。

5.收入公开:公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薪酬构成和计算方式,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收入分配公平透明。

四、实施步骤1.制定方案:各事业单位应根据本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收入分配方案,并于6个月内报送国人部备案。

2.宣传培训:各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宣传培训,使其充分理解和支持本次,并确保顺利推进。

3.试点工作:开展一定规模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完善方案。

关于印发《湖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湖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湖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我根据最新的政策文件,要向大家通报一项重要的文件:《湖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实施意见》。

该文件的发布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该文件的内容和意义。

一、背景和意义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人员对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必须对其收入分配制度进行,确保工作人员的合理收入和发展空间。

二、目标本次的目标是:合理确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奖励工资,建立科学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内容1.基本工资制度根据工作人员的岗位等级和岗位责任,合理确定基本工资水平,并与国家和地方工资指导线相衔接。

基本工资根据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和工作成绩考核进行适度浮动。

2.绩效工资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将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与绩效工资挂钩,绩效工资的分配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和绩效工资分配比例进行。

3.奖励激励制度设立多种奖励与激励机制,如荣誉称号、岗位津贴、职称评定等,激励工作人员在岗位上的表现和工作成果。

4.收入公开透明制度建立健全的收入公开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信息必须向社会公开,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

四、具体措施和推进步骤1.成立领导小组由省级有关部门负责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计划和推进措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绩效考核体系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确保绩效工资分配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各事业单位应根据不同岗位和职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激励工作人员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积极探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建立科学有效的全员激励约束机制

积极探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建立科学有效的全员激励约束机制
维普资讯
积极探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努力建立科学有效的全员激励约束机制
o 郭向东

力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有教
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 管理模式, 分行
问题, 收人分配措施对企业的经营发展
统一标准, 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很高的弹性系 统一 八 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 对所辖行处统一政策, / 要组成部分。 从组织行为学 审批,对支行任何一项人事费用的申 数, 此, 因 在改革中, 订 我1按照“ 顺应形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稳步推进” 的 的角度 分斩, 作为劳动者付出劳动 请、 工资 开支、 使用和执行都要进行全过程 势. 这种一刀切式的简单划 原则积极谨慎地推动这项工作逐步向 后所获得的基本物质报酬, 与劳动者的 的封闭式管理。 切身利益密切相 关。收 人水平的高低, 特别是分配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甚至 决定着劳动者的工作态度, 行为和 工作 工作业绩, 进而与经济组 织的经营业绩
效益为 基础, 适当拉开收入差距 从岗
以往对基层行处人事费用集中 统一, 事 无巨细的管理模式. 肯定基层行处是相
的科学准确和公平台理, 我们对全辖1 8
位责任和职务级别角度出发, 我们将基 对独立的经营 单位, 明确了 他们的经营 个基层行处一年的业务数据及现岗位 位, 人员实际分布状况进行采样调查和收 础工资分为普通员工工资和科级干部 主体地 对他们减政教权 分行人事 工资两部分; 从经营绩效角度出发, 我 部一改过去那种行政管理和直接控制. 集整理 市行人事部派专』亲自 、 到基层 们根据上年度各单位人均利润完成情 兄. 将科级干部工资划分为 个档次. 2 将 普通员工工资划分为5 个档次. 其中 科 级干部的基础工资档差为5元 . 0 普通员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改革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改革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改革作为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的核心群体,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激励机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目前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一、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激励机制主要采用绩效考核与奖励制度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考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及岗位责任履行情况等。

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事业单位会给予员工相应的奖励,如绩效工资、职称晋升、培训机会等。

然而,当前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差异化激励:现行的激励机制对于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员工激励方式较为类似,存在一视同仁的问题。

这导致了一些高绩效员工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发挥出他们的潜力。

2. 绩效考核存在主观性: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绩效考核的主体是直接上级,很容易受到个人偏好和主观评价的影响,导致绩效考核结果不够公正客观。

3. 奖励机制缺乏灵活性:目前的奖励机制主要以物质奖励为主,如绩效工资,缺乏对于员工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的关注。

二、事业单位激励机制改革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进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建立差异化激励机制:针对不同层级和岗位的员工,可以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例如,对于高绩效员工可以给予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培训机会,同时对于低绩效员工则可以采取更加有效的激励措施。

2. 引入多元化评价指标: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加入多种评价指标,例如项目完成情况、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能等。

同时,可以引入同事评价、客户评价等外部评价指标,综合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提高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 完善奖励机制:除了物质奖励外,还可以增加非物质奖励,如职业发展机会、荣誉称号、项目经验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员工的个人成长需求,同时增加员工对于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8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

8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

8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近年来,我国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

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分配权力、分配机制等方面。

因此,需要加强对制度的建设与。

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政策和标准,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分配机制,提高分配效率和公平性,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其次,加大收入差距调节力度。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差距较大,这不仅不利于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也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因此,要加大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

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低收入人员的工资水平,提高其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限制高收入人员的收入增长速度,降低其收入差距,增加公平性和社会稳定性。

同时,还要加强对收入差距的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加强激励机制建设。

激励机制是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了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投入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

因此,要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

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将绩效与收入挂钩,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奖励制度,及时表彰先进个体和集体,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四,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

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还存在着困难和阻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的宣传不到位和人们对的不了解所致。

因此,要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

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解释政策,让广大工作人员了解到的意义和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计发离退休概要

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计发离退休概要

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计发离退休概要近年来,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推动工资分配制度更加公平、合理,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机会。

一、工资针对目前存在的工资差距过大、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已经推出一系列措施进行。

首先,通过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将工资和绩效挂钩,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遵循公平原则,确保同等工作、同等能力的人获得同等报酬,消除工资差距。

此外,还完善了工资监管机制,加强对工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资的发放公正透明。

工资的目标是实现工资收入的合理化分配,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二、收入分配制度在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收入的公平性,二是调整收入分配的结构。

为提高工作人员的收入公平性,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取消过高的“领导补贴”,减少不正当收入。

其次,建立健全的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对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正确评价和奖励。

此外,优化工作人员收入的组成,重点提高基本工资和绩效奖励,减少其他津贴和补贴,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为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采取了多项措施。

一是推行薪酬决策制度,通过市场调查和绩效评估,确定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

二是实行绩效工资激励机制,根据工作绩效对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并通过晋升和晋级来提高收入。

三是完善福利待遇制度,包括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障,提高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

在离退休方面,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也进行了一系列。

一是离退休人员的待遇标准,提高基本养老金。

二是完善离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医疗需求。

三是建立离退休人员再就业机制,鼓励他们继续为社会作贡献。

为了实现计发离退休的目标,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离退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计划,包括一次性领取养老金、按月领取养老金等多种模式。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作者:栾继杰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30期【摘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考核体系,成为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重点所在。

建立统一灵活的“效益工资”制,形成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及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是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分配制度考核激励机制深化完善“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智力是活的知识力量。

”作为一个企业稳步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是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实力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改革分配制度使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突破口。

健全完善合理有效地人才考核激励机制,对于国有企业建设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激发职工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心具有重大意义。

笔者试从考核激励机制的视点出发,分析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目前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现状国有企业为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稳步进行了各项分配制度的改革。

目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并处于攻坚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有企业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际已进入准市场状态。

然而,国有企业分配制度仍然普遍存在着不适应发展需要的一系列问题:存在着一个较庞大的管理机构和一支较庞大的管理队伍;用人制度上的终身制观念,使企业对不需要的人员无法解聘,而企业急需的人才难以进来;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观念,导致收入分配难以体现水平、贡献和业绩的差距,难以按照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原则,拉开差距;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使得聘用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聘用功能;干部管理上的能上不能下,导致按人设岗,机构和管理人员膨胀等。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良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能力,所以国有企业目前必须把人事分配管理体制调整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管理体制上来。

辽宁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辽宁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辽宁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辽政发【2006】40号按照国家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6号)、《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9号)、《关于印发<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改革的原则(一)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二)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岗位管理的要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

(三)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坚持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

(五)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

二、改革的基本内容(一)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附表一至三)。

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

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附表一至三)。

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

工作人员根据工作表现、资历和所聘岗位等因素确定薪级,执行相应的薪级工资标准。

事业 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事业 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一、制定收入分配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原则1. 总体目标:确保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激发人员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发展。

2. 原则:- 公平原则:根据工作贡献和绩效进行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能力分配。

- 激励原则:通过激励机制鼓励人员创新和提高工作效率。

- 稳定原则:保持一定的收入稳定性,避免收入过于波动。

- 可持续原则:考虑长期发展,确保收入分配制度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1. 设立改革小组:成立专门的收入分配改革小组,负责制定改革方案,并征求各方意见。

2. 问题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现有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3. 政策制定: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的收入分配改革政策,包括收入调整幅度、分配比例、绩效考核办法等。

4. 全员培训:组织全员培训,宣传收入分配改革政策,并解答人员的疑问。

5. 政策实施:根据制定好的方案,开始实施新的收入分配制度。

6. 监督和评估:设立监督机构,对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具体环节的详细描述1. 收入调整幅度: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状况,确定收入调整的幅度。

2. 分配比例:- 基本工资:根据岗位的薪酬水平,确定人员的基本工资。

- 绩效工资:根据个人的工作绩效和贡献,确定相应的绩效工资。

- 奖金分配:考虑到人员的特殊贡献和成果,设置奖金制度并进行绩效评估。

3. 绩效考核办法:- 目标设定:为每个人员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指标。

- 绩效评估:根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并进行奖惩。

- 反馈与改进:及时向人员反馈他们的绩效评估结果,并提供改进意见和培训机会。

四、预期的改革成果1.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 实现薪酬的合理分配,解决收入分配不均问题。

3. 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提升组织的综合竞争力。

4.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5. 减少内部争议和不满情绪,提升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一、背景分析二、目标1.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实现绩效与收入的直接关联。

2.加强激励机制,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3.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4.确保的公平性和可行性。

三、措施1.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指标和评价体系,将工作业绩与薪酬挂钩,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并设置适当的绩效奖励机制,激励优秀员工。

2.调整薪酬结构。

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引入绩效工资、岗位津贴等激励措施,形成合理的薪酬结构,并与员工的工作业绩和才能相匹配。

3.明确收入分配原则。

遵循公平、透明、公正的原则,确保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性,减少收入差距,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4.优化福利待遇。

在薪酬制度的同时,应关注员工的福利待遇,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健康保险、培训机会等,以提高员工的整体满意度和幸福感。

5.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的公平性和可行性。

四、预期效果1.员工积极性提升。

通过绩效奖励机制的引入,将优秀员工明显激励,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干劲。

2.事业单位运行效率提升。

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公平性得到提升。

通过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减少收入差距,并提供福利待遇,改变过去的薪酬不公和不透明现象,确保员工对制度的认可和满意度的提升。

五、实施路径和建议1.制定实施计划。

相关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责任人、具体任务等,确保稳步推进。

2.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升员工对的认识和支持度,增强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3.监督的执行情况。

建立定期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措施的落实和效果的达到。

总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员工积极性、服务质量和公平性等。

山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晋政发[2006]47号

山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晋政发[2006]47号

山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正文:---------------------------------------------------------------------------------------------------------------------------------------------------- 山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晋政发[2006]47号2006年12月23日)根据人事部、财政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国人部发[2006]56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国人部发 [2006]59号)和《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意见》(国人部发[2006]88号)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改革的原则(一)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二)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岗位管理的要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

(三)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坚持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

(五)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

二、改革的基本内容(一)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事业单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2024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2024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202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2024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制定了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绩导向,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同劳动成果相对应。

2.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基本收入,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推动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3.逐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快事业单位的和发展。

二、举措:1.完善岗位分类与岗位工资制度(1)建立科学的岗位分类体系,将各个岗位划分为不同级别和薪资档次,确保不同岗位的工资水平与工作责任相匹配。

(2)优化岗位工资制度,根据岗位的重要程度、专业技能要求、工作环境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工资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2.完善绩效考核与绩效奖金制度(1)建立科学、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工作实际情况和成果,综合评估工作绩效,并将其作为决定绩效奖金的重要依据。

(2)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适当的绩效奖金激励,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1)鼓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享受相应的收入分配。

(2)推广股权激励和分红制度,通过股权或分红方式,让工作人员分享事业单位的发展成果。

4.加强对高收入者收入分配的监管和纳税管理(1)建立健全高收入者收入分配监管机制,严格限制高收入者收入增长速度,有效避免高收入者过度获利。

(2)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纳税管理力度,防止高收入者通过合法手段规避税收,确保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

三、实施保障:1.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意识和理念,增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完善工资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工资发放机制,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1]37号之8)

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1]37号之8)

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现就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适应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建立起机制健全、关系合理、调控有力、秩序规范的管理运行体系,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基本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探索事业单位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途径,使工作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坚持改革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相结合,严肃分配纪律,逐步建立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明确地方和部门的工资管理职责,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管理办法,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促进形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之间的工资分配关系;着眼社会收入分配全局,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相适应,统筹兼顾,妥善处理与相关群体的利益关系,慎稳推进改革。

二、结合清理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一)认真做好清理核查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工作。

全面清理核查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项目外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和奖金,摸清收入来源、支出去向、账户情况和实际发放水平,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规的项目。

对清理核查后的津贴补贴进行适当归并,作为规范后的津贴补贴纳入绩效工资。

(二)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

各地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财力状况、物价消费水平、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公务员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本地绩效工资总体水平。

根据合理调控事业单位收入水平差距的需要,确定当地事业单位本年度绩效工资水平控制线,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原则上不得高于控制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数工资分配方式:即根据每个人的岗位责任大小制定不同的系数,根据工资总额与系数决定个人的工资。
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即基本工资为保障职工生活水平的基本数,绩效工资则根据单位的效益、个人岗位及考核情况领取。
百元收入工资含量:即每百元收入按一定比例提取工资总额,由单位根据部门及个人的工作业绩发放工资。
目前,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实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自主决定本单位绩效工资的分配。这就给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新的课题,即如何在新的工资体制下创新事业单位分配激励机制。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所确定的不同类型,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在事业单位新的分类办法的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出台前,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暂按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核定;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和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可分别高出一定幅度。
邮编 530022
电子信箱 ddgx@
办公室电话 (0771)2092891
浏览其他各期200918200917200916200915200914200913200912200911200910200909200908200907200906200905200904200903200902200901200824200823200822200821200820200819200818200817200816200815200814200813200812200811200810200809200808200807200806200805200804200803200802200801200724200723200722200720200719200718200717200716200715200714200713200712200711200710200709200708200707200706200705200704200703200702200701200624200623200622200621200620200619200618200617200616200615200614200613200612200611200610200609200608200607200606200605200604200603200602200601200524200523200522200521200520200519200518200517200516200515200514200513200512200511200510200509200508200507200506200505200504200503200502200501200425200424200423200422
一、 南宁市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情况
自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南宁市便不断地探索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改革。1998年南宁市以四个单位作为试点,探索以“双聘制”(聘用合同制、岗位聘用制)为核心,以工资分配改革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改革。1999年南宁市在全市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2000年全面推进“双聘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南宁市事业单位98%的职工已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
总编辑
副总编辑 牙韩彰
覃世平
秦佛有
本社地址 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
广西新闻中心9楼
档案工资+奖金:即档案工资不变,奖金按岗位分级分类拉开档次。
职务工资+绩效工资:即档案工资中固定部分作为职务工资,活工资和各类补贴按岗位进行重新分配。
年薪制:即每年每位职工按竞争上的岗位给予固定的数额,每月预发一定的数额,年终结合考核进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算。
通过144个单位的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落实了单位的分配自主权,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单位的发展。但南宁市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相关的具体配套文件、单位工资总量分配的分类管理有待加强、工资内部分配的形式不够丰富等,这些都需要在进一步推进改革中加以解决。
三要制定并力争出台《南宁市事业单位兼职兼薪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允许和鼓励兼职兼薪,高薪聘用拔尖人才。
(二)区分不同类型,探索绩效工资的分类管理
——南宁市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黄时毅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实行全国高度统一的工资制度,这种制度难以体现不同性质、不同职能、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的特点,缺乏利益动力,缺乏自主分配的权力,缺乏有效配置人才资源的调节能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2000年,南宁市事业单位在实行聘用合同制和岗位聘用制的基础上,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单位在设定的岗位和核定的工资总额内,根据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可制定形式多样、自主灵活、激励的内部分配方案,职工的实际工资按单位内部分配方案规定的分配形式和标准,以及职工个人所聘岗位和绩效确定,职工按国家规定的工资作为档案工资。主要的工资内部分配方式有:
探索建立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选择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试点,制定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分配办法,结合考核合理确定其收入水平,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与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相联系,规范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分配,并加强监督管理。
(四)加强部门联动,做好监督实施和宏观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推进南宁市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
(一)抓紧制度建设,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内容
一要处理好国家与单位之间的分配关系,制定并力争出台《南宁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试行办法》,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对绩效工资总量实行分类管理。特别是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将绩效工资总额与单位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挂钩的办法,按照经济效益的增长比例确定绩效工资总额的相应增长比例,实行动态管理。
近期活动: 即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的党的(滚动)
时政·时事 | 特辑·专辑 | 党建·党务 | 人物·人生 | 探索·探讨 | 法治·法纪 | 专刊·专版 |
风雅·风情 | 资讯·短讯
社长 唐 华
二要根据国家的政策,尽快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绩效工资分配的实施办法,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搞活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联系。
所在位置:首页>>探索探讨[第200817期]>>文章正文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创新事业单位激励机制
2008年10月14日09:03 【字体:大 中 小】【颜色:红 绿 蓝 黑】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应结合单位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核定。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事业单位,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不好、考核较差的事业单位,相应核减绩效工资总量。对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可给予适当倾斜。
课酬制:即教师按课酬领取工资。
工龄工资:即为了照顾老同志的资历,给予一年一定补贴的办法。
职务津贴制:即根据领导职务承担责任的大小给予不同的津贴。
(三)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全面搞活工资内部分配
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特点,创新内部分配方式、方法,切实打破平均主义,搞活内部分配,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拔尖人才。
要建立科学而严密的考核制度,使职工的工资收入确实与考核挂钩。同时,积极探索单位领导人员的工资与目标责任制挂钩的办法。
要制定高层次人才的分配激励措施,特别是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紧缺或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批准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一岗一薪:即岗位工资体现岗位的性质、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工作环境等因素,个人通过竞争上岗的岗位领取该岗位的报酬。
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即岗位工资按竞争上岗的岗位领取,绩效工资根据单位的效益、个人工作业绩及考核领取。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创新事业单位激励机制 论坛登陆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在线投稿] [邮箱] 检索文章:
按文章标题 按作者名称 期号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首页 | 杂志简介 | 过刊查询 | 编辑介绍 | 读者意见 | 广告联系 | 订阅 | 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