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都将激励机制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融入管理体制中。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激励机制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对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不同的激励机制,也要根据实际的适用环境中,进行合理的选择。荣誉激励,精神激励,薪酬激励等不同的激励机制的选择,适时选取,可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标签: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在现代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的吸引人才流入,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事业单位中,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手段,也能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促进内部健康的文化环境的形成。
一、实行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在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中,吸收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成为的必然的选择。而在事业单位的管理过程中,引入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益,有着重大作用。
(一)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管理实践表明,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极大地优化企业内部的人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而在事业单位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成功经验同样适用。在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当今时代,人才作为创造力之源,主导生产、经营、管理、创新等各要素的发展,是事业单位发展的最大助力。使用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事业单位内部进行人力资源优化,可以使职工的工作劲头更加旺盛,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同时,在激励机制的实行过程中,职工可以有效地发现自身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二)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向心力和约束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动机是人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而一个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需要主观能动性、持久性和稳定性等各种条件的支持。在事业单位中,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从实质上提高职工的工作动力,使职工对工作更加具有收获感和满足感。在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可以促进职工团结协作、努力奋斗观念的培育,提升职工的荣誉感和集体向心力。在每个职工都努力替身自身素质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导职工明确自身不足,更加遵守规则,从而整体提升内部规章的约束力。
(三)引导职工健康发展,推动事业单位不断进步
事业单位的职工通常会因为自身工作性质太过稳定的原因,对单位的发展目标认识不清。而激励机制的实行,可以有效引导事业单位的职工更加清晰地认知单位的发展目标。同时不断督促职工主动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职业技能。在职工的进步中,也可以有效推动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要求。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事业单位管理运营的现阶段,虽然引入了激励机制,但由于运行时间短,部门固有的领导权力高度集中的弊端等,激励机制的运行还存在较大问题。
(一)激励机制的标准不统一,受人为干扰的可能性大。
在我国旧有的企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中,曾经长期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领导的权威可以干涉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的任何环节。而激励机制是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引入的新的管理制度。因此,激励机制在我国事业单位的实行时间段,体制不健全,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不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而现在在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中,仍然延续等级工作制,对职工的贡献、绩效等分配要素的考虑严重不足。一些年轻有为的职工,若想得到职称评定的机会,必须得比“老职工”作出更大的贡献。而在薪酬待遇方面,职工的职级和薪酬往往是直接挂钩的。因此,老职工虽然未能作出多大贡献,但依照职级优势,依然能比作出更大的贡献的新职工拿到更高的薪酬。长持以往,也就造成了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低,只想熬年“熬年限”“拼工龄”的错误认知,导致事业单位普遍的低效率。
(二)激励理念落后,对精神激励重视程度弱。
在我国事业单位现阶段的激励机制中,对物质激励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精神激励。这种长期存在的不对称,造成了在事业单位中“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的缺失。尽管我国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改革中,努力革除传统模式的弊端,但依旧无法彻底去除传统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对职工的职级评定,福利待遇分配,薪酬等的规定依然有所欠缺。采用单纯的物质激励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职工的工作态度,调动积极性,但无法改变整个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职工看重奖金奖励,轻视“劳模”“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使得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缺乏人情味,不至于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内部文化,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效率的提升和效益的提高。
(三)工作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匹配。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的直观写照。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分配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职工因无法得到与其贡献相匹配的回报,因此对工作态度变冷,甚至转投其他单位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在无形之中造成了事业单位人才
的流失。而勉强留下的职工也因为激励机制对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而消极怠工,在单位的运行中造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成了整体文化环境的破坏。现在的激励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激励机制与工作绩效考核的不匹配,现在已经给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人才、内部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阻碍。这不得不引起相关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加快体制改革,使绩效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相匹配,以此来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措施
(一)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健全管理体系
完善的体系可以有效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实践中,首先,要树立合理的激励理念,单位领导人要从制度层面重视激励机制,为激励制度的不断健全提供资金和人才投入,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其次,要将工作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相匹配。通过竞争和淘汰,激励职工各展所长,培养职工的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避免“徳不配能,才不配位”的情况的出现。再次,要完善激励方法,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励职工转变工作态度,提升职业技能。以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健全的管理体系,不断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完善內部考核机制
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机制,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制度动力。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引入现代化的,符合实际的评价制度,不断丰富考核机制体制,对单位职工进行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发展潜力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岗位工作的特殊性,进行“差别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激励制度对职工进行激励,实现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
(三)推行价值满足激励
价值满足包括价值判断的满足和价值选择的满足。在事业单位中,管理人员要注重培育内部文化,建立轻松和谐的文化氛围。使职工在工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在生活中相互关怀,相互尊重。管理人员也要融入职工群体,摆正自己的身份,不搞特殊,对待职工一视同仁。使职工与事业单位融为一体,实现共同发展。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