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浙大考研复习资料全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1、( )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 伯汉姆(D • Burnham)B. 西谛(Sitte)C. 奥姆斯特(F • L • Olmsted)D. 豪斯曼(George E • Haassman)A. 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B. 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 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 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5、下列四项中,( )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 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3、 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中心区B.城市道路C. 绿化4、 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 ) 。
B. 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 )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D.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6、 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 A. 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7、 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B. 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D.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方面的法律条款。
B. 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 ;但不包括( ) °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A. 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B. 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越行政区界限C. 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D. 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9.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D. 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10、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递增,而在()逐渐减弱A. 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B. 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C. 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D. 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11、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
浙江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详解和备考重点建议
浙江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详解和备考重点建议去年考完研后我就想总结一下,一直等到复试录取后才写,不想多说考研复习有多苦逼,只是想分享一些经验,给各位学弟学妹提供一个参考。
浙江大学全国名校,是很多学子的理想殿堂,也是国内城市规划专业的新八校,从考研热度上看,一直是比较受欢迎的。
浙大规划历年考研报录比约十几个录一个吧,近年考研人数的整体上升,虽然出现扩招的趋势,但是难度还是不小!考研最重要的是什么,在于你的复习努力,不管你本科学校和成绩怎么样,来吧,敢拼搏就有机会!浙江大学考研改革后考察的知识面更广,要求考生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规划不只是画图狗,还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今年很多的考生也都开始准备了,已经有不少人找我问相关信息。
有考研意向考浙大的可以到考研资料联盟跟我交流,后面会继续附上各阶段的复习安排和一些资料。
浙江大学规划考研基本情况详解1、初试和复试考试科目。
浙大城市规划招生分初试不区分研究方向,导师是有很多方向的。
初试考试科目包括: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3日语或201英语一或241德语③356城市规划基础④446城市规划设计(快题);复试包括:笔试考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综合知识面试、英语听力测试。
2、考试大纲和参考教材。
101思想政治理论和201英语等是全国统考,这里不细说,请自行参考全国考纲。
专业课学校已经不指定考研教材,也不提供考试大纲。
以下参考书目是考研资料联盟根据考研情况推荐的,大家可以也自由选择其它教材。
356城市规划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原理部分、城市建设史、区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内容,重题率较高、知识点较好掌握,把书和资料看熟问题不大。
题型主要是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组成。
参考书目:《城市规划原理》第3版+第4版,中国建工出版社;《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主编,建工版;《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建工版;《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区域分析与规划》崔功豪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_图文文库.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城市是生产发展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产物。
2.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规定,城市是指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3.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复杂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 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分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稳定阶段三种。
5. ___________ 记载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制度,“匠人营国,……。
6.1933年8川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 乂称为《城市规划大纲》。
7.城市规划调查研究的工作阶段可分为:现场踏勘、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8.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分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区规划、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个层次。
9.城市用出也的属性包括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法律属性。
10.城市用地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_ o11・我国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请答出其中五大类12.确定城市性质方法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两种。
13.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形式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混合布置三种。
14•广场按主要功能分为_____________ 、市场广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交通广场五类。
15.城市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与 _________________ 来界定。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全
城市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居民点〔PP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化〔城市规划原理P12: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三个方面。
表象的城市化过程〔百度:注重于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数量、城市规模等硬性指标的数值,忽视对城市化质量的考量。
〔而这种发展路径不可避免的产生"被城市化"现象——即在城市化指标中"被计入"的现象。
邹德慈指出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人口迁移型",农村人口通过直接<打工、经商>或间接<上大学毕业、参军复员后留城>两种方式迁居城市,每年流向大中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1亿以上。
这群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在统计上"被城市化",计入了所在城市的城市化率中,但他们在户籍上仍是农业人口,不能享受政府为当地人口提供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成为常年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候鸟"人群,最多只能做城市中的"过客",而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这种城市化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不自觉、被动的过程,仅仅作为"城市化"数据的贡献者存在<PPT>①直接的城市化过程——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变化过程;②间接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革命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甚至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
"带形城市"理论:带型城市是十九世纪四大城市设计〔田园城市,1903;工业城市,1904;带形城市,1882;方格形城市,1811理念之一。
考研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与城市的发展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意义。
罗马帝国盛时的为于今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Timgad)保存的最完整。
商都“殷”城以宫廷区为中心,近宫外围是若干聚落。
魏邺称以一条东西干道将城市划分为两部分。
罗马帝国代表为公元69年火山爆发所掩埋的庞贝(Pomoeii)城。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4.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记述里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有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周礼》反映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战国时出现《管子》(城市选址要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孙子兵法》和《商君书》《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图题:周王城平面想象图,曹魏邺城(实现了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平面图,唐长安复原图,元大都复原图。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存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1.空想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3.欧文的“劳动交换银行”和“农村合作社”,主张建立“新协和村”4.博立叶“法郎吉”田园城市是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今天的规划界都把“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的城市规划,所制定了的个《城市规划大纲》叫《雅典宪章》。
大纲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原理必背:✧地形地貌先细读再看风象与水流商业中心人气足✧交通便捷好服务良好地段给居住上班不必跑长途✧工业用地重运输污染大户须防护易燃易爆要隔离✧转运便利建仓储公共绿地宜均布滨水地带多种树✧旧区新区要兼顾文化遗产多保护干道骨架要清楚✧两侧用地须相符道路间距宜适度一般内密而外疏✧港口须有疏港路生活岸线要留足机场进城走快速✧端侧净空须关注高速公路不穿城过境公路擦边溜✧客运站场宜深入编组站场城外布夏季凉风能导入✧冬季寒风能阻住道路依山傍水走相交尽量九十度✧净污分置上下游雨水尽量顺势流四通八达有出路✧抗灾避难易救护自然人文须借助城市特色要突出✧早期的城市:直接原因: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出现年代: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导致: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l 现代城市:✧发展动因:“两力”:“农村的推力”——“城市的引力”✧显著特点: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l 当代城市:✧显著特点: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大都市连绵区✧3、城市的法律定义✧中国: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设镇✧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设市✧(2)城市物质✧中国:设镇条件(任一条件)(1984)✧县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设市条件(同时满足)(1986):✧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
✧4、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定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李铁映(1986)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城市定义的概括:“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思想进行的试点,例如始建于 1902 年的莱切沃斯,位于伦敦东北,距伦敦 64km,但到 1917 年时,人口才 18000 人, 与霍华德的理想相距甚远。 03 城乡规划体制 04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067】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城乡空间中的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 ”这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底线, 假如规划学科脱离了这个底线,学科发展就会轻浮,规划学科必须坚持底线上的课题开展、学者培养和组织投入。 【067】永续发展的概念 永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用来描述一种对资源的战略管理方式,即如何使用或消 耗全部资源中的适当比例,而不致使资源受到毁灭性破坏,并且,新成长的资源数量足以弥补耗用的数量。其后,经 济学家由此提出永续产量的概念,这是对永续性进行正式分析的开始,这一概念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种领 域。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永续发展”的定义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 ”并指出: “永续发展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①‘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将 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②‘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 制。因此,世界各国——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国家或计划经济国家,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根据 持续性的原则训以确定。解释可以不一,但必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必须从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上和实现持续发展的 大战略上的共同认识出发。 ” 【073】1997 年在北京的国际会议上,50 多位国内外学者,老中青三代规划师签署了《21 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 , 宣言在回顾 20 世纪城市及其规划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于核心纲领提出了“三个和谐” ,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 人的社会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复习资料-精品文档
城市规划原理考查要点第一章、城市及城市发展1。
城市、城市化的概念城市: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城市是由于人类在集居中对防御、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要求而产生,并随着这些要求的变化而发展。
城市化: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口职业转变②产业结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特点18世纪在西欧开始的产业革命,出现现代化的工厂化大生产,资本和人口在城市集中起来,农民向城市集中,城市的用地扩大,把周围的农田变成了城市,村镇变成了城市,小城市又发展成为大城市。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3。
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特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城市是发展中城市。
2019年底,设市城市668座,其中特大城市37座,大城市48座,中等205城市座,小城市378 座,建制镇1.9万座以上.城市化水平30%左右.随着人口统计办法的改变,城市化水平数值可能提高。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在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道路也有区别,东部地区以发展乡镇工业、外资企业等发展小城镇,而西部地区目前还应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增加二、三产业,增加其对小城镇的辐射扩散影响,为发展乡镇工业及小城镇创造条件。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近代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种种矛盾。
城市中的多种矛盾也日益尖锐。
诸如居住拥挤、环境质量恶化、交通拥挤等,首先危害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妨碍了资产阶级自身利益。
【25】浙江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本校题库及答案
浙江大学城市规划原理本校题库及答案名词解释:现代城市:以三、四产业的人口结构为主,具有“城市社会”的人口规模,是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活动中心的人类集聚场所城市过境交通:不以城市为目的,起点和终点不在城市的交通城市基础设施(2):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城市总体规划(2):1、城市总体规划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对城市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发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布置和安排。
2、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它是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
3、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性质:1、各城市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是其在城市网络乃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基本人口(2):城市总人口按其参加工作与否可分为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其中劳动人口又可以分为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
基本人口是指城市主要职能部门从业人员,不由城市规模决定,却对城市规模起决定性作用。
城市“热岛”效应(2):1、大中城市中由于建筑密集偏大,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散发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的现象。
2、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主要有两种:城市热岛效应和青藏高原热岛效应。
机械增长率:1、(机械增长:人口迁移的变化量,即迁入与迁出的净差值)一年内城市人口的机械增减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之比的千分比表示的人口增长速度2、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资料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建设、改造和管理城市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和政策的过程。
它涉及城市的发展目标、用地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居住规划、经济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重点资料,供参考。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合理布局原则:城市规划应科学确定城市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城市的功能区和各类设施。
3.公平公正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社会公平公正,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提供公共服务设施。
4.多元化原则:城市规划应鼓励城市内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发展,促进不同社会群体的互动和融合。
5.人性化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人的需求和舒适度,创造人们宜居和健康的城市环境。
6.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1.城市功能区划: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划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2.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要建立合理的空间结构,包括城市中心区、副中心区、交通节点等,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4.绿地和景观规划: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和景观,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和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5.住房规划:规划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住房,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提高住房的品质和供应量。
6.公共设施规划: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体育场等,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和社交需要。
三、城市规划的方法和工具1.总体规划:通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指导城市的详细规划和建设。
2.用地管制:利用土地利用管理的手段,控制土地的使用和开发,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保护。
3.市容市貌规划:规划城市的市容和市貌,设计城市的建筑风格、道路布局和景观品质,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4.环境评价:进行环境评价和评估,研究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衡量城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原理-浙大考研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随着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品有了剩余,就产生了交换条件,而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和交换次数的频繁,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交换的场所也有临时的改为固定的市2、为了进一步扩大交换,劳动分工得到加强,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与手工业从农村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发生了分化,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成为城市的雏形。
3、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城市大多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出现的。
有的城市为了巩固私有制,还修建了防御性的构筑物。
1、城市与防御要求中国古代城市的一些平面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两套城墙,都城则有三道城墙,城外有深而宽广的城壕,这些从防御要求出发的假设影响到城市发展。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社会阶级的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面积,与一般居民区严格区分。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数朝代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常常可以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以超经济的手段,按照其政治军事目的,新建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都城。
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史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商路交通要地、河流交汇点,往往形成一些商业都会,在封建社会后期,形成了一个沿运河及长江中下游的城市带;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点是内地沿江河的城市或地区性的中心城市。
1、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2、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
1、不能走一些国家曾出现的情况,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大城市,在大城市外围形成圈层式的大量的环境恶劣的贫民区。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各章知识点1. 要避免因地形等条件造成的空气滞留或风速过大。
在居住区内部,可通过道路、绿地、河湖水面等空间,将风引入,并使其与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
2.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 柯布西埃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4.集中型形态:即城市建成区主体轮廓长短轴之比小于4:1,是长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其中包括若干子类型如方形、圆形、扇形等。
5. 居住用地占有城市用地的较大比重,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绿地、道路用地。
6. 对多层住宅而言提高层数能降低建筑的造价,6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7. 住宅群体组合方式: 成组团组合形式、成街成坊组合方式、整体式组合方式8.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比例,通常用干道网密度来衡量。
9. 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
10. 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
一般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m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
当该级道路通行公交车时,车行道宽度不小于11米。
11. 中国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
而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12. 《管子》论著认为采用功能分区制度,以发展城市商业和手工业。
《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的著作,打破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确建立起来了,其影响极为深远。
13. “邻里单位”理论因为适应了现代城市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规划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以后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和管理,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理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城市规划原理,帮助读者复习相关知识。
1.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旨在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同时确保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性。
2. 空间分配原则空间分配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分配不同功能区的空间。
城市由不同的功能区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等。
合理的空间分配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益和便利性。
例如,将居住区与工作区相邻,可以减少通勤时间和交通拥堵;将商业区布局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方便市民购物和消费。
3. 交通规划原则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如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机动交通。
此外,还需要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和交通设施,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4. 环境保护原则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城市规划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布局绿地和公园,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还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5. 社会公平原则社会公平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
城市规划应该关注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促进社会公正和包容性。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此外,还需要推动社会平等和公民参与,确保每个人都能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6. 历史文化保护原则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需要加以保护和传承。
浙江省考研城市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原理
浙江省考研城市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原理浙江省考研城市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原理一、引言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了达到城市发展的目标,城市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城市发展的背景,探讨城市规划的原理和目标,并分析其在浙江省的应用。
二、城市发展的背景1. 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
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其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壮大。
2.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所需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也逐渐增大。
浙江省的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三、城市规划的原理1.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要素,协调各方利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城市的现状和潜力,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方案。
2. 结构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性原则,即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的位置和规模,达到城市结构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3. 适应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和优化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应该是动态的、可调整的,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四、城市规划的目标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各功能区的位置和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2. 提升城市品质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城市的品质,创造更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打造绿色、智慧、文化的城市形象。
3. 实现社会公平城市规划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提供公共服务设施,解决居民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公平正义。
五、城市规划在浙江省的应用1. 优化杭州市区空间布局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城市规划在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随着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品有了剩余,就产生了交换条件,而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和交换次数的频繁,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交换的场所也有临时的改为固定的市2、为了进一步扩大交换,劳动分工得到加强,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与手工业从农村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发生了分化,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成为城市的雏形。
3、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城市大多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出现的。
有的城市为了巩固私有制,还修建了防御性的构筑物。
1,城市与防御要求中国古代城市的一些平面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两套城埴,都城则有三道城墙,城外有深而宽广的城壕,这些从防御要求出发的假设影响到城市发展。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社会阶级的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 并占据很大面积,与一般居民区严格区分。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数朝代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常常可以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以超经济的手段,按照其政治军事目的,新建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都城。
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史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商路交通要地、河流交汇点,往往形成一些商业都会,在封建社会后期,形成了一个沿运河及长江中下游的城市带;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点是地沿江河的城市或地区性的中心城市。
1、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2、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
1、不能走一些国家曾出现的情况,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大城市,在大城市外围形成圈层式的大量的环境恶劣的贫民区。
2,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的道路。
南模式,乡镇工业迅速发展。
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饋。
外资促进型,珠三角地区以外资的三来一补推动乡镇工业发展。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凯博的《城乡规划的原则与实践》一书反映了城市规划中的理性程序,强调规划编制程序步步相扣,并在理论上达到至善至美的严密逻辑。
2、70年代初,城市规划中系统工程的导入和数理分析的大量推广,使城市规划的前期调查变得越来越严密,城市规划编制的理论程序也就更加理性,理性主义成为主导的城市规划思想。
3、在理性主义使规划变得越来越严密的时候,城市规划专业也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大堆复杂的数理模型对城市发展的实际意义让人无法理解,对城市中的社会问题却关心太少。
1、历史上城市设计被看作为纯粹的艺术灵感创作,20世纪60年代城市设计研究的贡献就在于对城市设计进行了全面的理性分析,发现其中是有科学规律可循的,这不仅大大加强了对城市空间、景观、形象的理性认识。
更重要的是把城市空间景观的创作过程理性化了。
2、70年代,城市设计分析理论在关心美的创造时,却忽视了为谁创造美这一规划师的根本立场问题,规划师通过城市设计将城市当成表现个人才华的舞台,变得更加孤芳自赏,城市设计沦落为规划师名利双收的工具和职业精神蜕化的鸦片。
3、80年代中期,不是单纯的采取对城市环境的批判态度,而是以积极的态度确定城市设计的新目标,良好的都市生活,创造和保持城市机理,再现城市的生命力。
90年代后,城市设计在新的层面上被看做是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工具之一。
1、简•雅各布斯发表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被有的学者称作当时规划界的一次震,在书中对规划界一直奉行的最高原则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让规划师开始注意到是在为谁做规划。
2、整个20世纪60-7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界对规划的社会学问题的关注超越了过去任何一个时期。
开始对规划决策过程和文化模式的理论探讨,以及对规划过过程机制保证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尤其是弱势团体的利益的探索。
3、罗尔斯在规划界第一次把规划公正的理论问题提到了论坛上,这一时期规划社会学理论被推向高潮。
4、70年代后期,规划理论界开始摆脱雅各布斯对城市表象景观的市民式的抨击,进入了针对这些表象之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本质的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5、1992年前后,国际规划界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妇女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作用和特征的讨论。
1、20世纪70年代初,战后重建时期的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乐观主义人类发展模式彻底打破,保护环境从一般的社会呼吁逐步在城市规划界成为思想共识和一种操作模式,西方各国要求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2、80年代,环境保护的规划思想逐步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81年,布朗首次对可持续发展观念做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基础、开发再生资源的三大课持续发展途径。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的涵做了界定和详细的立论阐述。
3、90年,在国际城市规划界出现了大量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的文献,瑞德雷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題与资本主义本质的社会意识联系起来,这样的环境学与社会学的切入远比一般泛泛地谈环境的可持续性的理论框架高明的多。
1、20世纪90年代以后,规划理论的探讨出现了全新的层面,20世纪80年代的讨论的现代主义之后迅速隐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对城市发展新趋势的探讨。
2、大城市全球化方面最早的有影响的课题是约翰•弗雷德曼组织的世界大都市比较,这项研究形成的成果题为《世界城的假象》3、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关于大城市全球化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加,这些研究既与规划理论结合,也与政策和城市形象结合,但尚显单薄。
4、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研究,国际围中有影响的文献有卡斯泰尔斯在1989年发表的《信息化的城市》和1994年他与霍尔合著的《世界技术极》、5、近年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除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高屋建领的研究外,规划理论也没有放弃对规划本身核心问题的研究,其中值得推荐的文献有曼徳博姆等1996年编写的《规划理论的探索》。
而格雷徳和罗伯茨合著的《导入城市设计:调停与反映》则把古老传统的城市设计引入一个新境地。
1、由单向的封闭思想方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这要求有多条思维途径,包括反馈思维、平行思维等,在编制规划时应同时考虑该方案的实施方案,管理方案,集资方案以及实现方案后的维持方案。
不但要有该分析系统中复合性思维,还要求思维有一定广度,要考虑系统外因素的作用,这样规划编制工作过程就会将广泛地听取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建议视为必然。
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靜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使城市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其整个系统运行保持良性运转,同时需要说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每阶段如何使城市良性运行,如何使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良好的衔接起来。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城市规划必须提供多种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在工作中表现为规模的必要弹性,时效期的必要弹性,用地形态上的必要弹性。
4、有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强调各系统发挥自身的选择性,强调规划在城市发展进程的引导性控制作用,城市规划时向各系统提供正确的发展选择的引导者。
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城市规划工作将向分析的广泛性,论证的严谨性,成果的弹性方面发展。
2、对工作中传递方式的影响,这是指城市规划工作在参加规划的单位之间的相互间的传递关系或程序。
其中规划技术设计论证工作是一项科学技术性工作,由各方面的技术力量共同研究分析、合作来完成,传递关系式横向的复合的。
政府立法执行工作是指确认规划的法律效果,以纵向的指令性为主。
组织开发经营活动的传递关系是相互配合性的,强调社会总效益和参加开发经营单位集体效益的结合,是横向为主的传递关系。
1、城市全球化世界经济结构格局的变化,全球性地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刻变化。
资本和劳动力全球性流动,产业的全球性迁移,经济活动中心的全球性集聚,促使全球城市体系的多极化。
一些以跨国集团总部为标志的控制全球领域经济的全球城开始出现,地方建筑传统受到全球化的挑战。
2、空间市场化在世界围的城市更新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地域在20世纪末大规模扩大,在土地级差的作用下,城市用地出现重构和置换,原有建筑的功能将得以改变和创造,传统城市在保护继承中得到新生,旧城建筑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高层次管理功能的集聚与低层次生产功能的分散,使城市系统的复杂层次从巨大城市到小城镇都不断发生着变化。
3、信息网络化交通与通讯的进步使得城镇在地理上的分散成为可能,因而更接近自然。
但在另一方面,对环境构成新的损害。
人类将步入信息社会,信息化社会将使城市建设的时空关系发生革命性变革。
全球村庄,城市解体引起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重大变化,通过现代信息网络,家庭将重新与工作场合相结合。
4、全球城市化伴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人类在过去100年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达到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程度,造成全球环境的恶化。
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的快速城市化,以及发达工业国家城市化的衰退,提出了整个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的问题。
1、城市规划的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2、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把建设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达到和谐的必经之路。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保持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延续性,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促进新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把科技进步和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统一起来,让城市成为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和谐载体。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坚持为全体城市居民服务,并且为弱势集团提供优先权,强调城市中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社会和谐,重视区域中个城市之间居民生活的和谐,避免城市围社会空间的强烈分割和对抗。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容是依掲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规划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