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芩
黄芩中药作用与功效
黄芩中药作用与功效黄芩,又名金花黄梨、大黄、黄华、大黄花、大芩、苦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黄芩属于百合科黄芩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南和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黄芩对人体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黄芩的主要药用部分为其根和根茎。
根茎部分含有较高的有效成分,是中药中广泛使用的部分。
根茎部分主要含有黄芩苷、黄芩素、黄芩甙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黄芩具有抗炎作用。
黄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
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黄芩还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
临床应用中,黄芩常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感冒、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等。
其次,黄芩具有抗菌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黄芩苷等成分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干扰细菌的代谢活动,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黄芩还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和产孢,起到很好的抑菌作用。
因此,黄芩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泻、皮肤感染等。
此外,黄芩还具有抗病毒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苷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可以抑制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黄芩苷能够与病毒颗粒结合,干扰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并且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达到抑制病毒感染的作用。
临床应用中,黄芩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肝炎等。
最重要的是,黄芩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素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黄芩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的生存信号,并且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新生血管生成,阻止肿瘤的继续发展和转移。
临床研究表明,黄芩对多种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如肺癌、胃癌、乳腺癌等。
除了上述主要作用外,黄芩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保护肝脏等多种作用。
65.黄 芩
• • • • 【药品出处】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生长3-4年品质最佳,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产地】主产河北承德、围场、丰宁、赤城、隆化、涞源、阜平、易县、平泉,北京延庆、密云、平谷,山西五台、忻州、榆次,山东平邑、沂水,甘肃陇西、漳县等地。 河北坝上地区是地道黄芩的主产区,素有“热河黄芩”之美誉。 【采收加工】根据生长年限及性状的不同,分为子芩(条芩)和枯芩(片芩),子芩为生长2-3年,枯芩为生长4年。人工栽培黄芩产量高峰期为3年生,质量高峰期于9月份 有效成分含量高。起收年限以3年生为宜,起收时期以9月中、下旬为佳。采收时要深挖起净,去净残茎和泥土。采收加工。采收后晾晒,晾晒时严防雨淋。晾晒至九成干时, 用滚筒式撞皮机进行撞皮,将根皮撞净,然后继续晾干即可。 【药材鉴别】本品为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 -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 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 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饮片鉴别】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品质】本品以根条粗长、质坚实、色黄、味苦者为佳。 饮片以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质坚实、色黄、味苦、无杂质者为佳。 【主要成分】本品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的有效成分,少量甾醇和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黄芩酮苷Ⅱ)、甲氧 基黄芩素、黄芩黄酮等。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黄芩为苦寒清肃之品,善清肺、胆、脾、大肠、小肠经之湿热,尤其善清上中焦湿热,为清热燥湿之要药。用于湿温,暑湿,湿热瘀阻,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大肠湿热, 泄泻痢疾,湿热黄疸;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用于肺热咳嗽,高热烦渴;善泄亢盛之火以凉血止血,清胞宫之热而安胎,用于血热妄行,吐血衄血、胎动不安;此外还有较 强的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火毒热盛,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生品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力强,多用于热病,温病,黄疸,泻痢等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
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欢迎阅读。
黄芩的功效:黄芩又叫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炮制分黄芩、黄芩片、酒黄芩、炒黄芩、黄芩炭。
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
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功效分类:清热药。
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炮制:黄芩、黄芩片、酒黄芩、炒黄芩、黄芩炭。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经;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功能:泻火解毒,止血,清热燥湿,安胎。
主治:用于湿温、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黄芩-主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滇黄芩、粘毛黄芩和丽江黄芩的根。
黄芩的.作用: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
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黄芩有清热安胎作用,黄芩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黄芩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
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黄芩的作用与功效黄芩的简介: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本名“芩”,是为芩草,“芩”字本义为“止血草”。
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因草色黄而有俗名“黄芩”。
为唇形科植物,以根入药,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
主要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我们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它是农业病害防治最理想的一味药。
是什么?1、抗菌黄芩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2、抗病毒黄芩能够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3、抗炎黄芩素、黄芩苷能够抑制急性炎症反应。
抑制炎症模型渗出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4、血液系统影响黄芩对血液系统作用复杂,黄芩素等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抗凝血,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产生。
5、抗变态反应在抗变态反应方面,黄芩甙元较甙作用强。
黄芩此种抗变态反应,不产生过敏反应,此外它对平滑肌本身,也有直接的松弛作用。
黄芩甙元及黄芩甙均能抑制过敏性之浮肿及炎症,二者能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6、降低血压黄芩酊剂、浸剂、煎剂、醇或水提取物、黄芩甙均可引起降压作用。
浸剂口服能降低正常及慢性肾性高血压,酊剂可使神经性高血压回至正常。
7、利尿作用在急性利尿实验中,黄芩甙元作用最强,汉黄芩素次之。
黄芩醇提取物及煎剂亦有利尿作用。
8、清热解毒研究表明,黄芩有解热的性质。
黄芩有解毒作用,与所含的葡萄糖醛酸有关。
9、保肝、利胆中医认为,黄芩清肝胆,保肝,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10、镇静黄芩对中枢抑制,能够起到镇静的作用。
11、解痉黄芩可消除强直性痉挛的症状。
12、安胎黄芩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药学—黄芩
• 【别名】 条芩、子芩、枯芩。 •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黄 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 【产地与销售】 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 山东、河南、东北等地亦产,多自产自销, 或销往全国各地及出口东南亚诸国。
• 【性味功能】 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止血,安胎。主要用于肺热咳嗽、血 热妄行、湿热下痢、胎动不安等。 • 黄芩片清热泻火力强,主要用于肺热咳嗽、 目赤肿痛、痈疽疔疮等; • 酒炒黄芩可助药力上行以清除上焦积热,主 要用于肺经湿热、咯吐黄痰、头痛、发热等。 • 黄芩炭清热,止血,主要用于痢下脓血。 • 【用法用量】 3~9g。 • 【贮藏】 置干燥通风处,防潮。
【规格等级】
• 一般分枝芩(条芩)1~2等、子芩、枯芩、片 芩、统货等规格。 • 出口商品分芩王、枝芩和中条芩3等。
【主要化学成分】
• 黄芩苷(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汉黄 芩苷(wogonoside),汉黄芩素(wogonin), β-谷甾醇、豆甾醇、苯甲酸等。
• 【检查】 本品含灰分不得过6.0%。 • 【质量要求】 1.性状评价 一般以条粗、色 黄、质坚实、除尽外皮、内心充实、枯心 少者为佳。习惯认为野生品为优。 • 2.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9.0%; 不同炮制品中黄芩苷的含量,均不得少于 8.0%。
• 2.黄芩片 呈长条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 放射状纹理,中间红棕色或呈棕黑色枯朽状。周 边棕黄色或深黄色,具纵向皱纹或不规则网纹与 疣状根痕。 • 3.酒黄芩 形如黄芩片,外表棕褐色,切面黄棕色, 略带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略有酒气。 • 4.黄芩炭 形如黄芩片,表面黑褐色,断面中心 棕黄色。
黄芩的产地分布
黄芩的产地分布黄芩的产地分布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等,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产地主要位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黄芩的产地分布黄芩人工栽培产地主要有山东、陕西、山西、甘肃四大产区,其中集中在山西绛县南凡镇、运城市夏县瑶峰镇、新绛县万安镇、万荣县、闻喜县薛店镇等地,陕西商洛、渭南临渭区桥南镇、商州市商州区孝义镇、洛南县景村镇、丹凤县棣花镇、商洛市夜村镇、丹凤县商镇等地,山东沂蒙山区、莒县库山乡、莱芜市茶叶口镇、富官庄乡等地,甘肃主产陇西、渭源、漳县,次产岷县、宕昌、河西等地为主要产区。
野生黄芩的产地主要分布于中国内蒙中东部和东北三省大部,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等几个最具规模的产区。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均有分布。
黄芩的生长环境黄芩野生于山顶、山坡、林缘、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喜温暖,耐严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在-35℃低温下仍能安全越冬,35℃高温不致枯死,但不能经受40℃以上连续高温天气。
耐旱怕涝,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生长不良,重者烂根死亡,排水不良的土地不宜种植,土壤以壤土和沙质壤士,酸碱度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好,忌连作。
黄芩的品种分布1、滇黄芩:滇芩黄别称西南黄芩、小黄芩、条芩、子芩、枯芩等,产于云南中南部、中部至西北部,四川南部及贵州西北部,生于海拔1300-3000米左右的云南松林下草地中,种根茎入药,此外茎叶可代茶饮。
2、粘毛黄芩:粘毛黄芩别称腺毛黄芩、希日一巴布、希日一混芩等,以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等地的产量最多,生于沙砾地、农田、撂荒地及路旁,常聚生成丛。
3、缙云黄芩:缙云黄芩为唇形目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四川巴县,生于海拔670-820米的林荫下。
4、甘肃黄芩:甘肃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下的一个植物种,主产于甘肃,陕西,山西等地,生于海拔1300-3150米山地向阳草坡。
中药黄芩
昔人以柴胡去热不及黄芩,盖柴胡专主少阳往来 寒热,少阳为枢,非柴胡不能宣通中外;黄芩专 主阳明蒸热,阳明居中,非黄芩不能开泄蕴著, 一主风木客邪,一主湿上蕴著,讵可混论。芩虽 苦寒,毕竟治标之药,惟躯壳热者宜之,若阴虚 伏热,虚阳发露,可轻试乎其条实者兼行冲脉, 治血热妄行,古方有一味子芩丸,治女人血热, 经水暴下不止者,最效。 《本经逢原》
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 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 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滇南本草》
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 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 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 法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 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 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本草正》
内
1 2 3 4
容
黄芩的形状、采集、炮制 黄芩的药性、归经 黄芩的功效、临床运用 黄芩的的现代药理研究
黄芩的功效、临床运用
本经曰:诸热黄疸,肠澼泻痢,逐水,下血 闭,恶疮疽蚀火疡。 别录曰: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 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甄权曰: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 破拥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 解热渴。
张元素曰:黄芩之用有九: 泻肺热,一也; 上焦皮肤风热风湿,二也; 去诸热,三也; 利胸中气,四也; 消痰膈,五也; 除脾经诸湿,六也; 夏月须用,七也; 妇人产后养阴退阳,八也; 安胎,九也。
酒炒上行,主上部积 血,非此不能除。下 痢脓血,腹痛后重, 身热久不能止者,与 芍药、甘草同用之。 凡诸疮痛不可忍者, 宜芩、连苦寒之药, 详上下分身梢及引经 药用之。
10 黄芩
中药黄芩研究进展【摘要】黄芩(Scutellaria baiealensis Georgi) 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临床上具有抗氧化、抗炎、阻止钙离子通道、抑制醛糖还原酶、抗病毒、抗过敏等药理作用,对免疫、心脑血管、消化、神经等系统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黄芩;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研究【正文】一.黄芩简介:黄芩( Scutellaria baiealensis Georgi) 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又名山茶根、烂心草、黄金茶、子芩、条芩、枯芩等, 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
黄芩在我国几乎每个省区都有分布, 其分布的地理区域为北纬31°30'- 50°00'、东经99°50'-129°29'之间, 最北界达黑龙江省爱辉县, 最南至四川省甘孜县, 东起黑龙江省宁安县, 西到新疆天山山麓。
我国主要分布区是在“三北”地区。
[1]黄芩有浸、烫、煮、蒸等炮制方法。
过去南方认为“黄芩有小毒,必须用冷水浸泡至色变绿去毒后,再切成饮片,叫淡黄芩”。
而北方则认为“黄芩遇冷水变绿影响质量,必须用热水煮后切成饮片,以色黄为佳”。
研究表明,黄芩在冷水浸泡过程中,其有效成分黄芩苷可被药材中酶水解成黄芩素,后者不稳定,易氧化成醌类化合物而显绿色。
药理学研究也证明,生黄芩、淡黄芩的抑菌活性比烫、煮、蒸的黄芩低。
可见用冷水浸泡的方法炮制,使有效成分损失导致抑菌活性降低,而用烫、煮、蒸等方法炮制时,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活性,使黄芩苷免遭水解,故抑菌活性比较强,且药材软化易切片。
因此,认为应以北方的蒸或用沸水略煮的方法进行炮制。
[2]黄芩性寒、味苦, 归肺、胆、脾、胃、大肠和小肠经, 具有清热燥湿, 凉血安胎, 止血, 泻火解毒等功效, 用于治疗发热烦渴、肺热咳嗽、泻痢热淋、湿热黄疸、胎动不安和痈肿疮毒等症。
黄芩(历代本草汇言)
黄芩(历代本草汇言)黄芩黄芩(腐肠内虚经芩印头空肠妇黄文苦督邮内实者名子芩尾芩条芩鼠尾芩)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栽培或野生。
主产于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及东北等地。
原植物生于海拔 60~2000 米的向阳山坡、荒地上;滇黄芩生于海拔1300~3000 米的草地或松林下;粘毛黄芩生于海拔 700~1400 米的砂砾荒草地。
喜温暖凉爽气候,耐寒、耐旱、耐贫瘠。
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的中型或微碱性壤土或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苦,性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临床用名有黄芩、酒黄芩、胆汁拌黄芩、黄芩炭。
93 黄芩:外黄内黯性空腐【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黄芩味苦平。
主诸热黄疽,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
一名腐肠。
生川谷。
《吴普》曰:黄芩,一名黄文,一名妒妇,一名虹胜,一名红芩,一名印头,一名内虚,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苦无毒。
李氏小温,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茎空中,或方员,高三四尺,四月花紫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
(《御览》)《名医》曰:一名空肠,一名内虚,一名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生秭归及冤句,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案《说文》云:(上艹下金),黄(上艹下金)也。
《广雅》云:(上艹下妊)葿,黄文,内虚,黄芩也。
《范子计然》云:黄芩出三辅,色黄者,善。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
主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药性论》:味苦,甘。
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拥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绞痛,心腹坚胀。
《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丁疮排脓,治浮痈发背。
《开宝本草》:味苦,平、大寒,无毒。
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本草图经》: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凡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
又太阳病之下利不止,喘而汗出者,有葛根芩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之。
黄 芩
解痉作用,黄芩甙元则无解痉效力。
5. 对血脂及血糖的作用 黄芩及三黄制剂(黄连:黄芩:大黄为 1:1:1)对正常家兔血清中总胆甾醇/总磷脂之比值无影响,但能降低喂饲胆甾醇 7 周
芩甙 50mg/kg,连续一周,对蛋清致敏豚鼠再次吸入抗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有保护作用,可使其惊厥前时间明显延长。对豚鼠被动性皮肤过敏反应以及豚鼠和
小鼠的被动性全身性变态反应,黄芩甙及黄芩甙元均有抑制作用,甙元较甙作用强。黄芩抗变态反应的机制是:由于伤害了肥大细胞的酶激活系统(SHˉ
酶),抑制了过敏性介体的释放,因而不产生过敏反应。离体豚鼠肠实验表明:黄芩甙元有一定的抗组胺与抗乙酰胆碱作用。这两种成分不影响抗原抗体的
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抗菌作用。醇提物对脑膜炎球菌及绿脓杆菌亦有效。曾有报道,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的抑制作用较其他多种中草药为强。煎剂作喉头喷雾,对脑膜炎带菌者亦有效。煎剂对小白鼠实验性结核病有效,但对豚鼠则无
效。煎剂与浸膏,对堇色毛癣菌、犬小芽孢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 10 多种皮肤真菌有抗菌效力。体外实验表明:黄芩煎剂与醇提取物能抑制钩端螺旋
黄 芩
--------------------------------------------------------------------------------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根。味苦,性寒。入心、肺、胆、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
黄芩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抗菌有效成分是黄 芩素和汉黄芩苷元。 (2)抗变态反应、抗炎。
(3)改善脂肪代谢:黄酮类。 (4)降压及扩张血管。
Hale Waihona Puke 功效主治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治疗湿热、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 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 胎动不安等症。用量3~10g。
生药学之
黄芩
(英)Scutellaria Root
Scutellariae Radix
(日) コガネヤナギ
学 科
名:贝加尔黄芩(黄芩) 属:唇形科
功效主治:味苦、性寒,能清热 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 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 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 痈肿疖疮等症。
黄芩还常用于治疗妇产科病症, 元代名医朱丹溪称它为“安胎圣 药”例如将黄芩研为细末,每次 取3-5克,用白术15-20克煎浓汤 调服,有清热安胎的功用,可治 热甚所致的能动不安,滑胎。治 妊娠呕吐,可用黄芩饮片30-45 克,水煎成200-400毫升,分次 频频饮服。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自述说:他20岁那年,因 患感冒,咳嗽,遇时又犯了房事,出现骨蒸发热,肌肤如火燎 一样热烫,每日咳嗽,吐痰一碗左右,加上暑热烦渴,觉睡不 好,饭吃不下。尽管用柴胡、麦冬、荆芥、竹沥等药,治疗了 一个多月,病势反而加剧,旁边的人都以为他必死无疑了。这 时,李时珍的父亲偶然想起金元名医李东垣说过的一段话: “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宜一味黄芩汤”,于是 单用黄芩一两煎汤,让李时珍服下,很快,病势便得以逆转, 身热尽通,痰嗽皆愈。辨证用药贴切,黄芩的效力非凡,由此 可见一班。
黄芩
黄芩黄芩为唇形科草本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寒、味苦,归肺、脾、肝、胆、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1]。
黄芩又名腐肠、泾芩、条芩等,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四川、云南、山西、甘肃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最好。
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爱滋病、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抗肿瘤、抗过敏、清除自由基、降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免疫、心血管、消化、神经等多系统均有保护作用[2]。
黄芩中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效成分有黄芩苷(Baicalin)、汉黄芩苷(Wogonoside)、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等,目前药物代谢研究表明,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为前药,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为二者的真正药效物质基础。
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芩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癌、抗肿瘤、抗凝、抗血栓形成和保护肝脏、心脑血管、神经元等作用。
目前临床主要用于抗炎和抗菌[3]。
本文利用黄芩苷在强酸、加热条件下不稳定易水解生成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的性质,建立了由黄芩制备高纯度黄芩素的方法。
取黄芩苷干品10.0g,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200mL,在搅拌下滴加100mL 浓硫酸,黄芩苷水解,得深黄色液体,放置20min,抽滤,将水解滤液在搅拌下倾入2000mL冰水中,析出黄色固体,抽干水洗沉淀至中性,加氯仿抽提沉淀,过滤氯仿回收至干。
残渣用不同溶剂溶解。
参考文献[1] 史雪靖。
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10,279(4):128-130。
[2] 李玉萍,熊向源,刘建涛。
黄芩活性成分的制备工艺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4):972-974[3] 许闽,肖功胜,杨云。
黄芩ppt课件
生药学教研室
定性分析 (Qualitative analysis)
1. 取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5分钟,滤过。 2. 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2~3滴,即生成橘黄色沉淀;
3. 另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
黄芩的理化结果 (示黄酮类成分存在)
1. 黄芩的乙醇提取液; 2. 滴加了10%的醋酸铅; 3. 与盐酸镁粉反应。
生药学教研室
Thank You ! Thank You
!
生药学教研室
(子根)称为“子芩” (条芩); 气微,味苦。
生药学教研室
性状鉴别 (Macroscopic charaters)
子 芩 表 面 观 子 芩 断 面 观
子 芩
枯芩
生药学教研室
显微特征 (Microscopic characters)
木栓层 皮层
木栓层为8~20列扁平细胞。 皮层狭窄,有纤维和石细胞。
黄芩教学
生药学教研室
黄芩 Scutellariae Radix
基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的干燥根。
生药学教研室
产 地 (Place of origin)
黄芩主产于东北、河 北、山西、内蒙古 以山西产量最多,河 北承德质量最好。
生药学教研室
植物形态 (Plant Description)
2 4
5
3. 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
6 3
4. 导管主为网纹导管与聚缘纹 孔导管。 5. 淀粉粒单粒类球形。 6. 木纤维
生药学教研室
化学成分 (Chemical constituents)
根中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芩苷 (baicalin)、黄芩素 (baicalein)、汉黄芩苷(wogonoside)、汉黄芩素(wogonin)等。
黄芩的读音正确
黄芩的读音:huáng qín
释义:
植物名。
多年生草本,根色深黄,可入药黄芩之种为多。
一、芩的读音:qín
二、汉字释义:
1. 〔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花淡紫色,或带青白色,根长大,色深黄,可入药。
2. 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三、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四、部首:艹
五、相关词组:
黄芩、白芩、条芩、龟芩膏、芩芍汤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横、竖、竖、撇、捺、点、横撇/横钩
二、芩的同音字:亲
亲的汉字释义:
1.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
~人。
~缘。
双~(父母)。
~眷。
2.婚姻:~事。
3.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
~故。
~邻。
~朋。
4.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5.本身,自己的:~睹。
~聆。
~笔。
6.感情好,关系密切:~密。
相~。
~睦。
~疏。
7.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黄芩的营养知识介绍
黄芩的营养知识介绍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腐肠、黄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豚尾芩、片芩、条芩使用提示:内服:煎汤,3至10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黄芩知识介绍: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岑及同属多种植物的根。
黄芩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向阳干燥山坡、荒地,亦常见于路边。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行装地,亦可栽培。
野生或栽培2至3年后采收,于秋后茎叶枯黄时,选晴天挖取,除去根部附着的茎叶,抖落泥土,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黄芩根呈圆锥形,多扭曲,长5至25厘米,直径1至3厘米,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纵皱纹或不规则网纹及侧根痕。
质硬而脆,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木部枯朽,棕黑色或中空者,称“枯芩”。
气微,味苦。
以条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
黄芩营养分析:黄芩主要含小檗碱、黄连素、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
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
抑菌实验证明,蒸、煮过的黄芩对白喉村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的抑制作用比生黄芩(原生药)、冷水当黄芩强。
这是因为黄芩经蒸制或沸水煮后,可使酶灭活,不致酶解黄芩甘类成分,从而保存药效。
黄芩补充信息: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黄芩、炒黄芩、黄芩炭、姜黄芩、酒黄芩。
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姜黄芩、酒黄芩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黄芩适合人群: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禁服。
黄芩食疗作用:黄芩味苦、性寒,归肺、心、胆、肝、胃、大肠经;体轻气清,可升可降;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主治湿热内蕴,呕吐,泻痢,黄疸,热淋,肺热咳嗽咯痰,温病发热烦渴,肝火头痛目赤,痈肿疔疮,吐衄便血,崩漏下血,胎热不安。
黄芩食物相克:黄芩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黄芩做法指导:1. 清热泻火解毒宜生用,治上焦热症宜酒炒,泻肝胆实火宜猪胆汁炒,止血宜炒炭。
2. 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
黄芩
【采收加工】黄芩以根入药。种植2~3年后收获,至秋后茎叶枯黄时将根刨出,去掉茎叶,抖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撞去外皮,然后晒干或烘干。亩产干货150~200千克。
3、田间管理:当苗高4厘米时,间苗:苗高8厘米时,定苗,株距10厘米,并把缺苗地块补满。每年中耕除草3-4次,中耕宜浅,不能损伤药苗,一般不需浇水。注意施肥
,应以农家肥为主,在冬春后施入。注重防治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枯叶病等。
二、植物形态
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株高20-50cm,主根呈圆锥状,长约10-30cm,直径约1-2cm,外皮呈黄褐色,内部黄色。茎丛生,基部伏地,稍上升或直立,分枝多而细,株方形,绿色或紫绿色。单叶对生;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偏向一侧排列较密;花萼呈筒状外面密生绒毛;花冠呈紫色,二唇形;雄蕊4枚,2强;雌蕊1枚,子房4深裂,子房下具橙色肉质花盘。小坚果4枚,卵形,黑色,表面具瘤,直径约1mm,包围于宿存萼内。花期6-9月,果期7-10月。
防治方法:冬季处理病残株 ,将感染病菌的病残株连根拨出烧掉,以消来越冬病菌。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1:120波尔多液喷雾,每7-10天喷洒一次,边续2-3次既可治愈。
六、收获加工
播种且一般二年收获,也可当年收获。在“霜降前后,选晴天收刨,刨掉茎叶及泥土,晒干或晾干。在晾过程中,防止水湿雨淋,以免见水变绿,最后变质发黑,影响质量。干后去净根须,即可供药用。每3-4kg鲜根,可加工1kg干货,一般每亩可收获干货200-300kg。干货以条粗、质坚实、内色黄者为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芩一、概述黄芩又称黄金条根、山茶根、黄芩茶,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产于华北、西北、东北各地,四川、云南等地也有分布。
黄芩以根入药,有抗炎、解热、降压、利尿及抑菌等作用。
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的功能。
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吐血衄血、湿热黄疸、肝炎、痢疾等症。
长期以来商品黄芩一直依靠野生资源,由于用量大,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
20世纪90年代初期,山西、山东等地进行人工栽培。
野生黄芩主产于河北、山西北部的五台山、恒山、燕山、坝上高原向东北至大兴安岭山脉的中段,包括山西太原以北地区、河北的承德地区、内蒙古的赤蜂北部山地草原和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境内。
著名的“热河黄芩”最为有名。
这些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于野生黄芩的自然生长,同时也适宜推广家种黄芩的生产。
二、生长习性黄芩喜温暖凉爽气候,耐寒、耐旱、耐瘠薄,成年植株的地下部分可耐-35℃的低温,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的中性和微碱性壤土或砂质壤土环境中。
在中温带山地草原常见于海拔600~1500m的向阳山坡,或高原草原等处,林下阴湿地少见。
黄芩的生长环境一般为年降水量400~600mm,年平均气温-4~8℃,成年植株的地下部分在-35℃仍能安全越冬,35℃高温不致枯死,但不能经受40℃以上的持续高温。
黄芩种子千粒重1.49~2.25g,隔年的陈种子不能用。
种子容易萌发,在15~30℃下均萌发良好,35℃以上萌发较差。
三、栽培技术(一)选地与整地1、整地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阳光充足、无树荫遮光,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淡栗钙土,或砂质壤土。
地块选定后,待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25~30cm,结合耙耱等表土土壤作业措施,尤其是旱地更应注意蓄水保墒。
2、施肥在整地的同时结合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料,每亩施2000kg以上农家肥,过磷酸钙50kg,在缺钾的地块还应增施硫酸钾20kg以上。
(二)繁殖方法1、种子繁殖生产上以种子直接播种为主,也可育苗移栽。
(1)直接播种1)水地直播播种期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而定,掌握在以能达到苗全、苗壮为目的。
春播一般在3~4月进行,以气温稳定在10℃以上为好;夏播以5月上、中旬为宜,日平均气温超过30℃就不宜播种,30℃以上的高温对出苗不利,易发生烧苗现象;秋播应在“立秋”以后,最晚不晚于9月中旬以前,应掌握在当地气温不低于18℃以前播种。
黄芩出苗后应有一个月以上的生长期,至上冻前根系已木质化,已具备了抗冻能力,否则,根系含水量大,极易遭受冻害,而发生大量死苗现象。
冬播一般在当地气温下降到0~5℃以下,种子播种后当年不萌动,次年开春后发芽,冬播在生产上一般不采用,因为若冬播后发生暖冬现象,种子开始萌动而冻死。
黄芩种子容易发芽,发芽率一般在80%左右,发芽适温为20℃左右。
春播和5月播种的黄芩种子,出苗后当年可开花结子,但一年生的种子质量不佳,以2~3年生的植株所产的种子质量好,种子饱满,种子发芽势强,植株生长健壮,商品产量高,质量优。
花期6~8月,果期7~9月。
种子一般于8月开始成熟,但成熟期很不一致,所以应分期分批采收。
采收时可用手捋,也可将整个果序剪下后晾干或晒干,脱粒,清选,种子置布袋中于荫凉干燥处储藏。
水地播种前先在整好的地上浇足底墒水,浇地一天后待地皮发干湿斑点时,人机(畜)能入地进行田间作业时播种。
可用干种子播种,也可将种子用自来水浸种3~4小时,然后捞出种子,摊放在砖地上晾至种子外表无水,种子能散开时即可播种。
每667m2播种量1.0~1.5kg。
一般采用条播,行距25~30cm,将播种深度控制在1.5~2.0cm之内,切记“宁浅勿深”,若超过2cm种芽很难出苗。
如因播种工具不能掌握播种深度,按行距25~30cm 开2~3cm的浅沟,可用锄头开沟,也可用空耧或其它工具开沟,沟幅宽10cm,用手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或用滚筒打孔将种子播于沟内,然后覆土 1.0~2.0cm;或将播种机排种孔的种子用塑料管外接到开沟器的土表面,可在开沟器后加一个用薄铁片做成的种子槽,槽下宽10cm,上宽5cm,播后再覆土。
若春播提早播种,由于温度低,播种后可在地面加盖地膜,有利于提高温度和蓄水保墒,但成本高,只要浇足底墒水,出苗水分有保证,一般不需加盖塑料薄膜。
播种方法除条播外,在部分地区也采用撒播法。
撒播的播量大,出苗后田间只能拔草而不能锄草,但产量高。
此法应选择在前茬作物杂草少的情况下采用。
水地直播在气候条件好的华北平原及其以南地区有的当年收获,有的甚至在麦收后复播黄芩当年或次春也采收,但品质差。
这些地区可以种植黄芩,但不是黄芩的地道产区,就是生长2年也生产不出优质黄芩,这就是药材的“地道性”。
2)旱地黄芩直播技术黄芩主产地大部分为旱地直播。
旱地播种不能全苗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分不足,又因黄芩种子很小,播种时又不能覆土太深,常因土壤干旱或表土不平而出苗不齐,造成连片的缺苗断垄现象。
因此,旱地的黄芩种植关键环节是如何保全苗。
在北方,雨季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秋播是旱地的最佳播种期;北方春雨较少,素有“十年九春旱”之称,如春播,从前茬作物收获后就要注意做好蓄水保墒工作,做到秋雨春用,播种后再镇压提墒,地面盖草,以利保墒,无盖草可用地膜。
旱地大面积春播,很难解决盖草,而盖地膜要增加成本。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要考虑少投入,多产出。
因此,春播的关键环节是蓄水保墒,播前镇压提墒,采用条播法,播种后用耢耱平地表,耢两次,出苗如遇雨,地面发生板结,可再进行耢地而破除板结,以利出苗。
耢地具有双重作用,可起到镇压提墒、破除板结、提高土壤温度、消灭杂草等作用。
若旱地条播,播后地面有垄背和垄沟,在春风大的地区,垄背的土壤就会吹落到垄沟,使原本适宜的播种深度而加深,种子很难出苗;或立夏后播种,自然降雨已不是春雨绵绵,润物细无声,而是阵雨、或是大雨,甚至是暴雨,雨水常会把垄背的土壤冲到沟内而加厚种子的盖土,影响正常出苗,或者造成缺苗断垄现象。
因此,旱地直播无论是春播还是早夏播,均适宜采用条播后地面耢平或耙平。
秋播因在雨季进行,不需盖物。
据试验分析,山西省和顺县(年均温 6.2℃,二年生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皂苷”含量达18%,为我国黄芩适宜地之一,该地不仅有效成分高,而且产量也高,一般每667m2产量为300kg,丰产地高达500kg以上。
据调查,山西是人工种植黄芩较早的地区之一,产于中条山的黄芩,在当地称为“条芩”清咸丰年间就有之,芮城县一药商在中条山租地,种黄芩100晌。
晋中盆地一带的二年生黄芩,头年9月种植,次年秋季采收,“黄芩皂苷”有效成分含量为15.7%,符合《药典》规定应不得少于9.0%,也是黄芩适宜产地。
3)旱地黄芩的间作套种播种技术复种:在夏收或秋收作物收获后进行复播。
如旱地小麦(小麦——黄芩)、油菜、豆类、玉米等作物收获后,在秋季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播种,有利于种子出苗,同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次年黄芩生长一年即可收获。
在生育期短的地区可采用夏收作物收获后进行复播,而不能进行秋收作物的复种,因黄芩出苗后不能安全越冬。
套种:在前作物生长后期将黄芩播种在前作物的行间。
在生育期短的地区,不能实行复种的情况下可进行套种,同样可以起到复种的作用。
如玉米套种黄芩(玉米/黄芩)模式,是在玉米生长后期,一切田间作业都完成后,在玉米行间开2~3cm的浅沟,用滚筒将种子播入沟内,种子上再复薄土(1~2cm)。
待秋季玉米收获后,次年黄芩生长一年即可采收。
其它模式还有大豆套种黄芩、胡麻套种黄芩、蚕豆套种黄芩等方法。
(2)育苗移栽。
选水源便利,地势平坦、向阳的地块作黄芩苗圃。
于3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具体播种时间因地而宜。
播种方法可撒播,也可条播,只要播前浇足底墒水,出苗就有保证。
若播期提前可采用地膜。
每6672播种量2.5~4.0kg。
播种后注意保温、保湿,出苗后及时锄草、间苗,株距保持3cm左右,培育1年即可移栽。
可秋天移栽,也可春天移栽,春栽宜早,土壤解冻后立即移栽,春栽时间越早越好。
秋栽在土壤上冻前进行,秋栽的商品质量好,产量一般比春栽的高20%以上。
按行距30cm开沟,沟深12~15cm 将黄芩苗摆放于沟中,苗长的若沟开的深度不够深,可斜摆,苗小的可直摆,最后在芦头上覆土3cm以上,在干旱地区可适当加深移栽深度和芦头的覆土厚度,以增强其抗旱能力,株距8~10cm,大苗宜稀,小苗宜稠。
每6672m栽苗20000~25000株。
一般育苗田每6672m 产苗10~12万,可移栽大田5~8倍的面积。
2、无性繁殖(1)分根繁殖。
在采收时(秋季或春季)进行,选取高产优质的植株,切下主根留作药用,优质根头(芦头)供繁殖用。
随挖随种,为了提高繁殖系数,可根据芦头的自然形状,用刀劈成若干个单株,每个单株留3~4个芽眼,然后按行距30cm,株距10cm栽于大田,芦头上覆土2~3cm。
分根繁殖成活高,生长快,可缩短生产周期。
当年就开花结子,种子成熟好,同时也是良种选育的有效途径。
(2)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成败的关键在于繁殖季节和取条部位。
以5~6月份扦插成活率高,成活后雨季移栽,到冬前就能形成大苗,便可安全越冬。
插条应选择茎尖半木质化的幼嫩部位,不用任何处理,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不能用茎的中、下部枝条。
扦插基质可用砂、砂掺蛭石或砂质壤土均可。
扦插时剪取茎端6~10cm长嫩茎作插条,把下面2节的叶去掉,保留3~4片叶,按行距10×5cm插于准备好的苗床内。
时间以阴天为好,晴天宜选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进行。
要随剪随插,保持插条新鲜,插后浇水,并搭棚遮荫(荫蔽度50~80%),每天早晚喷水,水量不宜过大,否则引起插条腐烂,影响成活。
用扦插育苗繁殖的黄芩,产量高,质量好,同时也是良种繁育的有效途径。
据报道,每6672m产量达400kg,最高产量达712kg。
有效成分“黄芩皂苷”的含量高达13.4%,也高于种子繁殖12.9%和野生种9.4%,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三)田间管理1、间苗和定苗出苗后要及时间去过密的弱、小苗。
苗高6~7cm时,按株距6~10cm定苗,并对缺苗的地方进行补苗,补苗时一定要带土移载,把过密的苗带土移到缺苗处,栽后浇水。
补栽时间要避开中午,宜在下午4点后进行。
2、中耕除草黄芩出苗后及时除草,一定要防止草荒,苗期除草是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锄草结合浅中耕,宜早、宜浅,过深伤根,影响质量。
在杂草严重的地块,苗期当杂草长有3~5片叶子的时候,可喷施1~2次“盖草能”除草剂,或“收乐通”除草剂(GAP禁止使用除草剂),但此药对阔叶杂草无效。
天旱锄地有利于提高地温和蓄水保墒,雨后锄地有利于散墒增温。
因此,黄芩的苗期管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