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调干部尴尬处境透视_杨建顺
组工干部借调交流发言材料
组工干部借调交流发言材料各位同事:大家好!我作为组工干部的一员,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借调交流体会。
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有幸被借调到另一个部门工作,与不同的同事们一起共事,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现在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首先,我要感谢组织给予我这次借调机会,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工作。
通过与不同部门的同事们的交流与合作,我深刻理解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借调期间,我时刻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主动融入新的团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我学到了如何与不同背景和专业知识的同事们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与协调。
这让我有更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其次,借调期间,我也深入了解了其他部门的工作流程与组织文化。
我发现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独特的运作方式,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整个组织的发展。
借调期间,我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部门的工作模式和经验,反思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这次借调交流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其他部门的工作魅力,也增强了我对自己所在部门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借调交流不仅仅是对个人的一次锻炼,更是对整个组织的一次促进。
通过借调交流,我们可以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提升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这也为组织内部的横向协作和知识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了全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有利于形成一个高效、和谐的工作环境。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地为我的部门和组织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能够继续推动借调交流机制的实施,让更多的同事们有机会参与其中,共同成长和进步。
谢谢大家!。
75%的借调干部忧虑期满去向
75%的借调干部忧虑期满去向作者: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来源:《领导文萃》 2010年第4期“借调”干部,顾名思义,就是被从各个单位临时“借”到上级机关工作的干部。
借调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身份尴尬的借调干部最大的忧虑是什么?借调干部借调期满后将何去何从?为此,人民论坛杂志联合人民论坛网、人民网做了“您如何看待借调干部”的问卷调查,共有2643人参与投票,人民论坛记者调查采访了45名借调干部,有效参与人数总计2688人。
47%受访者认为“人少事多”是“罪魁祸首”在回答“您所知道的借调干部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借调”这个问题时,47%的受访者认为是“借调的单位人少事多,需要人手”,25%认为是“为保证某项重大项目或赛事的顺利进行”,22%认为原因是“自己的能力强,工作出色”,19%认为“原单位领导或同事排挤”.8%选择“自己也不清楚原因”,另有20%选择“其他”。
对此,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的潘进良认为,借调现象的表层原因:“一是借调单位临时性工作量激增;二是借调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出现编制紧缺,而现有的工作人员又无法完成既定任务;三是借调单位在一段时间内缺少某方面的人才,如网站建设维护、外语翻译等,而又不能在短时间内通过招考等方式进行补充。
”某些重大项目或赛事的成功举办,也确实凝聚着很多借调干部的辛劳。
比如在北京奥组委工作的4000多名工作人员中,有3000多人是从中央和北京市以及其他省市党政部门或事业单位选调借调的人员。
“借调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您认为原因是什么?”35%的受访者选择“因机关编制限制而产生”,30%选择“因借调决策人员或者被借调人员自身发展需要等而产生”,26%选择“因机关人才短缺而产生”.15%选择“因机关工、作增多而产生”,另有19%选择“其他”。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李军鹏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员编制管理不能适应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需要。
三方的博弈与合谋——透视机关事业单位的借调现象
是原单位年富力强的能手或业务骨干 。他们的离开对原单位来说 是 一 个 损失 , 无 形 中加大 了其他 人的 工作 量 。为 了 弥补 这 种损 失 , 原单位会招聘新人 , 如果又继续向其下级部 门借调人员 , 这就是一 个恶性循环 。再者 , 借调人员不在本单位工作 , 但是本单位仍要 负 责他的工资福利 , 这对于单位财政来说也是一个负担 , 无形 中就是 “ 替他 人 做嫁 衣 裳 ”。 四是借调为腐败提供 了可能。目前机关单位的借调工作存在 二 、为什 么会 出现借调 定的随意性 , 缺乏严格 的管理, 很多时候借 不借 、调不调都是领 ( 一) 借 调单位 : 作为需求方的借调 单位永远是一本万利的, 不 导的一句话说 了算 , 这就 给部分操守不正 , 为达到 “ 先借后调” 目 需要承担借调 者的工资福利 , 只需要提供必要 的业务指导 、所需 的人可趁之机 , 进行行贿公关 , 如果领导干部抵御力 不强 , 就会滋 的办 公场所和设备 , 得 到的确是业务上的能手 , 可 以大大缓解 由于 生了腐败的土壤 。 行政事务增多 、精 细化管理深入 、编制数量有限、人才结构不合 理等 问题 。因此, 上级部门乐意从下级部门借调人员使用。 四、如何 解决借调带来的不利影 响 ( 二) 被借调 单位 : 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 问你借人 , 下级单位一 是 以制度约束借调 。借调 已经成为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 般情 况下都是不好意思拒绝的。这就是行政权威在起作用 。一般 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政府 已经无法回避它 的重要性 , 应该从法 在借调前 , 借入和借出单位都会进行协商 , 同意与否很大程度上都 制角度规范行政单位的借调 。然而 , 目前只有极少数地方 出台 了 是领导说 了算 , 这是否给面子 , 是否支持工作 , 这也是 巴结讨好上 关于借调人员的管理办法 , 大部分借调仍然属于不受法律法规保 级领 导, 为 自己加分的好机会 , 因此被借调单位领导也会推动事情 护的一种交流方式 , 借调管理更是处于笼统、无序的状态 。因此, 的 办成 。 当务之急 , 需要从法律层面来为借调工作正名 , 对借调的地位 、作 ( 三) 被借调 人员 : 被借调人员 的心态本身也是复杂的。被上级 用、条件、程序 、时限、标准、借调 人员 l e t 常管理和权益保护 、 部 门相 中, 既是一个机会 , 也是一场赌博 。赌赢 了, 就上 了一个更 借 人单位和借 出单位的权利义务等方面予 以明确 , 使借调走上规 宽更广 的舞 台; 赌输了 , 就成了一个尴尬的人 , 进退失据。因此 , 有 范化 、制度 化 。 人认 为借 调是转换工作 、变换 身份 的一块跳板 、一种捷径 , 也有 二对专业性较强的 岗位可 以采取聘用制的形式, 以解决招到 人认为借调是不利于 自身长久发展的 , 悬在半空 , 很可能有朝一 日 满意好 用之人 。2 0 0 5 年新 公务 员法 第九十五条明确 规定 : 政 就会被打回原形 , 浪费了在原单位发展宝贵 的时间和机会 。 府机关根据工作需要 , 经省级 以上公务员主管部 门批准, 可以对专 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 ; 第九 十八条第二款规 三 借调存在 的问题 定: 聘任合同期限为一年至五年 , 聘任合 同可 以约定试用期 , 试用 是借 调人员 “ 漂”在机关 , 没有归属感 。一般单位对借调 期为一个月至六个月。这在法律上严格规范了对政府机关临时I 生 的时限都没有明确规定 , 何时完成借调、借调结 束后人员何去何 用人制度 , 也就是说机关单位 又多了一种新的用人方式 , 而不需要 从, 都是个未知数 。借调人员时常就在希望和失望 中徘徊彷徨。 完全依靠借调来完成部分现有在编人员无法完成 或者完成起来有 又由于 自身的工资福利还是原单位发放 , 你在借调单位干 的再好, 难度的工作 。换而言之 , 聘任制取代借调是有可能的。 也只是个局 外人。而原单位有 人员晋升 、培训等机 会的时候 自 三是探索公务 员能进能退的用人机制。说 白了 , 现在 的公务 己又不在考虑范围。有些借调好多年 , 身份还是解决 不了, 回原单 员还是金饭碗 , 近年来虽然多次吹风要打破金饭碗这种制度 , 构建 位物是人 非 , 处在一种 “ 留不下又回不了”的尴尬失根状态。据 能进能 出的用人机制 , 实际上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 改革还是未能大 2 0 1 0 年人 民论坛 “ 千人 问卷”调查组的一项调查显示, 7 5 %的借调 刀阔斧进行 。进 出渠道的不畅通 , 导致 了部分人员在其位不谋 、 干部对 自己借调期满的去向表示忧虑。 或不会谋其政 , 政府机构臃肿 , 行政效率不高等现象 。要对那些不 二是滋长了机关单位随意借人 的做法 , 导致人浮于事 、效率不 能胜任本职工作 的公务人员 , 建立清退机制 , 拓宽和理顺官员退 出 高 。借调 已经成为不少机关单位的常规做法 , 有些单位觉得借调人 渠道 ; 而对于适合上级机 关工作 的人员需要通过合法 的正 式途径 员好用就一直不放人 , 借调期一延再延 ; 有些单位工作一紧张, 就想 进行考录或调动, 激励在职人员努力工作。四 着从各个单位抽调人员帮忙 , 而不从 自身整合资源 , 提高效率想办 法; 有些单位的借调人员甚至跟 自己在编职工的人数相当。这些都 作 者 简 介 : 导 致 了政 府机 关机 构臃 肿 、人浮 于事 、行 政效率 不高 。 潘 润娇 ( 1 9 8 1 一 一) , 女, 广 东省 广 州 市 , 海珠 区环 境 监 测 站 , 人力 三是加重借 出单位 的负担 , 导致恶性循环 。借调人员一般都 资 源 经 济 师 , 硕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为人 力 资 源 管理 。
机关借调期间的心得体会
机关借调期间的心得体会在机关借调期间,我有幸能够获得一次难得的锻炼和学习机会。
这段时间,我在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以下是我在机关借调期间的心得体会。
首先,借调期间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机关工作的复杂性和繁杂性。
在机关借调之前,我对机关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了解,没有真正体验过其中的挑战和压力。
而在借调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机关工作的复杂性,需要我具备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通过借调我也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机关工作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而有些问题是我之前没有遇到过的,我没有相关经验和知识去解决。
这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知识面还比较狭窄,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在借调期间,我主动向同事请教,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希望能够尽快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
第三,借调期间也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机关工作中,涉及到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需要有很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在借调期间,我积极与其他部门的同事沟通协作,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与他人合作,我也学到了很多与人相处的技巧和方法,这对我今后的工作和人际关系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借调期间让我更加意识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在机关工作中,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对全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借调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我时刻保持着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努力做好每一个任务。
同时,我也勤学苦练,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完成工作。
最后,借调期间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通过与机关工作的同事交流和学习,我更加了解了机关工作的专业技能和能力要求。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机关工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对此充满了热情和激情。
在借调期间,我不仅仅是完成了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让我对将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摆平三种关系,借调不再是深坑!
2020-08-26在体制内,每年都有很多新面孔,带着激情、新鲜、憧憬从县乡基层一线,褪去乡土气息,走进传说中高大上的省市机关,重复着快乐与痛苦交织、兴奋与失落混杂、骄傲与尴尬并存、梦想与执着共生的借调生涯。
有人说,借调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想说爱你不容易;有人说,借调是雾里看花,美则美矣,却看不清看不透,让人迷茫彷徨;还有人说,借调是两头讨嫌、四面受气,名副其实的深坑巨渊;也有人说,借调是镀金添彩,提拔晋升指日可待。
其实,借调本身没有“原罪”,它是天使还是恶魔,不取决于借调本身,而取决于借调之人。
视借调为天使,顺借调之大势成大事者,必然是善弹钢琴、成熟练达之人,尤其是擅长处理岗位与单位、谋事与谋身、融入与卷入等复杂关系的“高手”。
身为体制中的我们,向这些“高手”们学习立身处事之法,十分必要。
说不定哪一天领导突然通知你,上级机关要借调你,而且马上就走!若无核心技能傍身,怎能化危为机,改变局为新局?1. 要善于处理岗位与单位的关系,做到既立足岗位又紧贴单位有人说借调是人格分裂,身体在白天,灵魂却在黑夜。
虽是戏言,但道出这样一个事实:借调造成了单位和岗位的分离,即辛勤奉献、默默耕耘的岗位在此,决定升迁沉浮、荣辱成败的单位却在彼。
也就是说,一旦开启借调生涯,你在A岗位挥洒汗水、倾注心血,到了提拔的关键时刻,能左右你未来的却是你日渐远离、越来越陌生的B单位!要避免此种尴尬,防止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就必须善于处理岗位与单位的关系,做到既立足岗位又紧贴单位。
一要对两头兼顾说不。
认识一个小伙,人品过关、能力过硬,成为各上级单位争抢的“壮劳力”。
这一次,该小伙又即将被某单位借走。
原单位眼睁睁看着骨干流失,岂能甘心?遂郑重告诫小伙要兼顾两头,万一有事要随叫随到。
小伙未多加思考便满口答应。
借调期间,小伙写材料、搞会务忙得昏天黑地,稍有空闲,本可略作休整,养精蓄锐,但因承诺在先,故忙完上级单位的事,又得驱车赶回原单位,事情越干越多,身体越来越差,咬牙坚持不到一年,终于累垮病倒,后悔不已。
干部简历造假被指普遍 6成网友表示选拔不公开
干部简历造假被指普遍6成网友表示选拔不公开2011年10月28日11:28精确报道本报记者范传贵本报实习生严寒梅近日,一则《陕西最年轻县长简历疑造假推算3岁半上学》的网帖引起社会热议。
10月23日,陕西省延安市有关部门对此事作出回应称:当事人黄华的简历经得起调查,干部任用符合规定。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干部简历被质疑造假之事时有发生。
干部为何“热衷”简历造假?如何有效遏制干部简历造假?《法制日报》近日联合搜狐网展开社会调查,与1475名公众对“如何看待干部简历造假”问题进行探讨。
63.94%被调查者:简历遭质疑因选拔程序不公开10月14日,有网友在看了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政府网公布的副县长黄华的简历后,推算出这位刚刚被任命为副县长的干部3岁半就上学了,并在网上发帖《陕西最年轻县长简历疑造假推算3岁半上学》。
这一帖子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网友提出:“3岁半上学简直是天才官员,根本不可能。
”对此,延安市委组织部根据干部管理权限,通过调阅原始档案、本人谈话、组织调查等方式,对网友关注的问题和黄华的履历重新进行了核查。
调查组回应称,黄华的简历经得起调查,干部任用符合规定,并将有关调查情况上报陕西省委组织部。
官方回应“经得起调查”,但公众为何频频对干部简历提出质疑?在《法制日报》联合搜狐网展开的社会调查中,对于“官员简历为何频频遭质疑”这一问题,35.73%的被调查者认为,原因在于“近年来官员简历造假现象多发”;认为原因在“干部提拔过程不够公开透明”的占63.94%;选择“网络谣言传播较广”的占0.34%。
对此,中央党校教授、反腐专家林喆分析认为:“因为干部在简历、学历上的造假现象比较普遍,所以公众容易对干部的简历产生怀疑,这是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透明度不够,透明度不够,公众就有理由去质疑。
”“共产党员的纪律处分条例、监督条例、五十二条禁令,都已经规定了不可以在简历上造假,否则按规定作出从警告到开除党籍的处分。
部委借调人员感悟心得
部委借调人员感悟心得在部委借调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切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和责任,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借调期间,我被派往一家重要的企事业单位担任临时职务,与各界人士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有很多感悟。
我深刻认识到作为部委借调人员,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服务人民,为了国家的发展进步。
我们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认真履行职责,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意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
在借调期间,我参与了一个由各个部委借调人员组成的团队,大家齐心协力,互相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更大的成绩。
我还体会到了与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人合作的重要性。
在借调期间,我与各个部门的同事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困难。
通过合作,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了任务。
在这段借调期间,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也让我明白了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只有不断进步,才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
总的来说,部委借调人员的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
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需要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这段借调经历,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也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相信这次借调经历将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同时,我也将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做到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作为部委借调人员,我将永远铭记这段宝贵的经历,牢记工作的使命和责任,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体制内,借调的心酸,及应对思路
体制内,借调的心酸,及应对思路说起借调,很多朋友怕是一把辛酸在心间。
拼命干着别人的活儿,努力展示自己,期待那渺茫的留用机会,这期间的辛酸,一言难尽。
借调,是体制内比较普遍的一种情况,是体制内人员“暂时流动”的一种形式。
上级机关或者同级的强势部门干活缺人了,就会从下级单位或者同级单位借用人员来帮助工作,名日“借调”O然后呢,在“借”之余,没有把口子彻底封闭,还留了一个“调”的可能。
模模糊糊的,就挂在眼前,让咱觉得自己努努力能够摘到,可实际上又没那么简单让咱摘到。
为什么会存在借调这种情况。
一方面,现在编制收缩,严控编制增加,只减不增,各单位又面临着既有人员结构老化等诸多问题。
另一方面,各单位的工作压力较之以前确实是增加了很多,很多单位一个人承担着多项工作。
一边是缺人,一边是不让招人。
这就只能用“借调”的办法来解决人手问题了。
借调,值得去吗?说实话,面对上级单位,或者上上级单位,或者同级强势部门的借调,要说是心里不痒痒,那是假的。
毕竟,假设能够留下的话,单位级别提高了,个人发展的天花板也提高了,解决待遇、解决岗位等等是真的实惠,搁谁谁不想去。
再说了,但凡是借调人的单位,那可真是强势部门,诸如纪检、组织、两办等等,话语权不是一般的强。
真要是干得好,领导相中了,办个调动,真不是没可能。
说起“借调”,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
面对这种好事,都想去。
借调的对象都会要求年轻干部,年轻干部基本上是未婚没成家,刚结婚没有孩子牵扯精力,父母还未退休正当年,总之就是没啥后顾之忧。
借调单位想要能全身心干活的年轻人,这边年轻人又没啥压力,看到可能到手的好机遇,也确实想来争取一下。
一拍即合嘛!但是借调,真的是这样的“走上人生巅峰”的版本吗?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们,对这件事有着太多的话语权了。
借调,绝大多数,可以说百分之九十,是“借而不调”,活干完了,也就回来了。
至于干活好的,说不准还一个劲儿的借调。
一边不给个能不能留下的准确说法,一边又夸说是干活不错,领导们很满意。
如何彻底整治机关事业单位的借调乱象丛生
如何彻底整治机关事业单位的借调乱象丛生01细数机关借调乱象借调,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可谓再熟悉不过了。
不少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都有被借调的经历,或者有与借调人员一起工作的经历。
借调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好像跟老百姓关系也不大,但其实与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工作作风等关系不浅。
【借调现象比比皆是】张华是广西一个乡镇的公务员,2013年至今,他被借调至县重大专项活动临时机构。
“借调都没征求过我的意愿,我个人开始是很不愿意的。
”张华说,他的基层工作年限未满两年,所以即使干得再好,最后终归要回乡镇工作,而那时面对的,可能是物是人非的工作环境。
张华表示,原先在乡镇工作比较繁忙,事情很杂,比如调解纠纷、计生、民政等,基本是直接同群众打交道。
借调过来后,由于许多任务是领导直接交办,出了错可能会影响全县,他必须处处小心,谨言慎行,虽然工作比乡镇相对轻松,但心理压力很大。
目前,像张华这样的借调人员很多,可以说比比皆是。
对地方组织部门而言,一个头疼的问题是被上面借调的人员回来后还需解决其级别问题。
目前地方借调比较常见的一是机关向事业单位借调,二是系统内上级主管部门向下级单位借调,这种情况在卫生和教育系统特别突出。
“有的借调人员一借十几年,远远超过了规定期限。
”这位编办人员说,他负责该县县直单位的机构编制年报工作,每年单位报来的人数都与实际对不上。
一查,不少是借调后在编不在岗的,有的借调时间太久,原单位里的人都忘了这茬事,还以为借调人员早已调走了。
“短期跟班学习,或者临时抽调完成某项紧急任务是可以借调的,但长期借调不符合机关人事管理的原则,也不符合中央和省定编定岗的相关规定。
”很多干部群众对借调乱象反映强烈,清理违规长期借调人员曾被多省作为一项重要整改工作来抓。
这暴露了当前各机关单位借调人员之多。
一些单位和部门借调人员甚至成了干工作的主力,而一些地方对借调乱象的清理整顿也并未完全落实到位。
【违规借调致“机关病”丛生】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借调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被借调人能开阔视野、学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二是促进上下级单位的交流沟通,方便一些工作的开展。
我是请首长“疏通”后才到岗的
20/1I 09 / 1 -总第 7 期 1 21 7
洗脚 水。 了北京 , 到 我不过是 重操 旧
外、 制度 外的一种 “ 正式” 非 的人才 流 动和公务协助 方式”3 %选择 “ ,5 被借
“ 清理” 成为各地对借调人 员较 为普遍 的做 法。比如黑龙江省就正 式发 文清
理 借 调 人 员。
陈海春教授认为 ,现在关键是 要 进行体制 改革 ,减少上级机关不该做
的事情 , 少用些借调干部 , 让大家各 司
运作 层面存在 诸 多不确定 性” ,另有
迄今 为止 国家 尚没有 制定 施行专
%选择“ 其他” 。 借调规范, 公务 员法》 规定 的公 2 在《 中,
制度 , 并通过 一系列 的程序 、 标准和准
则 , 至通过 必要 的授权立 法, 面建 甚 全 立和完善借调 的相关法律规 范。” 执 (
杨建 顺教授 则极 力强调 通过法律 手段解决借调难题 ,对借调公 务员实 “ 行依 法规制 ,首先应 当制定和 完善相
应的法律规 范,统 一确 立借调 的基本
相对来说 , 职 、 岗、 挂 轮 交流 都 比
务员交流方 式只有三种 : 调任 、 转任和 挂职锻 炼, 借调只字未提。正 因如此 ,
调过程 中较易 出现腐败现 象。
者被忽视 的现状 ,应 当完善 相应的权 利救济机制。”
能“ 适应 当前工作 的需要 , 能够在短期
内确保 重大项 目的顺利 完成 ” ,另有
9 % 票 耋 6 萎
工 作
在 回答“ 在新形势下 , 您认为哪 一
种干部流 动方 式能更好地 促进 工作”
其职 , 各得 其所。
借调之后的尴尬
借调之后的尴尬作者:来源:《现代世界警察》2016年第01期主持人:大家好!《现代世界警察》首期“心理场”栏目在线咨询与大家见面了。
欢迎王淑合教授和四位警官的到来!王淑合:主持人好,各位警官朋友好。
很高兴以这样一种新颖、时尚的在线方式与大家交流与心理有关的话题。
主持人:我们本期的话题是“借调之后的尴尬”。
请有过或正在经历借调尴尬的四位警官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项警官:主持人好,王教授好。
作为基层公安机关,很容易被“看上去”人数众多,因此,经常会有民警被抽调到警营之外的单位开展工作。
然而,这只是暂时的,抽调之后的多数民警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单位工作的。
再回来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反应。
韦警官:在我们单位,一般被借调的民警是不允许单位换人的。
换句话说,被借调的民警在借调单位看来都是工作比较出色的民警。
王淑合:如果是指定人选,那确实要服从上级的安排。
因为,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就是要下级服从上级。
项警官:我经历过多次借调,结识了很多有共同经历的战友。
我们普遍感到最大的压力是,借调后回到原单位还得从零开始,因为被安排在新岗位上,而即使回到原岗位,办公环境和同事也可能有了调整,物是人非。
我原来是做公安宣传工作的,这次被借调一年多,眼看就要回到局里,但我没什么归属感,因为原岗位已经有其他同志了。
自己会被安排到什么部门,是不是我可以胜任的工作,我都不知道。
这种未知,让我焦虑。
韦警官:而且,返回原单位,很可能要面对同事的各种质疑,有的觉得被借调是“攀高枝”,有的觉得人都走了,又回来,是不是表现不好被“打回原形”?事实上,更多的借调就是服从上级的安排。
但因为是指定人选去借调单位工作,并非民警所愿,加之种种外界眼光,就慢慢产生了心理问题。
曾警官:我跟你们略有不同。
去年,我们县的某单位主任来找我,说只要我愿意借调到他那里,表现好就可以直接调过去。
我知道,这个单位比公安局提拔快,工作也相对轻松,犹豫了几天后答应了。
结果,我干了几个月,发现他们并没有把我调过来的想法,提拔更是没影的事。
借调人员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借调期间的一些经验和感悟。
自从被借调到这个部门以来,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收获颇丰。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借调背景及初衷我于去年年初被公司借调到这个部门,当时主要负责协助处理一些日常工作。
之所以被借调,一方面是因为我在原部门的工作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我拓宽视野,提升自身能力。
在借调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借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借调期间的工作经验1. 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借调期间,我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认真负责。
我认为,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做到尽职尽责,才能赢得同事和领导的信任。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具体做法:(1)认真阅读工作文件,确保理解到位。
在接到工作任务后,我会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确保对任务要求有清晰的认识。
(2)与同事保持良好沟通。
在处理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我会及时与同事沟通交流,寻求解决方案。
(3)注重细节。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我会注重细节,力求做到完美。
2. 学会适应新环境在借调期间,我迅速适应了新环境,与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1)尊重领导,服从安排。
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我会尊重领导,服从安排,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关心同事,积极参与团队活动。
我会关心同事的生活和工作,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
(3)保持谦逊,虚心请教。
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会虚心向同事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3. 提升自身能力在借调期间,我注重提升自身能力,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业务学习。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我会主动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拓展人际关系。
在借调期间,我会主动拓展人际关系,结识更多优秀的同事,共同进步。
(3)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
在处理工作中,我会注重沟通技巧,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三、借调期间的感悟1. 借调是一种锻炼借调是一种锻炼,它让我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不断成长。
一年借调工作结束感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在这次借调工作中已经度过了一年的时间。
回首这段旅程,我感慨万分,心中充满了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对未来工作的期许。
在此,我想以这篇感言,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反思。
首先,我要感谢组织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借调机会。
这次借调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拓宽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能力。
在此,我要对领导们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借调工作回顾1. 熟悉新环境刚开始借调工作时,我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包括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同事关系等。
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下,我较快地融入了新团队,并逐渐熟悉了工作内容。
2. 勇于担当在借调期间,我承担了多项工作任务,包括项目策划、活动组织、文案撰写等。
面对这些挑战,我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勇于担当,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
3. 团队协作在借调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团队中,我学会了倾听、沟通、协调,与同事们共同进步。
4. 业务提升在借调期间,我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通过实践锻炼,我在专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收获与成长1. 丰富工作经验这次借调工作让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我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
2. 增强沟通能力在借调工作中,我需要与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人员进行沟通。
通过不断实践,我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今后的人际交往奠定了基础。
3. 拓宽人际关系在借调期间,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事和领导,他们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人际关系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4. 培养团队精神在借调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团队,更加注重团队建设。
〔借调往事〕②办件不能“脱手就放手”
〔借调往事〕②办件不能“脱手就放手”「回想起来,当时的我真是太年轻了。
」我深深叹了口气,凝望着手中的文件。
这份文件是一份办理借调手续的申请,而我是当时的主管,需要审批这份手续。
可是,我当时太过莽撞,对手续的审批一概不问,直接放过了这份申请。
当时,公司的某个部门要求借调一位员工,以便帮助他们完成一个项目。
我接到了这份申请,并看到了申请表上的签字和盖章,于是我将其批准了下来。
然而,并没有过多久,我就接到了这位员工的电话,告诉我他已经借调过去了,但是他一直没有得到任何关于项目的具体信息,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我一听之下,心中便散了一层忐忑,忙问道:“你没有联系部门询问吗?” 他却告诉我说,那个部门一直都没有回他电话。
我这才意识到,可能有什么不对劲。
于是我开始与借调单位核实,并联系当事人,经过一通问询,我终于了解到了整个情况的始末。
原来,这个项目是很重要的一个项目,需要一整个团队来负责。
然而,有些关键的成员离职或者请假了,因此这个部门才会借调员工过来。
可是,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这个员工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及时地告知他应该做些什么,引发了诸多问题。
我当时感到非常愧疚,因为借调单位花费了不少时间和人力成本来培训这个员工,而最终却一事无成。
更不用说,这位员工也遭受了不少的困扰和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这个事情最后还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是我从中深切地认识到:任何一份办事手续,都不能“脱手就放手”,必须要认真核查和审查。
因为每一份文件背后代表的是一项具体的工作或任务,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运转。
以后我再也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对于每一个交到我手上的申请表,都会全力以赴地审查并处理,以确保所有工作都能得以顺畅开展。
工作借调半年回来的感想
时光荏苒,转眼间半年的借调生活即将结束。
回首这段时光,心中既有不舍,又有满满的收获。
如今,我带着满满的感动和感激,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感慨万千。
首先,我要感谢组织给予我这次借调的机会。
这次借调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全新的工作领域,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这半年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白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借调期间,我经历了许多挑战。
刚开始,我对新环境、新工作感到陌生和迷茫,但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逐渐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成熟,也让我明白了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
首先,我学会了换位思考。
在新的岗位上,我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唯一的主角,而是需要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
因此,我学会了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人的意见,为团队的整体利益着想。
这种换位思考的习惯让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我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
在借调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项目,涉及到了许多专业知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这半年的工作中,我与同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共同面对挑战,分享喜悦。
这段友谊让我明白了友情的力量,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然而,在这段美好的时光里,我也感受到了一些遗憾。
由于工作原因,我无法经常陪伴家人,这让我深感愧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找到平衡。
如今,我即将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
虽然离开了熟悉的同事和环境,但我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把在借调期间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借调干部经验分享发言材料
借调干部经验分享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个场合与各位一起分享我借调干部的经验。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被借调到一家新的单位担任主管职位。
这次借调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多宝贵的机会和经验,我深感受益匪浅。
首先,这次借调经验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新的单位,我要负责组织和协调一个相对庞大的团队,我发现只有团结和配合,才能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
我主动与团队成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意见,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绩。
我相信,在任何工作岗位上,团队合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其次,这次借调经验让我更加注重个人的能力提升。
在新的单位,我面临许多不熟悉的工作和领域,为了更好地胜任新的职责,我主动学习与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学术论文,参加培训和学习班,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和创新。
再次,这次借调经验让我更加注重与他人的沟通与协调。
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我与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同事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与协调。
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了与不同背景和观念的人和谐相处。
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我解决了许多工作中的问题,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相信,在工作中,沟通和协调是解决问题和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手段。
最后,我要感谢这次借调经验给予我的机会和信任。
正是这次借调经验,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挑战,让我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和同事们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是你们的支持才使我能够顺利完成这次借调任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为单位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继续与各位同事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工作的进展。
中国多地考核干部官德新招频出 被指不讲究实际
中国多地考核干部官德新招频出被指不讲究实际“官德”考评新招频出能否规范官员品行对干部道德考核方法进行创新是可以的,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做法很多都是“花架子、不讲究实际的做法”。
目前的尝试中一个大的问题是混淆了价值判断和行为判断。
公务员的评价,无论是绩效评价还是品行评价,皆应致力于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规范,依法展开□视点关注法制日报记者任雪干部提拔需要出具家庭道德鉴定书,这是湖南省邵阳县最近新出台的干部考核标准。
此前,很多地方也针对考核干部德行出台“新招”,令人目不暇接。
早在今年4月,四川省郫县县委组织部制定出台了《郫县干部“三圈联考联评”实施办法》,其中除对干部工作和学习的考核外,还增加了对其8小时之外生活圈的考评,干部的品德表现、居家表现、邻里关系以及生活作风都成为考核内容。
也就是说,在干部提拔前,小区门卫、社区干部、邻居和家人都将成为考察机关的访谈对象。
江苏省沭阳县也有“创新之举”——对96名乡科级“一把手”进行年中考核,首次将“忠于配偶”等个人品德情况列入其中。
一些地区也快步跟上将“是否孝敬父母”的道德指标纳入了干部考核体系。
……考核新招可谓五花八门,更有网友评论“地方考核干部德行新招频出,有的令人哭笑不得”。
虽然如此,在探“奇”之余,这种现象的涌现却不得不令人深思。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看了这些新的探索措施之后心情非常复杂,这些尝试反过来说明了“我国个别干部的道德沦丧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
因此,这种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喜可贺的。
但也有人认为,“我国的干部道德考核标准缺失,对于长期重视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的我国来说是一个痛处”。
考评“新招”被指“花架子”“从没有夜不归宿现象,晚上在单位加班也经常打电话告诉我。
对我很关心体贴……”这是湖南省邵阳县商务局原副局长邓笑天拟提拔公示期间,妻子唐亚玲向县委组织部出具的家庭道德鉴定书。
邵阳县日前出台新规,干部提拔公示期间,家长和配偶要分别介绍其家庭道德表现情况,出具家庭道德鉴定书,给予优秀、合格、不合格的等级评价。
对外出借调干部的组织生活批评材料
对外借调干部的组织生活批评材料应由本人根据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
尊敬的领导:我单位近期发现有部分借调干部在组织生活中存在一些问题,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存在的问题1.思想上不重视组织生活。
个别借调干部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是在外执行任务,对组织生活的重视程度不够,参加组织生活时态度不端正,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
2.纪律观念淡薄。
有的借调干部在外出执行任务期间,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工作作风不扎实。
个别借调干部在工作上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性,对待工作任务敷衍塞责,不能按时按质完成。
二、原因分析以上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借调干部自身素质不高、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所导致的。
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管理监督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教育。
三、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整改:4.加强教育和引导。
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方式,提高借调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组织生活的重要性和意义。
5.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加强对借调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他们在外执行任务期间遵守规定、服从管理。
6.加强考核和奖惩机制建设。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表现优秀的借调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四、结语本次对外借调干部的组织生活批评材料的撰写旨在加强对外借调干部的管理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我们相信,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
谢谢!。
透视:干部工作管理为何混乱
透视:干部工作管理为何混乱
曾惠民
【期刊名称】《理论与改革》
【年(卷),期】1991()6
【摘要】干部工作管理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阶段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一些单位和个人趁政策不完善,制度不配套的空子,浑水摸鱼l加上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干部管理突出地存在着“宏观失控,微观不灵”问题,严重扰乱了干部工作的程序,延滞了干部制度改革步伐。
其混乱现象可以粗略地归纳为十个方面:
【总页数】2页(P18-19)
【关键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管理;不良社会风气;系统工程;转换过程;干部管理;干部工作;改革步伐
【作者】曾惠民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地委组织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3
【相关文献】
1.村干部工作实态和心态透视——基于南通2278位村干部的问卷调查 [J], 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课题组
2.真情营造好环境——透视湖南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J], 无
3.部分私企管理混乱的现象不容忽视——兼谈企业管理混乱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J], 万百朋
4.我国干部奖惩工作的混乱与治理 [J], 杨占瑞
5.学生干部言行不当引发班级管理混乱的处理与思考——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 [J], 徐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性”。
甚至是权钱交易等腐败,还会有因被
正是借调的随意性,使得借调的 借调人员“正式调进来的可能”转变为
负面效应往往难以避免,也成为了人 现实,对按照公务员录用、晋升的既有
们讨论借调问题所普遍关注的热点。 规范和秩序本该获得那个职位的人的
关于该不该实施借调、该如何实施借 权利利益的侵害。为了避免或者减少
借调,这种现象并
成了借调。这种随意性也许就是使某 不是中国所独创,在许
些被借调人员处于尴尬局面的罪魁祸 多国家都存在,而且比
首。同时,由于其随意性,对于某些希 较普遍,是人事行政多
望得到被借调机会的人来说,也是极 样化、柔性化的体现,也
为不公平;由于其随意性,对于某些获 是相关法制确认并提供
支撑的正式制度。 其实,在我国目前这种制度背景
机关里的借调干部是一个特殊群 体。不过,我对这个特殊群体之特殊性 的认知,并不是基于其处于如何弱势 的地位或者强势地位,而是指其存在 自有合理性,其所处的地位与非借调 群体不一样,尤其是现行制度中很少 有借调的专门规定,从公务员制度来 看,借调处于正规的交流制度之外,属 于一种特殊的交流形式。
借调的存在理由:弥补现行制 度下存在的间隙
特别策划
借调干部尴尬处境透视
作为一种非正式的人才交流和公务协助方式,借调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往 往也难免诸多尴尬。这种尴尬不仅因为借调本身在具体运作层面的诸多不确定 性,而且还因为借调的非正式性,因为借调不具有法律规范的支撑,属于体制外、 制度外的一种“非正式”的人才流动和公务协助方式
■ 杨建顺
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借调在公务员 为了难以避免的结局。不仅如此,被借
法上的定位却很尴尬。“借调制度不完 调者“为了做出让领导满意的成绩”,
善”,这可以说是人们的一种共识。《公 往往会格外卖力,甚至得了病也“硬是
务员法》虽规定了作为正式交流形式 咬着牙没有影响一天工作”。在这样尴
的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却未对“借 尬的状态下,缘何能够做到如此地步
在这些合力的作用下,不仅机关 对借调乐此不疲,而且被借调者往往
也是喜出望外,期盼由此而拉开新的 人生序幕。在没有获得被借调机会的 人看来“,被借调了”本身就是一种憧 憬,是一种令人羡慕、向往的晋升捷 径,为获得这种机会,有些人会不惜多 方“疏通关系”;对于已经获得了这种 机会的人来说,则要进一步拓展视野, 转换观念,拼命工作,以换取借调单位 领导的肯定或者欣赏,使得未来本不 怎么确切的去留问题变得更具有正面 发展的稳定性或者确切性,为着重要 机遇的到来而尽力拼搏。
无论是所谓弱势地位令被借调者 受挫、追悔,还是所谓风光境遇让被借 调者成长、怀念,这其中都具有极强的 不可捉摸性或曰不确定性,这种不确 定性乃是伴随诸多借调过程的一个最 突出的特点。这种不确定性,无论是对 制度改革的推进还是对被借调人员本 身权利利益的维护来说,都是需要认 真研究、仔细琢磨并积极应对的。被借 调群体的权利利益是否受到了侵害? 被借调群体的权利利益受到了什么侵
借调标准和程序应明确化、规范 化。尽管是例外,但借调必须是一项法 制度,而不应是“随意性”的现象,不应
延伸阅读
曾经被借调的名人
陈锡文:2003 年后,任中央财 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 村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 任,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 员。1994 年至 1998 年被借调在中 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周涛:2005 年 6 月接受了北京 奥组委的邀请,离开央视主持人岗 位,任新闻中心综合处副处长,在奥 运会结束后被任命为中央电视台文 艺中心副主任。
14 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
是靠领导的一句话决定是否借调以及 借调谁、如何借调等问题的随意性现 象。这种随意性现象是与公务员法治 相悖的。从公务员法制的角度来看,首 先是如何在公务员法律关系中给借调 定位的问题,其次是将借调标准和程 序明确化、规范化的问题。虽然借调是 临时性的,但是,它依然是公务推行的 一种形式,所以,对相关公务的性质和 要求要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对从事 相关公务的被借调人员的标准 (包括 资格、能力尤其是专业对口、特长发挥 问题等)以及应当履行的相关程序(一 定的评价、考核以及审查机制)都应当 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我国《公务员法》规定了交
责 编/杨昀赟
流也规定了回避,对“交流与回避”的 得被借调机会的人来说,权利利益往
相关制度和程序设专章予以明确,对 往也很难得到充分保障— ——可能使其
交流的方式、交流过程中各方主体的 “漂”在机关之间,“既不在原单位,也
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等皆有明确的 不在借调单位,被搁置在培训中心,如
借调的尴尬处境:正是借调的 随意性,使得借调的负面效应往往 难以避免
但是,作为一种非正式的人才交 流和公务协助方式,借调在发挥其积 极作用的同时,往往也难免产生诸多 尴尬。这种尴尬不仅因为借调本身在 具体运作层面的诸多不确定性,而且 还因为借调的非正式性,因为借调不 具有法律规范的支撑,属于体制外、制 度外的一种“非正式”的人才流动和公 务协助方式。由于借调的这种非正式 性,在某些情况下借调也可能导致对 相关权益甚至对既有秩序和法律规范 的侵害。
导致借调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诸 如因机关工作增多而产生的借调,由 于机关人才短缺而产生的借调,由于 机关编制限制而产生的借调,由于借 调决策人员或者被借调人员自身发展 需要而产生的借调,或者由于前述数
12 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
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产生的借调,等 等。无论是哪种理由促成的借调,在最 初几乎都有三方面的“合谋”:其一,对 于借调单位来说,既不用给被借调人 员发工资和福利,或者只需承担与正 式员工相比较少的工资和福利,又无 需承担培养责任 (或者较少承担这方 面责任),很是实惠;其二,对于被借调 单位来说,虽然需要调整人手接替相 应岗位,有时甚至还需招用临时人员 来完成相关工作,因而往往难免存在 几分不便。但是,通过派出人员,或者 因此招用临时人员,不仅可以实现“流 水不腐”、激发人才活力的目标,而且 还可以做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实 现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往来和资源共 享,促进相关单位的人才交流和资源 优化组合;其三,对于借调决策人员来 说,可以在编制限额内完成相关任务, 在这种非正式的人才流动过程中实现 领导艺术的提升,实现人才交流的最 大效应,且避免了诸多被动。而对于被 借调人员来说,借调往往被视为普通 公务员晋升的阶梯。于是,让自己踏上 这一阶梯,期待在一定时间内正式调 入借调单位,以重新思考和规划自己 的人生,意义当然深远而重大。
“借调”,借过是要“还”的
“原则上不得借调人员”,这应当
成为借调公务员制度中的一个原则。 在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法治政府建设 的过程中,伴随着“三定方案”改为《三 定规定》,行政部门主要职责、内设机 构和人员编制呈现出法制化倾向,以 《公务员法》为基本法的各项公务员法 制不断充实完善,包括职位分类、岗位 责任制等制度得以推进,公务员录取 和晋升“凡进必考”、“凡升必考”的机 制亦基本构筑起来,“借调”应当是针 对特殊情况或者临时情况而特设的一 种例外。例如,机构要精简,而各种行 政任务、政治任务或者社会任务依然 铺天盖地般压在实行“精简”之后的行 政机关身上,压在精简之后留下来的 人员身上,使得相关部门和在编人员 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胜任,为应对这种 制度转换之际的临时状况,“借调”可 以发挥重要作用。
被借调人员的借调期间、工资福 利、人事关系乃至借调期满之后的处 遇等,都可以通过法定的规范予以规 定,也可以确立 合 同 制 ,在 借 调 合 同 中 予 以 明 确 ,同 时 ,针 对 被 借 调 人 员 的权利利益往往容易受到侵害或者 被忽视的现状,应当完善相应的权利 救济机制。为了解决因借调而产生的 冗员,目前许多部门采取了“清退”做 法。从信赖保护的角度来看,这种做 法似乎欠妥。但是,从公务员法治的 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又具有其很强的 合法性甚至合理性。因此,针对这种 情况而建构相应的补偿机制或者相 应的过渡转换机制,也就成为了制度 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但是,我 们强调对被借调人员的权利救济,绝 不 意 味 着“ 借 调 ”一 定 时 期 以 后 就 应 当“正式调入”借调单位。“借调”,借 过是要“还”的,岂可据为己有?要正式 调入,则必须走“调任”的交流途径。通 过“借调”而调入的情形,从公务员法 治和公平正义理念的角度来说,应当 是越少越好。(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法 学院教授、博导)
设委员会借调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借调形式能够激发被借调人员的积极
《哈密市借调人员管理暂行规定》 等。 能动性,有助于实现“活性化”。但是,
在其他许多领域和地方,在许多情况 另一方面,它也往往伴随着诸多负面
下“,借调就是各部门一把手的权力”, 效应,不仅有被借调人员的权利利益
“没有制度的约束必然导致借调的随 受损,而且有借调决策者的权力滥用
下,借调群体除了人们公认的所谓弱 势地位之外,更多的还是令人羡慕的 风光境遇。这两方面的境况都是存在 的,并且,根据我对这方面情况的了 解,与前一种境况相比,后一种境况即 令人羡慕的风光境遇要更多一些、更 普遍一些,因而也就更加令人羡慕。这 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期待被借调甚至千 方百计地争取被借调机会的原因所 在。被借调后往往会转为正式任用,为 被借调者拉开人生新的一幕,这也是 许多人宁愿忍受被借调期间的诸多苦 楚的动力所在。
图 冯 印 澄
/
13 2009/11/上 总第271 期
特别策划
害?被借调群体的什么权利利益受到 了侵害?是否存在保护被借调群体权 利利益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应当如何 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和法制度?从另 一方面来看,是否存在逆差别现象,即 被借调者通过借调获得了更多的权利 利益,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可支持性的 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再者,在这种 “随意性”的背后,是否存在着权力滥 用或者权力寻租?是否存在权利滥用 或者不当得利?总之,对于被借调者 在被借调过程中的各种权利、义务和 责任,以及对于借调单位和被借调单 位及其任用权者的相关权利、义务和 责任,都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将借 调纳入制度规范的范畴,为其建立和 不断完善相应的机制,依法进行规 制,这是我们所讨论借调问题的必然 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