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

下颌运动-下颌运动的形式

下颌运动的形式

开闭口运动

前后运动

侧方运动

开闭口运动正常的标志: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关节内无响声,无弹跳现象;

颌面部无痛,下颌颏部运动不偏斜,无前伸动作;开口度为40mm以上。

侧向咬合运动

1)工作侧髁突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该侧颞肌后束的收缩,同时该侧的翼外肌上头收缩以稳定关节盘。

2)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下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该侧下翼外肌下头和翼内肌的收缩。

3)非工作侧髁突返回牙尖交错位的运动动力主要来自非工作侧颞肌和咬肌的收缩。

前伸后退咬合运动

下颌切牙运行的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

正常约为45°~60°

切道斜度

髁突在关节窝内的运动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

髁道斜度

前伸

下颌从牙尖交错位沿上切牙舌面向前下运动,到达上下切牙切缘相对的位置即切(牙合)位,或其逆过程称为前伸咬合运动,为前牙咬切食物的主要功能形式。

后退

下颌从牙尖交错位顺后牙牙尖斜面引导,向后下方至后退接触位的运动。一般运动范围为1mm左右。

下颌运动的范围

(1)边缘运动:为下颌向各方向所能做最大范围的运动。

(2)叩齿运动:即习惯性小开闭运动,是一种无意识进行的开闭口运动,与口颌系统下颌运动中神经肌肉记忆型的反复强化有关。

(3)咀嚼运动:属于下颌的功能运动,冠状面上切点运动轨迹呈滴泪状,但存在个体差异。

下颌运动制约因素

①右侧颞下颌关节

②左侧颞下颌关节

③(牙合)

④神经肌肉

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直接观察法

开口度:指受试者大张口时,上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间的垂直距离,正常约40~60mm,小于40mm为开口受限。

开口型:正常开口时,下颌直向下后,开口型记录为“↓”,没有偏斜、偏摆、震颤或弹跳等异常。

前伸和侧方运动:

前伸运动时,下颌切牙可以向前超过上颌切牙,运动距离约8~10mm。

侧方运动时,下颌切牙近中切点偏移中线的距离大致为8~10mm。

小于8~10mm为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受限。

下颌运动-下颌运动的形式

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机械描记法

(1)哥特式弓描记

(2)机械式髁突运动描记

电子仪器记录法

(1)切点描记

(2)髁点描记(髁突运动描记)

咀嚼运动

咀嚼运动的过程

前牙切割

后牙捣碎、研磨

1.前牙切割运动

始于牙尖交错(牙合)或姿势位

准备运动阶段

发挥功能阶段

前牙切割的水平运动范围:约1~2mm

2.后牙捣碎和磨细

后牙(牙合)运循环

准备运动阶段

咀嚼运动阶段

功能运动范围 2~4mm

工作侧与非工作侧

咀嚼运动的类型

(1)双侧交替咀嚼:此类约占78%。

(2)单侧及前伸咀嚼:此类约占12%。

(3)双侧(同时性)咀嚼:10%~20%的个体属此类型。全口义齿患者常有这种咀嚼方式。咀嚼周期

为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有其一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为咀嚼周期。

一般的咀嚼速度是70~80次/分。

咀嚼周期特征有:

(1)轨迹图具有似滴泪水的形态,开口相靠中线,闭口相偏侧方。

(2)自牙尖交错位开口时相,运动速度较快。

(3)将近最大开口位时运动速度缓慢,但闭口运动始,速度复又加快。

(4)闭口运动将近咬合接触时,运动速度缓慢,近牙尖交错(牙合)时运动速度急速减缓趋于静止不动,产生力的效应。

时间变化为:快→慢→快→慢→快

一个咀嚼周期所需时间:0.875秒, 接触时间:0.2秒.

咀嚼效率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嚼细的程度,称为咀嚼效率,是咀嚼作用的实际效果,也是衡量咀嚼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

咀嚼效率测定方法

筛分称重法:测定的方法是计算在单位时间内嚼碎一定量食物所做工作的百分率。

咀嚼效率按公式计算为:

(2)吸光度法

(3)比色法

影响咀嚼效率因素

1)缺牙的位置

2)牙的功能性接触面积

3)牙周组织

4)颞下颌关节疾病

5)口腔内软组织缺损、炎症、外伤后遗症

6)全身的健康状态

7)其他因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咀嚼习惯等,也可影响咀嚼效率

生物力学

咀嚼肌力:为咀嚼肌所能发挥的最大力,也称咀嚼力。其力量的大小,一般与肌肉在生理状态下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正常肌肉横断面积所能发挥的力,平均为10kg/cm2。成年人的颞肌、咬肌和翼内肌的横断面积约为8cm2、7.5cm2和4cm2,三肌共为19.5cm2,三肌应有咀嚼力180kg。

(牙合)力:

是指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之力。这种牙齿所承受的实际咀嚼力量,临床上称为咀嚼压力,亦称(牙合)力。

(1)(牙合)力测定大小顺序为:

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中切牙>侧切牙。

2)影响(牙合)力因素

①性别:一般男性(牙合)力较女性大。

②年龄:最大(牙合)力随年龄增加直到青春期。

③咀嚼习惯:对(牙合)力有很大影响。咀嚼侧较非咀嚼侧的(牙合)力较大。吃韧性食物时,咀嚼明显发生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