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

合集下载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口腔结构和其功能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人类口腔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以及与食物消化、嚼食和语言等相关的生理过程。

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对于维持口腔健康、理解口腔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应用。

一、口腔解剖结构口腔是以牙齿为基础的一个复杂结构,包括口腔腔、口腔腔壁、口腔腔底和口腔门等部位。

口腔腔是口腔的中心空腔,分为上下两腔,分别与鼻腔和咽腔相连。

口腔腔壁由上颔骨、下颌骨、颊粘膜、舌、唇等组成,是口腔的衬壁。

口腔腔底包括舌骨、舌肌、喉咽顶、颊垂等结构,起支持、固定和调节舌头和颊粘膜的作用。

口腔门指的是口腔进出的通道,包括唇、颌、舌、腭等组织。

在口腔内,牙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

牙齿由牙冠和牙根组成,通过牙槽骨和牙周组织固定于颌骨上。

牙齿的解剖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等。

牙釉质是牙齿表面的最外层,具有很高的硬度,能够保护牙齿免受外界刺激。

牙本质是位于牙釉质下的组织,包括牙质和牙本质管道。

牙髓腔是牙齿中心的空腔,内部含有神经和血管,对于牙齿的感觉和营养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口腔生理过程1.食物消化口腔是食物消化的第一个环节。

在进食过程中,牙齿的咀嚼作用能够将食物细碎化,并与唾液混合。

唾液中含有酶类,如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够开始食物的化学消化。

同时,口腔内的牙齿和舌头的运动也能够增加食物与唾液的混合程度,促进消化酶的作用。

通过这一过程,食物得以更好地被消化和吸收。

2.咀嚼和吞咽咀嚼是口腔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牙齿的咀嚼运动,食物被细碎化,便于消化和吸收。

同时,咀嚼还能够刺激唾液分泌,提高食物的湿润度,增加进食的舒适感。

咀嚼过程在牙齿、颌骨和面颊肌等结构的协同作用下完成。

吞咽是将口腔内的食物经过咽喉进入食管的过程。

吞咽过程中,喉咙的运动可以关闭气道,防止食物误入气管而引发窒息。

同时,喉咙肌肉的收缩也能够推动食物进入食管,促进消化的进行。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口腔解剖生理学是指对于口腔内部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研究。

它包括口腔的解剖结构、口腔内的生理过程、口腔内器官的功能以及口腔内部的变化和调节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口腔解剖生理学进行探讨。

一、口腔的解剖结构口腔是指人体口腔内部的空腔,由口腔前部的口腔门、口腔上颌和下颌骨、颊部、唇、舌、牙齿以及口腔后部的咽部组成。

口腔内部还包括牙龈、牙齿、舌苔、舌头、颊粘膜、口腔黏膜等。

二、口腔内的生理过程口腔内的生理过程主要包括咀嚼、吞咽、唾液分泌、语音发声等。

咀嚼和吞咽是口腔内的基本生理过程,而唾液则是口腔内的一种重要分泌物,它能够帮助食物的消化,保持口腔湿润,防止口腔疾病的发生。

此外,口腔内的舌头和口腔黏膜也是语音发声的重要器官。

三、口腔内器官的功能口腔内的器官主要包括牙齿、舌头、唾液腺等。

牙齿是口腔内的重要器官,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保护口腔黏膜和维护面部外貌。

舌头是掌握语言的重要器官,它能够识别口腔内的味道、分泌口腔内的唾液、帮助咀嚼和吞咽等。

而唾液腺则是分泌口腔内的唾液,帮助消化和保护口腔黏膜。

四、口腔内部的变化和调节口腔内部的变化和调节包括口腔内的血液循环、神经调节等。

口腔内的血液循环主要是指口腔内的血液供应和回流,它能够维持口腔内的正常代谢。

神经调节则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口腔内的器官进行调节,维持口腔内的正常功能。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对于口腔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研究,它包括口腔的解剖结构、口腔内的生理过程、口腔内器官的功能以及口腔内部的变化和调节等方面。

对于口腔健康的维护和口腔疾病的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口腔执业医师复习重点-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执业医师复习重点-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四单元口腔功能•最重点是什么?下颌运动的形式和范围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第一节下颌运动下颌运动是口腔功能的基础,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运动下颌的肌肉与颞下颌关节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

(一)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有四个:①右侧颞下颌关节;②左侧颞下颌关节;③ ;④神经肌肉。

其中双侧颞下颌关节是难以改变的,而因素可在一定范围内人为地加以调整。

通过调改面或重建咬合,可改变应力在牙周膜上的分布,从而改变本体感受器传人的信号、间接地调节神经肌肉的反应,以达到影响下颌运动的目的。

(二)下颌运动的形式和范围1. 下颌运动的形式下颌运动极为复杂,通常将其归纳为开闭口运动,前后运动及侧方运动三种基本形式:(1)开闭口运动:正常情况下,两侧颞下颌关节运动是对称的。

开口型(从正面观察下颌下降时颏点运动的方向)呈“↓” 。

为叙述方便,可将开颌运动分为小开颌运动、大开颌运动和最大开颌运动三个阶段,而闭颌运动则大致是循开颌运动原轨迹作相反方向的运动。

小开颌运动,下颌下降约2cm。

髁突仅作转动运动。

运动轴心在髁突。

活动发生在关节下腔,关节盘基本不动。

大开颌运动,下颌下降约2cm以上,髁突不仅有转动运动,同时还有滑动运动。

髁突带动关节盘协调地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下方滑动,关节盘在向前滑动的同时又稍向后方旋转。

转动运动的轴心仍在髁突,而滑动运动的轴心则在下颌孔附近。

因此,大开颌运动是转动运动和滑动运动相结合的混合运动。

活动既发生在关节下腔又发生在关节上腔,并且有两个运动轴心。

在正常情况下,大开颌运动时,髁突可滑到关节结节处或稍前方。

关节盘的中间带夹在关节结节顶和髁突嵴顶之间。

此时关节盘颞后附着的弹性纤维可被拉长0.7 ~1.Ocm。

临床常见的髁突过度向前滑动,可损伤此结构,从而破坏关节盘的动力平衡,以致造成关节盘的移位或脱位。

最大开颌运动,如在打哈欠时的下颌运动就是最大开颌运动。

此时翼外肌下头处于紧张状态,二腹肌出现强烈收缩,牵引下颌向下后方,使髁突停止在关节结节处仅作转动运动而不再向前滑动。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功能》试题附答案解析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功能》试题附答案解析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功能》试题附答案解析《口腔解剖生理学》三、口腔功能一、A11、下列属于妨碍下颌运动的解剖性因素的是A、左、右侧颞下颌关节、(牙合)B、左侧颞下颌关节、神经肌肉因素C、神经肌肉因素、(牙合)D、右侧颞下颌关节、神经肌肉因素E、精神紧张因素2、别属于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的是A、(牙合)B、精神紧张因素C、右侧颞下颌关节D、左侧颞下颌关节E、神经肌肉因素3、后牙(牙合)运循环中生物力学杠杆作用,可形成A、第Ⅰ类杠杆B、第Ⅱ类杠杆C、第Ⅲ类杠杆D、第Ⅳ类杠杆E、第Ⅴ类杠杆4、下列哪项别是咀嚼效率的妨碍因素A、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B、颞下颌关节疾患C、年龄D、全身健康状况E、性不5、机体在一定时刻内,对定量食物咀嚼磨细的程度,称为A、咀嚼周期B、咀嚼效率C、咀嚼肌力D、(牙合)力E、牙周潜力6、有关(牙合)力与牙周组织关系的描述中,讲法错误的是A、最大(牙合)力有性不差异B、最大(牙合)力有年龄差异C、最大(牙合)力可通过锻炼而增强D、沿水平方向的(牙合)力有利于牙周组织E、沿牙体长轴方向的(牙合)力有利于牙周组织7、在别受性不、年龄的妨碍下,(牙合)力最小的牙是A、第一前磨牙B、第二前磨牙C、中切牙D、侧切牙E、尖牙8、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实际咀嚼力量称为A、(牙合)力B、咀嚼效率C、咀嚼肌力D、咀嚼周期E、牙周潜力9、在咀嚼过程中,磨损的定义是A、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而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消耗B、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而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消耗C、牙面与外物机械摩擦而造成牙体损耗D、牙面与外物机械摩擦而产生的外物机械损耗E、以上都对10、牙齿的磨耗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显,多发生在A、(牙合)面、切嵴、邻面B、(牙合)面、切嵴、唇面C、(牙合)面、唇面、舌面D、切嵴、唇面、舌面E、切嵴、邻面、唇面11、下列对于磨耗的相关叙述中,别恰当的讲法是A、它是一种渐进性消耗的生理现象B、牙齿的磨耗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显C、多发生在牙齿的(牙合)面、切嵴及邻面D、刷牙引起的前后牙唇、颊面的非生理性损耗属于磨耗E、嗑瓜子造成的上下中切牙切缘的楔形缺损别属于磨耗12、唾液维持口腔pH值是由于唾液的A、消化作用B、清洁作用C、缓冲作用D、爱护作用E、稀释作用13、有关唾液的体液的调节作用讲法错误的是A、夏季较多,冬季较少B、与季节变化有关C、出汗时,体内水分减少D、腹泻时,血浆渗透压升高E、腹泻时,体内水分减少14、唾液中要紧的免疫球蛋白是A、IgAB、IgGC、IgMD、SIgAE、IgE15、正常成人每天的唾液分泌量为A、300~500mlB、500~800mlC、800~1000mlD、1000~1500mlE、1500~2000ml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下颌运动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妨碍,即:①右侧颞下颌关节;②左侧颞下颌关节;③(牙合);④神经肌肉因素。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口腔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领域。

它涵盖了口腔组织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与食物摄入、言语、呼吸等相关的生理过程。

以下是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1.口腔结构:口腔解剖生理学研究口腔内部的结构,包括唇、颊、舌、硬腭、软腭、牙齿、牙龈、咽喉等。

了解这些结构对于理解口腔的功能和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2.消化过程: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点,其中包括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包含消化酶。

这些酶的作用开始了食物的分解,为后续的消化提供基础。

3.咀嚼和吞咽:口腔解剖生理学研究咀嚼和吞咽过程,包括牙齿和舌头在食物处理和推送食物下咽的作用。

4.言语和发音:口腔结构对于言语和发音至关重要。

舌头、唇、颊等结构参与了发音和语音产生的过程。

5.呼吸:口腔也与呼吸过程有关。

鼻腔和喉部与口腔相连,喉部的声带在语音和呼吸中发挥作用。

6.咽喉结构:咽喉是连接口腔和食道/气管的重要结构。

它在吞咽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确保食物进入食道而不误入气管。

7.口腔疾病:口腔解剖生理学也研究口腔相关的疾病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如龋齿、牙周疾病、口腔癌等。

8.唾液腺:唾液腺的解剖和生理功能也是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一部分。

唾液的分泌对于食物的润湿、消化和保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总之,口腔解剖生理学研究口腔结构和功能,包括与消化、言语、呼吸等相关的生理过程。

这一领域对于口腔健康、疾病的理解以及口腔医学和牙科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口腔系统的复杂性,并为口腔健康的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口腔解剖生理学-第四单元口腔生理功能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口腔解剖生理学-第四单元口腔生理功能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口腔解剖生理学-第四单元口腔生理功能[单选题]1.对咀嚼系统最有利的生物杠杆是A.Ⅰ类B.Ⅱ类C.Ⅲ类D.A+BE.都不是正确答案:C参(江南博哥)考解析:在切割运动中,以前牙切咬的食物为重点,颞下颌关节为支点,升颌肌群以咬肌、颞肌为主要动力电,形成第Ⅲ类杠杆,阻力臂常与动力臂,机械效能低,但前牙所承受的咀嚼力较小,有利于维护狭小的单根前牙和其他牙周组织的健康。

掌握“咀嚼过程、类型,咀嚼周期及生物力”知识点。

[单选题]2.切割运动中生物力学杠杆作用,可形成A.第Ⅰ类杠杆B.第Ⅱ类杠杆C.第Ⅲ类杠杆D.第Ⅳ类杠杆E.第Ⅴ类杠杆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切割运动中生物力学杠杆作用:在切割运动中,以前牙切咬的食物为重点,颞下颌关节为支点,升颌肌群以咬肌和颞肌为主要动力点,形成第Ⅲ类杠杆,阻力臂长于动力臂,机械效能较低,但前牙所承受的咀嚼力较小,有利于维护狭小的单根前牙和其牙周组织的健康。

掌握“咀嚼过程、类型,咀嚼周期及生物力”知识点。

[单选题]3.后牙(牙合)运循环中生物力学杠杆作用,可形成A.第Ⅰ类杠杆B.第Ⅱ类杠杆C.第Ⅲ类杠杆D.第Ⅳ类杠杆E.第Ⅴ类杠杆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后牙(牙合)运循环中非工作侧髁突虽向工作侧移动,但仍为翼外肌、颞肌、舌骨上下肌群所稳定,作为支点,工作侧的升颌肌群以咬肌与翼内肌收缩为力点,研磨食物处为重点,构成第Ⅱ类杠杆。

掌握“咀嚼过程、类型,咀嚼周期及生物力”知识点。

[单选题]4.尖牙位居牙弓前部,在咀嚼时构成第几类杠杆,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A.第Ⅰ类杠杆B.第Ⅱ类杠杆C.第Ⅲ类杠杆D.第Ⅳ类杠杆E.第Ⅴ类杠杆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尖牙位居牙弓前部,在咀嚼时构成第Ⅲ类杠杆,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

掌握“咀嚼过程、类型,咀嚼周期及生物力”知识点。

[单选题]5.切割运动中生物力学杠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以前牙切咬的食物为重点B.前牙所承受的咀嚼力较小C.可形成第Ⅲ类杠杆D.前牙主要进行切割运动E.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切割运动中生物力学杠杆作用:在切割运动中,以前牙切咬的食物为重点,颞下颌关节为支点,升颌肌群以咬肌和颞肌为主要动力点,形成第Ⅲ类杠杆,阻力臂长于动力臂,机械效能较低,但前牙所承受的咀嚼力较小,有利于维护狭小的单根前牙和其牙周组织的健康。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定位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定位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定位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口腔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涵盖了口腔组织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生理过程以及与整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口腔的构造和功能,从而更好地护理口腔健康。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口腔解剖学:口腔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言语器官,它由牙齿、牙龈、舌头、颌骨等组织构成。

学习口腔解剖学可以了解这些组织的结构特点和相互关系。

例如,牙齿是口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们由牙冠和牙根组成,与牙槽骨相连。

了解牙齿的解剖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牙齿的生理功能和口腔疾病的发生机制。

2. 口腔生理学:口腔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言语器官,它具有咀嚼、吞咽、言语和味觉等功能。

学习口腔生理学可以了解口腔在这些功能中的作用和机制。

例如,咀嚼是口腔的重要功能之一,它通过牙齿的协同运动和唾液的分泌来实现。

了解咀嚼的生理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3. 口腔病理生理学:口腔是人体最容易受到病变和损伤的部位之一,各种口腔疾病的发生与口腔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学习口腔病理生理学可以了解口腔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例如,龋齿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它是由于口腔中的细菌酸蚀作用引起的。

了解龋齿的发生机制可以帮助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 口腔解剖生理学与整体健康的关系:口腔是人体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疾病和全身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可以了解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例如,口腔疾病如牙周病和牙齿缺失可能会影响人们的饮食和言语能力,进而影响全身健康。

了解口腔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口腔健康。

总的来说,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口腔结构和功能、预防口腔疾病和维护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口腔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从而提高口腔保健意识,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口腔功能(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口腔功能(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2. 叩齿运动(tapping movement)
叩齿运动(tapping movement)
即习惯性小开闭运动,是一种无意识进行的 开闭口运动,与口颌系统下颌运动中神经肌肉 记忆型的反复强化有关。叩齿运动的频率、稳 定性以及速度大小反映了该系统各组成部分之 间的协调性。
3. 咀嚼运动(chewing movement)
(vertical plane)
矢状面
水平面 (transverse plane)
冠状面 (coronal plane)
1. 边缘运动(envelope of motion)
边缘性运动 (border movement)
为下颌向各个方向所能做的最大范围的运 动,代表了下颌、颞下颌关节及其韧带和 咀嚼肌的功能潜力。
属于下颌的功能运动(functional movement),冠状面上切点运动 轨迹呈滴泪状,但存在个体差异。
即使在同一个体,由于咀嚼食物 的性质和数量的不同以及咀嚼所 处的时相不同,其轨迹的形态均 有差异。
咀嚼运动
下颌从前伸位返回时与前伸运动相反, 主要由颞肌后束和二腹肌等降下颌肌收缩完成
翼外肌上头收缩起稳定关节盘的作用
▲ 后退咬合运动的力:颞肌后束和二腹肌等降下颌肌收缩完 成,翼外肌上头也收缩以稳定关节盘。
(5)前伸咬合运动正常的标志:
– 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 – 关节无杂音; – 颌面部无疼痛不适; – 运动对称无偏斜
一、温度觉感受器 鲁菲尼(Ruffini)小体--热感受器 克劳斯(Krause)终球--冷感受器
二、口腔黏膜各部对冷、热觉的敏感度
一、口腔黏膜触压觉感受器
(1)游离神经末梢 (2)牙周膜本体感受器 (3)Meissner触觉小体 (4)Meckel环形小体

口腔解剖学概述

口腔解剖学概述

口腔的解剖结构

颊位于唇的两侧,具有保护口 腔内部组织和维持口腔形状的 作用。

腭是口腔和鼻腔之间的分隔, 能够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同时 还有发音和共鸣等功能。

唇是口腔的入口,具有保护口 腔和发音等功能。

舌位于口腔底部,具有感受味 觉、搅拌食物和协助发音等功 能。
唾液腺
唾液腺是分泌唾液的腺体,包 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等。
扁桃体位于口腔后部的咽部,是淋巴组织 的一部分,具有免疫功能,能够抵御病菌 入侵。
齿龈小袋是位于牙龈边缘的小袋状结构, 能够储存唾液,帮助清洁牙齿和口腔。
04
颌骨与颞下颌关节
颌骨的形态与结构
01
下颌骨
下颌骨是构成口腔和面部的主要骨骼,具有牙齿附着的牙槽和咀嚼食物
的功能。下颌骨分为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水平部分称为下颌体,垂直
06
口腔感觉与运动系统
口腔的感觉系统
口腔感觉系统由多种感受器组成,包括温度感受器、疼痛感受器、触觉感受器和 味觉感受器等。这些感受器能够感知口腔内的温度、疼痛、触觉和味觉等刺激, 帮助人们感知食物的质地、口感和味道等信息。
口腔感觉系统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非常重要。如果口腔感觉系统出 现异常,可能会导致味觉减退、食欲不振、口腔溃疡等问题,影响人们的健康和 生活质量。
THANKS
03
恒牙期
12岁左右乳牙全部替换完毕, 此后恒牙将陪伴人的一生。
03
口腔软组织
唇与颊

唇是口腔的入口,具有保护口腔 、协助发音和吃饭等功能。唇部 皮肤较薄,柔软且富有弹性,表 面有皮脂腺和汗腺。

颊是口腔两侧的软组织,连接着 上下牙槽骨和牙龈。颊黏膜富含 血管和神经末梢,能够由结缔组织构成,将腺 泡分泌的唾液排入口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下颌运动-下颌运动的形式下颌运动的形式开闭口运动前后运动侧方运动开闭口运动正常的标志: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关节内无响声,无弹跳现象;颌面部无痛,下颌颏部运动不偏斜,无前伸动作;开口度为40mm以上。

侧向咬合运动1)工作侧髁突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该侧颞肌后束的收缩,同时该侧的翼外肌上头收缩以稳定关节盘。

2)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下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该侧下翼外肌下头和翼内肌的收缩。

3)非工作侧髁突返回牙尖交错位的运动动力主要来自非工作侧颞肌和咬肌的收缩。

前伸后退咬合运动下颌切牙运行的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正常约为45°~60°切道斜度髁突在关节窝内的运动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髁道斜度前伸下颌从牙尖交错位沿上切牙舌面向前下运动,到达上下切牙切缘相对的位置即切(牙合)位,或其逆过程称为前伸咬合运动,为前牙咬切食物的主要功能形式。

后退下颌从牙尖交错位顺后牙牙尖斜面引导,向后下方至后退接触位的运动。

一般运动范围为1mm左右。

下颌运动的范围(1)边缘运动:为下颌向各方向所能做最大范围的运动。

(2)叩齿运动:即习惯性小开闭运动,是一种无意识进行的开闭口运动,与口颌系统下颌运动中神经肌肉记忆型的反复强化有关。

(3)咀嚼运动:属于下颌的功能运动,冠状面上切点运动轨迹呈滴泪状,但存在个体差异。

下颌运动制约因素①右侧颞下颌关节②左侧颞下颌关节③(牙合)④神经肌肉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直接观察法开口度:指受试者大张口时,上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间的垂直距离,正常约40~60mm,小于40mm为开口受限。

开口型:正常开口时,下颌直向下后,开口型记录为“↓”,没有偏斜、偏摆、震颤或弹跳等异常。

前伸和侧方运动:前伸运动时,下颌切牙可以向前超过上颌切牙,运动距离约8~10mm。

侧方运动时,下颌切牙近中切点偏移中线的距离大致为8~10mm。

小于8~10mm为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受限。

下颌运动-下颌运动的形式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机械描记法(1)哥特式弓描记(2)机械式髁突运动描记电子仪器记录法(1)切点描记(2)髁点描记(髁突运动描记)咀嚼运动咀嚼运动的过程前牙切割后牙捣碎、研磨1.前牙切割运动始于牙尖交错(牙合)或姿势位准备运动阶段发挥功能阶段前牙切割的水平运动范围:约1~2mm2.后牙捣碎和磨细后牙(牙合)运循环准备运动阶段咀嚼运动阶段功能运动范围 2~4mm工作侧与非工作侧咀嚼运动的类型(1)双侧交替咀嚼:此类约占78%。

(2)单侧及前伸咀嚼:此类约占12%。

(3)双侧(同时性)咀嚼:10%~20%的个体属此类型。

全口义齿患者常有这种咀嚼方式。

咀嚼周期为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有其一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为咀嚼周期。

一般的咀嚼速度是70~80次/分。

咀嚼周期特征有:(1)轨迹图具有似滴泪水的形态,开口相靠中线,闭口相偏侧方。

(2)自牙尖交错位开口时相,运动速度较快。

(3)将近最大开口位时运动速度缓慢,但闭口运动始,速度复又加快。

(4)闭口运动将近咬合接触时,运动速度缓慢,近牙尖交错(牙合)时运动速度急速减缓趋于静止不动,产生力的效应。

时间变化为:快→慢→快→慢→快一个咀嚼周期所需时间:0.875秒, 接触时间:0.2秒.咀嚼效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嚼细的程度,称为咀嚼效率,是咀嚼作用的实际效果,也是衡量咀嚼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咀嚼效率测定方法筛分称重法:测定的方法是计算在单位时间内嚼碎一定量食物所做工作的百分率。

咀嚼效率按公式计算为:(2)吸光度法(3)比色法影响咀嚼效率因素1)缺牙的位置2)牙的功能性接触面积3)牙周组织4)颞下颌关节疾病5)口腔内软组织缺损、炎症、外伤后遗症6)全身的健康状态7)其他因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咀嚼习惯等,也可影响咀嚼效率生物力学咀嚼肌力:为咀嚼肌所能发挥的最大力,也称咀嚼力。

其力量的大小,一般与肌肉在生理状态下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正常肌肉横断面积所能发挥的力,平均为10kg/cm2。

成年人的颞肌、咬肌和翼内肌的横断面积约为8cm2、7.5cm2和4cm2,三肌共为19.5cm2,三肌应有咀嚼力180kg。

(牙合)力:是指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之力。

这种牙齿所承受的实际咀嚼力量,临床上称为咀嚼压力,亦称(牙合)力。

(1)(牙合)力测定大小顺序为: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中切牙>侧切牙。

2)影响(牙合)力因素①性别:一般男性(牙合)力较女性大。

②年龄:最大(牙合)力随年龄增加直到青春期。

③咀嚼习惯:对(牙合)力有很大影响。

咀嚼侧较非咀嚼侧的(牙合)力较大。

吃韧性食物时,咀嚼明显发生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

④(牙合)力线的方向:牙齿承受轴向(牙合)力较侧向(牙合)力为大。

⑤张口的距离:颌间距离过大过小,皆可影响(牙合)力,使之下降。

⑥其他:(牙合)力的大小与面部骨骼有关。

最大(牙合)力:为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

牙周潜力是指在咀嚼各种食物时,并不需要很大的(牙合)力,而牙齿及牙周支持组织,尚有很大的潜力。

这种储备力量的多少,有赖于牙及其支持组织的健康状况,这在临床上称为牙周潜力或牙周储备力。

肌肉活动咀嚼运动中的肌肉活动(1)下颌各种颌位及运动中的肌电图(2)咀嚼活动的肌电图牙的动度与磨耗生理动度牙的生理动度有一定范围,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较小的力),垂直方向的位移量是0.02mm。

磨耗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牙面之间,或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使牙齿硬组织自然消耗的生理现象。

多发生在牙齿(牙合)面、切嵴及邻面磨损牙齿表面与外物机械摩擦而产生的牙体组织损耗。

如刷牙引起牙冠唇、颊面或颈部等处的非生理性损耗。

磨耗的生理意义:1)早接触点通过磨耗而消除,从而建立广泛的(牙合)接触。

2)牙周组织对外力的抵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牙合)面的尖、嵴因磨耗而有不同程度的消失,咀嚼效能随之减低,咀嚼力必然有代偿性的加强。

3)牙冠磨耗可减少临床牙冠的长度,保持根冠比例协调,从而不致由于杠杆作用而使牙周组织负担过重。

4)全牙列邻面持续地磨耗,可代偿牙弓连续地向前移动,使前牙不致因后牙的推动而拥挤。

舌的作用传送食物搅拌食物选择食物和辨认异物压挤食物清洁作用。

唇的作用(1)唇有丰富的感受器对温度和触压敏感,可防止不适宜的食物进入口腔。

(2)唇推送并保持食物在上下牙列间,以便对其切割;唇帮助转运食物。

(3)上下唇闭合可防止食物或饮料从口腔溢出。

颊腭的作用颊在咀嚼中的作用当颊松弛时口腔前庭内可容纳更多已经初步咀嚼的食物,颊部收缩,可将其推送至上下牙列间进行咀嚼。

腭在咀嚼中的作用除与舌共同压挤食物外,硬腭的触觉甚为敏感,能辨别食物粗糙的程度。

咀嚼的作用(1)咀嚼的消化作用(2)咀嚼食物对牙齿和牙龈起摩擦和按摩作用(3)咀嚼时牙齿有轻微的生理性动度,能调节进出牙槽骨和牙髓的血液循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1)咀嚼磨耗能够消除建(牙合)初期少数牙的早接触或(牙合)干扰,从而建立正常的(牙合)关系。

(2)咀嚼肌大部分附丽于上、下颌骨,因此,咀嚼运动对颌骨结构及发育,均有一定的功能性刺激。

(3)咀嚼肌的功能性收缩,对牙列、颌、面、颅底的组织有功能性刺激,可以促进其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增强代谢,促进和维持(牙合)、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

吞咽、呼吸及言语吞咽的过程1.口腔阶段(食团由口腔至咽)2.咽腔阶段(食团由咽至食管上段)3.食管阶段(食团由食管下行至胃)●吞咽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呼吸与咀嚼、吞咽的关系●呼吸方式与颅、面、(牙合)的发育●言语和发音不清唾液的分泌和功能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唾液为泡沫状、稍混浊,微呈乳光色的黏稠液体,比重为1.004~1.009,pH在6.0~7.9之间,平均为6.75。

唾液的渗透压、电解质成分随分泌率的变化而异。

唾液中水分约占99.4%,固体物质约占0.6%(其中有机物约占0.4%,无机物约占0.2%)。

唾液的分泌与调节正常成人每天的唾液分泌量为1000~1500ml下颌下腺静止时分泌量最大,占60%~65%;腮腺占22%~30%舌下腺占2%~4%;小唾液腺约占7%~8%。

唾液的作用1.消化作用2.咀嚼的辅助作用3.溶媒作用4.润滑作用5.保护作用6.缓冲和稀释作用7.清洁作用8.杀菌抗菌作用9.黏附和固位作用10.缩短凝血时间作用11.排泄作用12.体液的调节作用13.内分泌作用口腔感觉痛觉温度觉(冷觉、热觉)触压觉本体感觉味觉口腔一般感觉的敏感性依次为:痛觉>压觉>冷觉>温觉。

口腔颌面部痛觉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定义为“由于事实上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

口腔各部对痛觉的敏感度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与痛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分布的,密度呈正相关,游离神经末梢分布较密集者,对疼痛敏感的程度较高,如牙髓;牙髓及牙周膜的痛觉感受器密度从高到低依次的部位为前牙、前磨牙、磨牙。

口腔黏膜的痛觉分布不均匀与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区有触觉感受点而无痛觉感受点,自颊侧黏膜中央至口角的一段带状区痛觉较迟钝,称为无痛区。

而牙龈、硬腭、舌尖、口唇等处有明显的痛点分布,其中牙龈缘处痛觉最为敏锐。

口腔黏膜自前牙区向磨牙区的痛点依次减少。

口腔颌面部疼痛的分类和特点口腔颌面疼痛为口腔、颌面、颈部组织器官等(如牙齿)各种性质疼痛的总称,表现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两类。

口颌面部疼痛分为炎性疼痛、创伤性疼痛、肿瘤性疼痛、关节疼痛、神经性疼痛、医源性疼痛和心理因素性疼痛等。

口腔颌面部神经性疼痛主要有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非典型性面痛、蝶腭神经痛、耳颞神经痛、簇集性头疼、茎突过长致的神经性疼痛等。

口腔温度觉感受器主要分布于口腔黏膜。

口腔黏膜的温度觉有热觉与冷觉。

通常认为热觉感受器为鲁菲尼小体,冷觉感受器为克劳斯终球。

口腔黏膜温度觉口腔黏膜温度觉的规律是:①口腔前部的冷点和温点多于口腔后部,故口腔前部温度觉的敏感性大于口腔后部。

②口腔黏膜冷点又多于温点,牙龈、舌尖、舌边缘、硬腭、唇颊等的黏膜处冷点较多;而温点布于上下颌前牙周围;但硬腭前部却仅有冷点而无温点。

口腔内黏膜对温度的耐受力较皮肤为大,其原因是:①口腔黏膜痛觉阈较高,从而提高了对过冷、过热刺激的耐受力;②口腔内的唾液对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有缓冲作用;③口腔黏膜经常接触较高温度的食物,对高温产生适应性。

提高了耐受力;④口腔黏膜同一部位冷点多于温点,故对温觉的敏感性低于冷觉,这是易导致口腔黏膜烫伤的原因之一。

口腔黏膜触压觉口腔黏膜触觉是指物体接触到口腔黏膜而未引起口腔黏膜变形的一种感觉。

口腔黏膜压觉是指物体接触口腔黏膜后引起黏膜或黏膜下深部组织变形的一种感觉。

(1)口腔黏膜触压觉的感受器主要有四种:①游离神经末梢:既感受疼痛刺激,也参与接受触觉和本体感觉等;②牙周膜本体感受器:分布于牙周膜内,感受牙体受力的方向、大小等感觉;③Meckel环形小体:主要分布在口腔黏膜及唇部;④Meissner触觉小体:主要分布在舌尖及唇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